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理课程标准130129
《船舶管理 》课程设计介绍

6、学习情境和任务设计
学习情境
任务
1.“安达”轮的救生、消防设备的准备与检查 学习情境:根据船公司的安排,“安达”轮的本航次任务是完成宁
波北仑到美国长滩的杂货运输,现公司安排您到“安达”轮任 三副,要求您完成与原三副的交接工作,提交《船舶救生设备 检查表》、《船舶消防设备检查表》、《消防、救生设备登记 、维护保养记录》、《三副交接报告》。
1、船舶救生、消防设备配置要求认识 2、救生设备的检查与准备 3、消防设备的检查与准备 4、三副职务交接
2、“安达”轮的助航仪器设备、航海图书资料准备与检查 学习情境:根据船公司的安排,“安达”轮的本航次任务是完成宁
波北仑到美国长滩的杂货运输,现公司安排您到“安达”轮任 二副,要求您完成与原二副的交接工作,提交《助航仪器设备 检查表》、《航海图书资料检查表》、《二副交接报告》。
二副职务规则、《 SOLAS》公约、国内法 规
序
学
号
时
6
2
7
2
8
2
9
2
10
2
11
2
Page 14
单元标题 助航仪器的检 查与准备
航海图书资料 的检查与准备
二副职务交接
航前会议、航 行计划认识
三副开航前的 检查与准备
二副开航前的 检查与准备
7、课程进度设计
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能力训练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学生会进行助航 仪器的检查与准 备
助航仪器的检 查与准备
使学生熟悉二副职务规则 、《SOLAS》公约和我国 法规规定对各类船舶助航 仪器配置具体要求
学生会进行航海 图书资料的检查 与准备
航海图书资料 的检查与准备
船舶管理课程标准130129

《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适用专业航海技术修读学期第5学期教材名称课程代码0812047 课程学时72 课程学分 4 课程类型 A 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海船船员二/三副适任证书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泉州师范学院航海学院2014年5月《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国家海事局规定的船舶驾驶员适任考试的五门考证科目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能掌握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中有关船舶安全作业、运营、船舶防污染与应急管理、船员管理、海事预防与处理的基础知识,具备遵守公约和法规进行安全航行、停泊、作业、检查和管理,能胜任无限航区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二副、三副等一线岗位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之后开设、可与《船舶值班与避碰》同时开设,以强化航海技术专业理论和管理方面知识的系统化、从而使航海职业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2设计依据(思路)本课程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等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而设置。
船舶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让甲板部船员掌握船舶安全作业、运营、检查、应急反应和海事处理等的相关公约和法规内容,使甲板部船员能够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要求来组织作业,运营和货物装卸,应对安全检查,做好应急训练、船员分工和管理工作,预防船舶污染和海事处理,是确保船舶安全、实现船舶管理职能的主干课程,是海船船员适任考试的必考课目。
因此,本课程在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船舶管理要求相结合。
共划分了船员管理、安全运营与作业、船舶防污染、船舶应急、船舶安全检查和海事处理等工作任务。
船舶管理教学大纲

《船舶管理》教学大纲(102课时)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它的任务是:讲授船舶安全管理和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国际、国内法定要求和有关管理规章等主要内容,为安全科学地管理船舶、组织生产、及时处理有关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安全管理、防止污染等基本知识和能力,达到《STCW78/95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船舶操作级驾驶员的适任标准。
(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值班驾驶员的岗位职责(包括船舶应急)要求;2、掌握有关安全规章制度;3、掌握国际和国内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定要求;4、掌握有关防止海洋污染的法定要求;5、掌握船舶应急时值班驾驶员工作内容。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履行值班驾驶员基本职责的初步能力;2、能够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能够遵守有关安全管理法定要求;4、能够遵守国际、国内关于防止海洋污染的法定要求;5、能够完成值班驾驶员在船舶应急中的工作。
(三)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海洋的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一)绪论了解船舶营运安全与现代安全管理知识。
(二)船员职责了解船舶船长、大副的基本职责。
掌握船舶二/三副基本职责。
掌握停泊值班职责。
掌握值班驾驶员装卸货值班职责。
掌握二/三副开航前准备职责。
掌握航海仪器、图书管理职责。
掌握救生、消防培训、设备管理职责。
掌握职务交接职责。
(三)安全生产、防污染规章1、船上安全管理制度掌握驾驶台规则内容及航行中如何遵守。
掌握我国《海船船员值班规则》中“驾驶、轮机联系制度”的全部规定。
掌握航海日志记载和管理要求、重大记事栏、法律意义。
掌握车钟记录簿记载和管理要求、主要记载符号(国标)。
掌握自动舵的使用时机、禁止使用的条件。
掌握船员日常防火防爆注意事项。
2、船舶安全操作规定掌握救生艇安全操作的全部内容。
掌握高空、舷外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掌握系、泊作业前的准备和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56、船舶管理课程标准

