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而不传丹道绝学的首次披露

合集下载

性文化之陈希夷房术玄机中萃

性文化之陈希夷房术玄机中萃

性文化之陈希夷房术玄机中萃陈希夷房术玄机中萃余少时,由侍卫于武宗朝,岁在戊辰,驿行西蜀,同华阳令李公登华山,问右仙迹。

一道出曰,山之所帘也,惟陈搏所遗丹法,刻之石,为山之显迹,天下所其闻。

惟搏一书来传。

陡开洞门,得洞中小石匣。

折古遗封.取出一册,名目:玄机中萃,乃希夷成道内丹筑基立身安命大要也。

公命抄之,仍书一册,送余西行。

蜀藩缙绅取录者,不胛有以服其药,登堂而称其玄妙者。

有登余门,告其深验者。

无虚日,缘其自伏气,乃立身妄命之基,梅子乃人元大品之丹药。

服药乃生血生精之妙,用无不可重之也。

今之世传希夷子进药之事,有自来矣。

行道之人,多不知其妙在行破还须行补,宜抱鸡须用卵为之之义。

为性命者,当留心于此。

乃人道之门,成道之捷径也。

又曰:余亦得梅子金丹之效.补气之说。

衰年之人,可以为法。

或曰,是集谷无补于大乘,但伏气进药。

梅子虽有形物,亦可接命延年,耶道世弥.为添油之法耳。

余然之。

将纂与诸经到刊,使明道者.便于采择焉。

岩嘉靖岁在庚戍春正月吉坎宫道人。

(一)筑基筑基功夫.名目炼已造丹。

诚能采得药来,j又得药起。

择鼎,取蟠桃酒.以进真铅。

采药,由下元次L}J元后上元。

能进下元,是筑基。

能进中元,是长生。

能进上元药品是为了道,虽不飞升,亦为蓬莱客。

学者欲得筑基,先明橐龠。

要知采药,须遇师傅。

师傅口诀,则炼已造丹,功成无疑矣。

得之者,当宜潜修,苟可明言则人人可仙也。

何谓内丹,则吾身与天地同休,得一阳真息,升降交感子吾身之中,是也。

二八童子,得而修之,故曰金丹。

真精已泄,故曰还丹。

(二)铸剑养神功夫,名曰铸剑存真。

择三五二八之眉清目秀之鼎,调养一年之余。

候其癸水行潮信准,将八卦安神丹自服一月。

次用灵龟膏药封脐一句。

始阴阳交合。

取其地傀养神下手功,行九一之法。

其法如是数次,少停,覆鼎上。

提气九口。

若神未曾动.再行九一之法,其法如当神功,急覆其上。

闭住橐龠。

勿动呼吸。

恐漏真金。

急提气三口,升上泥丸。

缓提气六口,升上泥丸。

秘而不传丹道绝学

秘而不传丹道绝学

秘而不传丹道绝学:关键要“开窍”《呼吸之间》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最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

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

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关键要“开窍”修道的人远不止这么被动地接受“生气”,修道的人可以“开窍”。

开发人身上的窍门、窍点,相当于安装了“信号放大器”,不但能接受到天的“生气”、地的“地气”,还能接受人的“人气”。

修道必定要学会“开窍”。

全部修道不过就是修一个“静”字,心静意静。

但修静的方法是什么?静修的方法就是开窍,就是学会开窍。

但是“开窍”这件事,古人叫“千圣不传”。

为什么不传呢?过去的说法是避免传给“非人”,非人当然不是指鬼神或者畜生,而是德行修养不好的人。

所以要“慎传”,免得传给了心术不正的人。

但以我这一生的经验来看,人有一个毛病,就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不搞得神秘一点,隆重一点,人就觉得“便宜没好货”,反而不当回事。

另一方面,古人自称自己怎么怎么样,他们真的就那么境界高尚,所以才“自珍其宝”,门户森严?我现在觉得,这事也不一定。

我年事已高,我是无所谓,只要大家肯学,我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

真要修道,必先开窍。

开窍一定要“用诀”,这个诀是秘诀,一般人他是不传的,叫“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古人说“给我十两金,不传一口意”啊。

