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创新的桥梁jiangban
搭建科技创新大舞台奏响转型升级最强音解读

搭建科技创新大舞台奏响转型升级最强音江苏新沂市委常委贾诩江苏新沂是东陇海产业带的中心节点城市、江北唯一的“三级一类城市”。
近年来,新沂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锁定加快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的目标定位,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强有力抓手和危中求机的根本之策。
积极引导项目、资本、人才、政策、环境等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科技创新的强势推动下,全市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发展转型升级成效凸显,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和徐州市平均水平,正在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今年1-6月,全市GDP、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5%、18.4%、30.5%。
第一,突出规划先行,科学引领科技创新。
市委、市政府聘请有关专家,并从市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按照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全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制定《新沂市科技创新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前不久,又根据对接江苏沿海开发、苏北全面纳入长三角、国家十大产业振兴、江苏出台十二大产业发展以及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等需要,对规划进行科学修订和完善,使规划能够充分体现国际化的视野、产业化的理念、区域化的特色,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第二,强化组织领导,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市委、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市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市有关部门、新沂经济开发区、无锡—新沂工业园和各镇建立科技创新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市各规模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头包挂全市41家重点企业。
把科技创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内容,层层建立责任制,严格考核,形成市镇联动、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企业主动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合力推进科技创新的良好格局。
立起大抓创新的导向

立起大抓创新的导向
大力发展创新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
为了立起大抓创新的导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特别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团队,提高研发投入,并在税收、融资、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保障,为创新者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2.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加强国际合作,拓宽创新渠道。
同时也要重视国内的自主创新,增加投入到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者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发明,同时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提高专利审查速度和质量。
4. 鼓励创新在实际应用中的形成。
对于成熟的创新技术,要积极推广和运用,形成真正的产业规模效应。
同时,也要为创新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5. 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资,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
科技创新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资,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来支持创新的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帮助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落地,持续推进科技强国建设,达成“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目标。
匕京创新驿站:搭建科技创新的网络——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创新之路

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创 新驿 站服务 于企 业 的成长 和发
积极 搭 建 科 技创 新服 务 体 系 , 索 技 探
北 京技 术交 易促 进 中心 通过 对现 展 , 只有企 业 能 够 实际 享 受到 创 新所 创新 驿 站 的 工作 才有 性 的规律 , 累经验为进一步拓展 区域 本 身得 到 回报 , 积 性 站点建设 奠定基 础。与此 同时, 京 意 义 。 北
合 组织科 研院 所与企业需 术 转 移 环 境 , 效 促 进 技 术 交 易活 动 , 有 与 我 国 其 他 城 市 交 易 的 ,同 时 有 超 过 点 、 作伙伴 ,
3 %的 交 易 额 是 向 境 外 输 出 的 。这 意 求 进 行 对 接 。 0
带 动 和 推 进 北 京 技 术 转 移 服 务 业 发 展
2 1 .9 总 第 1 7 0 10 4期
3 3
新服务。 构 能 为企 业 创 新 提 供 技 术 转 移 以及 相 推 进 重 大 科 技 项 目在 京 落 地 转 化 及 产
另 积 有 2 1 年 , 京 的技术 交易总额 达 关 的 配 套 服 务 ; 一 方 面 通 过 扩 散 挖 业化 , 极 开 展 面 向 企 业 需 求 的 、 针 00 北 便 进 1 7 , 人 民 币 , 中近 4 %是 北 京 掘 企 业 需 求 的 信 息 , 于 安 排 基 层 站 对 性 的 协 同 服 务 , 一 步 优 化 首 都 技 5 9f L元 其 0
就 在 大 家 为技 术 转 移 服 务 业 积 极
断 依 托 自身 力 量 , 自发 地 进 行 创 新 , 也 府 的角度看, 如何使企业在 政府的领导 探 索 新 方 向 的 时候 , 盟 “ 新 驿 站 ” 欧 创
重视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素质

重视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记哈尔滨工业大学董霖老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更是哈工大义不容辞的使命。
作为一名辅导员,董霖深刻地认识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大意义和自己所肩负的重要职责。
于是,她大力开辟第二课堂启发创新思维,积极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努力搭建各种科技创新平台,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成功登顶。
2006年,有一个本科生提出研制水下呼吸器的想法,但他担心实验模拟过程难度太大不能实现,董霖鼓励他们要勇于尝试,放手去做。
她还立即联系学院的专业老师担任他们的技术指导,多次与学院实验中心和校团委沟通协调,成立了市政学院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为他们解决了场地和设备等后顾之忧。
实验期间,董霖还经常询问调试进度,兴趣盎然的听他们讲实验过程。
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他们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很快“新型水下呼吸器”组装完成,还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受到新华网、哈尔滨晨报等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
在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作品二等奖时,他们说:“真的很感谢辅导员老师,是她的热情和鼓励支持我们走到了今天”。
除此之外,她所带的学生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成果达20余项,本科生申请专利6项。
在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大赛中也屡屡获奖。
在做好日常学生工作的同时,她不断地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她撰写了大量的学生工作论文,主持参与了多项思想政治工作立项,出色完成了职业生涯规划和素质拓展方面的教学任务。
她多次获得校优秀专兼职学生工作者标兵、优秀团的专兼职工作者标兵等荣誉称号,2011年“哈工大建科十佳辅导员”称号,“2011年黑龙江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深受学生的爱戴和领导的认可。
(2012年04月16日16:37:00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责任编辑:苏兰思政部吴自力整理转发)。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全国普通高校NOC活动在京启动

