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长红枣的发展史
宁夏灵武长红枣

宁夏灵武长红枣红枣为我国特产之一,有长枣和短枣之分。
枣树耐旱、耐寒、耐盐碱而且栽培简单,其色泽紫红透亮、果大核小、质脆甘甜,集营养、药用、食疗三者价值兼备而备受人们喜爱。
枣为秋冬进补之佳品,又是养颜益寿食品,俗话说:“一日吃仨枣,一辈子不显老”,“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
灵武素有“水果之乡”之称,种植果树已达1500多年历史。
从唐朝开始,灵武长红枣就被列为皇室贡品,被誉为“果中珍品”。
灵武长枣树被定为灵武市树。
2006年,灵武市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灵武长枣之乡”,从2006年开始,灵武市每年举办一届“长枣节”。
、宁夏灵武市巨型恐龙化石冲击波形成人民网宁夏视窗6月17日电随着宁夏灵武市恐龙化石开挖以来,一些媒体纷纷跟踪报道。
据《新消息报》综合报道:6月10日,该报刊发了《巨型恐龙化石冲击世界顶级水平灵武要建恐龙博物馆》的消息,随着区内其他媒体的跟进,一时间,灵武恐龙再次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也刺激着方方面面的神经。
冷静下来,我们迫切地想知道,灵武恐龙化石在中国乃至世界,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灵武恐龙有可能引发恐龙研究的高潮吗?其他地方如何开发恐龙遗迹?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恐龙世界吧。
恐龙之最最小的恐龙——细颚龙类,跟鸡差不多。
最丑的恐龙——肿头龙。
最大的恐龙——重型龙与梁龙,27米左右。
最重的恐龙——腕龙与南极龙,70吨至80吨左右。
最宽的恐龙——甲龙,宽5米左右。
最早出现的恐龙——南十字龙,它出现于三叠纪中期。
“恐龙”之名由来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肯定是由来已久。
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
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
至于我们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采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动物化石入药,并把这些化石叫做“龙骨”。
但是,直到曼特尔夫妇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这是一种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灵武长红枣是百姓的摇钱树

( 三) 充 分利 用 地 域 产 品保 护 制度 。在 2 0 0 6 年, 灵武 长红 枣 由 国家质 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 准. 成为“ 地理标志保 护产 品” 。为 提高灵武长红枣的市场竞争力 。必须充分利用原产地地域产 品
理论 前 沿 2 0 1 4 年第5 期
灵武长红枣是百姓的摇钱树
潘 志海
( 灵武市农业局农村经济经 营管理站 . 宁夏 灵武 7 5 0 4 0 0 )
[ 摘 要】 口通过对宁夏灵武长红枣的销售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 探讨灵武长红枣在 宁夏经济发展 中的重要作 用, 研 究灵武长红枣的
着治疗作 用 ; 用灵武 长红枣酿 制而成 的酒枣 , 味道 独特 , 是营养 丰富 的滋补品 。 二、 灵武长红枣的发展现状 ( 一) 灵武长红枣的保存 时间短。随着灵武长红枣 的发展 , 我
保护制度 , 以保障灵武长红枣不受损害。这种制度是用原产地域 名来命名产品 , 对产 品的生产 和营销进行有效 的控制 , 明确生产 条件 , 制定科学 的生 产标 准 ,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防止 出现假 冒 产品。为 了发展灵武长红枣必须树立品牌意识 , 将灵武长红枣打 造为 国家知名品牌 .以提高灵武长红枣 的知名度 。扩宽销售渠 道, 为农 民带来更多 的效益 。建立健全 的管理机构 , 设立完善 的 申报机构 , 严打假 冒伪劣产品 , 保障灵 武长 红枣 的质量 。 ( 四) 创新灵武长 红枣的种植模式 , 实现产业化经营。为实现 灵武长红枣 的产业化经营 。必须加快粗放型经营方式 向集 约型 经 营方式的转变 . 要选择优质 的种子进行开发。传统的灵武长红 枣树是实行一家一户 的种植模式 , 太过于落后 , 难 以壮大灵 武长
我爱灵武的长红枣

我爱酸甜可口的桑葚,我也爱颗粒饱满的石榴,但我更爱家乡的长红枣! 灵武市第四小学
指导:兰羽婷
这样写得好处:语句简练,内容丰富,运用优美的词句拼凑成一篇散文。结尾点题,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四年级六班
郭昱
‘灵武长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质地与解剖结构的变化

