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法字体

合集下载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书法鉴赏——隶书隶书相传为秦朝程邈所创。

程邈为县狱吏,因得罪秦始皇,被关押于云阳狱中。

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小篆不便于速写。

程邈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便在狱中创造了隶书。

这种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

秦始皇看后大喜,不但赦免其罪,还提升其为御史。

这种字因是徒隶所创,又首先在徒隶中使用,所以称之为隶书。

其实,据出土的文字资料来看,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先,就有隶书萌芽。

程邈只是做了一番整理工作。

但历史一般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

可惜他没有书迹留下来。

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西汉,鼎盛时期在东汉后期。

在隶书著名书法家中,程邈之后,最负重名的要算东汉末蔡邕。

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赋,工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

清代陈思说他“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美尽妙,独步古今”。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奉诏写定“六经”文字,书丹上石,刊刻于洛阳太学门外,世称这些刻石为《熹平石经》。

石经用当时标准隶体书写,结体平整端庄,浑厚凝重,深受时人喜爱。

当其建立之始,乘车来观览、摹写者日余千人,填塞街衢,足见其声誉之高。

他的女儿蔡琰也是中国历史上博才多学的第一个有书法作品传世的女书家。

其他如萧何、曹喜、师宜官、梁鹄等也是写隶书高手,可惜他们的书迹没有流传下来。

隶书书法,除民间流存下来的帛书、竹简外,汉代刻石,保存也较为集中。

不过,西汉刻石,较为罕见,而且不少石刻仍是古隶,如《五风二年》刻石,《菜子侯》刻石,都略带篆书笔意。

隶书成熟以后,在东汉碑刻中大放异彩。

现存东汉刻石,以桓、灵之际为多,后世所谓“汉碑”,主要就是指这个时期的碑刻。

为了便于介绍,把风格比较接近的归类如下:清秀飘逸者:这类风格的为数最多,这主要因为字体纯熟首先要表现出一种秀丽俊俏。

我们可以举《曹全碑》、《张景碑》为例。

尤其《曹全碑》更为著名,此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原石现陈列于西安碑林。

董其昌行书赏析

董其昌行书赏析

董其昌行书赏析打开文本图片集新乡市博物馆前身为平原省博物馆,藏品颇丰,书画尤甚。

其中有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行书作品两幅,萧散平淡,为晚年之作,今与大家共同品鉴。

董其昌生平及其书法艺术董其昌(1555-1637),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万历十六年进士,曾仕翰林院编修、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

世称“董香光”,“董华亭”,因谥号“文敏”,又称“董文敏”,是明代后期杰出的书法家和绘画家,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等书论和画论。

绘画方面,他提出著名的“南北宗”论,强调以古人为诗,是“华亭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平淡天真的画风影响深远。

书法方面,他突破赵孟頻与文征明书风的笼罩,书法有“颜骨赵姿”之美,是晚明书坛领袖,与明末书法家王铎并称“南董北王”,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邢张米董”,但《明史》记载“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清代时期,满人推崇汉族文化,康熙、乾隆二帝偏爱董其昌书法,使得董书风靡一时,文人士子皆学董书。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经历一个渐悟的过程。

《画j禅室随笔》中记载:“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也”,隆庆六年(1572年)十七岁的董其昌参加会试,郡守衷洪溪认为董字较拙便将其列为第二,董其昌的堂侄董源正因字迹出众列为第一,董其昌自此发愤临池学字,研习、临慕书法,一直到老。

对诸家的不断临习,是他书法水平迅速提高的重要因素。

他的楷书自成一家,初学颜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世南,后来认为应跨唐追晋、魏,又学钟繇。

董其昌中年与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相识,成为至交好友,遍览项氏所藏晋唐墨迹,不仅迅速提高了他的审美情趣,也进一步启迪了他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以赵孟頻为追赶对象,年少时认为自己“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书艺的不断提高,对赵孟頻的看法也随之改变,“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

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每见寂寥短卷,终日爱玩。

中国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简介1.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

书圣就是书圣,他的作品美仑美奂,无雷同乏味之嫌:朴素如姨母,清俊如奉橘,痛并快乐(指书写时的痛快感)着的丧乱,遒劲古幽的黄庭,当然更有达到书艺化境的"频有哀祸"帖,而又怎能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八字可逮?2.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山东临沂市费县)人。

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变古法,开新风,把在民间酝酿已久的书法革新运动推向新阶段。

他突破了东晋以来一直统治书坛的清俊妍美的书风,开创了具有盛唐风貌的刚健雄厚、雍容壮伟、大气磅礴的新书风。

书法初学褚遂良,兼得二王和初唐四大家的书艺特点,后又学张旭笔法,广泛吸收民间书家的风格,集众之长,熔于一炉,逐渐形成了筋骨层的“颜体”新风貌。

笔法上大大加强腕力的作用,笔画上清劲丰肥,竖笔多相向,结构庄重正大,笔致圆转深厚,布局充实茂密。

整体上充满质朴豪迈的气概和刚健丰伟的气度,给人以厚重的浮雕感。

他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圆劲激越、诡异飞动。

这博大精深的书法成就与他正直的人品也不无关联。

传世书迹,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碑》、《李元靖碑》等,行书有《争座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稿》。

