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化国家东部公园体系

合集下载

开化县区域分析报告

开化县区域分析报告

47.2
45.8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业空间结构
产业空间布局
第一产业
茶叶、水稻、山茶油、花 卉、金针菇、等农副产 品、家禽家畜、水产养殖 等
第二产业
两硅(单晶硅、有机 硅)、电光源、精细化 工、机械电子、轻纺织 业、竹木制品加工等
第三产业
组成
文化创意、商业、旅游 业、根雕园
2013年 第三产业
2014年
2011年三产比重结构
2012年三产比重结构
0 13.0 38.4
产业比重
0 13.7 36.6
第 三 产 业 比 重 逐 年 增 长
49.7
48.6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3年三产比重结构
0 12.6 40.2
2014年三产比重结构
12.2 42.0
挑战
• 资源与周边雷同,各城市“十一五”发展 战略也很雷同 • 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难题, • 体制不顺,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着 严重的问题
总结
• 农业经济基本稳定,粮食生产保持增长
•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经济效益降幅收窄
•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投资结构改善
• 旅游业加快发展,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
城市化率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31万 人,占37.9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5.2万人,占62.04%。与2000年第五 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93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5.58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4.5个百分点。开化县城市化率较低,城市化进程缓慢。

园、城、人相融的国家公园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开化县国家公园城市为例

园、城、人相融的国家公园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开化县国家公园城市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144-06 收稿日期 2023-11-08摘 要 国家公园城市是国家公园、城市与人共生的可持续的新型城市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成熟案例较少。

梳理国家公园城市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城市设计方法,研究首先辨析国家公园、公园城市与国家公园城市三个概念,总结世界各国国家公园体制及城市建设的特点与实践挑战。

然后,探讨中国国家公园城市发展的优势与难点,提出中国特色的园、城、人相融方式,“蔓城”设计理念与模式,以及“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国家公园城市建设方式。

在此基础上,以浙江开化县国家公园城市设计为例,探索上述理论与设计方法在总体和重点城市设计尺度下的建设实践,强调生态保护为先,藤蔓弹性生长和注重公众参与。

关键词 国家公园城市 园 城 人 总体城市设计Abstract National park city is a new sustainable urban mode in which national parks, cities and people live together, and there are few mature cases in the world. To sort out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park city and explore the design method of national park c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firstly identify three concepts of national park, park city and national park city, and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challenges of national park system and 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world. Then, we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difficulties of national park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propose the integration of park, city and peopl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design concept and mode of "sprawling city", and the national park city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eople's city built by people". On the basis of this, taking the national park city design of Kaihua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e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above theories and design methods under the overall and key urban design scales, emphasiz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first, vine resilient growth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Keywords National Park City, Park, City, People, Master urban design园、城、人相融的国家公园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开化县国家公园城市为例Overall Urban Design of National Park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ark, City and People:Taking Kaihua County National Park City as an Example杨春侠 | Yang Chunxia 鞠梦恬 | Ju Mengtian 饶恒远 | Rao Hengyuan 耿慧志 | Geng Huizhi 梁 瑜 | Liang Yu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

浙江开化:“多规合一”绘就国家公园

浙江开化:“多规合一”绘就国家公园

浙江开化:“多规合一”绘就国家公园作者:洪治来源:《小康》2016年第13期作为2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一,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以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为思路进行改革,明确了将全县域作为一个大公园来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定位最近,家住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音坑乡姚家村的姚志国和姚宏燕父子很忙,他们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效益良好的砖厂改建成以窑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和特色民宿。

“我在这座砖瓦厂已经干了近30年了。

”姚志国说道。

是什么让他们“说改就改”了呢?青山绿水是开化县最大的特色,森林覆盖率达到80.7%的开化在2000年便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

