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研究报告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在当今社会,广告行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它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向广大观众传递着各种信息。
然而,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行业中,女性形象往往受到刻板印象的束缚。
本文将聚焦于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进行分析并寻找突破口。
在电视广告中,女性常常被赋予刻板印象。
这些刻板印象不仅限制了女性的多元化形象,还影响了广告效果的传达。
例如,女性被描绘为总是忙于家务,以家庭为中心,或是被定型为黄脸婆等。
这些形象不仅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脱节,也阻碍了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和提升。
为了打破这些刻板印象,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广告行业应更加注重真实性的表现。
在选取广告代言人时,应避免将女性简单地归类到某一固定角色中,而是尽可能地展现出女性的多元面貌。
广告受众需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女性多元价值的认识。
只有当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才能真正推动女性形象的转变。
在具体的广告案例中,有些品牌已经开始尝试打破女性刻板印象。
例如,某洗衣液广告中,女性不再是传统的家庭主妇形象,而是拥有自己的事业,充满自信的职业女性。
这种突破刻板印象的广告案例,不仅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提高了品牌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是一个值得我们和反思的问题。
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性别平等,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让女性在广告中展示出更多的自我,摆脱传统的束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立体,让广告行业真正反映出社会的多元化。
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那一天,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将不再被简单地定义,而是呈现出真正的多元化和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
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品牌能够勇敢地挑战传统的女性刻板印象,为女性在广告中的地位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刻板印象的打破,始于观念的转变。
"让我们一起转变观念,让电视广告成为展示女性多元价值与魅力的舞台,而不是束缚她们的囚笼。
只有当我们不再被刻板印象所束缚,才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广告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接纳。
浅析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作者:毛现辉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2期摘要:伴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时代思想的转变,女性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影视、广告作品中,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也在经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在发展过程中伴随出现的是女性形象定型化及不合理泛滥使用等问题。
对此广告创作者在创作上应转变思路,广告受众自身提高审美水平,广告行业监管部门也要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同时女性自身也应在电视广告作品中摆脱模式化束缚,突破男权话语下被审视的境地。
关键词:电视广告;女性;形象一、溯源:电视广告中使用女性形象的原因分析(一)思想意识的改变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时常被各种消费问题困扰,如今天穿什么衣服上班,冰箱里的食物是否过期,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如何等,广告的作用就是通过特殊的信息表达方式让受众了解产品并产生心理认同。
现代电视广告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追求艺术化效果,表达更有内涵,通过塑造与产品关联的完美人物形象或者融入诸多时尚元素让受众间接产生购买欲,并通过广告重塑造的“完美形象”来引发受众心理共鸣。
在电视广告的制作中,出现女性形象则是很重要的一个元素。
古时广告推销手段较少且大多属于硬性宣传,多使用吆喝或者在店铺前直接挂出文字招牌的形式,三从四德的观念决定了其形象不可能出现在广告中。
到了民国时期思想相对开明,很多商品的广告都是青春靓丽,时尚漂亮的女郎,比如“美丽牌”香烟、香水等,这些形象往往比较单一,一般以明星为主。
新中国成立初广告主要承担政治宣传的任务,商业性电视广告基本没有。
红卫兵、工人、农民的形象在当时的广告中屡见不鲜,当时女性在电视广告中基本是以工人、农民、红卫兵的形象出现。
改革开放后,国人的思想潮流开始由保守变开放,我国广告业焕发生机,女性形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商业电视广告中,同时女性形象类型也在电视广告中不断丰富,带来的商业宣传效果也十分明显。
(二)消费主体的变迁广告促进消费,同样消费也会发过来促进广告发展,每一个广告作品,都是针对特定时代的消费人群而制作,符合当时的消费潮流。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近年来,电视广告作为商业宣传的重要手段,对塑造和传播女性形象产生了重大影响。
不同的广告创意、角色设定以及营销目标,都会导致电视广告中呈现出不同类型和形象的女性。
本文将以社会学和媒体研究的视角,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进行解析。