诀是一种用“意”的方法,他为什么不传呢?因为他要传给有德者。

那修道怎么办呢?要开窍,得懂得秘诀啊。

其实诀大多只有几个字,非常简单。

大道至简,非常容易,上手容易坚持难,秘诀本身一点都不秘。

人身上有无数接受宇宙自然“生气”的地方,也有接受社会生灵“人气”的地方。

比如,凡是骨头连接的地方,都能接受天的“生气”,也就是关节都能接天的“生气”。

简单吧?简单——这就是一句秘诀。

我们身上的这些窍,不但有接受功能,而且还有发射功能,就是说还能发出“气”来。

关于 千峰派 三问

关于 千峰派 三问

关于千峰派三问某日造访气功人论坛,见一臵顶贴子,题为“练精化气诀要”,为道天同源所撰。

道天同源原文:/bbs/viewthr ... &extra=page%3D1见其题颇具古意,遂阅其文。

觉一处所述不妥,即跟一贴。

不想数网友对拙跟贴饶有兴致,rhein 提四问,且指名要在下解惑。

因其所问涉及千峰派根本,不得不详答,故有喧宾夺主之嫌。

虽无人提醒,在下觉察到拙答及跟贴已偏离道天同源楼主之题。

为此将有关问答挪至另一新开话题,以利网友查阅。

挪移中如有漏错处,尚请有关楼层贴主指正。

亦请各位网友谅解。

(因超过1440 分钟,不能再进行编辑,故无法删除旧贴,要请版主帮忙了。

)在此谢过楼主道天同源,武当道家功诸版主及论坛管理员。

以下为跟贴及问答:=========================================蜀宾发表于2007-6-16 04:17"民国赵避尘根据吕洞宾、张伯端、张三丰等的“火候”操作理论用现代语言把“火候”具体操作方法分成层次,虽易理解,但难以实际运用。

" ----- 楼主言重了。

看看牛胜先是怎么说的:/book/html/4/25003.html?4"十一代祖师千峰老人赵避尘,道号一子,又号顺一子,北京昌平阳坊镇人。

自幼好武,更酷爱道学。

为了追求性命双修之功,曾跑遍数省,投师36位。

这些师傅有的虽知性命双修而不知全部功法。

赵避尘并不满足所得,继续追求,终于得遇“了然”、“了空”二位禅师。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赵避尘自淮安关由水路至金山寺。

人寺拜谒了然、了空二位禅师。

见二位禅师像貌出奇,日光如电,炯炯射人,遂跪地求教。

了然、了空见其求道心诚,便收为庙外弟子,赐道号一子。

并在静室内秘授真功三昼夜,指点性命根蒂,诀破周身关窍。

临别时了空禅师再三叮嘱避尘:“汝是俗家,一定要生儿育女留下后代再用大功。

”避尘归里后隐于商界。

1920年,了空禅师来到避尘家中传授“性命双修全诀全法”,并赐“天命”、“法卷”,同意避尘自立千峰派,开门授徒,接续命脉。

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_武当紫霄玄真神剑门功法集萃

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_武当紫霄玄真神剑门功法集萃

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_武当紫霄玄真神剑门功法集萃太极先天法太极先天法是由静生动之法,又称启灵术、附魂术、神拳术。

