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导学案4

合集下载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张衡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相关文言知识;2、让学生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并清楚本文是篇评传。

3、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精神。

一导入二.解题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2—4段):第三部分(5—6段):四.走进文本学习探究1、速读全文,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人物一生的?2、这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记叙的重点是什么?3、张衡在科学上做出如此大贡献的因素有哪些?4、《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两者对比本文属于人物传记的哪种?五、强化·归纳(三)古汉语特殊字词句归纳1、通假字(1)员径八尺(2)形似酒尊(3)傍行八道(4)一时收禽2、一词多义善(1)安帝雅闻衡善学术()(2)积善成德()(3)择其善者而从之()(4)素善留侯张良()(4)不如因善遇之()因(1)因入京师,观太学()(2)蒙故业,因遗策()(3)因击沛公于坐,杀之()(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5)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乃(1)精思傅会三年乃成()(2)乃重修岳阳楼 ( )(3)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今:(2)举孝廉不行古:今:(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今:(4)覆盖周密无际古:今:(5)振声激扬古:今:(6)衡下车,治威严古:今:4、文言句式(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

《张衡传》导学案4

《张衡传》导学案4

精品资料
《张衡传》导学案4
课题张衡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探究选文第一部分学习重点掌握文言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流程
一、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

2、了解作者范晔、传主张衡及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

(1)张衡(78~139),字(),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时期伟大的()、()、()。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2)范晔(398~445),()朝宋史学家。

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这是“四史”之一。

(四史及作者:《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3)、传记知识:
- 1 -。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学案段柳清【教学目标】(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教学重难点】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和文言句式。

2、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一、知识链接:1、张衡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时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

3、《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4、《史记》: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5、《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6、《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7、前四史: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陈寿的《三国志》8、回忆:编年体:《左传》《吕览》《资治通鉴》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后汉书》三、疏通课文(一)、研读第一段。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泉州七中高一(下)语文导学案:人物传记 6.《张衡传》(必修四)主备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座号: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张衡的成就,感悟张衡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疏通文本,翻译句子;了解张衡,感悟张衡2.难点:对文中重点字词用法的准确把握。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年),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

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

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

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

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

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成历史名著《后汉书》。

他擅长写论赞,《后汉书》的一些记论传论,都被誉为名篇。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

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

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张衡简介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科学家。

17岁离家,先后到长安、洛阳,拒绝官僚贵族召请,在太学日夜攻读,博览群书。

28岁任南阳太守鲍德主簿。

29岁写成《东京赋》、《西京赋》。

《二京赋》是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两都赋》写成的。

34岁为郎中,后又作过尚书郎。

太史令、侍中、河间相一类的官。

作太史令最久,前后几次,历时数年,掌管天象观测。

写有著名天文著作《灵宪》和《算罔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用铜壶滴漏带动的浑天仪。

他用肉眼观测星星,制成星图。

当时他观察到星星有2500多颗(现代天文学用肉眼能看到3000颗左右)。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4)《张衡传》导学案制作:李学芳★使用说明:A级为特长班必做,其他选做,AB级为平行班必做,其他选做,C级为宏志班必做,D级全部必做。

【学习目标】1了解张衡的生平、成就及作者范晔。

2分析《张衡传》的内容和结构,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2掌握一些基本古代文化常识及文言字词,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小组探究,自查效果。

【学习内容】文化常识积累我国史书体例:编年体:《春秋》《左传》《吕览》《资治通鉴》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后汉书》前四史:《史记》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

《汉书》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后汉书》南朝刘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上起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全国《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迄五代。

传记的一般写法:先写人名,籍贯,品性综述……然后按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12——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3——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封官,任命4——召见,召聘 5——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6——指官职调动。

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7——指官职调动 8——指官职调动补充: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人物传记——《张衡传》导学案

人物传记——《张衡传》导学案

人物传记——《张衡传》导学案《人物传记——《张衡传》导学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人物传记——《张衡传》导学案课堂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梳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和古代文化常识。

2.筛选传主(张衡)的成就及分析他成功的因素。

3.探究传记的写作特点。

自主学习检测第一部分(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1.衡少善属( )文2.连辟 ( )公府不就3.大将军邓骘( )奇其才4.中有都( )柱5.傍( )行八道6.下有蟾蜍 ( )7.帝引在帷幄( )第二部分(解释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1.衡少善属( )文,游( )于三辅,因( )入京师,观( )太学2.因( )以讽谏3.大将军邓骘奇( )其才4.安帝雅( )闻衡善术学5.寻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6.衡因( )上疏陈事7.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 )之。

8.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9.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第三部分(解释下列古代文化常识)1.《后汉书》作者及体例2.五经、六艺(六义)3.永元中、安帝、顺帝、阳嘉元年、永和初、永和四年4.孝廉、公府、公车5.太史令第四部分(解释下列古代文化常识)1.举2.辟3.召4.征拜5.再迁6.再转7.徙 8.去 9.还10.出11.下车 12.视事13.乞骸骨传记文本的筛选、概括、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展示)1.课文讲述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请分条概述。

2.张衡的成就让人叹服,结合文本,思考他在文学和科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3.本文在写法上有那些特点?思考方向与角度:课堂小结收获及努力方向人物传记——《张衡传》导学案这篇文章共1765字。

相关文章《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1、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言、赠送、《《傅雷家书》知识要点》:1、《傅雷家书》知识要点简介:《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

《张衡传》教案四篇

《张衡传》教案四篇

《张衡传》教案四篇《张衡传》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__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

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

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1、“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

《张衡传》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张衡传》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 设计
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
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策略
不断更新和完善导学案内容, 保持时效性
实践案例二:某 初中英语课堂的 导学案应用
实践案例三:某 小学数学课堂的 导学案应用
实践案例分析:导 学案在各个学科中 的优势与挑战
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导学案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 果。
导学案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导学案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材料,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提高自主学习 能力。
导学案的作用: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和 质量。同时,导学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导学案时,学生应先了解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按照学法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学 习过程并完成达标检测。教师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及时调整导学案的内容和难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完善反馈机制:不断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导学案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
强化反馈机制的监督作用: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导学案中存在的问 题,确保教学质量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教学相 长
实践案例一:某 高中语文课堂的 导学案应用
添加文档副标题
04.
05.
06.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
目标: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意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传》导学案4
课题张衡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探究选文第一部分
学习重点掌握文言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流程
一、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

2、了解作者范晔、传主张衡及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

(1)张衡(78~139),字(),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时期伟大的()、()、()。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2)范晔(398~445),()朝宋史学家。

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这是“四史”之一。

(四史及作者:《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3)、传记知识: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