船舶管理课程标准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8月编写说明自1999年起,在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航海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船舶管理》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船舶管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课程教育优点的基础上,以操作级驾驶员岗位为基础,并兼顾今后向管理级发展的需要,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紧密反应国际航运业发展情况与要求;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的过程。
《标准》共有六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其它、附录。
其中,前言部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部分包括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内容标准部分包括学习情境、学习目标、实践活动、课时分配;实施建议部分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实践活动资料配置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其它部分包括师资要求、课程其它用途;附录部分包括:国家海事局职业标准、主要参考书目、主要网络资源等。
《标准》由来自学校、行业、企业的教师、专家组成的课程团队编写,编写成员主要有: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汪益兵、王捷、汪舟娜,舟山海事局的方益军、陈孝强,香港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的吴汉军船长,舟山海峡汽车轮渡有限公司的毛显斌船长、黄向党船长,学校督导专家刘红娣教授对本标准的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担任本标准的主审。
本标准的编写得到学校教务处、教学督导室和航海工程学院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3)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6)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9)一、教学建议 (9)二、评价建议 (10)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11)四、实践活动材料配置建议 (12)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13)第五部分其它 (14)一、师资要求 (14)二、课程其它用途 (14)结束语 (14)第六部分附录 (15)附录1: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 (15)附录2:主要参考书目 (24)附录3:主要网络资源 (25)《船舶管理》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11007 总课时:6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分: 4课程名称:船舶管理课程名称(英文):Ship’s Management适用专业:高等职业院校航海技术专业第一部分前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航运业发展迅猛,同时航行安全和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船舶、公司、人员管理的关注与要求也前所未有的提高。
《船舶管理》课程标准2020年编

《船舶管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50101201课程名称:船舶管理英文名称:ship manegement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72 讲课学时:50 实践学时:22学分:4适用对象:航海技术专业先修课程:船舶结构与设备一、课程背景(一)课程性质《船舶管理》是航海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无限航区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三副》职业岗位适任证书考试科目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现行船舶的船员配备、岗位责任、职务规则、规章制度及海运法规等将会有较为系统的了解。
并初步熟悉其主要内容,为其今后正确地管理船舶科学地组织生产,安全优质高产低耗地完成海上运输任务及时处理所遇到的种类问题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培养符合现代航运企业需求,满足《STCW78/10公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国家海事局对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法规的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能胜任现代化船舶驾驶与管理的无限航区高级船员。
(二)课程理念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建构主义学习观。
以船舶安全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主动构建属于学生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开展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三)课程思路本课程是依据“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履行船舶海上航行的岗位职责,应当具备的职业适任能力中的“安全管理船舶”而制定。
围绕一个目标:增强学生船上安全意识,达到保护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之目的。
采用两种教学途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内实践-----讨论、辩论、案例分析所等,并且两种教学手段并重,通过实践教学实现对学生“感悟、塑造”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掌握船员的岗位责任、权利及义务;理解值班、交接班及部门联系制度的要求;理解有关船舶安全规章制度的要求;掌握船舶安全检查、港口国监督及船舶检验的有关要求;了解我国航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相关国际公约的要求;掌握国际国内对船舶防污的要求;掌握船舶应急状况下的有关要求及应急行动;了解有关安全的基本理论;理解海事的基本成因和对策,树立安全意识。
船舶管理大纲

