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入院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一、常规和技术规范1.危重病人的观察与监测:对于危重病人,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其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同时,还需要关注病人的神志状态、疼痛程度以及其他异常情况。
2.心肺复苏技术: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是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要求。
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各项技术操作,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自动体外除颤等。
3.药物管理与监测:危重病人药物管理必须严格遵循规范,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护士需要掌握药物的剂量、途径、频率、禁忌症等相关知识,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4.理疗技术:部分危重病人需要进行理疗,如床位翻身、被动运动、物理治疗等,护士应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适当的理疗操作,确保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5.导管护理:危重病人常常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包括静脉导管、气管插管、胃肠道引流管等。
护士需要具备导管护理的技术能力,确保导管的畅通性和安全性,并注意相关的感染预防措施。
1.接诊和评估:危重病人护理的第一步是接诊和评估。
护士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主诉和病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观察,以便制定后续的护理计划。
2.制定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护士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这包括药物管理、监测频次、饮食安排、导管管理等。
护士还需要根据病人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如心理支持、家属沟通等。
3.实施护理计划:根据制定的护理计划,护士需要准确执行各项护理措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士需要时刻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4.与医疗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危重病人护理需要护士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包括医生、药师、物理治疗师等。
护士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处置。
5.家属教育与支持:危重病人的家属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需要给予家属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并向他们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提高他们对病人的陪护质量。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是确保危重病人安全和护理效果的重要保障。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正确使用护理器材和药物,遵守操作程序,确保安全。
在操作前应首先说明操作目的和方法,以便病人理解及配合。
2.手术无菌操作。
联手洗手,穿戴洗消好的手术衣、手术帽、口罩、手术靴等无菌物品。
手术及外科操作时要穿戴手套,并用75%的医用酒精对手套及操作部位消毒。
3.做完操作,要立即废弃手套,并用肥皂洗手,消毒后方可离开。
4.处理患者体液时,如果涉及到污染,应通过正确的操作和滴灌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描述术前和术后操作步骤。
在操作病人前,医护人员应具备了解病人病情以及操作知识技能的能力和技能,应根据病人情况确定要完成的操作步骤及相应的常规操作流程,术前必须征询病人的历史情况及症状。
6.每天查房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具备系统化的治疗方案,如何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制订,确保治疗方案可以得到有效实施。
7.保持病人的隐私和人格尊严。
无论何时,病人的隐私和尊严都应得到严格保护和尊重,医护人员应秉持基本的尊重和恭敬,合理地进行交流与沟通。
8.操作器械清洁彻底。
医护人员应保持用于设备和器械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是正确的,并随时监测灭菌程度。
9.遵循操作程序。
医护人员必须遵守规定的操作程序,不得随意改变程序,保证患者操作安全。
10.各项医疗操作要求标准化。
为保障医护人员正确实施各项操作,必须对每个操作的步骤、需求和效果进行标准化。
二、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是评判各项医疗操作是否有效和合理的依据,评分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如下:优良(10分):操作满足完全标准要求,未出现任何错误和隐患;全程操作流畅,病人得到了良好的照顾。
良好(8分):操作基本上满足标准要求,但可能存在细微错误和隐患;操作流畅性良好,病人得到了一定的照顾。
合格(6分):操作比较符合标准要求,但可能存在明显错误和隐患;操作流畅性一般,病人仍能接受。
不合格(4分):操作不太符合标准要求,存在重大错误和隐患;操作流畅性差,病人未得到有效照顾。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者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平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
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进食。
危重患者喂饮或鼻饲。
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他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1、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除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4、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临床技术护理服务规范及操作流程

目录一般病人入院服务规范 (1)一般病人住院流程图 (2)患者入院五分钟服务规范、流程 (3)急、危重病人入院服务规范 (5)危/急重病人住院流程图 (6)病人转床/科服务规范 (7)院内病人转科交接流程图 (8)病人出院服务规范 (9)病人出院流程图 (10)医嘱处理、查对、执行流程图 (11)口头医嘱执行流程图 (12)静脉输液及肌肉、皮内、皮下注射服务规范 (13)输血服务规范 (14)输血流程图 (16)口服药给药服务规范 (17)口服药给药流程图 (18)围手术期服务规范 (19)围术期术前护理流程图 (20)围术期术中护理流程图 (21)围术期术后护理流程图 (22)病人接受特殊检查服务规范 (23)病人接受特殊检查流程图 (24)入、出院护理 (25)胃肠减压 (30)鼻饲 (34)口腔护理 (38)口腔吸痰(电动吸引器) (41)单鼻塞氧气吸入(氧气筒) (45)约束带的使用 (48)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52)心肺复苏术 (55)除颤仪的使用(成人) (58)重病人翻身 (61)皮内注射 (64)密闭式输液输液技术 (67)清洁灌肠 (70)女性留置导尿 (73)一般病人入院服务规范一、规范要求:根据病人的需要,提供主动热情的服务及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二、规范程序:1.病人或家属持医生签发的住院证及相关证件,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
