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01 天体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物理学、物理电子学)(1)

物理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一、学科领域一级学科:物理学(0702)二级学科:理论物理(070201)、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3)、等离子体物理(070204)、凝聚态物理(070205)、声学(070206)、光学(070207)、无线电物理(070208).二、培养目标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从事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开发和应用的专业知识的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研究生应:1. 具有严谨的学风与求实的学术道德,具有科学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具有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2. 熟悉物理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一般方法,系统掌握至少一门二级学科、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该专业方向的国际学术前沿动态;在相关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基本具备从事科技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科技文献资料并能用该语言表达个人学术观点;能熟练地掌握与本学科研究领域有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4. 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科研、开发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1. 凝聚态理论2. 非平衡统计物理与复杂网络3. 量子信息4. 等离子体光学及其应用5.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诊断技术6. 高温超导7. 计算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8. 高压材料物性及量子效应9. 磁电输运与磁性材料10. 太阳能物理及新能源利用11. 光纤传感12. 光电成像与光电信息处理13. 高压新光电材料及光电检测14. 激光与非线性光学15. 生物光学及交叉学科16. 电磁防护理论及应用17. 复杂介质环境中的电磁传播18. 无线通信与无线传感网络19. 电磁兼容20. 噪声控制与微弱信号检测四、学习年限与学分本学科硕士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5至3年(最短可提前到2年,但对提前毕业者有更高的成果要求;特殊情况下,最长可延长至5年)。
天体物理硕士点培养方案修改草稿

天体物理硕士点培养方案修改草稿一、培养目标掌握坚实的理论物理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理论物理专业有关方向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有关专门技术工作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1、核与粒子天体物理2、高能天体物理3、相对论天体物理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天体物理专业修年限为2至3年。
总学分为36-40学分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7学分)(二)指定选修课(按研究方向设置)(三)任意选修课五、教学实践天体物理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
内容是协助本专业主讲教师为本科生课程及低年级的学士学位专业主干课作辅导答疑;主持习题课;指导实验课;和协助指导本科生论文写作。
六、调查研究本专业调查研究定为2周,一般在第二学年初进行。
主要以到大型图书馆、国内资料中心调研各自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以及进行课题调研。
应写出调研报告。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1篇课程论文,2篇学术论文达到期刊发表的水平,其中应至少有一篇在国内核心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四学期中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定在第五学期。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要求为:(1)学术性。
研究天体物理学当前关注的有意义的课题,致力于解决其中的某个或一部分问题。
(2)新颖性。
提出有新意的理论思想,或按照基本理论对物理现象伤作出新的解释,或建立有新特点的研究方法。
(3)工作量。
论文应在反映硕士生有大约一年时间致力于学位论文相关的工作。
(4))全面性。
较全面地对硕士生的综合能力作训练。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理论学习和科研相结合,导师指导和课题小组集体指导、培养相结合,经常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动性,以灵活的方法,着力培养研究一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并力求进取和创新。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
1.引言
为了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物理学研究人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报告了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2.学科背景
3.培养目标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具有较高的物
理学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专业人才,能够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培养具
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
4.培养内容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培养内容包括: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课
程学习、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
其中,基础课程学习包括物理学基础、数学基础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专业课程学习包括物理学高级课程、教育
学课程和实验技术等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实习和教学设计等;科
研训练主要包括科研论文写作和参与科研项目等。
5.培养手段和方法
6.培养评价和质量保证
7.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培养方案,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研究生将能够全
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积极
贡献。
希望本方案能够为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南京大学天文学系研究生培养方案草稿

天文学一级学科(0704)硕士培养方案6月修订一、培养目标1.含有扎实数学、物理基础知识, 较高外语水平和熟练应用计算机能力, 含有一定教学经验, 毕业后能够适应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需要。
