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治疗指南
AHAACC华发林治疗指南 2003

作用机制
► 与此同时,肝脏合成的抗凝因子蛋白C和蛋 与此同时,肝脏合成的抗凝因子蛋白C
白S也需要经过羧化才能变成有活性的蛋白, 因此理论上华法林有致凝的可能性,但在 多数情况下,华法林抗凝的作用占优势。
华法林的药化结构
► 临床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用的香豆素类抗凝药物
,为两种 光学同分异构体R型和S型的消旋体(racemic) 光学同分异构体R型和S型的消旋体(racemic) 混合物,其中S异构体的抗凝作用比R 混合物,其中S异构体的抗凝作用比R异构体 更强5 更强5倍。
► 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酸奶酪、蛋黄、大豆油、鱼肝 富含维生素k
油、海藻类、绿叶蔬菜。每100g干燥食物中维生素 油、海藻类、绿叶蔬菜。每100g干燥食物中维生素 k的含量为,菠菜4.4mg、白菜3.2mg、菜花3.0mg、 的含量为,菠菜4.4mg、白菜3.2mg、菜花3.0mg、 豌豆2.8mg、胡萝卜0.8mg、番茄0.6mg、马铃薯 豌豆2.8mg、胡萝卜0.8mg、番茄0.6mg、马铃薯 0.16mg、猪肝0.8mg、蛋0.8mg。 0.16mg、猪肝0.8mg、蛋0.8mg。
华法林治疗指南
肖宏
一、药理学
华法林药理学比较复杂,治疗窗很
窄,即使很小的剂量窄,即使很小的剂量-反应变化也可能 导致血栓或出血。但其疗效确切已被 越来越多的医生认识和接受,如何正 确使用华法林,合理监测调整剂量,已 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也是欧美 临床药师的工作重点。
作用机制
►
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II、VII、IX、 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II、VII、IX、 X需要经过羧化过程才能变成有 活性的蛋白,羧化过程需要还原 型维生素K(VK)、分子氧和二氧 型维生素K(VK)、分子氧和二氧 化碳。华法林为口服的维生素K 化碳。华法林为口服的维生素K 拮抗剂(VKA),通过抑制肝脏环 拮抗剂(VKA),通过抑制肝脏环 氧化还原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 (环氧化物型)VK无法还原为有活 环氧化物型)VK无法还原为有活 性的还原型(氢醌型)VK,阻止VK 性的还原型(氢醌型)VK,阻止VK 的循环应用,干扰VK依赖性凝血 的循环应用,干扰VK依赖性凝血 因子II、VII、IX、 因子II、VII、IX、X的羧化,使 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仅停留 在前体阶段(有抗原,无活性) 在前体阶段(有抗原,无活性), 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2)。 而达到抗凝的目的(图2)。
美国华法林药品说明书

美国华法林药品说明书美国华法林药品说明书1.介绍美国华法林是一种抗凝血药物,通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症的形成。
本药品说明书将详细介绍美国华法林的用途、剂量、副作用等相关信息。
2.适应症美国华法林适用于以下情况:-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心房纤颤- 心瓣膜病- 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术后3.用法和用量- 患者在使用美国华法林之前应首先接受凝血指标检测,以确定个体化的起始剂量。
- 剂量的选择应考虑到患者的疾病状态、年龄、体重、性别和其他相关因素。
- 初始剂量通常在2-5mg之间,每日一次口服。
- 根据凝血指标的变化,可能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维持合适的抗凝状态。
4.注意事项- 在使用美国华法林期间,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例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 注意合理饮食,避免大量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因为维生素K可以影响美国华法林的疗效。
-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尤其是其他抗凝药物、抗生素和非处方药。
5.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血肿、头晕、疲劳、恶心等。
- 去甲肾上腺素和维生素K可以用作美国华法林的拮抗剂。
6.孕妇和儿童用药-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美国华法林。
- 儿童使用美国华法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文件包括:- 美国华法林使用指南- 鉴定不良反应报告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抗凝血药物:用于阻止血液凝块形成的药物。
2.凝血指标:用于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的指标。
3.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用于标准化凝血指标的国际标准方法。
4.作为拮抗剂:指用于对抗另一药物或化学物质效果的药物或化学物质。
华法林使用指南范文

华法林使用指南范文
华法林(Hydrocortisone)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各
