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术中的护理
小儿围手术期护理

手术配合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确保手术器械和敷料准 备充足,及时处理术中
突发情况。
术后复苏
观察患儿苏醒情况,评 估患儿生命体征,确保
患儿安全返回病房。
手术室环境
温度控制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避免患儿 因低温而出现低体温、寒战等情
况。
湿度调节
根据手术需要调节室内湿度,保 持空气清新,减少感染风险。
提高手术成功率
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确保手术效果达到预期, 为患儿的长期健康奠定基础。
减轻家长负担
小儿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关注患儿的身体健康,还注重心理护理和家长 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患儿,减轻其负担。
未来发展方向
深入研究小儿围手术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将更加关注小儿围手术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为制定更加科学 合理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误食导致并发症。
营养需求
02
根据小儿年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确保营养均衡。
饮食调整
03
针对术后消化系统功能的变化,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如软食、
半流质等。
活动与康复
早期活动
鼓励小儿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如翻身、抬腿等,以促进 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
康复训练
根据手术部位和恢复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肌肉锻 炼、关节活动等。
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方案,预防并发 症。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
出血
手术过程中或手术 后可能出现的出血 现象。
术后疼痛
手术后可能出现的 疼痛症状。
感染
手术部位或手术过 程中可能引发的感 染。
“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在小儿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

“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在小儿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环境的不断完善,小儿手术护理质量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小儿手术护理中,由于患者年龄小、生理不成熟,手术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情况和需求,因此需要更高水平的护理管理,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而“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的应用,正是为了在小儿手术护理中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一、“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的概念“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是指全力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患者的生命安全,力争达到零缺陷状态。
它要求在医疗全过程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确保医疗有序、规范、科学、严谨,实现全程无差错,全程零缺陷的目标。
“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强调预防为主,注重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全程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目标性。
二、“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在小儿手术护理中的应用1. 强化手术前准备在小儿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手术准备情况,例如过敏史、用药情况等,并针对患儿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编制,以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无差错。
护理人员还要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确保手术器材、药品等物品齐全,以避免手术中因缺漏而导致的差错发生。
2. 规范手术操作流程在小儿手术护理中,“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护理服务,避免因个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差错发生。
在手术过程中要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术前术后进行正确的皮肤消毒和手术部位标志,避免手术部位选择错误等。
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手术过程中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3. 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小儿手术护理是一个多学科的合作过程,医疗团队的协作和沟通对于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在实施“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时,护理人员要加强与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等其他护理人员的协作和沟通,及时共享患儿的病情和手术情况,确保每个环节的无缺陷,有效地降低患儿手术风险。
小儿外科小手术护理常规

定时测量体温,注意有无发热或低体温现象。
03
记录出入量,包括尿量、引流量、呕吐物等,以评 估体液平衡情况。
疼痛评估与缓解措施
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面部表 情评分法、数字评分法等,定 期评估患儿疼痛程度。
采取非药物缓解疼痛措施,如 分散注意力、心理支持等。
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术后护理到位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 时处理疼痛、出血等并发症,确 保患者安全。
存在问题分析及原因剖析
护理人员技能不足
部分护理人员在手术配合和器械使用方面存在技能不 足,影响手术效率。
沟通不畅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足,导致患者及家属对 手术和护理过程存在疑虑。
手术室环境管理不善
手术室环境未得到有效管理,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运用有效沟通技巧
01
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采用温柔、亲切的语言与他们交流。
02
对于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患儿,可通过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等
非语言行为来理解他们的需求。
在沟通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心,尽可能解答患儿及其家长的疑
03
问。
提供安全感和信任感
为患儿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减少他 们的恐惧和焦虑。
药品使用安全。
02
手术中护理配合
麻醉配合与监测
麻醉前准备
核对患儿信息,评估麻醉风险,准备麻醉药物和 器械。
麻醉过程监测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 等,确保麻醉安全。
麻醉后护理
协助患儿恢复意识,观察术后疼痛、恶心、呕吐 等麻醉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体位摆放与固定
术前体位准备
根据手术需求,协助患儿采取合 适体位,确保手术部位充分暴露
关于小儿手术的护理配合

