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声现象复习过程中,以实验和生活实例为主线,通过再现实验,体验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逐步掌握声现象各个方面知识点。
[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本章内容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声现象相关实验,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环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仪器材料] 大小不同的音叉乒乓球直尺鼓水盆[教学流程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乒乓球有什么作用?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拓展:还有那些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展示图片并做演示实验:将敲击的音叉放入水盆。
第二章 声现象 复习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征:什么是音调、响度、音色?分别由什么决定?3、知道声的利用:4、了解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5、知道骨传导,了解人们听到声音的过程,了解双耳效应。
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27——31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1、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是以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他们可以是一切、、。
真空传声。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有关,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声速是。
人耳分清回声的最短时间是,距离障碍物的最短距离是。
4、骨传声和空气传声哪个效果好,骨传声应用例子5、听到声音的过程:。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32——36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1、乐音的特征:、、。
2、响度是指声音的,跟发声体的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3、音调是指声音的,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频率是指。
4、音色是由发声体的、决定的。
5、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
6、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在之间,超声波是频率高于次声波是频率低于。
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学习活动三阅读教材P38—4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1、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分别用A和B表示填入空里,铁路工人用铁锤敲打铁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病情,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觅食,引爆炸药拆除旧建筑,彩超,超声碎石,声呐系统,打雷预示要下雨,利用超声波清除精密仪器上的油污。
学习活动四阅读教材P42—45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1、物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例如:。
2、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来源是非常多的,例如:,,4、声音强弱的等级用来表示。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为 dB,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音为,长期生活在环境中会影响听力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突然出现在会失去听力。
声现象 复习导学案

声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最初接触到地物理现象,本章让同学们通过对丰富多彩地声现象地学习,了解声音地产生,传播,理解乐音与噪音,知道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会解释生活中常见地声现象.本章重点:声音地产生,传播条件;乐音地三个特性;噪声及其控制;超声与次声地应用.难点:乐音地三个特征地区别.本章考查地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探究题.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是主要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地掌握情况.简答题和探究题是相对较难地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知识地理解以及灵活运用地能力.但是,请同学们树立信心:本章知识都很简单,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得满分是很容易地.5PCzV。
四,预习练习基础题.遇到大风地天气,路旁地树叶发现“沙沙”地响声,这种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 .树叶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树叶振动产生并由大地传播 .空气振动并由空气传播.蚊子发出地“嗡嗡”声是由于()振动引起地..蚊子地嘴 .空气 .翅翼 .声带.关于声音地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一切发声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传播声音地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地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地形式传播地.月球上地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月球上地岩石不传声 .月球上没有空气,女高音和男低音中地“高”和“低”是指声音地不一样,“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地“高”和“低”是指声音地不一样.jLBHr。
,向远处呼喊时,为了使声音传得远一些,可以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或用“土喇叭”,其目地是为了减小声音地,从而使声音地更大些.xHAQX。
,用大小不同地力弹同一琴键,发出声音地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地力弹不同地琴键,发出地声音地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地力在不同地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地声音地不同,原因是.LDAY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 基本概念回顾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需要声源、传播介质和接收器。
•声源是产生声音的物体。
•传播介质是声音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接收器是接收声音的物体。
1.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 声音的特性2.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强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2 音调与频率•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单位是赫兹(Hz)。
2.3 声音的音量•声音的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量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2.4 回声•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的产生需要有声源、障碍物和接收器。
3.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3.1 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广泛,如广播、电话、音乐等。
•声音还可以用于声纳、超声波等技术。
3.2 噪声与对策•噪声是指给人们带来不适的声音。
•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护听力。
4. 思考题1.请列举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3.音调与频率有什么关系?声音频率越高或越低对应的音调是高音还是低音?4.什么是回声?回声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5.声音的利用有哪些方面?你还能举例说明声音的利用吗?6.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听力?5. 作业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2章的课后习题,巩固对声音和声现象的理解。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精心整理实用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A.声音的产生和传播B.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E、声音的利用2.过程和方法:A.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C.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各种声音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宁静?欢乐?振奋?烦躁?)体会声音世界的奇特和多彩学习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初步认识和应用,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教学过程:一、疏理知识,落实双基:(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音产生的条件:。
2、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
、、均可传声,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形式:以的形式传播。
4、声音传播的速度:(1)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2)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液体中,液体中声速气体中,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
5、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指):决定于声源的和人耳距声源的有关。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dB。
(2)音调(指):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3)音色:决定于声源的和。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不同。
(结构改变较大)。
6、噪声:物理学上说是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说是的声音。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在声源处(防止)——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在人耳处(防止)。
7、超声波(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8、次声波(的声音)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9、人听见声音的过程:(1)空气传声:声源→声波在介质传递→人耳(、等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源振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导学学案 声现象复习

