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低血压的防治

合集下载

课题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教材《临床麻醉学》

课题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教材《临床麻醉学》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麻醉学专业2006年8月日第十四章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第一节呼吸道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或呼吸道高反应性通气障碍,若处理不及时和不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高二氧化碳血症和低氧血症,严重者可造成病人死亡。

麻醉期间呼吸道梗阻多为急性,按发生部位: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梗阻,按梗阻程度:完全性和部分性梗阻。

麻醉中导致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梗阻部位梗阻原因麻醉设备呼吸环路活瓣故障,螺纹管扭曲气管导管外源性压迫(手术操作,扭曲)腔内梗阻(血液,分泌物)套囊充气过度或变形堵塞管口病人咽腔软组织(创伤或感染导致的水肿,瘢痕挛缩)喉喉痉挛舌后坠喉返神经损伤咽喉壁脓肿水肿(药物过敏,感染)肿瘤气管气管支气管炎气胸肿瘤外科操作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机械性、功能性。

舌后坠、分泌物阻塞等均属机械性梗阻;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则属功能性梗阻。

气管导管气管导管是全麻中引起气道梗阻最常见的部位。

可发生导管扭曲、受压,导管插入过深误入一侧支气管,过浅术中脱出声门,导管被大量粘痰或大咯血阻塞等情况。

舌后坠麻醉期间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梗阻原因是舌后坠。

全身麻醉下下颌松弛,使舌根后坠而堵塞咽喉通道,造成上呼吸道完全梗阻,或可听到鼾声(打呼噜),即不全梗阻。

喉痉挛喉头肌肉痉挛使声门关闭而引起上呼吸道功能性梗阻。

原因:硫喷妥钠麻醉、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可使咽喉部应激性增高;浅麻醉下对咽喉部的直接刺激或吸入乙醚浓度突然增高、分泌物和手术操作刺激甚至远隔部位的刺激(如直肠-喉反射)均可能诱发喉痉挛。

表现:轻、中度喉痉挛使真声带或假声带呼吸时收缩,造成吸气时鸡鸣声、发绀。

严重喉痉挛时,不但声带和假声带关闭,且杓状会厌襞完全内收形成完全性气道梗阻。

治疗与抢救:立即停止刺激,加压给氧;此时病人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应立即给予琥珀胆碱或静脉麻醉药静注,紧急情况下可用粗针头经环甲膜穿刺充氧,或行紧急气管切开。

呕吐和反流呕吐是由于呕吐中枢兴奋,通过神经肌肉的协同作用迫使胃内容物排出。

腰麻后低血压的预防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腰麻后低血压的预防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8), 13111-13115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81836腰麻后低血压的预防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董 浩1,王 旭1,曲艳平1,贺文廷1,范智东2*1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云南 大理 2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云南 大理收稿日期:2023年7月18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8日摘 要腰麻凭借其术后并发症低、镇痛良好、可以早期活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

但是,腰麻的并发症尤其是低血压可能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目前现代医学对腰麻后低血压的预防措施已有很多研究,研究认为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机制与交感神经被阻滞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有关。

目前预防腰麻后低血压的主要措施有麻醉前的超声评估、液体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的使用以及经皮穴位电刺激等。

针对其发生机制,本综述旨在对目前预防腰麻后低血压的相关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预防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提供最优策略。

关键词腰麻,低血压,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n Prevention and Mechanism of Hypotension after Spinal AnesthesiaHao Dong 1, Xu Wang 1, Yanping Qu 1, Wenting He 1, Zhidong Fan 2*1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 of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2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Received: Jul. 18th , 2023; accepted: Aug. 8th , 2023; published: Aug. 18th , 2023AbstractLumbar anesthesia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anesthesia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low postoperative *通讯作者。

全身麻醉并发症及防治

全身麻醉并发症及防治

全身麻醉并发症及防治作者:罗敏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8期很多疾病采用手术治疗,而有些手术需要全身麻醉。

由于麻醉药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在发挥麻醉作用的同时,可能会产生某些并发症,加上患者的体质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重点介绍全身麻醉其并发症的处理与治疗。

全身麻醉并发症包括呼吸系统并发症和循环系统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呼吸暂停、呼吸道梗阻、急性支气管痉挛、肺不张、肺梗死以及肺栓塞。

