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原理》作业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18春在线作业3答案1

认知心理学18春在线作业3答案1

认知心理学18春在线作业3-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模式识别按模式本身划分的类型?
A.物体识别
B.图象识别
C.表情识别
D.觉察识别
正确答案:D
2.字母转换实验应用了哪种反应时方法?
A.因素相乘法
B.因素相减法
C.因素相加法
D.开窗法
正确答案:D
3.计算机模拟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又称为什么?
A.人机互动
B.人工智能
C.计算机仿造
D.计算机摸索
正确答案:B
4.以下选项中哪个因素不会影响记忆中各项目的阈限?
A.个性倾向性
B.实验环境
C.材料熟悉度
D.上下文语境
正确答案:B
5.以下哪一项平行分布处理模型还不能成功模拟?
A.知觉
B.记忆
C.情绪
D.动作技能
正确答案:C
6.短时记忆容量的单位是什么?。

认知心理学第四次作业 感觉剥夺

认知心理学第四次作业 感觉剥夺

认知心理学第四次作业学号:1201001493 姓名:张林一、简述下列概念:1、感觉剥夺:感觉剥夺指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有机体处于这种状态,外界的声音刺激、光刺激、触觉刺激都被排除。

几天后,有机体发生某些病理心理现象。

2、三色说:三色说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的感受器按照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当它们分别感受到不同的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体验。

3、侧抑制和感受器: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感受野是指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4、费希纳对数定律: 1860年德国物理学家G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刺激与感觉强度的关系,推导出一种数学关系式:P=KlgI.其中I指刺激量,P指感觉量。

按照这个公式,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

费希纳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觉大小的一个量表,对许多实践部门有重要意义。

费希纳定律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5、临界闪光带:光感受器对间断光刺激的反应决定于刺激的间歇频率。

如果刺激周期性波动的频率较低,就容易看成是闪光;频率增加,观察者的闪光感觉便衔接起来,产生了“闪烁”效应;当闪光频率进一步增加时,闪烁效应消失,物理上波动的光就被看成是稳定的光了。

高频率的间断光和连续光在主观上都能引起稳定光的感觉,但只有当它们的光总量,即光的呈现时间×光强完全相等时,二者的明度才相匹配。

例如,黑暗中一个亮暗时间相等的闪烁光,它每一周期只有50%的时间使视网膜曝光。

因此,一个连续光若要和它明度上相匹配,其强度只有闪烁光强度的50%就够了。

这就是Falbot-Plateau定律。

物理上闪烁的光在主观上引起的感觉介于闪烁和稳定之间时的频率叫做临界闪光频率(criticalflickcr frequency),或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简写为CFFO刺激物的特性(强度、波长、大小、位置及背景等)对临界闪光频率有影响,知觉者的特点以及更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对临界闪光频率也起作用。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后得到迅速发展,当前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思潮。

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名词解释题型二:不定项选择题题型三:问答题二、章节重点内容第一章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1、人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总称为认知。

认知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内部机制——认知结构和过程。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1967 。

2、认知过程信息加工的阶段或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输入、转换、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过程。

(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系列加工是对输入的信息依次一个一个地加以处理。

平行加工是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3)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控制性加工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

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的加工,且是不自觉的。

3、认知结构表征代表和传递某种事物的信息;是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知识及知识的组织方式。

4、认知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5、认知模型认知心理学通过建立各种认知模型来说明人的认知活动,包括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

一个好的认知模型(1)能够表现认知的结构与过程。

(2)能够说明各种中枢控制因素。

(3)能够容纳和解释已经观察到的现实或现象。

(4)能够预测新的事实或现象的出现。

(5)应该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反应时指的是从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西南大学《认知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认知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042]《认知心理学》2008年下半年秋季学期作业[论述题]8. 请你用所学知识简述一下,你认为人类是怎样获得、构建和记忆词汇知识的?(提示:可以结合长时记忆、言语等部分的有关内容论述)参考答案:[填空题]1. ( 1 )年( 2 )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认知心理学自此诞生。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称为( 3 ),其核心思想是把人的认知过程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类比,从而解释和研究认知的。