关于小儿手术的护理配合小儿手术是对孩子身体的一次大挑战,护理配合的好坏与手术成功与否密不可分。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儿手术的护理配合。
一、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工作做得好与否,决定了孩子手术的质量和安全。
家长要帮助孩子完成术前检查,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如确诊后的几天内禁止食物、饮水,禁止使用药物等。
适当缩短孩子禁食禁水时间或私自给孩子喂水、方便面等食物,都可能导致孩子术中窒息、呕吐等并发症。
此外,术前的心理准备也非常重要,家长要告诉孩子手术的好处、安全性,缓解孩子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二、术中护理1、沟通配合在孩子手术期间,家长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全程了解孩子的手术进程,如手术时间长短、手术方法、器械使用等情况,并根据孩子的状况积极反馈给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手术。
2、保持自然呼吸道通畅手术前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将呼吸道清洁干净,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避免手术中窒息。
床头高度要与肩部持平,避免孩子呼吸负担过大,保证自然呼吸道通畅。
3、避免钻痛手术结束后,孩子会出现术后切口痛痒,家长可温柔地为孩子按摩疼痛部位,缓解疼痛,避免孩子钻痛,切勿使用药物强行压制疼痛。
三、术后护理1、关注呼吸术后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呼吸情况,确保孩子能够自如地呼吸。
在出现呼吸急促或窒息等异常症状时,应马上通知医务人员。
2、保持吸入氧气术后,为了保证孩子的血氧饱和度,需要为孩子吸入纯氧气,保证孩子的呼吸系统畅通。
3、保持术后切口干燥术后家长应随时注意术后切口的情况,防止感染和污染,保持切口干爽,每天进行消毒。
术后家长应随时关注孩子体温,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总之,小儿手术的护理配合需要全面、科学、细致,增强家长与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才能让孩子在手术过程中得到更好的照顾,更快地恢复健康。
手术室小儿手术体位

手术室小儿手术体位(一)婴幼儿仰卧位1.物品准备大字架1个,四头带4根,约束带1条,中单2块,棉垫4块,背1个2.方法及步骤(1)1个月以内的婴儿:①方法一:“大”字架固定法,患儿平躺在大字架上,胞关节、距小腿关节分别用四头带约束,并固定在大字架上。
②方法二:患儿平躺在手术床上,双腿稍分开;腕关节,距小腿关节用棉垫包裹,用约来带分别将四肢固定于床缘。
若行心脏手术,背部应垫一小软垫抬高胸部。
③方法三:襁褓固定法,用类似包裹新生儿的方法,用中单将患儿身体及双上肢包裹;用中单包裹双下肢,约束带固定于床缘。
这种方法,主要用在要婴幼儿行气管镜、喉镜、食管镜检查。
(2)1岁以上的幼儿:同1个月以内婴儿的“方法二”。
(二)小儿俯卧位1.物品准备小儿头托或硅胶凝胶垫1个、腋垫1个、小方垫2个、四头带2条、约束带1条2.方法及步骤(1)麻醉后,将患儿翻身置于手术床上;(2)将额面部置于头托上,协助调整好麻醉插管位置;(3)胸部置一个长软垫(可用小儿腋垫或折叠的包布代替),两侧髂部分垫一个小方垫(也可用折叠包布代替);(4)足背部垫一软垫,保持体位舒适,足耻不受压;(5)臀部上约束带,固定身体;(6)四头带圆定双手,整理固定之布单,保持平整,男婴手术,检查会阴部,防止外生殖器受压。
(三)注意事项1、根据婴幼儿身材大小,选择合适的体位垫尺寸,并提前将用物备好。
2、体位垫应柔软、平滑,富于弹性,避免对皮肤刺激和压伤,尤其是扇胛,骶尾部。
最好选择硅胶凝胶体体位垫,安全、方便、牢固。
3.调整患儿体位时,注意保护各种管道及麻醉插管通杨,避免脱出、扭曲或受压。
4.俯卧位时,保证患儿腹部悬空,婴幼儿胸腹之间的距离应>8cm,小儿应>10cm。
臀部约束带要牢固,防术中变动体位,造成患儿下滑。
来源:《手术室护理学》。
小儿常见手术体位的护理注意事项

