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广告中青年形象的探析(一)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分析报告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摘要:电视广告属于大众文化的一种,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电视广告的普遍性、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发展。
实际上,电视广告对于儿童的影响效果是呈现多元化的,包括了正面影响以及负面的影响。
本文在分析电视广告特征和导向的基础上探究了电视广告对儿童成长的作用,同时分析了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消除电视广告对儿童负面影响的策略,旨在还给儿童一个干净、无害的广告节目。
关键词:电视广告;儿童;广告背景:电视的一大忠实观众就是儿童,而广告则更是儿童最喜爱的节目之一。
在美国,有一项报告指出:电视广告当中,有一半甚至以上的商品是针对儿童市场的。
当前,只要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各式的电视广告。
广告,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具有一定价值导向作用,并且以独特的内容、艺术形式、语言等引导着社会风尚,并影响着人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
面对如此客观存在的巨大信息冲击,儿童一定会对电视广告产生一定的认知与情感行为的意识,同时还会受到电视广告多方面的影响。
一、电视广告特征、导向(一)电视广告特征电视广告以其强烈艺术感染力、文化吸引力影响有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与文化。
电视广告吸引人的特征主要是其具有视觉化、节奏感、形象性等。
而电视本身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电视广告也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才可制作成功。
电视广告把色彩、图像、动作、声音几种功能融合成一个整体,制作成为复合型的艺术品,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方面的强烈冲击,让观众对电视所宣传的产品产生了购买欲望。
同时,电视广告的另一特点就是传播面广,而且无论男妇老少,学生、上班族等,也无论是普遍百姓还是政府高官,不同行业的人们都可以看到电视广告。
一般来说,在电视广告中,多数还是针对女性和儿童的广告[1]。
(二)电视广告导向广告的导向也是一个极为需要重视的问题,其会对人们思想道德、社会风气等都产生比影响。
但是,目前的广告仍有一些不良的倾向,如:第一,提倡享乐主义。
电视广告中人物形象探析

一
消费行 为的发生 , 是现代广告主要的心理功能 。现代广告是
信息交流和社会 心理 沟通 的产 物 , 告要瞄准 消费者 的心理 广 需要 , 适应其 心理过 程 , 这样 方 能达 成 心理 沟 通 的 目的 _。 4 J
电视广告人物形象的构成因素
电视广告的人物形象蕴涵着广告的各种因素 :
的综合性载体 。电视 广告语 言传 播 的很 大部 分是 通过人物 形象来 完成 的 , 人物形象 的面部 表情 、 肢体 动作都 能成 为电 视 画面的非语言符号 。步步 高无绳 电话 电视 广告 《 方便千万 家》《 、来电看得见》 观众喜 闻乐见 , 中那个广 告 主角“ 被 其 眼
妮“ 百年润发” 广告中, 周润发塑造的中年男子俊朗的形象 ,
帮爱人洗发时 的温情 而细腻 的表情 , 演员 秀丽 的脸 庞 , 女 柔
通过与老人换杯 , 并说出“ 喝少一点, 喝好一点” 的关爱话语,
以“ 父母 的健康 , 是我们无 比的财 富” 的广告 主题 , 博取 人们
顺 的姿态和神情 , 两人深情 的对视 等 , 的镜头 却十 分准 短暂 确地 表达 了人物关 系和人物 丰富 的内心世界 。最后 , 电视广 告人物形象要 注意动作刻画 的审美特征 , 动作来表达 人物 用
广 告是 “ 说服的艺术”而抵制说服是 人类的心理共性 。广告 ,
说 服的功利性越 强 , 受众抵制说服的逆反性也越强 。广告人
1审美因素 : 、 人物形象 是 审美 传达 活动 的物质体 现 , 是
典型化 了的审美意象的物态化 、 造型化 。因为美具有强烈 的 直观性 , 人们对美 的感受首先 是从物象 的外部 形态开 始 的,
现代电视广告中典型男性形象分析

现代电视广告中典型男性形象分析现代电视广告中典型男性形象分析广告是通过大众媒体向目标购买者及公众传达商品或劳务的存在、特征和顾客所能得到的利益,激起消费者注意与兴趣所作的有偿传播。
广告在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运用各种策略、方法和手段,使目标消费者对广告所传递的信息内容,获得认知产生心理变化,这就是广告表现手法。
广告中所运用的各种策略,方法和手段,当然少不了广告形象。
现代社会,一个广告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告所塑造的形象是否被广大受众所接受和认可。
有些非学院派的定义,就认为广告是3b,即baby(婴儿)、beauty(美女)、beast(野兽)[1]。
可见,广告形象在广告表现手法中的重要性。
虽然美女(beauty)凭借自己的先天优势,备受广告上的青睐,充斥着广告屏幕。
但是,纵观当今社会五花八门的广告,我们发现许多广告中的男性形象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些男性形象往往具有不容忽视的促销价值、品牌价值和审美价值。
下面,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对男性在广告中的形象进行分析。
第五,男性形象的运动化。
男性活力与性感的展现可以引起受众们的关注,一些体育用品公司的广告商抓住消费者这一心理特征,在体育用品和竞赛用具的广告中大量运用运动活力型的男性形象,以引得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国内体育用品广告比较典型的是李宁和安踏,像cba明星为安踏篮球鞋做的广告,王皓、王励勤等国乒选手为李宁系列做的广告。
国外体育广告比较典型的是nike和adidas。
聘请nba篮球巨星和国际足球明星为其代言,几乎成为上述两大国际体育品牌广告的一种模式。
第六,男性形象的英雄化。
人都有崇拜强者和英雄的倾向,广告商利用人的这一特点,在产品广告中树立英雄形象,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如谢霆锋,古天乐等为百事可乐代言的蓝色风暴的广告,贝克汉姆,小罗在百事可乐广告中扮演英雄击败侵略者,保护小镇的故事。
