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历程;2.学习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3.通过观察、绘制和比较分析来加深学生对青铜器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青铜艺术的发展历程1.西周青铜器2.春秋战国青铜器3.汉代青铜器4.唐代青铜器2. 青铜艺术的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1.视觉元素:器身、器座、器钮、器耳等;2.背景元素:饰面、纹样、符号等;3.风格特点:对称、植物纹、人物纹等。

3. 观察、绘制和比较分析1.观察西周青铜器《辟雍尊》和汉代青铜器《铜马蹄形鞭》;2.绘制辟雍尊的图案及鞭形;3.比较分析西周青铜器和汉代青铜器的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1.讲授: PPT展示西周青铜器、春秋战国青铜器、汉代青铜器、唐代青铜器;2.阐释:对青铜器的基本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进行解析和说明;3.观察:让学生观察展示的青铜器,并从中挖掘视觉元素和背景元素;4.体验:让学生绘制西周青铜器《辟雍尊》的图案及鞭形;5.比较:让学生对西周青铜器和汉代青铜器进行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过程一、西周青铜器1.展示《辟雍尊》的图片;2.分析《辟雍尊》的构成形式和视觉元素;3.分析《辟雍尊》的背景元素和风格特点。

二、春秋战国青铜器1.展示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图片;2.分析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基本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

三、汉代青铜器1.展示《铜马蹄形鞭》的图片;2.分析《铜马蹄形鞭》的构成形式和视觉元素;3.分析《铜马蹄形鞭》的背景元素和风格特点。

四、唐代青铜器1.展示唐代青铜器的图片;2.分析唐代青铜器的基本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

五、观察、绘制和比较分析1.让学生观察展示的《辟雍尊》和《铜马蹄形鞭》的图片;2.让学生绘制辟雍尊的图案及鞭形;3.让学生比较分析西周青铜器和汉代青铜器的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

五、教学评估1.作品评估:对学生绘制的《辟雍尊》的图案及鞭形进行评估;2.口头评估: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对学生对青铜艺术的理解和认识进行评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0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0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0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懂得了解并爱护国家文物;2.掌握青铜器的构成和造型技巧,理解铜器雕塑对中国艺术的影响;3.运用多种绘画技法表现青铜器的造型形式及图案纹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青铜器文化的特点和价值;2.掌握青铜器的构成和造型技巧;3.运用多种绘画技法表现青铜器的造型形式及图案纹饰。

教学难点1.掌握青铜器的冶炼工艺和铜器雕塑对艺术的影响;2.艺术创作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五颜六色的颜料、画板、画笔、纸张、彩色泡沫球、竹签、海绵刷、小镜子等;2.图片准备:古代青铜器的图样、青铜器制作过程的图片;3.教学环境准备:课堂中央设置投影屏幕或其他展示设备。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老师展示一些古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分析古代青铜器的外形和图案,激发同学们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铜器是如何制作的,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

步骤二:讲授(15分钟)1.讲解青铜器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通过图片和教材,给同学们介绍青铜器的种类和特征,让同学们了解古人的审美观和文化;2.讲解青铜器的构造及造型技巧,掌握基本的青铜器制作方法;3.讲解铜器雕塑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介绍雕塑家的创造思路和手法。

注:以上内容可以根据教材作适量调整。

步骤三:实践(40分钟)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画笔、海绵刷、竹签、彩色泡沫球等材料,尝试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图案纹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特点;2.了解青铜器的构造及造型技巧,同学们可以自由创作轮廓各异的青铜器模型。

步骤四:总结(15分钟)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青铜器的特点和文化价值;2.老师点评学生的绘画作品,加深学生对青铜器构造和造型技巧的理解。

四、教学作业1.根据学习内容,自制一份青铜器模型,并在上面绘制图案和纹饰;2.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查找一些著名青铜器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所感受到的青铜器的文化价值。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介绍古代的青铜艺术,让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青铜器的图片、文字介绍和制作方法等内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但对于古代的青铜艺术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能够欣赏和评价青铜艺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国宝、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2.难点:欣赏和评价青铜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2.观察法:学生观察青铜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青铜艺术作品,提高手工制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青铜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青铜艺术作品图片、制作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铜艺术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青铜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动手制作青铜艺术作品。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珍爱国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介绍青铜器在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祭祀、宴享、军事等方面的应用。

2. 青铜艺术的特点: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等特点,以及其艺术价值。

3.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讲解青铜器的铸造、雕刻、镶嵌等工艺流程。

4. 青铜器的鉴赏: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的美,学会从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鉴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2.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鉴赏,如何引导学生从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欣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青铜器图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绘画工具、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青铜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让学生对青铜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欣赏:展示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从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青铜器模型,体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板书设计1.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一幅青铜器的图画,要求造型准确,纹饰丰富。

2. 写一篇关于古代青铜艺术的短文,要求内容包括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青铜艺术的魅力。

3. 教师应引导学生珍爱国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docx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教学目标:1、知识口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木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口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青铜器使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历史价值。

三、教学难点:能够较为直观的了解青铜器的制作、使用,从而化解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有关青铜器的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集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的图片,并制作成幻灯片。

五、教学流程:(-)导入阶段:老师:今天我们上i节欣赏课,课题是《珍爱国宝一一古代的青铜艺术》。

由于是欣赏课,为了调动学生能够在课上积极发言,尤其是为那些想说又不敢说的孩子创造发言的机会和氛围在欣赏的过程中,同学们在老师提问后可以不用举手自由发言,从而达到共同讨论、交流的口的。

(二)发展阶段:老师:今天我们将从“知识窗”、“用途”、“纹饰”、“铭文”以及“代表作甜”五个板块来欣赏青铜器,首先我们一起通过知识窗了解一些有关青铜器的基本知识。

