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法制教育专题课件
合集下载
法制教育ppt课件

案例二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法律咨询活动,帮助居民解决房产纠纷,提高居民法 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某社区一位居民遇到了房产纠纷,多次与对方协商未果。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该居民向社区寻求帮助。社区 组织了一次法律咨询活动,邀请了专业律师为居民提供法 律咨询和维权指导。在律师的指导下,该居民成功地解决 了房产纠纷,并获得了合理的赔偿。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 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还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详细描述
宣传活动是法制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文化节 、法律宣传周等活动,以竞赛、表演、展览等形式,广泛吸引社会公众的参与, 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模拟法庭与审判观摩
总结词
实践性强、形象生动
详细描述
模拟法庭和审判观摩是让学生和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实施的重要方式。通过模拟真实的法庭审判 过程,或者观摩真实的法庭审判,让学生和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的实际运作,增强法律意识。
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法制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使政府能够更好地运用 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促进法治文化建设
法制教育是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培养公民 的法律素养和文化自觉,为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强化国家法治基础
法制教育的持续推进能够强化国家的法治基础,使社会各界都能自觉 遵守法律规定,为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法律咨询与援助服务
总结词
针对性强、解决实际问题
详细描述
法律咨询与援助服务是针对具体法律问题提供解答和帮助的一种服务。通过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服务,解 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维护社会公正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制安全教育》PPT课件

(2)需暂时离开时,应将现金、贵重物品随身携带或交 给同伴代管。
(3)不可用书、衣服等物品“占位”,这种行为既缺乏 公德,也容易被盗。在图书馆被盗的案件中因这种行 为而发生的盗窃案所占比例较大。
精选课件
10
3、体育场如何防盗
(1)去体育场运动时,尽可能不携带现金、贵重物品。 这样做可以避免和减少损失。
精选课件
6
高校盗窃案易发生的时间
• 新生入学时间
• 开学期间
• 临近放假期间
• 毕业离校期间
• 上午一、二节课期间:主要以内部为主
• 上晚自习时,不上锁的寝室易被盗
• 晚上学生睡觉期间,凌晨2点至4点师生熟睡,甚 至6点
• 夏、秋季开门多、开窗睡觉易发生入室盗窃
• 假期学生离校后,易发生撬门扭锁盗窃
--大学生遭遇抢劫、抢夺时的处置措施
(1)沉着冷静,克服畏惧心理
(2)灵活处置,避免盲目蛮干
(3)巧妙周旋,迅速逃离
(4)及时报案,如实反映情况
精选课件
4
(二) 财产安全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在校园里财产被 侵犯的主要形式是盗窃和诈骗,目前大学生 陷入传销陷阱的也逐渐增多。
精选课件
5
一、盗窃
盗窃是大学校园的多发性案件,一般占高校中 发生的刑事案件80%以上。具统计,北京市28所高校 一年失窃808起,成为小偷的“天堂”。
这样,那么,你就该问他要钱了。
精选课件
21
三、商业界有一规矩,那就是一切关系
的建立都要签订合同。合同时保证双方
平等互利的重要工具。如果对方丝毫不
谈合同。甚至拒绝签合同,那他一定不
地道,离他远点。
四、不要感情用事。传销公司一般是熟
(3)不可用书、衣服等物品“占位”,这种行为既缺乏 公德,也容易被盗。在图书馆被盗的案件中因这种行 为而发生的盗窃案所占比例较大。
精选课件
10
3、体育场如何防盗
(1)去体育场运动时,尽可能不携带现金、贵重物品。 这样做可以避免和减少损失。
精选课件
6
高校盗窃案易发生的时间
• 新生入学时间
• 开学期间
• 临近放假期间
• 毕业离校期间
• 上午一、二节课期间:主要以内部为主
• 上晚自习时,不上锁的寝室易被盗
• 晚上学生睡觉期间,凌晨2点至4点师生熟睡,甚 至6点
• 夏、秋季开门多、开窗睡觉易发生入室盗窃
• 假期学生离校后,易发生撬门扭锁盗窃
--大学生遭遇抢劫、抢夺时的处置措施
(1)沉着冷静,克服畏惧心理
(2)灵活处置,避免盲目蛮干
(3)巧妙周旋,迅速逃离
(4)及时报案,如实反映情况
精选课件
4
(二) 财产安全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在校园里财产被 侵犯的主要形式是盗窃和诈骗,目前大学生 陷入传销陷阱的也逐渐增多。
精选课件
5
一、盗窃
盗窃是大学校园的多发性案件,一般占高校中 发生的刑事案件80%以上。具统计,北京市28所高校 一年失窃808起,成为小偷的“天堂”。
这样,那么,你就该问他要钱了。
精选课件
21
三、商业界有一规矩,那就是一切关系
的建立都要签订合同。合同时保证双方
平等互利的重要工具。如果对方丝毫不
谈合同。甚至拒绝签合同,那他一定不
地道,离他远点。
四、不要感情用事。传销公司一般是熟
校园安全法制教育PPT课件

校园安全法制教育
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有着切身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校园安全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
就其特点而言,责任人一般是因为疏忽大意
过失失职而不是因为故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体育活动或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时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202X
谢谢
汇报人姓名
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笔、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挤压、践踏事故
引校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一是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凑合着使用、消防器材不足、楼房过道设计不符合消防规定等等。二是消防知识缺乏,大多数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课极少上,发生火情更不知如何处理。三是管理措施松懈,如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 学生身体特殊事故
每个犯罪份子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因为他们的心里活动和目的动机等都不一样,而且根据主体的年龄和精神情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都有很大的区别,惯犯和冲动犯罪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上述的具体的情况和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综合分析。 这样恰恰体现了刑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目的,也就是我个人总结的, 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
案例二:某中学生林某因与同年级同学钟某发生矛盾后斗殴,当晚8时许钟某纠集同学挟持林某到校外一小巷内,将林某打倒在地。后来林某起身掏出水果刀,对其中的王某等人乱刺后逃离现场,王某被刺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1月17日,法院以林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法律教案
加强校园安全对策 :
