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冻土地基处理方案及实例

合集下载

季节性冻土处理

季节性冻土处理

季节性冻土处理季节性冻土是指冻结在土层表面的一层土壤,这种现象通常存在于寒带和高山环境中。

季节性冻土的存在也常常带来各种问题,如采矿和建造等方面的限制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处理季节性冻土。

概述季节性冻土处理有多种方法,包括重度打压、降温剂和重氮化合物等。

其中,重度打压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案,该方法通过利用重型设备压实季节性冻土,使其不在表面露出。

而降温剂是一种将能够降低土壤温度的添加剂。

重氮化合物则是一种添加到含有季节性冻土的土壤中,以降低它的冰点。

重度打压重度打压是一种通过使用大型重型设备(如铲车、挖掘机等)将季节性冻土压实的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使季节性冻土在长达数年的时间中不再出现在表面。

在实施重压冻土处理措施的地方,需要首先对目标区域进行认真的勘察,以确定最佳钻探点和钻探深度。

同时,需要对勘察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法和适当的压实设备。

降温剂降温剂是一种添加到季节性冻土的土壤中的物质,通过降低土壤温度来防止其结冰。

这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非常简单,因为只需要在相关区域撒布降温剂,然后通过使用轻型设备(如拖拉机或手推车)将其混入土壤中即可。

降温剂有多种类型,包括甲醛、丙酮和环氧树脂等。

重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是一种添加到含有季节性冻土的土壤中的化学物质。

这种物质可以通过降低季节性冻土的冰点来防止其在表面露出。

实施重氮化合物处理措施需要进行特别考虑。

必须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计算。

如果重氮化合物被错误地添加或管理,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环境破坏。

季节性冻土是一个社会和环境问题,它对工业和社会活动的进行带来了很多限制和不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不同的方法,如重度打压、降温剂和重氮化合物等。

实施这些方法的前提条件都是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计算,并对季节性冻土区域进行认真的勘察,以确定最佳的措施。

冻土地区地基处理方式

冻土地区地基处理方式

冻土地区地基处理方式冻土地区是指地下冻土层深入地表的地区。

由于冻土的特殊性质,对于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冻土地区地基处理的一些常用方式和方法。

1. 土体改良土体改良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改变土壤的性质,以提高其工程性能。

在冻土地区,由于冻土的存在,土壤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沉降和破坏。

因此,土体改良是冻土地区地基处理的首要步骤。

常用的土体改良方法包括加固、加筋和加硬等。

加固可以通过注浆、灌浆等方式,将固化剂注入土壤中,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加筋可以通过钢筋、钢板等材料,增加土体的抗拉强度和抗震能力。

加硬可以通过水泥、石灰等材料,提高土壤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2. 隔热措施冻土地区的地基处理还需要考虑地下温度的影响。

在冻土地区,地下温度较低,容易导致土壤冻结和融化,从而引起地基沉降和破坏。

因此,需要采取隔热措施,减少地下温度的变化。

常用的隔热措施包括安装隔热材料和采取保温措施。

隔热材料可以是泡沫塑料、聚苯板等,可以减少土壤与冷空气的接触,降低地下温度的变化。

保温措施可以是地下加热、排水等,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防止地下冻土的形成。

3. 排水系统在冻土地区进行地基处理时,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冻土的存在,土壤的渗透性很差,容易积聚水分,导致地基变形和沉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排水系统,将积聚的水分迅速排出。

常见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和排水井等。

排水沟可以将水分引导到指定的位置,排水管道可以将水分从地下引导到地面,排水井可以将积聚的水分快速排除。

4. 抗冻措施冻土地区的地基处理还需要考虑土壤的抗冻能力。

在冻土地区,土壤容易受到冻融循环的影响,导致地基的破坏。

因此,需要采取抗冻措施,提高土壤的抗冻能力。

常见的抗冻措施包括加热、加盐和加蓄热材料等。

加热可以通过地下加热系统或太阳能加热系统,提高土壤的温度,防止冻土的形成。

加盐可以通过向土壤中添加盐类物质,降低土壤的冻结点,延缓冻融循环的发生。

冬季冻土施工措施

冬季冻土施工措施

冬季冻土施工措施引言冻土是指在冬季地表土层中,由于地温低于零度而形成的冻结层,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冻土的存在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冬季冻土施工的一些措施和技术,以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有效应对冻土问题。

