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之近朱者赤,德行日进
弟子规全文__拼音、注释(经典版)

弟子规全文__拼音、注释(经典版)《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1662年-1722)是清朝秀才,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以体现《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核心思想。
全书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共360句,1080字,分为五个部分,详细列述“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五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一切圣贤人家的子弟,这里主要是指学生;“规”:本意是指大丈夫的见解(夫见),在这里则是规范。
“弟子规”就是每个效仿圣贤的良家子弟,所必须学习的人生守则和行为准则。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中华文化历来注重教育,自古以来,《弟子规》就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道,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
弟子规全文总序弟d ì子z ǐ规gu ī圣sh èng 人r én 训x ùn 首sh ǒu 孝xi ào 悌t ì次c ì谨j ǐn 信x ìn泛f àn爱ài 众zh òng而ér亲q īn仁r én有y ǒu余y ú力l ì则z é学xu é文w én则z é孝xi ào父f ù母m ǔ呼h ū应y ìng勿w ù缓hu ǎn父f ù母m ǔ命m ìng 行x íng勿w ù懒l ǎn父f ù母m ǔ教ji ào须x ū敬j ìng听t īng父f ù母m ǔ责z é须x ū顺sh ùn 承ch éng 冬d ōng则z é温w ēn夏xi à则z é凊q ìng晨ch én省x ǐng昏h ūn 则z é定d ìng 事sh ì虽su ī小xi ǎo勿w ù擅sh àn 为w éi 苟g ǒu 擅sh àn 为w éi 子z ǐ道d ào亏ku ī物w ù虽su ī小xi ǎo勿w ù私s ī藏c áng苟g ǒu私s ī藏c áng亲q īn心x īn 伤sh āng出ch ū必b ì告g ù反f ǎn必b ì面mi àn居j ū有y ǒu 常ch áng业y è无w ú变bi àn亲q īn所su ǒ好h ào力l ì为w èi具j ù亲q īn所su ǒ恶w ù谨j ǐn 为w èi 去q ù身sh ēn有y ǒu 伤sh āng贻y í亲q īn 忧y ōu 德d é有y ǒu 伤sh āng 贻y í亲q īn 羞xi ū亲q īn爱ài我w ǒ孝xi ào何h é难n án亲q īn憎z ēng我w ǒ孝xi ào方f āng贤xi án亲q īn 有y ǒu 过gu ò谏ji àn 使sh ǐ更g ēng怡y í色s è柔r óu吾w ú声sh ēng谏ji àn不b ú入r ù悦yu è复f ù谏ji àn号h ào泣q ì随su í挞t à无w ú怨yu àn亲q īn有y ǒu疾j í药y ào先xi ān尝ch áng昼zh òu 夜y è侍sh ì 不b ù离l í床chu áng 丧s āng三s ān年ni án常ch áng 悲b ēi咽y è居j ū处ch ù变bi àn肉r òu绝ju é丧s āng尽j ìn礼l ǐ祭j ì尽j ìn诚ch éng事sh ì死s ǐ者zh ě如r ú事sh ì生sh ēng出chū则zé悌tì兄xiōng道dào友yǒu弟dì道dào恭gōng兄xiōng弟dì睦mù孝xiào在zài中zhōng 财cái物wù轻qīng怨yuàn何hé生shēng言yán语yǔ忍rěn忿fèn自zì泯mǐn 或huò饮yǐn食shí或huò坐zuò走zǒu长zhǎng者zhě先xiān幼yòu者zhě后hòu 长zhǎng呼hū人rén即jí代dài叫jiào人rén不bú在zài己jǐ即jí到dào 称chēng尊zūn长zhǎng勿wù呼hū名míng对duì尊zūn长zhǎng勿wù现xiàn能néng 路lù遇yù长zhǎng疾jí趋qū揖yī长zhǎng无wú言yán退tuì恭gōng立lìyú骑qí下xià马mǎ乘chéng下xià车jū过guò犹yóu待dài 百bǎi步bù余长zhǎng者zhě立lì幼yòu勿wù坐zuò长zhǎng者zhě坐zuò命mìng乃nǎi坐zuò尊zūn长zhǎng前qián声shēng 