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与明儒学案

合集下载

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
卷85
深宁学案
王应麟
卷86
东发学案
黄震
卷87
静清学案
程端蒙・程端学
卷88
巽斋学案
欧阳新
卷89
介轩学案
董梦程等等
卷90
鲁斎学案
许衡
华北的朱子学
元朝
卷91
静修学案
刘因
江南的朱子学
卷92
草庐学案
吴澄
同上
卷93
静明実峰学案
陆学四伝
卷94
师山学案
郑玉
卷95
萧同诸儒学案
其他
卷96
元祐党学案
元祐党禁一览表
其他
卷97
吕祖谦
同上
卷52
艮斋学案
薛季宣
以下永嘉学派/事功派
卷53
止斋学案
陈傅良
卷54/55
水心学案上下
叶适
卷56
龙川学案
陈亮
永康学派/事功派
卷57
梭山复斎学案
陆九韶・陆九龄
陆学
卷58
象山学案
陆九渊
陆学/朱熹的对手
卷59
清江学案
刘清之
朱熹友人
卷60
説斎学案
唐仲友
永嘉学派的同调
卷61
徐陈诸儒学案
陆学的同调
卷62
目录[编辑]
目録与收録人名
卷数
篇名
主要人物
所属
备考
卷首
宋元儒学案序録
卷01
安定学案
胡瑗
宋初三先生
北宋仁宗朝前后
卷02
泰山学案
孙复・石介
同上
卷03
高平学案
范仲淹等
庆暦改革的主要人物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书目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书目

内容绪论(2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绪论重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目的、授课方式、学习方法等问题,从思想引起高度重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历史和历史要籍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开设目的三、本门课程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思考题:1.试述历史与历史要籍的关系。

2.制定一个你学习本课程的计划。

参考书目:1.柴德赓著《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 1982年2.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4年3.杜泽逊著《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01年4.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6年5.《辞海》/《辞源》/《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6.《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三联书店 1956年第一编考古文献(6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章重点向学生介绍考古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以及几种考古文献资料,并通过具体选文感知考古文献资料,其难点在于甲骨文、金文古文字的释读和它们的史料价值的分析。

一、考古文献概述1.甲骨文2.金文3.简牍帛书与敦煌文书二、文章选讲(1)《武丁卜辞二则》(2)《大盂鼎铭》(3)《利簋》思考题:1.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具有史料价值?2.简述甲骨文、金文的文字特点。

3.简述甲骨卜辞的结构特点。

4.翻译:《武丁卜辞二则》、《大盂鼎铭》、《利簋》参考书目:1.《甲骨文合集》胡厚宣中华书局 1979年2.《殷周青铜器通论》容庚、张维持著科学出版社 1958年3.《西周铜器断代》陈梦家《考古学报》9——14期(1955.12——1956.12)4.《简牍学研究》(第一辑)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6年5.《敦煌文书与唐史研究》刘进宝著台湾叶文出版社 2000年5.《敦煌历史文化》刘进宝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年第二编纪传体类(22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纪传体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

学案体史书

学案体史书

学案体史书
《明儒学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著作,开创了学案体史书体裁的先河。

其作者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

黄氏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清代浙东学派的创始人。

他博学多才、著作等身、名重天下,与顾炎武、王夫之齐名,并称为“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所著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等。

《明儒学案》是黄宗羲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共62卷,师说1卷,约100万字。

“明儒”是指明朝的读书人,“学案”的“学”指学术、流派,而“案”则谓考察、按据。

全书设立“崇仁、白沙、河东、三原、姚江、粤闽、泰州、甘泉、诸儒、东林、蕺山”等17个学案,每个学案下又罗列其代表者诸人,共录明代学者200多人。

每案之前先用一段文字评述案主的学术宗旨,然后是案主传略,最后则是选自案主文集的语录。

《明儒学案》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

它以王守仁心学发展演变为主线,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明代思想史发展的全貌。

黄氏本着“盈天地皆心也,变化不测,不能不万殊”的思想宗旨,全面清理和考察了有明一代之儒学,构成一部系统完整的学术思想史巨著。

他反对宋儒“理在气先”之说,认为“理”不是实体,只是“气”的条理和秩序。

“气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公共之物也”,“盈天地皆心也”。

(《明儒学案》卷十)。

由于该书所荟资料极为丰富,其中又许多已不见他
书,遂使本书成为研究明代学术思想史一不可或缺的重要著述。

《明儒学案》书籍介绍

《明儒学案》书籍介绍

《明儒学案》书籍介绍《明儒学案》书籍介绍黄宗羲《明儒学案》明末清初的明代学术思想史著作。

六十二卷。

明末清初黄宗羲撰。

成于康熙十五年(1676),较全面地记载了明,三百年间学术思想的演变发展和各学术流派的分合斗争。

【作者简介】黄宗羲(1610—1695年),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书籍简介】全书将明代二百多名学者,按时代顺序及学派分为十九个学案加以叙述。

