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央视广告标王的沉浮录

合集下载

商业剧30年:10大悲情产业枭雄沉浮录

商业剧30年:10大悲情产业枭雄沉浮录

30年十大悲情枭雄沉浮录这是一群在商界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这些人,在回望改革开放30年时,注定是绕不过的,李经纬,吴炳新, 顾雏军,胡志标,王遂舟,戴国芳,李留恩,孙宏斌,郭家学,姜伟,这10位曾经的商业枭雄,他们聪明、勤奋,敢想敢干,同时,他们身上的草莽之气与无知也同样明显。

他们也许还算不上企业家,今天只能被称之为创业者,在属于它们的那个时代,他们各自经历的故事虽然不尽相同,但命运的结局却非常一致,匆匆登上历史的舞台,然后又匆匆谢幕,给时代留下一个个落寞的背影。

3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过头去梳理历史,并不是为了去重新定义他们的价值。

更不会为这些人去悲痛,或许会有些惋惜,但更多只是希望铭记历史。

只有铭记历史,站在失败者肩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

1983—2002:李经纬被“东方魔水”健力宝呛死产权问题永远不能以革命方式解决。

李经纬创造了“东方魔水”健力宝,15年雄踞中国“民族饮料第一品牌”。

但“东方魔水”却不属于他自己,于是在企业转制中欲一口吞下健力宝全部产权,却因操之过急和胃口太大,不仅欲速则不达,反而戴上了“涉嫌贪污”的帽子,李经纬在中国众多企业家中堪称经典的悲剧人物,很多媒体将其与红塔集团储时健并列,成为“晚节不保”的著名第二人,老景凄凉李经纬洒泪痛别“东方魔水”后,健力宝沦为张海等人资本运作的牺牲品,近8亿元资金被掏空。

在张海、祝维沙和关键人物叶红汉之间又演出了一场内讧闹剧,健力宝达到负资产8亿元。

此时,李经纬终于有了解脱的希望,被政府拉去演了一场“复出”的戏,然后得以解除“监视”,不被起诉。

最终,在叶红汉的操作下,健力宝花落台湾统一集团。

已经不再有人问起李经纬,也不再有人记得他的“健力宝2008梦想”。

东方魔水横空出世李经纬的一生就是与命运抗争的一生。

他出身寒微,几为命运所弃。

父亲死于战乱,母亲无力抚养这个遗腹子,于是李经纬只能在广州东山区孤儿院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

为了生存,他擦过皮鞋,做过印刷工人,在戏院给有钱人打过扇子,没进过一天学堂。

央视广告标王盘点王冠与魔咒

央视广告标王盘点王冠与魔咒

确呈现得 非常清晰 , 这些行业也都经 历了

个 由高速增长到成 熟发展的过程 , 也都
代 表了 中国 经济热 点在 当时年 份里 的一
种 走向 。 场的 困局 。
经济风 向标
标王轮庄就 代表着行 业走 势的 变化 , 乃至 是地 区经济和 中 国经 济热点的 变化。

个值得 关注的现象是 , 随着2 0 年 07
试 题 。 ”
“ 投放广告 的那一 两年 , 我们 是粗放
式的经营 , 正如 广告 语一样 , 我们做 到 了我 们打 回了 原形 。 两年 我们 虽 然也 这
平 却 不见 提高 , 来市 场发 生 了变 化又 志标 在VC 竞争最惨 烈的一年拿 下了王 后 D
6 6 8 8 元的吉祥标价摘下王冠 , 6688 在央视
还有 的甚 至突然死亡 。 时间 , 一 王冠竟成 立 竿见影 的广告效 应下 , 秦池 当年的销售 始反思教训 , 有人将 2 0 年作为一个分水 00
了一种魔 咒 。
收入飙到 了1 亿元 。 O 到了1 9 年 , 9 7 尝到 甜 头的秦 池老总王 卓胜又 用 自己的办公 室
不过 似 乎标 王 的魔 咒并 未 解除 。 尽
管 连续摘得 两年 王冠 的步步高没 有步爱
的增长后 , 便迅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喝 “
多的 后尘 而 翻车 , 由于 缺乏 新 的盈利 但
孔府宴酒 , 做天下文章 !1 年之后回想起 售 收入反 到下降了3 ”2 亿多 。 虽然这 期间媒 增 长 点 , 至 今 日步 步高 也并 末走 出市 时
16 T E 1 AL NTS.0 7 2 0
维普资讯
的背后 , 我们的聚焦 点也应该从 企业 转移