要yào低dī低dī不bù闻wén却què非fēi宜yí进jìn必bì趋qū退tuì必bì迟chí问wèn起qǐ对duì视shì勿wù移yí事shì诸zhū父fù如rú事shì父fù事shì诸zhū兄xiōng如rú事shì兄xiōng jǐn谨朝zhāo起qǐ早zǎo夜yè眠mián迟chí老lǎo易yì至zhì惜xī此cǐ时shí晨chén必bì盥guàn兼jiān漱shù口kǒu便biàn溺niào回huí辄zhé净jìng手shǒu 冠guān必bì正zhèng纽niǔ必bì结jié袜wà与yǔ履lǚ俱jù紧jǐn切qiè置zhì冠guān服fú有yǒu定dìng位wèi勿wù乱luàn顿dùn致zhì污wū秽huì衣yī贵guì洁jié不bú贵guì华huá上shàng循xún份fèn下xià称chèn 家jiā对duì饮yǐn食shí勿wù拣jiǎn择zé食shí适shì可kě勿wù过guò则zé年nián方fāng少shào勿wù饮yǐn酒jiǔ饮yǐn酒jiǔ醉zuì最zuì为wéi丑chǒu 步bù从cóng容róng立lì端duān正zhèng揖yī深shēn圆yuán拜bài恭gōng敬jìng 勿wù践jiàn阈yù勿wù跛bǒ倚yǐ勿wù箕jī踞jù勿wù摇yáo髀bì缓huǎn揭jiē帘lián勿wù有yǒu声shēng宽kuān转zhuǎn弯wān勿wù触chù棱léng 执zhí虚xū器qì如rú执zhí盈yíng入rù虚xū室shì如rú有yǒu人rén事shì勿wù忙máng忙máng多duō错cuò勿wù畏wèi难nán勿wù轻qīng略lüè斗dòu闹nào场chǎng绝jué勿wù近jìn 邪xié僻pì事shì绝jué勿wù问wèn 将jiāng入rù门mén问wèn 孰shú存cún将jiāng上shàng堂táng声shēng必bì扬yáng 人rén问wèn谁shuí对duì以yǐ名míng吾wú与yǔ我wǒ不bù分fēn明míng 用yòng人rén物wù须xū明míng求qiú倘tǎng不bú问wèn即jí为wéi偷tōu 借jiè人rén物wù及jí时shí还huán 后hòu有yǒu急jí借jiè不bù难nánxìn信凡fán出chū言yán信xìn为wéi先xiān诈zhà与yǔ妄wàng 奚xī可kě焉yān 话huà说shuō多duō不bù如rú少shǎo惟wéi 其qí是shì勿wù佞nìng巧qiǎo 奸jiān巧qiǎo语yǔ秽huì污wū词cí市shì井jǐng气qì切qiè戒jiè之zhī见jiàn未wèi真zhēn勿wù轻qīng言yán知zhī未wèi的dí勿wù轻qīng传chuán 事shì非fēi宜yí勿wù轻qīng诺nuò苟gǒu轻qīng诺nuò进jìn退tuì错cuò凡fán道dào字zì重zhòng且qiě舒shū勿wù急jí疾jí勿wù模mó糊hú彼bǐ说shuō长cháng此cǐ说shuō短duǎn不bù关guān己jǐ莫mò闲xián管guǎn见jiàn人rén善shàn即jí思sī齐qí纵zòng去qù远yuǎn以yǐ渐jiàn跻jī见jiàn人rén恶è即jí内nèi省xǐng有yǒu则zé改gǎi无wú加jiā警jǐng唯wéi德dé学xué唯wéi才cái艺yì不bù如rú人rén 当dāng自zì砺lì若ruò衣yī服fú若ruò饮yǐn食shí不bù如rú人rén勿wù生shēng戚qī闻wén过guò怒nù闻wén誉yù乐lè损sǔn友yǒu来lái益yì友yǒu却què闻wén誉yù恐kǒng闻wén过guò欣xīn直zhí谅liàng士shì渐jiàn相xiāng亲qīn无wú心xīn非fēi名míng为wéi错cuò有yǒu心xīn非fēi名míng为wéi恶è过guò能néng改gǎi归guī于yú无wú倘tǎng掩yǎn饰shì增zēng一yì辜gū泛fàn爱ài众zhòng凡fán是shì人rén皆jiē须xū爱ài天tiān同tóng覆fù地dì同tóng载zài行xìng高gāo者zhě名míng自zì高gāo人rén所suǒ重zhòng非fēi貌mào高gāo 才cái大dà者zhě望wàng自zì大dà人rén所suǒ服fú非fēi言yán大dà己jǐ有yǒu能néng勿wù自zì私sī人rén所suǒ能néng勿wù轻qīng訾zǐ勿wù谄chǎn富fù勿wù骄jiāo贫pín勿wù厌yàn故gù勿wù喜xǐ新xīn 人rén不bù闲xián勿wù事shì搅jiǎo人rén不bù安ān勿wù话huà扰rǎo 人rén有yǒu短duǎn切qiē莫mò揭jiē人rén有yǒu私sī切qiè莫mò说shuō道dào人rén善shàn即jí是shì善shàn人rén 知zhī之zhī愈yù思sī勉miǎn 扬yáng人rén恶è即jí是shì恶è疾jí之zhī甚shèn祸huò且qiě作zuò善shàn相xiāng劝quàn德dé皆jiē建jiàn过guò不bù规guī道dào两liǎng亏kuī凡fán取qǔ与yǔ贵guì分fēn晓xiǎo与yǔ宜yí多duō取qǔ宜yí少shǎo 