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第2课时教案语文S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语文s版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品味优美的语言和祖国壮丽的山河。

、理解每一小节内容,并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材内容:《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是语文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三课课文。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

作者看祖国地图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赞美了祖国土地的辽阔、山河的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采用指导朗读、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美丽和伟大,引导学生由境入情,感受祖国的雄伟和山河的壮丽。

教学策略及教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思考,质疑,运用多媒体引导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整体化情境教学法”“引导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入境生情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媒体设计: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把祖国美丽的名山大川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突破重点和难点。

发挥多媒体综合功能,以达到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前互动:、回顾第二单元内容::首先请欣赏一组图片。

上个单元我们跟随作者领略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采,还游览的了历史文化名城——丽江,攀登了藏龙山,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

在学习中,老师和大家一样都被这一个个神奇的自然的景观所陶醉!:把祖国的这些壮丽山河浓缩成一幅图,就是中国地图。

师:站在祖国地图前,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答……、导入新课:师:有一位小朋友站在祖国地图前,看着祖国地图,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遐想,写下了一首赞美祖国的优美诗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板书课题。

二、品读诗歌,感悟语言:一)品读祖国土地的辽阔。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o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o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 语文(S)四年级下册 文: 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大家听。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当你驻足于雄伟的万里长城之上, 当你止步于浩渺的 渤海之滨,你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由衷的自豪! 面对 祖国的版图,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喊一声: ( 生齐读) “祖国 妈妈,我爱您! ”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板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五颜六色 壮丽河山 宏伟蓝图 形象语言 赞美祖国 建设祖国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小节?每 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全文共有四个小节。 第一小节:地图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第二小节:祖国的名山大川; 第三小节:为祖国发展设计的宏伟蓝图; 第四小节: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着妈妈。
五、配乐朗读,总结全文
1. 学生跟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 陈小龙在大使馆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母
初步培养学生默读 的能力,并放手让学生 自己领悟文章大意,培 养其对文章总体把握的
情?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找出相关词句,读一 能力。
亲一样的呵护。此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 对文章重点问题采 使馆妈妈”呢?(展示课件第八屏) 取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教师总结:人们总把祖国比作妈妈,而对于远离 式,培养了学生的语文
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 个生字,会写“漠、湾、 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语文S版

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会写8个生字,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3)学习排比、比喻、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学着把句子写具体。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能背诵第二小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书写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学习用适切的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二小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8个生字,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学时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学时难点弄清每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四(2)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它叫白鸽。

它要带领我们去游览祖国山河,那我们就跟着白鸽一起飞向天空去旅游吧。

视频播放《白鸽飞过祖国山河》,学生欣赏。

2、白鸽带我们去的那些美丽景色就在我们祖国的领土上,(出示中国地图)你站在祖国地图前,一定会感慨万千。

刚好有一位纪宇小朋友跟我们一样站在祖国地图前,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诗:(齐读)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板书:我站在祖国地图前3、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①、会认、会写8个生字,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白鸽带我们游览了那么美的景色,那纪宇小朋友站在祖国地图前会想到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第2课时)教案 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第2课时)教案 语文S版
(四)配乐练习背诵第二小节。
三、展开想象,创编诗歌
1.笔下生辉:
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根据课文的诗句,试着仿照课文学写诗歌。可以写几句,也可以写一小段。
2.美文诵读:
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听。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当你驻足于雄伟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浩渺的渤海之滨,你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由衷的自豪!面对祖国的版图,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喊一声:(生齐读)“祖国妈妈,我爱您!”
4.欣赏壮丽河山的图片。(展示课件第14-25屏)
5.说说你知道的有关珠穆朗玛峰、泰山、三峡、五岳等地的诗句。
6.小结:看到这些美景,你有什么话想说?
(三)自读三、四小节。
1.自读三、四小节,出示思考题:(展示课件第26屏)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解疑。
3.提问:经过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板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地域辽阔
山河壮观 祖国像妈妈
描绘蓝图
作业布置与设计
练习设计:
布置收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的图片,办一次图片展。
教学
反思
师生对读理解。
3.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摇篮?(展示课件第3屏)
4、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展示课件第4-13屏)
(二)精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思考: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热爱?
2.你最喜欢读哪个句子?由这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3.除了诗中所描述的山水,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壮丽河山?(可以是自己见过的,也可以是电视上看到的,还可以是书中读过的。)
字词卡、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收集搜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泰山的诗句。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2.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 小节。

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 个生字,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8 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泰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2 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知春亭畔儿童多处就是春湖面湖边玉澜堂(花儿——儿童)第三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二、学习第九自然段(一)齐读第九自然段。