首先,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之一是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
广告制作方通常会通过选用拥有高度吸引力的女性形象,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常常被描绘为美丽、性感、时尚或具备社交魅力,以便赢得男性观众或女性观众的关注。
这种形象的选择旨在达到商品销售的目的,通过塑造正面和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吸引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其次,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之二是传递特定的信息和产品关联。
广告创意通常会有意选择女性形象来传达产品的特定属性,例如健康、自信、温柔等。
这种选择是基于潜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购买动机,以及广告主的品牌战略。
通过塑造女性形象与产品相关联,广告可以通过观众对女性的认同和认可,间接增加对广告主产品的好感度和信任度。
第三,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之三是反映社会和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广告作为一种主流媒介,通常会借用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观来塑造女性形象,从而对广告宣传的目标和观众产生影响。
例如,女性在家庭角色中的形象被呈现为贤妻良母、家庭主妇或乖巧的女儿,强调女性的责任感、孝顺和顺从。
这种刻画旨在传达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望和预设,从而巩固和再现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
然而,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特征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首先,一味强调女性的外貌和身体美观,会对女性产生一定程度的身体意识和自我评判,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下降。
此外,降低女性形象的地位和价值于广告中常常被用于增加男性产品的吸引力,以致女性形象被物化和消费,既贬低了女性的地位,也对性别平等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总之,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多重功能。
其正面功能包括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传递特定的产品信息和关联,以及反映社会和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广告中女性形象研究(论文)

广告中女性形象研究摘要: 在现代广告中,女性形象已经成为了“第一主角”。
一方面,女性形象已经成为商业广告中的一种“注意力经济”,另一方面,女性形象在广告中的角色定位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传统两性价值标准。
然而在商业广告激烈竞争的今天,女性形象商品化、女性性对象化经由广告传播,必然强化受众原有的传统陈旧两性观,最终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关键词:广告,女性形象,两性观,传统价值标准Female Image In AdvertisementAbstract: In the modern advertisement,female image has become “the first protagonist”.On one hand, the female image has become a comercial advertising strategy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from audience.On the other hand,the role of female in the advertisement is a reflection of a Chinese traditional gender value standard in the society today.However, due to the fierce commercial competition today,female imag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mercialized.And female sexual objectification through advertising has been strengthened.To some extend,it must strenthe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gender value of audience,which will ultimately affect the improvement of female’s social status in the future.Keywords: advertisement,female image,Gender perspective,traditional gender value standard目录中国人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女性主义的缺席:我国女性广告形象研究述评

经营全方略广告在线女性主义的缺席:我国女性广告形象研究述评阴方娅南王毅摘要:20世纪初,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传播到中国,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在我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女性主义才真正在中国发展起来。
但是女性形象始终在发展中饱受争议,国内对女性广告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角色定型、性别歧视和女性刻板印象上,这正是女性主义广告文化的批评所在。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章发现女性主义广告批评对象的偏离,女性在广告中的角色消解女性主义,媒体变革和“她主义”神话是未来女性主义广告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广告女性形象女性主义广告批评广告是一种付费信息传播形式,旨在推广商品和服务,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实现广告商的预期效果。
商业广告则是指那些传播社会经济发展信息并能为自己创造收入的企业广告,即狭义的广告。