秦池,成也媒体 败也媒体

秦池,成也媒体 败也媒体

一代标王――秦池,衰败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成也媒体,败也媒体1994年,出掌中央电视台广告信息部的是一位叫谭希松的女强人。

谭女士使出的绝招便是,把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段位拿出来,进行全国招标,她并且给投标金额最高的企业准备了一顶“金光四射”的桂冠:“标王”。

秦池就是其中之一,并且蝉联了1996和1997两年的标王。

央视标王这个词为什么会让人觉得荒唐和可笑?可能是因为当初拿下这个标的几个品牌最终大部分都从市场上消失的缘故吧!可以把标王和昙花一现等同起来!秦池齐民思爱多等等,似乎都瞬间从市场上消失了!是巧合还是必然?但是有一点思域肯定,标王曾经风光过,曾经也的确在行业中某一方面处于霸主地位,所以今天思域想告诉大家一些媒体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秦池酒业,坐落在山东沂蒙山区一个偏僻的小县城――临朐。

这家1990年3月正式领到工商执照的酒厂,只是山东无数个不景气的小酒厂中的一个,每年白酒产量一万吨左右,产品从来没有跑出过潍坊地区。

但是却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在1996和1997年夺得央视标王,一句“永远的秦池,永远的绿色,山东临朐!”这句话通过中央电视台传遍祖国大地。

其实在秦池的历史上,还有两条广告现在他们已不太愿意提了,一是他们曾请扮演蒋介石的著名演员以蒋介石的形象出现在广告上:“蒋介石”召集众官员时说:“大家知道,我是不喝酒的,但是,秦池酒,我却是非喝不可的。

”另一广告则是请著名的小品演员巩汉林出演:巩汉林在片场中,拿着一瓶秦池酒,嘴上念念有词:“过去喝酒,难受半宿;今日喝了秦池酒,浑身自在精神抖擞。

”秦池,凭借公司整体的精神力量,凭着山东人的憨厚,不服输的那股干劲将一个小县某局下的一个酿酒小厂发展成为产值近10亿,创利税4亿的一个大型企业。

秦池用两年的时间走过了中国酒类企业300年的路,两年就创造了一个民族工业的品牌,一个中国酒类名牌。

“秦池靠标王崛起,没有标王,秦池永无出头之日。

”持这一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秦池——从“标王”到整体出售

秦池——从“标王”到整体出售

中国经济周刊消息:一个注定要破灭的肥皂泡在4月13日彻底走向完结。

在4月13日召开的鲁浙民企国企合作发展洽谈会上,曾在1995、1996年两度夺得央视广告“标王”的山东秦池酒厂把资产整体出售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事件。

作为一个招商项目,这一信息出现在鲁浙民企国企合作发展洽谈会上几百个招商项目中。

洽谈会招商项目表注明,秦池酒厂合作方式是“资产整体出售”。

项目内容介绍上写着,“资产整体出售,利用品牌优势,提高产品占有率”。

该企业进行的市场及投资效益分析,“项目可利用现有的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

但秦池酒厂和企业所在地的有关部门没有派代表参加这次洽谈会。

从“标王”到资产整体出售,秦池的大起大落故事再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谁来接“烫手山芋”?获得秦池要整体出售的消息后,记者打电话询问山东工商局招商的进展情况,一位工作人员说:“目前还没有表示购买意向的企业。