冬季冻土特点冻土的存在对工程建设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主要特点如下:1.冻土的稳定性较差:冻土地层由于冰的存在,其稳定性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容易出现坍塌和斜坡滑动等问题。

2.冻胀和融胀:冻土在冻结和解冻过程中会发生体积变化,造成土体的胀缩。

3.强度变化:冻土的强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冻结时强度会增加,解冻时强度会减小。

施工措施为了克服冬季冻土对施工带来的困难,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适应并应对冻土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施工措施:1. 加热和保温在冻土层下方铺设加热设备,通过加热来防止冻土的形成或加速解冻过程。

常用的加热设备包括加热管、蒸汽发生器等。

同时,在地表铺设保温材料,减少地温的下降速率,降低土层冻结的深度。

2. 增加土体的排水性能冻土地层的排水性能较差,容易造成积水和地基不稳定。

因此,可以采取增加土体的排水性能的措施,如改善土的孔隙结构、加设排水管道等,以提高土壤的排水能力。

3. 根据冻结解冻规律进行施工根据冻结解冻规律,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工艺。

例如,在冬季施工时,可以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施工,利用太阳辐射来促进土壤的解冻。

4. 合理设计和选择工程结构在冻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需要合理设计和选择结构,以适应冻土的特点。

例如,在地基处理时,可以采用桩基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在土方支护时,可以选择冻结法来加固土体等。

5. 加强监测和管理在冻土地区进行施工时,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冻土问题。

例如,对土壤温度、含水量等进行定期监测,掌握冻土的变化情况;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及时清理积水、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等。

结论冬季冻土施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程任务,但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应对和克服冻土带来的困难和影响。

冬季施工的冻土处理方案

冬季施工的冻土处理方案

冬季施工的冻土处理方案冬季施工由于气温低、土壤结冰等因素的存在,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中,冻土是施工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解决冻土问题,提高施工效率,需要制定冻土处理方案。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冬季施工的冻土处理方案。

1. 土壤加热法土壤加热法是常见的一种冻土处理方法。

通过加热地下土壤,使其解冻,以满足施工需求。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测定冻土的厚度和深度,确定加热设备设置的位置和距离。

其次,选择合适的加热设备,如土壤融化剂、电加热设备等。

然后,将加热设备安装在需要处理的地方,确保安全可靠。

启动加热设备,开始加热土壤。

最后,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土壤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稳定。

在加热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措施,以防止火灾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2. 土壤改良法土壤改良法是另一种有力的冻土处理方法。

通过添加适量的改良材料,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热传导性能,达到减少冻土影响的效果。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进行现场勘测,了解冻土的性质和分布情况。

根据勘测结果,确定所需的改良材料种类和添加量。

其次,将改良材料投放到冻土层中,进行均匀混合。

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混合的方式,确保改良材料与土壤充分接触。

然后,进行湿法浇筑或干法压实,使改良材料充分固结,与土壤形成良好的结合。

最后,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改良效果和施工质量。

3. 翻动法翻动法是一种相对较为简单而有效的冻土处理方法。

通过将土壤翻转或刨除,使新鲜土壤暴露在表面,利用自然热量使其逐渐解冻。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确定翻动或刨除的土壤层厚度和范围。

一般情况下,需要将冻土层翻动或刨除至非冻土层下方,保证施工安全。

其次,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机械设备进行翻动或刨除。

确保土壤翻动或刨除的均匀性和规范性。

然后,让翻动或刨除出来的土壤暴露在空气中,利用自然热量使其逐渐解冻。

可以采取覆盖保温措施,加快解冻速度。

最后,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土壤解冻的效果和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冻土处理方案在冬季施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解决冻土工程问题方案怎么写

解决冻土工程问题方案怎么写

解决冻土工程问题方案怎么写引言冻土是指在寒冷过冬季节内,由地表向地下几米深范围内温度逐渐下降至零下温度以下时会发生的现象。

在地下信号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在地表以下的基础施工,还是管线铺设,都会因为冻土的存在而增加复杂度和风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冻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适当的建筑材料,合理的工艺设计,以及有效的安全措施等。