《船舶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船舶管理》课程是内河船舶驾驶专业的主要专门课之一。
也是船舶驾驶专业学生参加适任证书考试的考试科目之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航运界的有关法律规则制度和船舶安全、应急操作、船舶维修保养、甲板设备助航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1、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要求(1)基本掌握船长、大副、二副、三副的各项职责;掌握驾驶员值班规则及航行日志记载规则;牢固掌握各项应变部署要求;(2)牢固掌握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船员条例、船员违法记分管理办法、水污染防治法;(3)掌握纤维绳、钢丝绳的种类、性能、用途及使用保养注意事项;了解锚设备、舵设备的种类和结构;(4)了解船舶堵漏的种类及操作方法;(5)了解铁锈的种类及除锈方法,涂料的种类、用途;(6)掌握雷达、AIS、VHF、GPS、测深仪的组成、操作、维护、保养方法;(7)了解货物运输基本知识,船舶积载、配载的基本要求;(8)掌握船舶主要尺度、排水量、载重量、吨位的含义、种类;(9)牢固掌握水尺的用法、载重线标志的内容及用途;(10)掌握稳性的概念、分类方式;了解移动载荷或装卸对浮态和稳性的影响、液货、散货对稳性的影响;(11)了解船舶管系的组成、主要管系的种类及作用;(12)基本掌握船舶修理的类别;掌握修船注意事项;(13)基本掌握车钟装置、报警装置使用注意事项;(14)掌握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船舶安全用电常识、应急设备的作用及使用要点。
2、基本技能要求(1)熟练掌握救生衣、灭火器、报警器的用法;(2)在各项应变演习中应明确各种职务的各自职责;(3)能识别各种纤维绳、钢丝绳,能正确打开新绳;(4)能识别并初步运用各种助航仪器;(5)能熟练读取水尺。
二、课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20课时。
其中理论教学为90课时,实操训练为30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可参照下表。
课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课题一:船员职务船长、大副、二副、三副各自职责,值驾驶员值班规则,航行日志记载规则,各种应急应变部署要求。
船舶管理教学大纲.doc

船舶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船舶管理2、英文名称:Ship' s management二、学时总学吋72学时其屮:授课72学口寸实验_Q_学吋三、考核方式:考试四、适用专业:轮机工程五、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根据屮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颁布的《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和经1995年全面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公约》(STCW95公约)“船舶作业管理和人员管理”职能所规定的强制性适任标准的所有要求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其内容包括船舶适航性控制、船舶防污染管理、船舶营运安全管理、船舶安全应急处理、修船管理和船舶人员管理等。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屮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牛具备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和维护海员合法权益的基本知识和最近发展,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以满足国际公约和国内立法的要求。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船舶适航性控制(20学时)船舶分类和舱室主要量度和船舶航海性能,船体强度与结构,船舶管路系统, 专用运输船舶特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牛了解各种船舶特点和用途,熟悉船舶舱室布置,名称,用途,掌握主耍技术参数和用语;熟练掌握船舶浮性,稳性和抗沉性等航海性能, 掌握船体强度分类,船体结构件的名称和作用以及船体各部件的结构特点;;掌握船舶管路系统的管理要点;了解专用运输船舶特点。
第二章船舶防污染管理(12学时)内容包括:船舶对海洋的污染,船舶防污染公约和法规,船舶防污染技术与设备,船舶防污染文书,船舶污染事故处理。
教学要求:要求学牛了解船舶的污染海洋的方式,途径和特点,牢记有关船舶防污染的国际公约和法规,特别是73/78防污染的各项要求;掌握防污染设备的操作以满足排放标准;掌握船舶防污文书申请,换新,使用的要求以及熟悉污染事故后的处理。
第三章船舶营运安全管理(12学时)内容包括: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海上交通安全法;船舶检验;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船旗国监督(FSC);港口国监督(PSC)o 教学要求:熟悉S0LAS74公约的性质和要点,掌握公约与轮机有关的具体规定;熟悉海上交通安全法的有关内容;掌握船舶检验的种类,牢记轮机检验的有关内容;全面理解TSM规则和熟悉SMS审核屮对轮机人员要求;熟悉保安规则的主要内容和船舶保安员的职责;熟练掌握船舶安全检查和港口国监督屮与轮机员有关的各项要求。
《船舶管理》课程标准

