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读课如何培养日语学习中“读”的能力

合集下载

泛读电子教案1

泛读电子教案1
2不可能だと思われることでも、練習や訓練によって可能に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と思いますか。 (例:スポーツ)
3練習によって高められるものは、肉体的な能力だけですか。 例えば、スポーツの練習の場合を考えてみましょう。
三、言葉の朗読と重要な言葉の説明
別種 ほかの種類;別の種類
高飛び込み 高い台からとんで、水の中に入るときの美しさや技術を見せるスポーツ
私は決してうそはついていません。信じてください。
第8段落:(略)
五学生が自分で習った段落を読む、もし質問があったら先生に聞く。
第三节课
六 重要な文型のまとめ
●~はずがない
●~とともに
●~まま
●~ほど
●~がたい
●~ほかない
●~ばかりでなく
●~ずにはいられない
●~うちに
●けっして~ない
七文章分析:
1 内容によって、次の三つの段落に分ける: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单词、朗读课文,课堂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踊跃
发言,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思考题”。教 Nhomakorabea学





教学重点:讲授练习对人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人类是怎样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的呢?
2人类通过不断地练习能够提高什么?
3人类该如何练习?







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单词、朗读课文。课堂内,首先通读全文,检查并
②骨折り:a.精を出して、働くこと/全力以赴
b.尽力すること。/尽力、帮忙
15分ぐらい
5分ぐらい
5分ぐらい
20分ぐらい
40分ぐらい
5分ぐらい

新编日语泛读第1册课程设计

新编日语泛读第1册课程设计

新编日语泛读第1册课程设计
一、引言
本课程是针对初学者设计的,旨在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日语泛读能力。

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将通过阅读简单的日本语文章,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

这门课程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阅读练习和语言知识点。

二、课程结构
本课程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以下两个部分。

1. 阅读练习
每个单元都包含一篇文章,该文章的难度与前一个单元相比会适度增加。

在阅读文章之前,需要学生学习新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章时,学生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理解文章含义和结构,最后在学习阶段内,学生需要通过跟读词语,模仿发音。

2. 语言知识点
每个单元都包含一些日语语法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与阅读材料相关。

学生将学习文法、单词和语法规则,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此外,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些类似“日语词汇表”这样的附属学习材料。

三、教学目标
1. 阅读技能
通过学习和练习,学生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析简单日本语言的文章。

他们应该能够掌握阅读相关技能,例如语音和语调的正确使用、语义信息的推断能力、上下文理解等。

1。

文学毕业论文日语泛读课与日语PISA型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学毕业论文日语泛读课与日语PISA型阅读能力的培养

日语泛读课与日语PISA型阅读能力的培养2006年在日本中止了第叁次PISA调查。

PISA调查主要shi 以今后步入社会生活de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在学校所学学问de控制程度中止比较调查,调查分为叁个范畴:读解才干,数学才干,科学才干。

据以往调查数据结果显现,读解才干由2000年de第贰位急剧降落为2003年de第十肆位,处置阅读理解才干降落这壹问题迫在眉睫。

日本文部省2005年也努力于研讨和处置培育PISA型阅读理解才干这壹课题。

贵州大学曾经进入211重点院校,日语系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展开,在日籍教员de协力辅佐下,我们de日语水平也有了相应进步,最近几年理解才干de培育也shi我们所面临de问题,怎样走呈如今de(看完文章、翻译句子、完成课后标题)叁步走阅读教学方式,怎样选择阅读教材等也shi我们壹直在研讨和讨论de问题。

阅读才干shi综合性de才干进步,不同类型de文章不只能够稳定加强专业学问,同时也可以培育学生de综合分析才干,理解才干和言语表达才干。

在阅读de同时也了解了社会和文化,拓宽了眼界。

PISA型读解才干de培育可以在阅读de同时了解日本de社会和文化背景,加强与日方友人交流de才干,促进中日友好交流。

怎样改善目前阅读课de教学方式,首先我们必需量体裁衣,了解学生理论阅读才干和水平,因此我们以目前贵州大学日语专业贰、叁、肆年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制造了调查询卷。

问卷内容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A、目前阅读才干自我评价(主要对哪些文章无法读懂) B、目前阅读量调查(哪些文章常读) c、阅读需求调查D、阅读技巧调查E、阅读课程指导需求调查共设有标题20道,选择题13道,简答题7道。