一、使用适当的建筑材料冻土区域一般是指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土壤季节性冻融发生的地区。

在这种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应该选用抗冻材料作为建筑材料,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抗冻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沥青、煤焦沥青、草木纤维和气凝胶等。

这些材料在低温情况下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能够适应冻土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其次,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导热系数和膨胀系数等物理性质。

导热系数越小的建筑材料在低温条件下能够减少传热量,从而减少土壤的冻结深度。

而对于膨胀系数较大的建筑材料,可以减少由于土壤冻融引起的冻土工程问题,提高地下设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合理的工艺设计在冻土工程施工中,合理的工艺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需要进行足够的地质勘察,以确保对于地下地层和土质的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

其次,需要进行地下设施的隔热处理,采取隔热措施减少地下设施与周围土壤的传热量,减少土壤的冻结深度。

另外,还需要注意地下设施的排水设计,尤其是在春季融雪或积雨的时候,需要确保地下设施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导致土壤的冻结或地下设施的受损。

最后,需要进行合理的工程保护,包括对地下设施进行隔霜处理、加强管道和管道支架的防冻设计等。

三、有效的安全措施在冻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并防止因冻土工程问题而引起的施工事故。

首先,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冻土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冻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危险,有效的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冻土地基施工的成功案例

冻土地基施工的成功案例

冻土地基施工的成功案例一、引言冻土地基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条件,其施工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冻土地基施工的成功案例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参考,有助于推动冻土地基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个冻土地基施工的成功案例,从案例背景、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与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案例背景该冻土地基施工项目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是一座大型工业设施的基础工程。

该地区气候寒冷,冻土分布广泛,地基土层多为冰川沉积物和冰水沉积物,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低的强度。

因此,该项目的地基施工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该冻土地基施工项目的问题,采用了以下解决方案:1.冻土置换:采用砂石、矿渣等材料置换部分冻土层,以降低含水量和提高强度。

同时,在置换过程中,需要控制置换材料的级配和压实度,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保温措施:为了防止冻土融化对地基的影响,在地基周围采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处理。

保温材料可以选择聚苯乙烯泡沫板等材料,通过合理设置保温层的厚度和密度,以保持地基的温度稳定。

3.排水措施:在地基周围设置排水沟和排水管,将地基中的水分排出,以降低含水量和提高强度。

排水沟和排水管的设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确保排水效果良好。

4.监测与观测: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监测和观测。

监测内容包括地基沉降、位移、裂缝等;观测内容包括气温、地温、湿度等。

通过监测和观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实施过程与成效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进行施工。

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加强了监测和观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同时,采用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措施,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最终,该冻土地基施工项目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取得了以下成效:1.地基稳定性提高:通过采用冻土置换、保温措施和排水措施等解决方案,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季节性施工措施方案

季节性施工措施方案

季节性施工措施方案1.对于土方工程来说,春季冻土融化,土壤湿度增加,因此需要进行地表或者是土体除干法、融雪法等施工措施,以免施工过程中因为土体潮湿而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2.春季气温适宜,是开展大面积泥浆墙等浅层地基的好时机。

此外,春季还需根据气温变化不定,采取合适的温度控制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3.春季降雨较多,对于道路混凝土施工来说,需采取防雨措施,例如采用半干法作业、加盖防雨篷等,此外还需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度进行加强控制。

4.春季是盛花季,需对施工现场进行防护,防止花粉或者是花序的飘入到施工现场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5.春季是河道水位上升的季节,对于水上工程来说,需要对进水道、出水道和围堰进行检查、加固和清理。

1.夏季气温较高,对于混凝土施工来说,需采取降温措施,例如设置遮阳、湿度调节、增加水泥量等。

2.夏季降雨量较多,需加强排水工程的施工,确保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夏季高温,对于人员作业的安全要求较高。

施工现场需要提供足够的防暑设备和草坪,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

4.夏季是旅游旺季,对于一些景区或者是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施工方案需要考虑减少对周边环境和游客的影响。

5.夏季雷雨多发,对于高处作业的施工来说,需加强防雷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1.秋季气温适宜,是进行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和路面铺装等的好时机。

