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疾病研究报告
复方海蛇胶囊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报告

使用 , 治疗 1个疗 程 。② 对 照组 : 苄丝 肼 多巴 胶囊 :t 3 o为一 疗 o
程 ,2 m / , 15 g粒 1粒/ 3次/ ; 次, d 单独使 用苄 丝肼 多巴胶囊治 疗 1
个疗程 。
~
海蛇胶囊 存临床 的验证 , 体会 如下 : 治疗帕金 森使用复 方海蛇 ①
胶 囊 , 坚 持 “ 期 、 量 、 期 ” 治 疗 原 则 , 期 使 用 , 阻 止 要 早 大 长 的 早 可
症状改善情况为震颤 的总改 善率 为 8 % , 0 肌强直 的总改 善率 为 8 .3 , 3 3 % 混合型 帕金森的总改善率为 8 .3 。该组中有 1 33 % 例脑 萎缩 的患者 , 脑萎缩症状也有一定 的改 善。对照组 显效率 为 1 . 8 7% , 5 总有效率为 6 .3 5 6 %。两组综合 疗效 比较 , 有显 著性 差异 ;
毒i蠢囊嘉iij氟罗沙星治疗煤工尘肺合并呼吸道感染40例临床观察葛春雷王晓丽安徽淮南矿业集团职防院安徽淮南232033中图分类号r1352文献标识码a煤工尘肺合并呼吸道感染是尘肺患者常见并发症这与长期吸入刺激和损害呼吸道粘膜破坏呼吸道一肺的防御机能有关另一方面尘肺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免疫系统逐渐老化对待异性抗原的识别和应急能力下降加之膈肌呼吸肌萎缩肺泡弹性减弱咳嗽无力咳痰不能及时排出支气管退行性变粘膜纤毛运动低下老年人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居多
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 估治疗前后多种帕金森病的改善率 。
2 结 果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20 . 0 6年 6月 ~ 0 7年 9月本院收治 20 的帕金森病患 者 6 , 巾治疗 组 3 9例 其 7例 , 对照组 3 2例。年龄 、 性别 、 病情分别见表 1 表 2、 3 、 表 。 表 1 两组患者 年龄分布情况 () n
人参养荣汤并小剂量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参养荣汤并小剂量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减退、震颤、运动迟缓、不稳定性等症状,最终导致残疾。
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然而长期使用药物会出现耐药性和副作用,同时药物治疗也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参养荣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有良好的效果,主要用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近年来,研究表明人参养荣汤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美多巴是一种常用的帕金森病药物,但其副作用较大,因此,研究人参养荣汤并小剂量美多巴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参养荣汤并小剂量美多巴对于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参养荣汤并小剂量美多巴治疗。
2.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
3. 治疗方法和药物剂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人参养荣汤,每日1次,每次150ml,连续治疗3个月,同时口服小剂量美多巴,每天1次,每次25mg。
4. 疗效评价采用UPDRS评分量表和临床症状改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分别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5. 安全性评价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性。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结果为人参养荣汤并小剂量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探讨人参养荣汤并小剂量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康复护理实践报告

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康复护理实践报告引言: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
老年人患帕金森病后,往往需接受康复护理以帮助他们尽可能地保持独立生活。
本报告将介绍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康复护理实践,并探讨有效的康复方法和策略。
一、评估与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评估老年人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和个人需求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发展、身体状况、家庭支持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并结合此信息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二、运动疗法老年人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出运动功能受限、肌肉僵硬和平衡失调等特征。
运动疗法是康复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运动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和改善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技能。
常用的运动疗法包括步态训练、平衡练习和抗阻力训练等。
三、语言和言语疗法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言语和语言功能的受损。
语言和言语疗法的目的是通过练习和训练来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清晰度。
护理人员可以采用语音放松训练、喉练习和语音感知训练等方法,以帮助患者改善听力和发音能力。
四、社交支持帕金森病患者常面临社交障碍和孤独感,加之疾病的进行性恶化,他们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专业护理人员的社交支持。
在康复护理中,提供社交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的社交互动和支持小组,帮助患者建立互相支持、分享经验和减轻孤独感的平台。
五、心理护理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他们面临着不断变化的身体状况和对自我能力的质疑。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提供情感支持、积极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并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应对策略。
六、药物管理帕金森病患者通常需要依赖药物来改善症状。
康复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合作,监测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和效果,并对药物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以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遵循医嘱。
