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可以这样教(朱文君老师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小古文,我们可以这样学——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的实践探究

小古文,我们可以这样学——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的实践探究

小古文,我们可以这样学——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的实践探究仲锦宇【摘要】浅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小学阶段,适当地让学生去接触简单小古文,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去真正触摸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去感受汉语的无穷魅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古文学习能力:一、通过比较,体会小古文的言简意赅;二、通过表演,体会小古文的形象生动;三、通过诵读,体会小古文的韵律之美;四、通过续写,体会小古文创作的快乐.【期刊名称】《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小古文;比较;表演;诵读;续写【作者】仲锦宇【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少不了文言文。

它文字凝练、论述精辟,短小精悍,能让人浮想联翩,深入思考。

它之所以能传承,就是因为它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是前人留下的智慧结晶。

不管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在其中,富有表现力的典故,生动形象的白描,表达精妙的词句,都让人为之折服。

中华语言的发展,学生一定要了解。

只有了解了根脉,才能更好学习现代汉语。

我们学校今年开展的年级语文慧心社,就有“小古文”学习这个课程,所用的教材是朱文君老师编写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因此,小古文学习的教学研究就成了我重点关注的课题。

“小古文”这个词语的出现似乎很新鲜。

其实,它就是适合儿童阅读的,浅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

小学阶段,适当地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小古文,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寻找合适的小古文,让学生接触这种言简意赅,叙事说理形象生动有趣的文体,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言功底的好办法,会让学生一生受用。

小古文学习固然重要,可在小学阶段,却呈现出令人担忧的一面。

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唐诗,另外的文体却是少之又少。

由于对小古文学习的不重视,造成了学生对于小古文学习的缺失。

语文古文的教学方法(详情)

语文古文的教学方法(详情)

语文古文的教学方法(详情)语文古文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在教授语文古文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韵律、语调和含义。

2.讲解:解释古文中的词汇、语法和句式,让学生理解古文的含义和语言特点。

3.讨论:引导学生对古文进行讨论,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和记忆。

4.练习:通过练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古文的知识和技能。

5.拓展: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文化、文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文知识。

语文古诗备课教学方法语文古诗备课教学方法可以参考以下方法:1.了解诗的背景:了解诗的背景指的是在学习古诗之前,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流派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方面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主题。

2.理解诗的意境:古诗的意境往往是通过语言、意象、韵律等手段来表现的,因此在学习古诗时,要注重理解诗的意境,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掌握诗的意象:意象是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掌握意象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主题。

4.理解诗的语言:古诗的语言不同于现代汉语,有其独特的语法、词汇和修辞手法,因此在学习古诗时,要注重理解诗的语言,掌握其特点和用法。

5.培养诵读能力:古诗的诵读是学习古诗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诵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总之,语文古诗备课教学方法需要注重背景了解、意境理解、意象掌握、语言理解和诵读培养等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的内容和主题。

语文的古诗教学方法有什么在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是一些古诗教学方法: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每首古诗的创作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2.注重诵读:古诗是一种具有音乐美的文学形式,注重韵律和节奏。

通过诵读,可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小古文之五步教学法

小古文之五步教学法

小古文之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是一种高效和系统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小古文之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导入知识在导入知识的阶段,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

对于小古文这门学科来说,可以通过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引用一些古诗词来导入学习内容。

可以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导入关于黄河的文章。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来引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呈现学习内容在呈现学习内容的阶段,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教材和教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对于小古文来说,教材可以是一些经典的古文篇章,教具可以是一些与古文相关的图片或文物。

在呈现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阶段,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合作讨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对于小古文来说,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朗读古文,分析古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

第四步:个性化学习在个性化学习的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对于小古文来说,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置不同的任务,比如让学生根据古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或者设计一幅插图配合古文讲述。

通过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更大的获得感。

第五步:评估学习效果在评估学习效果的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对于小古文来说,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

小古文之五步教学法是一种有机结合了导入知识、呈现学习内容、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评估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