‘灵武长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质地与解剖结构的变化院钦;杨四钰;乔帅;任玉锋;周军;张欣;陈卫军;万仲武;魏天军;徐文娣;王惠冉【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24(33)5【摘要】为探究‘灵武长枣’发育过程中枣果质地与解剖结构的变化特征及两者间关系。
以国家地理标志品种‘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利用质地剖面分析法(TPA)和石蜡切片法,分析测定果实7项质地品质指标、10项显微结构指标,并对果实基本性状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果实成熟过程中,以硬核期为转折点,硬核期到半红期枣果实品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如硬核期到膨大前期单果质量增幅412.3%、体积增幅403.7%,且果实解剖结构与大部分质地参数显著相关。
即随着果实成熟,果实的单果质量、纵横径,体积均增加;果实硬度、脆度和胶粘性先增大后减小,弹性、咀嚼性和粘附性呈上升趋势,内聚性变化不显著。
果皮变薄,表皮细胞和薄壁细胞、维管束和空腔面积增大,细胞排列变疏松,成熟期口感变酥脆。
角质层加厚,果实抗损伤性加强。
此外,枣果表皮细胞中的质体也发生很大变化,幼果期到半红期,由叶绿体逐渐转变为有色体。
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硬度、弹性、咀嚼性和粘附性同枣果细胞形态参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粘附性与大部分果实细胞形态参数达极显著水平,如粘附性与空腔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9)。
‘灵武长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其果实品质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果实细胞形态的动态变化显著影响其质地品质(硬度、弹性、咀嚼性、粘附性)。
【总页数】11页(P851-861)【作者】院钦;杨四钰;乔帅;任玉锋;周军;张欣;陈卫军;万仲武;魏天军;徐文娣;王惠冉【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经济林遗传改良创新团队;灵武市自然资源局;灵武市大泉林场;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相关文献】1.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质地与水解酶活性的变化2.灵武长枣果实发育成熟期生理生化变化(英文)3.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质地与胞壁酶活性的变化4.灵武长枣果实发育过程中阿拉伯半乳糖蛋白组织化学分布5.灵武长枣果实发育成熟期生理生化变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灵武:一颗长枣,生生不息

撰文、摄影/杨晓彤灵武:一颗长枣,生生不息灵武长枣主要产于灵武市的临河镇上桥村、东塔镇园艺村和果园村等。
灵武长枣产业是灵武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自治区扶持推广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灵武长枣基地面积6.8万亩,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66%,年产量达到2500万公斤,带动当地枣农8000多户3万多人增收致富;主要销往北京、重庆、广州、甘肃、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等地。
近两年,灵武市搭乘电商快车,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了350多个配货中心和直销窗口。
每年9~10月,全国各地的枣商都会聚集在这里,将灵武长枣一车车运到全国各地的市场,甚至出口到国外。
“灵武长枣口感好,南方市场普遍很认金秋时节,正是灵武长枣上市之季。
走进灵武市的马场湖万亩灵武长枣优质生产基地,红彤彤的长枣挂满枝头,农户们穿梭其间,正忙着采摘。
大大小小的长枣购销点内,农户和客商忙着分拣和包装长枣。
灵武长枣马场湖万亩灵武长枣优质生产基地设施温棚可,每公斤的零售价在8元左右。
”广州籍客商王大海告诉记者,他和其他客商从9月15日开始在灵武长枣交易市场收购长枣,收购将持续至10月底。
灵武市长枣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0月,首批500公斤灵武长枣经海关检疫合格,销往泰国,这标志着宁夏又一特色农产品获得进军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在拿到“入场券”后的半年时间内,灵武长枣又相继进入欧美等多个国际市场,并获得了较好的反馈。
记者驱车行驶在灵武市下白公路,路两旁很多家庭房前屋后都种着十几米高、树龄达百年的长枣树,路边不时能见到农家乐,当地人依靠长枣采摘,做起配套的旅游生意。
枣农李彩红说:“家里种了1000多棵枣树,枣子每年能够卖出10万元左右。
”采摘几年前,李彩红的丈夫外出打工挣钱是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院里种的长枣都是自己吃、送亲戚,不懂外销,一年下来,全部收入也不过2万元,那时全家人住在土坯房子里。
自从做了枣农以后,家里买了楼房,还买了小汽车。
设施灵武长枣坐果率的提高措施