1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有着切身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校园安全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
就其特点而言,责任人一般是因为疏忽大意
过失失职而不是因为故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体育活动或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时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202X
谢谢
汇报人姓名
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笔、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挤压、践踏事故
引校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一是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凑合着使用、消防器材不足、楼房过道设计不符合消防规定等等。二是消防知识缺乏,大多数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课极少上,发生火情更不知如何处理。三是管理措施松懈,如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 学生身体特殊事故
每个犯罪份子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因为他们的心里活动和目的动机等都不一样,而且根据主体的年龄和精神情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都有很大的区别,惯犯和冲动犯罪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上述的具体的情况和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综合分析。 这样恰恰体现了刑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目的,也就是我个人总结的, 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
案例二:某中学生林某因与同年级同学钟某发生矛盾后斗殴,当晚8时许钟某纠集同学挟持林某到校外一小巷内,将林某打倒在地。后来林某起身掏出水果刀,对其中的王某等人乱刺后逃离现场,王某被刺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1月17日,法院以林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法律教案
加强校园安全对策 :
1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校园法制安全PPT课件

➢ 6、防意外伤害。不带图钉、大头针等文具,使用时 必须有老师指导,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放 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安全知识
课间活动注意须知
✓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 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 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校园法制安全
——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
汇报人:XXXX 汇报时间:20XX
目
01 法制常识
录
02 安全知识
01 法 制 常 识
法制常识
法制常识,法是什么?
• 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 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 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 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 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 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
安全知识
消防安全知识
7、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扑救,也不可用潮湿的物品捂盖。水是导电体, 这样做会发生触电。正确的方法的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8、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 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 烟气侵害。
安全知识
法制常识
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 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 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 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 宣传
安全知识
课间活动注意须知
✓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 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 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校园法制安全
——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
汇报人:XXXX 汇报时间:20XX
目
01 法制常识
录
02 安全知识
01 法 制 常 识
法制常识
法制常识,法是什么?
• 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 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 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 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 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 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
安全知识
消防安全知识
7、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扑救,也不可用潮湿的物品捂盖。水是导电体, 这样做会发生触电。正确的方法的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8、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 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 烟气侵害。
安全知识
法制常识
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 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 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 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宣传安全教育校园法制教育汇报 宣传
法制教育-ppt课件精选全文

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悖的一些行为及心理障碍 的总和。
2024/9/22
6
远离不良行为
改变
2024/9/22
从法律的高度 重新认识不良
行为
如果不良行为得不到 及时矫正,就会形成 恶习,大量事实证明 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 向违法犯罪的开始7 。
2024/9/22
8
2024/9/22
9
2024/9/22
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 “我爸是李刚”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
2024/9/22
13
同学们看了案例后得到 了哪些启示呢?
2024/9/22
14
2024/9/22
15
2024/9/22
16
么么么么方面
Sds绝对是假的
2024/9/22
18
沉迷网络, 盲目攀比
未成年人 犯罪的诱
4
2024/9/22
5
青少年不良行为有哪些?