2.硕士硕士要求掌握天文学基础理论和基础观察事实, 了解本专业某一前沿领域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 含有一定科研或应用能力。
3.博士硕士要求掌握坚实宽广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专业知识, 对研究领域现实状况、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有比较清楚了解, 能够独立地、发明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二、学科方向三、学制硕士生学制为3年, 博士生通常为3年, 提前攻博生5年。
对部分硕士弹性学制管理根据《南京大学硕士学籍管理要求》及其补充要求实施。
四、课程设置硕士硕士课程分为A、B、C、D四类, 其中A类课程为全校公共课, B、C和D类课程分别为一级学科课程、二级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硕士全部课程见下表五、培养方法1.对硕士硕士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学位论文为辅(1)硕士硕士须修满32学分, 非本学科及相同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数课程。
(2)除A类课程外, 须最少修读2-3门B类课程(包含“天文文件阅读”课程)。
(3)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戴文赛奖学金”将关键用于奖励课程学习成绩优异硕士。
2.对博士生培养以学位论文为主、课程学习为辅(1)课程学习: 博士硕士在导师指导下须修读2-4门专业学位课程, 其中导师讲讲课程限1-2门。
(2)论文选题: 博士硕士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课题或相关键应用价值课题进行研究。
(3)开题汇报: 博士二年级上学期需要在全院范围内作开题汇报(导师需参与),学位委员会在听取汇报后, 认真讨论并投票决定考评结果, 同意考评经过票数必需达成总票数2/3。
对于开题汇报考评不及格者, 将延期一年再作开题汇报, 考评不及格者将终止博士硕士资格。
(4)预答辩: 在正式答辩之前必需经过预答辩程序。
物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物理学高层次人才,要求本专业研究生达到: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自觉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物理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技术知识,了解物理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理论物理场论与基本粒子物理,量子信息理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及精密谱,强关联电子体系,波色-爱因斯坦凝聚,软物质与生物系统的统计理论,统计物理中的非线性问题等;2、凝聚态物理凝聚态中的非线性问题,表面、界面、薄膜与低维系统的结构与性质,固体的衍射物理(含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学等),功能薄膜、铁电聚合物、庞磁阻材料物理,固体能带及输运性质的理论与计算,强关联电子体系,纳米结构的奇异性质,声学、电磁人工结构的设计及制备,软物质与生物系统结构与动力学等;3、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基本粒子物理与加速器物理,正电子谱学及其与固体相互作用,核材料的辐照效应、损伤探测及辐照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离子-固体相互作用、团簇-固体相互作用,核技术在固体结构表征和改性中的应用,核放射的肿瘤治疗物理和核技术医学影像物理等;4、光学激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及低维量子结构的非线性光学,半导体量子点的光发射,光学信息处理、光电器件和集成光路设计,微结构材料、功能光学材料及其元器件,纳米光电子器件,新型能源转化的光物理等;5、计算物理人工结构的计算与设计,固体能带与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与模拟,原子分子精密谱的计算,软物质与生物分子结构与动力学的计算与模拟等;6、纳米科学与技术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多孔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等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纳米能源材料(含光催化、储能等)的制备与应用,新型纳米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纳米材料的超微结构表征,纳米结构材料的设计与模拟等。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严谨、踏实勤奋、积极进取,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数理推演能力,具备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一门外语,有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和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专业1. 理论物理(070201)2. 原子和分子物理(070203)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4. 凝聚态物理(070205)5. 光学(070207)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允许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期一般不超过1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五、培养方式依据本学科理论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光学等专业特点,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环节由学院隶属的各研究所统筹安排,按导师及指导小组制定的具体培养计划执行。
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取得学分;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相接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或考查)取得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除参加研究小组、研究所乃至学院例行的学术讨论会外,还要求每个研究生在不同场合至少分别各作一次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以及课题进展报告等,并提交书面科研实践报告,经导师或指导小组认可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教学实践由学院统一安排研究生各做一学期的助教工作,并取得相应学分。
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研究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测试或考查中宜采用书面测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和发挥研究生的创造能力,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参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内容的确定、实验过程的实际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200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物理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掌握与物理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将物理理论基础应用于其它领域的能力。