在贵州大学日语专业de学生中,壹年级学生基础较薄弱,尚未接触泛读课,因此选取贰、叁、肆年级de同窗作为调查对象。

由于各年级de学生de阅读深度和广度不壹样,所以把主要研讨对象定为叁年级de学生。

我们在大贰至大肆de同窗中发放了100份调查询卷,其中贰年级25名,叁年级53名,肆年级22名。

关于日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关于日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三、 自下 而 上 的教 学 模 式 自下而 上的教学模 式指 的是在 教学过 程 中总是 先 解 释单词 , 然后解释句子 , 最后 解释全篇文章 的意思 。 我
承担 日 泛读课 的教学工作 以来 , 语 长时间一直采取从 头 至尾读一遍 , 然后逐句解 释的方 法 。即采用 了 自下 而上 的教学模 式 。 就是大家遵循 的逐 句 、 按顺序讲解 的模式 。 在这一模式 中 , 始终是按部 就班地从字到词 , 从词 到句 , 从 句到段 落 , 最后到全篇 文章的这样 一种理解顺序 。这 种模 式对于水平较低 的初学 者来说 ,有益于记忆单 问 、
方 法 的探 讨 较 少 。 实践 证 明 , 些课 程 在 外 语 教 学 中 有 着 重要 的作 用 。 者在 本 文 中主 要 就 日语 泛 读 课 的 教 学 方 法 这 笔
进行初 浅的探讨 。 在这 门课 程的教学 中采用互动式的教学 , 可以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 。 在课堂上 , 根据 学生的水平 、 教 材 的难 易 , 用相互 交流的 阅读 方式 ,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选 提 并使 泛读课 更有 目标性 。 望通过这 些探讨 , 泛读课 希 使
而上的模式不太适合 。 四、 自下而上模式一 自上 而下模 式 阅读包括 以下三个 要 素 :①对 于文章 中 出现 的文 字、 词汇 的知识 的掌握 程度 。② 阅读 方法 、 阅读策略 。 ③阅读的 目的, 特别是源 于社会 观点方面的 目的。在明 确这 _ 要素 的基础之上 就会发 现 , 际上 , 三个 实 阅读 过程 不单纯是从头至尾 、 逐词逐句 这样 简单 的 自下而上的模 式, 阅读 的模式还包括 白上而下模式和上下交流模式 。 与 自下而上 的模式 相反 , 自上而下 的模式是指先把 握全文 的内容 , 再理解 文章当中 的字词 。为 了实现这种 模式 , 要有一些理论 和策略。如 : 预备知识理论 、 阅读策 略等 。也就是根据 自己掌握的背景知识 , 利用不 同的阅 读方法去 推测 文章的 内容 。在这一模式 当中 , 具体 的阅 读方法包括 : 把握 大意阅读 、 把握特定 的信息 阅读 、 活用 预备知识 、 等 。 推论 应该说 , 阅读方式使得对 于文章 这种 的理解不单 纯停 留在纸面上 的文字 , 也使得不 同的读 者 阅读 同样 一篇文章可能产生不 同的理解方式 。 在这种 阅 读模式 中 , 推测 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而推测不是 凭 空 推测 , 要借助 自己已经具备 的外语知识 、 国文化 、 外 综 合信 息等 方方面面 的知识与信息 。 如果是母语 文章的阅 读, 采用这种阅读模式是 比较适合 的。在 阅读 外语 文章 时, 由于母语的干涉 、 国文化 的影 响 , 本 常常造 成阅读障 碍, 妨碍对外语文章 的理解 。 如果能够克服这些 问题 , 可 以说 阅读能力就有 了切 实的提 高 。 因而 , 以认为 , 可 克服 母 语的干涉 、 充分理解外 国文化 、 阅读 速度 、 加快 提高阅 读 质量正是泛读教学 的 目标 。 这种 自上而下 的阅读模式 要 求阅读者具有一定 的外语水 平 , 括掌握了一定 的词 包 汇量 、 一定 的语法 知识 , 比较了解外 国的文化风情 、 闻 新 事件等 。 我们培养学生 的 目标最终就是使他们能灵活 自 如地运用 自下而 上的模 式 , 快速阅读 , 掌握大量信息 。

日语泛读教程3课程设计

日语泛读教程3课程设计

日语泛读教程3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随着日语在世界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日语。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觉得学习日语非常困难,尤其是在阅读方面。

