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实验仪器及实验技术
2023年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

2023年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随着科技和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实验室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以及确保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相应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2023年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一、设备与设施1. 实验室需配置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检验设备,包括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器、细胞计数仪等,确保其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2. 实验室需拥有适宜的检验空间和设备布局,以确保检验工作的流程合理、顺畅。
3. 实验室应配置适量的能源和外部工程支持,例如洁净空气、冷却设备等,以保持设备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
4. 实验室需严格按照规定的环境要求来控制温度、湿度和噪音等相关因素,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二、人员与培训1. 实验室需要配备具备相应专业资质的医学检验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他们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持续接受相关培训。
2. 实验室应制定明确的工作程序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案,并确保实验人员能够熟练运用,并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工作。
3. 实验室应建立一个完整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计划,以确保实验人员能够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检验技术和科学方法。
4. 实验室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保障员工的权益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三、质量管理与控制1. 实验室应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标本采集、标本运输、标本储存等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整个流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并及时纠正和改进检验工作中的问题和误差。
3.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校准,并建立相应的维护记录和设备管理制度。
4. 实验室应加强标本和数据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追溯性和保密性,并制定相应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
四、环境与安全管理1. 实验室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危险废物处理、化学品使用、放射性物质管理等,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常用医学玻璃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常用医学玻璃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简介医学玻璃仪器在医疗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医学玻璃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医学玻璃仪器的主要用途1. 玻璃注射器:玻璃注射器是一种用于注射药物或液体的仪器。
它被广泛使用于医院、药店以及医疗实验室中。
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检查注射器是否完好,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2. 玻璃烧杯:烧杯是一种实验室仪器,用于加热和混合液体。
它常用于制剂配制、化学实验等。
注意事项:使用时应避免烧杯受到剧烈冷热变化,避免在硬表面上使用,以免破裂。
3. 玻璃显微镜片:显微镜片用于支撑和观察显微镜下的样本。
它是进行细胞学、组织学等显微镜观察的基础。
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清洁镜片,避免使用过程中碰撞或受到剧烈震动。
4. 玻璃药瓶:药瓶是用于存放药物的。
它能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
注意事项:使用时应注意存放药瓶的环境条件,避免日光直射和高温,防止药物变质。
使用医学玻璃仪器的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仪器的完好性: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仪器的外观和功能是否正常,如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2.保持仪器的清洁和干燥: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仪器,避免滋生细菌或影响仪器使用寿命。
另外,仪器的存放环境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或生锈。
以上是常用医学玻璃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的简要介绍。
在使用这些仪器时,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使用规范,以确保我们的工作和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充分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医学检测仪器分类

医学检测仪器分类医学检测仪器是现代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它们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患者健康状况以及监测和治疗疾病。
根据其功能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医学检测仪器可以被分类为以下几类。