”而打电话到秦池集团的总部得到的回答却是对此并不知情。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秦池的销售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此次出售的资产主要是一些固定资产,包括房子、生产线和土地等。

现在秦池到底价值几何?有没有人接手这个“烫手山芋”?接手之后,秦池会否有重生的可能?这一系列的悬念有待静观事件进展情况。

“秦池已经是个烂摊子了,即使以低价买进,也别想再打‘秦池’这个牌子的主意。

说句实在话,‘秦池’这个两个字现在别说品牌优势,不带来负面影响就已经不错了。

”一位民营企业家这样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在他看来,秦池现有资产是有盘活价值的,但坚决不能再用“秦池”这个品牌,要让“秦池”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曾经的“传奇”1990年3月,秦池从一家年产仅1万多吨、销售局限于潍坊的山东临朐县小酒厂开始,走上了它颇具传奇意味的历程。

1993年,秦池酒厂开始进军东三省的大门—沈阳,在当地电视台上买断段位、密集投放广告,并对消费者实行免费品尝,还由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对秦池酒进行鉴定……一系列活动使秦池迅速走红。

从央视标王看权威媒体的广告价值

从央视标王看权威媒体的广告价值

从央视标王看权威媒体的广告价值绪论㈠研究背景每年的央视黄金资源招标都会在业界和学界引起一阵追捧的热潮,更是被冠上“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的标签。

2014年央视黄金资源招标虽未公布预售总额,只说明稳中有增,但据参会企业和专家预测,2013年,央视广告招标预售额达到158.81亿元,2014年预售金额较2013年可能增长10%左右,有望达到175亿元,再创20年来新高。

央视黄金资源招标从2000年开始广告招标收入逐年递增,每一年都创造着新纪录,每一年都被标志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而每一年招标会的高潮点莫过于为竞标额最大者加冕“标王”称号。

“标王”的意义,在于数亿的广告投入体现了品牌不凡的经济实力,同时作为一年一度媒介事件中的主角自然成为各届关注的热点,获得影响度。

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的成功证实了我国广告市场经济的持续增长,权威媒体的传播效果及价值受到广告主青睐与信任。

中央电视台借助民心所向的信息通道,高端人群高度关注,舆论领袖助力品牌影响等优势成为品牌传播的最高平台。

作为国内代表性的权威媒体,央视所突显出的广告价值,一定意义上可以代表权威媒体的广告价值。

㈡选题的意义在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下,传统媒体应如何突围成为业界和学界努力思考的话题,权威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代表性媒体,分析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传播优势和独特的广告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生存发展之道,对于其他传统媒体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阅读,笔者发现,当下对于媒体的广告价值研究,更多的聚焦在新媒体的广告价值研究,比如网络媒体的广告价值研究、公交移动电视新媒体价值研究等,而很少关注传统媒体的广告价值,同时也几乎没有从权威媒体的角度上研究广告价值。

本文以我国传统电视媒体中最具影响力的中央电视台的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和广告标王现象作为切入点,力图系统、深入地对权威媒体的广告价值进行考察研究,得出权威媒体的广告价值优势突出的结论,于此同时,基于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环境背景,为权威媒体的广告价值空间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一些建议。

昔日央视“标王”没落 孔府宴酒遭遇破产拍卖

昔日央视“标王”没落 孔府宴酒遭遇破产拍卖

昔日央视“标王”没落孔府宴酒遭遇破产拍卖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9年第13期文紫林在25年前,孔府宴酒斥巨资3000万元击败孔府家酒和太阳神,夺得首届1995央视“标王”,广告还宣称销量远超茅台、五粮液。

然时过境迁,如今的茅台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孔府宴酒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遍寻不见踪迹。

据近期的公开信息显示,孔府宴公司破产管理人于2019年6月12日至2019年6月13日在淘宝网阿里拍卖平台,公开拍卖山东孔府宴有限公司所有的土地、房产、构筑物、辅助设施、机器设备等资产,其中包括“孔府宴牌”等注册商标,起拍价1.33266613亿元。