结论: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康复护理需要综合性、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评估和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运动疗法、语言和言语疗法、社交支持、心理护理以及药物管理等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理能力,延缓疾病进展,并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
PRKN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青少年型帕金森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第 50 卷第 1 期2024年 1 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50 No.1Jan.2024DOI:10.13481/j.1671‑587X.20240130PRKN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青少年型帕金森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李倩, 康春阳, 刘晓阳, 王立波, 陈加俊, 李佳(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吉林长春130033)[摘要]目的目的:对1例青少年型帕金森病(JP)患者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PRKN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JP患者临床表现、基因突变特点和诊治方案,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方法:分析1例PRKN基因突变所致JP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特点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结果:患者,男性,16岁,因行走不稳、四肢抖动伴双下肢僵硬3年入院。
查体,慌张步态,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四肢肌力正常,双上肢呈“齿轮样”肌张力增高,双下肢呈“铅管样”强直,感觉功能正常,腱反射正常。
头部、颈部和胸部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示头部大小和形态正常,左小脑和颞中回的葡萄糖代谢减少,双侧丘脑、右额叶、顶颞叶和左内侧额叶糖代谢略有增加。
多巴胺转运体(DAT)PET/CT显示脑皮质中无放射性分布,两侧壳核后部DAT分布不均匀减低。
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患者PRKN基因存在2处基因突变,为密码子c.8T>A/c.850G>C复合杂合突变,2处突变分别来自父母,父亲携带c.8T>A基因突变,母亲携带c.850G>C基因突变,患者姐姐基因突变位点与父亲相同。
结论结论:PRKN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该家系疾病的基础。
基因突变c.8T>A的鉴定扩大了PRKN基因的突变谱,为研究JP患者致病性基因突变提供了有效信息。
百草枯诱导C57小鼠帕金森氏病的保护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百草枯诱导C57小鼠帕金森氏病的保护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和意义: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导致运动障碍、震颤、肌肉僵硬等症状。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多巴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但
长期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且不能阻止疾病进展。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
要的。
百草枯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已被证明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小鼠有神经保护作用。
之前的研究也显示百草枯对帕金森氏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百
草枯对帕金森氏病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内容:
1. 制备C57小鼠帕金森氏病模型
选用C57小鼠,采用股神经切断和脱氧肾上腺素(6-OHDA)注射的方法,制备
帕金森氏病模型。
2. 确定百草枯的最佳剂量和时机
将实验组小鼠分为不同剂量组和不同处理时机组,观察不同处理组小鼠的运动功能和多巴胺神经元存活情况,确定最佳剂量和最佳治疗时机。
3. 评价百草枯对帕金森氏病小鼠的保护作用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百草枯治疗组,观察小鼠运动功能的改变、多巴胺神经元丧失的程度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等指标,评价百草枯的保护作用。
4. 探究百草枯的作用机制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百草枯对自身氧化抗性、炎症反应和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
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通过C57小鼠帕金森氏病模型,确定出百草枯的最佳剂量和治疗时机,并证明其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同时,研究百草枯的作用机制,可为探究帕金森氏病
病因及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帕金森病的研究报告

帕金森病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对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通过对帕金森病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疾病,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引言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障碍。
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帕金森病的发生。
2. 病因与发病机制帕金森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神经退行性变等。
遗传突变和突变基因的表达异常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环境因素,如农药、重金属等的暴露,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神经退行性变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失和脑内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
3. 临床表现与诊断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肌肉僵硬、震颤、运动缓慢和姿势不稳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影响。
目前,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如脑影像学和脑电图等可以协助诊断。
4. 治疗方法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补充多巴胺或增强其效应来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则通过刺激或破坏特定脑区来改善症状。