日语泛读教程3是为初学者打造的日语阅读教程,旨在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有趣的内容,帮助初学者在阅读方面快速进步。

2. 课程目标1.培养初学者日语阅读能力2.提高初学者阅读速度和准确度3.帮助初学者学习日语语法和词汇3. 课程内容3.1 课程大纲本课程共分为4个模块,涵盖了日语泛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模块内容模块1:基础日语平假名片假名的认识、基础日语语法、日语词汇、句型模块2:提高日语阅读技巧、文章结构分析、阅读练习模块3:拓日语新闻文章阅读、训练自己的阅读习惯等。

模块内容展实践练习和测试等。

模块4:实践3.2 课程详情模块1:基础本模块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日语词汇、基础语法和平假名片假名的基本使用方法。

课程内容包括:•日语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基本认识和使用方法•了解日语基础语法和句型•学习日语词汇量以掌握基本的日语短语和句子•翻译练习以充分掌握基础日语句式模块2:提高本模块的内容通过阅读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内容包括: •学会日语阅读的技巧•理解日语文章结构•阅读练习以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模块3:拓展本模块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加强阅读能力。

内容包括:•学习新的日本文化、历史和文学知识•学习听音、朗读日语•阅读日本新闻和文章以扩大阅读领域模块4:实践本模块通过实践练习和测试,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理解和表达练习•日语书写练习•个人阅读习惯的培养4. 课程评价1.课程内容全面、实用2.课程设计合理、科学3.课程难度适中,适合初学者4.有效提高学生日语阅读能力5. 总结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初学者提高日语阅读能力。

课程重点在于学习基础日语语法、词汇量和阅读技巧等方面。

除此之外,还包括拓展阅读领域、实践练习等方面,以充分提高学生的日语阅读水平。

日语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日语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日语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案例概述:本文旨在设计一份日语阅读教学目标,通过合理的目标设置,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日语。

目标一:提升字汇量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日语文章,学生将能够积累更多的词汇量,并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这些词汇。

目标二: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在日语阅读过程中,将通过反复练习和训练,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达到能够迅速获取信息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目标三: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针对不同难度的日语文章的阅读训练,学生将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章的主旨、细节和推理等。

目标四:提升阅读技巧通过教授不同的阅读技巧,如预测、扫读、略读和详读等,学生将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技巧来解决各种阅读问题。

目标五:培养文化意识在日语阅读训练中,学生将接触到丰富的日本文化内容,并通过阅读来加深对日本文化和传统的理解和欣赏。

目标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将培养起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够独立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文章,并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日语水平。

方法:1. 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包括课文、短文、新闻报道、小说等,并逐渐增加难度。

2. 制定每周的阅读计划,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保证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3. 配备专业的教材和辅助材料,包括词汇表、语法说明和练习题等,使学生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

4. 利用技术手段,如在线阅读材料、电子词典和语音资源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练习。

5. 组织学生参加阅读讨论和分享活动,鼓励他们用日语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

评估方式:1. 进行定期的阅读测试,考察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情况。

2. 通过阅读作业和口语表达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文化意识进行评估。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让他们对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总结:通过以上目标的设定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逐渐提高他们的日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能够自主进行阅读学习。

日语泛读课教学探索

日语泛读课教学探索
20 第 1 9 09 OJ 】 第 2 巷 5
( 26J ) 总 2 q ;
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URNAL O OF EDUCATI ONAL NS TUT OF 1 N ROVI I TI E JLI P NC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o 0, 0 9 .1 2 0 VO . 5 I2 To a . 2 t l NO 2 6
实脱节 、 枯燥 乏 味 、 度过 大 的阅读 材料往 往让 学生 难
目前 , 国 大多 数 高 等 院校 的 日语 专业 都 开 设 全 有“ 日语 泛 读 ” 程 。该 课 程 旨在 通 过 大 量 日语 阅 课 读训练 的 开展 , 养 学 生快 速 阅读 和 理 解 的 能力 。 培 但是 , 统教 学模 式 下 的 日语 泛 读课 的低 效 状 况 却 传
不 容忽 视 。对 泛读 课 的重 视 不足 , 生 阅 读 速 度 低 学
不 堪忍 受 , 以激 发他们 的阅读 兴趣 , 难 也不 能取 得 良
好 的效 果 。
教 师在 选 择 阅读 材 料 方 面 , 需要 根 据 学 生 的实 际需求 进行精 心 地 把 关 。首 先 , 读 教 材 的选 择 要 泛 考 虑可读 性 。合适 的 阅读 材 料 要 求有 可 读 性 , 不 既 能太 容易 也不 能 太难 。选 材 太 容易 , 因为 没 有 挑 会 战性 而无 法调 动积极 性 , 阅读者 感觉 乏味 ; 让 难度 过
日语 泛 读 课 教 学 探 索
吴 凌 鸥
( 江旅 游 职业 学 院 , 江 杭 州 3 13 浙 浙 12 1)
摘要: 大量的 日语 阅读对 于 日语学 习者的综合语 言能力上 的提 升有 着重要 的. 用。 日语 泛读课 旨在通 过 大量 阅读训 练 作