探寻小古文教学的出发点——朱文君《明清笑话集·性缓》教学赏析

探寻小古文教学的出发点——朱文君《明清笑话集·性缓》教学赏析

师:慢性子不是指说话慢,也不是指口吃,而是指绕着弯子说。

生今天天气好冷啊!你现在感觉怎么样?生: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你自已往后看一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师:想不想看慢性子是怎么.说 的?生(好奇):想!(教师出示:乃曰:“有一事见之 已久。

欲言恐君性急,不然又恐伤 君。

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片段二】师:别人会怎么问?生: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师:学学古人说话的样子。

生:君有何事?(教师出示:人问何事)师:听了这个,若是你会有什么反应?生:我会大叫起来:“我的天啊!” 生:我赶紧用水来浇。

师:如果旁边找$到水呢?生:那赶紧用脚踩啊!(教师出示:曰:“火烧君裳。

”) (教师出示:其人遽收衣)师:看看这个人是怎么办的?2021 年1 月 |JIANGXI JIAOYU I^'近年来,小古文教学逐渐进入大 众的视野,朱文君老师成为领军人 物。

小古文教学弥补了教材文言文 的缺失,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学习小古文,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 感,为初中学习大量古文打下坚实的 基础。

那如何进行小古文教学呢? 朱文君老师执教的《明清笑话集•性 缓》课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 经验。

一、基于生活的猜想,找到学生的兴 趣点课前谈话,教师讲述自己买鞋子 的故事,体现急性子的特点。

【片段一】探寻小古文教学的出发点-朱文君《明清笑话集■性缓》教学赏析■张文娟案例赏析Teachin i教学“收”是“收起来”,“遽”是什么意 思呢?生:嗖的一下!生:赶快!(教师出示:而怒曰:“何不早 言!”)师:谁会读?(学生气愤地读)师:慢性子会怎么说?生:我本来就想告诉你的。

生:你不要生气,听我慢慢说。

师:呵呵,慢性子是这样说的。

(教师出示:我道君性急,果 然。

)■【赏析】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古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倘若 按照学现代文的方式,直接阅读文本,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从而 丧失学习兴趣。

朱老师紧密贴合 文本,选择合适的话题,鼓励学生 猜想下文的内容或当时的场景。

朱文君 明清笑话小古文教学《性媛》

朱文君 明清笑话小古文教学《性媛》

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母语的微笑——《明清笑话集·一人性缓》课堂实录执教:《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朱文君班级:无锡市坊前实验小学四(5)班整理与点评:无锡新区小学语文工作室曹丽芳毕小伟(一)师:人跟人不一样,就比方说有好人和坏人。

看看我像好人还是坏人?生:好人。

师:凭什么说我是好人?生:凭直觉。

师:你的直觉不错!人还有内向和外向之分。

有的人很开朗,整天乐呵呵的。

有的人很内向,总是闷闷不乐。

你看我像哪一种?生:外向的人。

师:为什么?生:因为你非常爱笑。

师:对。

这就叫察言观色,看他的表情,听他说话。

这就能判断他是个怎样的人。

我不仅是个好人,是个开朗的人。

我还是个急性子的人。

相信不相信?生:相信。

我也是。

(笑)师:跟我一样啊,那我们握握手。

(握手)你说急性子好不好啊?生:不好。

师:我也深有感受,急性子经常会把好好的事弄糟。

前段时间,我就出了这么个事儿。

(师讲述故事)那天,我看见我的一个朋友穿了一双新鞋子,非常漂亮。

就问她:“给我看看你的鞋,多少钱呀?”她拿起一只鞋子给我看,说:“五十……”“哎呀,这么便宜这么好看的鞋子,我也去买。

”我放下鞋,拔腿就去了商场。

到了商店,找了那双鞋,一看价格,一百!我急了,对售货员说:“你们有没有搞错?我有一个朋友,昨天刚在你这里买的,才五十块钱。

这么今天就涨到一百块钱?”可那个售货员坚持说,这鞋一直就是这个价格。

气死我了。

我掉头就回来了。

朋友见到我说:“你怎么那么性急啊,我话还没说完呢。

”她拿起另一只鞋:“我这一只也是五十!”(众大笑)点评:幽默一种语言的艺术,用幽默的方式来营造课堂轻松的氛围,是教学的特殊需要。

说其特殊,要义在于教师的幽默要与文本内容相契合。

朱老师之所以要选择讲述做事冒失的“急性子”的幽默,那是因为教学内容是有关“慢性子”的幽默,一正一反,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使得这种幽默收到加倍的效果。