设施灵武长枣坐果率的提高措施作者:王硕颖陈海冰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3期摘要灵武长枣是灵武地区果农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从调控设施栽培的温湿度、加强日常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3个方面总结了提高设施灵武长枣坐果率的措施,以期为提高灵武长枣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灵武长枣;坐果率;提高措施中图分类号 S6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100-01灵武长枣的个体较大,呈长椭圆状,果实颜色较鲜艳,果肉口感酥脆、酸甜,汁液丰富,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高,具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目前我国枣品种中的佳品之一。
灵武长枣产自灵武市,目前已经成为灵武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宁夏地区重点推广的品种之一。
2008年,灵武市开始在大棚设施中栽培灵武长枣,获得了成功,自此以后设施灵武长枣在灵武市广泛推广,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目前其发展已经初具规模[1-2]。
结合笔者近几年在设施灵武长枣栽培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其提高坐果率的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1 调控设施中的温湿度栽培于设施中的灵武长枣在进入休眠期后,需要40~50 d才可萌芽,此阶段最关键的措施是对设施中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灵武长枣萌芽的时间,对后期坐果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增加设施大棚中的温度,可在每天太阳出来后掀开温室棉被,增加阳光的照射率,在傍晚太阳落下开始降温时及时将棉被放下。
灵武长枣的枝条、叶片即将萌发之前白天和晚上的温度分别控制为15~18、5~8 ℃;萌发后适当增加温度,白天、晚上分别控制为17~22、10~13 ℃;当叶片处于舒展期时,设施内的昼温控制为18~25 ℃、夜温控制为10~15 ℃;当处于开花初期时,适宜的昼夜温度分别为20~28、15~20 ℃;进入开花盛期后,昼夜温度分别为25~35、15~20 ℃。
除了温度,灵武长枣的坐果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湿度的影响,一般其处于不同的阶段,适宜的湿度条件也有所不同,萌芽期、萌芽至展叶期、花期湿度宜分别控制为70%~80%、50%~60%、70%~80%。
2021我国灵武长枣的研究文献综述范文2

2021我国灵武长枣的研究文献综述范文 灵武长枣,又名“马牙枣”,系鼠李科枣属木本乔木的果实,是宁夏灵武地区经多年自然筛选培育出的地方优势特色枣产品,为鲜食、加工兼用品种,以鲜食为主. 灵武长枣具有悠久的栽植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独特性。
据专家考证,有记载的灵武长枣的种植历史有 800~1000 年。
[ 1]灵武长枣枣果呈长椭圆形,果皮紫红,果肉白绿色,质脆、汁多、色艳、肉厚、酸甜适口、风味独特、品质极上,素有“十八个一斤,十个一尺”的说法.被誉为“木本粮食,活性维生素丸” ,是全国鲜食枣品种中不可多得的优良品种.宁夏灵武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和水、肥条件,使灵武长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而享誉全国.2005 年 , 灵武市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灵武长枣原产地.同时,国家林业局也将灵武市命名为“中国长枣之乡”.[ 2]灵武长枣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但那时的研究是零星、不系统的. 随着人们对灵武长枣价值的认识,近几年,有关灵武长枣的研究逐渐深入,刊载有关灵武长枣研究论文的数量比过去有大幅度增长,质量也明显提高。
1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本文以《CNKI 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 1985~2014 年 3 月间有关灵武长枣的研究文献,共得到 285 篇。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 285 篇有关灵武长枣研究的文献数量、文献发表年代、期刊分布、文献作者、研究机构、研究内容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灵武长枣的研究现状.[ 3] 2统计与分析 2.1文献数量及年代分析 就1985~2014 年 3 月间国内相关农业科学、园艺学、植物学、食品科学等专业期刊刊载的关于灵武长枣的各类研究文献进行数量及年代分析(见表 1) .从表 1 可以看出,我国灵武长枣的研究起步较晚, 20 世纪 80 年代只有 1 篇研究文献 , 90 年代只有3 篇研究文献 , 15 年间仅发表了 4 篇 , 平均每年发表0.27 篇 , 研究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 进入 21 世纪 , 才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2000~2009 年这 10 年间共发表了 145 篇研究文献,平均每年发表 14.5 篇,是 20世纪 80 年代、 90 年代发文总量的 36 倍 , 特别是2006 年以后快速增长 , 仅 2008 年一年就发表了 44篇,占发文总量的 15.44%; 2010~2014 年 3 月,不足5 年时间 , 共发表了 136 篇研究文献 , 平均每年发表27.2 篇 , 是 20 世纪 80 年代、 90 年代年发文总量的34 倍 , 说明 21 世纪以来 , 国内对灵武长枣才真正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 2.2文献来源期刊分析 285篇文献分布于 68 种学术期刊上 , 只刊载 l 篇文献的期刊有 33 种,占期刊总数的 48.53%, 占发文量的 11.58%; 刊载 2 篇文献的期刊有 12 种,占期刊总数的 17.65%, 占发文量的 8.42%; 刊载 3 篇文献的期刊有 5 种 , 占期刊总数的 7.35% , 占发文量的5.26%; 刊载 4 篇文献的期刊有 5 种 , 占期刊总数的7.35%, 占发文量的 7.02%; 刊载 5 篇以上文献的期刊有 13 种,占期刊总数的19.12%, 共刊载文献 191 篇,占发文量的 67.02%. 表 2 列出了载文量大于 5 篇(含5 篇)的期刊。
宁夏灵武:大棚春来“枣” 绿意满园芳

