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必修2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通用技术必修二复习

通用技术必修二复习

《技术与设计2》知识点复习高二()班姓名:学号: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一、常见结构的认识1、无处不在的结构◆结构: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

例:苍耳子与尼龙搭扣、鸟与飞机、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自然结构应用于技术领域)2、结构与力◆力的形式:拉力、压力、、、3、结构的类型◆实体结构:结构体本身是◆结构:结构体由组成◆结构:层状的结构二、稳固结构的探析1、结构与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的能力。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①重心位置的高低(独脚茶几)②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的大小(底座越大越结实)③结构的形状:三角形结构◆结构的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就是稳定的。

(例:不倒翁、比萨斜塔)方法:降低、增大3、结构与强度◆结构的强度:结构具有抵抗被破坏的能力。

(例:拔河时绳子断了、地震中房子倒了)◆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①结构的形状(最好采用三角形、拱形)②结构的③构件间的(连接和连接)4、结构与功能(结构改变导致功能改变)三、简单结构的设计◆考虑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联系《技术与设计1》的技术试验、设计方案构思四、经典结构的欣赏(技术与文化的结合)◆赵州桥◆飞檐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一、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1、认识流程◆: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例:自行车前轮装圈上轴过程)◆环节:必不可少(例:螺钉安装前需冷藏)2、流程的表达◆流程图:方框和箭头◆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程序图3、生活中的流程◆洗衣做饭、看病打针、旅游车程4、生产中的流程◆软皮椅的生产流程P46◆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时序不可颠倒)◆轴承的工艺流程二、流程的设计1、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例:小铁锤的锤头加工流程图(P52):→→锯割→锉削→划螺孔中心线→→→→→小铁锤的锤柄加工流程图:下料→磨削圆头→→三、流程的优化◆流程优化的内容:○1优化:例—书本P55(制作台灯的流程优化)○2优化:例—书本P55(加工工艺优化)○3优化:例—书本P56(配送路线安排的成本优化、某公司对工作过程的改革)○4优化:例——书本P57(银行自动取款机的发明、数控机床)⑤优化:例——书本P58(洗衣流程的优化、银行火车站等的服务质量的优化)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一、系统的结构1、什么是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2)要素(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2、系统的分类(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例: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系统;飞船、房舍等属于人造系统)(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例:计算机硬件属于实体系统;软件属于抽象系统)3、系统的基本特性(5个)◆:①影响整体②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班级姓名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a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

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b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a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b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学业考试知识点复习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学业考试知识点复习课件
通用技术第二册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结构及其设计
知 识 第二章 流程及其设计 框 架 第三章 系统及其设计
第四章 控制及其设计
第一章 结构及其设计
第一节 初识结构 一、结构的含义与功能: 1、结构是指物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确定的搭配和排列决定了 物体的性质和形态。结构本质是为了承受力和抵抗变形的。 2、结构的各组成部分,通常称为构件;物体的主体框架与构造形式称为架构。 二、常见的结构类型 1、实心结构(大坝、墙体、城墙) 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CD
C.适当增加底面支撑面积
D.升降架采用更高强度的材料
5.我国建筑物南北差异较大,其中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 由矩形的拱、斜的昂和方形的斗、升等组成,一般位于柱与梁之间,把 建筑物的屋楼挑出定距高。 不同时代、不同造型的斗拱, 成为学者判 断建筑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2、框架结构(房屋的门、窗)通常由杆件组成。 特点:有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
3、壳体结构(梁、拱、桁架)由曲面形板与边缘构件组成的空间结构。 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
第二节 典型结构分析 一、单杠结构分析 1、单杠的构件有杠体、立柱和拉杆。杠体是
器械的主体,立柱和拉杆共同支撑杠体并承受荷载。 2、拉伸、压缩与弯曲 (1)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状或大小的改变,
6.为了保证安全,传统家用压力锅的使用过程中,要先释放锅
内气压后才能打开锅盖。 从流程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 “放气”和“开锅盖"的先后顺序可以颠倒
B.“放气”和“开锅盖”都是流程中的环节
A
C. 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高中《通用技术》广东版必修二复习讲义资料