日语泛读教程2课程设计

日语泛读教程2课程设计

日语泛读教程2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文章与材料,提高学生的日语泛读技巧,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日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文化背景,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日文相关领域的认知和理解。

2.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泛读练习: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文章和材料,进行泛读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同时结合实际场景进行交流和表达练习。

2.语言学习:学生通过对文章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日语的语言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并学习相关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3.录音练习:通过录音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并加深对于日语语音语调的理解和掌握。

3.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3.1. 泛读练习本部分内容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文章和材料,进行泛读练习,提高阅读速度、理解能力、以及提升日语相关领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新闻报道:阅读最新的日本新闻报道,包括政治、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加深对于日本社会、文化和政治的了解和认识。

2.文学作品:阅读不同类型的日本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提高学生对于日语语言和文学表达的理解能力。

3.商业材料:阅读商业指南、合同条款、报表等商业材料,加深对日本商业文化和商务场景的理解和熟悉。

3.2. 语言学习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对文章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日语的语言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并学习相关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1.语言学习:深入理解日语的语言文化背景,学习相关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加强日语口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表达方式分析: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和词汇,深化对于日语的理解和掌握。

3.3. 录音练习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录音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并加深对于日语语音语调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内容包括:1.口语训练:进行日语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流利度和表达能力。

2.听力练习:进行日语听力练习,加深对于日语语音和语调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泛读课如何培养日语学习中“读”的能力王尤[内容提要]日语泛读课是大学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的重要科目。

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

本文从教材的选择使用,课程的进行方式及阅读方法技巧的有效运用等方面提出几点改善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传统的授课方式,阅读技巧,阅读能力引言在本科日语专业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的科目主要有两个:“精读”和“泛读”。

精读课也叫综合日语课,是通过讲解与严格的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日语的语音、词汇、句型、文章结构分析等日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精读课的涵盖面如此巨大,所以需要采用逐字逐句阅读、分析、理解的授课方式。

而泛读课,则应该是快速、广泛地读,使学生以最快速度在大致理解了文章大意的情况下尽可能大量的阅读。

泛读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起到巩固精读课上学到的单词、语法知识的作用。

区别于精读课的泛读课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授课,进而达到泛读课的授课目的,是本文要考虑的问题的关键。

尽管近几年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出过泛读课应该突出其独自的特点,但是,笔者曾经旁听过数位任课教师的泛读课,都无法脱离传统的授课模式。

总结一下,传统的日语泛读课的授课特点基本表现为以下两种倾向:1.面面俱到,过于精读化。

任课教师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文章,有不明白的字和词要求经过详细查阅以后才可以来上课。

课上先让学生读一段,接下来教师仔细讲解一番,然后再让学生读,再由教师讲,反复循环直到完成。

这种授课方式,在预习阶段和教师的讲解方面基本上等同于精读课。

对一篇较长的文章,阅读时需要注意力集中、思维连贯,但是课堂上穿插的讲解分析,会适得其反,不但没有达到大量快速阅读的目的,反而由于经常性地强行中断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降低了对文章的热情,感到兴趣索然。

就像运动场上要求800米跑的选手们每200米停下来记录一下成绩,休整一下再重新开始一样。

2.偏离重点,放任自流。

课上教师布置文章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读后解答教材文章后面的问题,教师只是简单地核对一下答案,没有大问题一篇文章就算结束。

学生的领会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精度课的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对单词和句型的领会不很准确,这种放任自流式的授课方式会使他们囫囵吞枣,应付了事,完全失去了泛读课的目的和意义。

