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讲痹症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一一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圣诞快乐圣诞节到了,仲景伤寒论公众平台向支持我们的朋友和我们所爱的朋友说声感谢,感谢你走进我的世界,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给你更便捷的体验,祝大家圣诞快乐!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这几句话啊,就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尽吃好的,养尊处优,他不是体力劳动,所以他是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的,但内里头却是弱的,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活什么的,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所以这个问题说的还是蛮好的。
那么由于他太虚,在床上睡觉躺卧不时的翻身,谁睡觉还不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
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不是的,就是这个人,他不任劳,就是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
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这是说血痹证的脉,但以脉自微涩,脉既微又涩,气虚则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阳气不足就是津液不足,这个微就是津液不足,在《伤寒论》上说嘛,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
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这就是血液虚。
就是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津液血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
仲景这个诊脉的方法啊,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
诊脉有很多方法,咱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也是候表,事实也是这样,关以下的候里。
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这可以说得外感了,外有表证;关以下就不是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时候多。
胡希恕治疗痹症经验在临床中的应用

效、 未对 比口服与 口服联合外用 的疗效 等, 需进一步扩大研究范
围。
2 . 3病 原学检 查情况 观察 组治疗后滴 虫阴性率为 8 9 . 0 9 %,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7 8 . 1 8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x = 4 . 2 5 , P< 0 . 0 5 ) , 见表 3 。
表 3: 两组病原学检查结果对 比 [ 门( %) 】
参 考 文献
[ 1 1 许华 , 于学 兰 . 复 方 甲硝 唑 阴道 栓 治疗 滴 虫性 阴道 炎 疗效 观 察 . 中国医药导 报, 2 0 1 0 , 7( 2 1 ): 1 3 2 , 1 3 5 .
【 2 1 乐杰 .妇产科学 . 第6 版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 0 0 4 : 2 5 8 .
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见表 2 。
表 2: 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对 比( 分)
内研究结果显示 , 取 甲硝唑 口服 , 滴虫性阴道炎的治愈率可高达 9 8 %, 而经 阴道用药疾病治愈率仅为 5 0 %~ 7 0 % 左右 ] 。 本组 研究 中, 观察组 治疗有 效率 为 9 8 . 1 8 %, 显著 高于对 照 组7 8 . 1 8 %, 滴 虫 阴性 率 为 8 9 . 0 9 %, 显著高于对照组 7 8 . 1 8 %, 差异 具有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观察组治 疗后外 阴瘙痒 、 白
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 治疗 总有效 率为 9 5 . 3 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的 6 2 . 7 9 %,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尸< 0 . 0 5 ) 。结论 对 显著 。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1)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1)1底下讲的虚劳,虚劳大家都知道,咱们就说痨病。