(二)师:那慢性子好不好?生:也不好。

师:不要轻易下定论。

我们来看一个慢性子的故事。

朱文君小古文100篇教学教材

朱文君小古文100篇教学教材

晓雾渐浓,经典诵读
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
风吹云散,
明月初出。
小古文一百篇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 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 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 经典诵读
雪 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
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 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小古文一百篇
日则有日, 夜则有月, 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 日最明, 月次之, 星又次之。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 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 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 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 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小古文一百篇
27.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小古文一百篇
14. 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 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 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 禽兽何异?
小古文一百篇
15. 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 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 到者乎?
(11~20)
11.猫 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 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 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小古文一百篇
12.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 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 则龟已先至矣。
小古文一百篇
13. 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 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 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开启“小古文”教学之路让古典文化润泽儿童心灵

开启“小古文”教学之路让古典文化润泽儿童心灵

2018.04开启“小古文”教学之路让古典文化润泽儿童心灵江苏扬中市油坊中心小学顾健【摘要】“小古文”是一味不可不享的精神食粮。

教师们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多维趣读、赏读,摆脱单一枯燥的解说模式,学生们在“悦读”中理解、积累、内化并传承,整个校园充盈着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韵味。

【关键词】趣读赏读创作小古文所谓“小古文”,朱文君教师说:“就是那些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经典句段。

”王崧舟教师也坦言:“读小古文,因为读、因为诵、因为熟、因为化,随同小古文一起生长为我们精神血肉的,是中国思维、中国智慧、中国情怀、中国美感、中国气派、中国意识,那便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中国灵魂。

”如此说来,“小古文”真的是一味不可不享的精神食粮。

“小古文”在被我校确定为必读内容后,我们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小古文教学研究。

至今,我们拥有了一套完善的小古文教学体系。

周二午间,徜徉于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学生们咿咿呀呀的朗读声、吟诵声,如珠落玉盘,似天籁之音,学生们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教师们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多维趣读、赏读,摆脱单一枯燥的解说模式,学生们在“悦读”中理解、积累、内化并传承,整个校园充盈着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韵味。

一、编著教材我校分年级编制了“小古文”校本教材,低年级主要选取那些短小而富有趣味的小古文为阅读内容,如《放风筝》《猫捕鱼》等,阅读形式为“趣读”法;中年级在低年级的基础之上,选取篇幅略长一些,情节丰富一些,写作方法更加多样的小古文,阅读形式为“赏读”法;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相当可观的小古文积累量,我们又选取了一些名家名篇,如《扁鹊见蔡桓公》《爱莲说》《活见鬼》,在“赏读”的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展“创作小古文”活动,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探究学法拥有了教材,教师的教学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针对不同的年级,我们探究出了一系列“小古文”学习法;在同一个时间段,我们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小古文”学习活动。

魅力小古文——小古文《芦花》教学案例

魅力小古文——小古文《芦花》教学案例

魅力小古文——小古文《芦花》教学案例魅力小古文——小古文《芦花》教学案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430074) 王继红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上课开始,我先播放了一段视频:旧式的学堂里,几个身着古代服饰的学童正在摇头晃脑地吟诵古文。

学生们被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说:“我知道他们读的是古文,他们读书的样子多有趣啊~”我告诉学生:“他们读的古文也叫文言文,今天我们也要学一篇小古文。

”学生兴趣盎然。

二、初识小古文,启蒙感悟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篇小古文叫《芦花》。

师(范读):“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你们喜欢吗,喜欢就试着读读吧~(生自由朗读)生1:老师,我能像古代的小书童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吗,生2:老师,我能像他们一样唱着读吗,师:当然可以,看谁读得最有味道。

(此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小古文的韵律美。

接着,我采用了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的形式。

)师:读了这么长时间,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3:小古文读起来很有节奏,朗朗上口。