最终,此次拍卖唯一报名买家以起拍价1.33亿元拿下该资产,但最重要的核心无形资产“孔府宴”商标并不在其中。

依靠“三大战役”孔府宴酒成为央视“标王”公开消息显示,孔府宴酒品牌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

1975年,其前身国营山东鱼台县酒厂成立,逐步发展成为当地最大国企,1993年,山东孔府宴酒业总公司、山东孔府宴酒厂相继成立。

曾经的孔府宴酒,尽管只是山东区域性白酒,却在领头人江廷华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大规模广告营销,渐渐在全国多个地区热销。

1992年4月,济宁市与西安市缔结为经济技术协作友好城市,两市在西安举行经济技术洽谈会。

会议前夕,江廷华在西安电视台及所有公交车上打出孔府宴广告,还在西安最繁华的百货门前派出一批美丽的礼仪小姐请路人现场品酒。

当年,孔府宴酒在西安的销售额猛增1000余万元。

1993年,江廷华又利用济宁与武汉经济技术交流活动的机会,提前一周到汉,让模特车队沿街游行,并租用数百辆公共汽车做广告。

为了在众多参会企业中胜出,江廷华独辟蹊径,利用航模和飞艇带着孔府宴广告飞翔在武汉上空,当天便传遍三镇,孔府宴酒就此成为武汉最畅销的白酒。

1993年至1994年上半年,江廷华的目光投向东北三省。

从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大城市开始,他在电视、广播、报纸上大手笔投入广告,并用宣传车旅行宣传3个多月,就此拿下东北市场。

大败局1:央视坑惨了一代标王秦池酒

大败局1:央视坑惨了一代标王秦池酒

大败局1:央视坑惨了一代标王秦池酒大败局1 来自老齐的读书圈00:00 10:36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读一部经典,那就是大败局,如果没有读过大败局的人,不足以证明他学过财经,更不可能把企业做好,这部书分上下两册已经成为中国商界的启蒙教材,老齐读过很多次了,每次读都有新的想法和感触,既然我们是面向大众的读书圈,那么这部书是我们不能错过的。

这不光是几个企业的兴衰历史,更是中国经济的30年来的发展历程。

所以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我们今天先来看看第一章,秦池酒!一个退伍军人姬长孔,来到了山东潍坊一个县城里面的秦池酒厂报道,当时这里极其不景气,每年产白酒只有1万吨。

属于山东众多小酒厂里最不起眼的一个。

而姬长孔可以说是90年代初的一个经营人才,他先后在几个食品公司当经理,都实现了半年扭亏为盈的目标。

于是就这样,接到组织上的安排,他来到了县城里亏损大户秦池酒厂来当厂长,对于这个调令,姬长孔老大不乐意,但又有什么办法那个年代就是要服从命令听指挥。

来到秦池不久,姬长孔就把目标定在了三北市场,也就是东北华北和西北,他来到东北一开始打人情牌,但发现东北的朋友们相当的热情,从来是大包大揽,但就是说人话不干人事,后来没办法姬长孔拿出了秦池最后的家当50万元,用这笔钱进攻沈阳市场,如果这招失败,秦池基本就回天无力了。

他集中在电视台密集投放短期效应广告,然后跑到大街上,免费品尝秦池酒,还去找了技术监督部门提供质量报告。

还来了一手绝活,找到了大飞艇,然后不断在沈阳闹市区上空拉横幅,撒下广告单,那个年月好像还没有城管这个充满战斗力的组织,于是他竟然神奇的成功了。

20天不到,秦池在沈阳热销,于是他再次利用媒体发布消息,说秦池酒沈阳脱销。

这个方法显然奏效,他迅速复制,仅仅1年时间,就销售额节节攀升,但这段时间,他们把赚来的钱,全都扔进了广告里,而生活却是十分清苦。

而就在姬长孔到处推销秦池酒的这一年,央视广告部却迎来了一个叫谭希松的女人,他的任期内,央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广告收入突破,他用了一招那就是黄金时段全国招标。