能够在教育部门、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理论物理
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3.凝聚态物理
4.电磁理论与应用技术
5.物理探测方法与技术
6.油气藏物理理论与技术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
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3.根据各培养方向的具体情况,可选修学校其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00)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宽厚专业基础知识,有创新意识,有一定科研工作能力并胜任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型高级人才。
具体培养规格如下:(1)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3)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高校教学工作的能力;(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5)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论文撰写、文献检索。
(7)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理论物理:A. 新物理唯象研究 B. 重味物理研究C.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A. 高能实验数据的物理分析 B. 重离子核反应3、原子与分子物理:A.原子分子碰撞 B. 原子体系的精密计算 C. 分子结构、光谱及激发态 D. 大分子体系的化学物理性质研究 E. 计算化学与分子设计 F. 分子反应动力学。
4、凝聚态物理:A.表面与界面物理;B.超导物理; C.半导体超晶格与微结构;D. 材料计算模拟与设计5、光学:A.激光器件与激光物理;B.光与物质相互作用;C.谱分析与光学技术。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半,实行弹性学制,提前毕业者按照《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执行,至少休满35学分;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一年半。
外单位委托培养研究生与本校全日制研究生相同。
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至四年,每年应完成1/3的教学工作量,其余时间进行学习。
在职研究生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一年。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生的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3、教育教学与社 会实践相结合。
八、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硕士生在答辩前必须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一篇本专业学术论文,论文发表前 应须经导师认可,发表后由导师组共同认定。发表的论文必须导师是第一作者学生是第二作 者或学生是第一作者。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 3 年。在达到学校规定的提前毕业的条件下,允许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 不得少于 2 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 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 4 年(不含休学时间)。提前毕业及延长学习年限的要求参照《湖南师 范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及延长学习年限的有关规定》。
211070401010 理论天体物理
211070201032 文献阅读
必修 环节
实践环节 学术活动
开课
考试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备注
学期
方式
60 2 3 面授讲课 考试
60 2 4 面授讲课 考试
60 2 4 面授讲课 考试
60 2 5 面授讲课 考试
60 2 4 面授讲课 考试
60 2 5 面授讲课 考试
070401 天体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天体物理学科于 1986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进入 21 世纪后,本学科发展迅速,本学 科成员为湖南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理论物理学科建设,为理论物理博士点、物理学一级学科 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获得做出了重要贡献。学位点负责人王永久教授为中国引力与相对 论天体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还有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专家荆继良教授和余洪伟教授。 本学科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现有 3 位博士生导师,6 位教授,有 博士学位的教授 5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3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2 人,湖南 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 1 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一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 者 1 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 2 人(2 篇),导师 1 人;已形成四个稳定的研 究方向: 黑洞、宇宙学、天体引力效应和相对论天体物理。主持国家重点项目子课题和面上基金项目 10 多项, 主持湖南省基金项目和省教委重点项目 10 多项。该学科先后两次获得《国际引力 研究荣誉奖》(美国),两次获得《中国图书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 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发表了 300 余篇被 SCI 收录的科研论文,影响因子 4.0 以上的 110 余 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 500 多篇次。出版了 7 部学术专著。本学科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水平很 高,有的已破格晋升为教授、副教授;有的已成为国家 973 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子课 题主持人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有 30 余人分别考取了国内外名牌大学和科研院所的 博士研究生。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考试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备注
学期
方式
1000000000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公共必 100000000014 0000000007 硕士学位英语课程
