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油成套浸出设备工艺

合集下载

菜籽油压榨油与浸出油区别

菜籽油压榨油与浸出油区别

压榨油与浸出油有什么区别一、加工工艺一)物理压榨工艺(以菜籽为例)将菜籽加水破碎(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炒焦) → 然后入锅炒熟→ 再入螺旋榨油机压榨→ 出毛油(半成品油)→ 将毛油沉淀→ 进行毛油精炼→ 最后制成食用油二)化学浸出油工艺(以菜籽为例)先将菜籽压成碎薄片→ 用六号轻汽油浸泡,使油脂溶解在轻汽油中形成混合油→ 然后对混合油进行加热蒸馏除去轻汽油,制成半成品油→ 菜籽毛油化学高温精炼脱胶、脱色、脱臭(用15波美度的碱液提炼;脱色用膨润白土,并适当加入活性炭) → 最后制成食用油。

浸出油工艺从半成品油到毛油精炼,整个过程都在使用化学剂,有的提炼过程中甚至使用硫酸。

二、两者优劣对比一)营养压榨油:不破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保留了油料作物原有的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也保留了植物原有的天然香味。

浸出油:由于高温、化学的加工过程,破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遭到破坏、流失。

因此浸出油主要成分就是各种脂肪酸,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基本上无营养可言。

浸出油通常无色无味,闻不到植物原有的香味。

二)化学残留压榨油:基本上无化学残留物。

浸出油:6号汽油等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都有残留,这些物质对人体无益、甚至有毒。

三)致癌物质苯并芘压榨油:低温、物理加工过程,不产生致癌物质苯并芘。

浸出油:高温加工过程产生苯并芘(烧烤、油炸、吸烟都会产生),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

四)人工抗氧化剂压榨油:植物油中本来就有天然的抗氧化物质,可以不加或少加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

浸出油:高温加工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抗氧化物质,而缺少抗氧化物质的保护食用油极易被氧化而产生酸败现象,破坏营养价值、产生对人体有害成分,并影响口感。

因此浸出食用油必须添加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BHA(丁基羟基茴香醚)、BHT(二丁基羟基甲苯)、TBHQ (叔丁基对苯二酚)等,这些抗氧化剂具有潜在的毒性甚至致癌作用,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许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

油菜籽脱皮、低温压榨、膨化浸出制油工艺分析【范本模板】

油菜籽脱皮、低温压榨、膨化浸出制油工艺分析【范本模板】

油菜籽脱皮、低温压榨、膨化浸出制油工艺分析【摘要】本文以油菜籽的制油工艺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文章首先介绍了传统菜籽制油工艺,然后对传统菜籽制油工艺改进的地方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对新型菜籽制油工艺进行了总结。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油菜籽脱皮;低温压榨;膨化浸出;制油工艺;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根据油菜籽油中芥酸含量的高低,可分为高芥酸(芥酸〉40%)型、中芥酸(芥酸>20%)型、低芥酸(<5%)型三大种类。

我国过去栽培的油菜主要为高芥酸型,主要品种有芥菜型、白菜型和甘蓝型,其脂肪酸组成大致为:油酸15。

79%、亚油酸14.57%、芥酸48.37%。

普通油菜籽不仅芥酸含量高,必需脂肪酸含量较低,而且还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大概为5%——8%),芥子碱等,这不但影响其营养价值,同时不利于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一、传统菜籽制油工艺1、压榨法压榨法是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一种方法.压榨法是传统制油方法,其工艺流程为:压榨法工艺简单,生产规模可大可小,适合各种植物油的生产。

但压榨法存在出油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缺点,同时由于轧胚蒸炒使菜籽饼粕中蛋白质变性严重,综合利用率低,因此现在压榨法多为小作坊使用。