种炎症和过敏反应。
它可以用于皮肤炎症、湿疹、皮疹、骨关节炎、哮喘
等病症的治疗。
以下是华法林的使用指南。
1.使用方式
华法林分为不同的剂型,包括乳膏、霜剂、药膏、喷雾剂和口服制剂等。
具体使用的剂型和用法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在使
用华法林前,需要清洁并干燥患处。
2.剂量
华法林的剂量根据个体情况而定,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来调整。
一
般剂量为每日使用2-4次,每次使用适量。
使用华法林的最短时间,为了
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应按照医生的建议逐渐减少剂量。
3.使用时间
华法林的使用时间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它应该在
早上和晚上之间的固定时间使用,以确保持续的治疗效果。
如果忘记使用,切忌使用双倍剂量来弥补。
4.使用部位
华法林用于不同部位的治疗,包括身体各个部位的皮肤、头皮、眼睛、耳朵等。
在使用时,请避免接触到眼睛和黏膜区域,以免引起刺激。
5.使用期限
6.注意事项
华法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使用华法林时,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特别是其他外用剂和激素药物。
-避免长时间在需要治疗的区域使用华法林,避免引起皮肤萎缩、毛发丢失和其他不适。
-幼儿和婴儿的使用应特别小心,使用剂量和长期使用需谨慎。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华法林使用需要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7.不良反应
总结:。
华法林治疗指南

► 高剂量的维生素K1(如:10mg)可过度降低INR,并在 一周内引起华法林抵抗。
► 静脉输注维生素K1起效快,但可引起过敏反应,没有证据 显示减少剂量可避免这一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 维生素K1皮下注射效果不可预测,有时起效延迟。
抗血栓作用的监测
多数专家建议用凝血酶原浓度降低来反 映华法林的抗栓疗效,此外也可用凝血酶原 抗原水平、PT值监测抗栓疗效。其中凝血酶 原抗原水平比PT值更能准确反映抗栓活性。 华法林起始剂量5mg与10mg凝血酶原降低率 相似,因此华法林的维持量(每天5mg)比 负荷量更合理。
二、口服抗凝治疗策略
► 红霉素和一些促蛋白合成甾类加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机制不 清。
► 食物中维生素K摄入不足时,磺胺和广谱抗菌素能加强华法 林的抗凝作用,机制可能与肠道正常菌落清除有关。
影响药效的因素
——饮食
► 接受华法林长期治疗的病人对饮食中维生素K的变 化非常敏感。维生素K主要来自植物中的叶绿醌, 叶绿醌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它能通过华法林非敏感 途径生成KH2,抵消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 INR<3.0时发生的出血经常和创伤及胃肠道损伤有关。 ► 需要应用华法林而发生出血的病人,长期抗凝是一个非常棘
手的问题。换瓣的病人如果INR在目标范围内发生出血,可 将INR维持在2.0-2.5。房颤者可将抗凝强度降到1.5-2.0或者 用阿司匹林代替华法林治疗。
能抑制S-华法林异构体代谢清除(S-华法林异构体比R-华法 林异构体抗凝效率高5倍,因此临床上抑制S-华法林异构体 的代谢尤为重要)。 ► 与之相反西米替丁和奥美拉唑能抑制R-华法林异构体代谢清 除,适当延长PT。
华法林用药指南范文

华法林用药指南范文华法林是一种抗凝血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心房颤动、肺栓塞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下面是华法林的用药指南。
1.适应症:华法林适用于已经形成的血栓,以及高风险患者的预防。
常见适应症包括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时的凝血预防、心瓣膜置换术后的预防等。
2.使用方法:华法林是一种口服药物,一般每天一次。
初始剂量为4-5mg/日,视病情调整,最佳剂量视患者的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抗凝监测结果决定。
首次开始使用华法林前,患者需要使用其他的抗凝药物,如肝素,直到INR值达到治疗范围。
3.抗凝监测:华法林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测量INR值,以确保抗凝作用处于治疗范围内。
INR范围在2.0-3.0之间,对于特殊病例或特殊情况,可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4.相互作用:华法林与一些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
在使用华法林时,一定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或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
5.饮食注意:华法林与维生素K有相互作用,所以在使用华法林期间应保持饮食的稳定,尽量避免大量摄入维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制品等。
6.不良反应:华法林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如鼻出血、牙龈出血、黑便等。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告知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处理。