但事实上,广告不仅传播商品信息还传播文化信息。
英国研究人员威廉姆斯发现,广告的主要功能是构建意义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对事物的叙述逐渐转变为对人的叙述,例如钻石原来是钻石,但在广告中它们已成为永恒爱情的代名词。
广告提供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充满了舒适、快乐和值得追求的东西,反映了现实生活的不足。
可以说,广告不仅是宣传大众文化的媒介,也是文化产业本身。
1978年,美国传播学者盖尔·塔奇曼(Gail tachiman)等人开始讨论电视、杂志和报纸等大众媒体对女性的描绘,并使用定量方法计算女性媒体代表的比例和地位。
自此之后,对大众文化传播中女性形象的研究被视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女性主义媒体批评涵盖了电影、新闻报道、广告、肥皂剧、视觉艺术和摄影等各种媒体中描绘和表达的女性形象。
无论媒体如何发展,文化和性别始终是媒体文学研究的主要议题。
女性主义概述在西方历史上,女性主义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
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在19世纪中旬开始20世纪结束,主题是“权利”问题。
在这股潮流中,女性开始从提高和扩大自己在职业、教育、政治和家庭中的地位和机会,逐渐关注女性投票权的竞争。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引言:电视广告作为一种常见的宣传手段,扮演着传递商品信息、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角色。
其中,女性形象在广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进行分析解析,从而揭示其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一、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广告的第一要务就是吸引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力。
而女性形象的运用能够更加快速地引起观众的关注。
在大多数文化中,女性具有更高的社交关注度,人们更容易对女性形象产生兴趣。
广告商因此常常运用性感、青春、美丽的女性形象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进而引起购买意愿。
二、推动销售产品女性形象在广告中还起到着促销产品的功能。
通过与女性形象的结合,广告能够更好地传达产品的特点、功能、优势,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
例如,在化妆品广告中,演员的肌肤晶莹剔透,令人羡慕,使观众心生向往。
这种特定的女性形象能够将产品与一种美丽的状态联系起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三、塑造品牌形象女性形象在广告中还经常被用来塑造品牌形象。
通过展示所使用的产品与女性形象之间的关联,广告商能够传递出产品所传达的情感和品质,进而将这种形象与品牌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一位自信、聪明、成功的职业女性形象,不仅能够展示出产品的品质,还能够进一步强调品牌的专业性和高端定位。
四、符合社会期待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还包括符合社会期待。
在一些保守的社会,广告商为了迎合社会期望和观众的价值观,常常选择塑造符合传统角色的女性形象。
例如,在汽车广告中,女性往往被描绘成优雅、体贴、充满母性的形象,以传达一种安全、舒适的感觉。
这种广告引起了观众对家庭价值和传统角色的认同感。
五、引发讨论与引起争议一些广告通过刻意呈现争议性的女性形象,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做法往往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引发对广告的关注,扩大宣传效果。
例如,在某些香水广告中,女性形象可能会被描绘成妖娆、挑逗的形象,引发了对性别观念和广告伦理的争议。
影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内容提要】电视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
因而从对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电视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时代的声音的。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视广告中已经出现独立、自信、美丽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
但由于受到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传统心理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和“性别歧视”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强烈的性别角色差异形成了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试图解析当前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类别、原因以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变化提出看法。
【关键词】电视广告;女性形象;刻板印象;性别歧视;女性话语世界一、广告女性形象的相关理论支撑1、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社会变换过程理论下的广告女性形象。
文化人类学者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指出:“人类社会有三种交换过程:讯息、女人和商品。
”现代广告则融合了这三种过程。
性别意识形态和商业价值意识形态塑造了女性广告,其中的女性形象成为最重要的广告诉求方式之一,甚至有人认为:广告=商品+女人。
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导致广告创作坠入色情巢穴。
2、传播学理论下的广告女性形象。
传播学理论认为:稳定的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方式指导着人的行为,即群体中的人们在相互了解的规则范围内组织彼此之间的交流。
大众媒介往往通过选择性的陈述和对某些主题的强调,来反映一种文化规范,从而与受众交流并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
同时大众媒介也是模式化的重要来源。
具有建构性别意义或模式的功能。