1、旷课、抽烟、喝酒。 2、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3、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4、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5、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6、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还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
法制教育
2024/9/22
1
法制and法治?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的简称, 是一种社会制度。 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 理国家的原则,是一种社会 意识。
2024/9/22
2
我们要学会
2024/9/22
3
法律有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义务教育法》 ……
2024/9/22
6
远离不良行为
改变
2024/9/22
从法律的高度 重新认识不良
行为
如果不良行为得不到 及时矫正,就会形成 恶习,大量事实证明 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 向违法犯罪的开始7 。
2024/9/22
8
2024/9/22
9
2024/9/22
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 “我爸是李刚”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
2024/9/22
13
同学们看了案例后得到 了哪些启示呢?
2024/9/22
14
2024/9/22
15
2024/9/22
16
么么么么方面
Sds绝对是假的
2024/9/22
18
沉迷网络, 盲目攀比
未成年人 犯罪的诱
4
2024/9/22
5
青少年不良行为有哪些?
1、旷课、抽烟、喝酒。 2、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3、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4、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5、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6、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还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
法制教育
2024/9/22
1
法制and法治?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的简称, 是一种社会制度。 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 理国家的原则,是一种社会 意识。
2024/9/22
2
我们要学会
2024/9/22
3
法律有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义务教育法》 ……
中学生法制教育ppt课件

促进全面发展
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04 中学生法制教育 案例分析
案例一:青少年犯罪的教训
总结词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家庭、 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详细描述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管理 不当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位17 岁的少年因抢劫而被判刑。这位少年因为家庭贫困、父 母离异和缺乏关爱,导致他逐渐产生了对社会的逆反心 理,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家庭 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和学 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关注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
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03 中学生法制教育 的必要性
增强法律意识
培养法律素养
通过法制教育,中学生可以了解 法律体系和基本法律原则,形成 对法律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从而
培养法律素养。
增强法治观念
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明确自己的 权利和义务,形成对法律的敬畏和 尊重,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增强法 治观念。
预防违法犯罪
中学生法制教育
目录
• 法制教育概述 • 中学生法制教育 •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 中学生法制教育案例分析 • 中学生法制教育实践与建议 • 中学生法制教育总结与展望
01 法制教育概述
法制教育的定义
01
法制教育是指通过传授法律知识 ,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其法 治观念的教育活动。
02
法制教育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 基本的法律知识,形成正确的法 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05 中学生法制教育 实践与建议
加强家庭法制教育
培养法律意识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合法的、什 么是违法的,并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04 中学生法制教育 案例分析
案例一:青少年犯罪的教训
总结词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家庭、 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详细描述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管理 不当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位17 岁的少年因抢劫而被判刑。这位少年因为家庭贫困、父 母离异和缺乏关爱,导致他逐渐产生了对社会的逆反心 理,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家庭 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和学 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关注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
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03 中学生法制教育 的必要性
增强法律意识
培养法律素养
通过法制教育,中学生可以了解 法律体系和基本法律原则,形成 对法律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从而
培养法律素养。
增强法治观念
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明确自己的 权利和义务,形成对法律的敬畏和 尊重,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增强法 治观念。
预防违法犯罪
中学生法制教育
目录
• 法制教育概述 • 中学生法制教育 •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 中学生法制教育案例分析 • 中学生法制教育实践与建议 • 中学生法制教育总结与展望
01 法制教育概述
法制教育的定义
01
法制教育是指通过传授法律知识 ,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其法 治观念的教育活动。
02
法制教育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 基本的法律知识,形成正确的法 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05 中学生法制教育 实践与建议
加强家庭法制教育
培养法律意识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合法的、什 么是违法的,并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制安全教育ppt课件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犯罪行为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我省盗窃罪具体数额执行标准的通知
一、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六百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牧区 偷牛盗马价值三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法定刑在三年有期 徒刑以下的量刑标准。 二、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五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法定刑 在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的量刑标准。 三、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三十五万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的量刑标准。
结局:一审死刑,终审死刑,剥夺政治 权利终身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犯罪行为
重要提示:
•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 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或者 放任该结果的发生,是犯罪故意。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犯罪行为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犯罪行为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 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施行的将公私财物据为己 有的犯罪行为。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犯罪行为
