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桦》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11白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11白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11白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白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优美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借助优美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设计理念】课文是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一首优美的现代诗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借助意象表达情感地表现手法,感受白桦地形象,体会诗歌地意境美,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1.字词教学:借助形声字地规律识记生字,通过比一比换一换、组词、仿写叠词词组等方式理解字义、积累词语。

指导书写时强调间架结构的安排。

2.阅读理解:朗读与想象相结合,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板块一走进诗人,初识白桦1.诗句欣赏,走进诗人(1)导语: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先来读几行小诗吧!(2)出示叶赛宁诗歌名句,教师范读。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夜》夜很黑,睡不着,我走向河边的小牧场。

星光像解开的腰带在一股股泡沫中飘荡。

——《夜很黑,睡不着》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一切将逝去……如苹果花丛的薄雾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3)简介作者:谢尔盖·叶赛宁,被誉为俄罗斯天才的田园派抒情诗人,是俄苏诗歌的重要奠基人,1914年发表了抒情诗《白桦》,191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1 白桦》创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1 白桦》创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1 白桦》创新教案一. 教材分析《白桦》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白桦树的美丽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

但部分学生对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理解课文描绘的白桦树的美丽形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色,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语言的优美和插图的生动,培养审美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白桦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学生分组合作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白桦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白桦树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白桦树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朗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白桦树的赞美之情。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为白桦树画一幅画。

要求画出白桦树的形象,并添加适当的背景。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给出建议。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正确书写。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1《白桦》第2课时优质示范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1《白桦》第2课时优质示范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1《白桦》第2课时优质示范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白桦》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白桦树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节课是第2课时,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桦树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可能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白桦树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感受白桦树的美好形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对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感受白桦树的美好形象。

2.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白桦树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练习。

3.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用于指导学生朗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欣赏白桦树的美好形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白桦树的美好。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生字词和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朗读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生字词卡片练习,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白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白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白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1.白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优美的短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2.能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能对诗歌产生兴趣,尝试创作诗歌,为后续编写小诗集积累素材。

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教学过程:一、品味诗句,想象白桦之美活动1:复习导入,美读短语1.揭示课题,复习短语。

(1)出示短语,读出节奏。

(朗读提示:要读好短语的节奏。

)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晶亮的雪花银色的光华白雪皑皑的树枝(2)选择几个词语描述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活动2:自读诗歌,感受形象过渡:诗人用美丽的语言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白桦,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叶赛宁笔下的白桦。

1.欣赏课文朗诵视频,感受白桦的美丽、高洁。

2.老师配乐朗读。

3.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格式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借助优美的短语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活动3:品读诗句,想象画面1.品读一、二小节(1)读一读诗的前两节,想一想:这两节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白桦的外形特点的?(2)“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雪绣的花边”是指什么呢?“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由第2节诗中对白桦的描写,你联想到了什么古诗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再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白桦形态洁白的身影。

指读,赛读,齐读。

要求:第一,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表达对白桦的喜爱之情;第二,表情手势要自然。

2.品读三、四小节过渡:接下来,我们读一读诗的后两节,想一想:这两节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白桦的内在气质的?(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四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这两节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白桦的内在气质的?(2)小组讨论,交流。

(生活环境、色泽变化)(3)小结: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11《白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白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白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现代诗歌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方法:提问法、诵读法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就让我们带上美丽的眼睛学习苏联诗人叶赛宁的一首诗《白桦》。

二、新授(一)朗读诗歌,想象画面1. 教师配乐朗诵诗文要求:请同学们一边听我朗读的时候,一边想象这首诗描写的情景。

学生听完教师朗诵后交流并按例子说话。

例子:我仿佛看到了___学生自由读诗文,教师指导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

(明确:语调柔和节奏舒缓)学生再读诗文,教师相机指导点拨体会诗歌的画面美。

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明确:美丽)在文中找出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

(如画、玉立、光华)(3)作者描写了哪几个环境中的白桦(明确:雪中、寂静中、朝霞中)学生合作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5.出示短语,学生读。

(1)“披了一身雪花"、“潇洒”:外形洒脱。

(2)“雪绣的花边"、“串串花穗”、“洁白的流苏":枝头秀美。

(3)“晶亮的雪花”、“白雪皑皑"、“银色的光华”:不同环境中的色泽变化之美。

(4)“闪"等动词:静中有动的动态美。

(5)有新鲜感的词语:比较“玉立”与“挺立”,体会“玉立”写出了白桦的秀美。

6. 师生配合读出诗歌画面之美。

7. 教师小结,读中体会诗歌语言美: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二)感受形象,体悟情感。

1.引导思考:诗人为什么把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体会到诗人对白桦什么样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者,志之所之也。

11白桦 第二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

11白桦  第二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11白桦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白桦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涂、茸”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借助优美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形象。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有感情的朗诵品味这首诗,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歌的魅力,理解诗的主题。

语言应用:诗歌语言优美,讲究押韵,通过自读、领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得朗读,让学生领悟诗歌的韵律之美。

思维能力:能通过品析优美的词语分享自己独特对的阅读感受,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美。

