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
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后病 理示 少量肺 组 织示 部分 区域梗 死 , 梗 死周 围肺 组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例 报告 ・
中 国 医 药 导 报2 0 1 4 年 4 月 第1 1 卷 第1 0 期
多发性 大动脉 炎 1 例 报告并文献 复 习
袁 燕 芳 李 梅梅 张 建 忠 宋 广 大
1 . 江苏省 常熟 市 中医 院呼 吸科 , 江 苏常熟
2 1 5 5 0 0; 2 . 江 苏省 人 民医 院呼吸科 , 江苏 南京 2 1 5 5 0 0
团菌 抗 体 、 结核抗体 、 血清 ^ y 干扰素 、 G M 试验 、 G试 验、 甲状 腺 功 能 、 抗核抗体( A N A) 、 输血前八项 、 抗中
患者 , 男, 2 2岁 。 因“ 发 热 2个 月 、 左 胸 背部 疼 痛 3 d ” 于2 0 1 1 年 1 1 月入 住南 京 中医药 大学 附属常熟 医 院。 患者 于入 院前 2个 月无 明显诱 因下 出现 午后发 热 , 退 至正 常 , 无盗 汗 , 伴轻咳 , 咯少 量 白痰 , 无 咯血 , 在 当 地 医院 住 院治 疗 时 。 住 院期 间 查胸 部 C T示左 肺 下 叶 感 染性 病 变伴 左侧 胸膜 局 限性 增厚 ,血沉 1 0 6 m n d h 、 C 一 反应 蛋 白 2 3 5 m g / L , 考虑“ 左肺感染 ” , 给予 “ 头 孢 西 丁、 环丙沙星” 抗感染治疗 l 周, 症状无好转 , 予 完 善 自身免疫 指 标 阴性 : 骨髓 穿刺 示 : 粒 系 明显增 生 , 颗 粒增粗 , 骨 髓 培养 阴性 ; 改予“ 头孢 吡肟 、 依 替米 星 ” 抗 感 染治疗 1 周后 仍有 发热 , 复查胸 部 C T病灶较 第 1 次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为疾病活动) 分为活动期 8例及非活动期 8 例。
为 5 % ~7 % , 度 狭 窄 为 8 % ~9 % , 塞 为 1 9 重 0 9 闭
1 0% 。 0
多发 性大 动 脉炎 又称 大 动 脉 炎 ( a aau Sa— T k ys ’ r
tri, A) 是一 种 累及 主 动 脉及 其 主要 分 支 以及 eis T , t 肺 动脉 的慢 性非 特 异 性 病 变 , 可导 致 受 累 血 管 管 腔 不 同程 度 地狭 窄 或 闭塞 , 发 部位 为 主动 脉 弓 、 、 好 胸 腹 主动 脉及 其 主要 分支 。病 因不 明 , 青年 女性 好发 , 可 能 与 内分泌 异 常 、 传 因素 有 关 。病 变 主 要 累 及 遗
14 统 计 学处 理 .
应 用 S S 60统计 软件 分 析 , P S1.
血管壁的改变 , 导致血管 管腔 狭窄 、 闭塞或瘤样 改 变 。与动 脉造影 不 同 ,T血 管成 像 不仅 能显 示 血 管 C
管腔 的改 变 , 能 清 晰显示 管壁 的改 变 。现对 1 还 6例 T A进行 C T血管成 像 , 并结 合 文献 分析 T A的 C T影
13 T 的 临 床 分 型 根 据 L p. era分 类 法 J . A ui r H e
体 层摄 影术 , x线 计算机 ;a aau动脉炎 ; T血 Tk ys C
将T A分为 4型 : I ( ① 型 头臂 动脉型) 累及主动 : 脉 弓及其分支 ; I型( ② I 胸腹主动脉型) 累及降主 :
( R ) 多 平 面 重 建 ( R) 最 大 密 度 投 影 ( P VT 、 MP 、 MI)
及 曲面 重组 ( P 。 C R)
内科学-多发性大动脉炎

【临床表现】
本病的发展大多较缓慢,亦偶有自行缓 解者。有研究对171例的统计,平均病 程为2~3年,最短者1月,最长者达20 年。
(一)全身性症状
(2)体征:
单侧或双侧桡、肱、腋、颈或颞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上肢血 压测不出或明显减低,或两臂收缩压持续相差>20mm Hg,下 肢血压正常或增高。但很少有上肢肌肉萎缩。43%~51.5%的 患者两侧颈部、锁骨上和胸锁乳突肌外的三角区有连续性杂音或 收缩期杂音。
2.胸腹主动脉型
即下肢无脉症型,约占19.3%。
【实验室检查】
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多发性大动脉炎 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有针对性采用某 些辅助检查对本病的确诊、判断疾病的 早晚、活动期抑或静止期、病变程度以 及范围有很大价值,并为治疗的选择提 供可靠的依据。
【病理】
病变的血管呈灰白色,管壁僵硬、钙化、萎缩与周围组织粘连, 管腔狭窄或闭塞,本病有两个临床阶段——早期的活动期和慢性 血管阻塞期。早期动脉病变由中层的淋巴细胞浸润和有巨细胞存 在的外膜组成,特别是在大动脉壁中的小滋养动脉及静脉部。
慢性血管阻塞期的特点是病变动脉段的纤维增生导致血管腔的阻 塞;病变呈多节段性,在两段病变之间的动脉壁可正常。晚期可 并发局部动脉瘤形成、狭窄后扩张和钙化。头臂动脉型(上肢无 脉症型)的受累动脉常为主动脉弓发出的三支大动脉,由锁骨下 动脉伸展至椎动脉开口处,造成头、眼和上肢组织缺血。
【发病情况】
本病以青少年多见,发病年龄多在5~40岁,30岁以内占70%, 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约为7∶1~8∶1,头臂型以女性居多, 肾动脉型男女比例相仿。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宁夏 医 学 杂 志 2 0 0 8年 2月 第 3 0卷 第 2期
NnxaMe ,e.o 8 V l 0, o 2 igi dJF b2 0 , o N . 3
文章编号: 0 — 9920)2 02 — 2 1 1 54(080 — 1 0 0 8
[ btat 0 jc v T l aetedans vl aaau r ri T A s c] bef e oee t h i oi l e o T kys%at is( A)b nlz gadsmm r i eea ie r i v g se f et ya a i n u a z gt xmn yn in h
m to n n ig o A i Mu i s c prl T( S T .Meh d T eM C gn a et wt A w r rt set e ehdadf d sf T l — l eS i i n n t i aC M C ) to s h S Ti igo 2 p t n i T ee er pc v ma f 0 i s h o i