此外,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 新进展与未来展望近年来,帕金森病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新的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正在不断探索和发展。
此外,神经保护和修复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深入了解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结论: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该疾病。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研究提示[ 面神经内压 升高是面瘫病理学基础 , 6 ] 面神
经内压在损伤 1 周左右达到高峰。 以本病在急性期 开始 所 治疗 时, 有症状加重 的可 能。顽 固性面瘫 由于病损神经节 段较 高, 病毒损害较重 , 或 属难治性面 瘫, 需疗程较长 , 所 这些都要给病人讲清楚, 以取得治疗上 的配合 。
帕金森病 (a k n o i e s ,D 是以震颤、 p r i s nd s a eP ) 强直、 运 动迟缓为特征 的缓慢的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 ,其主要病理 改变是黑质纹状体多 巴胺能神经元胞浆 内出现 Lw e y小体, 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甚至坏死 。 近年来, 针灸对本病的研究 报 告逐渐增多 , 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实验研 究亦逐步深入 。 为较 为全面地把握 P D的针灸临床 治疗与实 验研究进展, 现将近年来 国内外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1 临床研 究
络, 扶助正气是始终贯彻乐观 等是保养正气 , 祛邪抗病 的重要环节。
参考资料
取穴初期 宜浅刺轻刺激, 配合 闪罐治疗 , 结合辨证用 药, 以 疏风 通络 , 祛邪外 出。此时正虚未甚 , 邪气偏胜 , 如果治疗
及时恰 当, 人大 多能在此期获得痊愈或 明显好转 。在恢 病 复期局部穴位互相透刺 可以明显地 改善肌力 , 激发经络之 气, 祛邪外 出; 远端 配穴 , 有扶助 正气 , 补益气血 的作用 。 中
( 收稿 日期 2 0— 卜2) 061 0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 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于 金 栋
( 天津中医学 院第二附属 医院针 灸部, 天津 30 5) 0 10 摘 要 针 灸治疗帕金森病在 改善 临床症状方面有 一定的优 势, 实验研 究亦逐 步深入 。通过分析总结 、 概括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到肌肉的控制,导致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
除了这些运动方面的症状,帕金森病也可以影响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思维和决策能力。
这些认知方面的症状可能比运动障碍更难以治疗和缓解,成为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承受的主要负担。
由于目前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还缺乏足够研究,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分析不同临床类型的患者在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进一步了解认知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招募20 名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其运动功能障碍情况分为震颤型和非震颤型各10 名。
2. 测量工具: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两种类型患者在认知功能上的异同。
3.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各项认知指标、两组患者在各项认知指标上的差异,并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两种类型患者在认知功能异常表现的比率。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为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提供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探索,有助于提高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同时,研究结果还可以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震颤麻痹,特发性帕金森病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病症体征:肢体或躯干姿势异常,面肌强直,焦虑,静止性震颤,
睡眠障碍,运动功能障碍
疾病介绍:
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帕
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在65岁人群中,1%患有此病;在>40岁人群中则为0.4%.本病也可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
症状体征:
帕金森病有什么症状?帕金森病50%~80%的病例起病隐袭,首发症状通常
是一侧手部的4~8HZ的静止性捻丸样震颤。
这种震颤在肢体静止时最为显著,
在肢体执行活动时减弱,在睡眠中消失;情绪紧张或疲劳能使震颤加重。
通常
震颤在双手,双臂与双腿最为严重,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也是手部最早,腿部
最迟、下颌、舌头、前额与眼睑也能出现震颤,但发声不受影响,许多病人只
表现僵直;不
帕金森病出现震颤,僵直进展性加重,动作变得愈来愈慢(动作缓慢),愈来
愈少(动作过少),愈来愈难发动(动作缺失)。
僵直再加上动作过少可能促成肌肉
酸痛与疲乏的感觉。
面无表情,成为面具脸,口常张开,眨眼减少,可能造成
与抑郁症相混淆。
躯体姿势前屈。
病人发现开步很困难;步态拖曳,步距缩小,两上肢齐腰呈固定屈曲位,行走时两上肢没有自然的摆动。
步态可以出现并非
有意的加速,病人为了避免跌倒而转入奔走,出现慌张步态。
由于姿势反射的
丧失,病人身体的重心可发生移位而出现前冲或后冲。
讲话声音减弱,出现特
征性的单调而带口吃状的呐吃。
动作过少加上对远端肌肉控制的障碍可引起写
字过小症以及执行日常生活活动时日益加重的困难。
大约50%的病例有痴呆症状,而且抑郁症也属常见。
化验检查:
帕金森病要做什么检查?
帕金森病的实验室检查
1.血清肾素活力降低、酪氨酸含量减少;黑质和纹状体内NE、5-HT含量减少,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较对照组降低50%。
2.CSF中GABA下降,CSF中DA和5-HT的代谢产物HVA含量明显减少。
3.生化检测放免法检测CSF生长抑素含量降低。
尿中DA及其代谢产物3-甲氧酪胺、5-HT和肾上腺素、NE也减少。
帕金森病的影像学检查
1.CT、MRI影像表现: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性变疾病,病理
变化主要在黑质、纹状体、苍白球、尾状核以及大脑皮质等处,所以,CT影像
表现,除具有普遍性脑萎缩外,有时可见基底节钙化。
MRI除能显示脑室扩大
等脑萎缩表现外,T2加权像在基底节区和脑白质内常有多发高信号斑点存在。
2.SPECT影像表现
(1)通过多巴胺受体(DAR)的功能影像:多巴胺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
中多巴胺能通路上,其中主要是黑质、纹状体系统,DAR(DL)分布于纹状体非
胆碱能中间神经元的胞体;DAR(D2)位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