将jiāng加jiā人rén先xiān问wèn己jǐ己jǐ不bú欲yù即jí速sù已yǐ恩ēn欲yù报bào怨yuàn欲yù忘wàng报bào怨yuàn短duǎn报bào恩ēn长cháng 待dài婢bì仆pú身s hēn贵guì端duān虽suī贵guì端duān慈cí而ér宽kuān 势shì服fú人rén心xīn不bù然rán理lǐ服fú人rén方fāng无wú言yán亲qīn仁rén同tóng是shì人rén类lèi不bù齐qí流liú俗sú众zhòng仁rén者zhě希xī果guǒ仁rén者zhě人rén多duō畏wèi言yán不bú讳huì色sè不bú媚mèi 能néng亲qīn仁rén无wú限xiàn好hǎo德dé日rì进jìn过guò日rì少shǎo 不bù亲qīn仁rén无wú限xiàn害hài小xiǎo人rén进jìn百bǎi事shì坏huài余yú力lì学xué文wén不bú力lì行xíng但dàn学xué文wén长zhǎng浮fú华huá成chéng何hé人rén 但dàn力lì行xíng不bù学xué文wén任rèn 己jǐ见jiàn昧mèi理lǐ真zhēn读dú书shū法fǎ有yǒu三sān到dào心xīn眼yǎn口kǒu信xìn皆jiē要yào 方fāng读dú此cǐ勿wù慕mù彼bǐ此cǐ未wèi终zhōng彼bǐ勿wù起qǐ宽kuān为wéi限xiàn紧jǐn用yòng功gōng 功gōng夫fū到dào滞zhì塞sè通tōng 心xīn有yǒu疑yí随suí札zhá记jì就jiù人rén问wèn求qiú确què义yì房fáng室shì清qīng墙qiáng壁bì净jìng几jī案àn洁jié笔bǐ砚yàn正zhèng 墨mò磨mó偏piān心xīn不bù端duān字zì不bú敬jìng心xīn先xiān病bìng 列liè典diǎn籍jí有yǒu定dìng处chù读dú看kàn毕bì还huán原yuán处chù虽suī有yǒu急jí卷juǎn束shù齐qí有yǒu缺quē坏huài就jiù补bǔ之zhī非fēi圣shèng书shū摒bǐng勿wù视shì蔽bì聪cōng明míng坏huài心xīn志zhì勿wù自zì暴bào勿wù自zì弃qì圣shèng与yǔ贤xián可kě驯xùn致zhì。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_《弟子规》_原文_注释_翻译_解读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出处】本句出自《弟子规》第七章亲仁【原文】能亲①仁②,无限好。
德③日④进⑤,过日少。
【注释】①亲:亲近。
②仁:有仁德的人。
③德:品德。
④日:一天天。
⑤进:提高,进步。
【翻译】如果我们能够亲近道德高尚的人,可以向他们学习,真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我们的德行才能不断地进步,我们的错误也会相应地减少。
【解释】我们学业的成功、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所以我们要亲近道德高尚的人,要听他们所说的话,要观察他们的行为,并且像他们那样做人做事,我们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榜样,不断地和他们学习。
我们如果找到了令人佩服、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就要真诚地去敬重他们,去学习他们身上好的地方。
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保持谦卑的心态,拥有一颗恭敬的心,才可以更好地跟老师学习。
我们接近我们的老师,自然能够接受他们的感染,在他们的熏陶下,我们才能更快地取得成功。
“德日进,过日少”,我们的缺点、毛病,也会因为老师对我们的教诲而逐渐减少,就连我们的形象和气质也会不断变好。
所以,想要成功,首要就是要亲仁,亲近那些仁德的人,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亲近那些对我们有所帮助的人。
【解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果接近品德优秀的人,会对我们的未来人生有很大的帮助,而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老师,则会成为我们未来的人生路上至关重要之人。
一位好的老师,不仅可以教会我们知识,更能教会我们人生的道理,他们是我们未来人生的向导。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在面对自己的老师时,我们应该尊重对方,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不可做出忤逆之事。