古人说的虚劳啊,全是属于虚寒的情况普遍,你像咱们说的这个虚热的情况,比较少,也就是说像肺结核大概就不包括在里面,咱们现在管肺结核叫肺痨啊,我们看看书,完了再说。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先讲的这个,都是脉证上原则的问题。
男子平人,没病,就是一般的男子。
脉大,这个脉有外无内,这个脉挺大,一按里头没有,就是豁大中空的那种脉,这说明血虚,也就是芤脉的一种了,所以如果有这种脉,只是挺大,里面没有什么,这种豁大中空的脉,就是痨,虚劳病,别看他现在没有什么毛病,不可轻视。
极虚,脉按着一点没有力量。
我们按脉,根据脉跳动的力量来判断虚实,虚就是跳动没力量,心一动脉一动,脉似跳似不跳叫极虚,这样也为痨。
这都是一个虚劳的病,是泛论。
凡是遇到这样的脉,或者大而中空,就是大而无根啊,挺大不禁按,这不好,这是虚劳的脉。
极虚,怎么按这个脉,应指时有时无的,也是极虚,这统统都是痨病。
这是指脉说的,作个参考。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这是一段。
面色薄,薄就是厚的反,就是颜面苍白,无光泽,这都叫做薄。
人没病,就是脸色枯槁苍白,瞅着这个人一定是津液虚,血也虚,不华于面嘛。
主渴,津液虚他必渴;及亡血,再不然他有失血的症。
那么他一动作,就不时的卒然间心跳,血虚则心跳,血不足于养心嘛,就心悸;这个喘呢,气虚则喘,这个指肺说的。
脉浮着里虚也,这个浮和那个大是一样的,这个浮是有外无内的脉,那么这是里虚,换言之,也是痨,这都是指虚劳,以脉的各种不同,当然这个证也是了。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这又一段,这都是外表看不出来什么大病,可是实质已是属于虚劳的。
脉虚沉弦,脉虚就是虚劳的脉了,前面不是有嘛,脉极虚为劳。
那么这个脉,使劲按应指挺硬,就是有沉弦,就是里有寒,这是脉应里面,下面的证候与脉就有关系了,看看后面得症候就行了。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一一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圣诞快乐圣诞节到了,仲景伤寒论公众平台向支持我们的朋友和我们所爱的朋友说声感谢,感谢你走进我的世界,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给你更便捷的体验,祝大家圣诞快乐!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这几句话啊,就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尽吃好的,养尊处优,他不是体力劳动,所以他是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的,但内里头却是弱的,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活什么的,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所以这个问题说的还是蛮好的。
那么由于他太虚,在床上睡觉躺卧不时的翻身,谁睡觉还不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
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不是的,就是这个人,他不任劳,就是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
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这是说血痹证的脉,但以脉自微涩,脉既微又涩,气虚则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阳气不足就是津液不足,这个微就是津液不足,在《伤寒论》上说嘛,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
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这就是血液虚。
就是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津液血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
仲景这个诊脉的方法啊,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
诊脉有很多方法,咱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也是候表,事实也是这样,关以下的候里。
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这可以说得外感了,外有表证;关以下就不是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时候多。
【胡希恕:桂枝芍药知母汤-痹证、脉痹的常用经方】

【胡希恕:桂枝芍药知母汤-痹证、脉痹的常用经方】| 导读:痹证、脉痹这两类中医疾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痛风性关节炎、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