宁夏灵武:大棚春来“枣” 绿意满园芳时值三月,大地作物进入播种季节,宁夏银川灵武市的长枣树设施温棚内,春枣吐芽,绿叶与褐色的枝干相衬,为春日带来生气和活力。
温棚内,工人们在除草机的轰鸣声中为枣树除草、拉枝,为今年长枣的丰产增收注入新盼望。
灵武长枣是宁夏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栽培始于唐朝,品种优良,果个大,VC含量高达642mg/百克,是猕猴桃的2.3倍。
目前,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涉及枣农8000多户3万余人,主要销往北京、重庆、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2023年,灵武长枣种植系统被中国农业部(现中国农业农村部)列入其次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灵武长枣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为了能让枣树的养分跟得上,只要枣树四周有杂草,我们就要立马除草,提前消退不利的生长因素。
”在灵武市大秦枣产业专业合作社的设施温棚里,工人余涛告知记者,今年新种的8亩枣树将在五月底上市。
目前,灵武长枣主要有设施温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露天大地等种植模式,其中,设施温棚的长枣产量最高,销售季节最长,从五月底上市至九月底。
“温棚里的枣树比大地枣园产量每亩提高5-10倍以上,价格也高许多。
”余涛告知记者,设施栽培技术“硬科技”支撑和分批次的温差效应是温棚枣树果实长时间“保鲜”与价格领先的缘由之一。
“我们与宁夏区内外的院校进行合作,聘请专家学者,为长枣棚体提升、绿色防控、光温调控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科技元素,补齐了灵武长枣全年营销产业链短板。
同时,我们还通过根域限制栽培,利用花盆式的栽培模式提高了枣子的上市期。
”灵武市果树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贵云表示,已经开头坐果的大棚内采纳的就是根域限制栽培技术,“这种技术栽培出的灵武长枣最大的优点就是上市早,真正让广阔消费者得以提早尝鲜。
”(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长枣来灵武
------灵武长红枣的发展史
灵武长枣,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特有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所产鲜食果味鲜美,质地酥脆,汁液多,果肉白绿色,可食率和营养价值高。
被批准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栽培历史始于18世纪。
为了推动长枣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灵武市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长枣种植。
一是形成了灵武长枣产业化服务体系。
到2009年有灵武长枣市级协会1家,培育了灵武市灵丹集团、灵武市成园苗木花卉公司等灵武长枣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了灵武长枣通讯信息平台,形成了市、乡、村、队、户五级技术服务网络;开通了4020115灵武长枣技术服务专线电话;并利用中国移动信息平台,即时将枣树管理要点和相关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传递给每个枣农。
二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技术链条体系,具备了在宁夏大规模发展的技术支撑条件。
三是深加工技术获得突破。
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研制的“灵州红”系列长枣果酒正式投放市场;由灵武市伊农枣园红农副产品开发中心研制的灵武水晶枣,2008年已进入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为了进一步开发灵武水晶枣系列产品,扩大规模,灵武市投资建成宁夏最大的现代化长枣深加工企业。
到2009年,灵武已建成通贯全市南北的沿山百公里灵武长枣标准化产业基地8.6万亩,其中千亩精品示范园区5个,万亩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2个,2008年挂果面积4万亩,产量近200万公斤,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
那万里飘香的长红枣,已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它鲜红的色泽,香甜的味道,象征着灵武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做为一个灵武人,我怎能不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