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技巧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之“炼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之“炼字”考点精讲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的答题步骤和技巧一、“炼字”题常见问题类型1.诗中某个字用得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2.某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说出你的理由。
3.本诗中的某字,在其他的版本中作某字,你认为哪一个好,为什么?4.赏析本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者分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技巧在进行炼字题的解答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让我们赏析的这个字是哪一类型。
在高考题目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一)动词动词是在炼字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
一些动词有着一词多用或者是活用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所以在炼动词的时候不仅要强调用的准确,还应该强调用的巧妙。
比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的热烈,甚至能够让人联想到花丛中的蝶蝶飞舞的热闹景象,完美地将春天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形容词在古诗词中,少不了对各种景物进行描写,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一些形容词来将抽象的景物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玉阶空伫立,速鸟归飞急。
”其中“空”字表达白白地、孤独地意思。
一个空字将诗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和惆怅表现出来,使主题更加鲜明。
另一种情况是,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作动词,比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其中“红”和“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本诗中被用作动词,既能够表示鲜明的色彩,又能够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数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能够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四)叠词在古诗中诗人运用叠词一方面强调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增加古诗的韵律,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古典诗歌赏析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典诗歌赏析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引言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的字词韵律和意蕴深远。
为了更好地欣赏古典诗歌,掌握一些炼字方法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并提供相关练,帮助读者提升古诗词的赏析能力。
炼字方法技巧1.字词解析在赏析古典诗歌时,我们应该对一些常见的字词进行解析,了解它们的本义和引申义。
例如,“山”不仅仅表示自然景观,还可以代表壮美、高贵等意境。
通过深入了解字词的多层含义,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的内涵。
2.句子结构分析古典诗歌通常采用句子结构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例如平仄、对仗等,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意图。
同时,注意句子中的修饰词、动词等具体词语的使用,对于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也非常有帮助。
3.上下文推测在阅读古典诗歌时,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生僻或难以理解的字词。
此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推测来猜测它们的意义。
仔细阅读前后文,并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中的意思。
4.背景知识了解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赏析古典诗歌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典故、象征和隐喻,进一步领略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了解唐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学氛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___和___的诗歌作品。
练1.下面这句诗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和意境的?请简要解释。
2.请根据上下文推测,下面这句诗中的“丹青不知老将至”中的“丹青”指的是什么?3.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句子结构并解释其中隐含的意义:(选一首适当的古典诗歌)【古诗词内容示例】总结通过掌握炼字方法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赏析古典诗歌,领略其中的美感和意蕴。
字词解析、句子结构分析、上下文推测和背景知识了解都是提高古诗词赏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享受到更深层次的古典诗歌之美。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引言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通过唯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要欣赏和理解古典诗歌,炼字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技巧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炼字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古典诗歌。
炼字方法技巧1. 注重词语的多义性:古典诗歌中的词语常常具有多重含义,通过注重其多义性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通过搜索和比较不同解释,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2. 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古典诗歌密切关联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对理解诗歌的含义至关重要。
研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传记资料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品味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古典诗歌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表达,通过品味诗歌的韵律和押韵,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美感和魅力。
读者可以朗读诗歌,感受其音韵和节奏的变化。
4. 关注诗歌的修辞手法: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和夸张等,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注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解读古典诗歌。
