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顺序

合集下载

静脉采血方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方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方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 确认患者身份,并解释采血过程。

- 让患者坐在舒适的位置上,暴露采血部位。

2. 选择合适的静脉- 寻找可见且易于穿刺的静脉,如前臂内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

- 检查患者是否有坚实的肌肉,并选择避开静脉瓣膜的位置。

3. 准备采血设备- 戴好无菌手套。

-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采血管,并确保其无损坏。

4. 消毒采血部位- 使用酒精消毒液清洁采血部位。

- 确保酒精干燥后才进行下一步操作。

5. 静脉穿刺- 使用一只手定位静脉,并将注视点锁定于此。

- 用另一只手握住针头,以约30度的角度穿刺皮肤,将针头插入静脉。

6. 确保采血进展顺利- 用一只手稳定针头,用另一只手将采血管的针头插入针尖,同时确保它与静脉相连接。

- 观察血液是否流动,并调整针头的角度和深度以获得满意的采血速度。

7. 采集血液样本- 用采血管收集所需的血液量。

- 轻轻混合血液样本,以确保其均匀。

8. 完成采血- 用棉球或注射带轻轻按压采血点,避免出血。

- 适当处理采血废弃物和用过的采血设备。

评分标准- 采血部位清洁度(10分):包括是否正确消毒,部位干燥等。

- 静脉穿刺技术(20分):包括准确定位静脉、正确插入针头等。

- 采血进展和操作顺利性(30分):包括血液流动是否顺畅、采血速度等。

- 血液样本采集质量(30分):包括采集到足够血液量、样本的混合程度等。

- 采血后的清理和处理(10分):包括正确按压采血点、合理处理废弃物等。

---*注意:以上流程和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和评分标准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规范确定。

*。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第一篇: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流程正常情况下:省时、省力、安全原则医师下达采血医嘱→ 护士校对处理医嘱→ 打印采血条形码标签→(第一次核对)登记检验科标本接收记录本→ 将采血标签贴到适当的血标本容器上,露出血标本容器刻度→(第二次核对)消毒、穿刺、采血→(第三次核对)采血护士在登记检验科标本接收登记本上签名→ 放入血标本盒→ 送检→ 化验室收到血标本后在记录本上签收时间、姓名→ 记录本返还科室。

注1:核对住院号、姓名、床号、性别、年龄、科室、化验项目。

注2:同时抽取几个血标本,先注入血培养瓶,其次注入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试管。

注3:采备血时,要独立设置试管架摆放。

注4:如遇抢救患者,采血流程先后顺序改变时,重点查对,做好防范措施:(推荐流程)(1)根据医生口头医嘱→复述一遍→准备采血管→写上患者名字→双人查对→请患者核对→采血→再次核对→单独放一容器盒(手术室镇痛泵外盒)→ 容器上写患者姓名及几管血(2)督促医生30分钟内开出医嘱→贴采血条形码,双人查对。

(3)最后邀请患者或家属确认。

定第二篇:血液标本采集流程血液标本采集流程操作前试管的准备:→查对:①核对医嘱(病历)、检验单②准备试管(查效期、有无裂痕、松动)及抽血器材操作前评估病人→查对:①查对床号(床头卡)、姓名(腕带),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度及静脉充盈情况,评估穿刺部位。