明初九卷,包括崇仁、白沙、河东、三原四学案。

崇仁以吴与弼为首,胡居仁、娄谅等附之,其学主程朱一派,实为明代学术思想之先导。

白沙以陈献章为主,上承南宋陆象山心学之绪,下开明王学之基。

河东以薛瑄为首,三原以王恕等为主,此两派皆宗程朱之学,后者且出自前者,然学术宗旨又有一定差别,故分别立之。

明中期则专述王学及其流裔。

首立《姚江学案》,述该派创始人王守仁(阳明)之学术,然后依次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诸王门学案,以明王学传授之统系。

并另立虽出自王门而对王学宗旨已有不同程度修正的止修、泰州、甘泉兰学案,以见王学之流变。

继立《诸儒学案》,以记学术上自成一家而不附从于某一学派的学者。

末为明季东林、蕺山两学案,前者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后者仅作者之师刘宗周一人,专标“慎独”之旨,亦系王门后学。

其叙事,每学案首冠小序,简述该派源流及为学宗旨。

次小传,略记各学者生平及主要学术观点,加以评论。

并节录各学者重要著作或语录原文,间附案语,列于叙传之后。

读去条理清晰,源流洞悉。

【明儒学案——关于、简介】作者:(清)黄宗羲

【明儒学案——关于、简介】作者:(清)黄宗羲

【明儒学案——关于、简介】作者:(清)黄宗羲关于《明儒学案》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著作——《明儒学案》《明儒学案》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

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黄宗羲(1610—1695年)撰。

黄宗羲是清代浙东学派的创始人,对清代史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章学诚赞誉“梨洲黄氏,出蕺山刘氏之门,而开万氏弟兄经史之学”。

并指出黄宗羲在学术上上承明代学者王守仁、刘宗周,下启清初史家万斯大、万斯同,为清代浙东史学开山。

《明儒学案》是黄宗羲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

该书62卷,首列《师说》一篇,作为全书总纲;以下略按时代先后和学术流别列出17个学案,总叙明代学者210多人,每个学案前面为案序,略述该学派师承渊源、主要代表人物、学术宗旨等内容;其次是学者小传,首列学派创始人作为案主,然后按照师承或地域胪列本派学者个案;小传之后摘录传主的主要学术著作或言论之精华,编成《语录》,间或撰有案语加以评论,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每个学案的学术风貌。

《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展演变为主线,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明代学术发展的全貌。

明代前期,朝廷大力提倡程朱理学。

但是,随着明代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维护传统伦理纲常的理学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逐渐趋于保守和沉寂。

与此同时,一些有识之士不满于思想界的僵局,开始脱离正宗理学的束缚,酝酿着新的学术思想。

到明代中叶,王守仁建立起心学理论体系,取代程朱理学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后来心学体系逐渐分化,产生了不同的流派。

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准确地把握了明代心学酝酿、形成、繁荣和分化的轨迹,揭示出明代学术发展的主线。

他说:“有明学术,白沙开其端,至姚江而始大明。

……后来门下各以意见搀和,说玄说妙,几同射覆,非复立言之本意矣。

”(《姚江学案序》)《明儒学案》注重阐明各派学术思想的宗旨,把握诸家学术的精髓。

黄宗羲鉴于宋元学者《语录》荟撮简编、去取失当,使读者难窥前人学术精神的弊病,特别强调准确把握各派学术宗旨。

《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四库全书》为基础系统讲述
中国历史文献的科学著作,由蒋翀、陆贽等人联合编制而成。

该书以
自宋代以来经书史料所反映出来的历史观念、生活社会风貌等内容为
研究基础,使其在历史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

《宋元学案》反映出来的宋、元历史现象,表现出中国文化发展到宋
末元初的历史特色,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重要
内容。

其中对宋朝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合法性讨论,比如《宋书·梁助义志》中指出了梁启超改革的遗迹及其它晚宋时代的改革;对经济发展
的详尽叙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晚宋经济繁荣的背景;在文化方面,《宋元学案》收集了诸多可以反映宋人文化思想精神的古籍,如《诗经》、《楚辞》等,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活动提供了重要
的资料;在元初,《宋元学案》中收集了丰富的元史资料,如《金史·会要》、《酉阳杂俎》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元代政治制度的
特点。