一、影像学检测仪器影像学检测仪器主要用于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结构,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常见的影像学检测仪器包括X光机、CT扫描仪、MRI仪器和超声波设备等。
这些仪器利用不同的物理原理来探测人体的内部结构,并生成可供医生分析和诊断的影像。
二、实验室诊断仪器实验室诊断仪器用于检测和分析人体液体和组织样本中的生化参数、药物含量、微生物存在等信息。
常见的实验室诊断仪器包括血液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和细菌培养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各种生化指标,为医生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三、心电图仪器心电图仪器用于记录和分析心脏的电活动,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相关心脏病症。
心电图仪通常采用贴片式电极或导线与患者的身体接触,记录下心脏产生的电信号,并通过数据分析软件生成心电图。
这项技术在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和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检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呼吸检测仪器呼吸检测仪器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诊断相关呼吸系统疾病。
最常见的呼吸检测仪器是肺功能测试仪,它通过测量患者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和流速来评估肺功能的健康状况。
此外,还有用于睡眠呼吸监测的多导睡眠监测仪等,可用于检测和诊断睡眠呼吸障碍。
五、心血管检测仪器心血管检测仪器用于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和过程,并帮助医生确诊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最常见的心血管检测仪器包括心率监测仪、血压测量仪和血液循环动力学监测仪等。
这些仪器通过测量心脏电活动、血液压力和血液流速等参数,为医生提供心血管系统相关信息。
六、神经系统检测仪器神经系统检测仪器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进程,并帮助医生做出相关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常见的神经系统检测仪器包括脑电图仪、脑磁图仪和神经电刺激仪等。
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总结

医学仪器(medical instrument):以医学临床诊治和医学研究为目的的仪器,包括所需软件。
生物信息: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药理过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
医学电子仪器主要是用来检测和处理生物信息,从而分析研究人体(生物体)的结构与机能,给诊断提供依据,或用于辅助治疗。
该类医学仪器主要有两方面用途:(1)探寻生物成份或生物组织机体的特性和内部结构(用来诊断);(2)导致生物特性的改变或形成生物效应和破坏(用来治疗和康复手术)例如:辐射治疗肿瘤、激光治疗近视眼等。
医学仪器基本构成(一)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包括被测对象、传感器或电极,它是医学仪器的信号源。
传感器和电极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医学仪器的整体性能。
(二)生物信号息处理系统:对信息检测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包括放大、识别(滤波)、变换运算等各种处理和分析。
(三)生物信息的记录与显示系统:将处理后的生物信息变为可供人们直接观察的形式。
(四)辅助系统:辅助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和反馈、数据存储和传输、标准信号产生和外加功能源等部分。
医学仪器工作方式:医学仪器的工作方式是指因其检测和处理生物信息方法的不同,而采用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实时的或延时的、间断的或连续的、模拟的或数字的各种工作方式。
一、医学仪器的主要技术特性a) 1. 准确度(accuracy)b) 2. 精密度(precision)用同一种方法多次测量所得的数值的接近程度。
c) 3. 输入阻抗(input impedance)医学仪器的输入阻抗与被测对象的阻抗特性、所用电极或传感器的类型及生物体接触界面有关。
其表达式通常为:d) 4. 灵敏度(sensitivity)当输入为单位输入量时,输出量的大小即为灵敏度的值。
e) 5.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f) 6. 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噪声定义:除被测信号之外的任何干扰。
《现代医学实验仪器与实验技术》实验室安全与防护

不安全的状況
不适当的支撑或防护 有缺陷的工具、设备或供应器具 拥挤之工作场所 不适当的警告装置 火灾及爆炸危害 不良之内务环境 有害环境状况 过强的噪音 不良的照明 不良的通风 辐射暴露
不安全的行为
不知 不顾 不能 不理 粗心 迟钝 失检
不按规范操作仪器 未经授权操作仪器 不适当地使用仪器 使用有缺陷的设备 使用的安全装置无效 未警告同事或取得装置 未使用防护器具 不适当的置放设备 站立不适当位置 不适当的举物 修理运转中的设备 现场嬉戏 使用含酒精的饮料 使用药物 (drug)
6 剧毒品中毒事故 1994年11月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朱令铊中毒(同宿
舍同学涉嫌投毒,至今未破案) 1997年,在北京另一所高校化学系发生同样事情,两
个学生被人投毒,因有朱令的前车之鉴,治疗及时, 很 快痊愈。但至今朱令的智力、视觉、肌体和语言功能都未 恢复,留下永久的严重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
Thallium,TI
实验室安全通则
尽可能使用较安全实验方法 安全规定是综合数以万计的惨痛灾
害教训所归纳得出的,不能侥幸
遵循安全规定及操作程序 禁止嬉戏 熟悉实验室环境,紧急处理设备 不当防护比无防护危险 实验安全人人有责
实验室一般性安全守则
必须遵守各实验室制定的安全规则 必须接受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安全教育及训练 在工作岗位上严禁吸烟、饮酒、吃口香糖及其它妨
2007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发生3名大学生铊中毒事件
5月22日,常某以非法手段从外地获取了250克剧毒物质硝酸 铊。5月29日下午4时许,常某用注射器分别向受害人牛某、 李某、石某的茶杯中注入硝酸铊,导致3名学生铊中毒
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丰富的检测项目和现代化的检测手段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医学检验的硬件设施及检验技术不断发展。