与患者沟通,询问是否符合采血要求;此次采血目的并取得患者配合。

采血前的准备:→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温度适宜。

采血→查对:→ 携带采血器材至患者床前:①再次核对床号、姓名、检查单项目、采血管(效期及试管有无裂痕)。

②选择合适的静脉,扎止血带,消毒,嘱患者握拳。

③穿刺→固定头皮针(松止血带)→连接采血真空管(细菌培养→蓝色管至2ml→黑色至规定线→紫色至2ml→红色至3~5ml)→反折针头→拔采血管→松止血带→松拳→迅速拔针→用棉签按压穿刺点数分钟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
静脉区结扎压迫术
在离采血点6厘米的地方,把你的手臂绕成一个圈,压力带的一端朝上。要求患者握紧并松开拳头几次,使静脉凸出。压力带应减缓远端静脉的血流,但不能压缩动脉血流。
选针位置
用左手食指触摸针尖的静脉。
消毒皮肤
从选定的静脉穿刺蒸发后,用75%酒精拭子擦拭碘片,然后等待其干燥。
消毒双手
采血前,操作人员应穿戴整齐,用肥皂或消毒剂和水洗手,戴口罩和手套。
静脉选择
采血前,受试者被要求坐在试验台前。将你的前臂放在测试台上,手掌向上,肘部下垫一个枕头。卧床不起的病人被要求伸出前臂暴露穿刺部位。常见的采血部位是肘前静脉,粗而易辨认。
检查注射器
打开一次性注射器包装,左手握住针头下座,右手握住注射器。将针头与注射器连接牢固,将针头斜面与注射器刻度线对齐,然后拔出针头,检查是否堵塞或泄漏。最后,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以备将来使用。使用前请保持针头无菌。
采集静脉血的方法是通过针管抽取一定量的静脉血。常用体表静脉,如肘静脉、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儿童可以从颈外静脉采血。根据采血量,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注射器,并配备相应的针头。应避免使用专用注射器或塑料试管进行血小板活化试验。
操作程序
准备试管
标记试管
将患者姓名、项目名称、采集日期、门诊号或住院号粘贴在试管上。
刺穿皮肤
取下针头无菌帽,用左手拇指固定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握住注射器,用食指固定针座。使针头倾斜,注射器刻度向上朝向静脉,使针头以30°的角度穿入皮肤,然后以5°的角度穿过静脉腔。确认穿刺点在静脉中心,然后向静脉推针10-15mm。
抽血
当你看到有少量血液回流时,用左手慢慢拉回注射器塞,释放压力脉冲带。然后,把针头拉回到血量标记处。如果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当针头进入血管时,会有少量血液回流。真空采血管将插入试管架的采血针中。由于试管内有负压,血液会自动流入试管。达到血样后,可以拔出试管。

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1、将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告知患者∕家属目的及采血前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5
2、根据检查目的不同,并粘贴好采血条码。
5
3、选择合适静脉,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
5
4、戴手套,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采血针与皮肤呈20°进针,刺入静脉,插入真空采血管,按顺序采集血标本。
10、脱手套,洗手。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3
11、用物分类处理,标本连同化验单同时送检。
7
质量
评定
1、与患者沟通贯穿于整个操作过程,患者能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3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5
3、采集血标本的方法正确,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符合检验要求。
5
4、用物齐备,处理规范。
2
15
5、采血完毕,松开止血带,以干棉签置穿刺点处迅速拔出针头。
5
6、按压穿刺点5~10min,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5
7、取全血标本时,轻轻转动采血管,防止血液凝固。
15
8、取血清标本时,避免震荡,以防红细胞破裂以造成溶血。
9、采血培养标本时,消毒培养瓶,待血液注入瓶内后轻轻摇匀,在采多样标本时先采血培养。
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准分


人员: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5
用物:一次性采血针、一次性手套、安尔碘、棉签、止血带、弯盘、检验单、采血条码、按需备真空采血管。
5
患者及环境:评估患者的病情、穿刺部位的皮肤、静脉充盈程度、心理反应。询问患者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例如:是否空腹。

静脉血标本采集顺序

静脉血标本采集顺序

C L S I推荐的静脉血标本采集顺序下图为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原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采血顺序,在实际工作中,如患者静脉条件较差,有可能采血不足,则应首先考虑凝血1(蓝帽)和血沉(黑帽)检测管,因为这两种样本对血量要求最严格。

血液标本的采集1.静脉血标本静脉血标本是医护人员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推荐使用真空采血技术),从患者肘静脉或其它部位的静脉取血。

在取得静脉血标本时应注意:●●在肌肉注射或静脉输含有葡萄糖或电解质(含钾、钠、氯离子)的液体时,建议3小时以后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这些项目的检验,以防止上述检验项目因输液引起的假性升高。

如因抢救等原因需要在输液同时采血的,一定要在输液对侧采集标本,医生应正确评价检测结果。

禁止从中心静脉插管、肝素帽等保留的治疗通道中采集血液标本。

●●止血带使用时间应少于1分钟(建议在针头穿刺进入血管后即放松止血带),以免引起血液淤滞,局部组织缺氧,造成血液某些成分的改变,特别是测定乳酸时不可使用止血带,否则结果偏高。

●●血标本应防止溶血。

引起溶血的原因有①注射器采血时抽吸力太大;②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失调;③混匀标本时过度振荡;④注射器或盛血容器带水或容器污染;⑤全血放置时间长或突然受冷或受热;⑥注射器中的血沫注入试管;⑦真空采血时如未采满至相应刻度,可由于残存负压造成红细胞破裂;⑧不拔针头直接注入采血管;⑨标本离心时离心力过大等等。

因血液中红细胞内外成分有很大差异,溶血可造成红细胞内的物质向细胞外转移,如K+、Mg2+和某些酶类(LD、AST、ALT、ACP);另外,溶血还可干扰某些化学项目(如TBil、DBil、TC等)的测定,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选择采血管。