抢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 的财物。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犯罪行为
这两类犯罪行为都侵 害了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而且 容易转化为凶杀、伤害、强奸等恶 性案件,比盗窃行为具有更大的危 害性。这类犯罪大学校园里特别是 周边地区时有发生。
• 2、《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 害他人身体的(致轻微伤),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 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犯罪行为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 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案例1:马加爵杀人案
2004年2月,云南大学大 二学生马加爵,仅仅因为 四位同学怀疑其打牌作弊 ,说其性格古怪,便购买 了石工锤,在寝室分别将 四位同学杀死,将尸体藏 匿在柜子里。然后逃逸至 三亚被通缉抓获。
法制教育-PPT课件

同学们面对暴力侵害时,应如何保护自己:
1、远离暴力侵害的第一道防线是我们自 己首先要做
2、积极寻求他人和社会的保护
3、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利用法律 武器来保护自己。
我们身边的保护有哪些: 1、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积极保护青少年,促 进我们的健康成长。
2、我们必须加强自我保护。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 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是未成年人向成熟迈进的重要一步。
4.联系媒体,曝光到网络。 现在最有力量的方式,就是将自己的遭遇公之于众,让大家都知道, 在亲人不在身边,警察不予立案的时候,你可以考虑这点,但是这 个必将造成你和父母之间不可挽回的后果,但是确实可以避免再次 的伤害。
110
遇到图(三)的情况时,同学们应该怎么办:
1、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 勇敢地、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2、机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 3、记住不法分子的相貌特征和去向; 4、事后报案女。
3、有的父母文化素质不高,不懂的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4、还有极少数父母,恶意伤害子女,违犯法律,走向犯罪。
遭遇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1.找到能够庇护你的亲人 一般来说,父母对你实施家庭暴力的之后应该找到对你爱护的亲人, 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在亲人的劝说下,父母会对你的态度好转很多。 如果身边没有其他亲人,可以联系远方的亲人让他们过来保护你。
网络成瘾预防措施
第一,学校作为青少年最为集中的教育场所,不但要尽快普及网络 知识教育,增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而且要在学校德育课 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学校要加强教育与引导,营造好的学校 生活氛围,加强青少年工作,大力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组织青少 年社团,吸引青少年对健康 、科学、积极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 兴趣。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帮助其 完善人格;坚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治疗。 重视校园网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的育人作用。充分利用本省网站的 网络资源,扩大网上思想教育阵地。提高网站质量,加大宣传力 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触犯刑律的行为。 (三)是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 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 处罚 (《刑法》第17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 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 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主要有: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家庭法》
《收养法》
《民法》
《刑法》等
二、未成年人 应该受到法律 怎样的保护?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其 立法指导思想必然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合法权 益、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未成年人 在品德、智力、体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尽一切努力把 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栋梁 和基石。《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条规定:“国家、社 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 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 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 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这不仅规定了国家、社 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所应当遵循的基本思 想,同时也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指明了具体的前进方 向。
电脑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而不是玩 的;学会用的人是聪明人,只会玩的人则是 愚蠢的。
--麦克莱
久空之脑必生邪念, 久空之宅必生鬼妖。
宋代王安石记述的一个故事:方仲永五岁时,不曾 用过纸、墨、笔、砚等,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给他,仲永立即写了 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名字。这首诗是以赡养父母、与 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后来人们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 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奇怪, 渐渐地,大家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还有的人花钱 请仲永作诗。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就每天拉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他十二三岁时,让他 作诗,写的诗已不能与从前传闻的名声相称。等到了二 十多岁时,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2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条对立法宗旨做出了 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 的社会群体,他们犹如成长时期的幼苗,其身心发育正处 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在 这一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等思想 体系正处在形成过程中,极不完善。并且在这一时期,未 成年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极为强烈,同时又极 易受到各种各样的不良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侵袭。因 此,非常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在各个方面给予他 们的特别的关心、爱护,特别的引导和帮助。
不满十四周岁的青少年实施了犯罪的 行为,其惩罚的措施:
治安处罚、 劳动教养、 工读学校矫治等
例 2006年9月某晚19时许,西安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江某趁邻居家中无人, 潜入邻居家行窃,中途邻居家女主人回家,他躲到了床下。20时左右, 少年趁女主人不备,打算夺门而出,被女主人揪住。江某为脱身,抓 起邻居家的一把剪子将女主人刺死后逃跑。案件结局:江某被劳动教 养,因对受害人家属民事赔偿也使江家倾家当产。发生这个案件的主 要原因是,江某平时就好吃懒做和不太遵守纪律,日常教育缺失以及 家庭疏于管教。
什么是犯罪?
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
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 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 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 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 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基本特征:(一)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 ——柳溪中心校法制教育专题课
违法的结局
一、法是什么?与 未成年人密切相关 的法律有哪些?