①媒介对规范的描述常常内化为受众的一种社会期待,影响性别认识行为。
因而,只要社会文化中存在性别不平等,出于交流与认同的需要,媒介就会表现出来,形成某种刻板印象影响社会行为。
比如,广告赋予女性年轻、漂亮、温柔、顺从等特征,构成男权价值观下社会期待的女性刻板印象。
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分析

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分析作者:刘苏杨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广告不仅传递着商品信息,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
同时,也传达着某种特定的文化审美和内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长久以来在电视广告中,女性的形象往往被塑造为“漂亮的、温柔的、贤惠的”,而男性则被塑造为“成功的、具有权势的、霸气的”。
本文试图通过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的分析,挖掘广告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关键词:电视广告女性形象性别歧视现代广告不仅传递着商品信息,并且反映和折射了一个社会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现代广告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广告往往通过一个个鲜明人物形象的塑造,以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诱使其最终完成购买过程。
与此同时,广告作为一种商业文化形态,也向消费者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
我们不难发现,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为迎合男性期待而塑造出来的“漂亮的、温顺的、家庭的”形象,这与广告中通常所塑造出的男性“坚强的、霸道的、事业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被归为两类,即“贤妻良母”和“美丽代言人”。
一、贤妻良母:以家居用品为例大到橱柜、油烟机、洗衣机、电冰箱,小到炒锅、调料、洗衣粉、肥皂,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商品的电视广告中,绝大多数的主角皆由女性担任,几乎很难见到男性形象的身影。
即使有男性形象的出现,也是作为女性家务工作的评鉴者。
如在立白洗衣粉广告中,女主人公使用该品牌的洗衣粉很轻松的就洗完了全家人的衣物,男主人公则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这些广告中,女性被塑造为家庭生活的主要奉献者和参与者,而完全忽略了女性在社会中可能扮演的其他角色。
早上,她们提前起床,为丈夫、儿子和父母做好可口的饭菜,然后送儿子上学。
回到家后,开始打扫屋子、洗衣服,准备午餐和晚餐。
当做好的饭菜和洗干净的衣服得到家人的一致称赞和认可时,女性就获得了最大的赞赏和满足,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视广告中女性角色的研究 分 析 报 告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自八十年代以来,以电视为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又催生了中国广告业的复苏,在日益崛起的广告业中,中国女新闻工作者发现,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广告=商品+女人,女性成为广告创作中一个“永恒主题”。 《中国妇女报》率先发起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的讨论,发现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一种两极分明的定式:一极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另一极是超前消费,吃喝玩乐的“现代花瓶”①。此外,妇女研究者刘伯红将媒介概括为“倾斜的大众传媒”,即媒体向男性文化倾斜,产生了否定女性主体性的倾向②。为了考察我国电视广告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以及性别歧视的主要特征,刘伯红,卜卫等人开展了大规模的调研工作。
研究主要从社会性别观念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总体为全国五个样本区(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兰州)的省台和市台的电视广告。时间为1994年8—12月,每月3日和4日,3日抽取省台样本,4日抽取市台样本,时段固定在晚上6:00—10:00的全部广告,抽取样本总数为1197,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一)广告类型与性别分析 将全部广告分为八种类型,即机械电子科技类,服装美容类,家用电器用品类,食品饮料类,药品保健类,商业服务业,政府公益和其他类。性别所占比列如下图所示(政府公益和其他类忽略不计): 表一 广告类别比较 广告类别 女角出现比例 男角出现比例 机械电子科技 29% 71% 服装美容 67% 33% 家庭电器或家用产品 60% 40% 食品饮料 47% 53% 药品保健品 50% 50% 商业服务业 57% 43% 由此可见,女性作为母亲或妻子,在家里主要从事家务工作,并且还是服装,美容等产品的主要消费者。
(二)广告声音分析、 在1197个广告中,7.7%的广告无旁述声音,在有旁述声音的广告中,77.9%的声音为男性,22.1%的声音为女性,除政府公益广告,各类广告男性旁述均多于女性。 表二 广告类型与旁述性别的交互分析 广告类别 男性声音 女性声音 机械电子科技 85.1% 9.0% 服装美容 69.6% 28.8% 家庭电器或家用产品 74.4% 20.6% 食品饮料 75.7% 14.6% 药品保健品 74.6% 17.4% 商业服务业 64.1% 24.4% 政府公益 15.8% 36.8% 其他 65.2% 21.7%
在科技电子产品广告中,男性作为绝对权威的主导,即使是在以女性消费者为主的广告(如服装美容,家用电器或用品等)里,仍然是男性旁述声音为主,这也成了广告中的一个基本模式。
