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详细知识点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备注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一)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 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 了解原子的结构;(4)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 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物体的三态变化.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宇宙及其组成.教学过程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1、宇宙有多大?(1)综合观察课本图10.1-1和课本图10.12-1。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
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2、交流资料数据: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科恒星中的一员;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光年;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石灰附中九(1)班黎伟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1、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宇宙、星系(银河系)、恒星(太阳)、行星(地球)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怎样的?地球在离太阳的第几轨道上运动?2、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的大小用什么做单位来量度?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结构与什么的结构相似?3、物质有几种状态?他们的微观模型各有什么特点?4、什么叫质量?质量有什么特性?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些?单位符号分别是什么?单位进率分别是怎样的?要熟悉常见的物体的质量的大小。
5、实验室测质量的工具是什么?它有哪两种?知道天平的结构。
日常生活中用什么来测质量?6、怎样正确使用天平?怎样正确调节天平的平衡?怎样用天平测液体(或有腐蚀性的物体)的质量?7、怎样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8、什么叫密度?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密度有什么特性?9、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公式中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密度公式的含义是什么?变形公式有哪些?分别可以求什么量?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10、密度的单位是什么?它的常用单位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密度的单位的含义是什么?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有什么特点?水的密度是多大?11、测密度的原理是什么?测密度需要测哪些量?分别用什么仪器?使用量筒测体积时应注意些什么?怎样正确使用量筒来测液体或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12、怎样测固体的密度?(包括:实验的器材、实验的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的设计等)13、怎样测液体的密度?(包括:实验的器材、实验的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的设计等)14、通常情况下,固体、液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不大,密度变化也小。
所以要知道气体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要知道水的密度受温度影响的特点?水在什么温度下的密度最大?一般物质受温度影响的规律和水结冰的规律有什么不同?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Ⅰ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3.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4.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5.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6.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7.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8.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和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宇宙及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2.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Ⅱ探究实践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复习】1.使用天平前应对天平进行调节。
小明发现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指针的位置如图11-1所示,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旋。
(填“左”或“右”)2.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应先对天平进行调节,再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称量。
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上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1-2所示,则此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图11-1图11-2【实验目的】1.熟悉使用天平的步骤和规则,练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 十 一 章 多 彩 的 物 质 世 界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一、物质的尺度
二、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排列情况不同,物质以固、液、气三种状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状态分子排列分子间作用力体积和形状流动性
固体紧密有规则较强大有一定的体积,有一定的形状无
液体无固定的位置小有一定的体积,无一定的形状有
气体极度散乱极小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有
三、几个要点:
1、光年是较大的长度的单位,1光年是指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例如: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
2、纳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例如: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0.3n m~0.4nm之间
二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用符号“m”表示。
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如:水凝固成冰、冰熔化成水时质量不变,宇航员从地球到月球质量不变。
二、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
质量的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记住:1公斤=1kg 1两=100克
三、质量的测量仪器:生活中用杆枰、案枰、电子枰测量物体的质量。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第十一章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姓名: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我们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分子。
2.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的结构跟太阳系十分相似,由位于中央的原子核和一定数目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带正点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3.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排列方式不同。
分子排列分子间作用力体积和形状流动性固态物质十分紧密强大形状固定无液态物质位置不固定,运动自由比固体的小无确定的形状有气态物质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极小无确定的形状,易被压缩有固态物质分子排列整齐,分子间距离小,分子间作用力强,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分子运动比较自由,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分子间距离大,分子间作用力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
4.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间的斥力,分子间引力使得物质很难被拉伸,分子间斥力使得物质很难被压缩。
5.1nm= 10^-6 m ;光年是个距离单位,表示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6.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0.3~0.4nm,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可达几十纳米,病毒的大小为几百纳米。
7. 纳米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第二节质量1.物体由物质构成,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或者说,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质量通常用字母 m 表示。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kg ,常用单位有 t 、 kg 、 g 等。
1t= 1000 kg 1kg= 1000 g1g= 1000 mg3.实验室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
天平的工作原理是杠杆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与微观世界质子原子核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核外电子二、质量符号:m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mg)、吨(t)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与学生天平5、天平的运用方法(1)天平的调整(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程度):a把天平放在程度台上.b 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c调整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2)天平的运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整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复原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便利自己。
