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沿革及总体情况-精品文档34页

合集下载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开放初期的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在这一时期,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第一批外商直接投资。

自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4年):这一阶段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

外资主要涌入到制造业,如纺织、服装、皮革、电子等行业。

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1年):这一阶段我国进一步放开外资准入,吸引了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

外资开始进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等领域。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这一阶段我国加快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步伐。

特别是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外商直接投资提供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外资开始涌入到金融、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

1.区域分布不均衡: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上海、北京、江苏等地。

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较少。

2.产业结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方面。

外资主要投资于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金融等领域。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断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迈进。

3.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引入了大量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对外贸易的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5.对内就业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就业结构,提高了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

总体来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积极采取开放政策,我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

我国外商投资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外商投资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外商投资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外商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商投资的政策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我国外商投资政策的起源、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等角度分析外商投资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1. 外商投资政策的起源中国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的确立和发展在当时的国策调整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合资企业。

政府在管理外资方面主要采用了一些临时管理规定,大部分外资并没有太多的政策支持。

但是,在1985年,中国印发了第一个专门针对外资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法》。

该法规定了外商投资企业的范围和管理管理方式。

这标志着我国外商投资政策已经开始从无到有。

2. 外商投资政策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外商投资政策的制定也变得越发重要。

在1988年,中国又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进一步加强了外资对中国的投资和合作。

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相继出台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税费优惠办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

外商投资政策也在逐渐完善和发展。

3. 外商投资政策的现状随着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商投资政策已经逐渐完善,并受到很多外资企业的欢迎。

在目前的外商投资政策中,外国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享有平等的地位,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合作企业三种形式自由选择,投资领域基本全部开放。

此外,2018年7月28日,我国《外商投资法》正式通过,取代原来的三部法律,进一步规范和保障了外商投资的安全和权益。

4. 外商投资的发展趋势从我国外商投资政策的发展历程来看,趋势是外商投资政策越来越宽松。

当前,我国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越来越短,外资进入的市场不断扩大。

未来,外商投资政策的趋势将会更加向市场化、透明化方向发展,更多的业务领域将会向外资敞开。

总之,我国外商投资政策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从政策的起源到现在,外商投资政策已经越来越开放和自由,未来将继续向着更加市场化,更加透明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措施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措施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措施1. 介绍外商直接投资的背景和意义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通过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子公司、合资企业或购买现有企业的方式,进行的对外投资行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引进外来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得以加快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并推动了国内市场的开放和改革。

2.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2.1 外商直接投资总体情况近年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9412.9亿元人民币(约合1396亿美元),同比增长5.8%。

这一数据显示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吸引力FDI国家之一。

2.2 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情况在行业分布上,制造业一直是吸引最多FDI的领域之一。

此外,高技术制造业、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也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领域。

这些行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动力,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

2.3 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情况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区域分布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最主要的吸引地。

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早、基础设施完善、市场较为成熟等因素所致。

而中西部地区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营造。

3.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3.1 产业结构不平衡虽然制造业一直是吸引最多FDI的领域,但在制造业中仍存在结构不平衡问题。

一些传统产业持续吸引大量FDI,而高技术制造业、研发创新等高附加值领域相对较弱。

这导致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低端位置,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水平。

3.2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各地区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东部地区依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集聚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这不利于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需要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开放,提高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摘要:自从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7%, 毋庸置疑,外商直接投资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2011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 亿美元,连续21 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都令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然后分别从外资国别结构、行业结构、投资方式结构、地区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最后对各阶段我国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做了一个概括和总结。

关键字:外商直接投资;FDI;发展历程;特征上世纪70 年代末的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紧接着,1979 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里程碑。

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外资的规模从小到大、进而蓬勃发展。

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所使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外资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动产业技术进步、扩大出口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迅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 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1]。

我国利用外资30 年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利用外资东道国的前列。

自1993年,我国利用外资流量长期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世界第二的位置,在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利用外资的世界奇迹。

