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50勘探历程
胜利油田开发形势及对策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驱油剂加合增效理论 •稠油热化学驱油理论 •低渗透非达西渗流机理
3330 3355 3160 1946
年 产 油
•含水上升、自然递减有效控制,开发质量持续提升
综合 含水 %
95 90 85 8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低渗透油藏自七十年代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三个开发阶段
建产上产
(1970-1990年) •高丰度一般低渗透 •参考中高渗开发思路 •四点法井网 •300-400米井距
500
新增特低渗透储量越来越多,
成为产能建设主要类型
提出“万吨油工程”,采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
大型压裂: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单控
低速稳产
自然 递减 %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15 10 5 0
13.3 12.6 12.1 13.0 13.4 12.9 13.5 13.9 14.2 14.2 13.3 12.4 12.3 12.4 11.5 11.6
做大产量增长阵地
(二)稠
油:转换方式
优化开发
提升技术
助推产量保持稳定
力争实现增油稳定
(三)化 学 驱:创新突破
(四)海
(五)整
上:精细注采
装:拓展思路
有序开发
胜利油田勘探历程--2012精选课件

.
2
一、早期的艰难探索
(1955~1959年)
——从河北到河南再到山东西 部,期望发现海相第三系油田, 勘探失利
.
3
.
4
华1井
时间:1956年 位置: 河北南宫明化镇
沧县隆起南端 结果:井深1063米进下古生(大漏)
无油气显示 意义:建立 “明化镇组”
证实下古生界隆起
.
5
华2井
时间:1957年 位置:河南开封城东
胜利油田勘探历程
1
.
胜利油田勘探历程
一、早期的艰难探索(1955~1959年) 二、胜利油田的发现(1960~1962年) 三、第一个勘探高潮(1963~1975年)
建成我国第二大油田 四、勘探的低潮徘徊(1976~1982年) 五、第二次勘探和发展高潮,巩固发展我国第
二大油田 (1983~1995年) 六、持续稳定发展(1996~ )
② 发现沙河街组生油岩。
.
11
.
12
2、发现胜利油田--华8井
时间:1961年 位置:东营凹陷东营背斜构造顶部 结果:钻遇东营组油层 试油:日产油8.1吨(4月16日) 意义: ① 发现胜利油田(油气区)
② 建立“东营组”。
.
13
.
14
发现高产--营2井
时间:1962年9月23日, 位置:东营构造北翼 结果:钻遇沙三段中亚段高压油层
油田,当年探明1.5亿吨 ② 证实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凸起上也可
形成大油田 ③ 实现了沾化凹陷勘探大突破
.
27
.
28
6、建成全国第二大油田
1975年结束的第一个勘探高潮,共探明油田 32个,探明石油储量10.66亿吨
胜利油田的有关情况简介

胜利油⽥的有关情况简介中国⽯化胜利油⽥,是中国⽯化集团胜利⽯油管理局、中国⽯油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分公司的统称。
油⽥主体位于黄河下游的⼭东省东营市,⼯作区域分布在⼭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和新疆的准噶尔、吐哈、塔城,青海柴达⽊、⽢肃敦煌等盆地。
胜利油⽥机关设在⼭东省东营市济南路258号。
胜利油⽥胜利油⽥的勘探开发历程,⼤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是艰苦创业阶段。
胜利油⽥是在华北地区早期找油的基础上发现并发展起来的。
1961年4⽉16⽇在这⾥(时称⼭东省⼴饶县东营村附近)打出了第⼀⼝⼯业油流井——华8井,⽇产油8.1吨,标志着胜利油⽥被发现;1962年9⽉23⽇,东营地区营2井获⽇产555吨的⾼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产量最⾼的⼀⼝油井,胜利油⽥早期称为“九⼆三⼚”即由此⽽来;1964年1⽉25⽇,经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在这⾥展开了继⼤庆⽯油会战之后⼜⼀次⼤规模的华北⽯油勘探会战,标志着胜利油⽥⼤规模勘探开发建设开始;1965年1⽉25⽇,在东营胜利村钻探的坨11井发现85⽶的巨厚油层。
1⽉31⽇,坨11井喜获⽇产1134吨⾼产油流,全国第⼀⼝千吨井诞⽣。
胜利油⽥由此得名。
⼆是快速攀升阶段。
经过多年的艰苦拼搏,胜利油⽥在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946万吨,成为我国第⼆⼤油⽥,并⼀直保持⾄今;原油产量1984年突破2000万吨,1987年突破3000万吨。
三是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1989年胜利油⽥结束会战体制,在⼤打勘探进攻仗的同时,及时把⼯作重点转移到提⾼油⽥综合管理⽔平上来。
1991年原油产量达到3355万吨,创历史最⾼⽔平;1993年建成了我国第1个百万吨级浅海油⽥;到1995年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