因临床常见关节疼痛、局部肿胀,且多合并纳差、下肢畏寒、便溏等里虚寒表现,冯世纶教授临床善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本期分享相关应用经验,供诸位同道参考。
(编辑:木易火耳)胡希恕经方医学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诸肢节疼痛,即四肢关节都疼痛;身体尪赢,即言身体瘦之甚而关节肿大的样子;脚肿如脱,即言脚肿之甚;头眩短气,温温欲吐,为气冲饮逆的结果,这是桂枝芍药知母汤的适应证。
冯老归纳其主证为关节疼痛、肢体肿胀、气冲呕逆。
机体阳气亏虚,寒湿流注筋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则四肢关节疼痛。
而身体消瘦,缘于正气虚衰。
关节肿胀、变形、足肿之甚,均系聚于局部的寒湿化热所致。
太阴虚寒,胃有停饮,饮随气冲,则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肢节疼痛提示病位在表,联系身体消瘦,属阴证,故为表阴证,即少阴病。
寒湿化热,热属阳明,故本方证属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证,若要准确辨识本方证,须掌握少阴、太阴、阳明各经的主要特征:•少阴病:主要特征为无热恶寒、但欲寐、脉微细等。
此外,遇到表证,排除太阳病即为少阴病;•太阴病:包括里实寒与里虚寒,里虚寒主要特征为纳差、腹满、腹痛、便溏、口不渴等;•阳明病:涵盖里虚热、里实热及病理产物所化之热。
里实热主要特征为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便秘等。
病理产物化热可见关节发热红肿、痰涕色黄质稠等。
冯世纶教授应用经验1.不拘原方,随证调整冯老对本方的调整,主要集中在部分药物替换、药量变化两个方面:药物替换:因苍术燥湿之力强于白术,防己止痹痛、利水饮,功效优于防风,临床多以苍术、防己易方中白术、防风。
药量变化:表证重,多给麻黄;郁热甚,多予知母;湿饮偏盛,多用苍术;痹痛甚,多投白芍;反之则少用。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胡希恕)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朮(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菊花(四十分)白朮(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芎?(三分) 桂枝(三分)
右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头风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炮) 盐(等分)
右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疢上,令药力行。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当他“寸口脉迟而缓”迟是寒,缓是虚。哪儿虚呢?看这个脉的情形,“荣缓则为亡血”血管里头谓之“荣”啊,荣气在血管之内啊,你着重摁,沉取缓,这是血不足。你看我们讲这个太阳中风也是,“阳浮而阴弱”你手轻轻一摸他有脉,这叫浮脉,你使劲摁,里头一摁,这个脉不经摁,很缓弱,那就叫做阴弱,阴弱就是里头弱,里头弱是什么,他血少。所以太阳中风也是,由于出汗,血管里头的水分也被夺啊,那么他这个脉就是不经摁,他血少,你看这个伤寒脉一点也不出汗,血管里头的水分相当充实,摁这个脉管相当经摁,它紧啊。他这里说的是荣缓,那是往里头摁,这个脉没力气,没力气就血少,荣虚血少嘛,“为亡血”。“卫缓”轻手摸,这个脉就缓,那么它是中风脉。“邪气中经”一般说邪气还在表,只是在经络之间吧,那就是表证而已,风寒末及了,“则令身痒而瘾疹”。如果“心气不足”这个邪啊乘虚而内入,这和上面说的一样。这个说的是荣也缓、卫也缓,不是只说的卫缓啊。说是血既虚,又有风邪,营卫俱缓,就是浮取缓,沉取也缓。那么这个什么呢,说明血少有风来客之,所以脉迟而缓,这个迟也是有风寒的关系了。那么如果只中于表,那身痒而瘾疹而已。瘾疹就是我们说的那些比如荨麻疹也属于这类的,你不挠,它不起来,你一挠,它起来一大片,它叫做瘾疹,这就是风寒外邪啊。那如果心气再虚,这个邪就乘虚而入。那么邪气要是入中的话,那就要影响内里的问题了,“胸满而短气”。仲景这个书到这就完了,底下这个那也是林亿他们从旁处找的方子,仲景一个方子没有,在下面就要论述那个“历节”了,可见仲景在写这个东西啊,是因为古人有这个说法,他介绍了。那么他也没出方子,那么我们根据这个事实看啊,古人对于脑血管意外这种病是这么一种看法,还没有治疗的办法,可以说是还没有经验出来。那么这种说法对后世有很大影响,那么后世治这个病啊,动辄就是祛风啊这类药物,相当有害的,那我们治这个病呢,我认为,主要要祛瘀活血。脑血管出血也是一样的,这个出血啊,在中医的观点常有淤血的关系,他好好的血管就会出血吗,尤其是高血压,你必须用血分药,同时用泻火的药,所以三黄泻心汤啊,配合桂枝茯苓丸什么都可以的,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这个又能降血压,又能够祛瘀,你不祛瘀是治不了的。现在一般还是这么讲中风,我的意思是应该改良,不对头。这个在西医的检查是相当清楚了,他不外乎一个脑血管出血,这个平时与那个高血压有关系,一个就是那个血栓形成,就这么两种情形大概。这两种情形都是血液的问题,都不是风的问题,这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现在还来这么认识它,所以这个病就值得研究了。