增减砝码用镊子,挪动游码平凹凸。
)(3)运用天平的留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与化学药品不能干脆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肯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3、符号:ρ单位:千克/米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g/cm3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同各物质, 密度值肯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确定, 跟质量、体积、形态、位置无关.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
(2)可鉴别物质。
(可以用比拟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组成。
2.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保持物质的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只有发生的是时才能够保持它的化学性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再保持它的化学性质,因为化学变化就是发生了变化,生成新分子。
)解释说明:分子并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10ˉm做单位来量度。
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分子动理论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的;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
因此,液体没有的形状,具有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核式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
与系十分相似。
原子核带电,核外电子带电。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电,中子。
5.纳米科学技术。
纳米:长度单位,符号是。
1nm= m。
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常用单位: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 ;一个苹果约150 ;一头大象约6 ;一只鸡约2 。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端的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梳理:1.物质的结构(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运动。
(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光年,量度原子的大小通常用纳米。
2.质量(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kg,测量质量通常用天平。
3.密度(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的公式:P= ,国际单位是:kg/m3(3)密度测量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通过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1)定义: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耍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的公式:,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3.6 km/h。
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大致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程度.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4.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详细知识点集--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
和质量的实体。
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
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
质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
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
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4.纳米技术
(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
1nm=10-9m。
(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
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
等都有应用。
二、质量
l.质量
(1)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吨(t)、克(g)、毫克(mg),
其中千克是质量的国际单位。
(3)换算关系: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4)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用天平
(1)构造:托盘天平由横梁、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托盘、平衡螺母构成,每架
天平配制一盒砝码。
盒中每个砝码上都标明了质量大小,以“克”为单位,
用符号“g”表示。
(2)使用:先将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零;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码;四
点注意要记清。
调整平衡后不得移动天平的位置,也不得移动平衡螺母;左盘放被测物体,右
盘中放砝码;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俗称
游码质量)。
四点注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
盘中;砝码要轻拿轻放。
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其比值为定值。
2.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公式:ρ=m/V。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
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g/cm3),读做克每立方厘米。
换算关系:
1g/cm3=1x103kg/m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5)混合物质的密度应由其混合物质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决定,而不是等于构成
这种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密度的算术平均值。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m3、dm3(L)、cm3(mL)、mm3。
(2)换算关系:1m3=103dm3;1dm3=10cm3;lcm3=103mm3;1L=1dm3;1mL=1mm3。
(3)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刻度尺
(4)测量体积的方法
①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其尺寸,求出其体积。
②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使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溢水法”测体积。
若
固体不沉于液体中,可用“针压法”——用针把固体压入量筒浸没入水中,或“沉锤法”——用金属块或石块拴住被测固体一起浸没入量筒的液体中测出其体积。
(5)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要认清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小格代表多少cm3(毫升)?
②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凹底凸顶)。
2.密度的测量
(1)原理:ρ=m/V
(2)方法:测出物体质量m和物体体积V,然后利用公式ρ=m/V计算得到ρ。
(3)密度测量的几种常见方法
①测沉于水中固体(如石块)的密度
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石块、水、细线。
步骤: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记录水面的刻度V1;用细线拴住石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公式ρ=m/
(V2–V1)算出密度。
②测量不沉于水的固体(如木块)的密度
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木块、铁块、水、细线。
步骤: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用细线拴住铁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的刻度V1;将木块取出,用细线把木块与铁块拴在一
起全部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公式ρ=m/(V2–V1)算
出密度。
注意:在测固体的密度时,在实验的步骤安排上,都是先测物体的质量再用排法测体积。
如若倒过来,则会造成固体因先沾到液体而使得质量难以准确测
量。
③测量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步骤: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入量筒中,
记录量筒中液面的刻度V;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用公
式ρ=(m1–m2)/V算出密度。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农业
①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土壤越肥沃,它的密度越小。
②播种前选种也用到密度,把要选的种子放在水里,饱满健壮的种子由于密度大
而沉到水底,瘪壳和杂草种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上。
(2)工业
有些工厂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据密度来判断它的优劣。
例如:有的淀粉制造厂以土
豆为原料,土豆含淀粉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淀粉的产量。
一般来说含淀粉量多的土
豆密度较大,所以通过测定土豆的密度不仅能判断出土豆的质量,还可以由此估
计淀粉的产量。
在铸造厂的生产中也用到密度,工厂在铸造金属物体前,需要估
计熔化多少金属注入仿型的模子里比较合适,这时就需要根据模子的容积和金属
的密度,计算出需熔化的金属量,以避免造成浪费。
2.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1)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
(2)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3)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
如:4℃的水密度最大。
3.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
(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的质量,m=ρV。
(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的体积,V=m/ρ。
(4)判断物体是否是实心或空心。
判断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利用密度进行比较;利用质量进行比较;利用体积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