实是由道门扶乩法术而来。

但由于在修习此法前,已经练习了许多玄门的拳法招势、手法、步法、身法、腿法等等,若无旁门法术杂人,由静生动打出的就是一种自由组合的拳法,故称神拳术。

是经络内气运行的外在表现,可以以此检验练习者所修习的功境层次,以便能够因材施教,属教授法门。

这在玄门修真术的传承中,一般仅传法脉至嫡之人。

所谓三口不传、六耳不言之秘术。

道门清虚自然太极拳实乃道门礼瞻七星元君之时所感先天灵气而得,静极生动而成,不借后天念欲。

原无定势,后学者拟其神,绘其形,秘而习之,曰先天法,历代传承。

而后学者不能诚其志和静其意,则学其形而不能会其意,岂能神合天人、得仙家妙谛?故而先天法传演至今,潜脉于玄真九门而秘不示人。

世传太极拳则为道法余波泛尘,不得全诀,而万法融入,杂以参之,逐其末而疏其本,去其真本远矣哉!先天法实清虚自然太极拳修习之顿法,也称“接引法”,有直达天梯之宏效。

习者一点关窍则百关窍开,拳势连绵打出,法无定势,势无定法,千姿百态,高下相需,动静相寓,刚柔相济,有不可思议、神妙莫测之奇,故称太极先天神拳。

然无内功精纯之基,实不能急修而得速效,恐有走火人魔之危,习者切不可自修妄练。

习者必需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内气充盈,经络敏感。

(2)五行精纯,八卦娴熟。

(3)具有较强的攻防意识。

(4)心意清纯,欲念不生。

在玄真神剑门中,修习清虚自然太极先天法有四戒:(一)习旁门内功者戒;(二)心法不纯者戒;(三)悟觉不明者戒;(四)意弱志柔者戒。

太极先天法的修习首先要有玄剑门玄真悟元功前四部功法(详见《武当》杂志)为基础。

一杂旁门,他门内功绝无修习玄门先天神拳之理,则无出太极先天拳势之效,习者无益,徒劳心力。

习本门丹法时短,心法不纯熟,根基不牢者,一经修习,百肢摇动不能自控,万念穿心而不能自己。

此非不授也,实恐入魔也。

华阴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十九)期 华山陈抟丹道养生学

华阴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十九)期 华山陈抟丹道养生学

华阴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十九)期华山陈抟丹道养生学彪炳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册的《二十四史》和《中华道藏》等史料记载:中国华山陈抟丹道养生学是集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道家祖师老子创立的中国道家丹道养生学之大成。

是古今中外公认的真实而神奇的中国养生长寿修真之法宝。

《宋史.陈抟传》记载:陈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

著《指玄篇》81章,言导养还丹之事。

陈抟老祖与中国道学名家吕洞宾互为师友、他一生大多高卧华山潜修丹道、寿高118岁。

因此,华山陈抟老祖既是中国易学和中国道家的一代宗师,又为中国道家内丹养生修真学的真人,。

据《张三丰全集》记载,由于华山陈抟老祖丹道养生学效果真实神奇,故举世闻名的太极拳祖师张三丰,不远千里特意拜陈抟亲传弟子火龙真人为师、学习华山陈抟丹道养生学,获身心康寿超凡之效后据陈抟丹道养生学著成中国丹道名著《丹经秘诀》。

继而开创“内炼内丹、外练太极”的中国武当道派,并以此为载体、将中国华山陈抟丹道修真长寿学融入太极,广传四海,造福天下。

陈抟丹道养生学,另一重要传承体系是在由中国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郝大通祖师开创的中国道教全真华山派代代高道之间秘传。

现代华山陈抟丹道养生学,静功由在华山修炼华山陈抟丹道养生学多年。

与华山高道闵智亭、李静甫互为师友的世界著名丹道寿星吴云青传承。

中央电视四台发现之旅栏目“肉身不腐之谜”节目、《人民日报》1980年9月10日四版,均报道吴云青因修炼华山陈抟丹道养生学而寿高160岁,童颜鹤发,坐化至今肉身不腐的生命科学奇迹。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的闵智亭评价:“吴云青老人是我在华山修道的老道友。

他修炼丹道获一百六十高寿.羽化后又肉身不腐、这是我们中国道教的骄傲、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都应认真学习丹道、实修丹道、共获康寿超凡之效。

”当代华山陈抟丹道养生学动功、由世界著名生物科学家牛满江博士道功师父、中国道教全真华山派十九代传人边智中道长传承。

《人民日报》1984年10月16日,香港《明报》1982年4月4日,载边智中道长事迹如下:边智中道长俗名边治中,19世纪初生于山东济南玄帝庙附近,自幼拜玄帝庙道教全真华山派丹道十七代传人蔡义仙为师爷、十八代传人冯礼亮为师父,成为道教全真华山派丹道十九代传人。

李谨伯老师-丹道十三步功

李谨伯老师-丹道十三步功

李谨伯老师:道家养生十三步功第一步:收心求静法诀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浑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功法详解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

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

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面向:面向正东或正南,夜间要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微降丹田。

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

下座拂面熨双睛,浑身上下搓一遍。

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

要领详解如下: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

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膝,不要勉强。

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

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

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

对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这为阴抱阳。

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

因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

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

太闭则神气昏暗,太光则神光外驰。

故古人有云:“日月合并,金木和合,回光返照,返观内视。

陈朴“九转内丹术”

陈朴“九转内丹术”
气功 I 道 丹
转 内 旰 禾
■ 梁 浩
Hale Waihona Puke ” 下重楼 ( 喉管 ) 二环 , 十 的 老师钟离权授给 的 “ 天 次 流入 脑 ,
人 。因避安史 之乱人 蜀,隐居于四 人相应”说 ,但他不用难懂 的卦爻 透 夹脊 ,串尾 阊 ,复次前 冲心贯 胆 川 ( 今都江堰 市 )西南的道 教胜地 理论 ,而直接 用阴阳变化 与人相关 脐 ,胸 中温温 ,微 觉意思 和畅 ,乃

