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主要计算方法公式

成本会计主要计算方法公式

成本会计是指企业对生产和经营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的会计方法。它主要通过计算和分析各个环节的成本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和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下面将介绍成本会计主要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1.直接材料成本计算: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直接材料成本=原料单价×生产用量

2.直接人工成本计算: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资×生产用工时间

3.制造费用计算:

制造费用是指除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外,用于产品生产的其他费用。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制造费用=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其他费用

4.总产品成本计算:

总产品成本是指一个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成本。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总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

5.单位产品成本计算:

单位产品成本是指每一个产品单位所需承担的成本。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单位产品成本=总产品成本/产品数量

6.工序成本计算:

工序成本是指一个产品在不同工序中所产生的成本。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工序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工序制造费用

7.期间成本计算:

期间成本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所有成本,包括以前期的成本和本期发生的成本。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期间成本=期初存货+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

除了以上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成本会计还可以运用一些其他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如差异分析、预算控制、成本效益分析等。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计算和分析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之,成本会计主要通过计算和分析各个环节的成本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工具。通过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和公式,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其生产和经营

活动中的成本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成本会计主要计算方法公式

成本会计主要计算方法公式 成本会计是指企业对生产和经营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的会计方法。它主要通过计算和分析各个环节的成本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和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下面将介绍成本会计主要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1.直接材料成本计算: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直接材料成本=原料单价×生产用量 2.直接人工成本计算: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资×生产用工时间 3.制造费用计算: 制造费用是指除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外,用于产品生产的其他费用。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制造费用=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其他费用 4.总产品成本计算: 总产品成本是指一个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成本。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总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 5.单位产品成本计算: 单位产品成本是指每一个产品单位所需承担的成本。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单位产品成本=总产品成本/产品数量 6.工序成本计算: 工序成本是指一个产品在不同工序中所产生的成本。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工序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工序制造费用 7.期间成本计算: 期间成本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所有成本,包括以前期的成本和本期发生的成本。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期间成本=期初存货+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 除了以上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成本会计还可以运用一些其他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如差异分析、预算控制、成本效益分析等。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计算和分析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之,成本会计主要通过计算和分析各个环节的成本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工具。通过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和公式,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其生产和经营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二、 间接成本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成本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成本对象应负担的间接成本=该成本对象的分配标准额×间接成本分配率三、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四、 1、按计划成本计价材料发出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 2、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定额耗用量=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 定额费用=定额耗用量×材料的计划单价 材料消耗分配率=材料耗用量总额÷各种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材料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实际单价或计划单价 3、计时工资的计算 应付月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扣款率

=实际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1-扣款率) 4、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应付工资=完成的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的计件单价 计件单价=工时定额×小时工资率 5、直接人工费用的核算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本期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各种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定额工时之和) 五、 1、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 某种服务单位成本=该辅助车间本期发生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提供服务的总量 某收益部门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部门接受服务的收益量×该种服务的单位成本2、一次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交互分配率)=某辅助车间交互分配前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提供的服务总量 某辅助车间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车间耗用的服务量×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分配率 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对外分配率)=该车间交互分配后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部门提供的服务总量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二、 间接成本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成本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成本对象应负担的间接成本=该成本对象的分配标准额×间接成本分配率三、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四、 1、按计划成本计价材料发出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 2、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定额耗用量=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 定额费用=定额耗用量×材料的计划单价 材料消耗分配率=材料耗用量总额÷各种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材料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实际单价或计划单价 3、计时工资的计算 应付月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扣款率 =实际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1-扣款率)

4、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应付工资=完成的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的计件单价 计件单价=工时定额×小时工资率 5、直接人工费用的核算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本期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各种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定额工时之和) 五、 1、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 某种服务单位成本=该辅助车间本期发生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提供服务的总量 某收益部门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部门接受服务的收益量×该种服务的单位成本 2、一次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交互分配率)=某辅助车间交互分配前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提供的服务总量 某辅助车间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车间耗用的服务量×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分配率 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对外分配率)=该车间交互分配后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部门提供的服务总量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