5. 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诗歌的主题和意象是诗歌中最核心的内容,通过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能够更准确地领悟诗歌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通过对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进行分析和思考,可以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练为了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以下是一些练方法:1. 挑选一首喜欢的古典诗歌,通过分析诗歌的词语、修辞手法和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阅读古代文献,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理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参加古典诗歌讲座、读书会等活动,与其他诗歌爱好者交流分享,互相研究和启发。
结论炼字方法是鉴赏古典诗歌的重要技巧,通过理解词语的多义性,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品味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关注诗歌的修辞手法,以及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可以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炼字的方法

炼字的方法炼字是指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和字迹美观度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炼字的方法,帮助大家提高书写技巧和字体美感。
一、正确握笔姿势正确的握笔姿势是炼字的基础。
我们应该用中指和食指夹住笔杆,让笔杆和指尖之间形成一个适当的夹角,保持手腕和手臂的自然放松状态。
这样握笔才能更加稳定,书写时也更加流畅。
二、均匀用力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用力要均匀。
用力过大会导致字迹变粗,用力过小则字迹会变得模糊不清。
所以,我们需要适当控制用力的大小,使字迹看起来更加匀称美观。
三、练习基本笔画练习基本笔画是炼字的关键。
通过反复练习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可以提高我们的书写技巧和字迹的美观度。
可以在纸上画出一定的格子,按照格子的线条进行练习,逐渐提高我们的字迹质量。
四、模仿优秀字体通过模仿优秀的字体,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书写技巧和美感。
可以选择一些书法大家的作品,仔细观察他们的字迹特点和笔画运用,然后进行模仿练习。
在模仿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
五、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炼字很重要。
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身体的正确坐姿,保持手腕和手臂的放松状态,以便更好地控制笔画。
同时,要有耐心和恒心,坚持每天练习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渐提高字迹质量。
六、使用优质的书写工具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工具也是炼字的重要一环。
优质的笔杆和墨水可以让字迹更加顺滑,提高书写的效果和质量。
所以,在炼字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工具,以便更好地进行练习和训练。
七、多读书多写字多读书多写字是提高自己的炼字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字素养,了解更多的字体和字形。
同时,多写字可以锻炼我们的手腕和手指灵活性,提高书写的速度和质量。
所以,要想提高炼字的能力,就要多读书多写字。
总结起来,炼字是提高自己书写水平和字迹美观度的方法。
通过正确的握笔姿势、均匀用力、练习基本笔画、模仿优秀字体、培养良好的习惯、使用优质的书写工具、多读书多写字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炼字的效果。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炼字则是深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炼字的技巧和练,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古人的用字之美,进一步提升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以下是一些炼字方法技巧和练,希望能对提升你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有所帮助。
1. 注重字形古代字形与现代有所不同,不同的字形包含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炼字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字形的特点,比如笔画的书写顺序、线条的曲直等,进而理解古人用字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2. 牵线起意古诗词通常采用典故、联想等修辞手法,通过字音、字形之间的联系来达到意境的表现。
在炼字时,可以尝试将相似或有联系的字进行串联,通过牵线起意的方式,从字形中感受古代诗人的文化智慧和意蕴。
3. 对比反衬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通过相近或相反的字眼来表现艺术效果。
炼字时可以注意观察诗句中对比反衬的字眼,比较其字形、字义和表达方式,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4. 品味用典古代诗词中常常含有典故和古代文化的引用,炼字时可以对典故进行深入了解,并品味其中的意蕴。
通过掌握用典的情境和意义,能够更好地领会古人的用字选择和修辞手法。
5. 练写字除了观察和理解古人的字形和意境,进行实际的字写练也是提高炼字能力的重要方法。
可以选择经典古诗词中的词句进行书写,注重每个字的书写顺序和笔画结构,使自己的字迹更加工整和优美。
希望以上的炼字方法技巧和练习,能够帮助你在古诗词鉴赏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不断地炼字,你将更深入地体悟到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加油!。
古诗词鉴赏——炼字技巧

古诗词鉴赏——炼字技巧一、常考题型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二、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1、内容:判词性+含义+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精炼准确地写出了xx....的特点/描绘了....的景象/营造了....的氛围等)+主旨、情感2、结构三、炼字概念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炼到精警之处,人称“诗眼”。
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是作品思想感情力量的蕴蓄之处。
四、具体解析1、判词性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例1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字是动词,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是形容词,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判断词性、释字义、描景象)诗句中的“咽”“冷”二字运用拟人手法,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炼字题方法技巧

炼字题方法技巧
炼字是指以一定的规则,通过一个字,一组字或一篇文章,来改变此字,一组字或一篇文章的意义。
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也是现代教育模式下广泛而实用的一种写作练习方法。
一、基本技巧
1. 同义替换:把原义所表达的同一内容,换用另一表达形式。
2. 同音替换:把原义所表达的同一内容,换用同音的另一个成语。
