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画与意境

合集下载

五幅画,五种隐喻

五幅画,五种隐喻

五幅画,五种隐喻
第一幅画:一朵花儿
这幅画中,一朵鲜艳的花开在绿色的草地上,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里的隐喻是,花代表着生命和希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像花一样坚强、勇敢和坚定,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勇气。

第二幅画:一只飞鸟
在这幅画中,一只美丽的鸟儿展翅高飞,自由翱翔于天空之中。

这里的隐喻是,鸟代表自由和梦想。

我们也应该像鸟一样,不畏惧风浪,放飞梦想,勇往直前。

第三幅画:一个落日
这幅画中,一轮落日正逐渐消失在山峰的背后。

这里的隐喻是,落日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无常性。

我们需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中,而是继续前行,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第四幅画:一艘船
在这个画面中,一艘古朴的船缓缓驶向远方,满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

这里的隐喻是,船代表着人生的旅程和命运的航向。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前进的方向,并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第五幅画:一片沙漠
在这幅画中,一片广阔的沙漠伸展到远方,看上去既荒凉又孤独。

这里的隐喻是,沙漠象征着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自己,要坚定不移地向前走,直到我们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从《二十四节气》看江宏伟花鸟画艺术的诗意内蕴

从《二十四节气》看江宏伟花鸟画艺术的诗意内蕴

从《二十四节气》看江宏伟花鸟画艺术的诗意内蕴江宏伟是中国花鸟画界的知名画家,他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富有诗意。

他的花鸟画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诗意内涵,而从《二十四节气》这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独特之处。

《二十四节气》是江宏伟创作的一系列花鸟画作品,以中国传统节气为题材进行创作。

每一幅作品都以传统花鸟元素为基础,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绘制,将每一个节气所代表的意义与主题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这些作品中,江宏伟不仅展现了他对花鸟的独特见解,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创造了一种诗意的境界。

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春分》和《秋分》这两幅作品。

《春分》中,江宏伟以嫩绿的杨柳、白如羊脂的花瓣和粉红的樱花,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他在画中运用了淡淡的水纹,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而《秋分》中,江宏伟使用了丰收的麦田和金黄色的稻穗,展现了秋天的成熟和丰收。

他巧妙地运用了明暗对比,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通过这两幅作品,江宏伟将节气与花鸟相结合,展示了大自然的律动和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除了《春分》和《秋分》,江宏伟的《二十四节气》系列中还包括了其他的作品,如《立春》、《惊蛰》、《立夏》等。

每一幅作品都通过选取适合的花鸟元素、合理的构图和色彩运用,令人称道。

通过这些作品,江宏伟传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江宏伟的花鸟画作品中蕴含了浓厚的诗意内涵。

他的绘画技巧和用色手法都非常独特,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感。

通过对花鸟的描绘,江宏伟将自然界的美景和和谐之美传递给观众,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作品中也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江宏伟的《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展示了他对花鸟画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作才华。

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色彩运用,他将节气和花鸟相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律动和生机,以及传统文化的底蕴。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诗意内涵吸引了大量观众,也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书画中的五种境界

书画中的五种境界

书画中的五种境界
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
一种精神追求。

在书画中,有五种境界,它们分别是“墨韵、气韵、
神韵、意韵、情韵”。

墨韵,是指书画作品中的墨色运用。

墨色是中国画的重要元素,它不
仅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更能够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气息。

墨韵的
好坏,关键在于墨色的浓淡、干湿、粗细等方面的运用。

好的墨韵,
能够让人感受到墨色的深邃和神秘,让人沉浸在其中。

气韵,是指书画作品中的气息和气势。

气息是指作品中的气息流动,
气势则是指作品中的气势磅礴。

好的气韵,能够让人感受到作品中的
气息和气势,让人感到震撼和激动。

神韵,是指书画作品中的神韵和灵气。

神韵是指作品中的神韵和灵气,它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好的神韵,能够让人感受到作品中的神韵和灵气,让人感到神秘和神奇。

意韵,是指书画作品中的意境和意义。

意境是指作品中的意境和意义,它是作品的内涵所在。

好的意韵,能够让人感受到作品中的意境和意义,让人感到思考和感悟。

情韵,是指书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情绪。

情感是指作品中的情感和情绪,它是作品的情感所在。

好的情韵,能够让人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情绪,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总之,书画中的五种境界,是书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在欣赏书画作品时,
我们应该注重墨韵、气韵、神韵、意韵、情韵的感受,从而更好地领
略书画艺术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具体阐释 缘物寄情
第5段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过渡段)


