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车场与硐室

合集下载

采矿学-第二十三章井底车场

采矿学-第二十三章井底车场

一、井底车场储车线
储车线—容纳空重车辆的专用线路
复式阻车器 单式阻车器
基本轨 终点 副井空车段
副井
(1.0~1.5列车)
E
1/4列车
副井重车段
基 本 终 轨 点
材料线 主井 主井空车段(1.5~2.0列车)
(1.0~1.5列车)
F
调车段
1/4列车
D
主井重车段(1.5~2.0列车)
A
(1.0列车)
B C
立井井底车场示例
23 19
18 26 3 22
5 4 11 16 14 13 20 25 17 6 1 15 2
21
3t底卸式重列车 3t底卸式空列车 1t煤列车(掘进出煤) 1t矸石列车 1t空列车 1t材料车 1t煤矸混合列车
27
12 9 7 8
24
10

1-主井; 2-副井; 7-中央变电所; 8-主排水泵房; 13-医疗室; 14-等候室; 18-消防材料库; 23-主井空车线;
五、大巷用胶带运输机运煤的井底车场
u主副大巷相距20~30m,井底车场内抬高。
loaded(full)track of main shaft emptied track of main shaft full track of auxiliary shaft emptied track of auxiliary shaft material track of auxiliary shaft 绕道回车线detour roadway 调车线car gathering track (service track ) connection junction N1、N2、N3、N4。
1
8 2

十一章第四节井底车场及硐室施工测量

十一章第四节井底车场及硐室施工测量

第四节井底车场及硐室施工测量一、马头门施工测量马头门是指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部分的巷道。

这段巷道的特点是断面大,而且是变化的,如图11-37所示。

(一)马头门开切高程位置的确定在砌筑马头门上部井壁时,设置水准点P,用钢尺法导人高程得Hp。

马头门开切的高程位置根据水准点P确定。

若马头门的底板的设计高程为H设,则h=HP-H设。

由P向下量h,确定马头门开切底板的高程位置,如图11- 37所示。

(二)马头门掘进时中线的标定1.马头门中线的标定马头门中线一般与提升中线重合(或平行)。

当马头门采用全断面据砌时,提升中线就是马头门中线,同时也是掘进中线。

标定马头门开切方向时,如图11-37所示,首先在井盖上沿提升中线标定两点,下放两条边线。

然后在掘进吊盘上,沿两条边线拉线绳引至井壁上,打眼后打A木桩,在木桩上钉圆钉作为标志。

在两木桩的圆钉上挂下两根垂球线A、B,其延线方向即为马头门的掘进方向。

当马头门两边掘进6~10 m时,应进行一井初次定向,求出定向基点C、D的坐标及方位角aCD.根据定向基点精确标定马头门中线,如图1l一38所示。

具体方法是:在设计图的马头门中线上选择一点E,根据其与井筒中心、提升中心之间的关系确定E点的坐标;利用E点和C、D点坐标及其方位角,求出标定数据/CE、β1、β2;然后用极坐标法由C点标定E点,再由E点标定马头门中线点1、2和3、4。

圈11-37 马头门示意图1——提升中线的边线;2——细钢丝;图11-38马头门中线的标定3——掘进吊盘2.两侧导硐中线的标定当马头门采用两侧导硐施工时,需给出导硐中线。

两侧导硐中线可根据与井筒十字中线的关系,利用直角坐标法将导硐中线点1、2及3、4标在井盖上或掘进吊盘上。

当导硐掘进一定距离后,将其移设到导硐顶板上,悬挂垂球指示导硐掘进方向,如图11- 39所示。

(三)马头门腰线及拱基线的标定马头门腰线的标定,是用设在马头门上方的水准点P作为高程控制点,在高于马头门底板(或轨面)设计标高l m 围11- 39导硐中线标定处,标出腰线点B,如图11—40所示,图中B点标高H B为-349. 220 m,然后按设计底板坡度标出其他各腰线点。