这些广告形象正好符合该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青少年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的特征。
中国十大经典广告

中国十大经典广告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作为国家的市场贸易和商业发达,广告是市场推广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
中国广告行业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广告业已进入到了一个高度成熟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阶段。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各种新型广告不断出现,很多广告经典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代表性符号。
下面,我们将介绍常见的中国十大经典广告。
一、可口可乐(Coca-Cola)—“真爱永恒”可口可乐是中国市场上的一个著名品牌。
其广告“真爱永恒”在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广告之一,因其深情和真挚而闻名世界。
广告中,一对中年夫妻白头偕老,相互扶持一生,最后在可口可乐的陪伴下再次牵手,寄托了永恒的爱情信仰。
二、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提速升级”“提速升级”是中国电信在2012年发布的广告,它体现了中国电信在网络开发、社会责任和服务拓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功。
这个广告和中国电信品牌的形象一起传递了其接口快速及服务升级的信息,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燕京啤酒(Yanjing Beer)—“燕京有我”“燕京有我”是燕京啤酒2011年发表的广告。
广告中展现了风华正茂的大多数青年,他们从各地赶来相聚于北京并在燕京啤酒的带动下感受飞扬的心情,极具青春和感动。
四、京东()—“购物狂想曲”“购物狂想曲”广告系列是京东推出的标志性广告之一,这个广告集中展现了大量的商品种类,为人们带来了快捷的在线购物体验。
其广告曲风简单明了,具备强大的观赏性,形象地体现了线上购物乐趣。
五、李宁(Li-Ning)—“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是李宁品牌2008年的广告,这是一个典型的感性广告,突出展现了品牌情感化、本土化和意识形态的特征。
广告传达的信息是:中国品牌可以顶级运动品牌同样的品牌实力、时尚和商业价值。
六、不锈钢(Stainless Steel)—“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不锈钢广告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一部份,并被称为中国广告界的经典之作。
广告中的男性形象及其应用策略论文

广告中的男性形象及其应用策略论文广告中的男性形象及其应用策略论文摘要:目前,男性形象在广告中频繁呈现,形态多样,对广告效果及社会文化影响深远。
广告创作运用男性形象,应注意塑造性别范例、维护两性和谐、确保形象健康、演绎品牌个性。
关键词:广告男士形象社会性别曾经,女性是广告中的绝对主角,如今,男性后来居上,翩然报端,活跃荧屏。
同女性一样,男性在广告中如何呈现,有其时代背景和文化渊源。
对此予以剖析,可惠及广告创作,对构建积极的性别文化和健康的社会环境,亦大有裨益。
一、广告形象日趋丰富饱满当前,广告中的男性形象丰富多彩,以下八类,可谓典型。
1、成功型广告中的男性,成功型是首选类型。
体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现实中的成功男士在广告中本色出演,如王石、姚明、成龙等企业家、体育明星、影视明星。
二是是演员、模特在广告中通过语言、行为、消费等体现成功,如驾名车、拥豪宅等。
2、拼搏型拼搏型男士形象,多出现于以事业尚未成功但具有一定消费能力、肩负较大社会责任且渴望成功的中青年男士为目标消费者的男性用品广告中,如“勇敢男人,成就梦想”的步森男装,“奋斗,成就男人”的劲霸男装,“成就明天”的帕萨特等。
3、专业型专业,指具备专业技能,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拥有较大的影响力与话语权,集中体现了男性的工作能力与权威品格。
这类广告中的男性,很多时候扮演意见领袖,用于劝导、影响、说服广告受众接受其观点、意见,因而,医生、教授、专家等专业形象极为常见。
同样也有两种表现方式。
一是现实中的专业人士现身说法,二是模特、演员通过表演体现专业。
4、潇洒型潇洒型男士,在服装、酒类广告中尤为多见。
服装广告多体现一种形态举止,如利郎男装广告中陈道明的儒雅帅气;酒类广告多表达一种生活态度,如小糊涂仙广告中的“难得糊涂”,洋河蓝色经典广告中的海洋般的“男人的情怀”。
5、家庭型“顾家的男人才是好男人”。
家庭型男士形象,近年在广告中日益增多。
此类形象,主要通过家务劳作、情感流露、理念倡导等方式予以塑造。
广告对青少年文化的影响及其应对

笪陈骁文广告是企业用以推广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常用营销手段,它的特点是通过创意将艺术表现手段与产品或服务特点结合起来,在特定大众传播媒介上保持高频率的曝光,以影响目标对象对品牌或产品的认知或态度。
对于广告商来说,青少年群体也是培养品牌忠诚的目标之一。
从当前社会背景看,现代青少年的成长处于中国的转型期,社会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深刻转变。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造就了一群具有与他们的父辈截然不同的社会价值观的新生代,反映在人格结构上就是对自我价值的高度重视。
我们还看到,青少年具有“群体意义的消费决策模式”。
在“群体意义”的影响与支配下,现代青少年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而是为了表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而使得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可以通过所消费商品的意义和品牌地位加以标示。
由于上面的原因,现代广告的创意和制作也正顺应现代青少年的这种变化,通过展示自我,充分肯定和重视自我价值,重视自我的审美来进行呈现。