循环系统并发症包括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以及心跳停止。

另外,全身麻醉还包括气管插管并发症,如牙齿脱落、声带损伤、术后恶心、呕吐、苏醒延迟、躁动以及谵妄等。

1.呕吐、反流与窒息。

呕吐及反流多发于饱食、腹内压增高(如肠梗阻、产妇)、创伤、失血、休克、高颅压及昏迷病人。

某些药物如乙醚、硫喷妥钠的作用,腹腔内脏及咽喉部操作的机械刺激,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等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呕吐、反流。

为预防呕吐和反流引起误吸的意外,患者在全麻前应严禁饮食。

医生对饱胃患者的处理,应先行气管插管或快速插管,或用食管阻塞器,麻醉诱导力求平稳,医生也可使用镇静、镇吐或抗胃酸类药,必要时作胃肠减压。

若全麻状态下,患者发生呕吐或反流,医生应立即让患者保持头低位,使声门高于食管入口,头偏向一侧,便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如因误吸酸性胃液,尤其是出现胃酸误吸综合征时,除气管内吸引外,应使用地塞米松、氨茶碱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可用生理盐水10毫升进行气管内冲洗,以此稀释并中和胃酸,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2.舌后坠。

医生应托起患者下颌,放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头偏一侧或肩背垫高头后仰位。

麻醉患者未醒前头底下不宜垫枕,以免发生舌后坠。

3.喉痉挛。

喉痉挛常因脓性痰、血液、唾液或误吸物等阻塞下呼吸道,表现为呼吸困难、三凹征、紫绀、肺部能听到罗音以及手压呼吸囊感觉阻力增加。

如不及时解除气道阻塞,患者则可能因为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而死亡。

医院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医院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一、麻醉意外的原因和预防麻醉意外指的是,在进行麻醉期间,因为麻醉操作和药物特殊的影响,还有手术的不良刺激和病患本身的病理、生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一些预料之外的严重病情的出现和发生,甚至导致死亡。

1、麻醉意外1)麻醉意外的原因①临床操作的失误:对病情的误判,选择的麻醉方式不当,操作技术出现错误。

如气管导管由于意外进入食道,或者气管导管失误进入一侧的支气管内,没有进行严密的观察,造成了病情出现大的变化,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②组织工作的大意失误:例如,安排缺少严格训练的不适当的工作人员施行麻醉的话,势必出现问题,所以训练有素的麻醉医师是必要的。

③器械等硬件设备的失误:比如,在没有基本的麻醉设备的情况下进行麻醉的话,麻醉器械部件出现失灵,或者接头开关出现错误的话,或者在缺乏必须的监测设备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异常状况。

④难于避免的原因:患者出现恶性高热,或者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等。

2)麻醉意外的防范①麻醉前对病情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评估:麻醉医师不能只依据医生写的相关病历和体检报告、检查结果来判断,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手术,必须亲自检查和询问患者的相关情况。

②询问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患者从事的职业、婚孕史、手术史和麻醉史,有无过敏史、输血史和并发症等,有无心慌、气促等细节现象。

2、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应该进行术前讨论,确定麻醉方案,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制定预防处理措施,以保证麻醉安全。

1)低血压①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强效的全身麻醉药均可抑制循环功能,椎管内麻醉阻滞平面过高、过广可造成循环掏,突出表现为低血压;患者在血容量不足或麻醉状态下改变体位,可使备耕血流动力学急剧改变。

②麻醉防治措施:术前访视病人,充分的术前准备,如有心脏病的,术前采用改善心功能措施以提高心脏代偿能力;纠正贫血,补充血容量,调整好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高血压①高血压的主要原因:麻醉过浅,镇痛不全;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血容量急骤增加;升压药使用不当;患者本身因素:原发高血压、妊高征、肾或肾上腺的肿瘤。