二、 间接成本分配率=待分配得间接成本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成本对象应负担得间接成本=该成本对象得分配标准额×间接成本分配率 三、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四、 1、按计划成本计价材料发出得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 2、直接材料费用得分配: 定额耗用量=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 定额费用=定额耗用量×材料得计划单价 材料消耗分配率=材料耗用量总额÷各种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 某种产品应分配得材料数量=该种材料得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得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得材料数量×材料实际单价或计划单价 3、计时工资得计算 应付月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扣款率 =实际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1—扣款率) 4、个人计件工资得计算 计件应付工资=完成得产品产量×该种产品得计件单价 计件单价=工时定额×小时工资率 5、直接人工费用得核算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本期发生得直接人工费用÷各种产品耗用得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之与) 某产品应负担得直接人工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该产品耗用得实际工时(定额工时之与) 五、 1、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 某种服务单位成本=该辅助车间本期发生得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提供服务得总量 某收益部门应负担得服务费用=该部门接受服务得收益量×该种服务得单位成本 2、一次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交互分配率)=某辅助车间交互分配前得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提供得服务总量 某辅助车间应负担得服务费用=该车间耗用得服务量×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分配率 交互分配后得单位成本(对外分配率)=该车间交互分配后得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部门提供得服务总量 外部门应负担得服务费用=该收益部门耗用得服务量×某辅助车间交互分配后得单位成本3、计划成本分配法 某收益部门应负担得计划成本=该部门实际收益量×该服务得计划单位成本 4、制造费用得分配实际分配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该生产单位本期轨迹得制造费用总额÷该生产单位本期分配标准总量 某种产品应负担得制造费用=该生产单位得制造费用分配率×该产品好用得分配标准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二、 间接成本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成本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成本对象应负担的间接成本=该成本对象的分配标准额×间接成本分配率三、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四、 1、按计划成本计价材料发出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 2、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定额耗用量=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 定额费用=定额耗用量×材料的计划单价 材料消耗分配率=材料耗用量总额÷各种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材料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实际单价或计划单价 3、计时工资的计算 应付月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扣款率 =实际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1-扣款率)

4、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应付工资=完成的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的计件单价 计件单价=工时定额×小时工资率 5、直接人工费用的核算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本期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各种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定额工时之和) 五、 1、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 某种服务单位成本=该辅助车间本期发生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提供服务的总量 某收益部门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部门接受服务的收益量×该种服务的单位成本 2、一次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交互分配率)=某辅助车间交互分配前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提供的服务总量 某辅助车间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车间耗用的服务量×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分配率 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对外分配率)=该车间交互分配后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部门提供的服务总量

成本会计主要计算方法公式

材料费用的分配 1.按原材料定额消耗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 某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该产品实际产量X单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原材料实际消耗总量/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该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X分配率 某产品应分配的实际原材料费用=该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X材料单价 2.按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 某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该产品实际产量X单位产品原材料费用定额 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各种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实际原材料费用=该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X分配率 低值易耗品摊销 3.一次摊销法 领用时: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低值易耗品 报废时:借:原材料贷: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4.分次摊销法 在库、在用、摊销 领用时:J:低值易耗品——在用D:...在库 摊销时:J:制造费用D:——摊销 报废时:J:原材料D:制造费用 注销累计已摊销额:J:——摊销D:——在用 月末调整成本差异J:XX费用D:材料成本差异 5.五五摊销法 领用时:J:低值易耗品——在用D:...在库 同时,按其价值的50%计算摊销额,J制造费用D——摊销 报废时:按入库残料的价值J:原材料按报废低值易耗品原有价值的50%减去残值后的差额J制造费用按低值易耗品原有价值的50%D——摊销 注销累计已摊销额:J:——摊销D:——在用 月末调整成本差异J:XX费用D:材料成本差异 6.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借记“基本生产成本”总账科目及所属产品成本明细账“直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 直接用于辅助生产的动力费用,借记“辅助生产成本”总账科目及所属明细账的“直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 如果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未专设“直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发生的动力费用借记“制造费用”科目及其明细账有关项目。 用于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以及行政管理部门、销售部门的照明用电等,借记“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总账科目及其所属明细账有关项目。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 电力费用分配率=电力费用总额/各车间部门动力和照明用电度数之和 某车间部门照明用电费用=该车间照明用电度数X分配率 某车间动力费用=该车间动力用电度数X分配率 某车间动力用电力费用分配率=该车间动力用电力费用/该车间各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某产品分配动力用电力费用=该车间某产品生产工时X该车间动力用电力费用分配率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37个成本会计公式汇总