据说,有一年宣化府曾经摆下一个擂台,吸引了周边很多个州县的武功高手前来打擂台。
这场擂台一连摆了21天,每天都有很多人上场、下场,有些人是自己认输,而有些人则当场被打死。
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很多人都惨死在擂台之上,直到最后那天,一个和尚的出现,终于终止了这场擂台,他将所有的对手全部击败,最后夺得了头奖,而他就是当时人称“生铁佛”的武林高手。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1

柯老师对记者说,他打算趁自己还能动,发动全班的 学生帮他们的同学走出困境,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然后帮他们找到谋生手段。 柯老师最后说:“虽然我 现在已经说不清楚当年师生间的点滴故事,但‘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我会信守这一格言!” 百年大计,教育 为本;教育为本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柯老师 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既是一位真正的“人师”,又是一位 真正的“仁师”。我们看到了史可法对老师的真情,在此 我们又看到柯老师对学生的情义,这种师生真情真意的花 朵争相开放,让我们闻到了浓郁的芳香,祝愿这种芳香永 开不败,永远散发到教育界的每一个角落。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解】能够亲近仁德之人,向他学习, 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因为他会使我们 的道德学问一天天地进步,过失就会逐 渐地减少。(在生命中,可以不间断地 陪伴我们走完人生的仁者就是圣贤经典, 它是最真实、最永恒的仁者!)
〔故事2〕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五十岁的老吴,今年“五· 一”期间,与几个同班老同学聚 在了一起,回忆起难忘的青春岁月,自从33看前分别后,全班 同学就再没有聚集在一起,很多同学都没有再见过面,扳着指 头一算,同学们都已年过半百,再不聚,以后再想见恐怕身体 也不允许了,有人提议组织同班同学聚会活动,并邀请当年的 班主任柯运武老师参加。 2005年5月14日,大家筹措了二万六千元前往三亚等地旅 游,班主任柯运武老师应邀参加,但有8位同学因故没有参加 这一次分别33年后的同学聚会。回到海口后,柯运武老师对没 有能见到的8个学生念念不忘,当得知这8个同学都还在东山镇 时,他像当年一样开始逐个走访,而走访的结果让他痛心不已: 这人8个学生目前普遍生活艰难,其中同为56岁的苏文春和蔡 金行竟是远近有名的低保户。
弟子规全文带解释

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导语:《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的意思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
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弟子规·亲仁

在胡亥当政的第二年,李斯先被砍去脚趾,后押赴刑场被腰斩。他的父 母、兄弟、妻儿老小三族的所有人全被杀害。
板书设计
亲仁
能
不能
好
害
德日进,过日少 小人进,百事坏
亲仁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欣赏
课外拓展
1、道不同,不相为谋。
——春秋·孔子
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亲仁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原文: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译文: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
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天进步,过 错也跟着减少。
故事一:贤德的长孙皇后
唐太宗的身边有个贤德的长孙皇后。在她掌管后宫期间,宫 中没有浪费、浮夸的人,也没有嫉妒、邪恶的事。长孙皇后不但贤 德守礼,学问也非常好。她死后,唐太宗在她遗物中发现了她亲笔 写的《女则》,不禁感念涕下。这部书正是她一生修持道德、履行 礼仪的经验结晶。长孙皇后真是后世女子的典范啊!