2、预榨——浸出法我国目前采用的菜籽加工工艺是预榨一浸出工艺。

其工艺流程为:预榨——浸出工艺一般采用未脱皮菜籽加工,种皮中的单宁、色素、粗纤维和胶质等抗营养因子进入饼粕中,使饼粕颜色加深,蛋白质含量及其消化率降低,饲用适口性差;采用高温(105-110摄氏度)加热的时间较长时,会导致蛋白质过度变性,使其丧失营养价值;同时,高温带皮加工使油的品质变差,色泽加深,杂质增多,造成精炼困难,加工能耗大、成本高,不利于油的深加工利用。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企业使用的油料原料为油菜籽,向当地农民收购取得。

收购中严格控制油菜籽质量,对水分高、有霉变粒的拒收。

企业设置有密闭性好的菜籽仓库,用以储存油菜籽。

购入的菜籽经人工卸料至进料口,通过提升机、输送刮板机进入仓库。

企业为季节性生产,每年主要生产期为6月~10月,年生产150天。

企业有含95型压榨生产线和预榨型生产线两条生产线,现分生产线介绍其工艺流程。

1、95线工艺流程及产污情况:图1-1 95车间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①筛选油菜籽在前期收获等过程中会夹带着部分杂质,如石子、泥灰、植物茎叶等。

为了提高出油率,减少油份损失,提高榨油机的处理能力,减少机械磨损,这些杂质必须在前期予以去除。

项目采取筛选的方式达到除杂的目的。

库存油菜籽经过皮带输送机、提升机进入振动筛中,杂质在筛分过程中实现与菜籽的分离。

经振动筛筛分后,菜籽杂质≤0.5%。

②炒籽炒籽的目的在于通过温度和水分的作用,使料胚在微观生态、化学组成以及物理状态等方面发生变化,以提高压榨出油率及改善油脂和饼粕的质量。

老厂采用圆筒炒锅炒籽。

老厂圆筒炒锅原为燃煤型,燃煤产生的热烟气,给运动中的圆筒炒锅加热,锅内的油菜籽在热作用下由生料变成熟料。

炒籽温度在110-125℃,焙炒时间约40min左右。

③压榨炒制好的油菜籽经过炒锅反向转动被倒出至熟料斗内,人工扒料加上自流,进入95型榨油机开始压榨。

菜籽进入到密闭的榨膛后,榨螺轴旋转运动,逐渐将油菜籽从进料端向出饼端方向推进。

由于榨螺螺纹底径由小到大的变化,榨膛内各段容积逐渐缩小,形成巨大的挤压力,最终产生高压缩比,油脂被压榨出来,并从从榨条、榨圈油道中流出,95型枯饼从95型榨机尾部出饼处排出。

枯饼残油率约10%。

所得的毛油经炼制合格为浓香菜籽油,所得的95型枯饼经输送、散热入库,存放中加强通风、散热和翻动,储存温度≤40℃,防止由于温度太高产生自燃现象。

④毛油水化压榨出来的毛油,含有一定量的料粉、磷脂等有机杂质和胶质杂质,需要去除,以利于储存和食用。

菜籽油浸出法

菜籽油浸出法

菜籽油浸出法
一、引言
菜籽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用油,它的生产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其中浸出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菜籽油浸出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和优点。

二、原理
菜籽油浸出法是利用溶剂将菜籽中的油脂溶解出来,再通过蒸馏将溶剂蒸发掉,得到纯净的菜籽油。

常用的溶剂有正己烷、石油醚等。

三、工艺流程
1.清洗:将菜籽清洗干净,去除杂质。

2.烘干:将清洗后的菜籽放入烘干机中,烘干至水分含量低于5%。

3.浸出:将烘干后的菜籽放入浸出罐中,加入溶剂,浸泡一段时间,使油脂溶解在溶剂中。

4.蒸馏:将浸出液放入蒸馏器中,加热蒸发溶剂,得到纯净的菜籽油。

5.脱臭:将菜籽油放入脱臭罐中,加热蒸发杂质和异味,使油质更加纯
净。

四、优点
1.高效:菜籽油浸出法可以高效地提取油脂,提高了生产效率。

2.节能:浸出法不需要高温加热,节约了能源。

3.油质好:浸出法可以得到纯净的菜籽油,油质好,口感好。

4.环保:浸出法不会产生废水和废气,对环境友好。

五、结论
菜籽油浸出法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方法,可以得到纯净的菜籽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生产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采用更加科学的生产方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菜籽油的加工