第5段:要深刻
第5段:要有强 怎
认识对象
烈真挚的感情



第6段:要 第7段:要 深入全面 求站的高于 地认识对 现实,这样 象,必须 来观察、认 身临其境 识现实,才 长期观察 可能全面深

获 第8段:↑一棵树、 得 一座山观其精神 “ 实质, 经过画家 意 思想感情的夸张 境 渲染,意境会更 ”
⑵第6段: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具 体论证“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 的深度有关”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⑶第7段:作者举毛泽东《沁园春》的例 子,说明只有有了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才能写出高于现实的诗词,从而说明作画 与写诗一样要高于现实的道理,用作诗词 来谈作画,是化抽象的道理为生动形象的 例子,便于读者接受。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意境与意匠的解读, 带我们了解并体悟了山水画。这是李 可染对于山水画意境的阐述,更使得 我们认识并深刻感受到这份情怀,也 希望大家从这篇文章的手法中提升自 己的写作水平。
当堂训练
1、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 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 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根据课文第3段的观点,再举一 个古诗的例子,模仿课文写法, 写一段文字,作为补充的论据
淡的意境。∕ ⑤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
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 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
艺蕴术 含想着象无的限天的地大空,千灵使 世作 界之品 和美中 丰的的 富意有 的限 思义的 想空内间容和。形象

初探国画之四意

初探国画之四意

2008年/第4期(总第299期)●戏剧文学写意作为中国美学精神与美学特征,最早就是从国画的写意画引申拓展而来的。

“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1](P.653)已经影响到各个艺术领域,并且与西方的“写实主义”相对,构成中西文化的鲜明对比。

写意画在国画中俗称“粗笔”,属于纵放一类的画法,与“工笔”对称,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向。

但是既然写意画被扩而大之地成为整个中国美学总体上的重要精神与特征,那么作为国画本身,总体上也便自然以“写意化”作为重要美学精神与美学特征,无论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也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均如此。

综观国画的写意化,又可具体分为意象、意境、意蕴、意趣四大层面,可谓之“四意”,下面分别予以论述。

一、意象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术语,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念中的形象”。

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2](P.494)这里的“意象”,指的是在构思活动中艺术家头脑中所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

当然这种构思中的意象,又物态化为作品中的意象,所以明清以后,意象又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等艺术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

国画中的意象,则指作品中具有画家主观思想意识因素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的事物形象。

这种意象,与西方绘画中纯客观、全写实的形象形成明显对比:国画强调带有画家主观色彩的“情意之象”,因此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构图灵活自由,物象可随意列置,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要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在于将物象画得逼真肖似,而在于通过笔墨抒发胸臆、寄托情思,有时甚至故意留有空白,为观者留下想像的空间;西方绘画则强调不带有画家主观色彩的纯然“客观之象”,因初探国画之“四意”◆杨一笔100此采用焦点透视法,要求逼真肖似,构图强调物象的真实与环境的真实。

第2课 传神与意境 课件 赣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1)

第2课 传神与意境 课件 赣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1)
7
《芙蓉锦鸡图》(北宋)赵佶
鸡在中国向有“德禽”之称,《韩诗外传》 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 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 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芙蓉 锦鸡图》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 道德品性,流露出宋徽宗对安逸高贵之品格 的赞许和他对大臣的要求。作品采用写实手 法,描绘工致细腻。
《渔庄秋霁图》(元)倪瓒
6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宋朝第八位皇帝。 虽然在政治上“一塌糊涂”,但是,宋徽宗在艺术上 的造诣极高。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 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 的艺术型皇帝。
《芙蓉锦鸡图》(北宋)赵佶
《瑞鹤图》(北宋)赵佶
《廋金体》(北宋)赵佶
8
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两只水 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望立,意境孤独空灵, 余味无穷。
《荷花水禽图》(清初)朱耷
9
《荷花水禽图》(清初)朱耷
10
总结
●中国画的定义和材料 ●中国画的分科 ●人物画——传神 ●山水画、花鸟画——意境
11
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传神与意境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1
中国人物画的最高境界—— 传神
传神是指能生动的传达神情意志 中国画注重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是
它的首要原则
2
山水画和花鸟画追求的是表达 意境
意境是画中的情调和境界,是作品中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韵味空间。
3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 台北故宫博物院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 台北故宫博物院
巍峨的高山顶立,山头灌木丛生,结成 密林。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 细如弦丝的瀑布直泄而下,溪声在山谷间 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全幅山 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 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画幅右角树阴 有「范宽」二字款。 前景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后景则占 据了剩余大约三分之二的画面。

写意画的五重意境

写意画的五重意境

写意画是融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它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与物,蕴含了画家或沉醉于山水花鸟之美、或抑郁于官场不得志的情感。