37个成本会计公式总汇 会计公式是会计工作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的工作内容,也是所有会计人员的心头恨,既可恨又必须牢记。乐上财税网小编汇总如下: 1、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附加率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不包括存货?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资产?待摊费用 4、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5、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说明:一般是销售收入?指有用到考核业绩?才用销售成本 7、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8、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9、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1、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12、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14、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15、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16、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1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或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18、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19、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发行在在外的月份数)/12 20、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 21、市盈率=普通股每市价/每股收益 22、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总数 23、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24、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25、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26、股利保障倍数=股利支付率的倒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27、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100% 28、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扣除优先股)/年末普通股数 29、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经营现金净流入/(到期长期债务+应付票据) 30、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31、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入/债务总额 32、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销售额 33、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数 34、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 35、现金满足投资比=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36、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股利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

一间接成本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成本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成本对象应负担的间接成本=该成本对象的分配标准额×间接成本分配率 二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三1、按计划成本计价材料发出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 2、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定额耗用量=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 定额费用=定额耗用量×材料的计划单价 材料消耗分配率=材料耗用量总额÷各种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材料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实际单价或计划单价 3、计时工资的计算 应付月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扣款率 =实际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1-扣款率) 4、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应付工资=完成的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的计件单价 计件单价=工时定额×小时工资率 5、直接人工费用的核算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本期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各种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之和)某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定额工时之和) 五1、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 某种服务单位成本=该辅助车间本期发生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提供服务的总量 某收益部门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部门接受服务的收益量×该种服务的单位成本 2、一次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交互分配率)=某辅助车间交互分配前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提供的服务总量 某辅助车间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车间耗用的服务量×交互分配前单位服务成本分配率 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对外分配率)=该车间交互分配后的服务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部门提供的服务总量 外部门应负担的服务费用=该收益部门耗用的服务量×某辅助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3、计划成本分配法 某收益部门应负担的计划成本=该部门实际收益量×该服务的计划单位成本 4、制造费用的分配实际分配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该生产单位本期轨迹的制造费用总额÷该生产单位本期分配标准总量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生产单位的制造费用分配率×该产品好用的分配标准 2、预订分配法 某生产单位的制造费用预订分配率=该生产单位年度制造费用预算总额÷该生产单位计划产量的定额总工时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生产单位的制造费用预订分配率×该产品当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企业会有一个成本核算的过程。如果你想做好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成本核算这一部分必不可少。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 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

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二、全月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举例:如果原有材料单价5元,数量5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6元,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