近十多年来,检验仪器设备更新迅速,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检验项目都实现了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检验结果更加快速、客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基因芯片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的技术方法得到不断改进,临床检测的灵敏度及准确性日益提高。
1医学检验的软件设施的巨大变化1.1在工作人员构成和人员素质上发生了极大变化自上世纪代开始,各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了医学检验专科(高职)、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
随着成人专科、本科学历教育的普及,我国医疗机构检验科人员组成逐渐改变了过去以中专生为主的学历结构,特别是三级以上医院基本形成了以本科生为主导的阶梯性的检验人才队伍。
随着教育学历水平的提升,医学检验人员的素质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2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日趋成熟我国医疗机构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相比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但有些学科已形成了较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
在近年来国际医学领域提出的“转化医学模式”及“循证医学模式”下,检验医学已经进入了全程检验医学阶段。
全过程、全面的质量控制将成为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检验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面质控有效保证了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有利于实验的认可制度的完善。
被认可的检验项目结果可在不同的医疗结构之间互认,大大节约了患者的检验成本。
2存在问题当然,我国现在的医学检验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较大差距,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未来医学的发展需求,还存在一些问题。
2.1检验医学还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不够医学检验在临床上与其他任何一门医学学科都有所不同,涉及面非常宽,如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内容,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在医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用于协助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这些仪器具备高度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生和医疗人员快速获取必要的信息,以便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一、血液分析仪器血液分析仪器是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类仪器,广泛应用于血液常规指标测定和疾病相关指标检测。
血液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这些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患者的基本健康状态信息。
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血液分析仪器也可以检测特定的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
二、免疫分析仪器免疫分析仪器是用于检测体内免疫学指标的一类仪器。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免疫分析技术不断发展,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更多的诊断手段。
通过测定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肿瘤标记物等指标,免疫分析仪器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
三、生化分析仪器生化分析仪器用于测定生物体内液体(血清、尿液等)中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指标、电解质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往往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生化分析仪器的出现,使得临床医学可以通过测定这些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核酸分析仪器核酸分析仪器主要用于检测和分析体内的核酸序列,如DNA和RNA。
这些仪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基因突变、染色体缺失等进行精确的检测,为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核酸分析仪器在病毒感染检测和基因工程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图像诊断仪器图像诊断仪器包括CT扫描、MRI、X射线等,它们能够生成人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影像,帮助医生发现和诊断各种疾病。
CT扫描和MRI可以提供全身各个部位的详细结构图像,对于肿瘤、损伤和异常情况的检测非常有价值。
X射线影像则可以用于骨骼和肺部疾病的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各类仪器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起到重要作用。
医学检验技术要求

医学检验技术要求医学检验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和物理手段对人体体液、组织、细胞和分子进行检测分析的一门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客观、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临床医师制定诊断方案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检验技术要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 熟练操作仪器和设备:医学检验技术要求从事者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仪器和设备的能力,如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荧光显微镜、高分辨电镜等。