原文: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译文: 如果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就会有无穷的祸害,
因为品行不好的小人就会趁虚而入,跑来接近你,让 你做很多不好的事情。
故事二:交错朋友遗恨终生
在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有一个人是功不可没的,他就是出谋划 策的丞相李斯。
天下安定后,他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亲自制定了小篆为全国统 一的文字。可是后来,他与超高结成了朋友,在秦始皇东巡途中病死后假传 遗旨,杀死了太子扶苏,立胡亥为帝,犯下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命的错误。赵高的权势越来 越大,甚至当着皇帝的面指鹿为马,为所欲为。李斯后悔当初不该与赵高合 谋杀了扶苏,但为时已晚。赵高设计让胡亥撤去了李斯的丞相职务,又把他 打入大牢。
弟子规第37课_能亲仁_无限好_德日进_过日少_不亲仁_无限害_小人进_百事坏(1)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小故事] 齐桓公的教训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但晚年生活腐化,宠信小人,最后走 上了不归路。
齐桓公有三个宠臣,他们是易牙、 竖刁、开方。易牙本来是一个普通的 臣子,为了讨好齐桓公和他的卫姬, 让他们尝到人肉的味道,竟然把自己 刚刚三岁的儿子杀了,做成了肉菜献 给齐桓公吃。竖刁本来是侍候齐桓公 的一个小童,为了可以随时随地跟随 在齐桓公身边取宠,竟主动阉割自己 成为宦官。开方是卫国的太子,却放 着太子不当,跑来做齐桓公的臣子, 15年不回家看自己的父母,父母死了 也不去奔丧。
苏文春和蔡金行是老同学中处境最差的两个,苏文春直 到45岁才成家,几个孩子都年幼,除了一亩田外没有其他收 入,住房已成危房;蔡金行本来就身体有残疾,至今还是孤 身一人。 柯运武老师了解到苏文春、蔡金行等人的现状后, 马上找到老吴等学生商量,把聚会没用完的六千元分别送给 这8个学生,他还自己拿出五百多元为牙齿已经掉光的苏文春 定制了假牙,还准备出次五千元帮苏文春翻建住房。
2005年5月14日,大家筹措了二万六千元前往三亚等地旅 游,班主任柯运武老师应邀参加,但有8位同学因故没有参加 这一次分别33年后的同学聚会。回到海口后,柯运武老师对没 有能见到的8个学生念念不忘,当得知这8个同学都还在东山镇 时,他像当年一样开始逐个走访,而走访的结果让他痛心不已: 这人8个学生目前普遍生活艰难,其中同为56岁的苏文春和蔡 金行竟是远近有名的低保户。
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
奉
孝
事
养
师
父
表
母
复习内容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 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
•
泛爱众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翻译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翻译弟子规全文解释及翻译《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小孩学的。
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其主要内容也是《论语》学而篇的解读,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弟子规全文解释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一、原文: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命自我作福自我求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於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二、译文:一、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全文翻译及注音

《弟子规》全文翻译及注音编语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把国学精典《弟子规》确定为师生必读文章,让大家在国粹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升华人格,举止更加文明,道德更加高尚。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
让我们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树当代道德标兵,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汉阴县涧池初级中学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zǒng xù【总叙】dìzǐguī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cìjǐn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fànàizhòngérqīnrén yǒuyúlìzéxué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注释:训:教导,教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之近朱者赤,德行日进【原典】: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释义】: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是无限美好的事情;这会使我们的德行与日俱增,过错天天减少。
多与优秀的同事接近
多跟优秀的人接近,多向他们学习,那么,自己就会一天天地获得进步,并且过失也会越来越少。
这就是“近朱者赤”的道理。
早在战国的时候,孟子的母亲就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才有了孟母择邻的故事。