第八章 井底车场及硐室

第八章  井底车场及硐室
第八章 井底车场及硐室
井底车场连接着井下运输与井筒提升、提 升矿石、废石和下送材料、设备等,都要经由 这里转运,因此,要在井筒附近设置储车线、 调车线和绕道等。 为提升人员、排水、通风等工作,要在井 筒附近设置一些硐室,如:水泵房、水仓、井 下变电站、候罐室等。 井底车场就是这些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分:竖井井底车场、斜井井底车场。
通过能力小:多用于小型矿井或副井 2.折返式井底车场:井筒或卸车设备的两侧均设线路,一侧 进重车,一侧出空车,空车经过另一平行线路或 从原线路变头返回 3.环形井底车场:由井筒或卸车设备出来的空车经由绕道返 回形成环形线路 图8-3 a. 混合井:箕斗的翻车系统为环形,出笼为折返, 通过能力大 b. 主副井:双环形 c. 混合井:翻车机折返,罐笼尽头式,通过能力小

第一节 竖井井底车场
一、井底车场的线路和硐室 如图8-1 是主、副井场设在井田中央 主井为箕斗井,副井为罐笼井,两者共 同构成一个双环形的境地车场。 1.井底车场线路(巷道) <1> 储车线路:在其中储放空、重车辆, 包括主井主井的重车与空
图8-1 井底车场结构示意图
车线,副井的重车线与空车线以及停放材料 车的材料支线。 <2>行车线路:即调度空、重车辆的行车线路、调车场支 线, 供矿车出进罐笼的马头门线路也是行车线路。 2.井底车场硐室: 主井:翻笼硐室、储矿仓、箕斗装载硐室、清理撒矿硐 室、斜巷等须设在主井附近的 适当位置上,构成 主井系统的硐室。 副井:马头门、水泵房、变电室、水仓及候罐室等 调度室、电机车库、机车修理硐室等 二、井底车场的形式 有三种形式 如图8-2所示 1.尽头式井底车场:井筒单侧井、出车,空、重车的储车 线和调车场均设在井筒一侧。
图8-2 井底车场形式示意图

井下机电设备硐室的相关规定

井下机电设备硐室的相关规定
否会影响到铁门得开启和关闭。
规程要求: 从硐室出口防火铁门起5m内得巷道,应砌碹 或用其她不燃性材料支护。硐室内必须设置 足够数量得扑灭电气火灾得灭火器材。
安全检查要点: 1、硐室出口附近得巷道得支护就是否安全可靠?
就是否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2、硐室内就是否配备足够得消防器材?消防器材
就是否专用于扑灭电气火灾?消防器材就是否 失效?消防器材就是否齐全?
3、硐室内有高压设备时,入口处及硐室内就是否 有“高压危险”警示牌?悬挂位置就是否明显?
规程要求: 采区变电所应设专人值班。无人值班得变电 硐室必须关门加锁,并有值班人员巡回检查。
安全检查要点: 1、对于采区变电所应检查就是否设置有专人值班。 2、对于有人值守得变电所应检查值班人员就是否
认真填写设备运行台帐。 3、对于无人值守得变电硐室,应检查就是否关门
安全检查要点: 1、采 2、采掘工作面配电点得空间就是否足够大?就是
否影响运输? 3、当配电点停放有车辆或堆放有材料时,就是否
影响安全通道?
规程要求: 变电硐室长度超过6m时,必须在硐室得两端 各设1个出口。
安全检查要点: 1、现场测量变电硐室得长度,当超过6米时,必须检
安全检查要点: 1、检查硐室内就是否配备温度计或其她温度监测
设备? 2、检查硐室内得空气温度就是否符合规定?
规程其她章节要求: 机井下机电设备硐室应当设在进风风流中; 该硐室采用扩散通风得,其深度不得超过6m、 入口宽度不得小于1、5m,并且无瓦斯涌出。
安全检查要点: 1、检查硐室就是否设置在进风风流中? 2、检查硐室采用哪种通风方式,当采用扩散通风
规程要求: 硐室必须装设向外开得防火铁门。铁门全部 敞开时,不得妨碍运输。铁门上应装设便于 关严得通风孔。装有铁门时,门内可加设向 外开得铁栅栏门,但不得妨碍铁门得开闭。