成本会计公式

一、要素费用的核算 1、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各分配对象分配标准之和 2、某个分配对象应分入费用=该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费用分配率 二、材料费用的分配: 1、方法名称: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 定额消耗量=消耗量定额×产品数量 定额工时=工时定额×产品数量 定额费用=费用定额×产品数量 2、计算公式: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费用总额÷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入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三、计时工资的计算: 1、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0.75天 2、小时工资率=日工资率÷8小时 计算公式: (1)计件工资=∑(完工产量×计件单价) (2)计件工资=完工产量折合的定额工时总数×小时工资率 四、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1、直接分配法: ①辅助车间费用分配率=该车间原始费用÷(劳务总量-其他辅助车间耗用量) ②外部各受益单位应分入费用=该受益单位的受益数量×辅助车间费用分配率 2、交互分配法: ①辅助车间交互分配率=原始费用÷劳务总量 ②辅助车间交互分入费用=受益数量×对方交互分配率 ③辅助车间实际费用=原始费用+交互分入费用-交互分出费用 ④辅助车间对外分配率=实际费用÷(劳务总量-其他辅助车间耗用量) ⑤外部各受益单位应分入费用=受益数量×对外分配率 3、计划成本分配法: ①各受益单位应分入费用=受益数量×计划分配率 ②辅助车间计划费用=劳务总量×计划分配率 ③辅助车间实际费用=原始费用+按计划分配率分入费用 ④辅助车间费用差异=实际费用-计划费用 ⑤处理差异——转入当期管理费用 五、制造费用的核算 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①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总数 ②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2、直接人工费用比例分配法: ①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直接人工费用总额 ②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①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耗用机器工时之和 ②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耗用机器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4、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①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数÷年度各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②某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六、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计算: 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 ①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费总额÷(废品数量+合格 品数量) 注意前提条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②废品分入的材料费用=废品数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③其他费用分配率=其他费总额÷(废品工时+合格 品工时) ④废品分入的其他费用=废品工时×其他费用分配率 ⑤废品实际成本=∑废品分入的各项费用 2、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①废品定额材料费用=废品数量×材料费用定额 ②废品定额其他费用=废品定额工时×每小时费用定 额 ③废品定额成本=∑废品各项定额费用 七、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月 末在产品成本 1、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①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所耗的原材料费用 ②完工产品成本=全部生产费用(包括月初在产品的 原材料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2、约当产量比例法:★★★★★ ①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实际数量×完工率(分配加工费用) =月末在产品实际数量×投料率(分配材料费用) 注意: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投料率为100% ②费用分配率=费用总额÷(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 产品约当产量) ③完工产品分入费用=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④月末在产品分入费用=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 分配率 ⑤完工产品总成本=∑完工产品分入各项费用 ⑥月末在产品总成本=∑月末在产品分入各项费用 3、完工率的计算方法: (1)平均计算法:50% ①各工序在产品数量相差不多 ②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相差不多 (2)各工序分别计算法: ①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 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工时定额 ②某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该工序在产品实际数量 ×该工序在产品完工率 ③月末在产品总约当产量=∑各工序在产品约当产 量 4、投料率的计算: (1)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投料率=100% (2)材料分次投入: ①材料随生产进度陆续投入: 投料率的计算原理与完工率基本相同 某工序在产品投料率= (前面各工序材料消耗量定额之和+本工序材料消耗 量定额×50%)÷产品材料消耗量定额 ②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 某工序在产品投料率=本工序累计材料消耗量定额÷ 产品材料消耗量定额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①在产品定额材料费用=在产品数量×材料费用定额 ②在产品定额其他费用=在产品定额工时×每小时费 用定额 ③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在产品各项定额费用 ④完工产品成本=(初余+本发)-月末在产品定额 成本 八、成本还原: ①还原分配率=产成品中半成品成本÷上步骤完工半 成品成本 ②还原出的费用项目=上步骤完工半成品中的费用项 目×还原分配率 ③还原后产成品中的费用项目=还原出的费用项目+ 原始的费用项目 九、平行结转分步法: 1、某步骤约当产量 =产成品数量+以后各步骤月末在产品数量之和+本 步骤月末在产品数量×完工率 2、某步骤某项费用分配率=该步骤该项费用总额÷ 该步骤约当产量 3、某步骤某项费用份额=产成品数量×该步骤该项 费用分配率 4、产成品总成本=∑各步骤各项费用份额

37个成本会计公式汇总以及利润表的一些基本计算公式

37个成本会计公式汇总以及利润表的一些基本计算公式 成本会计公式汇总: 1、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附加率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不包括存货?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资产?待摊费用 4、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5、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说明:一般是销售收入?指有用到考核业绩?才用销售成本 7、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8、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9、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1、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12、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14、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15、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16、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1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或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18、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