山水画不同于工笔画,有着独特的意境。

写意画,用意第一。

有理论家认为,“笔断意连,意断神连”。

写意画主张文以载道,以形写神,追求的是所刻画对象的神似。

立意的生动是写意画的精髓,是其内在美的流露,画家在画一幅画前,往往先确定作品的主题。

如,画荷花往往为了突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画梅花是为了表现它不与百花争艳的孤芳自赏,画竹是为了赞美它宁折不弯的气概。

追求诗意的境界。

写意画的发展,离不开文人的积极创作。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其实也代表了写意山水画的特色。

文人墨客以写意画表现山水,以诗画龙点睛,具有意象联翩、超脱不凡的境界。

讲究章法与造型。

写意画的根本是笔墨,而笔墨又靠画家的用笔与造型才能体现变化之美。

笔墨作为造型的手段,是为表现景物服务的。

线条的粗细、浓淡、曲直、虚实,都有固定的章法,表现了写意画不同的造型美感。

为了表现树的挺拔葱郁、石的坚硬起伏、云的轻盈多姿,画家需要运用不同的造型理念和画法。

造型规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的,画家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向有经验者学习,才能达到创作自由的境界。

随意与洒脱。

有人认为,写意画的“意”即为画家的修养、品格与性情。

写意画家往往具有淡泊宁静的心志、超然洒脱的豁达,如此,他们才会在作画时一气呵成,打破常规,创作出气韵生动、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

富有生活情趣。

如上述所言,写意画不仅追求高雅的境界,而且追求生活中的情趣。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写意画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离不开画家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

当写意画与观者的生活相贴合,才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与观赏兴趣。

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画活灵活现,极富生活情趣,他因而被称为“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

P r e f a c e 卷首语写意画的五重意境写意画的五重意境□潘慧1。

14山水画的意境 优秀课件

14山水画的意境 优秀课件

学习活动(一)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中国山水画主要以描绘自然山川及人文景观为表现对象,但绝不是像西方 油画那样对景物的逼真、写实的光、影、形的再现,而是强调艺术家对大自然的 想象活动,进行“致情”和“意境”的创造,形成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 界。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画面中,表现出一种十分鲜明的、可给人以启示和想象的 自然景观,同时又包含着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
学习活动(五)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结 构 示 例
02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 (六)
精读课文重点语句,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勾画批注)。课前完成自我测评, 课堂互动反馈。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开篇点明作者的美学观点,揭示中心论点: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有什么区别?
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胜券在 握”指对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把握。一般是指竞赛类型的事情,是 说人非常有把握,很有可能成功。 例:(1)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演讲比赛过程中,李明仿佛胜券在握了,他趾高气扬地站在
台下等着领奖。
学习活动(四)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学习活动(五)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3.作者是怎样阐释“意境”的概念的? 【合作交流】作者通过列举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的区别, 阐释山水画的意境。
学习活动(五)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合作交流】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画家身临其境,对客观对象 长期观察。
5. 第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第⑤段运用设问,点明意境的获得所需 的条件。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宋元戏曲考》王国维
“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出口也。


《艺境》宗白华
一、意境的意义
情景的结晶
“艺术表现里情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

”05《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画家张璪)
二、意境与山水
艺术意境的创构,是使客观景物作我主观情思的象征。

(不是固定的物象轮廓能量表出的)06
山水是艺术家书写情思的媒介(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诗心)
三、意境创造与人格涵养
艺术家凭借平素的精神涵养,天机的培植,心灵体验的飞跃发现宇宙间的深沉境地。

不是简单的写实,而是“心匠自得为高”(米芾)。

四、道、舞、空白:中国艺术境界结构的特点
舞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

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由。

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

“舞”是它最直接,最具体的自然流露,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

空白庄子:“虚室生白。

”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方法,使诗境、词境里有空间,有荡漾,和中国画具有同样的意境结构。

《文艺美学》
第三章中国文艺美学的解释学实践
第一节诗书画一体与中国古典文艺美学
中国文艺美学的审美判断和经验直视思想系统,充满了强烈的文人意趣,代表了中国士大夫文化的精神趣味。

其特性在于,强调审美的同一性和艺术的贯通性。

“诗书画一体论”—在根本上遵循“气化和谐原则”和“生命交融原则”。

不论什么艺术,从生命原则出发,它们都是贯通的。

不同的艺术形式往往发自相同的生命体验与生命活动方式。

艺术的体验状态,在创作的心理上,在内在精神原则和价值取向上,在生命的追求和渴望中具有内在的同一性。

正因为如此,在不同艺术中,往往都融注着主体生机勃勃的意气。

画中诗与诗中画:中国文人的艺术趣味
诗画精神的统一
01.绘画与诗歌的审美对象具有共通性
自然
02.绘画与诗歌的生命意识,都可以通过物象、词语去体味那种生机与活力。

诗画一体,最能显示生命贯通的自由艺术精神
诗画的具体关系:诗配画;画配诗(古代文人画);诗中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