青铜器的产生: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代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吋期。

青铜: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

红铜加入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

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在接下来的环节屮同学们可以从“用途”、“纹饰”、“铸造”、“铭文”这四个选项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学生自曲选择,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内容进行演示介绍。

用途:青铜器的用途可以概括为:生产工具、日用具、乐器、兵器和货币。

现在我们就这几个种类逐一进行了解:生产工具:在生产工具中,我们可以看到用青铜制作的锯,它的造型一边是直线造型而另一边呈锯齿状,很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锯条。

另外述冇青铜制作的斧子和凿,这些都是人们生活屮经常使用的工具。

日用具:日用具中我们可以看到用青铜制作的鼎和鬲,它们是用来烧水做饭的,因此属于炊煮器。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青铜器的种类、造型和纹饰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纹饰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青铜艺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青铜器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制作一件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创意作品。
2.适当延长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想法。
3.在实践活动前,进行更为详细的技巧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制作方法。
4.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更具体的评价和指导,提高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信心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展过程,掌握青铜器的种类、造型、纹饰等基本知识。
-学会欣赏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能运用美术术语描述青铜艺术的美学特征。
-掌握创作一件具有青铜艺术风格作品的基本方法,包括绘图、设计、制作等步骤。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使学生了解青铜艺术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古代青铜艺术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导入新课时的提问,我发现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青铜器有了一定的观察和了解,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以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们了解青铜艺术的基本概念、种类、造型和纹饰。课堂上,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这些知识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青铜器纹饰的象征意义感到好奇。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举例来进行解释,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
-在制作过程中,如何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材料表现出青铜器的质感。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美术下册的第20课,主题为“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主要围绕青铜器的历史、特点以及欣赏上展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学习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装饰特色;3.培养学生观察细节和感受美感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教学内容1.青铜器的历史2.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装饰特色3.欣赏珍贵的古代青铜器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2.调查学生对青铜器的认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

2. 讲解青铜器的历史(15分钟)1.介绍青铜器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2.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装饰特色。

3. 欣赏古代青铜器(3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几件古代青铜器,让学生感受青铜器的神秘和美感;2.让学生自由欣赏其他古代青铜器图片,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进行分享。

4. 制作青铜器模型(60分钟)1.分配材料和工具,为学生提供一块纸箱底和铅笔、剪刀、彩笔等,让学生自行制作青铜器模型;2.设计好造型和装饰,并进行细节拓展。

5. 作品展示及评价(2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青铜器模型,并分享设计创意;2.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包括设计、创意等方面。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学习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装饰特色;3.制作青铜器模型,并进行细节拓展。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感受青铜器的神秘和美感;2.如何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进行青铜器模型的设计。

六、教学评价1.作品展示及评价环节,对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2.课后安排写作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七、教学资源1.智慧树或其他学习平台上的青铜器历史介绍视频2.珍藏于博物馆或网上的古代青铜器图片八、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青铜器的神秘和美感,因此导入和欣赏环节很关键。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掌握青铜器的分类和基本造型特征,培养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视和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介绍青铜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从商周时期到汉代的发展过程。

2. 青铜器的分类与特点:讲解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不同类型的青铜器,及其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3. 艺术价值与工艺技术:分析青铜器上的纹饰、铭文,探讨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介绍古代铸造技术。

4. 著名青铜器介绍: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青铜器的分类、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青铜器纹饰的象征意义和艺术表现手法。

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青铜器实物模型或图片、教学视频等。

学具:纸、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分类、特点,分析其艺术价值和工艺技术。

3.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青铜器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分享各自的观点。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青铜器绘画或手工制作。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提纲:1. 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2. 青铜器的分类与特点3. 艺术价值与工艺技术4. 著名青铜器介绍必做题: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青铜器图案。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模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青铜艺术的魅力,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
青铜器实物、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

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师:同学们注意在欣赏的方法。

((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
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幻灯):(一)教师示范欣赏
1.课件展示青铜器《乳钉纹爵》,师作介绍:这是夏代中期青铜器,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是我国所见最早的青铜器,距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

铜爵高2
2.5厘米。

它的流、尾和足虽然都很细长,但整体上却显得匀称平衡,给人一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美感。

这个时期青铜上的纹饰十分简单,这件器物腹一面又两道弦纹,其间饰有5枚乳钉。

2.课件展示青铜器《四羊方尊》,师介绍:这是件商代青铜器,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

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重34.5公斤。

它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重最大的一件。

尊的四肩、腹部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

3.课件展示青铜器《司母戊鼎》,师介绍:这是件商后期青铜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

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鼎腹内壁
铸有铭文“司母戊”。

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

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

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4.课件展示青铜器《莲鹤方壶》,提示学生欣赏,然后师作介绍:这是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河南新郑,高122厘米,宽54厘米,这件巨大的青铜酒器,采用了圆雕、浮雕、焊接等多种技法铸造而成,壶身通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纹,两侧并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双耳,底部两只伏兽,负壶而走。

在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神秘的气氛中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二)学生自主欣赏
1.每个同学从课本或教师课件中出示的图片里所提供的范例中任选一例,从器形、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介绍。

2.小组交流自己的见解。

(三)师作课堂总结,我国青铜艺术的悠久历史与先进工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我国传统工艺热爱之情。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

三、课后拓展:
1.课后搜集青铜器的图片欣赏。

2.上网查阅有关青铜方面的知识。

3.向家人介绍某种青铜器。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1.乳钉纹爵 2.四羊方尊 3.司母戊鼎 4.莲鹤方壶
↗从器形来观赏
欣赏青铜器的方法→从纹饰来观赏
↘从铭文来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