小儿常见手术体位的护理注意事项手术体位在外科手术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让手术更好地进行手术,医务人员必须对手术过程、理想体位、不同体位对生理的影响以及体位的保持时间等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不仅要符合手术要求,而且要便于外科医师的操作,保持病人的生命体征,提高病人的舒适程度,以免造成组织损害。
那么小儿常见手术体位护理应注意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小儿常见手术体位护理注意事项1、婴幼儿仰卧位(1)1个月以内的婴儿:“大”字形支架,儿童仰卧于支架上,用四头带将膝关节和距离小腿的关节绑紧,然后固定在支架上。
孩子两腿微微张开,仰卧于手术台;腕部、腿部用棉布包住,并用绑带将肢体分别固定在床边。
在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可以在后背上垫一小块垫子,以提高胸腔的高度。
襁褓固定法,采用与刚出生时相似的包裹方式,将儿童的全身和两上肢都用一条中被包着;用中单包裹双下肢,约束带固定于床缘。
此法适用于婴幼儿做气管镜、喉镜、食管镜等检查。
(2)1岁以上的幼儿:同1个月以内婴儿的“方法二”。
2、小儿俯卧位麻醉后,将患儿翻身置于手术床上;将前额脸部放在头部支撑物上,帮助患者调整麻醉导管的位置;在胸口放置一块长软垫(可以是婴儿的腋下垫或者是折叠的包布),在两侧髂部放置一块小方垫(也可以是折叠的包布);脚掌后垫上一块软垫,使坐姿舒服,脚趾不受压迫;将身体固定在髋部的系带上;用四头带将两只手固定住,并将被固定住的床单整理好,并使其平展,男婴儿做手术时,应检查其会阴部,以避免外生殖器官被挤压。
3、侧卧位患者侧躺90度,后背与床边平行。
在这种情况下,髂骨和手骨的束缚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不影响无菌区域的前提下,可以在腋下加一根胸带支撑体位。
在进行侧卧位时,需要使用合适的侧卧位垫,并且要将头部垫高,这样可以避免头部处于平行的状态。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侧卧位垫的下面,需要在胳膊的位置有一个凹槽,这样可以用来放置胳膊,防止胳膊被压伤。
朝上的手臂腋窝部位可夹一枕头。
小儿全麻手术注意事项