t n,tp n 5 c s s y e I i n y e IIi 2 c s s we e r c r e n t e p e e t s d .4 lo e s l o b n o v d i . i o y e Ii a e ,tp I n 3 a d t p I n 1 a e r e o d d i h r s n t y 8 b o d v s es t e i v le n u MS T f d n si cu i g 4 lo e s l s o e s l ls h c e i g, 6 s o me sse o i , h w o cu in,2 s o l me sse C n i g ld n : 8 b o d v s es h w v se l i k n n 4 h w l i n wa t u n tn ss 2 s o c l s o h w u n t・ n s n n eo o i a d a g ima—l e dl ain Co cu i n T e MS T c n p o i er l b e if r t n frt e rg td a n ss o A. s i i t . k t a o n l so h C a r vd e i l n o mai h h ig o i f T a o o i
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全文)

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全文)l 概述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fis,TA)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
主动脉的二级分支,如肺动脉、链状动脉也可受累。
受累的血管可为全层动脉炎。
早期血管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偶见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
由于血管内膜增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少数患者因炎症破坏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纤维坏死,而致动脉扩张、假性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
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30岁以前发病约占90%。
40岁以后较少发病,国外资料患病率2.6/百万人。
病因迄今尚不明确,叮能与感染引起的免疫损伤等因素有关。
2 临床表现2.1全身症状在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前,少数患者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出汗、体质鼍下降、肌痛、关节炎和结节红斑等症状,可急性发作,也可隐匿起病。
当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后,全身症状叮逐渐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则无上述症状。
2.2局部症状与体征按受累血管不同,出现相应器官缺血的症状与体征,如头痛、头晕、晕厥、卒中、视力减退、四肢间歇性活动疲劳,肱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部、锁骨上下区、卜腹部、肾区出现血管杂音,两卜肢收缩压差>10 mm Hg(1 mm Hg=0.133 kPa)。
2.3临床分型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4种类型: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胸一腹主动脉型,广泛犁和肺动脉型。
2.3.1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可引起脑部不同程度的缺血,出现头昏、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单侧或双侧视物有黑点,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甚至失明.咀嚼肌无力和咀嚼疼痛。
少数患者凶局部缺血产生鼻中隔穿孔,上腭及耳廓溃疡,牙齿脱落和面肌萎缩。
脑缺血严重者可有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或昏迷。
卜肢缺血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
以反复抽搐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一例

Hg,双 侧 颈 动 脉 区 闻 及 血 管 杂 音 。行 血 管 经 颅 多 普 勒
人 工 血管 重 建术 。本 病 预 后 与 受 累 动 脉 狭 窄 程 度 及 其 重 要
(TCD)检 查 示 :左右 颈 总 动脉 内径分 别 为 4.7、6.8 mm ,走 行
性 有 关 。脑 血管 意 外 、心 力 衰 竭 、动 脉 瘤 破 裂 及 心 肌 损 害 为
蛋 白衍 生物 试验 (PPD):72 h(一)。自身抗 体 均 为 阴性 。补
供血 不 足 引起 频 繁抽 搐 ;③ 家长 对 病情 的叙 述偏 差 造 成 医生
体 正 常 。人 院诊 断 :①上 呼 吸 道感 染 ?② 抽 风 待查 ?疑 诊 脑
对病 情 的误 解 ;④ 查体 时 详 细程 度 及特 殊 症状 关 注 不 够 。如
细 ,部 分 区 域管 壁厚 ,左 侧 颈 内动 脉 海绵 窦 明 显 变 细 ,双 侧椎
属 医 院 ,810001
动脉 代 偿性 增 粗 。予 以间 断 吸 氧 ,避 免 快 速 转 颈 ,每 天 给 予
(收 稿 日期 :2010—01—26) 作 者 简介 :杨 波 ,男,1973年 4月 生 ,在 读 硕 士 ,山 西 医 科 大 学 ,030001
· 病 例报 告 ·
以反 复抽搐诊 断 多发 性 大动脉 炎一例
青 海 大 学 附属 医院(810001) 吴 君 周 玲
患 儿 男 ,14岁 。 以 间歇 性 抽 搐 伴 发 热 5 d于 2009年 3 精 制丙 种 球 蛋 白 400 mg/kg,连 用 5 d,泼 尼 松 1 mg/kg,丹参
月 19日入 院 。抽搐 时 意 识 丧 失 ,双 眼上 翻 ,牙 关 紧 闭 ,颜 面
大动脉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大动脉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大动脉炎概述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K)也叫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慢性、多发性、非特异性炎症。