此外,需加强路基和路面的监测和养护,以防止温度变化引起的龟裂和开裂。

2.秋季降雨少,是进行河道、湖泊等水利工程施工的好季节。

需加强施工工序的协调规划,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秋季是植物生长的季节,施工方案需注意环境保护,避免施工现场对植物造成破坏。

4.秋季气候干燥,对于混凝土施工来说,需采取加湿保温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正常进行。

1.冬季气温低,施工方案需采取保温措施,例如保温罩、加热设备等,以保证施工材料的适用温度和工艺要求。

2.冬季降雪,施工方案需考虑清雪措施,保证施工现场可达性和施工安全。

冻土线路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案

冻土线路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案

冻土线路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案冻土是指在永久冻土(或季节性冻土)区域内,地下其中一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层保持着负温度,并且不能长期处于液态状态。

由于冻土的特殊性质,其在工程建设中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以确保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关于冻土线路地基和基础处理方案的一些主要内容。

1.填方处理:在冻土地区进行填方处理时,需要确保填方土的密度和含水率能够达到稳定的状态。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选择合适的土方机械和施工方法,通过合理的震动、振实和夯实等措施,确保填方土的稳定性,并尽可能降低土的含水率,以减少冻胀和松软现象的发生。

2.微风化带处理:冻土区域多存在有机质较高的微风化带。

微风化带具有强大的吸放水能力,容易引起地基变形和沉降。

为了防止微风化带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微风化带上部分采取排水措施,以减小其含水量;降低微风化带的承载力,可以通过适当加深基础下层来实现。

3.基础处理:在冻土地区进行基础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在低温多孔隙和季冻土地带,浅埋基础可能受到冻胀和冻胀的影响,因此可采用深基础,如桩基。

-地基加固:可以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如地下水泥搅拌桩,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抗冻胀措施:可以采用控制冻温度和防止冻胀的方法,如在基础下部放置绝热材料,以降低冻胀的影响。

4.热水处理:对于冻土地区,特别是极寒地区,可以采取热水处理的方法来防止冻胀。

通过将热水引入地基和基础中,提高土壤温度,使其在冬季保持较高温度,从而防止土壤冻胀。

5.监测和维护:在冻土线路建设完工后,需要定期监测和维护,以确保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

监测包括地基沉降、冻胀等情况的监测,维护包括及时处理冻胀、沉降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冻土线路地基和基础处理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以确保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采用合适的措施和技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节性冻土地基处理方案及实例
摘要:季节性冻土具有冬季冻结和夏季融化的特性,其工程特性表现为冻胀及
融陷,对建筑物地基影响较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季节性冻土的地基处
理方案。

关键词:季节性冻土;地基处理;工程实例
季节性冻土是指按冻结状态持续时间,地壳表层冬季冻结而在夏季又全部融
化的土。

依据土的类别、冻前天然含水率、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平均冻胀率划分为不冻胀、弱胀冻、胀冻、强胀冻、特强胀冻五级。

季节性冻土作为建筑物地基,在冻结状态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
性或不具压缩性。

但融化后地基承载力大为降低,压缩性急剧增高,使地基产生
融沉;相反,在冻结过程中又产生冻胀,对地基不利。

冻土的冻胀和融沉与土的
颗粒大小及含水量有关,一般土颗粒愈粗,含水量愈小,土的冻胀和融沉性愈小,反之则愈大。

季节性冻土具有周期性融化、冻结现象,对地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某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按照规划及设计要求共建住宅 41 户,均为一层砖混结构,每户住宅由房屋、围墙及大门组成。

该项目已交工两年有余,住户均已入住。


大门在冬季由于地面隆起导致大门不能顺利开启,进入春季地面下降,大门可正
常使用,但大门和围墙连接处及大门门洞已出现裂缝及破损现象。

分析原因,该
现象为地基土冻胀引起。

一、场地地层概况
根据野外钻孔编录,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分析,场地地基土由耕土层①、粉
质粘土层②组成,各层土特征描述如下:
耕土层①(Q4ml):黑褐色,不均匀,稍密,稍湿,结构疏松,富含有机质及植物根系,密实程度较差。

层厚 0.50-1.00m。

粉质粘土层②(Q42al):灰褐色,均匀,湿,呈可塑状态,局部可见砂砾
石颗粒和生物碎屑,含植物根系,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最大揭露厚度 9.50m,最大揭露深度 10.00m。