:我发现小古文每句话都很短,有好多都只有四个字。

生4(学生的感受能力很强,通过反复的诵读,他们很快领悟到了小古文的特点。

我告诉他们文言文用词准确、精妙,句子短小,所以读起来有节奏,朗朗上口。

)三、品词析句,体会美妙师:再读这篇小古文,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1:我看到了一大片芦苇。

师:芦苇长在哪儿,生1:芦苇长在水边。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生1:“水滨”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水边。

师:“水边”可称“水滨”,那么“湖边”呢,“江边”呢,(其他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湖滨、江滨、海滨)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生2:我看到了一大片白色的芦花开了。

生3:一阵风吹来,白色的花漫天飞舞,就好像白雪一样。

师:真美啊~真是一幅美丽的——你们能给这幅图取个名字,生4:我给它取名《秋之韵》,因为文中告诉了我们“秋日开花”。

师:谁来把这幅《秋之韵》描绘得具体一些,生5:湖边长满了密密层层的芦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古文可以这样教——朱文君老师执教《一人性缓》教学实录评析: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一人性缓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

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然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

”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选自《明清笑话集》引子:我是一个什么人师:人跟人不一样,就比方说有好人和坏人。

看看我像好人还是坏人?生:好人。

师:凭什么说我是好人?生:凭直觉。

师:你的直觉不错!人还有内向和外向之分。

有的人很开朗,整天乐呵呵的。

有的人很内向,总是少言寡语的。

你看我像哪一种?生:你属于外向的。

师:为什么?生:因为你非常爱笑。

师:对。

这就叫察言观色,看他的表情,听他说话。

这就能初步判断他是个怎样的人。

我不仅是个好人,是个开朗的人,我还是个急性子的人呢!相信不相信?生:相信。

我也是。

(笑)师:跟我一样啊,那我们握握手。

(握手)你说急性子好不好啊?生:不好。

师:我也深有同感,急性子经常会把好好的事弄糟。

前段时间,我就出了这么个事儿。

那天,我看见我的一个朋友穿了一双新鞋子,非常漂亮,就问她:“给我看看你的鞋,多少钱呀?”她拿起一只鞋子给我看,说:“五十……”“哎呀,这么便宜这么好看的鞋子,我也去买。

”我放下鞋,拔腿就去了商场。

到了商场,找到那双鞋,一看价格,一百!我急了,对售货员说:“你们有没有搞错?我朋友昨天刚在你这里买的,才五十块钱。

这么今天就涨到一百块?”可那个售货员坚持说,这鞋一直就是这个价格。

气死我了。

我掉头就回来了。

朋友见到我说:“你怎么那么性急啊,我话还没说完呢。

”她拿起另一只鞋:“我这一只也是五十!”(众大笑)点评:这个“导入”绝不是节外生枝,更不是为了“套近乎”,而是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说它“有机”是因为从内容上看,它与课文密切相关,为学习《一人性缓》作了很好的铺垫。

先发明个组词法师:那慢性子好不好?生:也不好。

师:不要轻易下定论。

我们来看一个慢性子的故事。

(出示)一人性缓。

师:(师先读此句)什么意思?生:一个人性子很慢。

师:句子里没有“慢”字,你怎么弄出个“慢”字来?点评:由“急性子”引出“慢性子”,多么自然、巧妙。

至此,更觉开头“导”得有来由。

生:句子里有个“缓“字。

缓就是慢。

师:聪明,由“缓”想到“缓慢”,就明白了意思。

那么,句子里只有一个“性”,你弄出个“性子”,也是这样的方法?生:对。

师:很好。

“一人性缓”是一句古文。

“一个人性子很缓慢”是我们现在的话,而古时候的人则说:“一人性缓。

”不过,我们也能读懂。

因为我们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词语?生:组词。

师:对,你叫什么名字呀?生:杨天赐。

师:好,这种组词法,咱就命名为“杨天赐组词法”。

点评:有人说,老师课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随时戴在学生头上。

文君这顶高帽子分量不轻!这对学生具有多大的激励作用啊!(请该生上黑板写“杨天赐组词法)真是天赐妙法啊。

点评:妙手天成,这是一种智慧。

你猜你猜你再猜师:这个人性子慢,他看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呀?请看——(出示)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