2.病区值班护士根据病人病情做好接待新病人的准备,并报告值班医生。
3.热情接待病人,并护送到指定的床位,向病人(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并舒适地安置病人。
4.主动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5.解释相关的病房管理制度,介绍病人入院须知。
6.为病人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等。
7.采集护理病史,并做好必要的护理体检,针对病人病情及需要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8.填写护理病历和有关的护理表格.9.根据医嘱对病人进行各种处理和治疗,并做好相关内容的记录。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检查和监测: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监测结果要及时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2.患者安全:确保患者的安全,如床栏应随时上好,避免患者摔落;定期更换患者体位,防止压疮发生。
3.抗感染措施:加强手卫生,采取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鼓励患者及家属坚持洗手和佩戴口罩,控制院内感染风险。
4.皮肤护理:定期给予患者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5.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保证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
6.病史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医嘱执行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二、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1.气道管理:维持患者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氧气供应的连续性。
可采用吸痰、导管等技术进行气道管理。
2.静脉穿刺和输液:使用无菌穿刺器具进行静脉穿刺,保持穿刺点的清洁,以避免感染。
并且根据医嘱,准确计算液体剂量并按时给予输液。
3.监测仪器使用:掌握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并能熟练操作和维护这些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管道插管和维护:根据患者需要,熟练插入不同类型的管道,如胃管、导尿管等,并要及时检查和维护这些管道,以避免感染。
5.心肺复苏技术:在紧急情况下,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如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挽救患者生命。
6.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医嘱,合理给予镇痛药物,并定期进行评估,调整药物剂量,以提供最佳的疼痛管理。
以上是危重患者护理的常规及技术规范,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护士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医院护理操作规程

医院护理操作规程一、患者接待与评估1.1 患者接待医院护理操作规程的首要步骤是患者接待。
在接待患者时,护士应友好、热情地迎接患者及其家属,并引导他们到指定区域进行登记和初步评估。
1.2 初步评估初步评估是确保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需求和特殊要求的重要环节。
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流程,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病史、现病史、疼痛程度等,并记录在电子病历系统中。
二、护理操作流程2.1 水平移位和翻身为了预防和减轻患者压疮的发生,护士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患者进行水平移位和翻身。
操作时,护士要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和隐私,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2 卧床护理对于需要卧床护理的患者,护士应定期进行身体清洁和更换床单。
此外,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护士还需开展其他卧床护理操作,如卧位抬高脚、气管护理等。
2.3 注射与输液医院护理操作规程中涉及到注射与输液。
在执行注射与输液操作时,护士需准确核对医嘱和药品标签,并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操作完毕后,护士需记录相关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医生。
2.4 导尿操作护士在执行导尿操作时应做好手卫生,采用无菌操作,确保导尿管的正确安置,并注意进行尿液采样和记录。
2.5 清洁与消毒在医院护理操作规程中,清洁与消毒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护士要掌握正确的清洁和消毒方法,并注意操作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和环境洁净。
三、感染控制与预防3.1 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的措施。
护士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2 隔离措施在遇到传染性疾病或疑似感染的患者时,护士需要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包括戴口罩、手套、穿戴防护服等,并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输血操作在进行输血操作时,护士要核对输血医嘱、血液标本和患者身份,并注意输血速率、血型配对和不良反应等不可忽视的细节。
四、事故处理与急救措施4.1 意外事件处理医院护理操作规程中还包括事故处理与急救措施。
护士在遇到突发意外事件时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并及时报告给上级领导和医生。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

医疗护理技巧操纵规程和规范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者与共者安插在挽救室或监护室,并实时通知大夫.2.病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该保持新颖,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配,保持室温恒定.3.危重患者.行特别检讨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歇息,根据病情须要可分离采纳平卧位.半平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病情轻者可恰当运动.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病情稳固患者每日下昼测℃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摇动较大者,随时测量.5.周密不雅察患者的性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更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留意不雅察渗出物.渗出物.治疗后果及药物不良反响等,如发明平常,应该立刻通知大夫.6.饮食按医嘱履行,向患者宣扬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进程中的感化.在履行治疗炊事原则的前提下帮忙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勉励患者按需进食.危重患者喂饮或鼻饲.7.实时精确地履行医嘱.