广告失败影响销量案例

广告失败影响销量案例

广告失败影响销量案例篇一:广告失败案例奥妮之败1998年奥美国际广告公司参与的旨在拯救奥妮皂角洗发浸膏的行动,成了奥妮的“滑铁卢”———在广告市场砸进8000万元后,销售货款只收回1亿元,减去广告费用后可谓是血本无归。

奥妮从此一蹶不振。

222222222秦池“标王”之殇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通过采用广告促销战略,以巨额资金获得中央电视台199年黄金时段的广告“标王”,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从而使白酒的销售额直线上升,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厂一跃成为全年销售收入达9.5亿元,利税达2.2亿元的知名白酒企业。

但是,广告促销会带来很大效益,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大风险。

初尝广告甜头的酒厂人开始有些过分依赖广告的作用了。

他们把“宝”完全压在广告的投入上,希望凭借广告“标王”的身份再度称雄市场。

但是,这样的决策给该厂带来的并不是希翼中的滚滚财源,而是难以咽下的苦酒。

由于生产管理方面没有相应加大力度,而且巨额的广告收入又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资金负担,该厂的经济指标开始大幅下滑。

之后,该厂连续亏损,最后到了破产边缘,“秦池神话”最终破灭。

巨额广告费拖垮智强因每年上亿元的高昂广告费所累,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核桃粉大王”———四川智强集团因破产最终走上拍卖台。

智强集团原是一家地方国营食品企业,在1998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该集团以6750万元的巨资夺得央视在1999年第一、二、四季度广告黄金段位的“A特段”。

加上在其他媒体投放的广告,所耗广告费用高达1亿多元,成为当年四川投放广告最多的企业,被称为四川“标王”。

在巨额广告费的轰炸下,“智强”商标的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提升。

该集团的主导产品“智强核桃粉”、“智强鸡精”等产品销往全国近400个大中城市,出口到了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企业也先后获得“四川省重点企业”、“四川省小巨人企业”等殊荣,并被誉为“中国核桃粉大王”。

然而,由于该集团鼎盛时期的年产值才1.6亿元,而每年的广告费就超过1亿元,企业经营被高昂广告费所困,因而经营每况愈下,出现了借钱或贷款打广告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央视广告标王的沉浮录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历届央视广告“标王”的沉浮录从1995年到2005年,在央视的广告招标大战中已经有11届“标王”称雄。

他们所折射的行业变迁、传递的经济信号以及自身发展的戏剧性演变,使“标王”的称呼在诸多关注与争议声中,被赋予了超过其经济行为本身的内容。

第一届孔府宴酒:命途多舛1994年11月2日,在首届中央电视台广告竞标中,孔府宴酒以3079万元夺得1995年“标王”桂冠。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的央视广告,让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家喻户晓。

夺标当年,“孔府宴”就实现销售收入9.18亿元,利税3.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跨入全国白酒行业三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但决策失误、结构调整不力和盲目扩张使得企业很快陷入困境,加之自1996年国家对白酒行业实施的控制,2002年6月“孔府宴”品牌最终被零价转让给山东联大集团。

第二、三届秦池:黄粱一梦1995年11月8日,秦池酒在第二届标王竞标会上以6666万元抢摘“王冠”。

原为山东临朐县一县属小型国有企业的秦池“称王”后,1996年收入高达9亿多元。

1996年11月8日,秦池又以3.212118亿元天价卫冕“标王”成功。

但秦池老板“每天开进央视一辆桑塔纳,开出一辆豪华奥迪”的梦想并没有随之变成现实。

由于没有及时将经济效益转化为发展后劲,“勾兑事件”在1997年初遭媒体曝光后,对危机攻关的乏力使得秦池销售一落千丈。

秦池酒厂至今仍然在维持生产,当年的辉煌已是过眼云烟。

第四届爱多VCD:来去匆匆1997年8月,央视第四届标王竞标会上,当时的VCD盟主爱多以2.1亿元戴上“标王”桂冠。

28岁的胡志标当时得意忘形:“2.1亿,太便宜了!”但这位口出狂言的爱多老总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标王”中结局最悲惨的一个。