行楷字体大全

行楷字体大全

行楷字体大全
行楷字体是一种优美的楷书字体,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被广泛应用于书法、印章、广告设计等领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行楷字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丁氏行楷,丁氏行楷是一种流畅、秀美的行楷字体,笔画圆润,结构稳健,书写起来非常舒畅。

它的特点是端庄典雅,适合用于书法作品和印章设计。

2. 赵孟頫行楷,赵孟頫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楷字体书法造诣极高,被誉为“行楷圣手”。

赵孟頫行楷字体端庄大方,笔画丰满,书写起来气势磅礴,是一种非常经典的行楷字体。

3. 欧阳询行楷,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楷字体刚劲有力,笔画饱满,结构严谨。

欧阳询行楷字体适合用于书法作品和篆刻印章。

4. 褚遂良行楷,褚遂良是唐代书法家,他的行楷字体书法造诣极高,笔法刚劲有力,结构严谨。

褚遂良行楷字体适合用于书法作品和印章设计。

5. 杨凝式行楷,杨凝式是唐代书法家,他的行楷字体书法造诣极高,笔法刚劲有力,结构严谨。

杨凝式行楷字体适合用于书法作品和篆刻印章。

6. 董其昌行楷,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楷字体书法造诣极高,被誉为“行楷宗师”。

董其昌行楷字体端庄大方,笔画丰满,书写起来气势磅礴,是一种非常经典的行楷字体。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行楷字体,它们各具特色,适合不同的书法作品和印章设计。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书法家排行榜

书法家排行榜

历代优秀书法家排行榜1.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著名的作品尚有《官奴帖》《奉桔帖》《快雪时晴帖》《黄庭经》等.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蛇”。

2.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楷书四大家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3.颜真卿:书风饶有筋骨。

悲恸处所作行草《祭侄文稿》后世评为“天下第二行书”。

4.柳公权:大凡小学生练毛笔基本都是从柳体开始的,柳体秀丽端庄又是适合初学者。

柳体与颜体并称“颜筋柳骨”。

5.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6.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宋朝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7.苏轼: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8.黄庭坚:书法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9.米芾: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10.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11.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12.张旭:善书法,以草书为最,时人称为"草圣” 。

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成为笔法放纵,字形繁多变化的"狂草"书体,做到笔未落而意在先,书虽尽而心相连,成为我国狂草书体的奠基人.13.怀素: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笔底春风 书画同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代书画赏析

笔底春风 书画同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代书画赏析

也,书画同体而未允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
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可见我们
着发展上的内在血缘关系,有着意态、气韵、意 趣、用笔等方面的共同点。通过东汉《巴郡朐 忍令景云神道碑》、汉代木牍、东晋《枳杨府君 碑>>《爨宝子碑》、隋唐敦煌写经、颜真卿《争 座位帖》钩摹本、宋元碑拓直至明清名家手迹 等藏品,展示了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篆隶真 行草,从稚拙古朴到飘逸潇洒,如何在各个时 代各领风骚,通过碑板、古钩摹本、墨迹、图片 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辅以知识点的延伸阅读, 展览力图架构一个立体的古代书法演变历史。 例如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神道碑》,采 取的就是实物图片加拓片图片展示方式。该碑 的实物即藏于我馆“壮丽三峡”展厅。此件文 物2004年出土于重庆云阳县,是重庆三峡库区 首次发现的汉碑。碑刻于熹平二年07D,制作 精美。碑侧饰青龙、白虎的浮雕。碑额晕线旁 亦有三幅浮雕,左侧为一朱雀,右侧为一兔首
嚣仑¨:.。丹业 踩名。移鸣 i 21懿


鹱、面 便玉确旧源自人身形象,这“金乌…‘玉兔”象征着日、夜:正
中为一妇人立于半开门后。意思是“盼归”。碑 文隶书,共13行367字,四周环以阴刻的流云、飞 鸟。该碑字体是隶书,文字工整道劲,相隔千余 年却仍旧保存完好,是三峡库区难得的汉代碑 刻,颇具考古、书法价值。碑的上部有“穿”(即 圆孔),保留了早期汉碑的形式。通过此碑展示 了汉代隶书的标准面貌。 敦煌写经是中国古文献中的瑰宝,展览展 出的两件敦煌写经,分别出白隋代与唐代,抄 写的分别是《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一》和《妙法 莲华经》方便品,体现了楷书这一书体在隋唐 之间的变化。其中唐代《妙法莲花经》卷为初 唐宫廷写经。细观此卷,行与行之间,都有清 晰的乌丝栏(这也是写经的共同形制),抄经 在乌丝栏之内,整体上干净利落,十分可爱,而 每一个字的布篇也多在四方块之内,这是唐写 经书法齐整划一的重要表现。但细观每一个 字,规整之中又极富变化。特别是突出横画、 捺画等笔,在字形中间部位的横画,多破锋直 入,类同尖刀,收笔时稍事停顿,即作回锋,给 人以迅疾、畅快之感。 而通过颜真卿《争座位帖》钩摹本,不仅使 我们得以管窥颜氏经典行草书的潇洒,也向观众 科普了“钩摹本”这—古代的书画复制方式。 此次展出的馆藏王宠行书《白雀帖》也是 书法史上著名的法书名帖,为王宠临终绝笔。 王宠是文徵明弟子。明代书坛的代表性人物之 一,其书学晋、唐,书风朴拙、疏秀,与文征明、 祝允明并称“吴中三家”。人称文徵明之后“当 以王雅宜为第一”。此卷讲述王宠养病于白雀 寺,访友人王元肃于虞山不遇而返,元肃归家