参考答案:[论述题]2. 请说明反应时技术的三种主要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论述题]3. 请比较两种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多选题]4.人类短时记忆编码的方式包括()A:视觉码B:听觉码C:表象码D:语义码参考答案:ABD[论述题]5. Saul Sternberg是如何用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提取的搜索模型的?参考答案:[论述题]6. 请结合实验说明表象在认知加工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论述题]7. 哪些因素影响了推理的准确性?(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2008年春季学期作业[论述题]1.信息加工心理学是如何理解认知的?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参考答案:[论述题]2.请结合实验简述三种经典的反应时测量法。

参考答案:[论述题]3.简述注意的中枢能量理论及其实验支持。

参考答案:[论述题]4.请比较知觉的假设检验说和刺激物说。

参考答案:[论述题]5.名词辨析:序列加工/平行加工。

参考答案:[论述题]6.请说明短时记忆存在的实验证据。

参考答案:[论述题]7.简述特征整合理论及其实验支持。

参考答案:[论述题]8.请简述逆向学习曲线的实验研究,并概括概念形成过程的特点。

参考答案:[论述题]9.推理受哪些因素影响,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论述题]10.请简述Chomsky的转换语法生成说。

参考答案:2009上半年第1次作业[单选题]1.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又称为()A:系统论B:人工智能C:信息加工心理学D:工程心理学参考答案:C[单选题]2. Saul 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模型是基于以下哪个研究技术原理()A:减法反应时B:相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出声思维参考答案:B[单选题]3.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叫做()A:模式B:组块C:知觉D:记忆参考答案:A[单选题]4.下列哪个模型不是注意的认知模型()A:过滤器模型B:衰减模型C:双重模型D:反应选择模型参考答案:C[单选题]5.短时记忆存在的有力证据来自()A:锐敏度实验B:心理旋转实验C:四耳人实验D:自由回忆实验参考答案:D[多选题]6.对认知心理学产生有着重要作用的心理学理论包括()A:冯特的实验心理学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格式塔心理学E:精神分析参考答案:ABD[多选题]7.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A:开窗法B:出声思维C:计算机模拟D:减法法E:相加因素法参考答案:ABCDE[多选题]8.以下属于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的包括()A:单通道模型B:过滤器位于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C:信息进入的方式是“全或无”D:可以解释鸡尾酒会效应E:所有信息都可以进入高级分析参考答案:ABC[多选题]9.证明了感觉记忆存在的实验包括()A: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B:三耳人实验C:四耳人实验D:Averbach等的逆向掩蔽实验E:Wickens等的自前摄抑制释放实验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10.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模型包括()A:直通模型B:三阶段模型C:两种记忆说模型D:双重模型E:Saul Sternberg的系列加工模型参考答案:ADE2009上半年第2次作业[论述题]1.名词辨析:1)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3)控制加工和自动加工参考答案:[论述题]2.Ponser如何基于反应时的减法法验证了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码的实验的?参考答案:[论述题]3.请比较模式识别的三种理论。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作业:1、认知心理学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有何影响?2、举例说明减法反应时实验。

3、模板说与原型说有何不同?4、在教学中怎样发挥知觉的优势效应?5、试述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异同。

6、如何理解记忆的结构?7、简要评述记忆的信息加工三级模型。

8、述评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模型。

9、述评层次网络模型。

10、述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11、简述表象的功能。

12、些实验证明了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13、为在三段论推理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哪些?14、解释选择作业中出现的困难?15、第一章描述的是认知心理学的现状,请你预测以后50年间该领域会有什么变化。

(具身认知)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认知概述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就是以认知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它主要研究认知的内部过程和结构,即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知识,以及知识在调节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认知认知始于:感觉输入。