有了发展战略,自然就要落实,第一步便是规划。

规划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在县一级,由于基础数据不统一、编制标准不一致、工作机制难协调等多种原因,容易产生规划数量多、定位不清、功能重叠、体系不全等问题,不仅耗费了人力,执行效率也难以保证,老百姓更难把握当地的发展方向。

开化县早年的发展中也面临这个问题,姚家父子的红砖厂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014年8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确定了2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目的是将多个“总规”整合成“一本规划”,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开化县成为了2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一。

“…多规合一‟一是能理顺规划关系,二是能推进规划落地,三是能优化资源配置。

”开化县县委书记项瑞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借助这个契机,开化县开始了以实现规划体系、空间布局、基础数据、技术标准、信息平台和管理机制的“六个统一”为目标的改革之路。

在规划体系上,开化县统筹构建“1+X”规划体系,以《开化县发展总体规划》作为起统领管控作用的“1”,“X”是有效缩减专项规划数量,只编制部分落实性的详细规划或实施方案等,从根源上破解多头规划难题。

为了能让这套体系有效运转,开化县改革规划管理机制,成立了县规划委员会进行统筹协调,不仅统一了包括人口、城镇化水平、环境容量、经济规模等基础数据,还统一了各类规划期限、功能分区和土地分类等技术指标,更以“提升已有、创建未有、链接所有”的要求构建了统一的规划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促进全流程联合办公。

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广告语、宣传语

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广告语、宣传语

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广告语、宣传语广告语,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广告语、宣传语作为钱塘江源头的开化,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功能重要,生态优势明显。

生态“底色”是开化的最大特色,整个开化就是一个“天然氧吧”、“生态宝库”。

优越的生态,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财富,成为绿色崛起的核心优势,成为追赶“两富”目标的后发潜力。

开化县以钱江源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打造国家东部公园,着力挖掘生态潜力、创造生态价值,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在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

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广告语、宣传语:1、吸引你的,不只是山水……2、心驰山水开化,神往东部公园。

3、一方好山水,满目皆公园。

4、满园景流韵,四季慢生活。

5、山静,水净,心境。

6、华东绿肺,享“寿”天堂。

7、没有尘埃的旅行。

8、和东部公园相约,与开化山水同醉。

9、源,园,缘。

10、千年开化,一园天下。

11、等你,在国家东部公园。

12、水之源,佛之缘,乐之园。

13、古有世外桃源,今有东部公园。

14、每一步,皆风景。

15、开化“园”生态,四海休闲来。

16、生态地标,你我的心灵驿站。

17、钱江源·根雕缘·生态园。

18、离城市很远,离森林很近。

国家东部公园重点实施以“1+1+5+5”为框架的主体功能区划:一区,大力推进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保护;一心,以钱江源省级度假区为中心,主要支撑项目为一城三园一个综合体休闲街区,涉及动漫产业城、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茶博园、养生园、南湖旅游结合体、中国根艺产品商贸街区;五大,建设钱江源源头、古田山生态科普、南华山康体、白石尖户外拓展、圣潭沟山乡避暑等五大度假公园;五条,建设原味山水、民俗文化、山地乡村体验、生态农业、乡村运动等五条休闲走廊。

国家公园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体系研究_以浙江省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为例_卢宁