108 3
1 讲座 考试 1 讲座 考试 1 面授讲课 考试
2. C. W. Misner. K. S. Thorne. J. H. Wheller. Gravitation [M].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1970.
3. P. K. Townsend. Black hole [M]. Cambridge. 1997. 4. R. M. Wald. General Relativity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4. 5. E. Kolb and M. Turner. The early universe [M], Addison-Wesley. 1990 6. N. D. Birrell and P.C.W Davies.Quantum fields in curved spac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7. A. R. Liddle and D.H. Lyth.Cosmological inflation and large-scale structur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8. P.J.E Peebles. Principles of physical cosmology[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9. Robert M. Wald , Quantum Field Theory in Curved Spacetime and Black Hole Thermodynamics[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10. S.A. Fulling, Aspects of Quantum Field Theory in Curved SpaceTim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1. S. Dodelson. Modern cosmology[M]. Academic Press. 2003 12. T. Padmanabhan. Cosmology and astrophysics through problems. Cambridge Univ. press. 1996. 13. C. M. Will. Theory and experiment in gravitational physics. Cambridge Univ. press. 1981 14. D. W. Sciama. Modern Cosmology and the Dark Matter Problem. Cambridge Univ. press. 1993. 15. S.温伯格著.邹振隆等译.引力论和宇宙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16. H.林忠四郎.早川幸男著. 师华译. 宇宙物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1. 17. 何香涛. 观测宇宙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18. 李宗伟,肖兴华. 天体物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9. 王永久. 经典黑洞和量子黑洞[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0. 苏宜.天文学新概论[M]. 科学出版社. 2009 (第四版). 21. 王永久. 经典宇宙和量子宇宙[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22. 王永久. 引力理论(上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60 2 3 面授讲课 考试 60 2 3 面授讲课 考试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211070401004 天体物理中的场论效应
211070401005 天体引力场的观测效应
211070401006 宇宙学
任意 选修 课程
211070401007 致密星物理 211070401008 规范场论 211070401009 天体引力场分布
和潘启沅副教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3 项,发表 SCI 收录的论文 150 余篇,影响因子 4.0 以 上的 60 余篇。
(二)宇宙学 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 f (R)宇宙学,暴涨宇宙学,宇宙的大尺度 结构,暗能量与宇宙加速膨胀,极早期宇宙,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量子宇宙学,天文观测对 宇宙模型的限制等经典和前沿内容。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余洪伟教授。余洪伟教授是博士 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教育部跨/新 世纪人才。还有科研成果突出的青年教授吴普讯,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教育部跨 /新世纪人才。他们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3 项,发表 SCI 收录的论文 100 余篇,包括 Phy. Rev. Lett. 和 Astrophys. J. Lett. 在内的影响因子 4.0 以上的 50 余篇。 (三)天体引力效应, 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经典粒子和超相对论粒子的诸类轨道效应,周期亏损效应和质 量亏损效应,诸类天体的吸附和能量辐射效应,宇宙物质的散射和消光效应等经典和前沿内 容。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王永久教授。王永久教授是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的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还有科研成果突出的青年教授陈菊华,他是湖南省青年骨 干教师、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湖南师范大学青年骨干教师。他们承担国 家级科研项目 3 项,出版学术著作 8 部,在国家权威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 4 部,发表 SCI 收录的论文 50 余篇,影响因子 4.0 以上的(Astrophys. J. Lett.,Astrophys. J. , MNRAS 等)多篇。 (四)相对论天体物理 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致密天体的引力性质,白矮星和中子星的形成,零温高密物质, 广义相对论的恒星动力学平衡,白矮星和中子星的性质 ,临界质量;星系的形成和星系的 演化等经典和前沿内容。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陈松柏教授,他在国外权威杂志 Phys.Rev.D (影响因子 4.4)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10 余篇,他指导的研究生已有 2 人分别在国外权威杂 志 Phys.Rev.D(影响因子 4.4)上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还有吕君丽教授,她在美国著名杂 志 GRG 上发表论文多篇。他们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2 项,发表 SCI 收录的论文 40 余篇, 其中在国外权威杂志 Phys.Rev.D(影响因子 4.4)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10 余篇。
211070201001 高等量子力学 专业必
211070201003 量子场论 修课程
211070401001 黎曼几何与微分几何
70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70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70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方向限 211070401002 空间、时间和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