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孔子教学设计
孔子教学设计

孔子教学设计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中国教育的圣人。
他对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孔子的教学设计,并从中汲取教育智慧。
孔子的教学设计以“仁”为核心。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仁”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孔子强调人们要有恻隐之心,关心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仁德,才能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孔子的教学方法注重个别化教学。
他喜欢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个别化的教学安排。
孔子强调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不足,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在孔子的教学设计中,他强调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
孔子注重以身作则的教学方式。
他认为教师应该以自己的行为和言行来榜样学生。
孔子的教学设计中,他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通过自己的示范来影响学生。
孔子认为,教师自身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优秀的能力,才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孔子的教学设计也强调思维的培养。
他倡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他鼓励学生质疑、思考和探索。
孔子的教学设计中,他讲究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此外,孔子的教学设计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他认为,教学应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发现学生的潜力并给予激励。
在孔子的教学设计中,他充分利用个人教学资源和辅助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总之,孔子的教学设计以“仁”为核心,注重个别化教学、以身作则、思维的培养和因材施教。
这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对现代教育仍然有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从孔子的教育智慧中汲取经验,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方法,培养更多有思想、有品德、有才能的新一代。
孔子主题班会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

孔子主题班会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孔子主题班会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导语: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主题班会是一种旨在通过主题化的班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模式。
本文将以孔子主题班会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为基础,探讨如何在班级中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高学生成长。
一、主题班会介绍主题班会是指选取一个具有明确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集体讨论、个人发言、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孔子主题班会则是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核心,通过讲述孔子的故事、引用孔子的经典语录、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二、孔子主题班会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案例一:《诗经》中的礼仪教育主题:诗经中的礼仪教育1. 导入:引用孔子“学而时习之”的经典语录,介绍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2. 学习内容:a. 学习《诗经》中的选段,让学生感受古人对礼仪的重视。
b. 学习《诗经》中的礼仪教育文化,让学生了解古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3. 深化理解:a.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礼仪的意义和现代礼仪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b. 分组表演《诗经》中的选段,展示古代礼仪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4. 总结回顾:a. 回顾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应该以孔子为榜样,培养自己的品德素质和意识修养。
b. 鼓励学生将古代礼仪与现代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倡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案例二:《论语》中的修身教育主题:论语中的修身教育1. 导入:引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经典语录,强调做人的基本原则。
2. 学习内容:a. 学习《论语》中的经典段落,了解孔子的修身教育观。
b. 学习孔子与弟子的对话,理解孔子的教育方法。
3. 深化理解:a. 讨论孔子的修身教育对个人的意义,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b.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孔子的温文尔雅和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
初中综合实践孔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孔子的生平事迹2. 孔子的主要思想3.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4. 学生实地参观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场所5. 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如: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孔子教育理念在当代教育的应用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贡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孔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4.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地,让学生感受孔子文化的历史底蕴。
5. 分组课题研究: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教师提供指导。
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孔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和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2. 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学成果,深入探讨孔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3. 学生实地参观的体验:参观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地,感受孔子文化的历史底蕴。
4. 学生分组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孔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和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5. 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有关孔子的生平事迹、主要思想等内容。
2. 网络资源:有关孔子的视频、文章、论文等。
3. 实地资源: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场所。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观看视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孔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
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
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
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运用孔子儒家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学习方法。
结合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阅读归纳;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古今结合;讨论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产生进步作用的人。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讲授新课):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出生: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2、立志学习礼乐: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3、试图恢复礼乐,传承礼乐文化:(1)(1)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2)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孔子周游列国路线▲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孔子的故事教学设计

孔子的故事教学设计引言: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讲述孔子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人生观,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运用孔子的智慧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
本文将探讨如何以孔子的故事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并提供一些教学活动的示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教育理念;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孔子的生平:介绍孔子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早年求学和传道的经历等。
2. 孔子的思想:介绍孔子的仁爱、孝道、礼义观念等核心思想,并解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3. 孔子的教育理念:介绍孔子的教育思想,如“知其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学诗,无以言”等,并讨论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三、教学活动:1.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孔子的故事,如《孔子问礼》、《论语》中的经典故事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孔子的故事进行扮演,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故事理解的深度;3. 讲解名言警句:选取孔子的名言警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并结合实际生活找出对应的例子;4. 分析思辨问题:以孔子的思想和故事为基础,提出一些道德、伦理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讨论,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5. 社区实践:组织学生到社区或学校周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帮助老人、清理环境等,以践行孔子的仁爱精神。
四、评价与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孔子的生平、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理解程度,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是否有所提升,以及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
关于孔子的教案初中