第一节井底车场组成

第一节井底车场组成

2、
中央变电所,水仓,
等候室等
副井 系统 硐室
(二)硐室
3、 其他 硐室
调度室,电机车修理间, 人车场,火药库,工具库, 医疗室,防火门硐室,防水 门硐室,消防材料库等
2024年7月17日星期三
四、井底车场调车方式
(一)任务 (二)分类
2024年7月17日星期 三
(一)任务
井底车场调车的主要任务是
长度=1.0列车+电机车长
2024年7月17日星期三
3、绕道线路
由重车线绕行到空车线的线路(电机
车),称为绕道线路。
2024年7月17日星期三
(二)硐室
1、 主井 系统 硐室
翻笼硐室,煤仓, 箕斗装载硐室,清理 井底撒煤硐室及斜巷, 井底水窝等
2024年7月17日星期三
(二)硐室
马头门,中央水泵房,
(如图)
• 当电机车牵引重列车驶入 调车场 后,停车摘钩,电 机车通过调车线道岔 ,由列车头部转向尾部,推 顶列车进入重车线。然后电 机车经过调车线道岔 绕道 回车线 入主井空车线、 牵引空车驶向采区。
• 其过程是:拉—停—摘—错 —顶;。
(二)分类
2、专用设备调车
(调车机车,调车绞车,钢丝绳推车 机)
2024年7月17日星期 三
存放材料车的线路。(并列)
• 大型矿井:
1.0--1.5倍 列车长
• 小、中型矿井:
0.5--1.0倍 列车长
• 大型矿井:
10--15个列 车长度
• 小、中型矿井:
5--10个列 车长度
2.调车线路
为使电机车由列车头部调到尾部的专 门设置的轨道线路,称为调车线路。
将由运输大巷驶来的重列车

井底车场及峒室安全标准

井底车场及峒室安全标准

井底车场及硐室安全标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监察局编制本标准是根据《GB50416-2007煤矿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GB5012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由同煤集团安监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

编制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参考国家有关资料,反复修改,最后由安监局组织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七节。

内容包括:基本规定、主排水系统、主变电所、运输系统硐室、井下爆炸材料硐室、安全设施硐室、其它硐室。

本标准适用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对煤矿井筒及相关硐室的安全管理和监管,并作为《矿井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评估、检查内容,其中第一节《基本规定》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对标准进行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电子版发送至集团公司安监局安全体系建设办公室,邮箱:ajjstx@。

本标准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同煤集团安监局参编单位:四老沟矿、同发东周窑矿主要起草人:薛龙山史永强张功王力李东升史朝辉马栋1.0.1井底车场硐室布置应满足使用方便,便于设备安装、检修及运输的要求,还应符合防水、防火等安全要求。

1.0.2井底车场主要硐室位置,应选择在比较稳定坚硬的岩(煤)层中,并应避开断层、破碎带、含水层和采空区。

不得布置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和冲击地压的煤层中。

1.0.3井下机电硐室应设在进风流中。

如果硐室深度不超过6 m,入口宽度不小于1.5m且无瓦斯涌出,可采用扩散通风。

1.0.4机电设备硐室地面宜高出外部巷道底板,并应采用混凝土铺底,铺底厚度不小于0.1m,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

1.0.5机电设备硐室进出口或通道中,必须安装向外开启的防火门或防火栅栏两用门。

1.0.6对含水性强的围岩硐室,其支护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机电设备硐室不应有滴水现象。

1.0.7井下爆炸材料库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其回风流必须直接引入矿井的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

矿井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术语解析

矿井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术语解析

矿井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术语解析1 井筒在地下开凿的联络矿井地下与地面的主要通道。