成本会计公式大全

成本会计公式大全 1. 总成本(Total Cost,TC)= 直接成本(Direct Cost,DC) + 间接成本(Indirect Cost,IC) 总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成本的总和,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 直接成本(Direct Cost,DC)= 直接材料成本(Direct Material Cost,DMC)+ 直接人工成本(Direct Labor Cost,DLC)+ 直接费用(Direct Expense,DE)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归因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3. 直接材料成本(Direct Material Cost,DMC)= 原材料成本(Raw Material Cost,RMC)+ 辅助材料成本(Auxiliary Material Cost,AMC) 直接材料成本指用于制造产品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成本。 4. 直接人工成本(Direct Labor Cost,DLC)= 直接工资(Direct Wages,DW)+ 直接福利成本(Direct Benefits Cost,DBC)直接人工成本是用于生产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劳动力的成本。 5. 间接成本(Indirect Cost,IC)= 间接材料成本(Indirect Material Cost,IMC)+ 间接人工成本(Indirect Labor Cost,ILC)+ 间接费用(Indirect Expense,IE) 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归因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6. 间接材料成本(Indirect Material Cost,IMC)= 库存材料消耗成本(Inventory Material Consumption Cost)+ 报废材料成本(Scrap Material Cost) 间接材料成本指制造过程中使用的非直接材料的成本。 7. 间接人工成本(Indirect Labor Cost,ILC)= 间接工资(Indirect Wages)+ 福利费用(Benefit Cost) 间接人工成本是用于支持制造过程但不直接参与产品或服务制造的工人的成本。 8. 制造费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MOH)= 间接材料成本(Indirect Material Cost,IMC)+ 间接人工成本(Indirect Labor Cost,ILC) 制造费用是指间接成本中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费用。 9. 恒定成本(Fixed Cost)= 固定工资(Fixed Wages)+ 固定费用(Fixed Expense) 恒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和销售额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10.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可变工资(Variable Wages)+ 可变费用(Variable Expense) 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和销售额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11.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改变一个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成本变化 边际成本是指新增产量或销售导致的总成本的变化。

成本会计常用公式汇总

会计公式是会计工作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的工作内容,也是所有会计人员的心头恨,既可恨又必须牢记。 1、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附加率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不包括存货?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资产?待摊费用 4、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5、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说明:一般是销售收入?指有用到考核业绩?才用销售成本

7、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8、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9、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1、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12、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14、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15、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16、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1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或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18、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19、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发行在在外的月份数)/12 20、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 21、市盈率=普通股每市价/每股收益

成本会计公式大全

成本会计公式大全 第一篇:成本会计公式大全 成本会计公式汇总 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 1.按计划成本进行的材料发出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材料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100% 2.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1)按定额消耗量分配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定额消耗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2)产品共同消耗原材料的品种较多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该种材料消耗定额*该种材料计划单价 材料费用分配率=各种材料实际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各种材料定额费用之和某种产品分配负担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各种材料定额费用之和*材料费用分配率 3.工资的核算 (1)按出勤日算月工资 日工资率=月工资标准/30(23.33) 应算出勤工资=日工资率*(出勤日+公休日)应算病假工资=日工资率*病假日*工资标准应付月工资=出勤工资+病假工资(2)扣缺勤工资的核算 应扣缺勤病假工资=日工资率*病假日*(1-工资标准)

应扣事假工资=日工资率*事假日 应付月工资=月工资标准-扣病假工资-扣事假工资(3)计件工资的核算 产品计价单价=小时工资率*某产品工时定额/总工时定额 按产量和计价单位的计件工资=某产品计价单价*件数+另一件产品计价单价*件数 某产品定额工时=产品定额工时/总工时定额*件数 按定额工时计算的计件工资=小时工资率*(某产品定额工时+另一件产品定额工时) (4)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按产品生产工时比例分配 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种产品生产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工资费用 某种产品耗用的定额工时=该种产品投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种产品定额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4.折旧费用的核算 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的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规定的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1)使用年限法年折旧额=应计折旧额/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原值*100%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原值*100% =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额/12 月折旧额=原值*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 某项固定资产单位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