二 日, 乃丹 降毕功也 。 降之后 , 丹
完整的功 法体系 。
存神 。 候息 出入调 匀 , 以舌先 倒卷 , 百 病 消降 ,更无 疾苦之 厄也 。 ” 第二转 交媾 :“ 丹降之后 ,一
他论功理 ,揭去 了道 家玄奥神 定舌根两 窍 ,闭息 ,渐觉左右 太 阳
秘 的 面纱 ,开 门 见 山直 指 出 其 本 经有两道 气 ,从 大牙根 冲上 ,贯二 转 了毕 。凡遇 初九 、十九 ,二 十九
内丹 诀 于 淮 南野 叟 。 野 叟 因以 记
入舌 下 。I觉微苦 ,是 中黄气 自胆 : 1
他强调 内丹是从 一到 九 , 渐进 而 出, 阴阳大 和 , 将有 降丹之 象 。 如
之 。可见 陈先生 内丹 诀 乃 陈朴 修 炼的过 程 。必须经过 长期艰 苦的 此 之后 ,每夜行 持之 初 ,令一 人在
第一转 降丹:“ 行持 下手之 初 , 降之后 ,未得便 开 眼 ,且渐渐 收拾
陈朴 “ 内丹”理论 虽然 师承钟 先 须饮食 ,以和 五脏 ,不 可饥 ,不 精 神 ,归定 四肢 ,手足 复 旧。或手 次候 定醒 , 后开 眼。 然 次 离权 ,但他 自己结 合练功的 实践 和 可饱 。心 田安静 ,无 忧无虑 ,乃 可 足觉 微麻 , 中医学的脏腑经络理论 , 大胆 创新 , 入道 。凡 于二更尽 三更初 ,当洗 漱 吃人参 汤 。睡至 来早 。吃 粥食将 养 形成 了独具 特色的理论和 一套系统 定神 ,入室烧 香 ,盘膝 而坐 ,闭 目

《道学通论》初版补遗--谈内丹学

《道学通论》初版补遗--谈内丹学

《道学通论》初版补遗--谈内丹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在1999年8月召开的“武夷山道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根据与会学者提出的问题,我又对丹道修炼作了一些阐释。

《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月)书中的《仙学篇》,本是我十年前写成的稿子,王沐师审定后建议压下缓发,当时因受环境影响有些问题没敢讲透。

今将这些有关丹道的新论说作为《仙学篇》的补遗,以就正于同好。

(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道教中一般将《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视为丹经之祖,特别是南宗更将《参同契》与《悟真篇》作为隐有丹法秘诀的宝典,这是对的。

但在内丹学的圈子里,丹家似乎更加推崇老子《道德经》和《黄帝阴符经》,认为此二书也隐有内丹法诀特别是南宗法诀。

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南华经》一偏于阴阳双修,一偏于清净孤修,分别为内丹学南北二宗丹家所喜爱。

《悟真篇》绝句云:“《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

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

”由此可知内丹学南宗创始人张伯端是如何重视《道德经》和《阴符经》的。

《道韵》第5期所载拙作《内丹学南宗入室修炼理事举要》一文皆从《道德经》立论揭示内丹法诀,便是遵循丹家的这种传统。

在内丹家的传授中,不仅《道德经》、《南华经》、《阴符经》被视为丹经,连《黄帝内经》和《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这两部书也被看作丹家的宝典,是指导内丹修炼的著作。

丹家修炼讲理、事、法,理上以《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为主,是统一的,事和法上各派传授颇有不同,入室修炼各有各的法诀。

《黄帝内经•素问》首卷《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及《阴阳应象大论》等,诚为修道炼丹之通理。

《参同契》云:“若夫至圣,不过伏義,始画八卦,效法天地。

文王帝宗之,循而演爻辞。

夫子庶圣雄,十翼以辅之。

三君天所挺,迭兴更御时。

”显然以为丹道之理,首以大易奠定内丹学理论体系,以黄帝和老子的著作为修炼法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而不传丹道绝学的首次披露-谈“盘腿”
此文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最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

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

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回过来谈“盘腿”
讲到现在,我们了解了修道的几个要点。

《洗髓经》里的方法,对于健身养神,对于治病防病都有一定效果,但是要长寿,那就达不到了。

怎样才能长寿,并且开发人的潜能?那我们必须了解盘腿坐的道理。

修道、修佛为什么要盘坐,盘坐有什么好处?特别是双盘有什么好处?为什么道家的道士和佛家的和尚,他们都要打坐练功呢?他们为什么要盘腿?这种盘腿的姿式多达十二种。

盘腿,它的首要目的,就是防止漏精。

精气想要不外泄,必须盘腿。

盘腿一定得功夫?不一定,好多出家人老了一身病,因
为姿势不正确照样出毛病。

那么盘腿的关键在哪儿呢?不在腿,在腰,在颈。

坐势不正确,坐得久了,屁股尖会疼,腿当然也疼。

为什么?痛是不通,对吧?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盘腿痛,首先是哪儿不通呢?是腰和颈不通。