感官将外界的物理能量输入到我们的神经和认知系统。

并在此对能量做进一步加工。

外界的物理能量必须转换为神经事件的模式(一种神经能),这种模式作为以后所有认知加工的基础。

一旦感觉刺激中的物理能量被转换为神经事件的模式,则所有未被转换的物理能就会完全丢失。

编码操作——转换、约简、添加1、转换:感知输入编码形式的改变。

2、约简:意味着神经和认知过程不能保存感觉世界中的所有能量。

在感觉世界中我们不断地处于潜在刺激的包围之中,这种衰减是必要的。

3、添加:当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不足时,人会根据系统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动“添加”数据。

记忆与应用操作——储存、提取和使用,表现为人的记忆功能。

编码操作与记忆与应用操作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二、认知研究的核心问题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是:心理表征与心理过程。

(一)心理表征表征:信息记载或表达的方式(Glass,1986)。

表征所代表的可以是具体的对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既可以形之于外,也可以是心理或内隐的。

[东北师范大学]《认知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2

[东北师范大学]《认知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2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认知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运用长时记忆中已贮存的知识形成的较大的有意义的单元”属于哪种组块方式?A、意义组块B、音像组块C、知觉组块D、时空组块正确答案:A第2题,哪一项不属于模块理论假定的信息加工系统层次?A、换能器B、周围系统C、互相独立的输入系统D、中枢系统正确答案:第3题,“由若干刺激元素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有结构的整体”指的是什么?A、表征B、符号C、模式D、心理结构正确答案:C第4题,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影响警戒衰退的因素?A、任务类型B、反馈C、实验环境D、练习效应正确答案:第5题,关于知觉加工的“特征整合理论”由谁提出?A、KahnemanB、TreismanC、BroadbentD、Deutsch正确答案:第6题,“提供关于某一客体是什么样子的信息”属于哪种表征形式?A、表层表征B、深层表征C、本义表征D、命题表征正确答案:C第7题,“舌尖现象”属于哪种长时记忆遗忘机制?A、提取失败说B、干扰说C、同化说D、抑制说正确答案:A第8题,字母转换实验应用了哪种反应时方法?A、因素相乘法B、因素相减法C、因素相加法D、开窗法正确答案:第9题,工作记忆的核心关键成分是什么?A、中枢执行系统B、周围执行系统C、视空初步加工系统D、语音回路正确答案:第10题,哪一项属于警戒作业从认知加工的深度划分的范式?A、同时警戒范式B、感觉范式C、连续警戒范式D、注意范式正确答案:第11题,“人之所以能体验到内部表象是因为在表征时把命题形象化了。