国家公园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体系研究_以浙江省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为例_卢宁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浙江开化; 国家东部公园; 生态整合 中图分类号: F062.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9092( 2014) 03 - 0063 - 08
一个国家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增强和服务价 值提升,离不 开 国 家 生 态 系 统 管 理 模 式 的 可 持 续 化和现代 化。 党 的 十 八 届 三 中 全 会 通 过《全 面 深 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 体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生态文 明制度建设。这一部署深刻反映了新形势下生态 保护管理模 式 发 展 的 趋 势 和 要 求,为 在 新 的 历 史
64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4 年第 3 期
的互动和达成共识①。田世政等( 2009) 认为国家 析发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被纳入普达措国家公 公园模式是旅游管理制度变迁的最新阶段,是外 园管理,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按照常规的自然保护 部环境变化、追逐利润、多方推动和路径依赖综合 区模式管理,前者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作用的结果②。李庆雷( 2010) 提出国家公园管理 益都比后者效益好④。张海霞( 2012) 从旅游发展 创新的方向是维护公共利益、保证决策民主、实施 的政府规制角度提出自然遗产地国家公园模式是 互动共治,中 央 政 府 垂 直 管 理、属 地 政 府 有 限 参 政府维护公民游憩权、建设两型社会的绿色执政 与、相关利益群体合作共治是中国特色的国家公 工具⑤。程绍文( 2013) 比较了中国和英国在国家 园管理制度的应然架构③。唐芳林( 2011) 对云南 公园管理制度、社区参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 省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比较分 的异同⑥。
表 1 我国建立的代表性国家公园
名称 垦丁国家公园 普达措国家公园等

坚持绿色发展 共圆国家东部公园梦

坚持绿色发展 共圆国家东部公园梦

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全国、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

1997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来,一直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了一片绿水青山。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开化县委、县政府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寻求发展路径,把地处中国东部、发坚持绿色发展共圆国家东部公园梦文/中共开化县委书记 鲍秀英达省份、生态环境优良的开化2236平方公里县域作为一个“大公园”来打造,使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探索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

建设国家东部公园的资源基础17年来一以贯之的生态立县战略,不仅造就了开化优良的生态品质,而且蕴含着全县35万人民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自觉。

1、独特的地理品质。

从地理区位看,北纬30°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

开化地处北纬28°54′30″至29°29′59″之间,是点缀在这条纬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典型的江南小家碧玉。

从交通区位看,开化是长三角地区连接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节点,交通非常便捷,黄衢南高速、205国道、17省道和正在建设的杭新景高速、九景衢铁路穿境而过;距离黄山、三清山、婺源、千岛湖等著名景区均在一小时交通圈内,是浙皖赣旅游“金三角”的“黄金眼”。

2、丰富的生物品质。

开化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地区和全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排名第16位,境内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列全国前10名。

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政府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27科64种3301株,其中有4棵入选“衢州十大树王”;珍稀濒危国家保护植物2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4种,是我国东部名副其实的生物基因库。

3、厚重的文化品质。

国家东部公园生态宣言

国家东部公园生态宣言

国家东部公园生态宣言作者:暂无来源:《绿色中国(B版)》 2014年第8期开化是浙江人民的母亲河——钱塘江的发源地,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国九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全国17 个全球最有保护意义的山地保护区之一,保护母亲河的传统在这里由来已久。

自上个世纪末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来,通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接力传承和摸索实践,一条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经济为支撑,以美好生活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逐渐明晰,渐次破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开化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广大群众振臂欢呼,提出实施国家东部公园建设,推进全境景区化、景区公园化、产业生态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资本,让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从此开化生态建设的标杆有了新的标准,开化人民的生态梦有了新的色彩。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参与“绿色中国行——走进国家东部公园”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和专家,以及绿色中国生态大使齐聚国家东部公园,共同探讨开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我们认为生态是开化最宝贵的资源、最亮丽的名片,更是开化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所在;开化县委县政府坚持高起点、宽视野编制国家东部公园规划,着力在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共建生态家园、创新扁平高效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和提升群众文明素养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开化按照“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要求,提出了打造风情小镇,培育生态城市,建设两美国家东部公园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丰富了国家东部公园建设的内涵,为国家东部公园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们呼吁上级政府应给予国家东部公园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位专家学者,请为开化承担保护生态责任、走在绿色生态文明的前列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和舆论支持。

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浙江省开化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纪实

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浙江省开化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纪实

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浙江省开化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纪实作者:暂无来源:《绿色中国(B版)》 2014年第8期文/蒋文龙朱海洋徐祝安陶醉于满眼的绿水青山,怀想着童年的故乡情结。