此外,《宋元学案》中收集的文献兼容性广泛,涉及的主题多,不仅有宋元古籍中的文献,还有聚类性古籍、石头碑刻文献等,其中
记载的人物、事件和其他历史现象,蕴藉深厚,表明了宋元时期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对更好地洞察宋元史实、深刻理解其
历史意义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因此,《宋元学案》可以被看作是进行宋元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籍,
不仅可以提供历史学家宏观历史洞察的史料,还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
要和有价值的资料,值得历史学家们去深入研究。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明儒学案》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明儒学案》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明儒学案》教学设计《明儒学案》重点:学案体史作的兴起。

难点:黄宗羲的思想特点。

解题:《明儒学案》,明末清初黄宗羲撰,共六十二卷,是综述明代学术思想史的专书。

黄宗羲搜集各家文集语录,分总别派,撰成本书。

卷首列《师说》,上起明初方孝孺,下止明末许孚远,评介了明朝二十五人的思想要点和行为得失,实为说明全书的断案标准。

接着区分门户,按出现早晚,列十九学案,以王学为中心,开始叙述王学的先驱和朱学的传人,立崇仁(吴与弼)、白沙(陈献章)、河东(薛瑄)、三原(王恕)等四学案,计九卷;继以姚江学案为首,以三十三卷篇幅述评王守仁的学术思想及王学的传播和分派;再立诸儒学案十五卷,分叙摇摆于程朱和陆王之间的学者,而以个人为主;最后立东林、蕺山两学案,计五卷,表彰与宦官斗争的东林“清议”,以及作者的本师、以身殉明的刘宗周。

每介绍一学派,先叙它的渊源流别,概括要旨,然后列举该派代表人物,各立小传,略述一生经历,择录重要言论,提示学术思想特点而加以评论。

本书将搜集到的有关明代三百年学术流派的材料进行分类排比。

由于系统比较清楚,结构比较严密,纲目和主次的关系处理得很有逻辑性,在材料的整理上高过了前人;同时,作者对各派原著都做过直接研究,因为叙述各派学术思想,简明扼要,选材比较精审而有代表性。

作者处理材料的态度也相当严肃。

他的见解倾向于王学,但书中对程朱的拥护者时有好评,对包括王守仁在内的王学各派也时有非难。

书中不仅介绍受到明朝统治者尊奉的正统派名儒,而且很注意下层社会的思想家,例如对灶丁出身的王艮、樵夫出身的朱恕、陶匠出身的韩乐吾、农民出身的夏叟等人,并未因为他们的学术思想被正统派目为邪说而忽视。

这就使读者在了解整个明代学术思想演变发展的时候,可以少点门户之见。

也正因为这样,本书才能成为后人研究明代学术思想的一部最重要的史籍。

《明儒学案》的写作,始于清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完成于康熙十五年,前后历时八年。

本书版本有:一、乾隆四年郑氏二老阁本;二、《四库全书》本;三、《四部备要》本;四、世界书局《四朝学案》本(附有人名索引)。

7《明儒学案凡例》

7《明儒学案凡例》

注释:
(1)得力处:独树一帜的地方。
(2)定以一二字:宋明理学家强调一个概念
为宇宙本体,然后围绕它展开自己的学说。 如:周敦颐强调“太极”,张载强调“气”, 朱熹强调“理”,王守仁强调“心”。 (3 )月氏要领:月氏对西汉的真实意图。
注释:



(1)得力处:独树一帜的地方。 (2)定以一二字:宋明理学家强调一个概念为宇宙本体, 然后围绕它展开自己的学说。如:周敦颐强调“太极”,张 载强调“气”,朱熹强调“理”,王守仁强调“心”。 (3 )月氏要领:月氏对西汉的真实意图。 (4)辟释氏:排斥佛教。 (5)其弥近理而乱真者,终是指他不出:对佛教中越貌似 有理而越淆乱经义的那些理论,终究还是指不出来。 (6)语录:宋代理学家多在书院讲学,凡学者自编的讲稿 叫“讲义”,而师生随时问答,:“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他认为万法实有,万象不虚,此身 是菩提树,有成佛的心性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 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 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 了光明的本性。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是倾向于万法皆空的,法体本 不是菩提。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 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 埃?
五、参考书目:
1. 《黄宗羲评传》 作者:徐定保 南京 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 张师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五.思考题: 1.名词解释:黄宗羲;《明儒学案》; 2.如何评价《明儒学案》?