(三)广告角色分析 在年龄分析中,87%为年轻漂亮的女性,7.4%是少年儿童,1.5%是中年妇女,3.7%是老年妇女。年龄统计表明,电视广告推崇年轻漂亮的女性,男女角色的年龄都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从社会性别观念的角度看,这是商业化推崇年轻女性的结果,即以女性外在美来判断女性,暗示女性年轻更有价值。 在职业角色分析中,除去职业不明的角色,女性(N=171)与男性角色(118)的职业比较中,超过半数的女性是家庭主妇(51.6%),而男性角色占科教文卫的占29.0%,领导和管理者占18.0%,两者相加则高达47.0%,电视广告仍不经意地复制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分工角色模式和“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传统角色观念。 (四)性别观念分析 研究对1197个广告进行了性别观念评分,统计表明,性别歧视广告占33.7%,中性占64.7%,性别平等占1.6%。平等和中性的广告占绝大多数(66.3%),反映了我国社会男女平等的一面,但从另一面看,不自觉地表现出性别歧视倾向的广告业占一定比例,仍反映了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商业文化的入侵。
研究发现,约1/3的电视广告存在着性别歧视的倾向,主要表现为角色定型和以女性为招徕,男性的科技专业霸权,是角色定型在科技变化和发展时期在男性性别方面的特有表现,也是角色定型特点的补充。然而,研究者们同时也意识到了研究的不足:该研究收集分析的是1994年的广告,还应和199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行后的广告进行比较研究,以发现广告发展管理的大致走向。
参考文献: ①见《中国妇女报》1992年3月—8月,“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大家谈”的讨论文章。 ②刘伯红:《倾斜的大众传媒》,《中国妇女报》1996年4月3日。 一、 前言 自八十年代以来,以电视为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又催生了中国广告业的复苏①。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于人们的影响愈加深刻,其中,电视广告借助于电视媒体宽泛的覆盖面和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对大众的消费理念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价值起着越来越强的诱导和影响作用。电视广告所进行的不仅仅是商品信息的传递,它更多的是在为大众设定“时尚”和“趣味”的范畴,并逐渐成为大众审美文化中敏感而复杂的成分②。 现代电视广告的重要策略之一是塑造和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因此,一个广告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告所塑造的形象是否被广大受众所接受和认可。在广告界中,女性形象一直以其绝对的优势受到广告人的青睐③。广告=商品+女人,女性成为广告创作中一个“永恒主题”④。然而,在男权思想统治几千年的历史背景下,各国电视广告中存在很多充满偏见和贬损女性形象的现象,此类广告的滋生又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现象。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女性意识的增强,如何利用电视广告来塑造良好的现代女性形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⑤。 此次研究以湖南卫视为例,重点考察了湖南卫视在2012年10月27、28日黄金时段19:30—22:00的广告总数,并对其中涉及女性形象的广告加以详尽的分析统计,考察电视广告中女性的形象与地位,以及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和贬损女性形象的行为,以期能早日实现男女平等和两性的和谐发展。
二、调研方案 ㈠研究目的 ⑴研究成果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催生了中国广告业的复苏。女性形象一直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电视广告人的青睐,成为电视广告的宠儿。广告=商品+女人,女性成为广告创作中一个“永恒主题”。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内容分析的形式,对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女性在电视广告中的形象与地位,促进两性的和谐发展。 ⑵社会作用目标:研究女性在电视广告中的形象,一方面可以促使全社会更加关注男女不平等现象,最终促进两性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希望今后电视广告中的主体形象更加多元化,女性形象定位将会朝着时代性,健康性,公平性方向发展。 ⑶成果形式目标:调研报告一份。 ㈡调研内容 ⑴社会指标: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电视广告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现象。 ⑵调查指标:湖南卫视2012年10月27、28日19:30—22:00的广告总量,有关女性的广告总量,女性在广告中的年龄,职业,身材,特写等情况。 ㈢调研方法 ⑴本项目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观看电视广告的形式,通过分析电视广告中女性的角色来定量研究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地位。 ⑵ 以湖南卫视为研究对象,记录了其在10月27、28日19:30—22:00的广告总数,并详尽分析了有关女性的广告样本。 ⑶ 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研究中一律采用科学计算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㈣调研队伍 小组共6人 ㈤调研对象 湖南卫视2012年10月27、28日19:30—22:00时段的广告总量。 ㈥调研工作安排 ①XX:撰写调研报告中的总结部分。 ②XX:撰写调研报告中的结果与讨论部分,以及部分文献综述的撰写。 ③XX:撰写调研报告中的前言、参考文献、附录部分,制作封面与排版;部分文献综述的撰写。 ④XX:撰写调研报告中的调研方案部分,以及部分文献综述的撰写。 ⑤XX:观看并记录电视广告,对其中女性广告进行统计分析,制作成相应表格。 ⑥XX:观看并记录电视广告,对其中女性广告进行统计分析,制作成相应表格。 ㈦调研经费和工具 ①经费预算(各项开支由小组成员平均分摊): 调查报告打印 10元 总计 10元 ②工具:电脑,科学计算器等。
三、研究结果 ㈠广告类型与性别分析 我们将广告分为七种类型,主要有食品饮料类、服装美容类、药品保健类、家庭用品类、商业服务类、机械电子类和其他类,各类所占的比列如下图所示:
广告类别比较显示,女性主要在服装美容类、家庭用品类、商业服务的广告中担任主角,男性主要在机械电子类、食品饮料类,药品保健类担任主角。在有角色的广告中,两性角色定型非常明显。如下图所示:
广告类别43%27%4%4%
6%14%2%食品饮料
服装美容药品保健家庭用品商业服务机械电子其它
广告类别比较0%20%40%60%80%100%
食品饮料服装美容药品保健家庭用品商业服务机械电子其它女性为主男性为主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