知道声音的产生的条件,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知道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具有能量;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
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了解发声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导学】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
振动的物体叫。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 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合 km/h。
4.回声是由于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原理是:5.音调:是指。
音调跟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频率越低音调。
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
频率单位符号。
6.响度:是指。
响度跟和有关。
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7.音色:由决定。
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学练】1.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说明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
3.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声源分别是:。
5.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⑵。
6.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A.把弦拉得紧些 B.把弦放松些 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琴1.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超声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光的变化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3.把人耳贴在装满水的一根长铁制水管的一端,在水管的另一端用铁锤用力敲击,人耳可能听到的情况是()A.先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B.先听到沿铁管外空气中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C.由于声音沿铁管和空气同时传来,因此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音D.人耳先后听到三次传来的敲击声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5.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Hz,人耳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次.6.炎热的夏季,当雷雨来临时,闪电过后往往雷声隆隆,不绝于耳,“雷声隆隆”的原因是 .7.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活动1:如图1-18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 活动2:如图1-19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1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划得快慢有什么关系.(2)比较你在探究活动2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3)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了解什么是噪声,噪声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方法;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万HZ;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
声现象复习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途径。
【重点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及其决定因素;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二、梳理知识,自主学习『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传声。
3、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声波能粉碎小石头,表明声音具有。
4、声速:声速大小取决于。
通常情况下,v固 v液 v气。
15℃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5、回声:回声是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原理是:。
『考点2』声音的特性1、、、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人们常将它们称作声音的三要素。
2、响度:叫做响度。
响度与有关,还与有关。
增大响度的方法是。
3、音调:叫做音调。
音调与有关,频率指,其单位为。
4、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音色。
『考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乐音通常是指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的;噪声通常是指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的。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
3、噪声的级别和危害:人们用(符号)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4、噪声的控制: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考点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至之间,频率高于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超声波的应用: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反射,易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可用于、、、等。
声现象复习学案

声现象复习学案(1课时)一、教学目标: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及应用。
二、知识疏理(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音产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传播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0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50dB。
(2)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声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声: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0.1s人耳才能区分。
三、难点讲解[例1]“声音的高低”到底指什么?[例2]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的三要素(以钢尺和塑料尺为例)[例3]铁桥长153m,在它的一端用锤敲一下,另一端某人将耳朵贴在桥上听到两次敲击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42s,求声音在铁桥中的传播速度。
《声现象》巩固练习1.甲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乙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A. 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B.入耳的错觉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 D.人的双耳效应2.闭上眼睛我们也可以辨别熟人的说话声音,这是根据人的声带振动时,有不同的( ) A. 音色 B. 振幅 C. 频率 D.响度3.声音是一种波,在下列的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 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B.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白烟的同时按下计时器C.巨大的雷声响过,我们发现活动的窗户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必须通过无线电来通话4.在一般情况下,房间内说话比室外听得更清楚,其原因是( )A. 房间内能听到回声B. 房间内没有嘈杂声C. 房间内原声和回声混合D. 以上原因都对5.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几乎立即消失了,这是因为( )A. 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了 B.锣面停止了振动C. 锣的振动频率变低了 D.锣的响度变小了6.某人在下雨天看到闪电后2秒钟,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层离人大约( )A. 680米 D.6×107米 C. 1360米 D.1.2x108米7.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期末复习考点知识检测
考点二音调、响度和音色
例2.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可能的原因是: (要求答出两个)
母题迁移 1. 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 .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考点三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例3. 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B .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C .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母题迁移 1. 图3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2. 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 dB 。
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
境中【 】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考点四 声的利用
例4. 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
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母题迁移 1.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 的一种救援装备,
它可以灵敏地接收到物体 时产生的微弱声音,有利于早营救。
本章考点知识训练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 .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2. 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
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
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
来电指示灯闪烁。
这个实验说明【 】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A B 图3 C
D 图
4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3. 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
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
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
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三者都有
4. 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5. 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速度
6.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
音。
这个事实说明【 】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
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7. 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
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
A .音调
B .振幅
C .音色
D .响度
8. 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
甲图: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
9.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如果经4s 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_m (海水中声速
是1500m/s ).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
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11.下列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12.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
第10题图
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
1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不能发声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14.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
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1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