孟子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承担了教育孟子的职责。
为了让孟子能够成才,她曾经搬了好几次家。
原因很简单,他家住在一片坟地附近的时候,由于经常有扫墓的人来,孟子就受到影响,没事儿就学人家的样子做跪拜祭祀之类的事情,读书的事儿则抛在脑后。
搬家之后,因为是住在集市旁边,孟子倒是不学人家上坟了,但是孟母一点也不省心,因为孟子照样不想读书,而是开始有事没事学小贩在那里吆喝。
孟母一看这哪行?再次搬家。
他们住到了一个靠近学堂的地方。
这回孟母总算是放心了。
因为孟子被学堂里的先生和学生所影响,逐渐地学着念起书来。
由此可见,身边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容易成为什么样的
人。
正因为这个原因,作为一名员工,我们要在工作过程中,多亲近“仁者”,多向优秀的同事学习。
有道是碌碌无为者有着各种各样的恶习和缺陷,成功的人则总是有很多相似的优点,而这些优点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他人是本书,优秀是财富。
有这样一个故事:
正值赶考时节,有一位秀才欲赴京城,偏偏妻子这时候挺着个大肚子,随时可能临产。
放弃本次考试照顾妻子吧,他有些不甘心;留马上临盆的妻子一个人在家中,自己又不放心。
最后,他决定带着妻子同行。
一路旅途劳顿,妻子竟在半途肚子痛了起来,眼看就要分娩了。
沿途住家稀少,他们勉强前行了一段路,才找到一处人家。
秀才急忙上前敲门。
这户人家以打铁为业,刚巧铁匠的老婆也正要分娩。
算来也是秀才的运气好,有现成的接生婆正好顺便帮妻子接生。
过不多时,秀才的妻子和铁匠的老婆都安然产下一子,皆母子平安,让人不得不感慨的是,天下这么巧的事情今天竟然出了好几件:秀才妻子需要接生婆的时候,正好行路至铁匠的门口;铁匠的妻子也正好要生;两个孩子的接生婆是同一个人;而且关键是,孩子几乎是同时出生的。
16年后,秀才的儿子长大了,也考上了秀才。
老秀才大
喜之余,想起铁匠的儿子与自己儿子的生辰八字相同,迷信的他想来此时对方也必定已经是个秀才了。
回想起当年之恩,秀才随即准备了礼物,专程赶往铁匠家中,目的是先道谢,并顺便给铁匠儿子中了秀才道喜。
可是,等老秀才到了铁匠家中,展现在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情景:只见老铁匠坐在门口吸着旱烟,屋内一个年轻后生,赤着上身正忙着打铁,唯独不见铁匠的儿子。
秀才说明道谢之意,将礼物呈上,并问老铁匠:“令公子哪里去了?”
老铁匠随手指了指门内,说道:“相公啊,我儿子在打铁啊,他还能到哪里去!”
秀才诧异道:“这不对啊!按命理说来,你我的儿子生辰八字完全相同,命也应该一样啊。
我儿子已经中了秀才,令公子此际理应也该如此才对啊。
”
铁匠哈哈大笑:“这小子从小跟着我打铁,斗大的字不识得几个,拿什么去考秀才啊!”
老秀才至此方才大悟,生辰命理作不得准,处于不同环境,际遇自然也大不相同。
这一则故事,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向:决定我们一生成就的重要因素,不是所谓的命运,而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
命运的形成多半由于习惯的积累,而习惯是持续的同一行为所养成的,行为则是思想衍生的结果。
所以,命运是可以
改变的,此刻所面临的命运结局,是过去的思维模式造成的。
若想将来有更好的命运归宿,可以从现在起调整思维模式,使之往好的方向发展。
有好的思想,就能有好的行为表现;有了好的行为,便能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自然导致良好的结果,达到改变命运的目的。
我们所处的环境,以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改变的,正如故事中秀才与铁匠儿子的际遇大不相同一样。
我们知道,一个资质优秀的人,若身处难以成功的环境中,其成就亦是有限的;而一个平庸驽钝的平常人,若置身于成功者之间,机会无穷,就算他自己想不成功都很难。
和优秀的人相处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至深至远,我们切勿等闲视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美国有一位明教阿瑟•华卡的著名银行家,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少年时的一次经历。
一天,华卡在杂志上督导大实业家威廉•亚斯达的故事后非常崇敬他,希望能见到他,并希望能成为他那样的人,终于有一天,华卡见到了亚斯达。
当华卡问其赚钱的秘诀时,亚斯达对华卡说:“只要多结交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就有成功的那一天。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
此后,华卡一直不忘这句话,并时时处处付诸实践,不到5年的实践,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银行家。
后来,有年轻人向华卡讨教经验,华卡说:“我希望你常向比你优秀的人学习,
这对做学文或做人都是有益的。
”
华卡的做法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借鉴。
把优秀的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是华卡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优秀者,出类拔萃也。
结交优秀的人,学习其优秀的经验,就像读到一本优秀的书籍一样,不仅能成为我们的益友,而且很可能成为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良师。
向优秀者学习,会从优秀者哪里得到许多鼓励和帮助,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启示,有利于学会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完善自我,创新发展。
善于并虚心向优秀者学习,就要敢做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地去超越自我。
三人行,必有吾师。
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与做法,从中得到启示,找到差距,从而实现工作赶超一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