(2)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功能显像: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如何转运多巴胺(DA)尚不清楚,DAT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和丘脑,其次为额叶。
DAT含量与帕
金森病的严重程度是存在着正相关性,基底节DAT减少,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
表现很显著。
3.PET功能影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诊断帕金森病,其工作原理和
方法与SPECT基本相似,目前主要是依赖脑葡萄糖代谢显像,一般采用18F
脱氧葡萄糖(18FDG)。
因为在帕金森病病人早期,纹状体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就
中度降低,晚期葡萄糖代谢率进一步降低。
用PET的受体显像剂很多,PET神
经递质功能显像剂主要是用18F-多巴-PET(18FD-PET)等核素,基本原理同SPECT。
PET可对帕金森病进行早期诊断,可作帕金森病高危人群中早期诊断,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一种客观指标。
鉴别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与以下几种进行进一步鉴别:
1. 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通常所说的昏睡性脑炎所致帕金森综合症,已近70
年未见报道,因此该脑炎所致脑炎后帕金森综合症也随之消失。
近年报道病毒
性脑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样症状,但本病有明显感染症状,可伴有颅神经麻痹、
肢体瘫痪、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征,脑脊液可有细胞数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减低等。
病情缓解后其帕金森样症状随之缓解,可与帕金森
病鉴别。
2. 肝豆状核变性:隐性遗传性疾病、约1/3有家族史,青少年发病、可有肢
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
具有肝脏损害,
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
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3. 特发性震颤:属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头、下颌、肢体不自主震颤,震颤频
率可高可低,高频率者甚似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频者甚似帕金森震颤。
本病无
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并于饮酒后消失、心得安治疗有效
等可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鉴别。
4.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可有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
系症状。
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视障碍、肌强直以躯干为重、肢体肌肉受累轻
而较好的保持了肢体的灵活性、颈部伸肌张力增高致颈项过伸与帕金森病颈项
屈曲显然不同,均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5. SHY_DRAGER综合征:临床常有锥体外系症状,但因有突出的植物神经
症状,如: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碍,左旋多巴制剂治疗
无效等,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6. 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过量服用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其他抗抑郁
药物均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因有明显的服药史、并于停药后减轻可资鉴别。
并发症:
帕金森病的并发症有哪些?帕金森病的并发症主要为以下五种:
1、损伤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脚下遇到障碍物时容易跌跤甚至可发生骨折
等损伤。
冬天结冰及雨天湿滑的路面,厕所及浴室潮湿光滑的瓷砖地板,对于
动作迟钝、步履不稳的帕金森病病人都是危险的场所,要格外小心,避免摔跌。
2、常并发心理障碍和智能减损,尤多见于晚期病人。
帕金森病表现的肢体震颤、僵直、动作笨拙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现的面具脸,兼之说话含混不清,
语调单一,音量降低,流口水等,使病人感到有失大雅,心理上常有自卑感,
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不去公共场所,疏于人际交往。
在治疗中及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见到失眠、焦虑、抑郁、痴呆等。
3、由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4、感染是对帕金森病构成威胁的并发症。
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发热都会使症状加重。
5、肢体挛缩、畸形、关节僵硬等主要见于本病的晚期。
故对早、中期病人应鼓励其多运动,为晚期病人多做被动活动,以延缓肢体并发症。
治疗用药:
1.帕金森病的早期治疗:PD早期黑质-纹状体系统存留的DA神经元可代偿
地增加DA合成,推荐采用理疗(按摩、水疗)和体育疗法(关节活动、步行、平
衡及语言锻炼、面部表情肌操练)等,争取患者家属配合,鼓励患者多主动运动,尽量推迟药物治疗时间。
若疾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药物治疗。
2.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恢复纹状体DA
与ACH递质系统平衡,应用抗胆碱能和改善DA递质功能药物,改善症状,不
能阻止病情发展。
3.外科治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PD始于20世纪40年代,近年来随着微电
极引导定向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电极记录和分析细胞放电特征,可精确定位引
起震颤和肌强直的神经元,达到细胞功能定位,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
手术可纠正基底节过高的抑制性输出,适应证为药物治疗失效、不能耐受或出
现运动障碍(异动症)的患者,年龄较轻,症状以震颤、强直为主且偏于一侧者效果较好,术后仍需用药物治疗。
4.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细胞移植是将自体肾上腺髓质或异体胚胎中脑黑质
细胞移植到患者纹状体,纠正DA递质缺乏,改善PD运动症状。
酪氨酸羟化
酶(TH)和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正在探索中,是有前景的新疗法。
将外源TH
基因通过EXVIVO或INVIVO途径导入动物或患者脑内,导入的基因经转录、
翻译合成TH,促使形成DA。
目前存在供体来源困难、远期疗效不肯定及免疫
排斥等问题。
5.康复治疗:对患者进行语言、进食、行走及各种日常生活训练和指导,对
改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晚期卧床者应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康复包括
语音语调训练,面肌锻炼,手部、四肢及躯干锻炼,松弛呼吸肌锻炼,步态及
平衡锻炼,姿势恢复锻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