菜籽油的加工

菜籽油的加工一油菜籽传统制油工艺菜籽传统制油工艺有以下几种1.一次直接压榨工艺工艺流程:油菜籽-清理-软化-轧坯-蒸炒-压榨-毛油-过滤-清油"此工艺饼中残油高、加工温度高,获得的油、饼质量差,不适于大批量生产。

2.预榨——浸出工艺油菜籽-清理-软化-轧坯-蒸炒-预榨-浸出此加工工艺,工艺路线长,投资费用大,加工温度高,毛油、粕的质量差。

3.直接浸出工艺油菜籽-轧坯-结粒-浸出二油菜籽现代制油工艺菜籽现代制油工艺主要指采用“挤压膨化预处理后浸出工艺”和“菜籽冷榨工艺”等工艺。

湿法挤压膨化预处理浸出制油工艺国外以美国Anderson公司为代表生产的用于高含油料预处理的挤压膨化机。

国内有中国农机研究院、武汉工业学院等单位分别研制了湿法挤压膨化机。

菜籽脱皮挤压膨化预处理浸出制油工艺油菜籽-清理-脱皮-菜籽仁-挤压膨化-浸出-湿粕高温或低温脱溶-高温粕或低温粕或:油菜籽-清理-脱皮-菜籽仁-挤压膨化或凝聚造粒浸出-混合油负压蒸发气提-毛油全精练-油脚(-毛油全精练-优质色拉)至于红色高,我想可能是不是加工的温度高的原因按现在的国标菜籽油按等级分为:菜籽原油、一级菜子油、二级菜籽油、三级菜籽油和四级菜籽油。

楼上的朋友对加工菜籽原油和四级菜籽油的工艺说的很清楚了,我在这里补充从菜籽原油到一级菜籽的加工工艺:毛油--去除悬浮杂质--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一级菜籽油楼主所说的色泽偏高指的是几级油?如果说的是生产菜籽原油或四级菜籽油,色泽跟炒料的温度和时间有很大关系(你可以发现,对于同一批菜籽采用浸出工艺所得毛油或四级油的色泽明显要比压榨工艺所得的油色泽要浅的多)通过精练菜籽油的色泽可以降到很低(国标中规定一级菜籽油的色泽用133.4mm比色槽要〈=2.0R)在储存过程中油的色泽受到光和热的影响会发生一些变化,按我们平常所做的试验一级菜子油在105摄氏度条件下24小时其色泽的变化是:0.9R(0h)--1.0R(3h)--1.3R (6h)--1.8R(24h)。

菜籽油浸出车间工艺流程

菜籽油浸出车间工艺流程

菜籽油浸出车间工艺流程菜籽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油,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菜籽油中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经常食用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

菜籽油的生产过程可以采用机械压榨和化学浸出两种方式,其中化学浸出技术生产的菜籽油质量更为稳定,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本文将介绍菜籽油浸出车间的工艺流程。

一、清理与烘干菜籽在收割后需要清洗、去杂和烘干,以保证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清理和去杂是指将杂质、杂草、跟根等杂物从菜籽中筛出,并使用风选设备清除残留的杂质。