”是哪一理论对表现实质的解释?A、共同代码理论B、独立代码理论C、计算理论D、心理旋转理论正确答案:第12题,哪种记忆类型是指“个体没有意识到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自动提取出来而影响了当前任务的完成的以往经验”?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正确答案:第13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拓扑性质?A、连通性B、封闭性C、洞D、角度正确答案:第14题,在深层表征中,哪一过程负责协调其他三个过程?A、图示B、发现C、放置D、表象正确答案:D第15题,“选择喊叫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作为结论”属于“鬼域”理论的哪一层?A、映像鬼B、特征鬼C、认知鬼D、决策鬼正确答案:D第16题,计算理论认为表象的两个要素是什么?A、表层表征B、深层表征C、本义表征D、命题表征正确答案:第17题,影响短时有限容量的因素有哪些?A、组块大小B、组块类型C、人的认识经验D、不同性质的材料正确答案:A,B,C,D第18题,从深层的本义,表征出表象要涉及哪些过程?A、图示B、发现C、放置D、表象正确答案:第19题,目前,对记忆加工过程的解释,常见的有哪些理论分析?A、多重记忆系统说B、加工水平说C、独立记忆系统说D、双通道加工系统正确答案:第20题,语言的语言学结构有哪些?A、词位B、音素C、词素D、语法正确答案:第21题,关于语义记忆提取的非预存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模型?A、层次网络模型B、激活扩展模型C、集理论模型D、特征比较模型正确答案:C,D第22题,短时记忆的基本单位,组块,可以分为哪几种?A、意义组块B、音像组块C、知觉组块D、时空组块正确答案:A,D第23题,目前,认知心理学常用的实验性分离手段包括哪几种类型?A、单一分离B、非交叉双重分离C、交叉双重分离D、双向关联正确答案:第24题,早期选择模型可以分为哪些模型?A、过滤器模型B、干扰模型C、衰减模型D、序列反应模型正确答案:A,C第25题,模式识别按结果可以分为哪几种?A、觉察B、判断C、分析D、确定正确答案:A,C,D第26题,表征作为一种符号或信号,都可以用来代表什么?A、特定事件B、物体C、特征D、信息正确答案:A,B,C,D第27题,影响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的因素有哪些?A、记忆项目的难度B、阻止复述作业的难度C、记忆项目熟悉度D、记忆项目数量正确答案:A,B第28题,警戒衰退的影响因素有哪些?A、感觉通道的特点B、信号的显著性C、事件率D、信号规律性正确答案:A,B,C,D第29题,模式识别按模式本身可以分为哪几种?A、物体识别B、图象识别C、表情识别D、语言识别正确答案:A,B,C,D第30题,影响记忆中各个项目阈限的因素有哪些?A、个性倾向性B、项目意义C、材料熟悉度D、上下文语境正确答案:第31题,唯一编码说认为图画比词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加工。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题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题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题引言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大脑如何处理信息、记忆、认知和思维的学科。

通过实验设计,可以深入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题,并提供详细步骤和实施方法。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人类对视觉刺激的注意和记忆的认知过程。

通过观察参与者在不同任务条件下的表现,我们希望了解注意和记忆在认知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实验设计受试者选择20名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实验参与者。

受试者应具备正常的视力和听力,并没有先前的心理学疾病史。

实验材料1.电脑或平板电脑2.实验软件(可用任意语言编程实现)3.视觉刺激:两组符号,每组10个不同的符号,每个符号呈现500毫秒4.记忆测试:10个由第一组符号组成的随机顺序的刺激序列实验过程1.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

2.介绍实验目的并取得受试者的书面同意。

3.对每组分别进行以下步骤:a.先进行注意力测试。

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一组符号,受试者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符号。

然后,通过计算正确记录的符号数量来评估受试者的注意力水平。

b.接下来,进行记忆测试。

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第一组符号,受试者被要求记住这些符号的顺序。

在一个固定的延迟后(例如30秒),再次呈现一组符号,要求受试者按照他们记忆的顺序选择符号。

通过计算正确记录的符号数量来评估受试者的记忆能力。

c.最后,进行记忆和注意力的联合测试。

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第二组符号,受试者被要求同时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符号,并记住这些符号的顺序。

在一个固定的延迟后,再次呈现一组符号,要求受试者按照他们记忆的顺序选择符号。

通过计算正确记录的符号数量来评估受试者在注意力和记忆任务中的表现。

4.收集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设计,我们可以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注意力和记忆表现。

通过计算每个组的平均分数、标准差、相关性等指标,可以进一步了解注意和记忆之间的关系。

期末作业考核《认知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认知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认知心理学》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期末作业考核《认知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分析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1信号检测中,被试的判断标准β=1,则说明被试的标准倾向适中。

正确。

β>1时意味着判断标准较严,倾向于做“无”信号判断;而β<1时说明判断标准较松,倾向于做“有”信号判断;至于β=1,则说明判断标准倾向适中,漏报率等于虚报率、正确拒绝率等于击中率。