3. 同形替换:把原义所表达的同一内容,换用同形的另一个成语。
4. 加语言替换:给原义表达的内容,加上表示时间、地点、动作或做
比较的词句。
二、利用辞藻技巧
1. 重复法:即在重复中,重复一个字或一组字,使得文章变得更有节奏。
2. 交叉法:即在重复中,重复不同的字词,从而使得文章更加生动。
3. 特殊法:即使用特殊的字,增强文章的内涵,使之生动而出彩。
三、合理分段
1. 留意分段:分段不仅要看分段之间的内容是否有联系,还要看每段
在整篇文章中的位置是否恰当。
2. 注意过渡:在某些情况之后,要有准确的过渡,使文章更加有条理,
也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文章。
3. 遣词正境:根据文意,不要用拐弯抹角的表达,而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可以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炼字是一种实用的文章练习方法,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它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更加丰富,更加有条理。
它的核心技巧和方法就是同义替换、同音替换、同形替换、加语言替换、重复法、交叉法以及特殊法等。
此外,还要注意分段、过渡和遣词正境等细节,以使文章更有力、更有趣。
正确运用炼字,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为文章写作添加色彩也是非常重要的。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目录•炼字概述•诗歌中的炼字技巧•炼字与诗歌意境的营造•不同类型诗歌中的炼字特色•著名诗人作品中的炼字案例解析•如何进行诗歌鉴赏之炼字分析01炼字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炼字是一种修辞方法,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特点炼字强调字词的精准与生动,追求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
通过炼字,诗人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内心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提升诗歌表现力塑造诗歌意境传承文化精髓炼字有助于营造诗歌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产生更深刻的审美体验。
炼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30201炼字的重要性炼字起源于先秦时期,如《诗经》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等句,已体现出对字词的锤炼。
先秦时期唐宋时期是炼字的鼎盛时期,诗人如杜甫、李白、苏轼等均在诗歌中大量运用炼字手法。
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炼字手法在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和表现力。
元明清时期现代汉语诗歌在继承传统炼字手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语言元素和表达技巧,使炼字手法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现代汉语诗歌炼字的历史与发展02诗歌中的炼字技巧动词的锤炼精准表达动词在诗歌中能够精准地表达诗人的意图和情感,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既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又展现了江南的生机盎然。
生动描绘动词的锤炼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诗歌中的场景和人物,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月光下的摇曳生姿。
情感传递动词还能够传递诗人的情感,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形容词的修饰描绘形象01形容词能够描绘出诗歌中人物和事物的形象特征,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娉娉袅袅”,描绘了少女的柔美身姿。
渲染气氛02形容词的修饰还能够渲染出诗歌的气氛和情感基调,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急”、“高”、“哀”等形容词,共同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炼字一.导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析:“扶”字把风人格化,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在月光照映下,晶莹的梅花与月色融为一体。
“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字妥贴,则全篇生色。
——严羽《沧浪诗话》二.炼字与炼意•“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使“意”具体化、生动化、深入化、美感化。
知识回顾:答题模式(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
(释含义、明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描述景象。
(描述)(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考虑该字的作用,首先要回答该字对诗句中的景、物、人的作用,突出了景的什么特点、物的什么特性、人的什么心理,最后要回答该字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格式: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
二.增分方法:强化三大意识1、主题统帅意识。
真正读懂诗歌,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炼字的目的是炼意,对诗歌中炼字的答题,都要考虑到该字对意境、主题的表达作用,最终归结在“主题”这个终结点上。
2、答题全面规范意识。
3、根据炼字的词性区别答题的意识。
根据炼字的词性区别答题的意识高考重点考查的词性?动词修饰语(形容词、副词)特殊词(叠词、色彩词、拟声词)三.回归教材(一)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分析: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
坼,裂开,隔开。
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显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动态感极强,在诗人笔下洞庭湖包容了天地万物,并主宰它们的沉浮。
明星都随湖水的波动而飘荡。
写出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
例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分析:“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还写出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怨情。
悲壮苍凉,但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
“何须怨”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例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穿”化静为动,描绘了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的景象,突出了乱石的陡峭、险峻。
例6: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分析:“闹”写出红杏花满枝头,竞相绽放之热烈之灿烂。
“闹”有喧闹之意,不禁让人联想到杏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不仅有色,仿佛有声。
春意为虚,红杏为实,“闹”字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试题展示送从兄郜(绵阳二诊)方干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①钟,此心随去马,迢递②过千峰。
[注]①翳:遮蔽,覆盖。
②迢递:遥远的样子。
(1)“野渡波摇月”一句中的“摇”字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