随着VCD市场的萎缩,掌门人胡志标盲目实施多元化战略,铤而走险,开始造假诈骗。

2000年12月,汕头南安以3000万元从法院拍得“爱多”中英文商标。

2004年2月,胡志标被法院终审以挪用资金罪、虚报注册资本罪等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25万元。

第五、六届步步高VCD:终结“浮躁”1998年后,社会上对“标王”议论纷纷,央视开始淡化“标王”的概念。

当年,事实上的“标王”为广东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它在央视投下的广告总额为1.59亿元,并在2000年以1.26亿元蝉联冠军。

近年来,由于VCD市场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步步高的广告策略改变为“能够不投尽量不投”,在近两年的央视招标中,其标额均未进入前10名。

第七、八届娃哈哈:多元发展2001年和2002年,娃哈哈分别以2211万元和2015万元获得“标王”。

从“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到“天堂水,龙井茶”,娃哈哈已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2004年娃哈哈销售收入达到114亿元。

第九届熊猫手机:深陷囹圄2002年底,马志平以1.0889亿元让市场表现平平的熊猫手机成为2003年度广告的“标王”,熊猫手机虽然借此一举扬名,并带动了销售的提升,但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中却未能胜出。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熊猫手机在巨额广告与薄利销售的矛盾中,掉进了债务的无底洞。

2005年3月14日,熊猫移动的控股方南京熊猫一纸公告斩断了与它的关系。

7月28日,熊猫手机前掌门人马志平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被批捕。

第十届蒙牛:牛气冲天蒙牛在2004年度央视招标会上“牛气十足”,以3.1亿元夺魁。

2004年,成功在香港上市的蒙牛实现销售收入72.138亿元、净利润3.194亿元。

2005年上半年,蒙牛乳业的营业额为47.5亿元,净利润2.465亿元,盈利增幅远远高于其他乳业巨头。

尽管乳业仍不失为一个高增长的行业,但经过几年高速扩张,已经进入了恶性竞争阶段,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无疑会影响着蒙牛的“奔跑”速度。

第十一届宝洁:“教父”转型2004年11月18日,宝洁以3.85亿元的中标额成为央视广告招标以来的首个“洋标王”。

而这笔投给央视的巨资不过是宝洁在中国整体营销策略的一个部分。

2003至2004财政年度,宝洁全年销售额为514亿美元。

素有“品牌教父”之称的宝洁成为“标王”,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国际品牌在中国媒介策略的转型。

2005年宝洁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遭遇了一系列新麻烦,但这并没有阻止宝洁大举进发的脚步。

据悉,宝洁旗下拥有300多个子品牌,而投放中国市场的只有10%,面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其他子品牌的进入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其“2005年央视夺标不过是个前奏”。

(新华社记者:董素玉聂焱令伟家)评论:国际品牌网从1994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为黄金段位广告进行公开招标至今,连续13年来,每年11月份都有一场令人瞩目的广告“标王”争霸战。

而公众围绕“标王”竞争发出的议论也褒贬不一、不绝于耳。

今年央视再现了企业广告的“飚钱”大赛,但引发人们思索更多的却是当今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确立自己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自主创新和树立品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于是乎,企业的品牌意识普遍增强,广告投入亦随之上涨。

就连老百姓谈及名牌产品,也会首先联想到那些广告播出率最高的品牌;在购物时对于没怎么做过广告的陌生品牌甚至心有余悸。

不知不觉中人们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树品牌就等于打广告——只要企业舍得一掷千金做广告,便能快速为自己的产品扩大知名度,从而打造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事实果真如此吗回想十几年来,透过央视广告的战火硝烟,我们见证了宝洁、联想、步步高、娃哈哈、统一润滑油、伊利和蒙牛等一批知名品牌的成长壮大,同时也对因夺得“标王”而一夜走红、又因经营不善而转瞬即逝的品牌记忆犹新。