7.操作注意:华法林是一种剂量敏感性药物,患者使用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遵守用药规定,不要乱停药或改变剂量。
8.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华法林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华法林,或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9.使用时间:华法林通常需要长期使用,甚至终身使用,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并决定使用的时间长度。
总之,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患者在使用华法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INR值,注意饮食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华法林应用指南解读

有关“华法林”的应用指南解读
华法林是一种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有关“华法林”的应用指南解读如下:
1.适用人群:华法林主要适用于需要抗凝治疗的人群,如房颤、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等疾病的患者。
此外,某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也需要长期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2.药物剂量:华法林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抗凝效
果。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年龄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药物副作用:华法林可能导致出血、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可以
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来控制。
此外,长期使用华法林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等副作用。
4.注意事项:在使用华法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确保药物剂量适中。
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食用影响华法林药效的食物和药物。
此外,患者应避免擅自停用或更改药物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5.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其抗凝效果,如抗生素、止痛药、
某些中药等。
在使用华法林期间,患者应避免自行购买和服用其他药物,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华法林治疗指南(可编辑)

华法林治疗指南(可编辑)华法林治疗指南华法林治疗指南一、药理学华法林药理学比较复杂,治疗窗很窄,即使很小的剂量-反应变化也可能导致血栓或出血。
但其疗效确切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认识和接受,如何正确使用华法林,合理监测调整剂量,已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
作用机制(一)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阻止维生素K还原形式KH2的形成。
KH2通过对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氨基末端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使其具有生物活性,促进凝血因子结合于磷脂表面,加速凝血过程。
除此之外香豆素类药物尚能抑制抗凝蛋白调制素C和S 的羧化作用。
作用机制(二) 香豆素类药物抗凝作用能被低剂量的维生素K1拮抗。
维生素K1在肝脏中的储积使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通过旁路起作用。
应用大剂量的维生素K1治疗(通常 5mg),通过启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旁路,能在一周内引起华法林抵抗。
药代动力学华法林是等量消旋酸异构体R和S的混合物。
胃肠道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健康人口服90分钟后血浆浓度达高峰。
消旋酸的华法林半衰期为36-42小时,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在肝脏中储积。
华法林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代谢产物具有微弱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肾脏排除(很少部分进入胆汁),只有极少量以原形从尿排出,因此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必调整华法令的剂量。
影响药效的因素――遗传因素编码细胞色素P450的基因突变肝脏酶遗传多态性――与低剂量使用华法林时高出血并发症有关。