(3分)学生答案展示1、摇本是“飘摇不定”的意思,在文中“野渡波摇月”生动地描绘出月亮的倒影在水中随波摇动的景象。
2、“摇”用拟人手法表现出画面的宁静。
小舟行驶,碧波荡漾,像是摇着水中的月亮。
以动衬静,表现月夜宁静,有淡淡忧伤。
答案:“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在水中随波荡漾,(步骤一,释义、描述)以动衬静,(步骤二,手法)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时环境的凄清冷寂。
(步骤三,作用)●动词常见答题角度小结1、表达技巧: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对比,虚实。
2、修辞手法:拟人、夸张、通感、语意双关3、摹景状物。
4、抒发情感。
重要提示:注意阐释其所指之物的具体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用了修辞手法,一定要点明。
试题检验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4分)分析:“入”表进入,“摩”字是擦、蹭的意思,描写了黄河入海、山上达天的情景,(步骤一,1分)“入”表现出河的生气,“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高峻。
(步骤二,2分)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步骤三,1)注意:答题模式、描述对象的具体特点、手法、情感试题检验二:高考原题(2010年广东卷)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问题: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分析:隔:隔断,阻隔。
(步骤一,1分)词中的隔一语双关:一是指诗人身处江西,目光因被树阻隔而难以望见江东;二是指词人被阻隔,回不到江东。
(步骤二,1分)这就增强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步骤三,1分)(二)修饰语(副词、形容词)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细致。
例一: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忽:不经意,恰巧碰到之意。
少妇梳妆打扮后,兴冲冲登翠楼赏春景。
突闯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忽”将这种情绪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例二:谒金门(冯延巳)风乍①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②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③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分析:“皱”既指微风轻拂,池上漾起一层涟漪;又指词中主人公因孤独寂寞,感情上也有一层涟漪。
一语双关,以池水被春风吹皱的自然景象,写出独处深闺的女子春心萌动的微妙情态。
●修饰语常见作用小结:副词:1、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
2、表现物景某种状态的程度。
形容词:1、从声、光、色、形等多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
2、摹景状物、营造意境。
3、语意双关。
试题检验一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
有人认为整首词中最突出的是第二句中的“凉”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分析:“凉”字,指出了自然节候的变化(步骤一)。
作者运用双关,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步骤二),同时也指出了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步骤三)。
试题检验二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步骤一)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步骤二)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步骤三)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步骤四)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三)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色彩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分析: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为全诗渲染一种愁惨而凄凉的氛围,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叠词常见答题角度小结: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2、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
3、起强调作用。
色彩词例一: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绿:催红、染绿。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
例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绿、火、蓝这样包含绚丽色彩的词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例三: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例四: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色彩词常见答题角度小结1、表现心情。
2、渲染气氛。
3、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拟声词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分析:关关:水鸟的和鸣声。
在一片生机盎然的沙洲上,成双成对嬉戏悠游的水鸟发出甜美动听的“关关”欢叫,激起了岸上的小伙子对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向往……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意境!对鸟鸣声生动而形象的模拟,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意趣。
②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李煜《浪淘沙》)分析:拟声词能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潺潺不断的春雨,寂寞零落的残春,渲染了悲苦凄凉意境●拟声词的常见答题角度小结: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例题演练:(2006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第一步:(联系句意)解释字意“铿然”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第二步:有无手法的运用?对比,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对比第三步:从情感上分析字词联系前文,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课堂演练1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有人评论说“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中“低”与“冷”用得很奇崛,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第一步:(联系句意)解释字意低,在诗中指低低的云,冷,指冷冷的月。
(1分)第二步:有无手法的运用?月冷云低,衬托出大雁的形单影只。
(1分)第三步:从情感上分析字词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
(1分)低、冷二字写尽了诗人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1分)课堂演练2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