烘干可以采用自然晾晒或机械烘干,将菜籽的含水量控制在5%以下。

二、搅拌与蒸煮将清理和烘干后的菜籽送入搅拌设备中进行搅拌打碎,以便更好地分离油脂。

搅拌后的菜籽送入蒸煮锅中,通常使用蒸汽或热水将其加热至90℃以上,以杀死细菌和酶活性,提高油脂的提取率。

三、压榨和萃取经过蒸煮的菜籽送入压榨机进行压榨,得到榨油和榨渣两部分。

为了提高榨出的油脂产量,通常使用两道压榨机连续压榨。

榨油与榨渣分离后,榨油需要经过脱臭、脱酸、脱色、脱异味等工序进行精炼处理。

而榨渣则可以进行再次提取,一般使用有机溶剂如正己烷对渣进行萃取,得到菜籽油的副产品脱脂粉。

四、脱溶和蒸发菜籽油的精炼产生一定的溶剂残留问题,需要经过脱溶工序将溶剂去除。

一般采用蒸发法进行溶剂的脱除,将油脂加热至85℃左右,使溶剂挥发出来。

同时,通过真空条件下进行蒸发可以使得脱溶工序更加高效、更加彻底。

五、冷却、灌装与包装经过脱溶和蒸发后的菜籽油需要进行冷却,并在严格的条件下进行灌装和包装,以保证油品的卫生和安全。

常用的包装方式包括玻璃瓶、塑料瓶、大桶等,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包装形式定制。

以上就是菜籽油浸出车间的工艺流程,通过上述工艺,可以得到高质量、安全卫生的菜籽油产品。

并且,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菜籽油也可以进行加工升级,制成多种食用油,例如橄榄油混合、调和油等。

菜籽预处理、压榨法、浸出制油工艺过程

菜籽预处理、压榨法、浸出制油工艺过程

菜籽预处理、压榨法、浸出制油工艺过程菜籽是一种常见的油料作物,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菜籽被加工成油。

制油的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压榨法、浸出制油工艺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三个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菜籽的预处理菜籽到工厂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便保证后面的工艺过程能够正常进行。

菜籽的预处理主要包括清洗、烘干、去杂、压碎等步骤。

其中清洗是指将菜籽表面的杂质和灰尘等清除干净,以免在后面的过程中对机器造成不必要的磨损。

烘干是指将清洗过的菜籽晾干,以去除水分,避免后面的工艺过程中出现爆炸等情况。

去杂是指将菜籽中的杂质、石子等物质去除,以保证后面的工艺过程中不受干扰。

压碎是指将去杂后的菜籽压碎成小颗粒,以方便后面的压榨过程进行。

二、菜籽的压榨法菜籽的压榨法是一种常见的油制作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压榨机通过对菜籽进行挤压,将油和菜籽分离出来。

压榨法主要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冷压法,另一种是热压法。

冷压法是指在压榨菜籽的过程中,不加热,直接用机器将菜籽挤压成饼,并将油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能够保留植物油的天然味道和营养成分,但因为油的生产效率较低,因此成本也比较高。

热压法是指在压榨菜籽的过程中,加热提高油脂流动性,提高油的产量。

由于热压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油脂的产量,因此成本相对较低。

但这种方法容易破坏植物油的味道、营养成分等天然特性。

三、浸出制油工艺过程除了通过压榨法制油外,还可以采用浸出方法进行制油。

浸出制油工艺通过对菜籽进行浸出,将油和菜籽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而且效率高,是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浸出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机溶剂浸出,另一种是超声波浸出。

有机溶剂浸出是指用各类溶剂将油脂从植物中提取出来。

由于溶剂的选择和使用有一定的讲究,因此该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和设备。

超声波浸出是指利用超声波加速浸出过程,提高浸出速度和效率。

由于超声波对菜籽的杀菌、杀虫、去除表面污染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制油是一个复杂的工艺,其过程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

植物油、浸出油、精炼工艺及设备

植物油、浸出油、精炼工艺及设备

1.6.1.2工艺流程1.6.1.2.1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该项目把本地及周边地区农民种植的优质原料集中起来,采取先进的脱壳、除尘、去杂技术处理后通过物理压榨生产的毛油,经过精制后以植物油商品销售。

物理压榨后的饼以浸出方式生产的毛油,再经过精炼工序就可以得到精炼植物油,做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