高中《通用技术》广东版必修二复习讲义资料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功能、符合使用者对 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 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 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对于任何结构的设计安全是至关重 要的因素。
步骤:确定结构设计方案———绘制简单结构设计草 图———做出模型或原型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知识点
铰连接是指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 相对转动。如门与门框的连接;
刚连接是指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 不能相对转动,具体有榫接、胶接、焊接等,如固定铁床架 的连接。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知识点
三、结构的设计:
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 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
素。生产活动中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 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不同行业的流程设计中考虑 的基本因素各有差异。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知识点
3、流程设计的步骤:
①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明确流程所应遵循的 内在变化规律。
②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 因素。
③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 ④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 程的时序和环节。 ⑤选择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 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知识点
一、流程的涵义:
1、流程的概念: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 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任何流程都反映了一定的时序, 体现出一定的环节。 ⑴ 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 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 环节。 (2)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 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

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知识点总结1讲义

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知识点总结1讲义

技术与设计二第一单元结构及其设计一、认识结构1、感知不同的结构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2、认识结构与力力学角度:结构可以承受一定力的物体形态,结构可以抵抗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构件:在工程中,将组成各类结构的部件和零件称为构件。

构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五种变形形式:拉伸变形、挤压变形、剪切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

2、了解结构的分类:根据物体的形态,结构可分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自身承受外力,主要是压力。

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通过组成框架的条状物来承受外力,既可承受拉力,也可以承受压力。

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通过外壳传递力和承受外力,当外壳顶部受力,能将力均匀扩散。

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二、探究结构1、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平衡形式的能力,就叫做结构的稳定性。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构的稳定性与它的几何形状、支撑面积的大小和重心位置密切相关。

也就是:结构的几何形状要科学合理、结构的支撑面积越大越好、结构的重心越低越好,并使重心垂线落在支撑面内,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结构的强度:(1)强度与应力[1]、构件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质点之间就已经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使各质点之间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并使构件维持一定的形状,这时构件内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固有内力。

[2]、当外力作用与构件时,构件产生变形,原来各质点在固有内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各相邻质点之间产生附加的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附加内力。

简称内力。

[3]、强度:在工程技术中不允许构件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被破坏,要求构件和材料具有抵抗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强度。

[4]、应力:构件单位横截面面积所受的内力称为构件的应力。

(完整word版)通用技术知识点(必修2),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通用技术知识点(必修2),推荐文档

1技术与设计2: 第一章 结构与设计结构是指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结构决定着物体的性质和形态。

(结构的五种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扭转力) 实心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

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如埃菲尔铁塔等。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具有阻碍翻到或移动的特性。

①、结构的形状 ②、 重心的位置。

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①、形状 ②、材料 ③、材料连接方式 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铰连接和刚连接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外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

如:门与门框的连接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

如:榫接、胶接、焊接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也直接影响事物的功能。

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安全因素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

①设计项目——②设计要求——③设计分析——④设计方案——⑤呈现草图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

—— 技术 与 文化 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

第二章 流程与设计对生活工作: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 对生产: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

高一通用技术必修2知识点

高一通用技术必修2知识点

高一通用技术必修2知识点高一通用技术必修2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对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高一通用技术必修2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技术的概念和分类技术是指人类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技能。

在通用技术中,我们可以将技术分为三类:自然技术、人工技术和信息技术。

1. 自然技术:自然技术是基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而形成的技术,如农业技术、林业技术等。

自然技术的发展需要对自然规律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2. 人工技术:人工技术是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技术,如制造技术、建筑技术等。

人工技术的发展需要对材料、工具和工艺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3.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输的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对电子设备和计算机技术有深入的研究。

二、技术与社会技术与社会密切相关,技术进步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通用技术必修2中,我们需要了解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1. 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比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

2. 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对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需求。

比如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对环保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技术必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满足人们对技术的需求。

三、技术创新和创造技术创新和创造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通用技术必修2中,我们需要了解技术创新和创造的过程和方法。

1. 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指通过对技术进行改进和突破来创造新的技术或改良现有技术的活动。