胡希恕讲痹症经方治疗

希恕讲痹症经方治疗希恕讲痹症这个围相当的广啊,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当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概括在的。
以至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疼痛,古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现在呢,我们有几节书,要温习温习。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①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
所以他也当太阳病了,也有关节疼痛,发热而烦。
那么这种病,要是太阳病呢,这个关节疼痛而烦,这是一个表实这样一个证候。
太阳伤寒,他是一个身痛,腰痛,骨节疼痛。
那么要是真正的太阳伤寒证呢,他脉他要浮紧的。
那么现在这个脉呢,沉而细,这个沉脉呀,古人认为,这个沉脉也主里,也主寒,也主水,所以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水,就是这个水肿这类的病,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
那么这个,这一段,这个病主要的是这个里虚,所以脉沉细嘛,而饮不行,水不行,所以这个叫湿痹,这个不是太阳伤寒。
太阳伤寒应该脉浮紧呐,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
那么古人呢,管这种的身体疼痛叫作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从这节上说,这个温痹的证候也不一样。
那么要假设这种情况,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那我们遇到关节炎这种情况,身体疼痛而烦,类似表证,他这个主要由于小便不利,咱们这个讲伤寒论也有啊,那么里头有停饮,小便不利,你不利小便表不解。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利小便,里气一通畅,外也和,也自然汗出而后解。
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
那么这个湿痹啊,所以有这种表热的证候。
就由于水不行于里,可表气也闭塞,所以发生这种表证。
那么这个呢,不要误于表的证候,一味发汗不行的,咱们在伤寒论,有多少节了。
有一节我还记得,说这个太阳病,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恶寒,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痹就是疼,所以这个胸痹啊,就是胸疼。
痹痛嘛,我们关节风寒湿痹,都说的是疼。
这个胸疼啊,拿现在的病名,包括很多了,你像这种胸膜炎啊,肋骨神经疼啊都属于这一类;有时候心脏疼,古人也分不开,虽然这单独有个心疼,这指是心脏,但胸痹里头也有心脏的关题;另外短气,就是气不足以息。
那么这一章主要研究三种证,一个胸痹、一个心痛、一个短气,可这三种病常常是纠缠到一起的。
底下就是书上的一个论说了,我们看一看。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太过和不及,两种脉全是病脉,人有病了,这个脉就不平了。
不平就要有一种形像,这种形像不是较正常为太过,就是较正常为不及,这个脉啊就这么两大类。
你看平时说这个大脉就是太过,小就是细啊,就是不及,全是对待的。
有虚,就有实,这是也对待的,紧与缓,弦与弱,全是一个太过,一个不及;也不太过、也不不及就谓之平脉,就是正常人的这种脉脉。
这个太过啊,说的就是比平常人的脉为太过;不及呢,就是比较常人的脉为不及。
所以说太过和不及都是病脉,那么我们诊察病就在太过与不及上而来下手的,来体会的。
阳微阴弦,这个阴阳啊指的是寸尺说的。
那么阴阳在张仲景论脉啊有两种的说法,一个说的是部位,就是寸关尺,上边为阳,下边为阴。
有的时候说脉的是内外,外为阳,内为阴。
你看我们说这个太阳中风,说脉浮于外,但是按着弱,所以阳浮而阴弱,这个脉呢浮于外,但是弱于内,它这个是指浮沉说的。
那么这一段脉的阴阳呢,它指的部位说的。
阳微者寸微,阴弦者尺弦,就是关以下弦。
微是不及的脉,弦是太过。
这个微,不及,常主的是阳虚。
咱们在《伤寒论》中也说过很多喽,脉微者,无阳也,亡阳的脉,脉也微,那就是虚。
什么虚呢,就是指的津液虚,这个阳指的是津液,不是指阳热里那个阳说的。
阴弦,这个弦是个太过的脉,这个太过常常指的是寒邪,下寒。
那根据这个脉法上看,即胸痹而痛,怎么讲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希恕讲痹症这个范围相当的广啊,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当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概括在内的。
以至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疼痛,古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现在呢,我们有几节书,要温习温习。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①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