粕作为饲料生产的原料销售。

(1)工艺技术说明:清理:与普通二级油所用设备相同分级:用分级筛分离出花生中的未成熟粒、霉变粒、破碎粒等不完善粒,这部分可用于生产二级油,单独销售。

烘干/冷却:烘干设备可用热风气流干燥机。

花生烘干后水分控制在5%~6%。

然后迅速用冷空气把油粒温度降至40℃以下。

破碎/脱皮:破碎机可用齿辊式破碎机,目的是把红外衣扒掉,破碎后用风力风选器或吸风平筛将红外衣吸出,分离出的花生红皮可用作医药化工原料。

热风烘炒:将总量25%~30%的花生瓣送至燃油热风烘炒炉,在此烘炒炉内油料被加热到180℃~200℃。

烘炒温度是浓香花生油产生香味的关键因素,温度太低,香味较淡;温度太高,油料易湖化。

降温与轧糁:为防止油料糊化和自燃,烘炒后应迅速散热降温,降温后用齿辊式破碎机轧成碎粒状。

蒸炒:"用五层立式蒸炒锅对生坯进行蒸炒。

1层~2层装料要满,起到蒸的作用;3层~5层装料要浅,起到排除水分的作用;出料温度108℃~112℃,水分5%~7%,为保证花生油有浓郁的香味,蒸炒锅炉的间接蒸汽压力应不小于0.6mpa。

榨油:本工艺使用的榨油机考虑到浓香花生油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对榨油机主轴转速作了适当调整,主轴转速由原来的8rpm提高到10rpm,并适当放厚饼的厚度,一般控制在10mm左右。

入榨温度135℃,入榨水分1.5%~2%,机榨饼残油9%~10%。

所得毛油经沉淀后用立式叶片过滤机过滤后送到精炼车间,机榨饼经破碎后送至浸出车间进行二次浸出。

浸出毛油经精炼后作普通油单独销售。

(2)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图1.6.1.2.2浸出油工艺流程萃取溶剂饼浸出油工艺流程图1.6.1.2.3精炼工艺流程及说明(1)精炼工艺流程说明毛油精炼,通常是指对毛油进行精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油菜籽油、香菜油、芸苔油、香油、芥花油,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一种食用油。

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主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西北等地,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经过近10年努力,使传统的劣质高芥酸菜籽油变革成了在大宗植物油中营养品质最好的低芥酸菜籽油,到2010年我国油菜双低率达到了90%以上。

1.清洗:清洗前,先将菜籽放在竹制箩筐内,用脚踩碎其中的并肩泥(泥块),然后进行筛选。

通过风车除去轻于菜籽的灰杂物。

再用粗细筛分别除去大于或小于菜籽的夹杂物。

2.炒籽:采用夹层锅(也可用两个锅套起来用),夹层中可以填入草灰或细砂。

开始炒时,火力可稍大,约0.5小时后,锅内菜籽有炸裂声,即应控制火力。

菜籽出锅前10分钟要压住火苗,当锅内菜籽温度达到115~120℃,手捻菜籽碎后呈金黄色时,即可出锅。

炒时要勤翻动。

3.磨碾:磨要放平,调好磨心高低,下料均匀,大小籽分开磨,磨时不出整籽。

碾籽要勤翻勤扫,头道坯将起槽时,加入3%左右的筛净粗糠或2%左右的3厘米长的草心混合,压出的厚度不超过0.2厘米,掺入规定的粗糠或草心后,就可直接蒸坯。

4.蒸坯:头坯蒸2分钟左右,冒青汽,二坯蒸25分钟。

蒸时要不断往锅内加水,以补充损失。

蒸腰不得漏气,烧火加煤要均匀。

甑底上要加一层棕,既能保护甑底,又不粘坯。

此时要勤换蒸锅水。

5.包饼、上榨:头道打双圈,二道打单圈,分散包饼,集中装榨,包饼要快,饼要踩紧踩平。

包饼以散草为好。

6.压榨:轻打、勤打。

使饼迅速压紧,出油后轻压、勤压,1小时后,油大部分榨出,重打、慢打,加大压力。

撞杆要打平打正,上下尖均匀。

头道打3小时,出油90%,二道打4小时,第二天早晨出榨。

为防止冷风吹,用保温板
或麻袋盖榨。

以上是新乡市红阳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的内容,多年来公司团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产品的研发不断升级改进,多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

旗下"红阳"牌机械产品被授予:"河南省著名商标"、"节能环保推广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