2010 年,我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27406 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057.35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16% ,占世界的 4.4%。

利用外商投资

利用外商投资

同时惠普加大力度投资员工培养,成为彻底的本地化企业
著名的“惠普之道”的一大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惠 普公司近二十年来对本地员工的培养,不仅使中国惠普受益,也为 中国的IT产业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惠普还将人才的培训 以及管理理念的传授推广到了全社会。2001年,中国惠普成立了 “惠普商学院”,它将惠普61年来的成功经验浓缩于系统的课程当 中,帮助企业培养管理精英。
最新情况
➢《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在2005年吸引外资 724亿美元,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再次成为全国第三大外 国直接投资接受国。2004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为610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在《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公布的全球100家最大的发 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中,中国的跨国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 达到50家。 ➢2003年对华投资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以实际投入外 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 国、美国、台湾、新加坡、西萨摩亚、开曼群岛和德国。 2005仍为这十大国家和地区,排序为香港、英属维尔京 群岛、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台湾、开曼群岛、 德国、西萨摩亚。
(2)外商在华投资方式分析
惠普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主要方式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外资企业 •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 •中外合作开发企业 •BOT投资企业
截至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统计
方式
总计 中外合资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
外资企业 外资投资股份制
惠普公司在华发展历程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它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家中美合 资的高科技企业。20年间,惠普先后成立了惠普中国有限公司、 惠普(中国)投资公 司、上海惠普公司、惠普计算机产品(上海)有 限公司等数家企业,同时投资了华普信息技术公司、普天系统集 成公司、Aspire技术(深圳)公司等近40家企业,为中国带来逾十 万个就业机会。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沿革及总体情况共36页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沿革及总体情况共36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孔子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沿 革及总体情况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概况[键入文档标题] [键入文档副标题]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概况一、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基本情况1.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开始于70年代末期。

当时中国决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但很缺乏经验,于是在沿海地带,成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允许外国投资者在特区内投资。

在整个80年代,外商直接投资数额较少,1979—1990年12年间,中国实际利用FDI的累计数额只有206.92亿美元,平均每年不过17亿美元。

从90年代初期起,中国吸收的FDI数额急剧增长。

1992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110亿美元,1993年达275.15亿元,一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超过整个80年代的总和。

1993—1997年连续5年,中国实际利用FDI的数额一直仅次予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

1996—1999年,实际利用FDI一直超过400亿美元。

90年代以后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中国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外国投资者看好中国中长期增长潜力。

第二,中国对外资开放了更多的投资领域,取消了某些限制,中国利用外资政策更加稳定和优惠。

第三,中国对外资开放了更宽的投资地域,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仅仅开放4个经济特区,80中期扩大到14个沿海地市,到90年代初期,再扩大到浦东、海南和更多的城市和地区。

2.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中,来自港、澳、台的资金一直占较大比重,在90年代以前,港、澳、台投资约占80%左右。

90年代初期以来,其他发达国家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明显增加,港、澳、台资金比例逐年下降,但累计仍占近60%。

外商直接投资中,来自港、澳、台的资金占有较大比重,原因是很明显的。

港、澳、台投资者与中国大陆在血缘关系、语言、文化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亲近性,特别是香港,与大陆的经济关系一直十分密切,1988年大陆颁布了鼓励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的规定后,台湾投资也增加较快。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是怎样的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是怎样的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是怎样的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一)外商投资在我国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创始阶段(1979~1982年)。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外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这一阶段外商投资刚刚起步,四年共批准外商项目992个,协议外资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额12亿美元。

第二阶段为调整和发展阶段(1983~1986年)。

这一期间总结了对外开放以来利用外资的经验,进一步放宽了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

四年共批准了外商投资项目6879个,协议投资额131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54亿美元。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是怎样的第三阶段为高速增长阶段(1987~1991年)。

1990年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这期间给予国外投资者更加优惠的政策,投资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五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4208个,协议外资额为33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额为167亿美元。