所以他也当太阳病了,也有关节疼痛,发热而烦。
那么这种病,要是太阳病呢,这个关节疼痛而烦,这是一个表实这样一个证候。
太阳伤寒,他是一个身痛,腰痛,骨节疼痛。
那么要是真正的太阳伤寒证呢,他脉他要浮紧的。
那么现在这个脉呢,沉而细,这个沉脉呀,古人认为,这个沉脉也主里,也主寒,也主水,所以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水,就是这个水肿这类的病,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
那么这个,这一段,这个病主要的是这个里虚,所以脉沉细嘛,而饮不行,水不行,所以这个叫湿痹,这个不是太阳伤寒。
太阳伤寒应该脉浮紧呐,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
那么古人呢,管这种的身体疼痛叫作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从这节上说,这个温痹的证候也不一样。
那么要假设这种情况,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那我们遇到关节炎这种情况,身体疼痛而烦,类似表证,他这个主要由于小便不利,咱们这个讲伤寒论也有啊,那么里头有停饮,小便不利,你不利小便表不解。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利小便,里气一通畅,内外也和,也自然汗出而后解。
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
那么这个湿痹啊,所以有这种表热的证候。
就由于水不行于里,可表气也闭塞,所以发生这种表证。
那么这个呢,不要误于表的证候,一味发汗不行的,咱们在伤寒论,有多少节了。
有一节我还记得,说这个太阳病,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恶寒,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那个去桂不对的,应该去芍药,跟这个是一样的。
那么要不利水,是不治的,我们治这个一般的关节炎呐,要注意有这么一种,但当利其小便。
②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可与麻黄加术汤。
这也是痉湿暍的一章里头的。
我讲,我很少几节把他集中了,然后等会讨论这个痹疼怎样治疗,这个地方。
这个治疗,也不外乎古人这些原则了。
这个湿家古人就指的这个风湿,身烦痛,那么痛而至烦呐,可与麻黄加术汤,他是可与之,不是主之。
那么这个,尤其这个风湿关节炎呐,始终在表,我们这个要注意,那么这几节,他都说的是原则的治法。
那么这个在表,可以发汗,得加术,因为这个风湿这类的病啊,头前说利小便,这个又说可发汗,但是发汗呢,应该用麻黄加术,发汗是解表了,去风了,湿去不了,他得加术。
慎不可以火攻,这句话顶要紧,那么这个病呢,他是来表,应该由里往外从表解外,所以从外往里用火攻就错了。
用火攻,火攻的法子多的很了,那么古人,这个火攻呢,开始大汗,咱们这个伤寒论讲得很多了。
那么火邪他往里头,不但他不能够出来,这个,这种热,那湿更不用说了,反而往里头去。
所以从外往里治,有很多的湿家这么治啊,治出肾炎来了。
那么这一节,我们可以看一个问题,现在西医啊,就是就到现在了,有时候爱用火攻,所以电疗啊,蜡疗啊,都是这一类。
我认为这个,这个痹证我在临床中间见得最多了,大概整理有个五十例,这五十例都是咋得的,是一个西医,是一个西医跟我讲,他做的五十个卡片,那么他姓张的,张树娟,是一个西医,跟我实习一年了,那个时候痹证多的很,所以就没见着,我没见着一个用电疗好这种关节炎的,没有。
所以这个就是,古人早就以这个为戒的。
还有一节,也是类似的。
都是一章里头,③病人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风湿这类的病啊,他是阴天下雨都厉害,所以他日晡的时候,他就加重。
一身尽疼,这个疼的就比上边这个严重一些了,同时发热,那么到这个日落的时候啊,这个疼痛加剧,这个叫风湿。
此名风湿,那么这种病呢,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这个说的病因了,那么湿哪来的呢,这个说着病因啊,他不是从外边来,是有湿邪了,这就由于汗出当风,这个汗这个东西,他是排这个毒素的,毒物、废物,应该排出体外,所以现在关节啊,很容易犯这个病啊。
热天呐出汗,弄个电风扇吹一吹,这个最容易坏,这个汗呢,本来他是离开组织,他是要出来的,里面全是废物,遇着风一闭,就把这个东西啊闭到皮肤腠理之间。
一开始就在皮肤里头啊。
那么一次不要紧,久而久之,他这种毒素啊,他就怎么到关节,关节的空隙,就是筋骨交界的地方。
他就到那个地方了,筋骨交界的地方,他就发炎生病了,这就属于关节炎了。
这个说得很有道理。
或者久伤取冷,久伤取冷跟这个是一样,比如我们出一身大汗,这个冰其淋你拿起来就吃,这个汗马上就回去了,其实这个汗早就出来了。
这跟这个汗出当风是一样的。
那么这个古人呐提出这个风湿的成因,还有就是我们身上多停湿的人,一得感冒也容易得这个风湿。
那么这类病呢,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这与麻黄汤差不多。
由于这个他偏于有热,所以他不用术。
他用薏苡仁,生苡仁啊,生苡仁这个药他是一个寒性的去湿药。
还有一种这种风湿,④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
(防己一两[12g] 黄芪一两一分[15g]去芦甘草半两[6g]炒白术七钱半[9g]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15g),生姜四片,大枣一枚)脉浮为在表啊,身重,这个湿特别多,身子就沉,这个组织里边都是水分,感觉就重,身子就沉。