熟练运用这些仪器设备,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精细制备试剂和样本:医学检验技术要求从事者需要具备精细制备试剂和样本的能力。
试剂和样本是实验室检测的关键,精细的制备可以保证试剂和样本的质量和稳定性,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从事者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3. 熟悉实验室操作规程:医学检验技术要求从事者需要熟悉实验室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实验室操作规程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部分,可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熟练掌握检测方法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要求从事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检测方法和技术,如血液生化分析、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5. 严格遵守质量控制规程:医学检验技术要求从事者需要严格遵守质量控制规程,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控制等。
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从事者需要认真执行相关规程,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
总之,医学检验技术要求从事者具备熟练操作和实验室管理能力,熟悉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各种检测方法和技术,严格遵守质量控制规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学提供科学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转导技术(14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受体菌或细胞内,在细胞内实现转入基因的扩增或表达的技术。
它是重组DNA、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之一方式:转化感染转染转化(Transformation):将质粒或其它外源DNA 导入处于感受态的宿主菌,并使其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感染(Infection): λ噬菌体、粘性质粒和真核细胞病毒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在体外包装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或噬菌体颗粒,然后才能感染适当的细胞,并在细胞内扩增转染(Transfection):是转化和感染两个词构成的新词,指真核细胞主动摄取或被动导入外源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的过程。
如电穿孔、磷酸钙共沉淀、脂质体等基因敲除(knock out of gene):利用基因打靶技术,用无功能的外源基因转入细胞与基因组中同源序列进行同源重组,把具有功能的同源序列置换出来,造成功能基因的缺失或失活,这一技术叫基因敲除基因敲进(knock in of gene):利用基因同源重组,将外源有功能的基因转入基因组中不存在或已失活的细胞中与其基因组中同源序列进行同源重组,在细胞内获得表达,这一技术称为基因敲进统称为基因打靶技术(Gene targeting)常规转染技术可分为两大类:瞬时转染:外源DNA/RNA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因此一个宿主细胞中可存在多个拷贝数,产生高水平的表达,但通常只持续几天,多用于启动子和其它调控元件的分析稳定转染:也称永久转染,外源DNA既可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也可能作为一种游离体(episome)存在。
外源DNA整合到染色体中概率很小,大约1/104转染细胞能整合,通常需要通过一些选择性标记,新霉素抗性基因,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HPH),胸苷激酶(TK)等反复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同源细胞系。
基因转导技术的分类化学方法:磷酸钙沉淀法DEAE-葡聚糖1. 磷酸钙沉淀法目的基因与磷酸钙等物质混合,形成沉淀的DNA微细颗粒,吸附在细胞膜表面,由细胞内吞作用进入到靶细胞的细胞中,并整合到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在适当条件下得以表达方法简单,但转化效率低Ca2(PO4)2+DNA →混合微细颗粒2. DEAE-葡聚糖和聚季胺盐转染法θDEAE-葡聚糖或聚季胺盐均可同带负电的DNA分子聚合,形成复合物,与靶细胞作用而传递进入细胞内θDEAE-葡聚糖具有促进靶细胞摄取DNA的作用物理方法:脂质体介导的转染电击转染法基因枪技术显微注射法1. 电穿孔法(electroporotion)将细胞置于高压脉冲电场中,通过瞬间高压脉冲电压使细胞产生可逆性的穿孔(打孔),周围基质中的外源DNA可渗进细胞,进而表达电击转染技术原理电击转染技术是利用电转导仪在一定的电压、脉冲时间等参数下, 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细胞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是将细胞置于脉冲电场中,瞬间高压脉冲,这就有可能可逆性地在细胞膜上打出微孔(打孔)具有操作简单, 耗时少, 节省成本等优点, 但对细胞的损伤较大, 对电压非常敏感, 所以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电压, 既能使外源基因导入又尽可能让最少量细胞受损伤影响电击转染的因素:脉冲电压:最适电压约在200伏左右电导电路的电容:电压脉冲等于电容量和缓冲液电阻的乘积。
缓冲液的盐度:高盐度减小了电场的阻力,导致电脉冲的作用时间变短,产生的膜孔直径变小DNA浓度:DNA浓度上升,转导率上升细胞数量:合适电压与细胞的大小成反比温度2. 脂质体介导的转染脂质体是由双分子层组成的闭合囊泡,通过细胞的内吞或吞噬作用, 将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导入细胞中脂质复合体没有免疫原性, 组织毒性较小, 而且转染脂质体也易于制备, 因此脂质体转染已成为现今用于基因转移的最常用方法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的原理将DNA或RNA包裹于脂质体内, 然后经脂质体与细胞膜的融合或者细胞的内吞作用导入阳离子脂质体的表面带有正电荷,其介导的转染是基于和阳离子脂质体之间的离子相互作用, DNA通过形成一个脂质体-DNA复合物再被细胞捕获并最后表达脂质体复合物进入细胞的方式吸附细胞内吞作用介导的融合直接与细胞质膜融合两个关键性特点使得Lipofectamine2000的转染步骤快速简便♠DNA-阳离子脂质体试剂的复合体可以直接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转染后不需要除去Lipofectamine2000试剂。