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他标本的收集且实时送检.9.卖力履行接班轨制,做到书面接班和床头相联合,接班内容简明简要,语句通顺并运用医学术语,笔迹正直.10.按病情请求做好生涯护理.基本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11.对长期卧床.瘦削.脱水.养分不良以及晕厥者应该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产生.12.根据病情须要,精确记载出入量.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色备好挽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除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高兴药.抗心律掉常药.强心药.升压药.14.懂得患者心理需求,赐与心理支撑,做好耐烦过细的说明工作,严厉履行呵护性医疗轨制,并向患者宣扬精力身分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进程中的重要性,帮忙患者战胜各类不良情感的影响,引诱患者以乐不雅主义精力看待病情,以便更好地合营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1)基本护理操纵技巧规程:是对各科通用根本技巧制订的同一规范.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定.无菌技巧.各类打针采血技巧,各类穿刺技巧,导尿,灌肠,给氧,吸痰,标本收集等.(2)专科护理技巧操纵规程:是根据各不合专科的特色,制订的各专科护理操纵技巧的规范.如烧伤护理.糖尿病及并发症护理.产后出血护理等.(3)特别护理技巧操纵规程:是对要专门进行培训.组织专门人员从事的护理操纵技巧的规范,如危重症监护.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以上这些技巧规程本质上是一种质量掌握尺度,是指点护理运动的根本律例,对护理技巧操纵规程的治理,重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选择和制订相符现实的技巧操纵规程,并慢慢修正.完美.配套,形成本院同一划定,便于检讨和评价;b.开展经常性检讨.监视,并与质量评定.技巧经济义务制联合,形成轨制;c.护理技巧操纵是根本功,要将其作为护士在职教导的重点,经常体系地抓好;d.在履行具体操纵前,应做好病人预备和药品器材预备,明白目标,懂理论根据,懂得病情,不盲目履行,要卖力查对,严厉无菌操纵,并在操纵后留意病人反响,防止错误变乱的产生.。
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及操作标准

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及操作标准1. 引言基础护理服务是医疗机构对病患进行的日常护理工作,为病患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和身体护理。
本文档旨在规范基础护理服务的操作流程,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提供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
2. 护理服务规范2.1 病患入院护理服务2.1.1 入院前准备•定期检查入院信息,确认入院日期和时间。
•预备好入院所需的各项护理工具和设备。
•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病患的基本情况和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
2.1.2 接诊•轻声细语,为病患提供温暖的环境。
•对病患进行详细的入院问诊,了解病史、过敏史等重要信息。
•测量病患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等。
2.1.3 入院护理记录•记录病患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年龄、性别等。
•记录病患入院的日期和时间。
•根据病患的病情,记录病患的生命体征。
2.2 日常护理服务2.2.1 个人卫生•每天为病患测量体温,并记录。
•协助病患进行洗漱、口腔护理及更换衣物。
•每天为病患剪指甲,并保持指甲的清洁和整齐。
2.2.2 饮食护理•根据病患的饮食要求,为病患提供适当的食物和饮品。
•协助病患进食,确保食物摄入量和食物种类的合理性。
•每餐后为病患提供口腔护理。
2.2.3 尿液护理•定期检查病患尿液情况,观察尿液的量和颜色。
•根据病患的需求,协助病患如厕,并进行尿液收集。
•每次更换尿布后,为病患进行会阴清洁。
2.2.4 排便护理•观察病患的排便情况,如排便频率、便质等。
•根据病患的需求,协助病患排便,并进行排便记录。
•每次更换尿布后,为病患进行会阴清洁。
2.3 护理记录•每天至少记录一次病患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
•记录病患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每餐的食物种类和食物摄入量。
•记录病患的排尿和排便情况,包括每次排尿和排便的时间和量。
3. 结论本文档规范了基础护理服务的操作流程,包括病患入院护理服务、日常护理服务和护理记录。
遵循这些规范和标准,护理人员能够提供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从而确保病患能够得到良好的医疗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入院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1、协助患者了解和熟悉环境,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尽快适应医院生活。
2、观察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
3、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要求,做好健康教育。
二、评估要点
1、了解患者入院原因,并观察目前的疾病情况。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饮食、皮肤、睡眠及大小便情况等。
3、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三、物品准备
1、治疗盘内(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弯盘、消毒棉球、纱
布)
2、病员服一套;
3、酌情备指甲剪、剃须刀、气垫床、中单或看护产垫等。
四、操作要点
1、准备好床单位,根据病情准备急救物品和药品,酌情添加气垫床、中单或看护产垫等。
2、接触患者前洗手,酌情戴口罩。
3、热情接待患者,并进行自我介绍,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收住科室等入院证上的相关信息。
4、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病历、一览卡表、床头卡等,将患者信息录入电脑系统,打印手腕带。
5、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为患者系上手腕带。
6、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身心需要及健康问题,填写入院患者护理记录。
7、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体重等。
8、向患者进行入院介绍(具体包括:管床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查房制度、探视制度、病区环境、物品安全、设施使用方法、微波炉使用方法、疾病相关知识、休息指导、饮食指导等)。
9、完成患者的清洁等生活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
10、通知医生接诊患者,必要时协助体检、抢救及治疗。
11、完成各类护理记录。
12、洗手,取口罩。
13、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15 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
1、向患者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科主任、病区护士长。
2、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陪伴及探视制度。
3、介绍优质护理工作相关情况。
4、介绍床单位、其他设备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