通常情况下临床检验多采用血清为标本(不抗凝),但一些特殊检验项目需要使用抗凝剂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并注意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以防止标本凝血或红细胞形态的改变;抗凝血标本采集后立即轻轻摇匀(上下颠倒8次),以防凝血发生。

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

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

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
1、准备:
1.1操作者: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查对患者,解释(清醒病人),取得合作。

1.2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1.3用物:试管、化验单、治疗车(消毒液、棉签、采血针、止血带、污物杯、锐器盒)、手套。

1.4核对医嘱:化验单与患者核对,将患者姓名写在试管上。

2、选静脉: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血管,再次核对化验单(采集项目),戴手套。

在穿刺点上方6厘米处结扎止血带。

3、消毒:范围:5×5厘米。

4、进针:嘱握拳(清醒患者),200角进针,接试管采血(多试管采血顺序:血培养管、抗凝管、生化管)。

5、拔针:松拳、松止血带、拔针按压、脱手套。

6、核对:核对化验单、患者姓名、试管项目,再将试管号附联贴(与试管主联相符合)于相应的化验单上(一张化验单包裹一份血标本)。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等。

7、分类处理用物,洗手,及时送检。

静脉采血的流程

静脉采血的流程

静脉采血的流程静脉采血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采集静脉血样进行化验,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将介绍静脉采血的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过程。

首先,进行静脉采血前,医护人员需要准备好采血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包括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酒精棉球、止血带、胶布等。

确保这些工具都是干净的,以免造成感染。

接着,医护人员会向患者说明采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在患者同意后,医护人员会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是在患者的手臂内侧的静脉处。

然后,医护人员会用止血带绑住患者的上臂,这样可以凸显出静脉,便于采血。

接着用酒精棉球擦拭采血部位,清洁皮肤,避免感染。

接下来,医护人员会拿起一次性采血针,将其插入患者的静脉中。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刺痛,但通常是可以忍受的。

一旦找到了静脉,医护人员会将采血管连接到采血针上,开始采集血样。

在采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确保血管没有移位,同时观察患者的情况,以防止出现晕厥或其他不适症状。

一般来说,采集8-10ml的血样就可以进行化验了。

采集完血样后,医护人员会轻轻拔出采血针,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按压采血部位,以止血。

然后用胶布固定住止血带,避免出血。

最后,医护人员会将采集的血样标注好患者的信息,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化验。

同时,他们还需要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项,比如避免过度用力,保持采血部位的清洁等。

总的来说,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操作,但在进行这一过程时,医护人员需要非常细心和专业。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静脉采血的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够更加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保障采血的顺利进行。

静脉采血流程

静脉采血流程

静脉采血流程静脉采血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项操作,用于获取血液样本进行各种检验。

正确的采血流程对确保采集到准确的样本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静脉采血的具体流程。

1. 检查患者信息。

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医护人员首先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确保采血标本与患者信息一致,避免混淆。

2.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常见的静脉采血部位包括前臂内侧的肘窝部位和手背静脉。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会优先选择前臂内侧的肘窝部位,因为该部位的静脉较为明显,采血相对较为容易。

3. 准备采血工具。

进行静脉采血时,需要准备好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消毒棉球、止血带等工具。

确保采血针的封套完好,采血管的标签信息与患者信息一致,消毒棉球无损坏,止血带无过期。

4. 消毒和止血。

在进行采血前,医护人员需要先用消毒棉球将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然后使用止血带对患者的上臂进行适当止血,帮助静脉凸显,方便采血操作。

5. 采血操作。

医护人员戴好手套,取出采血针和采血管,将采血针插入患者的静脉内,然后将采血管连接到采血针上,开始采血操作。

在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保持手部稳定,避免出现偏移或者破坏静脉壁的情况。

6. 采血完成。

当采血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轻轻拔出采血针,然后用消毒棉球进行止血,并教导患者如何正确压迫采血部位,避免出血或者淤血。

7. 标本处理。

采血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将采血管中的血液转移到相应的采血管标本管中,然后进行标本管的标注和封存,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以上就是静脉采血的具体流程,正确的采血操作可以确保获取到准确的血液样本,为后续的检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进行静脉采血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血采集顺序是目前在很多检验科还存在争议或困惑的问题。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0年发布了H3-A6指南,其中对静脉采血顺序给予了指导。

北京协和医院参考该指南,制定《检验样本留取及采集指南》,其中规定的血标本采集顺序如下。

1为血培养管;
2为无添加剂管(白帽),适用微量元素或特殊项目;
3为凝血项目管(蓝帽);
4为血沉管(黑帽);
5为血清管(红帽或黄帽);
6为肝素血浆管(绿帽);
7为EDTA 管(紫帽);
8为抑制血糖酵解管(灰帽)。