技术创新的过程包括问题识别、目标设定、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

2. 技术创造的方法:技术创造是指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来发展新的技术。

技术创造的方法包括观察、思考、实验和实践等。

高中通用技术 复习提纲 苏教版必修2

高中通用技术 复习提纲 苏教版必修2

必修2-复习资料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结构: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合理的结构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卓越的结构是设计和制造者的重要追求)从力学角度说,结构:可以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内力: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

应力是构件的单位面积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当应力达到某一极限时,结构就会被破坏。

应力=F/S(F=内力,S=受力面积)壳体结构:层状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的表面上结构的类型:实体结构-结构构件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框架结构:由细长的构件组成。

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结构的稳定性: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影响结构稳定性的要素:1.重心位置的高低2.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3.结构的形状等(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结构强度:结构具有的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影响因素: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三角行是框架结构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连接方式:刚连接和铰连接)结构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稳定性和强度的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经典结构欣赏: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第二章.流程与设计时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有些时序可以颠倒,有些时序不可以颠倒)流程: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用流程图来表达流程,流程图的表现方式: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等方式生活和工作流程: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流程设计量等目标实现的目标生产活动: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节省资源、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生产活动流程设计基本因素: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流程设计的步骤:1.确定目标,明确任务2.分析基本因素3.明确主要事项4.确定时序,划分环节5.画出流程图6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否的话回到2继续,是的话结束流程优化:对流程的改进过程涉及的指标: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第三章.系统与设计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才能组成系统构成系统的条件 2.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的功能中所没有的系统类型: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实体系统、抽象系统整体性(最基本的特征):1.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个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2.要素影响整系统基本特征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大于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功能之和相关性:组成系统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区别不同的系统的标志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动态变化发展着环境适应性: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系统分析: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的过程步骤:1.明确问题,设定目标2.收集资料,制定方案3.分析计算,评价比较4.检验核实,作出决策系统分析原则:综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优化:在给定条件(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系统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系统设计步骤: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系统,确定各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等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控制: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明确控制对象`控制目的和控制手段)控制分类: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机械控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子控制)控制系统:任何控制的实现,都要通过若干个环节,这些环节就构成了一个系统◎(重点)控制系统分类:开环和闭环干扰因素: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以外,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反馈:控制系统中,将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闭环控制系统设计基本要求:1.必须是稳定的2.精确度必须符合要求,即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的值之差应在控制的允许范围内3.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简答分析题1.技术与自然的关系?答: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寸,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技术必修2知识点归纳苏教版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一、机构的涵义1、结构的概念:A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结构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2、从力学角度理解结构的一般分类:B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既能承受竖向重力荷载,也能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载,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

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如埃菲尔铁塔等。

)二、结构的分析1、对简单结构进行受力分析B(结构的五种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扭转力)2、分析结构稳定性的因素B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①重心的高低、②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③结构的形状。

3、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B(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①结构的形状、②材料、③连接方式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刚连接和铰连接。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外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

如:门与门框的连接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

如:榫接、胶接、焊接4、结构与功能的关系:B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也直接影响事物的功能。

三、简单结构的设计1、简单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A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要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

2、设计简单结构,并能呈现设计结果:B①设计项目——②设计要求——③设计分析——④设计方案——⑤呈现草图(如:设计相框、雨伞架、垃圾桶、鞋柜、衣架、笔桶等)四、结构的欣赏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案例A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一、流程的涵义1、流程的涵义:A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包含环节与时序。

2、流程在生活工作、生产中的意义:B对生活工作: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对生产: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

(例:自动流水生产线的发明、农业庄稼的种植流程)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

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串行。

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并行。

二、流程的分析和设计1、流程中的时序与环节的概念和意义:A⑴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

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

(例:买票→候车→检票→上车。

)⑵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2、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A总体上:流程设计应该要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

具体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和资金、环境等。

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

工艺:不同产品的工艺要求各异,流程设计也不同。

设备:生产设备的水平往往决定了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人员和资金:不同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资金影响生产的过程、质量和周期。

环境:关注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环境对生产的反作用。

3、常见的流程表达方式(流程图):A流程图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

4、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见下图)B5、设计简单流程,并绘制流程图C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⑴根据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规律的分析,以及有关考虑,将流程的全过程,按每个阶段的功能、作用不同,分解为若干小过程——环节,并用方框表示环节。

⑵按照每个小过程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开,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