三、参考译文

从过去到现在关于理学方面的专著,前有周汝登的 《圣学宗传》,近有孙奇逢的《理学宗传》。二书 罗列各家学说很完备,但陶望龄在给焦竑的书信中 说:“周汝登自己认为身居山麓江畔,见闻狭窄孤陋, 曾经希望广泛搜集书面资料和口头资料,增补所遗 漏的部分,不敢就说这本书已经是定型的著作了。” 况且各个理学家自己有自己的宗旨,而周汝登持守 发挥禅宗学说,搅和金银铜铁铸成一器,这是周汝 登本人的宗旨,不是各个理学家的宗旨啊。孙奇逢 混杂收录,不做进一步的审察区分,书中评判注解 所涉及的地方,不一定就抓住了各家学说的要领, 而他的所见所闻也如同周汝登一样。研习者观看我 这本书,然后会知道周汝登、孙奇逢两家的疏漏简 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學案與明儒學案
中國語文學系 陳劍鍠
宋元學案
《宋元學案》,共100卷,最早為明末清初 黃宗羲整理。 《宋元學案》的編撰過程如何?
經歷了பைடு நூலகம்段很長的時間。請看p.2所述。
《宋元學案》共分87個學案和2個學略 (《荊公新學略》、《蘇氏蜀學略》), 以及2個黨案(《元祐黨案》﹑《慶元黨 案》),全書以安定、泰山兩學案開篇, 至卷九五以蕭同諸學案為殿,共記宋元學 者超過2000人。
明儒學案
「 陽明學案」承上啟後,位於樞紐地位。 卷一至卷四「崇仁學案」,繼承朱學。 卷五至卷六「白沙學案」,心學呈顯。 卷七至卷八「河東學案」,亦為朱學。 請問陽明弟子的學案,佔有幾案?
六個學案,共25卷。 比率甚高,以陽明發端為主,亦以陽明之發展 為軸。
本章講授完畢
中國語文學系 陳劍鍠
宋元學案
最後主導翻刻《宋元學案》的是誰?
張汝霖
《宋元學案》從草創到成書、刊印、通行 ,前後歷經多少年?
200餘年。
請看《宋元學案》,將兩卷的學案勾出。
明儒學案
《明儒學案》,為中國第一部嚴格意義上 的學術史專著。
請問: 《明儒學案》先完成,還是《宋元學 案》先完成?
《明儒學案》,全書一共62卷,于康熙十 五年(即公元1676年)成書。
1. 羅整庵欽順 2. 呂涇野 3. 孟雲浦化鯉 4. 孟我疆秋 5. 張陽和元忭 6. 羅念庵洪先 7. 趙大洲貞吉 8. 王塘南時槐 9. 鄧定宇以贊 10. 羅近溪汝芳 11. 李見羅材 12. 許敬庵孚遠
明儒學案
全書記載有明一代210位學者,十七個學案。 依據時間先後推移次序和學術流派傳承關係。 結構:案序、傳和語錄;
宋元學案
請問《宋元學案》,用2卷的篇幅詳述的有哪些 學案?
1. 2. 3. 4. 5. 6. 7. 8. 9. 司馬光的《涑水學案》 邵雍的《百源學案》 周敦頤的《濂溪學案》 程顥的《明道學案》 程頤的《伊川學案》 張載的《橫渠學案》 朱熹的《晦翁學案》 葉適的《水心學案》 朱熹諸弟子的《滄洲諸儒學案》
案序,為概說該學派之基本情況,諸如該派的主 要學術觀點,主要代表人物,與其他學派的關係 等等。 傳,即是學者傳記。 語錄,即是收錄該派名言至理並附有評論。
明儒學案
請問「陽明學案」在卷幾?
卷十
卷十一至卷三十,皆為陽明弟子與再傳弟子。 卷三十一「止修學案」的案主為李材。 卷三十二至卷三十六「泰州學案」亦為陽明弟子,與再 傳弟子的學案。 卷三十七至卷四二「甘泉學案」亦頗重要。 卷四十三至卷五十七「諸儒學案」,分上、中、下。 卷五十八至卷六十一「東林學案」,甚為重要。 卷六十二「蕺山學案」奠底,別有用意。
以王守仁心學發端發展為主線,首篇《師說 》提綱挈領全書 。
明儒學案
《師說》總共評介幾位明代理學家?
請見p.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方正學孝孺 曹月川端 薛敬軒 吳康齋與弼 陳剩夫真晟 周小泉蕙 陳白沙獻章 羅一峰倫 蔡虛齋清 王陽明守仁 鄒東廓守益 王龍溪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