包括:立井、斜井和平硐。

2 溜井用于自重运输的地下通道。

3 平硐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水平通道。

4 立井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凿的由地面直通地下的竖直通道。

一般由井颈、井身、井窝三部分组成。

5 斜井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倾斜通道。

6 暗井在地层中开凿的,不直通地面的立井或斜井。

7 井颈接近地面,为安装吊盘等井筒掘进用设施而施工的、井壁加厚、加强段井筒,包括锁口部分。

8 井筒锁口立井井口靠近地表需要布置管线出口、井口装备支持结构的部分,需加强支护,并在施工时作为井筒正常段及以下施工用平台。

9 井窝井底车场水平或下放式箕斗装载硐室以下的井筒部分。

10 井壁在井筒开挖围岩(土)的表面构筑一定的厚度、强度和密封性好的整体构筑物。

11 井筒正常段井口锁口以下到马头门或装载硐室的一段井筒。

12 主井主要用于提升煤炭的井筒。

13 暗主井主要用于提升煤炭的暗井。

14 副井主要用于提运人员、矸石、材料和设备的井筒。

15 暗副井主要用于提运人员、矸石、材料和设备的暗井。

16 风井主要用于矿井通风的井筒。

17 进风井主要用于矿井进风的井筒。

主井、副井常常兼做进风井。

18 回风井主要用于矿井回风的井筒。

19 中央回风井设在矿井主工业场地内的回风井。

20 边界回风井位于井田浅部边界中央或两翼的回风井。

21 矸石井主要用于提升矸石的井筒。

22 混合井同时具有主井和副井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井筒。

23 矿井安全出口当矿井井下发生灾害时能用于通达地面的人行通道。

24 主斜井用于提升煤炭的斜井。

25 副斜井用于提升矸石、设备材料及人员的斜井。

26 回风斜井专供矿井排出风流的斜井。

27 缓坡斜井在地层中开凿的,用于通行无轨胶轮车直通地面的倾斜巷道(坡度通常小于7°)。

28 风硐主要通风机和风井之间的专用风道。

井底车场

井底车场

(一)井底车场的硐室
(1)、主井系统硐室:翻车机硐室



煤仓 箕斗装载硐室:
变电所
中央水泵房
中央变电所与中央水泵房的布置要求:
中央变电所与水泵房应当联合布置,以便 主变电所向水泵房供的线路最短。当矿 井突然发生水灾时,仍能保证继续供电、 正常排水。一般布置在副井井筒与底井 车场的连接处。为了防止突水淹井,一 般要求将变电所与水泵房布置的标高, 高于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的0.5米。
若是底卸式矿车,一般用折返式。
1 、环形车场
特点:空、重车线在车场内的同一条车线上运 行,即采用单向环形运行。
优点:调车方便,通过能力大,一般能满足大, 中型矿井生产的需要。
缺点:巷道交岔点多,大弯道多,施工复杂, 掘进工程量大,电机车在弯道上行驶慢且顶 推不安全。
(1)卧式井底车场
结构特点:主副井的存车线与主运巷平行。 主副井距主运巷较近。
优点:空重车线位于直线上。利用一段主运巷做调车 线及绕道,开拓工程量 小。调车较方便。
缺点: 弯道上顶推,安全性较差,速度过慢。 巷道内坡度大。
适用条件:当井筒距主运巷较近时。 适用物60~90万吨⁄ 年。
五、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1、定义:车场内运输路线的通过能力。
计算方法: N----矿井年工作日 t1---矿井日工时 t2---一趟列车调车时间(min) m---车皮数 G---净载煤量 K1----运输不均衡系数(1.5) K2----矸石系数(不小于0.3)
车速度,从而增加车场通过能力。 (5)车场巷道和硐室应位于易于维护的稳固岩层中。
第三节 开采水平的设置