关于孔子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常用实词,如“息、斥、益、固、绳、赞、服”等,并能够识别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掌握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句式特点。
2. 学生能够了解孔子的伟大人格和他对教育的贡献,理解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1. 介绍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2. 回顾孔子生平:孔子三岁时父亲离世,十七岁时母亲也离开人间。
但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开办私塾,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
二、预习指导1.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读音问题,能够顺利朗读全文。
2. 学生整理文中通假字,如“匪、知、盖、监”,指出古今异义词,掌握文言句式。
三、预习检查1. 学生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 学生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四、深入学习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孔子的言行和他的教育理念。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理解他对教育的贡献。
五、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孔子的教育方法和他的人格魅力。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
六、总结与拓展1. 学生总结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 学生思考孔子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学习总结,评价学生对孔子及其教育理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文《孔子世家赞》。
2. 相关孔子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建议:1.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孔子教学设计

思想家孔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阅读简单的史料,初步具有对所掌握的史料进行简单的探究、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懂得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指引生活,学会做人。
情感与态度:了解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在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中,了解孔子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萌发敬仰之情,树立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难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理解。
三、课前准备:教师:1、有关孔子生平、成就,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的介绍。
2、孔子的格言,包括教育上的、学习上的、为人处世道德等方面。
以书面的形式呈现,教师了解这些格言的意思。
3、纪念孔子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如资中文庙。
4、有关孔子教育弟子的小故事。
5、制作精美名言卡片一个,有关纪念孔子的邮品。
6、制作课件。
学生: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伟大成就。
2、收集孔子的格言,写下来。
了解这些格言的意思。
3、认识纪念孔子的名胜古迹。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初知孔子1、看图猜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出示孔子图像,板书:孔子)2、你对孔子认识多少呢?(学生自由发言)[师出示孔子简介]点拔:孔子是历史中哪个朝代的人?孔子的故乡在哪吗?(山东曲阜)……出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故乡位于现今我国山东省曲阜县。
3、这2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思想家孔子”吧,请翻开课本20页。
[揭题] (二)活动二:走近孔子1、我们要认识思想家孔子,那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哪些方面去了解他呢?(学生自由发言)[师提示:生平、故乡、名言、故事、著作、弟子……]2、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大家都想到从不同的方面去了解孔子,那按大家的喜好分成四个组,分别从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故乡、孔子的格言、孔子的故事去了解这一位杰出的智者吧!(将学生进行分组)3、我校的孔学传颂网站中有不少孔子的资料,相信可以帮助同学去了解孔子的,那让我们分组通过网络和课本去学习,收集相关资料,待会进行交流吧!(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师给出提示,指引学生到资源网中查找资料,让学生学习整理资料)[温馨提示:孔子的生平可参考课本20页及孔学传颂网站的“认识孔子”中的“孔子简介”。
21孔子教学设计