影响药效的因素――药物的相互影响(一) 消胆胺等药物通过减少华法林胃肠道吸收、干扰其代谢清除影响药效学。
催眠药、利福平、灰黄素可以提高肝内酶类活性,加快华法林代谢。
雌激素和口服避孕药可使血中凝血因子含量增加。
保泰松、苯磺唑酮、甲硝唑和甲氧卞氨嘧啶-磺胺甲异恶唑能抑制S-华法林异构体代谢清除(S-华法林异构体比R-华法林异构体抗凝效率高5倍,因此临床上抑制S-华法林异构体的代谢尤为重要)。
华法林使用指南范文

华法林使用指南范文华法林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本文将以华法林使用指南为主题,为使用者提供详细的使用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用法用量:1. 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日口服10-30mg,分2次或3次服用,一般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有效剂量。
2.老年患者或患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减少剂量,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儿童用量应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二、使用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2.口服华法林前最好与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
3.停药时应逐渐减少剂量,以免出现药物依赖和戒断症状。
4.对华法林过敏者禁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高龄患者、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和血液指标等,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6.在用药期间要避免饮酒、进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并且不可与其他药物混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7.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应及时就医处理。
三、药物相互作用:1.华法林与一些药物有相互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抗抑郁药等,需避免联合使用。
2.如果需要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告知医生所使用的其他药物。
3.合理饮食是保持华法林疗效的重要环节,不可乱吃或过量摄入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
华法林是一种有效的药物,但使用时必须谨慎。
当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所使用的药物情况。
同时应定期检查相关生化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
正确使用华法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尤其是抗生素、抗抑郁药等,以免产生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
在旅行或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药物的完整性,避免暴露于阳光、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
总之,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对于一些慢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使用时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坚持规定的用法用量,并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华法林治疗指南概要1.华法林的药理学1.1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的作用机制华法林是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通过干扰维生素K与2、3环氧化维生素K之间的转化循环而产生抗凝效应。
华法林也可以干扰在骨中合成的γ-羧基谷氨酸蛋白的羧基化。
孕期妇女接受华法林治疗可导致胎儿严重的骨骼发育异常,但尚无证据表明成人或儿童应用华法林会直接影响骨代谢。
1.2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华法林是一种消旋混合物,通过消化道迅速吸收,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
此外,遗传学因素、各种药物、饮食的影响,以及合并的各种疾病都会干扰华法林的药效。
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受到药代动力学因素的影响,药物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其吸收及代谢清除率。
保泰松、磺吡酮、甲硝唑、甲氧苄啶-新诺明增强华法林的作用。