师:(师先读)什么意思呢?生:冬天的时候,有许多人围着炉子。

师:这里没有“很多”这个词。

你怎么知道的?生:这里有个“共”字。

师:“共”组个词,可以是——生:共同。

师:说明是很多人在一起。

“杨天赐组词法”又用上了。

继续看。

发生了什么事?生:看见有人的衣服尾巴被火烧着了。

师:衣服还有尾巴?(笑)生:衣服下面被火烧了。

师:裳,我们可以组词——生:衣裳。

师:那“尾”呢?组个词叫——生:尾巴。

师:这里就要变通一下了,衣服尾巴其实就是——生:衣角。

师:是衣服前面的角还是后面的角?生:后面。

师:哦,所以叫“尾”。

古人穿长长的袍子,所以“尾巴”很长(生笑),被火烧着了也没发觉。

点评:至此,我们不得不佩服文君对“裳尾”一词处理得巧妙。

由“组词”到“变通”,到之前的烧着了而浑然不知,如流水般顺畅,如行云般舒畅!知识就这样如细雨般滋润进了学生的心田。

师:慢性子人看到了,怎么办?(出示)乃曰:师:什么叫“乃曰”?生:他说。

师:你怎么知道“曰”就是说?生:从书上看到的。

师:看来,多读书就是好啊。

古文有些词语跟我们现在不一样,组词也组不出,那我们就要专门记住它,比如,这个“曰”就是“说”。

那“乃曰”呢?生:“乃曰”的“乃”是“他”。

师:你猜这是“他”,敢猜就很好。

不过,朱老师告诉你,“乃”还真不是他。

生:是“就”。

师:这回猜对了!“乃曰”就是“就说”“于是说”。

说就说呗,“曰”,不就行了吗?可这个慢性子就是不一样,偏要“乃——曰”,(师拉长声音,慢吞吞地说)(笑)那么,他怎么“曰”呢?谁来猜猜,“曰”给我听听?点评:幽默是老师的第一助手,对优秀的老师来说,幽默无处不在。

生:小兄弟,你的衣服被烧着了。

师:我看你性子不慢哪。

就是急性子,遇到这事也会这么说的。

生: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了问题。

(笑)生:小兄弟,有件事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要着急呀。

师:我们把两句话放在一起——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问题了。

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要着急呀——(笑)再往下猜。

生:你的衣角变短了。

生:你的衣角有点不一样了。

师:慢性子有三句话了——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问题了。

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要着急呀。

你的衣角有点不一样了——(笑)还有人接着往下补充吗?生:你的衣服烧焦了。

师:我看你们是真着急了,不说出来不行了吗?生:再不说就烧到人了。

再发明个拆词法师:看来,你们的性子还不够慢。

咱们看看文中的慢性子是怎么说的。

(出示)“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然又恐伤君。

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师:(师先读)什么意思?杨天赐:有一件事,我见到已经很久了。

说吧,怕您性子急,不说怕你受到伤害。

师:这个“恐”就是——杨天赐:恐怕。

师:你自己用了组词法。

那后面一句话呢?生:那我是说,还是不说呀?师:是这个意思。

看来古文真难不倒大家。

不过,刚才我们发现古文里大多一个字就是一个词。

那么这里的“不然”(板书:不然),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不然”吗?还是要拆开来理解呢?(生语塞)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然”,是“这样”的意思,我们现在说的“当然”“不然”和“然后”,其实都是“这样”的意思。