汗出,表虚。
恶风,这个恶风,黄芪剂啊,这个恶风特别敏感,这个我亲身体会过。
那么这个伏天呐,他这个屋子关得都非常严,你拿个扇子他都害怕,那真是恶风。
要遇着这种的风湿,要用黄芪剂。
黄芪剂他就是皮肤这个方面特别虚,古人有一句话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皮肤这块虚,你身上无论哪个地方停湿,他也往外来。
就在皮肤这里呆着了。
你皮肤这个虚不恢复啊,这个湿不会去的。
所以这个时候呀,只用发汗药也不行,非大量用黄芪不可。
也不要大量用,三四钱就行了。
那么这个药,他这个恶风特别敏感。
这都是我们在这个临床上啊,你自己遭遇这种证的人自己知道,我就给人治这么一个病人,我去了就拿着扇子,这也是夏天。
我一进屋他就摆手,我一摇啊,热坏了,他屋子关得严啊,他就是怕风,出汗,那么这类的病,非用黄芪不可。
所以这个治病啊,不是说哪个药就治什么病,没有这个事儿!你像这类的这个痹证,你不用黄芪干脆治不了。
所以这个黄芪这个药,据我体会啊,要把他治这个恶疮,大风,在这个神农本草,恶败疮,全是皮肤虚,这个虚,就咱们说得这个正气不足于表了,他的坏东西他出不去,非恢复他不可,什么药呢,就是黄芪。
黄芪治皮肤的,非常有效,有时候滥用黄芪,补气,哪是那个事儿!他那个就是皮肤虚衰,这个地方啊,拿着现代的话说就是营养不良,皮肤营养不良,所以这个时候,他这个病啊来这个地方他不去,他虚,你真得把他恢复了,他这个病邪呆不住了,他自然就好了。
拿得这个去湿去风湿的药啊,他自然就好了,这个特别恶风,他用防已黄芪汤主之。
这个防已黄芪汤,就是防已、黄芪、术,也是根据前边这个湿痹啊,要利小便的。
去湿嘛,他既用防已,又加术,他搁黄芪呢,就恢复这个表虚。
另外就是生姜、甘草、大枣,这个方子,他从这个桂枝去芍药变化而来的,他把这个桂枝啊代替黄芪了,所以他就是桂枝去芍药汤,他以黄芪代替桂枝了。
另外加去湿的药,加防已,加术,这个术啊,我们用啊全是苍术,不要用白术,尤其治这个风湿,这个我们拿以前的这个温以前的书,我是啊,这个方子有变化,不怎么,以后咱再讲。
在这个伤寒论里头也有,⑤风湿相搏,身体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这个都讲过的了。
这伤寒论里头说风湿相搏,这个也疼得厉害,风湿俱盛,同时也陷于阴寒,那么内经上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那么这个既有风,又有湿,又有寒,这个寒呢,不是外边积累的寒,人的机能沉衰,发生阴寒证,所以他这个疼得特别凶,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自已,是凭自己的力量不能翻身。
疼得厉害。
不呕,说明这里头没停水,也就说没有少阳病了,不渴,里头也没有热,有热得里边渴,也没有阳明病,所以还在表嘛。
他一个意思就是这个风湿,自表入里,由阳入阴也在表,这在少阴病,脉仍然浮,但是虚,微而涩,那么里头血液也不流畅,他为湿所主嘛,那么这个就说明少阴病了。
少阴病,脉微细嘛。
桂枝附子汤主之。
这个桂枝附子汤主之,现在我不常用这个方子,这个就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
附子这个药,你们看神农本草就有,他不但能够驱阴回阳啊,这个附子啊,他还能够去湿痹,缓拘挛,这个疼的拘急不利,附子都起这个作用所以我们治这个慢性关节炎,这个附子,大概是必用的药,没有……陷三阴证的多。
三阴病里多。
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可是在风湿这地方,是不能用发汗药,这个底下说的小便自利,这个是小便频数,这个小便利和这个小便不利是一个问题。
咱们在临床上,你看失眠和不眠这是一个问题。
他不光表现在一个利字方面,一个行字方面,就是一个问题,统统都是膀胱的问题,这个小便。
他这个肌肉啊,失去收缩的力量,这就虚嘛,这个小便就数。
如果这个肌肉收缩而不开,这就是小便不利。
这个收缩呀大概都是属于阳性证,失去收缩,那就小便利,那么这种情形,就是用术、苓这种利尿药啊,也治小便不利,也治小便利,尤其这个术,他起这个相当作用,尤其配合附子,他能够恢复这个机能,使他不松弛,那小便他就恢复了,小便恢复了大便也不硬啊,这个大便硬不是阳明病。
使不得大黄,由小便数造成的大便硬。
小便不数了,大便自然就好了。
那么由于这个附子这个术,一方面治小便自利,一方面去湿解痹。
所以这一段书啊,让学的人啊很不好理解。
大便硬,小便利,为什么还搁术啊,倒去桂枝啊,这个在金匮里头啊,水气篇就有,他说小便数,或者渴,下利,都不可发汗,咱们讲的伤寒论不是有些发汗禁忌嘛,那么这个也应列到禁忌里头,小便频数,不能发汗。
亡失津液嘛,你再发汗,还亡失津液。
想法子治小便利,你像真武汤啊,都治小便利。
也治小便不利,尤其老人啊,那么他这个精气虚衰了,常常有尿就得去。
我们开会就看出来了,是一个老头啊,一会就跑了。
他们都是,小便非常频,但是泡不大。
这个也就是他应该尽量排除但他排除不了。
他一会想上一会想上,有了他收摄不住。
淌到裤子里头了,他就得去。
所以这个情形用附子配合利尿药,都好使。
那么这一段呢就讲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为什么今天都要讲一讲呢,这也是和这个痹疼啊很有关系的,原则上啊这些都是一样的。
底下,⑥风湿相搏,骨节疼痛,全身掣疼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
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这个比上边这个桂枝附子汤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