《船舶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船舶管理适用专业:高职高专航海技术专业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2学期学时:64学分:4.0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本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在掌握船员职责、国际公约、国内相关法律和船舶安全管理规章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地反映当前航海技术中新标准、新技术、新要求,培养学生正确履行航行值班、系泊值班;解决救生消防设备的管理和对船上人员、货物、设备安全管理等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IMO和国家现行安全管理和防污染规范、规程、标准的能力,加强对船舶管理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学生应达到报考适任证书中相关职务考证的基本要求。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的理念课程设计基于“3P课内翻转课堂”实施模式,课程设计突出学生船舶安全与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按照国际海事组织和我国海事局对船舶二/三副岗位适任能力要求,以船舶二/三副职业岗位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8个学习项目模块,充分体现航海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通过与海运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运用“任务工作单”,引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尽快达到海船船舶二/三副岗位适任标准中有关船舶管理的要求。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合理设计课程,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相应知识、技能,而且培养学生职业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课程设计的思路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船舶管理》课程针对无限航区3000GT及以上船舶二副、三副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综合考虑世界和我国航运业的现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条远洋航线,以航次任务的整体准备和航行过程为载体,结合学校的教学硬、软件条件和资源,将本专业无限航区3000GT及以上船舶二/三副的职业岗位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8个学习情境,充分体现航海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学习情境同时也是无限航区3000GT及以上船舶二/三副职业岗位具体工作任务的转化与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航海技术修读学期第5学期教材名称
课程代码0812047 课程学时72 课程学分 4 课程类型 A 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海船船员二/三副适任证书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
泉州师范学院航海学院
2014年5月
《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国家海事局规定的船舶驾驶员适任考试的五门考证科目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能掌握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中有关船舶安全作业、运营、船舶防污染与应急管理、船员管理、海事预防与处理的基础知识,具备遵守公约和法规进行安全航行、停泊、作业、检查和管理,能胜任无限航区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二副、三副等一线岗位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之后开设、可与《船舶值班与避碰》同时开设,以强化航海技术专业理论和管理方面知识的系统化、从而使航海职业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2设计依据(思路)
本课程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等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而设置。
船舶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让甲板部船员掌握船舶安全作业、运营、检查、应急反应和海事处理等的相关公约和法规内容,使甲板部船员能够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要求来组织作业,运营和货物装卸,应对安全检查,做好应急训练、
船员分工和管理工作,预防船舶污染和海事处理,是确保船舶安全、实现船舶管理职能的主干课程,是海船船员适任考试的必考课目。
因此,本课程在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船舶管理要求相结合。
共划分了船员管理、安全运营与作业、船舶防污染、船舶应急、船舶安全检查和海事处理等工作任务。
知识与技能内容则依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确定。
分析过程中尤其注意了整个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相关性。
在对知识与技能的描述上也力求详细与准确。
通过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最终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所规定的船舶操作级驾驶员(无限航区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二、三副)的适任标准。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72(包括实训课时),计4学分。
2.课程目标
2.1能确认船舶甲板部各项作业符合安全规定、判断作业的潜在危险,及时发现不安全行为并预防和纠正、迅速报告事故并启动应急行动;在发生事故后,及时取得关键证据;
2.2能熟知船舶防污染的各项规定,清晰列举作业或活动中存在污染隐患的情况,在污染事件发生时能启动报告程序并按规定采取应急行动,有效控制污染事件;
2.3能按船舶检查指南进行自查并改正,接受和配合检查官的检查,按检查官要求进行关键性设备操作,对检查中出现的缺陷进行及时处理,确保检查通过;
2.4能遵守公司关于安全及防污染方面的规定和设备维护管理要求,熟练使用船
舶甲板部安全和防污染设备,确保其处于可用状态,在关键性设备出现故障时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及时排除故障。
3.课程内容和要求及课时分配
3.1课程内容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