广告在登陆青少年市场的过程中,也在影响青少年的文化形成,同时,也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挑战:自我文化。
自我文化的体现是指通过广告宣传赋予产品某种特色,将自己的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从而在市场上体现消费者的独特性。
“我的地盘我做主”(中国移动动感地带)、“要爽由自己”(可口可乐)、“我就喜欢”(麦当劳)、“想做就做(Just do it I )”(耐克)等。
这类广告的广告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我”或者“自己”,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青少年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处事之道得到了进一步鼓动和强化。
感官文化。
青少年欣赏越来越是为了使感官得到娱乐。
因此,广告创意策划非常强调广告的感官原则,让语言、画面、意境与他们的人格特征和情感需求相吻合。
如斯沃其手表的广告文案:此刻你站在海拔5.5英里的雪城,凝望着几英里之外的天际。
生活在这里变得如此简单,生存或者死亡。
不能退让,不能哀叹,没有另一次机会。
论电视广告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论电视广告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作者:葛娟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2期[摘要]生活在信息传媒控制时代,我们无时无刻受着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介的深深影响。
当青少年成为电视广告的受众群体时,人们普遍地意识到了电视广告对青少年的种种影响。
本文对电视广告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做了梳理和剖析,并促使受众对电视广告的负面影响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警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电视广告青少年现状负面影响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051-02一、我国电视广告现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广播电视事业的高速成长,广告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电视广告更是成为广告舞台上的领舞者。
电视广告是一种综合艺术,能够把文字、声音、图形融入于艺术中,构成一个声色兼备、视听结合的广告传播手段,通过视觉、听觉和动觉全方位表达企业、商品、劳务的形象,对公众具有较强的解构力、侵感力、吞噬力。
因而电视已成为广告传播商品信息、宣传社会组织形象的理想工具。
从当前社会背景看,现代青少年的成长处于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期,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深刻转变。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造就了一群具有与他们的父辈截然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新生代。
电视广告中随之出现一些偏激的手法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而青少年作为电视广告的受众之一,青少年群体的年龄和心理都尚未成熟,对是非判断不清又特别善于模仿,不良的电视广告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社会观、价值观。
青少年依着广告的标志去消费商品,按照广告所说的去装扮自己,寻着广告所指去吃喝玩乐。
二、电视广告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消费群在心理和生理上还处于未成熟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模仿。
广告的目的就是创造新的欲望,调整和引导现存的欲望,电视广告更加直观动感,以逼真的表演、高超的动画设计、夸张的解说、奇妙的构思,将产品展现在青少年眼前。
国产影视剧跨文化传播中的共情策略——以电视剧《三十而已》为例

“共情”是心理学主体间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是指能够洞察他人的主观世界,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了 解对方的能力。同理心的主要表现是对他人的情绪进行“移 情”的能力,从他人的角度认识和理解问题。因此,必须 避免规定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片面教育。我们必须以人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将交流转变为平等、包容的互动交流,培养不同国家和人 民之间的同理心。《三十而已》的跨文化交流是一种以非
跨文化交流是一个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总体战略的重要 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总体规划。目前,国产影视剧的对外 发行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松散性。如何做到传播的连续 性、完整性和高效性,主题策划是根本,这可以根据国家 总体战略和国外不同时期进行规划,改变随意被动的做法, 实现积极设置主题和总体规划主题的有利状态。
参考文献: [1] 吴梓添 .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怀旧电视剧的叙事手法与内容策略——以韩剧《请回答 1988》为例 [J]. 视听 ,2020,No.158(06):60-61. [2] 杨铮 . 浅析新十年我国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策略创新——以电影《花木兰》《孔子》为例 [J]. 媒体时代 ,2010(12). [3] 黄山姗 . 影视剧中的跨文化传播——以韩剧《灿烂的遗产》为例 [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34(03).