四是全⾯提升整体发展⽔平阶段。
1998年,国家进⾏⽯油⽯化⼤重组,胜利油⽥划归中国⽯化集团公司领导和管理;2000年,重组改制为胜利⽯油管理局和胜利油⽥有限公司;2006年,胜利油⽥有限公司变更为胜利油⽥分公司。
胜利油田的发现

胜利油田的发现作者:冯海涛来源:《卷宗》2018年第30期齐鲁大地,人杰地灵,资源丰富。
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胜利油田的发现,使鲁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能源生产基地。
1955年1月13-23日,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石油工业部前身)在北京召开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确定1955年在华北平原进行地球物理勘探。
根据国务院决定,本次会议宣布:从1955年起,地质部担负石油、天然气的普查任务;石油管理总局担负石油、天然气的详查细测和钻探开发任务;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担负石油综合研究任务。
1955年12月,地质部华北石油普查大队编写出《华北平原石油普查地质报告》,报告指出,华北盆地为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有凹陷和隆起存在;奥陶系、石炭系、侏罗系及第三系可能为生油岩系;找油对象是古生界、包括白垩系在内的中、新生界。
1956年年初,毛泽东主席在听取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副部长康世恩等人的汇报时指出,石油工业要有全国性的规划,广泛开展石油勘探。
3月26日,石油工业部、地质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组成全国石油地质委员会,并确定本年度在华北平原打基准井。
第一口基准井—华1井定位于北省南宫县明化镇(沧县隆起南端)。
4月1日,石油工业部西安地质调查处111队以陈勤为组长的华北平原综合研究组到达济南,进行收集、整理、综合研究华北平原石油地质资料的工作。
4月15日石油工业部西安地质调查处华北石油钻探大队在河北省南宫县明化镇成立。
该队配备乌德钻机3部,承担华北地区石油钻探任务。
9月15日,以格鲁别尼克夫·库茨为队长的苏联钻井队一行10人,到达河北省南宫县明化镇,负责指导中方32104钻井队进行华1井的钻探工作,目的在于钻探海相第三系,了解该地区下覆地层构造年代、岩性、含油情况、形成环境。
华1井于1956年10月26日开钻,钻至古生界井深1936.7米完钻,取芯收获率为18.32%,未发现油气显示。
华1井虽未钻遇第三系海相地层,但获得了重要的地质资料。
孙焕泉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产油10亿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孙焕泉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产油10亿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在举国上下迎接建党9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这里召开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产油10亿吨总结表彰大会,这是对胜利油田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
在此,我代表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油田分公司,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胜利油田的发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建立不朽功勋的老领导、老会战、老石油,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胜利油田发展的各级领导、同志们、朋友们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1961年4月16日,经过我国老一辈石油地质工作者的艰辛探索,华8井喜喷工业油流,由此发现了胜利油田,并揭开了渤海湾地区大规模油气勘探的序幕。
50年来,胜利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0亿吨,这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一项重大成就,是我们向建党90周年献出的一份厚礼!五十年艰难创业,十亿吨灿烂辉煌。
半个世纪以来,面对世界罕见的复式油气区,面对异常艰苦的条件环境,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胜利油田广大干部职工以国家主人翁姿态,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建成我国第二大油田。