另外,多数被采用的教材内容深奥、迥长。

有时候一次课上读不完,拖拖拉拉到下次课,学生教师都对文章失去了热情。

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带来的授课结果是达不到授课目的,提不起学生的上课热情,甚至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日语阅读兴趣。

如何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给日语泛读课以一个合理的定位,成为学生喜欢的、真正对他们的日语学习大有帮助的科目,是笔者担任泛读课教学任务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

尽管泛读课很重要,但受到教学计划的限制,四年本科学习中,泛读课只开设一个学期,并且每周只有两个学时。

显然学生无法在每次90分钟的授课时间内做到足够量的阅读。

那么,泛读课的上课方式就该定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教授学生快速阅读的技巧方面。

对阅读日语读物产生了兴趣,学生们才会在90分钟以外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而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技巧,那么90分钟以外的阅读就会变得不再艰难。

有了90分钟以外的阅读,才会达到泛读课的教学目的。

经过近三年的教学改革,笔者针对日语泛读课如何提高学生“读”的能力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愿意与同行交流。

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材的选择泛读课的核心是教材,教材的合理选择和利用,对泛读课的教学效果影响极大。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一)把握好文章语言的难易度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所阅读的文章的语言难度要略低于学生现阶段的日语能力并且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层次。

首先,文章中出现的词汇要不超过学生所掌握单词量的10%;其次,文章的内容要能够吸引学生,使他们一看到题目就有读下去的冲动。

以现阶段采用的教材为例,《衣服与颜色》、《卡拉OK的诞生》、《漫步世界》等等这样的比较时尚的文章,吸引学生阅读意欲的程度要远远超过像《年轻人文化的误区》、《论俳句》、《依附的思维结构》等文章。

当泛读课上用自己积累的文字、语法知识去阅读,从而得到源源不的时尚的启迪、了解时事问题或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信息,并不知不觉增加了词汇量,学生才会体会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喜悦,课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寻找延伸的题材自行阅读。

(二)注重文章内容的关联性每次课上所读文章的内容要限制在两个话题之内,并且每个话题的选文内容要由浅至深。

首先阅读了浅显易懂一些的文章,再加之教师的简短的提问解说,吸收的知识作为背景知识,可以加深并简化对后面的略为深刻费解一些文章的理解。

而同一话题领域的文章读了三至四篇,学生对这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就形成了基本了解。

带着兴趣,就有可能在课外进行自我延伸钻研。

比如,以一篇介绍环境污染的危害的文章为最开始的阅读文章,随后再选择使用一篇叙述世界各国对控制污染所作出的努力方面的文章,最后以一篇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的文章作为结束。

接下来,学生自然很想知道日本关于这方面的实施情况以进行中日的对比,把这个内容留给90分以外。

学生在课上已经理解了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三篇文章,基本上掌握了保护环境等领域方面的常用的日语词汇和常识性知识,就完全有能力进行90分以外的自我阅读了。

(三)信息的多源化泛读课上教科书必不可少,但目前很难找到能够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教科书。

并且教科书受到出版时间的限制,提供的不是最新资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以教材的内容为主线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报刊、杂志等查找适合的文章作为辅助阅读教材发给学生。

如小说的精彩片断,社谈评论文章等等。

这样做虽然使备课工作变得有些繁重,但教学效果极佳。

笔者的经验之谈,每次上课的清晨,在互联网上找到一篇最新消息,比如日本媒体对四川汶川大地震救援救灾情况的介绍、对北京建国庆典情况的描述、对最新体育赛事情况的报道等等。

文章虽短,学生对内容很感兴趣,十分容易理解。

二.课堂的组织方式教材的合理选择,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意欲和兴趣,接下来就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一)泛读课上的“特殊”规定。

在开课最初,和学生们明确一些泛读课上的“特殊”规定。

具体如下:1.禁止对教科书及任何将要在课上使用的文章进行预习。

2.阅读过程中不能查字典、不能问别人。

3.限定时间,不准超时阅读。

4.自行计算每篇文章的正答率等等。

前面说过,泛读课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对学生进行以上的“特殊”规定,可以保障学生思路的连贯性,并以富于挑战的方式强迫学生提高阅读的专注力和速度。

为了保证学生阅读的正确性,每读完一篇文章,教师都应该以选择答案的方式提出问题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这样,在提高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每次的正答率发现自己的进步,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二)训练学生的“抓读”能力。