(二)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出示句子:1.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2.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吗?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展示课件第十四屏)(三)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因为儿童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三、拓展延伸1.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同学们,我们就带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特殊的爱的情感,一起走进冰心的世界。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她曾说:“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以“只拣儿童多处行”来结束全文,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能首尾呼应。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e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e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2.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 小节。

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 个生字,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8 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泰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5 古诗三首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古诗教学主要想体现课堂的扎实有效,教师传授学习方法,由“扶” 到“放”地引导学生分三步学习古诗。

力求体现以下两点:一、让语文课堂回归“纯棉”时代,“纯棉”的东西是“纯净自然的,温柔贴心的,素朴简洁的”。

在整堂课中,突出古诗教学的真实、扎实、丰实。

在课堂上,无需繁多的花样,通过朗读、解句、漫谈、想象、拓展,师生之间言来语去,平平常常。

二、古诗教学要显现其本色力求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显现古诗的本色——“以言造像,立象尽意”。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 3 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隔、数” 等7 个字。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3l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3l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2.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 小节。

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 个生字,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8 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泰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有关汉语起源的论述最先提出汉语起源于直接拟声(象声)的学者可能是章炳麟(1868~1936,号太炎)。

他在所作的《国故论衡•语言的缘起说》中主张:“语言不凭虚起,呼马为马,呼牛为牛,此必非恣意妄称也”,他还找出了汉语中的许多象声词作为例证:“何以言‘鹊’?谓其音‘即足’也(按‘即足’为反切法表音);何以言‘雀’?谓其音‘错错’也;何以言‘鸦’?谓其音‘亚亚’也;何以言‘雁’?谓其音‘岸岸’也……”现在大家都承认汉语中有不少象声词。

“象声说”是语言起源理论之一,但象声只能指称发声的事物,范围有限,非发声事物如何指称?最早用例证说明汉语词字“音近义通”现象可能是梁启超(1873~1929)。

他在1921年写的《从发音上研究中国文字之源》(见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之三十六,p.37,中华书局,1936)一文中列出了许多说明“音近义通”的例证,如声旁为“戋”的十七个字“皆含小意”;“凡用‘Dee’之一音符所表示者,总含有在下之意或含有由上而下之意”。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2s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2s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2.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 小节。

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 个生字,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8 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泰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鲈鱼的介绍鲈鱼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40 厘米,体重400~800 克。

眼间隔微凹,其间有4 条隆起线。

口大,下颌长于上颌。

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腭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

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

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

体被细小栉鳞,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

体背侧为青灰色,腹侧为灰白色。

体侧及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不明显。

背鳍2 个,稍分离。

第一背鳍发达并有12 根硬棘,第二背鳍由13 根鳍条组成。

腹鳍位于胸鳍始点稍后方。

第二背鳍基部浅黄色,胸鳍黄绿色,尾鳝叉形呈浅褐色。

鲈鱼肉质坚实洁白,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口味鲜美。

鲈鱼因其体表肤色有差异而分白鲈和黑鲈。

黑鲈的黑色斑点不明显,除腹部灰白色外,背侧为古铜色或暗棕色;白鲈鱼体色较白,两侧有不规则的黑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主备人授课教师
改备记录上课时间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准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收集搜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泰山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说说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细读第一小节。

1.默读第一小节,思考:第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生对读理解。

3.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摇篮?(展示课件第3屏)
4、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

(展示课件第4-13屏)
(二)精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思考: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热爱?
2.你最喜欢读哪个句子?由这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3.除了诗中所描述的山水,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壮丽河山?(可以是自己见过的,也可以是电视上看到的,还可以是书中读过的。


4.欣赏壮丽河山的图片。

(展示课件第14-25屏)
5.说说你知道的有关珠穆朗玛峰、泰山、三峡、五岳等地的诗句。

6.小结:看到这些美景,你有什么话想说?
(三)自读三、四小节。

1.自读三、四小节,出示思考题:(展示课件第26屏)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解疑。

3.提问:经过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四)配乐练习背诵第二小节。

三、展开想象,创编诗歌
1.笔下生辉:
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根据课文的诗句,试着仿照课文学写诗歌。

可以写几句,也可以写一小段。

2.美文诵读:
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听。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当你驻足于雄伟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浩渺的渤海之滨,你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由衷的自豪!面对祖国的版图,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喊一声:(生齐读)“祖国妈妈,我爱您!”
板书设计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地域辽阔
山河壮观祖国像妈妈描绘蓝图
作业布置与设计练习设计:
布置收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的图片,办一次图片展。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