五十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6亿吨,生产原油10亿吨,均占我国陆上油田探明储量和原油产量的五分之一;实现利税6039亿元;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800多项,以复式油气聚集区理论为代表的创新成果和技术系列,支撑了在高勘探程度探区连续28年年均探明储量1亿吨、在含水90%的特高含水期连续15年稳产2700万吨以上并实现储采平衡;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继承和发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培育和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胜利铁军队伍,荣获“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培育十大摇篮组织”称号;建成现代文明的石油家园,辐射和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胜利之路。
五十年风雨沧桑,十亿吨豪情满怀。
此时此刻,我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胜利油田的由来

胜利油田的由来胜利油田,是在我国华北地区20世纪50年代早期找油的基础上发现和发展起来的。
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石油勘探队伍在茫茫的荒碱滩上艰难跋涉,经过8年多的地质普查和油气勘探,相继在山东省境内的东营地区获得了突破性的重大发现。
1961年4月16日,钻井队在东营村附近打成“华八井”,获得日产8.1吨的工业油流,油田由此诞生。
1962年9月23日,在这一带又打出了一口“营二井”,获得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
这是当时中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井,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喜庆的日子。
1964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在这个地区开展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会战,一些来自国内各地油田的石油工人,同原坚持在这里工作的石油勘探队会师,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开发。
1965年春,在当时的山东省垦利县胜利村附近打出了中国第一口千吨以上的高产油井。
因此,“九二三厂”又改名为胜利油田。
40多年来,胜利油田已累计找到60多个不同类型的油气田,累计产原油7.2亿多吨,约占中国原油生产总量的五分之一。
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40多年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里的主力油田开发进入了“三高”(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开发阶段,但胜利油田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
根据专业人士分析,按当前的资源评价方法,还有许多未知或知之甚少的领域。
随着勘探水平的提高,探明储量必然呈上升趋势,按目前的开发技术水平测算,随着开发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提高,采收率会有新的提高。
现在,胜利油田在油气开发上正努力实现六个转移,即油藏管理方式由生产管理型向经营型转移;滚动勘探开发向采用新技术、寻找隐蔽型转移;老区“控水稳油”工作重点由油井向水井转移;油藏挖潜对象向老区剩余油及低品位储量转移;产能建设重点由陆地向滩海转移;有条件的油田从二次采油到三次采油转移。
胜利油田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科技进步,在不同油藏广泛应用控水稳油、稠油热搜、精细油藏描述、定向井钻井、水平井钻井、测井、射孔等高新技术。
中国油气勘探简史

中国油气勘探简史我国在世界上是最早开发气田的国家,四川自流井气田的开采约有两千年历史。
从汉朝末年开始,在自流井大规模开采天然气煮盐以来,共钻井数万口,采出了几百亿立方米天然气和一些石油。
十三世纪,已大规模开采自流井的浅层天然气。
1840年钻成磨子井,在1200米深处钻达今三叠系嘉陵江统石灰岩第三组深部主气层,强烈井喷,估计日产气量超过40万立方米。
“经二十余年犹旺也”。
鸦片战争之后,在世界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同其他工业一样,油气工业落后。
建国前全国只有几个地质调查队,几十个地质勘探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积没有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
石油产量从1904~1949年四十五年间,全国只有几个小油田,石油累计产量不超过310万吨。
中国近代石油勘探从1878年台湾省钻探第一口油井开始,已有近130年的历史。
1878年清政府在台湾省苗粟打了中国第一口油井,1907年在陕西延长打了第一口油井(延1井),1909年在新疆独山子开凿油井。
1913年美国美某公司组成调查团到我国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甘肃、东北等地进行首次石油地质调查,并于1914年在陕北打井7口,均未获工业油流。