采血注意事项:
(1)特殊情况采用蝶翼方式采血,且无血培养管和微量元素等特殊项目时,第一管应为白帽管,作为丢弃管,也可送检生化免疫项目,其他顺序同直针穿刺采血。

(2)在实际工作中,如患者静脉条件较差,有可能采血不足,血培养优先考虑需氧管,其他管应首先考虑凝血(蓝帽) 和血沉(黑帽) 检测管,因为这2种标本对血量要求最严格,且二者抗凝剂均为枸橼酸钠。

该指南与H3-A6的不同点:
H3-A6指南推荐的静脉血采集顺序为:(1)血培养管;(2)凝血管(如蓝帽管);(3)血清管,有或没有促凝剂,有或没有分离胶(如红帽管);(4)肝素管,有或没有血浆分离胶(如绿帽管);(5)EDTA管,有或没有分离胶(如浅紫帽管,珍珠色帽管);(7)含糖酵解抑制剂管(如灰帽管)。

协和医院采集顺序与指南原文略有出入的地方是,将血沉管排在了凝血管后。

这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为原指南中未推荐血沉管顺序;二为血沉管抗凝剂与凝血管抗凝剂均为枸橼酸纳,只是浓度和量有差异;三为血沉管与凝血管类似,严格要求采样量,故在可能采样量不足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

另一点不同是,在H3A6指南中未推荐白帽管,也就是无添加剂管的采样顺序。

目前,白帽采血管(无任何添加剂,也可是采血管制造商推荐的任何一种可避免对微量元素检测污染的无添加剂采血管) 在临床实验室中主要用于微量元素,或易受各类抗凝剂或促凝剂干扰的检验项目的血液样本采集。

基于此点,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干扰,我们将白帽管排在了血培养管之后。

大多数情况下,如无血培养,白帽管就是第一管,但是由于白帽管使用范围较窄,所以在临床更多见的是凝血管作为第一管。

凝血项目管可否作为第一管?
在H3-A6版本中,明确指出,凝血管作为第一管采集时,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或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结
果无影响,对于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也无影响。

所以直针穿刺时,凝血项目管可作为第一管采血。

对于特殊凝血项目,可在常规凝血项目之后的第二管采集。

使用蝶翼针采血时的注意事项
在H3-A6版指南中特别提到了使用蝶翼针采血时,如果第一管是凝血项目管,在其之前应首先采集“丢弃管”,“丢弃管”可以是无添加剂管(白帽管)或凝血项目
管。

“丢弃管”无需采满,其目的是避免血量不准,造成抗凝剂和血液比例不恰当。

因为蝶翼采血针有一段软连接管,管中的空气在真空采血的过程中会消耗真空采血管中的负压,俗称“死腔”,而最终造成采血体积不准。

实际工作中,凝血管通常为第一采血管,此时如果使用蝶翼针则必然要求抽“丢弃管”,这在临床很难操作。

因此协和医院制定采集指南时,特别推荐使用直针穿刺,仅针对新生儿或体循环极差的患者(如烧伤患者等)可以使用蝶翼采血方式。

面对必须使用蝶翼针,而凝血管又是第一管时,如何避免“丢弃管”的问题,协和检验科与护理部门商讨的方案是:在凝血管之前加抽1只血清管(红帽或黄帽),这在指南的8.10条款中被提及可能干扰凝血检测,所以建议采集者在采集此管的过程中最好垂直,避免针头刺入采血管的一端被混有促凝剂的血液污染。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尚无循证证据支持,有待进一步验证。

目前,国内医院大量无限制、不规范使用蝶翼针采血的现状堪忧,虽然表面上符合了护士输液的操作习惯,无需重新进行穿刺操作培训,但实际存在隐患,尤其对凝血项目结果的影响。

关于需氧、厌氧血培养瓶的采集顺序
通常情况下如采用直针真空采血,需氧瓶应为第一瓶;如采用蝶翼针采集,需氧瓶也应为第一瓶,此时蝶翼针连接管中的空气被引入需氧瓶;但如采用注射器采集时,厌氧瓶应为第一瓶,这是因为当将注射器中的血液注入血培养瓶时,由于空气轻,气泡会上升,此时注射器上部的血液中存在气体的可能性大,应避免将其中的氧气引入厌氧瓶。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采血方式,应最大限度的避免空气进入厌氧瓶,掌握这一基本原则即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注射器采样,当发现血样量较少时,可先少量注入厌氧瓶,应保证需氧瓶的样品量能够达到8~10ml。

本文参考《北京协和医院参考CLSI (H3-A6) 制定静脉血推荐采集顺序》摘编,内容仅供临床护士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请与编者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