这时候应该怎么坐呢?南怀瑾老先生提倡屁股底下垫高坐,屁股垫高自然腰直。

以前的古人还用一种方法叫“晃海”,就是这样,上身转圈。

平时盘坐腿痛,就要练这个。

什么叫“晃海”?海呢,就是海底,具体说就是肛门的前口,就是阴窍——以它为中心,跟画冰激凌蛋卷似的。

手要这样往后,手往后一背,就能打开中丹田窍接人气。

初步练盘腿坐,我们要练这个“晃海”。

人的会阴窍是海底轮,要练这个晃海画圈;要越慢越好,越柔和越好,不要用力,要慢,要圆。

先晃海热热身,然后盘坐的时候有个窍门——这个
窍门就是我们坐的时候,把上半身的重心往前放,而不是端着个架子往后。

我们多数人打坐是这样坐的,就是垂直90度,那么重心在哪儿呢?重心在屁股尖上,坐久了屁股尖当然疼。

佛家道家真会打坐的,他们是先伸直了腰,往前伏一下,完了以后上半身起来,下半身不动;然后重心落在中间,而不是后边。

这样一来,并不是90度,而是往前的,这才叫“莲花座”。

上半身的重量主要靠两股承担,而不是屁股尖。

盘腿的目的,第一是防漏,防止漏精气;第二是温暖脚心。

我们心脏的血液流通,每15分钟一个循环,靠心脏的泵压来完成;脚心是动脉和静脉交汇的地方,网状的,脚离心脏又最远,所以喝烈性酒喝多了,脚心就血脉不通。

所以白酒少喝,有好处,一喝多脚就发凉了;而且年纪一大脚心就老是凉的、麻的、木的,因为血液循环不好。

因此老年人天天要散步,千万别老蹲在家里不走,慢慢就不能走路了。

医生跟我说过,像我这个年龄一天要走三个小时。

我在苏州住的时候,一天出去走三公里,回来走三公里,在湖边练功一小时。

散步跟盘坐一样,温暖脚心,保持腿脚的气血,是一个非常好的运动。

但是散步腰要直,身体要挺直,不能弯腰走路。

老年人天天要散步,因为人老先老腿,年岁大了,骨质钙化,越来越走不动了,一走就腿疼——尤其上台阶,上不动了。

所以我们老年人一定要练走路,走路的时候要配合呼吸。

这是老年人,修道的人一定要盘坐。

盘有十二种姿式,不是只有一种,就好像站桩,站桩有三十六种姿势。

盘腿有十二种,这种叫散盘,也叫铜盘;这种叫单盘,也叫银盘;先以右脚压左股上,后以左脚压右股上,这样的双盘法,叫降魔坐;先以左脚压右股上,后以右脚压左股上,叫吉祥坐,所有的佛都这么盘坐,这是最高等的。

那么盘坐法还有很多,比如这种坐法叫骑鹤坐,农村老太太都是这么坐的。

云冈石窟里面的壁画里也有许多盘腿的方法;也有跪着的,
跪着的是脚跟压着屁股尖,日本人习惯于这种盘法。

日本武士习惯拿着个小马扎似的工具,把腿这么放,坐在上面,这是日本的习惯。

年轻一点的人,最好坐一个椅子的前半部分,坐直了别坐满。

为什么呢?坐满会影响下肢,气就不通。

这样半坐气才容易通;不过这有缺点,就是容易滑下来,年轻人可以这么坐,年老就不可以了。

此外,我还要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脚平吸、接地气的问题。

我们习惯于坐椅子上脚丫子不着地,或者翘着二郎腿只有一个脚着地。

修道的人他这两个脚心,要像吸盘一样吸住地。

为什么?因为我们身体里的病气都是从脚心排出的,其次是腋窝。

我们的病气是从脚心排出的,所以我们坐的时候双脚要着地;不管这椅子是高是低,一定要脚吸住地,叫做“脚平吸”,因为脚平吸才帮助我们把病气排出去。

不知大家听懂这意思没有?武术家练功,有一种叫摩擦步——他走路的时候,好像这个脚没离开地在摩擦似的。

修道的人,走路的时候,坐的时候,都要脚好像张开似的,实际上脚丫子怎么能张开呢,只是意念上微微张开一点儿,就好像吸盘要吸住地,不要用力,这样的话你的病气就可以往下排。

今天我们讲正身,讲调整姿势。

在修道里面有“正身四纲”,即四个要点,其一就是“脚平吸”,其二是肱要圆,其三是腰要直,其四是头要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