与此同时,还应拓宽影视剧制作后期的传播渠道,增 加作品的国际传播力。 《三十而已》牢牢抓住了海外市场, 在 YouTube、Netflix 等海外主要流媒体平台吸引了大量观 众,并与韩国电视台 JTBC 合作。此外,越南和欧洲电视网 也有意收购版权。目前,国际影坛上获奖的华语电影如《推 拿》《盲山》《白昼烟花》等等多为小众文艺片。文艺片 虽然与商业片相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对 普通观众而言,影响号召力并不算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电视广告中青年形象的探析(一)
本部分分别从总体和部分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地播出的电视广告文本进行分析,着重对广告当中所出现的青年形象进行研究统计。
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内地荧屏上出现的电视广告做一个总的梳理,找出近三十年来电视广告中青年形象的总体特点和变化;然后重点研究近三年来各大电视台播出广告中出现的青年形象,从各个具体的方面、通过详实的案例来分析电视广告对青年形象进行再现的过程及折射出的各种价值观念,力求可以对电视广告媒体中呈现的青年形象做出一个比较全面而公正的总结与阐释,并且得出电视广告中容易影响到青年人的各种价值观念。
人类第一条电视广告的诞生在美国,至今仅有不足70年的历史。
而在中国内地,直到1979年1月28日,才由上海电视台代写硕士论文播出了第一条电视广告片。
这条题为“参桂补酒”的广告片长达1分35秒,以5个插片的静态画面组成,镜头不能运动,类似电视新闻一样。
这条广告片的播出,被欧美国家评论为是“中国开放的信号”。
改革开放早期,中国内地的电视广告处于新生阶段,新闻报道式是当时电视广告的主要形式。
当时的电视广告主要以商品的生产资料为诉求点,以展现企业外景、大门、企业领导、招牌、车间和奖状等内容为画面展现主体,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带有意境的青年形象。
在语言上,当时的广告语常为“质量第一”、“信誉可靠”、“实行三包”、“誉满全球”等充满俗套的语言。
总的来说,当时的电视广告以展示产品为主,缺乏情节
性强的叙事,画面缺少意境、创意含量较低。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迅速,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经济日益繁荣,商业广告领域也随之飞速发展起来。
具体表现在综合性的广告公司和制作公司以及政府电视管理机构相继建立,大批有经验的导演、摄影师、演员、设计师、作家等纷纷加入到电视广告的创作行列,电视广告业竞争日趋激烈,形成了崭新的广告生态。
从此电视广告创作观念发生了质的转变,广告作品表现风格逐步走向多元化。
在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广告作品有1986年广东白马广告公司制作的“天丽”香皂广告片,1989年由著名电影演员李默然代言的“三九胃泰”广告片,1990年,同样是由广东白马广告公司创作的“太阳神”口服液广告片,90年代初小孩子们人人熟悉的“娃哈哈我要喝”广告片,和1994年央视广告招标“标王”山东“孔府家酒”的广告片。
在这五条广告片中,除李默然代言的“三九胃泰”广告片外,其余四条中都出现了青年人形象。
这四条广告片中出现的青年形象分别为海边嬉戏的美丽少女,充满力与美的强悍青年男子,温柔的年轻母亲,和海外归来的女儿(王姬)。
在温馨的广告歌曲中,一群身段丰腴的青春少女优美地奔跑在沙滩上,他们长发飘飘,优雅迷人地追逐、在水中畅游,最后出现广告词——“365日,浪漫总是天丽。
”“天丽”香皂的这条电视广告片以浪漫作为诉求点,将年轻少女在沙滩嬉戏的场景用富有浪漫气息的画面表现出来,与广告词互为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