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 ⑵HCT过高者行血液稀释;
• ⑶防止用下肢静脉输液输血;
• ⑷下肢静脉曲张者用弹力袜;
• ⑸注意体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⑹纠正心力衰竭;
• ⑺血栓性静脉炎者预防性抗凝药。
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第32页
临床表现
• 为急性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肺部体 征常不显著,心动过速是最常见或唯一 体征。偶然在肺动脉瓣区听到杂音。经 典心电图表现是电轴右偏,肺性P波,快 速房颤和心肌供血障碍;心电图正常也 不能排除肺栓塞。如行肺动脉造影,可 见肺动脉充盈缺损。脂肪栓塞者尿中可 见脂肪颗粒。
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第14页
防治办法
• 术后呕吐是全麻常见并发症,呕吐不但 使病人痛苦,而且易致水、电解质及酸
碱平衡紊乱,甚至误吸或窒息,应尽力
防止发生。
防治办法有:
⑴麻醉前禁食;放置胃管;
⑵给予止吐药(止呕灵、灭吐灵、恩丹
西酮等)
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第15页
肺感染
• 术后肺感染是指手术后48小时后发病, 出现咳嗽咳痰,或咳嗽性状改变伴发
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第35页
麻醉期间循环管理
• 麻醉期间循环管理在麻醉管理中占 主要地位,麻醉手术中循环系统改 变常见又显著,且直接影响病人安 全和术后恢复。循环紊乱原因是多 方面,术前已经有病理状态,麻醉 药品和方法影响,手术创伤失血与 刺激,缺氧二氧化碳蓄积以及水电 解质酸碱失衡等。对于循环紊乱, 麻醉医师要充分认识和预防,在细 致观察基础上,综合分析、正确判
第21页
•预防:
•⑴术前禁烟2-3周; •⑵急性呼吸道感染者延期手术; •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胸部物理治疗, 训练深呼吸和咳嗽,增强排痰能力; •⑷麻醉期间保持气道通畅,定时吹张 肺;

全麻术后恢复期间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

全麻术后恢复期间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

度( s P o 2 ) , S P 0 2 < 9 0 % 表示有低氧 血症 ; ④ 中枢神 经系统变 化。密切观察 患者意识状态 , 采用 R a m s a y 镇静评分 : 如患者全麻 术后超过 2 h 、 镇 静评 分I >5 分为苏醒延迟。⑤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寒颤 ; ⑥恶心呕吐情况。
3 1 %。
全 麻主要是通 过吸入 、 静 脉给药 、 肌注等一些 手段来达 到 中枢神 经 抑制 , 消除患者手术疼 痛 , 消除其 恐惧, 保证手术的顺 利完成 的 目的。 全身 麻 醉术后 由于各种麻醉药 、 性镇痛 药以及肌松 药的残余作 用 , 使患者 在 麻醉恢 复期容 易发生 呼吸系统、 循环 系统 、 中枢 神经系统并 发症。 为了保 证手术病人术后安 全、 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 , 笔者对 医院麻醉 科 2 0 1 1 年 1 月至 2 0 1 4 年 恢 复情况 进行 回顾性 分
2 0 1 5 年4 月
第 1 4 卷 第4 期
今 日健康
J I N RI J I AN KANG ・95 ・
Ap il r 2 01 5 Vd. 1 4 No . 4
全 麻 术 后 恢 复 期 间 常见 并发 症 原 因分 析 及 防治
李 航
( 云南省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 云南
澜沧 , 6 6 5 6 9 9 )
【 摘 要】 目的: 探讨全麻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 降低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 对医院麻醉科 2 0 1 1 年 1月至
2 0 1 4 年1 2月的 6 4 8 例 患者在 全身麻 醉后恢 复情 况进行分析。结果 : 6 4 8例患者 , 发生并发症 1 1 1例 , 发 生率 1 7 . 1 3 %。 其 中, 循环不稳定 3 3例( 5 . 0 9 %) 、 苏醒延迟 1 8 例( 2 . 7 8 %) , 低氧血症 3 6 例( 5 . 5 6 %) , 恶心呕 吐 1 5 例( 2 . 3 1 %) , 寒颤, 9例( 1 . 3 9 %) 。结论 : 通过原 因分析 , 针对 性进行预 防及 处理 , 对原 因・ 不明者进行相应的对症 处理 , 待 患者 呼吸循环稳 定、 意识 清醒 , 各种反射恢复 正常才可安全返 回病房 , 保 证

什么是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什么是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什么是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控制性低血压是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人为地将平均动脉压降低到一定水平,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平行减少,并使术野清晰,减少对神经血管的误伤,有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

如果控制性低血压应用正确,则可以安全有效的发挥它减少出血、改善手术视野的优点,这样就可以使输血量降低或不输血内科输血指征(2)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贫血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80克/升,或红细胞比积<0.30时输注。

(3)血小板:血小板数减少或血小板功能低下,伴有出血表现。

血小板计数<30×109升,或血小板功能低下且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4)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毫升/干克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5)新鲜液体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的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6)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高血钾症或缺IgA抗原但已有IgA 抗体的患者。