1922年2月美国地质家斯坦福大学教授E.Blackwelder撰写论文“中国和西伯利亚石油资源”指出:“中国没有中、新生代海相沉积,古生代沉积也大部分不生油,除了中国西部、西北部某些地区外,所有各个年代的岩层都已剧烈褶皱、断裂,并或多或少被火成岩侵入。
因此,中国决不会生产大量石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石油来源断绝,国民党政府不得不自已抓紧勘探、开发石油。
1938年冬孙健初等一行9人骑骆驼顶寒风,在戈壁滩上开始石油勘探,地质人员在酒泉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地质普查、构造细测,于1939年8月1日1号井钻至88.18m获工业油流日产油10t,发现了老君庙油田。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基础极其薄弱。
到1949年,除台湾外,全国只有玉门老君庙、陕北延长和新疆独山子3个小油田,以及四川自流井、圣灯山、石油沟3个小气田。
中石化各油田情况简介

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西南油气分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西北油田华东分公司华北分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天然气分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各油田简单情况介绍如下:1.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胜利油田分公司),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省东营市,工作区域分布在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和新疆的准噶尔、吐哈、塔城,青海柴达木、甘肃敦煌等盆地。
胜利油田分公司经过近5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面积已达万平方公里,拥有石油资源量14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4185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383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亿吨,生产天然气亿立方米;新增探明储量连续28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原油产量连续15年保持在2700万吨以上,连续14年实现年度储采平衡,为中国石化“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0年,胜利油田分公司生产经营取得良好业绩,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亿吨、控制储量1亿吨、预测储量亿吨;生产原油2734万吨,生产天然气亿立方米;加工原油万吨,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济南路258号2.中原油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原油田分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销售等业务领域,公司本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
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包括东濮凹陷、川东北普光气田和内蒙探区。
2010年,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341万吨,生产原油万吨、天然气亿立方米、硫磺万吨,加工原油、轻烃万吨。
东濮凹陷横跨豫鲁两省,面积5300平方千米,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亿立方米,生产原油亿吨、天然气亿立方米。
近年来,油田坚持以油藏经营管理为主线,深化复杂断块群精细研究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强化油藏精细描述、开发井网分类调整和技术配套集成,连续五年每年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00万吨以上,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大幅提高,自然递减得到有效控制,稳产基础不断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3井:
1958年。河北馆陶。武城-馆陶凸起。 N以下K,无油气显示。 建立“馆陶组”。
华4、6井:
1958~1960年。山东聊城。高唐--堂邑凸起南部, 相距约17km。N以下红层。 华4井古生界裂缝见油气显示。
华5井
1959年。河南通许县底阁镇。太康隆起。 N以下进C-P。 无显示
二、胜利油田的发现
4、建成全国第二大油田
第一次勘探高潮,共探明油田32个, 探明石油储量10.66亿吨。 1978年产油1946万吨,建成全国第 二大油田。