小儿全麻手术注意事项
小儿全麻手术是一种需要患儿完全失去意识的手术,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 提前咨询医生:在手术前,家长应向医生详细咨询手术的相关信息,了解手术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向医生提供患儿的个人健康状况和药物过敏史。
2. 忌食限饮:一般手术前6小时,小儿不应进食,手术前2小时不应喝奶或含有固体颗粒的饮料。
遵守这些限制可以降低患儿术中呕吐风险。
3. 空腹手术:患儿在手术前应保持纯水禁食,即只可喝清澈透明的水。
遵守空腹手术原则可以减少手术期间误吸食物的风险。
4. 全面评估:手术前,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血压、血液检查等,以确保患儿适合接受全麻手术。
5. 安全设施和监护:手术室应设有适合小儿麻醉使用的器械,如大小合适的氧气面罩、监测仪器等。
手术过程中需要专门的护士或医生来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6. 术后监护:手术结束后,患儿应在麻醉复苏室接受监测和护理,直到完全苏醒。
术后一段时间内,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和变化,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恢复。
需注意的是,这些事项只是一般的指导,具体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不同的手术还可能有其他特殊的要求和准备事项,家长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并遵守医嘱。
儿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儿外科护理常规(全本)小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定时观察病儿体温的变化,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发现患儿体温升高,有感染迹象时,及时通知医生。
2、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准备皮肤,操作过程避免损伤皮肤;术前一天给病儿温水沐浴,清除手术野范围内的污垢。
3、术前准确测量体重并记录。
4、冬季各项操作,尽量减少病儿皮肤裸露面积及时间,夏季高温时避免空调直吹。
5、肠道手术病儿,遵医嘱术前 l 天更改饮食,口服缓泻剂,术前 1 天晚及术晨进行清洁洗肠。
6、手术前禁食水:婴幼儿术前 4-6 小时禁食,较大儿童术前 8 小时禁食。
7、根据患儿年龄,术晨测量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去手术室前更换清洁衣裤,去除各种饰物,嘱病儿排尿。
9、术前遵医嘱留置胃管、尿管,给予术前药物,注射术前针后禁止病儿下床活动。
10、准备病历、 X 线片及手术所需物品,随病儿一同带至手术室。
11、了解病儿手术名称、术式,并根据手术大小、麻1/ 23醉方式准备麻醉床、氧气及吸痰物品等。
【术后护理】 1、按相应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2、与手术室人员交接患儿意识、皮肤、了解术中情况及术中液体出入量,迅速连接各引流管,遵医嘱给药调节静脉输液滴速适宜。
3、测量体温,定时观察病儿末梢循环变化并记录,若体温过高或过低应及时给予处理。
术后注意保暖,新生儿术后易出现低体温,应使用暖水袋保暖。
4、不能配合的患儿,嘱家长适当约束肢体以免抓脱伤口敷料、拔除输液或引流管。
5、观察病儿排尿情况,对术后 4~6 小时未自主排尿者应通知医生。
6、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渗血,及时更换外层敷料或加压包扎止血,特殊情况及时通知医生;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若敷料被尿液浸湿,应及时更换。
7、引流管护理:牢固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弯曲、打折定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记录。
8、观察病儿术后腹痛、腹胀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9、根据手术、麻醉方式和清醒时间,遵医嘱决定病儿进食的时间及饮食的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手术中的护理
作者:李艳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R7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41-02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组织器官的构造和功能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对疾病和外界刺激反应也有显著的差别。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期小儿的生理、解剖、病理的不同特点,正确地配合手术,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手术室配合外科小儿手术实施例患儿,年龄6~15岁;阑尾炎152例,睾丸鞘膜积液131例,疝气160例
2.1 心理护理
小儿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恐惧感,因此对于小儿的心理护理就尤为重要。
手术护士应熟悉小儿的心理特点,术前熟悉病情,了解手术过程。
于术前一日访视患者,了解患儿的心理状况及有关情况,与其沟通以增加熟悉感,并尽量解除父母的疑虑,密切与医护人员的关系。
缩短手术婴幼儿与母亲分离时间是手术心理护理最重要的一项。
为了缩短母亲与小儿分离时间,避免患儿哭闹而引起缺氧、发绀及胃肠胀气,术日先让家长陪伴患儿到手术室门口,护士接患儿并协助麻醉医师在手术室门口先给患儿进行基础麻醉,待患儿熟睡后再接入手术间。
总之,手术护士要有亲切的言语,耐心、细致的护理,使患儿有一种温暖、安全、踏实感,从而渡过手术期。
2.2 手术体位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对不舒适或难受的感觉不善于或不敢表达,而且小儿皮肤娇嫩,尤其容易压伤,因此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给以舒适的体位,既要保证术野充分暴露,维持原位不移动,又要有利于呼吸、血液循环;肢体伸展不可过度;上约束带松紧度要适宜,以能伸入一指为宜,里面放好衬垫。
正确的体位有利于对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而舒适的体位有利于患儿的放松,使手术顺利进行,防止术后皮肤的破损。
2.3 避免体温过低
小儿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易适应,体温不稳定,所以应提前做好保暖的准备,患儿进入手术间前应调节室温在24℃~26℃,湿度在50%~60%,进行各项操作时尽量减少患儿身
体不必要的暴露。
术中体腔内冲洗液和输入的液体,血液应加温到37℃左右再使用。
术中注意体温的监测,防止术中受凉,影响手术过程,同时以避免术后发生肺炎。
2.4 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术前禁食4~6h,婴儿禁止喂奶4h,术前2h禁止喂水。
常规准备吸引器并调试好,使其压力维持在10kPa,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小儿呼吸主要以腹式呼吸为主,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小儿一般出血量>10%易发生心力衰竭,导致休克。
一般1岁以上小儿收缩压低于
85mmHg,脉压20ml/h,婴儿尿量>10ml/h,提示肾功能正常。
2.5 术中输液的管理
根据年龄及手术部位决定穿刺部位。
头颈部手术,应尽量把输液放在下肢足背静脉;胸腹部、下肢手术选上肢静脉,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好选头皮静脉。
这样,一方面不影响手术,另一方面便于手术中管理。
根据患儿年龄大小、静脉粗细以及手术的大小而定。
多选用套管针,方便术中临时给药或输血。
术中止血护士要经常观察外渗、外漏或阻塞。
静脉通路是抢救输液、输血、给药的重要途径,所以一定保持通畅的输液途径。
2.6 其他
手术结束后待患儿的呼吸、循环稳定送麻醉恢复室,途中注意保暖,备氧气袋,将患儿的头转向一侧,观察患儿的面色及呼吸,以保证患儿的安全。
与恢复室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
3 小结
护理工作是手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