常见于10~40岁的女性。
起病多缓慢、隐匿,可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病变动脉供血组织缺血,表现为肢体乏力、头痛、头晕、心悸等。
英文名称:takayasu arteritis,TAK。
其它名称: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
相关中医疾病:血痹、麻木。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肢体乏力、头痛、头晕、心悸。
主要病因: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超声检查、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动脉血管造影检查(DSA)。
重要提醒:本病为慢性进行性血管病变,受累后的动脉由于侧支循环形成丰富,大多数患者预后好,可参加轻工作。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大动脉炎的发病特点三、大动脉炎的病因病因总述: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1、自身免疫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由结核分枝杆菌或链球菌、立克次体等在体内的感染诱发主动脉壁和(或)其主要分支动脉壁的抗原性,产生抗主动脉壁的自身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主动脉和(或)主要分支管壁的炎症反应。
2、遗传因素近年发现,一些近亲,比如姐妹、母女,患大动脉炎的几率较高,特别是孪生姐妹。
3、内分泌因素本病多发于年轻、育龄女性患者,患者多出现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发病可能与雌激素等水平升高有关。
危险因素:1、40岁以下女性。
2、有高血压病史。
3、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4、患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PPT文档演模板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 断
肾动脉型(III型)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 诊断和鉴别诊断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4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 断
疾病概述
•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 其重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节 段性动脉管腔狭窄以致闭塞。
• 本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因此 可能使头部、上肢、下肢和内脏器官的血 液供应受到影响,发病原因不明。
• 病变严重或管腔内血栓形成时,管腔可完 全闭塞,无彩色血流显示。
• 病程长者,可见病变动脉附近有侧支循环 。
PPT文档演模板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 断
频谱多普勒表现
• 在动脉狭窄处,其频谱为单相、频宽增加、 频窗充填、收缩期峰速明显增高的湍流样 改变。
• 在病变动脉远端表现为单相、频宽增加、 频窗充填、波峰圆钝的低速低阻的阻塞样 频谱。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 断
• 下肢动脉
病例4
PPT文档演模板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 断
主要鉴别诊断
• 动脉粥样硬化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PPT文档演模板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 断
•鉴别诊 断
动脉粥样硬化
• 多发生于老年患者 ,主要累及大中动脉
– 头臂动脉型(Ⅰ型) – 胸、腹主动脉型(Ⅱ型) – 肾动脉型(Ⅲ型) – 混合型(Ⅳ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
大动脉炎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典型者则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凡年轻人尤其女性具有下列一种以上表现者,应怀疑或诊断本病。
1.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伴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或两侧肢体脉压差大于1.33kpa(10mmHg)或下肢收缩压较上肢收缩压低于
2.67kPa(20mmHg)(相同宽度袖带)者。
2.脑动脉缺血症状,伴有单侧或双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以及颈部血管杂音者。
但有些轻人,由于脉压增大或心率增快,于右侧颈部可闻及轻度血管杂音,应与病理性杂音相鉴别诊断根据以下特点:40岁以下,特别是女性,而出现典型症状和体征一个月以上,肢体或脑部。
3.近期发生的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伴有上腹部二级以上高调血管性杂音。
4.不明显低热、血沉快,伴有血管性姆音、四肢脉搏或血压有异常改变者。
并可累及肺动脉或冠状动脉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5.无脉病眼底改变者。
本病多发于青年,但中年亦可罹患此病。
有怀疑者应进一步进行有关实验室检查,如血流图、B超、肾照相、巯甲丙脯酸激发试验、肺灌注扫描、血清抗主动脉抗体测定,MRI、超高速CT(UF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能明确诊断,但仅血管造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