每次车子一进开化,“联众集团”总裁余学兵总要深深呼吸几口清新的空气。

作为引领乡村休闲产业的先行者,余学兵比谁都更清楚开化今天的价值所在。

这一天,余学兵受到浙江省开化县委书记鲍秀英的热情接待。

“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生态经济化,开化把整个县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农林区和产业集聚区,在全县域打造‘国家东部公园’。

”鲍秀英对开化如数家珍的介绍,尤其是“国家东部公园”的规划,让他为之心动。

转观念:在“公园里”建城乡“开化不开化”,这句早年浙江人尽皆知的双关语说的是,开化实在太偏僻、太落后。

开化境内90% 是崇山峻岭。

小时候,余学兵要去杭州,首先要徒步从溪西村到苏庄镇,再坐车到县城,然后转车去衢州,才能找到杭州的班车。

到了杭州,往往天已漆黑。

这种闭塞的环境,让开化的发展一度举步维艰。

但开化的优势也无与伦比。

由于地处钱塘江源头,开化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近4 倍不说,水质还多为国家Ⅰ、Ⅱ类;森林覆盖率80.4%,全年空气质量均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被誉为“绿色明珠”、“天然氧吧”,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余学兵告诉记者,他钟情开化的理由在于:华东是工业化、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全国最为富庶、消费能力最强的市场。

开化作为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又地处闽、浙、皖、赣4 省边界旅游“金三角”中心,在这样一个地方搞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2000 年,开化正式通过《钱塘江源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这一环保规划的落地,既意味着开化从此走上了“生态立县”的发展道路;也意味着,开化的发展从此戴上了“紧箍咒”,甚至靠山不能吃山,临水不能捕鱼。

“生态立县”千好万好,但落到实处却是千难万难。

最为关键的是,究竟如何将生态资源变为资本,把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这个问题不解决,生态立县就只能是一句口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开化国家东部公园体系
摘要:开化为推进以衢州主体的浙西南旅游经济圈加快推进特色乡村旅游区块的建设,明确以钱江源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打造国家东部公园,着力挖掘生态潜力、创造生态价值,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在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

关键词:开化国家东部公园
一.开化成为国家东部公园的优势
2013年11月,在“首届中国热点旅游胜地宣传推广盛会”上,开化县被大会组委会特别授予“国家东部公园”称号;2014年3月,国家环保部同意开化县开展国家公园试点,认为开化县位于钱塘江源头,辖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景观独特,保护和利用的工作基础较好,初步具备建立国家公园的自然条件。

1.1旅游资源优势
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是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瑰宝。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生物繁衍的理想场所,是避暑休闲的旅游胜地。

“一片青山绿水,一茶飘香四海、一刀雕出乾坤、一硅飞向蓝天、一举享誉世界”正是开化的真实写照。

1.2生物多样性优势
开化县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皖山区青冈苦槠植被区,植物区系较丰富,具有南北交汇过渡带的特色。

植被类型可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人工植被六个类型组。

由于光、热、水资源充足,大地基本上四季常青。

本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植物生长茂密,森林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分布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0.4%。

森林植被多数为阔叶林、针叶林、落叶林、阔叶混杂林等。

用材林以松木林、杉木林、杂木林为主。

另外还有散生木、四旁林木、疏林等。

另外,古田山植物区系组成上,兼具南北特点,是联系华南到华北植物的典型过渡带,其中有些是我国和我省仅有或稀有的种类。

古田山保留有原始状态的大片天然次生林,林相结构复杂,生物资源丰富,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珍稀植物繁多。

其原始状态的大片天然次生林,林相结构复杂,生物资源丰富,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珍稀植物繁多,是保存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有高等植物244 科897 属1991 种,其中种子植物中有我国特有属14 个,在浙江植物区系中仅见分布于古田山的种有栓翅爬山虎、福建石楠、婺源安息香等10 种;开化国家公园国家规划区目前有国家I 级野生保护植物 1 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植物16 种,省级珍稀濒危植物17 种;珍稀植物群落 3 种:野含笑、香果树和紫荆林,3 种珍稀植物群落之大,分布之集中,在全国罕见;大型真菌
207 种,其中以古田山为浙江首次发现地的有50 种。