四、勘探的低潮徘徊
(1976~1982年)
——胜利油田历史的马鞍形
1、勘探认识的误区
“打扫房间”和“精查三小”。 探明利津、宁海、单家寺、义和庄、义北、套尔河等6个小油田。 期末累计探明储量12.6亿吨。
胜利油田50年勘探历程
胜利油田勘探历程
一、早期的艰难探索(1955~1959年) 二、胜利油田的发现(1960~1961年) 三、第一个勘探高潮(1962~1975年) 建成我国第二大油田 四、勘探的低潮徘徊(1976~1982年) 五、第二次勘探和发展高潮,巩固发展我国第 二大油田 (1983~1995年) 六、持续稳定发展(1996~ )
3、发现王庄太古界高产油田
郑4井,日产油1095吨,2.8km2小油田钻出4口 千吨井,三个季度产油83万吨,收回全部投资。
4、神奇的1984年--千吨井大丰收
胜利油田50年,千吨高产油井27口。
1984年11口,成为当年勘探的一大亮点。
5、科技进步支撑勘探 (1)三维地震 (2)稠油热采
6、储量增长高峰
9、年探明石油储量稳定增长
1987~1995年,年探明石油储量连续 稳定一亿吨 10、原油产量又上大台阶 1987年突破3000万吨,连续9年保持 3000万吨以上
六、持续稳定发展
(1996~今 --隐蔽油气藏勘探)
延续第二次勘探高潮,年探明 储量持续保持1亿吨以上。 年产油稳定在2700万吨。
1、凹陷陡坡带砂砾岩油藏勘探
2、滩坝砂油藏勘探
七、前景展望
百年创新 百年胜利
几个重点区带勘探的简单剖析
1、东营凹陷中央构造带之东 营—辛镇构造 2、林樊家构造 3、牛庄—六户洼陷与孤南洼陷 联想
东营凹陷中央构造带之 东营——辛镇构造
1、早期构造 断层切割的简单背斜 2、“五忽”油田 3、10口井系统取心,查明地层关系 260米三角测网地震落实构造 4、划分断块区—依据三级断层和含油特征 5、滚动勘探开发方式的发源地
1963年,胜利村构造坨7井沙二段,361吨/天, 发现胜坨油田,估算储量1亿吨。 1964.01.25,中央批准华北石油会战。 1964.06,坨庄构造坨1井沙二段,396吨/天。 1965.01.25,坨11井,1134吨/天--全国第一 口千吨油井。
3、重返凸起,发现孤岛油田
1968年,孤岛凸起顶部,渤2井。 馆陶组油气层23层57米。 产油13.2吨/天。当年探明1.5亿吨。 发现胜利油区第二个亿吨大油田--孤岛 油田。
一、早期的艰难探索
(1955~1959年)
——从河北到河南再到山东西 部,期望发现海相第三系油田, 勘探失利
华1井
1956年。河北南宫明化镇。沧县隆起南端。 井深1063米进下古生界,无油气显示,大漏。 建立 “明化镇组”。
华2井:
1957年。河南开封城东。开封坳陷南缘。 N以下进红层,初定K 。 无油气显示。
林樊家构造—林樊家油田的地雷--重新评价
3、构造局部高点予探成功,发现林樊家油田
4、宏观构造背景控制的岩性油气藏
牛庄—六户洼陷与孤南洼陷
牛庄—六户洼陷
1、早期认识—洼陷最低部位不含油 (牛78含油水层) 2、后续勘探证实满洼含油,不同层 位油气藏叠合连片 3、决定因素:远物源,砂岩分选较 好,凡与烃源层沟通者均含油气
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促成第二次勘探 和发展高潮,石油储量、产量翻番, 年产量突破3000万吨,连续9年产油 3000万吨以上
1、三类三十块,资源量3亿多吨 2、发现孤东大油田
黄河首次人工改道,淤沙造陆270km2 。 1982~1983年,地震勘探发现孤东构造。 1984年,孤东3井,Ng油气层105米, 62吨/天。当年探明储量12691万吨。 发现胜利油气区第三个储量超亿吨大油 田--孤东油田。
牛庄—六户洼陷与孤南洼陷
孤南洼陷
1、按牛庄—六户洼陷模式整体解剖, 只个别井获低产油流(东南坡) 2、多年的后续勘探,成效甚微 3、决定因素:近物源,砂岩分选差; 烃源岩埋藏深,缺少沟通断层
联想
临南洼陷北半部
应当发育有与盘河三角洲有关的滑塌浊积
岩,甚至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
建议进行研究和勘探
以上是个人的认识,仅供各位参考。
2、年均探明储量大幅度降低
七年平均2780万吨/年,为前14年的36%
其中:1977年净增 469万吨 1978年净增 -3372万吨
3、原油年产量连续3年急剧下降 1978:1946万吨—高峰
1981:1611万吨 年均减111.6万吨
五、第二次勘探和发展高潮, 巩固第二大油田地位
(1983~1995—复式油气带勘探)
谢谢!
(1960~1961)
——按照陆相石油理论,下凹找油, 发现胜利油田
1、 发现生油岩--华7井
1960年。山东商河县。惠民凹陷。 沙河街继承性背斜构造。 发现沙河街组生油岩。 建立“沙河街组”。
2、发现胜利油田--华8井
1961年。东营凹陷东营背斜构造顶部, 华8井钻遇东营组油层, 4月16日 获8.1吨/天工业油流,发现胜利油田 (油气区)。 建立“东营组”。
1984~1987年,探明储量7.337亿吨,
年均2.445亿吨,油田历史最高峰。
7、石油年产量突破2000万吨
1984年,产油2300万吨 比上年增长463万吨
8、发现埕岛浅海大油田 1987年,地震落实埕岛构造 1988年,埕北12井,油气层17层57米 东营组油层日产油87.5吨 馆陶组油层日产油49吨。 发现埕岛浅海大油田
三、第一次勘探高潮, 建成我国第二大油田
(1962~1975年--构造油气藏勘探)
1、东—辛复杂断块油田(五忽)
(1)1962年9月23日,营2井沙三段 岩性油气藏,555吨/天,当时 全国最高产油井。 命名“九二三厂”。 (2)沙河街组油气层变化大,没认识 规律,总结为“五忽”特征。
2、发现胜坨油田,促成华北石油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