严酷的现实教会企业经营品牌的简单道理:树立品牌没有广告宣传不行,有了广告宣传也未必能“功成名就”。

因为,成就一个知名品牌,除了推广宣传之外,还取决于产品性能、技术含量、加工质量、售后服务、品牌营销和品牌保护等诸多因素。

也就是说,树立一个知名品牌,需要经历打造、培育、推广、呵护的漫长过程,必须有长期投资的完整战略策划,而不是靠短期内的广告烧钱可以速成的。

这几年“中国制造”大量走向国际市场,然而,由于多属“贴牌加工”,鲜有在国际上打响。

没有自己的品牌,让我们仅能挣到微不足道的加工费,我国生产的无品牌服装与标有国外品牌的服装价格相差5-10倍。

市场竞争的规则让许多企业逐渐明白了“靠品牌打天下”的道理,于是,努力打造自有品牌正在成为有实力的企业的时尚追求。

这期间由于部分企业缺乏品牌营销策略,过高估计了广告宣传的作用,过短估计了树立品牌的周期,使之走了不少弯路,甚至留有惨痛的经验教训。

例如,有的企业急于求成,孤注一掷重金做广告、搞营销,寄希望于铺天盖地的广告能迅速提升销售业绩和市场占有率,却忽略了广告背后的产品品质、资金运转和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其结果,不但品牌在市场上没站住脚,企业几乎毁于一旦。

发展今年已被提到国家的战略高度,足以见树立品牌对于中国企业长远发展意义之重大。

在我们倡导企业经营时,有个现象值得冷静思考和高度重视。

商务部政策研究官员最近谈到时指出,我国企业的不仅数量少、影响力小,而且品牌生命周期短。

目前我国有170多万个,但国内公认的品牌不足一千个,品牌生命周期平均不足两年。

为什么我们的品牌多昙花一现,寿命竟如此短暂笔者以为,这与企业短视的行为不无关系。

此前,人们常常偏激地责怪:中国企业牌子打不响,是因为不善于进行广告宣传。

这让部分企业误以为品牌是靠广告“吹”出来的,消费者是通过广告认知品牌的,因而过分夸大了广告的效力。

许多企业为了创牌子,一度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广告宣传和馈赠产品,但因资金有限不足以长期支撑,或因顾此失彼忽略了的其他环节,故而使得某些品牌虽名噪一时,却好景不长,很快便销声匿迹了。

无可争辩,确需广告推介,但广告宣传并不能点石成金。

把消费者对知名品牌的认可简单归结为广告功效,不是商业宣传的误导,便是信息不对称状态下人们对企业品牌的误解。

因为,过去广大消费者很少通过正式渠道获取有关品牌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等信息,耳闻目睹的多是企业广告宣传的自我标榜;一些假借新闻名义出现的企业宣传实质上也是变相的广告;即便是某些打着官方旗号的产品评比排行榜,背后也不乏广告费用的运作。

信息匮乏使消费者认知品牌只能依赖广告和亲自试用。

这种情形本不该成为市场经济的常态。

相信随着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公共信息传递渠道和方式的改善、消费者的理性与成熟,以及政府对品牌促进和评定监督工作的加强,上述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

更重要的是,市场竞争本身将会使品牌竞争延伸到的方方面面,最终的成败还有赖于广告以外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而绝不仅仅是“王婆”的自卖自夸。

一言以蔽之,中国的自主是个长期的投资过程,是个全面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工程,是个由企业唱主角、政府和社会予以多方配合的大战役,必须通过深谋远虑的战略策划、扎实推进的建设措施来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企业既要摒弃“重价格轻品牌”的营销策略,又要杜绝“疯狂广告”急功近利的炒作,更要注重的全方位推进。

当然,传媒机构仍需进一步净化舆论环境;政府部门加速建立“品牌推广体系”、“品牌促进体系”、“品牌保护体系”和“品牌评定体系”也是极为必要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