对第七届N C O 活动决赛作品的有序
避免因提交失误影响参赛。 高; 作品各具特色, 融入了作者更多的 竞赛指南,
1 4l 0 中田信息技术教育 2 9 1 0 /3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赛 主题进 行 创作的作 品, 在评选 过程 中予 以淘汰 。 全国组委会也提 醒各地 :
共收到经过各地选拔的学生类、 教师
类 和发明创新类 作品70余件 。 Oo 经过
本次报送的参评作品数量较多, 在 参赛作品提交一定要严格按照N C O 活
作品质量和表 现手法 等方面有 新的提
动全国组委会的要求, 严格遵守活动
- 四匝 墨置
编 邮 : a e n .t 辑 箱 tc r on. e h@ ce n O
本栏目 资讯详情见N C O 官网hp/ ww nc e. / t :/ w. . tn t on c
创意思维 和创新精 神。 组委会赛 务 但
部表示 , 在作品整理的过程 中, 也发现
了一些 问题 , 少数 参赛 作品没有 按 如 照全国组委 会规 定的主题 进 行创 作;
一
些作品还存在资料提 交不齐全等问
\I
] 第七屠 I活动决 C 赛作品入 围名单额鲜出炉
第七届N C O 活动决赛作品提交
工作 已于上月顺利结束 , 国组委会 全
一
题。 为保障各赛项竞 赛的公平、 公正和
规范,
初评, 前, 日 各赛项的入围结果已在N C O
官网 上正式公布。
平南三桥引领拱桥建设新高度 打造世界桥梁新名片

平南三桥位于广西平南县西江大桥上游6km处,是荔玉高速平南北互通连接线上跨越浔江的一座特大桥,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直属企业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大桥全长1035m,主桥跨径575m,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跨径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是拱桥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也将成为中国桥梁新名片。
平南三桥的建设,开创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修建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先河,进一步探讨了跨径7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建造技术,大幅提升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建造适用范围,引领钢管混凝土拱桥发展新趋势。
“科研攻关,实现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平南三桥建设难度大,北岸地质条件复杂、超大跨径缆索吊装系统升级改造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进行技术攻关。
经过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为首的科研团队及项目技术团队的共同努力,项目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创新。
主要技术创新有:一是国内首次把“圆形地连墙+卵石层注浆加固”方案成功运用到拱桥领域中,为不良地质条件下修建大跨径拱桥提供了典型的工程案例;二是国内首创具备300t吊装能力的缆索起重机系统,且搭建200m高装配式塔架,实现电气化自动控制;三是运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与智能张拉技术,以力主动控制代替刚度被动控制,实现了200m高塔顶纵向位移智能调载纠偏,为精准吊装拱肋及格子梁提供坚实保障;四是首创了基于影响矩阵原理的“过程最优,结果可控”扣索一次张拉计算理论,实现了大跨径拱桥主拱圈线形控制技术的新突破。
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平南三桥于2020年5月12日完成全桥主拱肋管内混凝土真空灌注。
至此,大桥核心技术难点攻关完成。
在此期间,项目积极依托技术攻关开展专利申报,现共申报62项国家专利。
“信息化管理,建设智慧工地新模式平南三桥开工建设以来,主动将建设行业的新兴技术融合项目特色,形成“BIM+”概念融入施工管理的各个细节,借助模型的三维仿真动态演示功能助力设计优化和专项施工方案模拟,提前掌握工程建设重点难点,增强施工风险管控的针对性。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样板的19条措施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样板的19条措施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新不仅可以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还可以影响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
因此,为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育和支持创新创业精神。
1.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投入。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发展对创新驱动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支持和投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和产业。
2.构建开放创新平台。
政府和企业可以共同建设开放创新平台,为创新企业提供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和技术创新的场所,促进多方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重要保障,保护知识产权可以有效激励创新创业者,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
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优化科研项目审批流程等方式,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5.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政府可以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政策扶持、科研项目资助等方式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才队伍的创新素质。
6.发展智能制造和数字化产业。
智能制造和数字化产业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推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7.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政府可以采取税收优惠、科研项目资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从规模化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8.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扶持。
政府可以通过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场地和技术支持,帮助创新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9.促进产学研合作。
政府可以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更便捷的合作渠道,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打造创新平台发言稿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打造创新平台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平台。
在此,我谨代表主办单位,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创新平台建设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如何打造创新平台谈几点看法:一、明确创新平台建设的目标定位创新平台建设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产业发展方向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具体来说,创新平台应具备以下目标定位:1. 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
2. 成为人才集聚的高地,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人才。
3. 成为产业升级的引擎,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二、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平台体系1. 加强国家创新平台建设。
依托国家重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2. 推动区域创新平台建设。
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支持建设一批省级、市级创新平台,形成覆盖全国的创新平台网络。
3. 鼓励企业创新平台建设。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4. 搭建产业创新平台。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共同参与,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三、完善创新平台运行机制1. 建立健全创新平台管理体制。
明确创新平台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确保创新平台高效运行。
2. 优化创新平台激励机制。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激发创新平台的创新活力。
3. 强化创新平台服务保障。
提供人才、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为创新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
4. 建立创新平台评估体系。
定期对创新平台进行评估,确保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实效。
四、加强创新平台国际交流与合作1.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