例:小铁锤的锤头加工流程图:下料→划线→锯削→锉削→划螺孔中心线→钻孔→攻丝→倒角→淬火→电镀。

小铁锤的锤柄加工流程图:下料→磨削圆头→板牙套丝→电镀。

三、流程的优化1、流程优化的涵义:A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

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2、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

对简单案例进行分析,说明流程优化应考虑的主要因素:B○1工期优化:例——书本P55(制作台灯的工期优化)○2工艺优化:例——书本P55(法兰加工工艺优化)○3成本优化:例——书本P56(配送路线安排的成本优化)○4技术优化:例——书本P57(银行自动取款机的发明)○5质量优化:例——书本P58(洗衣流程的优化)注:工期优化目的是为了缩短加工时间。

主要手段是在不改变工艺的条件下,将某些环节的串行改为并行。

流程优化的条件:B⑴内部条件:对流程内在机理的深入了解。

(例: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⑵外部条件:流程优化要建立在“设备”、“材料”、“工艺”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例: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⑶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3、对简单流程进行优化,说明优化方案的特点:B对一个流程的优化,可以是整体的全面优化,也可以是对某一个指标进行优化。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某一个指标得到了优化,而使另外的指标下降了。

比如,技术优化,可能使成本提高。

成本优化了,也可能使质量下降。

因此,在进行流程优化时,要综合平衡,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成效。

一、系统的涵义1、系统的涵义:A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2)要素(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例:自行车的结构2、系统的基本特性:B(1)整体性(全局、集合):——侧重于“部分影响整体”。

是系统的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1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2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例:巴尔扎克的塑像、“木桶理论”、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弃卒保车、“阿波罗”登月飞船上的零件(2)相关性(匹配、关联):——侧重于“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联”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

例:古代建筑的“梁柱结构”、合金钢材料各种性能的相互影响、家庭装修工程(3)目的性(功能):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别不同系统的主要标志。

(4)动态性(更新):物质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5)环境适应性(自适应):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例:“春捂秋冻”、电冰箱不能紧贴墙放置二、系统分析1、系统分析的含义:B系统分析一般是从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全面地思考与解决问题。

○1系统分析的目标: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

○2系统分析采用的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

○3系统分析产生的结果: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系统提出改进方案。

例: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2、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B(1)整体性原则系统分析首先要着眼于子系统整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阶段;先看长远,再看当前。

例:田忌赛马、丁谓修复皇宫、街道各部门施工(2)科学性原则系统分析一方面要有严格的工作步骤,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具用说服力。

例:种稻“三三进九不如二五一十”(3)综合性原则系统分析时还要注重综合性原则,要综合分析,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例:孝襄高速公路、都江堰水利工程、埃及阿斯旺水坝三、系统优化1、系统优化的意义B在给定的条件(或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

2、影响系统优化的要素B目标函数:目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约束条件:对系统起限制作用的,并且是不可人为调节的。

影响因素:是指对系统的目标产生显着影响,并且可以人为调节的因素。

例:农作物种植系统的优化——农业间作套种、利润问题。

3、系统优化的一般步骤A第一、找系统优化的三要素第二、构建模型(数学、试验)第三、求解第四、验证四、系统设计1、通过简单的系统设计案例的分析,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B——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满足预定目标系统的过程。

它包含对某个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同时需要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对其设计过程进行分析、设计。

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①、系统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要从整体出发,以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为目的。

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运用系统的思想综合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冲突问题,注重各部分的横向、纵向联系。

③、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先从整体考虑优化,统筹兼顾,再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部分的设计。

2、确定一个生活或生产中的简单对象,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方案设计B举例:手电筒照明供电部分的设计。

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一、控制的涵义1、控制的涵义:A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这就是控制。

2、控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B(1)生活:控制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周围的环境,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

(2)生产:生产中往往需要对温度、湿度、压力、速度及加工动作等进行控制,控制在生产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3)军事国防:控制在军事、国防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简单控制系统的分析1、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的涵义:A2、开环控制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B概念: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的控制系统。

例:红绿灯定时控制系统、防盗报警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公园的音乐喷泉自动控制系统、红外线自动门控制系统、普通电风扇风速控制系统、可调光台灯控制系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