胺碘酮可以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巴比妥类、利福平和卡马西平减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华法林的药效学也受到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影响。
对华法林天然耐药的患者其肝脏受体与华法林的亲和力减弱,为达到理想的抗凝效应,通常需要应用常规剂量的5-20倍。
长期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对于饮食中维生素K(主要来源于植物中的叶绿醌)的含量波动很敏感,许多食物中都含有叶绿醌。
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大剂量青霉素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增加华法林相关出血的危险。
红霉素和部分类固醇激素增强华法林的抗凝效应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磺胺类和几种广谱抗生素会通过清除患者体内菌群加剧维生素K的缺乏,从而增强华法林对饮食缺乏维生素K患者的抗凝效应。
1.3华法林的抗血栓作用传统观点认为,华法林的抗血栓作用源于抗凝效应,华法林通过减少4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而发挥其抗血栓效果。
2.口服抗凝治疗的监测、副作用及其处理2.1监测抗凝强度PT是用来监测口服抗凝治疗的最常用试验,通过向含有枸橼酸盐的血浆中加入钙和凝血活酶进行检测。
PT可反映出3种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X的减少,且减少程度与凝血因子的半衰期相关。
Ⅶ因子的半衰期大约6小时,因此,在华法林开始治疗的最初几天,P T值主要反映了Ⅶ因子的减少,随后由于X因子和Ⅱ因子的减少,致使PT延长。
仅用PT比率(患者的PT值与正常对照组的PT值之比)监测华法林治疗不够精确,因为凝血活酶对华法林的敏感性变化较大。
INR标准的应用提高了口服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并使监测简便易行。
2.2临床应用华法林的剂量及监测华法林应用被分成了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两个时相。
治疗开始后,INR需要经常被监测直到出现稳定的剂量效应曲线,此后,INR监测的频数可以减低。
开始口服华法林治疗后,根据给予的药物剂量,抗凝效应往往出现在2~7天。
如果要获得快速作用,应该在口服华法林的同时给予肝素至少4天。
一般没有必要给予华法林的负荷剂量,理论上,开始治疗即给予5mg/d维持量即可在4~5天后使INR≥2.0。
一旦I NR在治疗范围内2天即可停用肝素。
如果不是急于抗凝(如慢性房颤)治疗可在院外给予华法林4~5mg/d开始,通常6天内即可产生满意的抗凝效果。
对于华法林敏感的患者,包括老年人和具有出血危险的患者,开始剂量应该小于4~5mg/d。
在INR达到治疗范围2天内,应该每天监测INR,然后每周监测2~3次持续1~2周。
如果结果稳定可再减少监测次数。
INR值持续稳定,监测次数可减少到4周1次。
如果需要调节剂量时,仍需重新密切监测INR。
长期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由于饮食变化,合并用药,治疗依从性差或酗酒,华法林剂量效应可呈现意外波动。
华法林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依赖于INR是否保持在治疗范围内。
2.3高INR值患者的处理INR和出血的危险性密切相关。
当INR大于4时,出血危险性增加,当INR大于5时,出血危险性明显增加。
有三种方法能降低已经升高的INR值,第一种方法是停用华法林,第二种方法是给予维生素K1,第三种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输注新鲜血浆或者浓缩的凝血酶原制剂。
由于没有临床试验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效果,选择哪种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临床判断。
华法林治疗被中断数天后INR下降(停用华法林4~5天后,原为2.0~3.0的INR值可下降到正常范围)。
对比之下,给维生素K1能使INR值在24小时内显著下降。
即使INR值过度延长,出血的绝对危险仍然很低,所以许多医生常通过停用华法林来处理INR值高达5~10的病人,除非患者具有出血的高危险素质或者已经有了出血症状。
使用维生素K1的理想剂量是既能迅速地降低INR值达到安全范围(但不低于有效范围),同时不产生过敏反应及对华法林的药物抵抗。
虽然大剂量的维生素K1(10mg)有效,但是它可能过度降低INR并引起华法林抵抗达一周以上。
维生素K1能通过静脉,口服,皮下三种方式给药。
静脉注射发挥作用快,但也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尚没有证据显示使用小剂量维生素K 1能避免这种罕见严重的并发症。
皮下注射维生素K1的效果不可预测,而且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延长。
相比较,口服给药的效果更可靠,而且口服给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优于肠道外给药。
对于INR过度延长的患者,口服维生素K1 1.0-2.5mg比单独停用华法林能更快的使INR在24小时内降至5以内。
在一项接受华法林治疗的62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中,控制患者的INR值在4~10之间,停用华法林并给予口服维生素K1 1mg,结果发现24小时后95%的患者INR降低,85%的患者INR小于4,35%的患者INR小于1.9。
无一例表现出再用华法林时的抵抗作用。
这些试验证明低剂量的口服维生素K1能有效降低华法林治疗患者的INR值。
当INR在4~10之间,口服维生素K1 1.0~2.5mg就已经足够,当INR大于10时则需要更大剂量(5mg)的维生素K1。