二、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最大揭露深度为 10.00 米,未发现地下水。

三、原因分析
1、地基土内水份在冬季由于温度降低结冰导致体积增大,引起地面膨胀,进入春季由于温度升高,地基土内冰体消融导致体积变小,引起地面缩减。

本场地
情况符合地基土冻胀概念。

2、场地内粉质粘土层②含水量大,其含水量ω(%)介于21.9%-24.6%,平
均值为 23.1%,塑限含水量ωp(%)介于 16.9%-181%,平均值为 17.5%,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11)的有关规定,该地基土为冻胀等级为
Ⅲ级,冻胀类别为胀冻,易引起地基土冻胀。

3、场地海拔高度较高,介于 2070-2080m,冬季天气较冷,平均气温低于-10℃,是地基土冻胀的外部原因。

四、地基处理深度确定
由于拟建场地位置较为偏僻,没有当地气象资料参考,依据拟建场地海拨高
度较城区(标准冻结深度 1.00 米)高 350 米左右推断,当地标准冻结深度为 1.20 米,因此地基处理深度按照 1.20 米计算。

五、地基处理的几种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大门冬季隆起现象是由于冻胀原因引起,其处理措施有以下
几种:
1、保温:对大门周边挖槽,采用炉渣及砂砾石回填,但基槽开挖深度较大,
其处理效果不很明显。

2、排水:大门出现冻胀现象和粉质粘土层含水量较大有关,采用排水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减缓冻胀现象的发生,但粉质粘土层渗透系数很低,需较长时间才
能达到排水要求,采用渗透系数较高的粗砂可以有效解决粉质粘土层的排水问题。

3、换填:粉质粘土层易冻胀原因和其黏粒含量较大有关,采用不易冻胀材
料(如粗砂)进行换填,可以有效降低冻胀现象的发生,但由于住宅大门已完工,
换填深度达到冻结深度 1.20 米,其密实度及和基础结合部的施工存在难度,对大
门基础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处理费用较大。

4、注浆:采用洛阳铲或冲击钻成孔,然后注入带压水泥浆,其优点是可以对部分土体利用水泥浆进行固定,减少地基土涨缩现象的发生。

但地基土为粉质粘土,渗透系数很低,水泥浆扩散速度及扩散效果均较差,处理效果不理想。

六、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场地实际地质情况,最终选定采用排水及换填方式进行
处理。

1、排水及换填材料:采用经淘洗的粗砂,要求大于 2mm 粒径的质量不应小
于总重量的 50%。

其主要原因是利用粗砂渗透系数较高来增强粉质粘土的排水性能,利用粗砂较大的空隙率减缓粉质粘土的冻胀及融沉。

2、处理宽度(见图 1):大门两层各处理 600mm,总处理宽度为 1200mm。

大门基础底面宽度为600mm,为保证处理效果,在大门基础两侧各增加300mm。

3、换填厚度(见图 2):粗砂换填厚度按照 300mm 计算。

其主要原因是大
门已完工,过大的换填深度会对基础安全造成影响。

4、处理深度(见图 3):处理深度是按照场地估算的标准冻结深度 1.20m 来
确定的。

地面开挖 300mm 后采用洛阳铲或冲击钻成孔,其深度为 900mm,然后
用粗砂回填至-300mm,然后整场地用粗砂回填。

5、钻孔处理间距(见图 3):大门内侧钻孔间距为 800mm,大门外侧间距为900mm,钻孔直径为 100mm。

6、处理要求:换填及排水所用粗砂均应夯实,地表用水泥砂浆抹平。

七、处理效果
根据以上方案对场地大门进行了处理,经过一个冬天的检验,未出现冬天大
门开启困难,大门和围墙连接处及大门门洞已出现裂缝及破损现象未发展,说明
处理效果良好。

八、小结
含水量较大的粉质粘土作为建筑物地基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比较容易出现冻胀
现象,进入春季又会出现融沉现象,经多次重复,对基础安全影响较大,甚至会
危及基础安全。

本实例说明采用渗透系数和孔隙率较大粗砂对已出现冻胀现象的
粉质粘土地基进行处理是可行的,也是比较经济的。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
[2]《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201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