审美创造: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展开想象,体悟情感,感受诗歌词语中的节奏感。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难点: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鼓励“选做”,分层要求,丰富摘抄。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学习诗人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语言应用:阅读诗歌,理解高度概括的语言特点,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思维能力:能对诗歌产生兴趣,尝试创作诗歌,为后续编写小诗集积累素材。

审美创造: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时重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词语,填空洁白灿灿晶亮银色姗姗来迟白雪皑皑(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晶亮)的雪花(银色)的光华(白雪皑皑)的树枝2.选择几个词语来试着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白桦树玉立在雪地里,穿着一身银装,浑身披着晶亮的雪花,就像是洁白的流苏在风中飘动。

初升的太阳洒下灿灿的金晖,将白桦映照得更加美丽。

姗姗来迟的朝霞,给白桦抹上了一层银色的光华。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 白桦(板书课题)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默读诗歌,思考一下这棵白桦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圈画出让你印象深刻的短语或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 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 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11.白桦教材分析:叶赛宁的抒情诗《白桦》于1914年发表。

这首诗意象鲜明、节律和谐、感情欢悦、意境明丽,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分四节,每节四行。

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

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接触现代诗并不多,所以要重在让孩子喜欢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1.【出示课件2】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这就是诗人叶赛宁笔下的白桦。

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的吟诵,来学习今天的这首赞美白桦的现代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白桦》)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

【出示课件3】(出示白桦树图片简介)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板块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学习活动一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一读。

板块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

【出示课件6】①注意读准平舌音“穗”,翘舌音“绽徜”。

11白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白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白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白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优美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教学重点展开想象,体悟情感,感受诗歌词语中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借助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白桦林》,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歌曲说的是哪种树木?你对他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联诗人叶赛宁的诗《白桦》,我们来欣赏一下,他是怎样描写窗前的白桦的。

2.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叶赛宁:俄罗斯田园派代表诗人,他五岁开始阅读,八九岁就能写诗。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

代表作品:《夜》《狗之歌》《我记得》等、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教师提问:同学们将不理解的词语已经勾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4.过渡:这些词语能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

在这首诗中,还有许多没学过的生字,试着用你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6.教师引导,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分享一下你们的识字好方法吧。

预设1:形声字记忆法:绣潇朦胧预设2:组词识记:绽绽放绽开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预设3:换偏旁法:辉-晖7.识字游戏,雪花飘。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现在请四个同学起来合作把这首诗读一读,每个同学读一小节诗。

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他们朗读,想象画面,争取从诗句中“看”到白桦大概的样子。

(指名生合作读)2.这首现代诗和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前两首诗有点儿不一样。

谁来说说你的发现?3.思考:白桦是本诗的中心意象,通过作者的描写,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此题意在引发学生加深对诗歌核心意象的理解,把握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白桦》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1 白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通过诗歌的语言特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特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诗人叶赛宁,也知道了诗中白桦的位置和洁白之美,下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诗歌,来看看白桦代表了什么形象,来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精读感悟
交流学习第1节。

勾画、批注,感受白话的特点。

出示:在我的窗边,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用“银霜"和“雪花”写树洁白的形象特点。

“涂",准确表现出粹树主干上一层洁自的细皮;“披”,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白桦的高洁。

(二)学习第2节
出示: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完全脱去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
茸的,白色的树梢,映衬着树枝,仿佛给样树镇上了“雪绣的花边"。

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稳、流苏一般好看。

诗人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傲寒挺立的形象。

小节:写白桦的枝叶、外形美。

(三)学习第3节
品读诗句,感受白桦高贵、挺拔的气质美。

出示: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寂静”用“朦胧"來修饰,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

“玉立”表现了它挺拔而高贵的气质,以及它的非同凡响。

“灿灿的金晖",衬托出它的绚丽与辉煌。

“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表现了静静挺立的自桦所具有的一种别样的动态美。

(四)交流学习第4节
出示: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诗人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桦在朝震的映照下格外秀美?
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和“姗姆来迟”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出了朝霞的形成过程和形态之美,同时,衬托出了白桦的秀美。

在朝霞的渲染下,白桦显得分外妖娆。

拓展阅读
莲的心事
席慕容
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也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不忧也不惧
现在正是
我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後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就是
太迟
课堂练习:
一、填空。

《白桦》体裁是(),作者是()诗人叶赛宁。

诗歌以()中心,表达诗人对()和()的热爱之情。

二、读句子,完成练习。

1.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节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比喻_B.夸张_C.拟人
(2)“流苏"在文中指()。

A.花穗样装饰的物品B.披着白雪的树枝C.流动的物体
2.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诗句中,作者用“”和“"这两个词语刻画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两个字把白桦当做人来写,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了白桦的品质。

课堂练习:(答案)
一、诗歌苏联白桦家乡大自然
二、1.(1)AB 2.银霜雪花涂披高洁挺拔
课堂小结: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有动态的美感。

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业布置:
小练笔:以自己喜爱的植物,写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白桦
一身雪花总写
雪花中的美
寂静中朦胧美分写高洁、挺拔,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朝霞中的美
【课后反思】
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成功之处:
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然后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

接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诗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别,总结现代诗的特点。

”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