(7)浓缩白细胞: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感染,且抗生素治疗难以控制者。

中性粒细胞<0.5×109/升时输注。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1)全血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或病人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25%。

回输自体血不受本指征限制,可根据病人血容量决定。

(2)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带氧能力,但血容量基本正常的病人。

血红蛋白>100克/升,可以不输;血红蛋白<60克/升,应考虑输血;血红蛋白在60~100克/升之间,根据病人的代偿能力,是否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来决定。

全麻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全麻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物刺激咽喉部 ◆口咽通气道、喉镜、气管插管操作 ◆浅麻醉下手术操作:扩肛、剥离骨膜、牵拉肠系膜及 胆囊
处理 轻度:吸气时喉鸣 去除局部刺激后可自行缓解
中度:吸气、呼气都出现喉鸣音 需面罩加压给O2
重度:声门紧闭,气道完全阻塞,粗针环甲膜穿刺 吸 O2或使用肌松药→加压吸O2 或气管插管
预防:避免浅全麻下行气管插管或手术操作,预 防防缺O2与CO2蓄积
影响
BP过高→↑左室射血阻力→左室舒张末期压↑→心内膜下缺血→梗死 严重高血压→脑卒中(脑出血、脑梗塞、高血压脑病)
原因
麻醉因素:气管插管操作、氯胺酮、羟丁酸钠、缺O2、CO2蓄积早期 手术因素:
颅内手术牵拉额叶或刺激Ⅴ、Ⅸ、Ⅹ脑N→BP↑ 脾切→挤压→循环容量剧增→BP↑↑ 嗜铬细胞瘤→术中探查→BP↑↑
• 辅助呼吸:须与病人呼吸同步,压力一般不超过1.5kPa(15cmH20) • 控制呼吸:频率成人为10~15次/分钟,小儿20~30次/分钟,婴儿
30~40次/分钟
潮气量 8~12ml/kg
压力为 0.7~1.5kPa
吸:呼比 1:1.5或1:2
第四节 低血压与高血压
一、低血压及其防治 指血压降低幅度超过麻醉前20%或SBP≤80mmHg
全身麻醉期间
• 冷反应阈可降至34.5℃(下降2℃) • 热反应阈可升至38℃(升高1℃) • 婴幼儿因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大,易于 散热,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丢失的体热要 比成人为多,容易出现低体温
三、低体温
(一)、诱发因素 室温低 21℃时, 病人体温易下降 ; 体温下降幅度 与手术时间长短、病人体表面积、 体重有关。 室温24~26℃,病人能维持体温 稳定。
病情因素:
甲亢、嗜铬细胞瘤→麻醉后出现难以控制BP↑↑→急性心衰、肺水肿 精神极度紧张→BP↑↑→脑出血、心衰 高血压病人术前血压控制不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麻醉低血压的防治
1.原因
(1)麻醉药影响:全麻药过量或病人体质差、耐量小,均可引起低血压。

(2)血容量不足:术前贫血、大出血、长期禁食者,术中失血过多而未及时输血补液者。

(3)手术影响:手术操作影响心脏排血量和静脉血回流、导致血压下降。

(4)神经反射:内脏神经的牵拉反射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如胆心反射和眼心反射等。

(5)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

(6)严重缺氧或过度通气。

(7)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8)过敏反应:如输血过敏反应、抗生素过敏及鱼精蛋白过敏等。

(9)胸腔内压增高:如大潮气量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影响静脉回流。

(10)术中血管扩张药:β—受体阻滞剂、神经节阻滞剂等使用不当。

2.防治
(1)术前积极纠正贫血、脱水,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大手术或血容量丧失较多者,加强CVP监测。

(2)避免全麻药过量,对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当减量并缓慢静注。

(3)术中及时输血补液。

(4)升压药的应用:收缩压低于80mmHg(或高血压病人低于原水平的30%)常用麻黄碱、阿拉明和苯肾上腺素,如系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动过缓者可同时用阿托品和麻黄碱,收缩压低于50~60mmHg时应迅速积极处理。

(5)心功能差者,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术中如发生心力衰竭,则按心衰处理。

(6)避免过度通气。

(7)停止手术刺激。

(8)纠正机械因素:减少或停止PEEP,调节呼吸频率和吸呼比,降低平均气道压,缓解气道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