第四阶段为持续、协调、稳定发展阶段(1992年以后)。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出现快速发展的新势头。

原先禁止外商投资的行业,如金融、保险、房地产等也陆续开放。

2002年,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171家,同比增长30、7%,合同外资金额828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实际使用外资额达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2002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二)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1、规模特征。

改革开放26年来,外商投资在数量、质量和规模上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由于我国政局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

截止到2002年,我国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24196个项目,合同外资金额822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432亿美元(见表12-2)。

2、结构特征。

第一,从外商投资的内部结构来看,我国批准的所有外商投资项目中,中外合资占主体,而采用股份公司和合作开发方式的比重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外资政策体系的阶段性:92年以前,鼓励外商投资,但真正进 入中国市场的投资很少;92年之后,大量海外直接投资进入中 国沿海地区和经济特区;加入世贸之后,中国吸引外资进入新 的发展阶段。
0 随着中国引进外资质量的提高,外资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制造业 向高加工度升级和技术密集型方向的发展。
17
第三节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情况及其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
实际外资金额(亿美元)
17.88
8.16
14.19
19.56
22.44
23.14
31.94
33.93
34.87
43.66
192.0
398.6
432.1
481.3
421.4
523.9
479.2
421.69
420.9
488.24
550.11
561.4
640.72
638.05
698.76
783.39
18
1阶段:1979-1986年起步阶段。 2阶段:1987-1991年持续发展阶段。 3阶段:1992-1995年的高速发展阶段。 4阶段: 1996-2001年的调整阶段。 5阶段:2002年至今的高速稳定增长阶段。
设立的六种行业。 0 1984年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 ☞ 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
云港、上海、宁波、广州温州等等14个沿海城市。 0 1985年陆续开放 ☞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山东半
岛、辽东半岛、河北、广西等为经济特区。 0 1990年中国政府 ☞ 开发上海浦东新区,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得税法;2)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3)统一和规范 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4)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 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政策。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税法还保留了西部地区和特殊 经济区月的部分税收优惠政策。
16
总结:
0 中国外资政策主体框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试验阶段, 在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直接投资等的认识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中期-全方位发展,始终坚持利用外资同国内经济发展战略的有 机结合。
10
0 到2005年,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独 资化加快、大型投资项目增多、跨国并购大增、工业领域外资 集中度上升等特点。
0 原因: 0 一是由于中国入世以后,对外开放了很多新的投资领域,如服
务业、金融、证券、中介服务等; 0 二是由于开放了外商以收购兼并方式进行的新的投资方式; 0 三是取消了很多限制。
目录
0 第一节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中国引进外资的实践和政策调整
• 1979-1991年:中国引进外资摸索阶段的政策“试水” • 1992-2001年:中国引进外资大发展阶段的政策调整
0 第二节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及引资战略的调整 与优化
• 中国入世后对外资的逐渐全面开放 • 进入“十一五”后中国引资战略的调整优化
合同外资金额(亿美元) 49.74 19.17 28.75 63.33 33.3 37.09 52.97 56.00 65.96 119.77 694.4 1232.7 937.6 1032.1 815.1 551.9 549.4 436.39 641.88 711.28 847.51 1169.01 1565.88 1925.93 1942.77 --
0 外商投资特点:投资数额较少。中小型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为主, 对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无带动作用。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股权性合营企业,合资各方按注册资
本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是契约式合作企业,各方可按照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享
11
二. 进入“十一五”后中国引资战略的调整优化
2006年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0 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中,服务贸易领域在外资金额中所占比例偏
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节能降耗环保等 产业所占比例较轻。 0 外商投资区域分布不平衡。 0 在吸引外资方面有一定盲目性,存在区域间恶性竞争、不计成 本招商、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滥用优惠政策等现象。 0 随着外资的进入,自主创新的能力受到抑制和削弱。
14
0 “十一五”期间,中国努力实现外商投资: “简单加工、装配和低水平生产制造”⇒“研究开发、高端设计、 现代流通”扩展。 ★目的:推动中国成为世界高附加值产品。
15