对于96孔板培养,不再需要提前一天进行细胞铺板,而可以直接在平板中制备复合物,然后将细胞悬浮液加入到复合物就可以了,这样进一步减少了转染时间阳离子脂质体试剂转染注意事项有血清时的转染在开始准备DNA和阳离子脂质体试剂稀释液时要使用无血清的培养基,因为血清会影响复合物的形成培养基中的抗生素抗生素一般对于真核细胞无毒,但阳离子脂质体试剂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使抗生素可以进入细胞。
降低了细胞的活性,导致转染效率低脂质体介导转染与电穿孔技术合用如果将脂质体-DNA复合物与电穿孔技术联用, 将有助于提高基因传递的靶向性和肿瘤部位的基因摄取量3. 显微注射法(microinjection )显微注射法(microinjection)是利用管尖极细(0.1至0.5μm)的玻璃微量注射针,将外源基因片段直接注射到原核期胚或培养的细胞中,然后藉由宿主基因组序列可能发生的重组、缺失、复制或易位等现象而使外源基因嵌入宿主的染色体内体外利用打靶载体对ES细胞进行基因敲除或敲入,再将ES细胞显微注射入囊胚中,移植宿主显微注射法转外源基因没有长度上的限制,目前已证明数百kb之DNA片段均可以成功产制出转基因动物。
其缺点是设备精密而昂贵、操作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以及每次只能注射有限的细胞。
4. “基因枪”技术“基因枪”技术又称:粒子轰击(particle bombardment),高速粒子喷射技术( High-velocity particlemicroprojection )or基因枪轰击技术( gene gun bombardment )美国Comel大学生物化学系John.C.Santord等1983年研究成功,1987年应用基因枪根据动力系统可分为火药引爆、高压放电和压缩气体驱动三类。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动力系统将带有基因的金属颗粒(金粒或钨粒),将DNA吸附在表面,以一定的速度射进植物细胞(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小颗粒穿透力强,故不需除去细胞壁和细胞膜而进入基因组,实现稳定转化的已在烟草、水稻、小麦、黑麦草、甘蔗、棉花、大豆、菜豆、洋葱、番木瓜、甜橙、葡萄等多种作物上成功;初步应用:基因治疗和抗体制备基因枪法(Biolistic-bombardment):多用于植物细胞或体内直接转导生物学方法:逆转录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慢病毒感染是通过病毒为载体(vector),将外源基因通过重组技术与病毒重组,然后去感染受体细胞目前最常用的病毒载体有:逆转录病毒、腺病毒、慢病毒等用作载体的“病毒”都是经过人工改造的假病毒,需要在体外包装成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才可感染宿主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后,其基因组RNA 经逆转录产生双链DNA拷贝,插入宿主染色体形成前病毒(provirus),前病毒转录产生的正链既是病毒RNA,再与前病毒编码的外壳蛋白包装成新的病毒颗粒完整的病毒颗粒具有插入宿主染色体必需的全套酶系统,适用于介导基因转移目前应用最多的最成功的是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 )逆转录病毒载体 优点① 高效感染宿主细胞,转染率可达100% ② 病毒基因和所载的外源基因都可能表达 ③ 宿主范围广,可同时感染大量细胞并长期存留逆转录病毒载体 缺点 ① 病毒基因容量有限,一般只能插入7kb 左右片段② 病毒随机插入靶细胞基因组中,因病毒具有强大的启动子和增强子,能使插入点附近的基因过度表达或失活,插入外源基因可能不适当的表达③ 逆转录病毒有潜在致病性,使受体细胞癌变根据逆转录病毒的缺点,人们有目的地将其改造,保留其优点,除去癌基因和病毒基因,保留LTR 和ψ包装信号各转染方法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它们传递分子的类型基因转导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基因功能转基因动(植)物的制备 疾病的基因治疗 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基因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13周)主要内容:Ⅰ基因组、基因Ⅱ核酸Ⅲ核酸的结构与功能Ⅳ核酸酶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ⅤDNA序列分析(DNA一级结构测定)Ⅵ基因组序列解析Ⅶ基因组序列解析举例ⅧRNA测序Ⅰ基因组、基因基因组就是一个物种中所有基因的整体组成。
任何一条染色体上都带有许多基因,一条高等生物的染色体上可能带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一个细胞中的全部基因序列及其间隔序列统称为基因组(genomes)。
基因组有两层意义: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
要揭开生命的奥秘,就需要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物种基因组特点: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1、基因组相对较小且大小相差较大。
2、不同病毒只含一种不同结构核酸。
3、由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4、基因重叠(包含型、交叉型)。
5、大部分用来编码蛋白质(相关基因簇、单倍体基因组、与寄主基因组结构特征相似)。
细菌基因组结构特点1、染色体基因组通常只由一条环状双链DNA 组成。
2、具有操纵子结构。
3、重复序列少。
4、内含子所占比例小。
5、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同基因。
6、基因不重叠。
7、具有多种功能的识别区域。
8、在基因或操纵子序列末端具有特殊终止序列。
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1、体细胞的基因组是双份的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储存于细胞核内,除配子细胞外,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是双份的(即双倍体),即有两份同源的基因组。
2、转录产物是单顺反子即一个结构基因转录、翻译成一个mRNA分子,一条多肽链。
3、存在大量重复序列即在整个DNA中有许多重复出现的核苷酸顺序,重复序列长度可长可短,短的仅含 2 个核苷酸,长的多达数百、乃至上千。
重复频率也不尽相同。
高度重复序列:长度:几个~几千个bp;拷贝数:几百个~上百万个首尾相连,串联排列,集中分布于染色体的特定区段(如端粒,着丝粒等),也称卫星DNA。
序列中G-C含量高于DNA的其它结构。
中度重复序列:一般分散于整个基因组中;长度和拷贝数差别很大。
rRNA、tRNA、组蛋白等的基因,大多为中度重复序列。
在中度重复序列中,有一类可移动的片段,称为逆转座子。
单拷贝或低度重复序列:在整个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或很少几次的核苷酸序列。
在真核细胞中,除组蛋白以外,其它所有蛋白质都是由DNA中这种单拷贝序列决定的。
该序列大小不等,每一个顺序决定一个蛋白质的结构,称之为结构基因。
动物中约占50%;植物中约占20%,因此所含信息量最大。
在人基因组中占约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