一般选择口服维生素K1,除非需要快速逆转抗凝效应,可缓慢静脉注入维生素K1(5~1 0mg不短于30分钟)。
200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出版了对于出血或者有潜在出血危险而需要降低INR的双香豆素抗凝治疗的指南:(1)当INR超出治疗范围但是小于5,患者没有出现临床重要部位出血或进行手术而需要快速逆转INR时,华法林可以减量,或者停用。
在INR接近期望范围时再以较小的剂量重新给予。
(2)如果INR在5到9之间,患者没有出血,也没有导致出血的危险因素,可以停用华法林1~2天,当INR降至治疗范围时再以较小的剂量重新给予。
对于出血危险性较高的患者给予口服维生素K1(1~2.5mg)并停用华法林。
(3)急诊手术或者拔牙需要快速逆转INR并期望INR在24小时内下降时,可以给予口服维生素K12~5mg,如果INR在24小时后仍然较高,可额外再给1~2mg维生素K1。
(4)如果INR大于9,但是不伴有临床重要部位出血,应该给予口服维生素K1 3~5mg 并期望INR在24~48小时内下降,密切监测INR如果有必要可重复给予口服维生素K1。
(5)如果因为严重的出血或华法林过量(INR>20)而需要快速逆转抗凝,应该静脉缓慢注射10mg维生素K1,并依据情况紧急程度补充新鲜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浓缩剂。
必要时可每12小时给一次额外剂量的维生素K1。
(6)如果发生威胁生命的出血或者华法林严重过量,凝血酶原复合浓缩剂替代治疗是必要的,静脉缓慢注射10mg维生素K1作补充治疗,根据INR可重复使用。
给予大剂量的维生素K1后如果要重新应用华法林,应该给予肝素直到维生素K1的作用被反转而且患者恢复华法林敏感性。
2.4口服抗凝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口服抗凝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出血的危险性和抗凝强度密切相关。
四个随机化试验证明将INR靶范围从3.0~4.5降低到2.0~3.0,减少了临床大出血的危险性。
尽管华法林平均用量每天只减少了1mg,但对于出血危险的影响是很大的。
老年人应用华法林宜从小剂量开始。
如果保持与年轻人相似的INR值,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需要华法林的量要比年轻人少,大约1m/d。
对于在华法林抗凝过程中已经发生过出血但仍需要预防血栓形成的患者(例如有机械性心脏瓣膜和房颤的高危患者)进行长期治疗比较困难。
对于INR超出治疗范围时发生的出血,一旦出血停止或者出血原因被纠正即可开始重新应用华法林。
对于机械性心脏瓣膜患者以及抗凝治疗使INR维持在治疗范围内即存在出血危险的患者,2.0~2.5的靶INR对上述患者已经存在一定危险了。
对于伴有上述情况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强度应该使INR降低到1. 5~2.0之间,使抗凝效果减弱但不至于消失。
对于某些房颤患者,阿司匹林可能是华法林的合适替代物。
2.5围手术期接受抗凝治疗患者的处理在接受华法林治疗中的病人需要进行手术或者其它介入性的检查时应该中断抗凝治疗,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可能存在着问题。
根据发生血栓的危险性,推荐以下几种方法:大多数患者,术前4~5天开始停用华法林,至手术或检查当日使INR恢复到正常(INR<1.2)。
这些患者术前2~3天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术前2天给予口服维生素K1 2.5mg可使术前停用华法林的时间减少到2天,手术或检查当日INR达到正常。
为了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术前停用华法林期间建议肝素治疗,也可使用LMWH代替肝素,但对于有换瓣史而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尚缺乏相关的有效性证据。
术后一旦可安全地使用抗凝治疗时即可给予华法林。
此外,FDA以及安万特公司并不推荐依诺肝素应用于有换瓣史的患者。
对于有血栓栓塞的中度危险患者,术前皮下应用预防剂量的肝素5000U(或者LMWH 3000U)Q12h,术后12小时重新给予肝素或LMWH的预防剂量,并同时给予华法林4~5天直到INR达到期望范围而停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术后若存在出血的高度危险,肝素或L MWH可延迟到24小时或更长时间再给予。
对于有血栓栓塞的高度危险患者,术前停用华法林换用小剂量的肝素或LMWH代替治疗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作用,这种患者应给予治疗剂量,即:肝素15000U iH Ol2h或LMWH l00U/kg iH Q12h。
对于非卧床或住院并且术前中断抗凝治疗24小时的患者可应用抗凝药并使其效果持续到术前12小时。
如果术前仍需要抗凝,患者将被给予肝素的有效剂量1 300U/h连续静脉滴注,直到术前5小时停用,使APTT在手术当日返回基线。
术后12小时重新给予肝素或LMWH的预防剂量,同时给予华法林直到INR达到期望范围。
对于有血栓栓塞的低度危险患者(例如房颤),华法林在术前4~5天开始减量,使手术当日INR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给予维持剂量的华法林,必要时加用小剂量肝素5000U 或者LMWH,iH Ql2h。
此外,对于正在进行牙科手术的患者可以应用氨甲环酸或氨基乙酸冲洗口腔而不需要中断抗凝治疗。
2.6孕期抗凝治疗在美国给孕妇应用华法林可能存在着医疗法律问题,FDA使用依诺肝素的警告以及对于有机械性心脏瓣膜的患者使用肝素的治疗效果欠佳,为医生的治疗带来了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