0 2007年以来,国家对外商投资的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中国为 吸引外商投资,先后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
0 提供信贷 0 税收优惠⇒有四个统一:1)内资、外资企业使用统一的企业所
22
随着中国国内投资环境的日臻完善,中国继续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外资对华 投资信心不断增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为安全、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之一。 2006-2008年,我国仍是对跨国投资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
23
四。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对中国经济的整体性影响
概念:一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协调发展,需 求引导着供给,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投资需求⇒未来市场的供给能力、消费市场需求的大小 0 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0 中国政府顺应WTO的规则要求,就对外经济贸易法律制订了完 备统一的体系:
0 制定了一些列新政策。 0 中国政府对部分原有的政策条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0 中国进一步扩大了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 0 中国进一步扩大了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 0 配合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引导、鼓励外商
20
1. 对外借款:11种类型 0 其中主要: 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 融组织贷款、买方信贷、 外国银行商业贷款、对 外发行债券 2. 外商直接投资:合资 经营、合作经营、外资、 外商投资股份制、合作 开发 3. 外商其他投资:国际 租赁、补偿贸易、加工 装配
21
三。中国吸引FDI在全球跨境投资中的地位
1. 外商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太少。 2. 外商投资项目中,存在有碍环保的项目。 3. 重复引进的情况时有发生。 0 在这种局面下,1995年出台《直到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
更具体的规定引导外商投资方向。但对外商来说,这些规定则 增加了他们来华设厂的难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华 投资的积极性。
6
第二节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及 引资战略的调整与优化
一.中国入世后对外资的逐渐全面开放 0 进入21世纪,中国利用外资的重点将出现四大变化: 1) 利用外资的重点:引进国外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现代化 管理和专门人才转变。 2) 利用外资的领域:加工工业为主-服务领域 3) 利用外资的方式: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同时多种方式吸引 外资 4) 政府对利用外资的管理:行政性审批为主-依法规范、引导、 监督
-负面效应
24
<正面> 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巨大
0 引进外资-弥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 1992年-以市场换技术 0 五大方面对中国做贡献: 1. FDI对GDP增长的贡献 2. FDI对中国固定资本形成中的贡献 3. FDI对中国工业产值的贡献 4. FDI对中国出口的贡献 5. FDI对中国税收的贡献
7
“十五”期间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的六大任务: 1) 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促进利用外资进一步发展。 2) 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方向,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3) 大力引入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和其他外资方式,促进国有企业 战略性改组改造。 4) 积极扩大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5) 合理利用国外贷款,提高质量和效益。 6) 加强外债全口径管理,完善外债借用还机制。
年度 1979-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项目个数(个) 965 638 2166 3073 1498 2233 5945 5779 7273 12978 48858 83595 47648 37184 24646 21001 19846 17101 22532 26140 34171 41081 43664 44001 41473 37871
0 第三节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情况及其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 响
• 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利用外资中的地位 • 中国吸引FDI在全球跨境投资中的地位 • 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对中国经济的整体性影响
1
第一节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中国引进外资的实践和政策调 整
一。1979-1991年:中国引进外资摸索阶段的政策“试水” 0 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中国吸引外资从少到多,从小到大。 0 1983年《中国中外合资企业法实施条例》☞ 规定限制合资企业可以允许
一. 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表1-1 1979-2007年中国吸 引外资统计简表
• 1阶段: 1979-1982开放 之初,利用直接投资规模 相当小。
• 2阶段: 1992年南巡讲话 之后,中国利用外商直接 投资达到一个小高峰。呈 现出阶段性增长的态势。
• 3阶段:2002年加入世贸 后,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 资进一步增长。
到中西部投资。 0 允许外商并购国内企业。
9
0 经过上述各方面有关政策法规的调整和完善, 得出的效果: 外商对华投资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领域吸收外资 持续大幅增长,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数量迅速 增加,众多外商在电子、交通运输、医药制造、化学原料等 行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