开化是浙西山区县,地表水质为一类水标准,空气质量常年以优为主,生态环境总体质量位居全国第16位,是全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县。

作为钱塘江源头的开化,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功能重要,生态优势明显,是保存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二.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体系
开化县以全县域公园化的模式来引领整个县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建议可分为二个大功能分区:国家公园区域、国家公园配套服务区。

国家公园区域又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旅游服务区。

2.1开化国家公园区域范围
建议以开化县北部和西部生态和环境良好的苏庄、齐溪等乡镇为基础,划分为国家公园区域,约占全县一半面积左右。

2.2开化国家公园分区
(1)严格保护区
严格保护区为苏庄镇(古田山)、长虹乡、何田乡和齐溪镇(钱江源)一带,位于国家公园西北部,占整个国家公园的30%左右。

该区域按标准的国家公园模式来打造,坚持以保护为重,推动生态和谐。

以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框架基础,以实行生态系统方式为管制模式,强化对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管控,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等37个生态环境功能小区保护,稳定提高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源头生态地理区位优势和生态价值,建设成为中国东部生物基因库、浙江西部水源保护地。

(2)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以生态农林区为主,作为国家公园严格保护区和其它区分割的过渡区,可进行适量的农业经济生产活动,该区约占整个国家公园的60%左右。

根据现状基本农田、一般农用地、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等资源布局,划出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较脆弱的保护区域,并结合一定的保护缓冲区域,共同改善县域人居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同时,以富裕农民为目标,加快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开化龙顶茶、钱江源山茶油、清水鱼、饮用水“两茶两水”等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保健产品、文化产品转变,促进增值增效。

(3)旅游服务区
旅游服务区以公园区域内现有的乡村建设用地为主,做为公园内可供游客游玩和服务的区域,该区约占整个国家公园的10%左右。

公园内各乡镇村,在原有建设用地基础上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同时可依据自己乡镇村特色发展生态景观游、红色文化游、特色产业游、民俗民风游等,更好的促进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健康有序的发展。

2.3开化国家公园配套服务区
该区主要以以开化县南部中心城区、池淮镇为主,作为国家公园区域配套服务区,约占全县一半面积左右。

该区主要承接国家公园区域转移出来的人口和产业等,为国家公园配套服务。

逐步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的重要载体,建成“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

该区人口、生产要素集聚条件相对较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是开化县工业的主要分布区。

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逐步将城关镇内距居民、学校等环境敏感点较近的污染较大的容易产生污染纠纷的企业迁入工业园区内。

该区是全县旅游的枢纽和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应大力发展中高档的宾馆、酒店、旅游商品市场,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

区内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型工业,将其发展成为开化县的核心功能区和宜居区。

三、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建设的意义
建设国家东部公园,顺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潮流趋势,符合开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开化有10多年的生态立县基础,是很难得的经验和资源。

开化先提出来“国家东部公园”,丰富了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为整个国家东部生态良好、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可复制发展新思路,积极探索一条科学有效保护与合理有序开发“共赢”的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路子。

打造“国家东部公园”是开化县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有可能成为“安吉模式”的升级版,是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样本,具有典型和示范的效应。

参考资料:
【1】王波,基于分解步骤法的浙江开化县域综合生态分区[N].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 16(2)
【2】陆永红,开化县水域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N].浙江水利科技,2013, 41(6)
【3】阮春生,叶江.打造“国家东部公园”的开化梦想[N]. 丽水日报. 2013-12-23 (001)
【4】徐祝安,葛晓飞.推进生态功能区试点打造国家东部公园[N]. 衢州日报. 2014-03-01 (002)
【5】《开化战略规划》
【6】《开化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