历代书法家字体特点书四大名家

历代书法家字体特点书四大名家

1 历代书法家字体特点书四大名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之孟俯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钟王——三国钟繇、东晋王羲之二——指东汉芝、唐代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董——指元代孟俯,明之董其昌邢米董:指晚明四大家邢侗、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

其中董其昌、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

昊中四才子:指明代居于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

二:指明初度、粲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士”。

前者以婉丽胜,后者以遒逸胜。

鲜:指元代书家孟俯、鲜于枢。

又称元“二雄”。

氏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等;鲜于枢代表作如《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愈石鼓歌》、《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

米薛:指北宋米芾、薛绍,后者代表作如《杂书卷》等黄米蔡:指宋“四大家”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氏代表作如《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黄氏代表作如《松风阁》、《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楼诗》、《苕溪诗帖》、《蜀素诗》等;蔡氏名作如《万安桥记》《颜真卿自书告身跋》。

“四家”之蔡一说为蔡京。

颜柳:指唐之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

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后者的代表作如《晟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颠醉素:颠即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怀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笋帖》等,二人亦唐草圣。

虞欧褚薛:指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

中国古代书法家排名前十名

中国古代书法家排名前十名

中国古代书法家排名前十名经世人总结出了著名十大书法家分别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柳公权、王献之、苏轼、董其昌、张旭、米芾。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擅长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各字体。

有“书圣”之称。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太宗曾赞:“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与虞世南、诸遂良、薛稷三位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欧阳询不仅是书法家,还是书法理论家,由他撰写的《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总结了书法用笔,结构、章法等形式技巧和美学,是中国书法理论的宝贵遗产。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是唐代书法家。

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创立“颜体”。

代表作:《祭侄文稿》、《颜勤札碑》、《颜氏家庙碑》等,流传于世。

著名的“黑发不如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颜真卿之作。

4.赵孟頫:(1254年-1322),宋末元初的书法家,画家。

以楷书和行书闻名于世,独创“赵体”。

代表作:《洛神赋》、《道德经》等。

5.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

擅长楷书,吸收颜真卿和欧阳询的字体,自创了“柳体”。

范仲淹赞:延年之笔,颜筋柳骨。

散落人间,宝为神物。

6.王献之:(公元344年-386年)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以行书和草书最为出名。

7.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赤壁赋》、《黄州寒食帖》、《祭黄几道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其昌书法字体
董其昌书法字体欣赏:
董其昌书法字体1
董其昌书法字体2
董其昌书法字体3
书法作品的行气:
一件作品的章法总是通过这些环节逐步构成的:点画—单字结构—单字联缀—邻行呼应。

单字联缀是被研究得比较少的一个环节。

单字联缀的基本要求是一行中各字之间应具有内在的连续性,这样,相邻各字才能摆脱孤立的状态,而建立起亲切、紧密的联系,作品才能成为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人们常用“行气”这个词来表达对单字联缀的感受和评价。

一个字,在线条运动的引带下,字内空间也开始了流动,这种流动感使整个宇结构(连带它的内部空间)产生了一种运动趋势,如果相邻各字的运动趋势能互相衔接,那么一行字便会形成连续、杨通的“空间流”,如果各字的运动趋势不能衔接,下意识中的感受便极不顺畅,这时,人们便说它缺乏“行气”,这里介绍一个检验“行气”的简单方法。

在书写的任何一个汉字上,都可以作出一根直线,使它的位置表示这个字倾侧的方向,同时把这个字分成感觉上份量相等的两部分条直线反映了这个字在纸上的位置和运动趋向,我们把它称作单字轴线,如果作出一行字每一字的单字轴线,便能看出这行字
在连贯性上的得失。

如果相邻两字轴线在两字之间相交或重合,它们的连贯性一定很好,如果轴线平行(或接近平行),由于两字运动趋向相同,也能给人以很强的连续感,多字轴线平行时,这种感觉更强烈,两轴线在宇间不能相交,则反映了一行中空间运动的中断。

一行中所有轴线不一定要求全部连续,适当数量的断点,适当位置上出现的断点,有助于调整作品的运动节奏,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乐句中的休止符,过多的断点肯定会破坏作品的“行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