2视觉加工的特征整合阶段不需要集中性注意。

错。

视觉加工的特征觉察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特征登记阶段,这是一种平行的、自动化的加工过程,发生在视觉加工早期阶段,不需要集中性注意;而第二阶段是特征整合阶段,发生在视觉处理的后期阶段,需集中性注意,是一种非自动化的系列加工过程。

3双重编码说认为言语系统与表象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结。

正确。

独立代码理论又称双重编码说。

该理论认为.人类在记忆历程中有两种代码系统,一为视觉影像代码系统(表象系统),另一个为语义符号代码系统(言语系统)。

言语系统与表象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结。

独立性是指两个系统功能上是独立的,即每一个系统可以不依赖于另一个系统单独进行操作。

相互联结指一个系统的活动能够引起另一个系统的活动。

4“加工水平说”指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两个互相独立的记忆系统。

错误。

该理论认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记忆系统,它只是不同加工深度的反映,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时间。

而那些只受到较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时间。

5归纳推理是指从一般知识前提到特殊知识结论的思维活动。

错误。

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知识前提到特殊知识结论的思维活动;归纳推理是指从一些特殊知识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思维过程。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1论述认知心理学将人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存在哪些争论?答:认知心理学能否将人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存在着争论,两种观点各自有以下论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原理》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0个选择题组成,每题2分,共20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每题1分,共10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们查阅电话簿,找到某个号码记住,合上电话簿,拨打这个号码。

打完电话,这个号码通常就不再记得。

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是什么记忆?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情景记忆
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 7个数字
B 7个组块
C 5-9个数字
D 5-9个组块
3、遗忘过程的特点是
A 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即时间越长遗忘越多。

B 先快后慢,刚刚学完以后忘记的内容最多,随着时间延长,遗忘越来越少。

C 先慢后快,刚刚学完后能保持大部分记忆,随着时间延长,遗忘越来越多。

D 随机性,何时最容易发生遗忘并不确定。

4、30名选手参加唱歌比赛,参赛顺序抽签决定。

抽到什么号码的选手不太容易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
A 1-5号
B 11-20号
C 25-30号
D 都一样
5、下列哪些说法符合激活扩散模型的观点?
A 判断“麻雀是鸟”要比判断“企鹅是鸟”快,是因为“麻雀”与“鸟”的联系比“企鹅”与“鸟”的联系更紧密。

B 判断“鹦鹉会说话”比判断“鹦鹉有皮肤”更容易,是因为“鹦鹉”和“会说话”
在概念系统中处于同一水平,而“鹦鹉”与“有皮肤”处于不同水平。

C 狗、动物、哺乳动物、犬科动物这些概念是按照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分层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

D “红色”分别与“绿色”、“日落”之间的语义距离是有差异的。

6、心理扫描中的大小效应说明了表象的什么特点?()
A 模拟性
B 抽象性
C 可操作性
D 情景性
7、心理旋转实验说明了表象的什么特点?()
A 模拟性
B 抽象性
C 可操作性
D 情景性
8、在人工概念实验中,有的人会把遇到的第一个肯定例子的全部属性作为一个假设,然后每次改变一个属性来验证其是否与主试心中的概念有关。

这是什么策略?()
A 保守性聚焦
B 冒险性聚焦
C 同时扫描
D 相继扫描
9、建筑工人根据建筑图纸在头脑中浮现建筑的外观,这是()
A 再认
B 想象
C 表象
D 回忆
10、植物的果实都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

“果实”这个概念是()
A 关系概念
B 合取概念
C 析取概念
D 排除概念
主观题部分:
一、填空题(1空1分,共10分)
1、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型指出,记忆包括()记忆、()记忆和()记忆。

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

3、系列位置效应中的首因效应可以看作是()记忆,近因效应可以看作是()记忆。

4、加工水平说指出()复述对于记忆的保持才是有效的。

5、短时记忆的编码主要是()编码。

6、Sternberg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