第21课《孔子》(教学设计)沙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吕盼21、孔子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4个生字(仲、儒、祭、祀),会写10个生字(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能正确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安守节操、为所欲为、翻来覆去、韦编三绝”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模式:明确目标,激趣导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入领悟——品读美读,积累运用——达标小结,促进发展。
(“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3、了解课文大意,并学习第1、2自然段。
(一)明确目标,激趣导学同学们,最近在电脑中观看了央视百家讲坛,一位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她在为我们解读《论语》,点击率很高,深受广大网友的热切关注。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课件先后出示:“孔子像”和“圣迹图”(课本中的两幅图)。
确立学习目标: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且标出自然段。
三读:了解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从关注名人著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本中的两幅图画——孔子图、圣迹图,初步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
】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孔子》(教学设计)沙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吕盼21、孔子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4个生字(仲、儒、祭、祀),会写10个生字(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能正确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安守节操、为所欲为、翻来覆去、韦编三绝”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模式:明确目标,激趣导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入领悟——品读美读,积累运用——达标小结,促进发展。
(“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3、了解课文大意,并学习第1、2自然段。
(一)明确目标,激趣导学同学们,最近在电脑中观看了央视百家讲坛,一位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她在为我们解读《论语》,点击率很高,深受广大网友的热切关注。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课件先后出示:“孔子像”和“圣迹图”(课本中的两幅图)。
确立学习目标: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且标出自然段。
三读:了解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从关注名人著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本中的两幅图画——孔子图、圣迹图,初步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
】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设计意图:课前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书籍、向家长等不同途径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背景,经过课前热身,对孔子的其人其事将有更深入的了解与研究,为本节课的人物理解,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仲、儒、祭、祀。
(2)记、写生字: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
重点点拨:a.读音:仲(zhòng)、儒(rú)、祀(sì)。
b.笔画:怨(夕)、祭(“夕”里面再多一点)、祀(巳)。
①左右结构的字:②上下结构的字:③半包围结构的字:c.多音字:处、论、卷、载。
①处[chǔ]:处理、相处、处事;处[chù]:到处、处所、好处。
②论[lùn]:讨论、理论、论文;论[lún]:论语。
③卷[juǎn]:卷起、龙卷风;卷[juàn]:试卷、画卷。
④载[zǎi]:三年五载、记载;载[zài]:载货、载人。
了解词意:儒家、仁、隐晦、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件展示)★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
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在汉武帝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仁:"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隐晦:含糊、不易理解、不明朗或不清楚。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2、整体把握,捋出线索。
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孔子的生平。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3、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
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课文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孔子优秀品质的?【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生字和新词,排除阅读障碍,为理解课文作铺垫。
关注字音、字形、字义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关键环节。
对于基本技能的形成有其重要意义。
】(三)达标小结,促进发展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课堂小结:1、生字新词(音、形、义);2、整体把握,捋出线索;3、学习了第1、2自然段,了解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课文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孔子优秀品质的?【设计意图:经过初读课文,学习和理解了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脉络,弄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顺势解决了第一部分的内容提出了学习主问题,为下一课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回家完成一些书面作业,对所学的知识,加于巩固。
坚持“以读为本”,熟读课文,读中感悟,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课文中具体讲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品读美文,领悟孔子的优秀品质。
3、总结本文的一些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回顾全文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孔子的哪些信息?(孔子概况)课文中还具体讲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不喝盗泉水;(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4)晚年读《周易》。
(以上四点课件逐一展示)【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入,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2、这篇文章是写人的,同学观察大屏幕,想想这篇文章在写人的习作方法上给你什么启发?先概括人物的基本情况,再通过具体的事例体现人物的品质。
(总起——分述)【设计意图:借题发挥,进行写人习作的写法指导。
】(二)细读课文,深入领悟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1、分角色(子贡、孔子、叙述人)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交流: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2、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设计意图:细读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语文教学的要务之一。
】(三)品读美读,积累运用3、分角色(子路、孔子、颜回、叙述人)朗读第5、6、7自然段,讨论交流:(1)孔子是怎样谈论“君子”与“小人”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德行品质是君子所为,哪些德行品质是小人所为?(2)口头练笔:君子()小人()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
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又如: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小人(口若悬河,言而无信)……(3)孔子对颜回“假装说”哪些话?后来又为什么对弟子们说那段话?由此,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认识?4、理解“韦编三绝”的意思。
(1)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2)例句: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5、积累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
(废寝忘食、悬梁刺骨、凿壁借光、持之以恒、临池学书、勤学苦练、卧薪尝胆、驽马十驾、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6、读第8自然段,边思考边勾画: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由此,你体会出孔子怎样的精神?(注意抓住“晚年”、“喜欢”、“翻来覆去地读”、“还是不满意,说……”等语句,体会孔子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的“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让学生懂得:两千多年来,孔子的好学精神和不断追求的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特色。
)【设计意图:第5-8自然段是重点段落,通过反复品读,有效的美读。
极大的重视“理解语言”、“感悟语言”与“运用语言”的有效整合。
与此同时,采取口头练笔等方式,加强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
从而,让学生懂得孔子的勤奋好学、不断追求的精神一直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内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全面理解了人物(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巨大影响。
】(四)总结反思,促进发展1、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一些感受?2、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