“抓读”就是从日文资料中,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知识。

也就是说,要善于抓住重点,有的放矢,需要读的地方读,不需要读的地方不读。

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如:假定某人在日本,某日上午要赶往某地出席会议,下午需要返回出席另外一个会议。

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一份列车时刻表,以最快速度判断出此人是否可能两个会议都出席;或者利用一份日语菜单,在最短时间内找出适合有很多忌口的遐想的自己和同伴能够享用的菜牌等等。

(三)训练学生的“扫读”能力。

“扫读”就像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目十行的阅读方式。

我们用母语看报纸,厚厚的很多页,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大概需要好几个小时。

但正常生活中没有人会一份报纸看几个小时。

就是因为利用了这种扫读的方法。

泛读课上要训练学生不拘泥于文法细节,力求最终形成近似于日语母语人的自然的阅读方式。

具体的训练方法如,交给学生一篇300至500字左右的文章,规定在两分钟以内读完,然后收回文章,让学生回答文章中出现的十分突出的信息。

每次课上进行一到两次这样的训练,对于“扫读”能力的培养效果十分明显。

(四)训练学生猜测、推测、预测的能力。

也就是培养学生通过文章的前后内容,对从未见过的单词进行猜测得到正确答案,推测出接下来作者将要叙述的问题,预测作者将要以怎样的内容结束文章。

具体的训练方法如,把一篇较长的文章打乱段落的顺序发给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让他们判断出正确的排列;或去掉文章的某句话,让学生阅读后推测出被去掉的部分的大致内容等等。

(五)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出问题的意识。

就是阅读理解了一篇文章以后,学生们应该能够捕捉出内容中反映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扩展性思考。

具体的训练方法如,阅读并理解了一篇介绍日本便利店对生活如何有所帮助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讲解等诱导学生深层思考,使学生自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如:日本的各家便利店规模的大小,各有多少店铺,分布的情况,其中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便利店经营状况如何,对日语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等。

这些问题源于学生,他们对这些问题会极为感兴趣,为了得到答案,学生们课后会踊跃地查找资料进行阅读进行了解。

(六)布置课后作业。

在每次课上找出一篇适当的文章,让学生以不高于五分之一的文字量概括文章的内容,即写文章概要。

这样的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并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敦促学生对学过的文章进行再次阅读达到深刻理解。

同时也可以作为反馈资料使教师发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的错误从而及时订正。

(七)课堂的延伸--阅读技巧的有效运用通过课堂上的训练,学生们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具备了阅读长篇日语作品的能力,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地学以致用,知识会很快被忘记。

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在学期初推荐给学生一两本他们感兴趣的书目(例如日文版的《人生目标的自我实现》等),规定在学期末读完,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真正进行阅读,可以在日常上课的时候偶尔对文章的内容展开一点小讨论,或定期收取学生的读书笔记。

有必要的话可以在期末考试题目中体现出来。

结语高强的阅读能力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暂时还看不出优势,而真正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信息量,信息敏感度和知识面,一个堪称“知识百科全书”的人,没有不取得成功的道理。

另外在今天,越来越多的日资企业把自学能力作为挑选员工的重要条件。

离开了学校以后,在知识学问上的进步都要靠自学,而自学能力的高下完全取决于是否具有正确的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的日语教学需要有效利用泛读课的教学,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读”的重要性,倡导读书型日语学习,使学生享受到通过阅读来提高日语能力、扩展知识面的喜悦,成为“实用型”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1]Beniko MASON.成功する英語教育改革への鍵はインプット理論[J].日本:四天王寺大学紀要第48号,2009(9)[2]李远喜.中级日语快速阅读[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高見澤孟.新・初めての日本語教育2[M].日本:株式会社アスク,2004.[4] 柿倉侑子.鈴木理子.三上京子.山形美保子.日本語上級読解[M].株式会社アルク,2000.[5] 岡まゆみ.速読の日本語[M].日本:The Japan Times,1998.[6] 洪栖川.日语泛读课如何培养阅读能力[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3.On haw tu Improve Reading Ability in Japanese Extensive Reading ClassWang YouAbstract: The Japanese Extensive Reading Class is an improtant subject in which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can be efficieutly improved.But there are demerits in the Conontional teaching method of Extensive reading Clas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 stions and advice for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book selection,conduct of class and the use of reading techniques.Key words: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Veading techniques;reading abi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