(板书:这样)师:那么“不然:就是——生:不这样。

点评:该讲则讲,该教则教。

接受式学习不是一无是处的。

这里的“不然”学生不懂,就要讲讲。

当然,文君采用的引导法,比直接“告诉”,要好得多。

师:对啊,刚才我们用组词法来理解意思。

这一回我们把一个词拆开来理解。

这个法子,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生:拆词法。

师:你叫什么名字?生:陈锡明。

师:好,陈锡明拆词法诞生了。

(板书:陈锡明拆词法)点评:又一顶有分量的高帽子戴在了学生的头上!师:拆完了“不然”,再拆“然则”。

这样的话,那么——生:我说呢怕你性急,不说呢怕你受伤,既然这样呢,那么是说呢还是不说呢?师:这样理解就非常清楚了。

我还要请你们注意一个字(板书:是),我们说的“是”意思是——生:一定。

师:表示判断。

那么有一个词叫——(板书:是非),这个“是”是——生:对。

师:那么“非”就是——生:不对。

师:真好!这样我们知道了,“是说出来对呢,还是不说出来对呢?”这个慢性子很犹豫。

师:“耶”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生:呢。

师:整个这句话谁来读读?(生读。

师相机纠正。

生读得很投入。

)我看你是真急了师:那个被火烧着的人听了,什么反应?(出示)人问何事?生:他问有什么事?师:对,他会怎么问?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师:哦,这是一个现代人跟古代人的对话。

(笑)师:你有何事?生:不要吞吞吐吐,但说无妨。

师:有古人的味道了。

然后——(出示)曰:火烧君裳。

生:火已经烧了你的衣裳。

师:这个人一听急了吧?他会怎样?生:他拿水把火扑灭。

师:如果此时没有水怎么办?生:脱衣服。

师:这是个灭火的好方法。

在没有水的情况下。

第一件事就是脱下衣服,把火踩灭。

(出示)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师读。

并告诉学生“遽”读jù,又领读了两遍。

)生:他并没有管他衣服的事,而是问那个人为何不早点告诉他?师:他到底管了没有?生:管了。

师:怎么管的?生:其人遽收衣。

师:这里有个“遽”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吧?但是我做个动作,你们就明白了。

(师一下子把衣服后摆拽了过来。

)点评:形象总比抽象更容易让人明白。

教小学生理解词语,越是和词语表达的事物、动作等联系起来,越是理解得好,记忆得也牢。

生:“遽”就是“立刻”的意思。

师:遽收衣而怒曰,急啊!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语气急促)师:看到那人生气了,慢性子该怎么回答呢?生:我知道告诉你了你要着急。

(大笑)师:你看你真着急了。

生:果真你性急。

生:果君性急。

师:猜得真准呀!你们已经很了解这个慢性子人的特点了。

(出示)“我道君性急,果然。

”师:用陈锡明拆词法,“果然”意思是——生:果真这样啊。

哪里来的这些“人”师:这篇小古文很好读的吧?(生点头)你们真的读懂了?(生点头)肯定读懂了?(生点头)那我要问个问题哦。

你说这篇文章里主要有几个人呀?生:很多人。

师:我跟你的理解是一样的。

一会一个“一人”,一会儿一个“共人”,然后还有“人”、“其人”,是不是有很多人呀?(生摇手)师:有的人在摇手,不要光摇不说话呀。

你说——生:其实主要有两个人。

师:那一个人是哪一个人呢?我都没对上号。

你来帮我对对看,第一个“一人”,哪个人?生:慢性子。

师:“共人”的“人”?生:一起烤火的人。

师:“见人”的“人”,哪个人?生:衣服烧着的那个人。

师:人问何事呢?急性子还是慢性子?生:急性子。

师:其人遽收衣呢?生:急性子的人。

师:哦,既然都是人,为什么还有个“其人”?生:还有其他人。

生:那人。

师:两个同学提出两种意见。

一个说是其他人,一个说是那人。

你们说到底是哪一个?生:那人。

师:怎么明白的?生:如果其他人收他的衣服,衣服不要被扯破了?师:对,那你这个是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对吗?你发明了第三种方法:组词法、拆词法,还有——生:上下联系法。

(板书:上下联系法)师:那是谁说的?生:郑向南。

师:好,就叫郑向南上下联系法。

(板书:郑向南上下联系法)点评:这个环节很有必要。

因为我们教的是小学生,而且要考虑班级里语文能力弱的学生。

在前面的教学中,他们还不一定能完全弄明白,这里是等他们一等。

同时也是一个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环节。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文君深谙此理。

又读又写忒好玩这个故事好玩不好玩呀?生:好玩。

师:这么好玩的故事能不能读好它?(生点头)师: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要把对话读好。

先自己练一练,然后和同桌一起分角色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师:读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一定要看到这个人。

你来读。

(一生读,读得很好。

)师:太好了。

慢性子慢的感觉出来了吧?(鼓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