1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就是告诉人们:
哪些可以做、哪些必 须做、哪些禁止做
严重的不良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培养“四有”新人。
3.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指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起着 指导作用的准则。这个准则对正确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具有普遍 的指导意义,体现本法的精神实质,并为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类保 护主体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提出了总的要求。保护未成年人工作 应当遵循的基本则,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做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共有3条,它们分别是: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和保 护相结合。这些基本原则是对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 是从保护未成年人法律制度和具体制度中精确提炼出来的,它指导未 成年人工作的实践,保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度和具体措施贯彻实施 ,准确适用。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少年儿童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 益有:
1. 接受义务教育权。 2. 接受父母抚养权。 3. 保护个人隐私权、维护人格尊严权。 4. 享受劳动保护权。 5. 人身安全、财产继承权。
四、如何遵纪守法呢?
1.育爱心 2.勤学习 3.抗诱惑 4.慎交友
育爱心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13岁的河南少年骆 伟科,父亲 早逝,为给患脑瘤 的母亲筹集手术费, 毅然从河源市徒步 340公里,来到广 州街头擦鞋救母。
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 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 处罚 (《刑法》第17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 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 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主要有: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家庭法》
《收养法》
《民法》
《刑法》等
二、未成年人 应该受到法律 怎样的保护?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其 立法指导思想必然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合法权 益、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未成年人 在品德、智力、体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尽一切努力把 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栋梁 和基石。《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条规定:“国家、社 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 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 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 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这不仅规定了国家、社 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所应当遵循的基本思 想,同时也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指明了具体的前进方 向。
电脑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而不是玩 的;学会用的人是聪明人,只会玩的人则是 愚蠢的。
--麦克莱
久空之脑必生邪念, 久空之宅必生鬼妖。
宋代王安石记述的一个故事:方仲永五岁时,不曾 用过纸、墨、笔、砚等,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给他,仲永立即写了 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名字。这首诗是以赡养父母、与 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后来人们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 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奇怪, 渐渐地,大家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还有的人花钱 请仲永作诗。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就每天拉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他十二三岁时,让他 作诗,写的诗已不能与从前传闻的名声相称。等到了二 十多岁时,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2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条对立法宗旨做出了 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 的社会群体,他们犹如成长时期的幼苗,其身心发育正处 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在 这一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等思想 体系正处在形成过程中,极不完善。并且在这一时期,未 成年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极为强烈,同时又极 易受到各种各样的不良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侵袭。因 此,非常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在各个方面给予他 们的特别的关心、爱护,特别的引导和帮助。
不满十四周岁的青少年实施了犯罪的 行为,其惩罚的措施:
治安处罚、 劳动教养、 工读学校矫治等
例 2006年9月某晚19时许,西安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江某趁邻居家中无人, 潜入邻居家行窃,中途邻居家女主人回家,他躲到了床下。20时左右, 少年趁女主人不备,打算夺门而出,被女主人揪住。江某为脱身,抓 起邻居家的一把剪子将女主人刺死后逃跑。案件结局:江某被劳动教 养,因对受害人家属民事赔偿也使江家倾家当产。发生这个案件的主 要原因是,江某平时就好吃懒做和不太遵守纪律,日常教育缺失以及 家庭疏于管教。
什么是犯罪?
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
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 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 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 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 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基本特征:(一)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 ——柳溪中心校法制教育专题课
违法的结局
一、法是什么?与 未成年人密切相关 的法律有哪些?
1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就是告诉人们:
哪些可以做、哪些必 须做、哪些禁止做
严重的不良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培养“四有”新人。
3.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指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起着 指导作用的准则。这个准则对正确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具有普遍 的指导意义,体现本法的精神实质,并为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类保 护主体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提出了总的要求。保护未成年人工作 应当遵循的基本则,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做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共有3条,它们分别是: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和保 护相结合。这些基本原则是对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 是从保护未成年人法律制度和具体制度中精确提炼出来的,它指导未 成年人工作的实践,保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度和具体措施贯彻实施 ,准确适用。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少年儿童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 益有:
1. 接受义务教育权。 2. 接受父母抚养权。 3. 保护个人隐私权、维护人格尊严权。 4. 享受劳动保护权。 5. 人身安全、财产继承权。
四、如何遵纪守法呢?
1.育爱心 2.勤学习 3.抗诱惑 4.慎交友
育爱心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13岁的河南少年骆 伟科,父亲 早逝,为给患脑瘤 的母亲筹集手术费, 毅然从河源市徒步 340公里,来到广 州街头擦鞋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