一、井底车场 定义: 井底车场是连接井筒和主要运输巷道的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副井马头门设计
1.马头门的形式 马头门的形式主要取决于选用罐笼的类型、进出车水平数 目,以及是否设有候罐平台。
1.马头门的形式 当采用单层罐笼,或者采用双层罐笼但采用沉罐方式在井 底车场水平进出车和上下人员时;或者采用双层罐笼,用 沉罐方式在井底车场水平进出车,而上下人员同时在井底 车场水平和井底车场水平下面进行时,通常用双面斜顶式 马头门 。
二、井底车场形式
井底车场按运行线路不同,可分为环形式、折返式和 环形-折返混合式等三种类型。
1.环形式井底车场
根据主、副井筒或空、重车线与主要运输巷道(运输 大巷或石门)的相互位置关系,即相互距离及其方位 不同,可将环形式车场分为卧式、斜式和立式三种。
1.环形式井底车场
l)卧式:当主、副井筒距主要运输巷道较近,而且主、副井 存车线与主要运输巷道平行布置时,采用卧式。车场两翼进车、 回车线绕道可以全部利用主要运输巷道,节省开拓工程量。
Hmin=L sina-W tga
四、主排水泵硐室设计
主排水泵硐室由泵房主体硐室、配水井、吸水井、配水巷、 管子道及通道组成。主排水泵硐室和水仓构成了中央
排水系统。
主排水泵硐室
主排水泵硐室吸水井
四、主排水泵硐室设计 1.泵房的位置
为缩短电缆和管道线路,便于排水设备运输,提供良好的通 风条件,以及有利于集中管理、维护和检修,水泵房在绝大 多数情况下都设在井底车场副井附近的空车线一侧,并与 主变电所组成联合硐室。
井底车场与硐室
第一节 井底车场的结构与形式
井底车场是指位于开采水平,连接矿井主要提升井 筒和井下主要运输、通风巷道的若干巷道和硐室的 总称,是连接井筒提升和大巷运输的枢纽。
它担负对煤炭、矸石、伴生矿产、设备、器材和人 员的转运,并为矿井通风、排水、动力供应、通信、 安全设施等服务。
一、井底车场的结构
主井井底水窝泵房是位于主井清理撒煤硐室以下,其内安
设水泵。
(3)其他硐室 1)调度室。 位于井底车场进车线的入口处。用以指挥井下 车辆的调运工作。 2)电机车库及电机车修理间硐室。 供井下电机车的停放、 维修和对蓄电池机车充电使用。 3)防火门硐室。 多布置在副井空、重车线上离马头门不 远的单轨巷道内。其内安设两道便于关闭的铁门或包有铁皮的 木门。一旦井下或井口发生火灾时用来隔断风流,防止事故扩 大。 此外,在井底车场范围内,有时还设有乘人车场、消防列 车库、防水闸门等。爆炸材料库和爆炸材料发放硐室 一般设在井底车场范围之外适宜的地方。
四、主排水泵硐室设计
5.主体硐室尺寸的确定
5.主体硐室尺寸的确定 (1)硐室的长度由下式确定:
5.主体硐室尺寸的确定 (2)硐室的宽度由下式确定:
5.主体硐室尺寸的确定 (3)硐室的高度由下式确定:
五、井下主变电所 井下主变电所是井下总配电站,由地面经井筒引入的高压电 流经过配电、变电和整流给井下提供动力和照明之用。
一、箕斗装载硐室
2.箕斗装载硐室的断面形状及尺寸确定 箕斗装载硐室的断面形状多为矩形,当围岩较差,地压较 大时可以采用半圆拱形。箕斗装载硐室的尺寸,主要根据 所选用的装载设备的型号、设备布置、设备安装和检修, 以及考虑人行道和行人梯子的布置要求来确定。
二.井底煤仓设计
1.煤仓的形式与断面形状 根据围岩稳定性及矿井年生产能力的大小,有倾斜煤仓与 直立煤仓两种形式。倾斜煤仓适用于围岩较好、开采单一 煤种或开采多煤种但不要求分装分运的中小型矿井。垂直 煤仓适用于围岩较差、可以分装分运的大型矿井。
井下卸矿硐室
(2)主井系统硐室
3)箕斗装载硐室。 对采用矿车运输的矿井,箕斗装载硐室 位于井底车场水平以下,上接煤仓下连主井井筒。其内安设 箕斗装载(定容或定重)设备,将煤仓中的煤按规定的量装入 箕斗。
另外,主井清理撒煤硐室位于箕斗装载硐室以下,通过倾斜 巷道与井底车场水平巷道相连,其内安设清理撒煤设备,将箕 斗在装、卸和提升煤炭过程中撒落于井底的煤装入矿车或箕斗 清理出来;
垂直煤仓多为圆形断面,倾斜煤仓为半圆拱形断 面。倾斜煤仓的一侧应设人行通道,宽为1.0m左右,内
设台阶及扶手以便行人。在煤仓与人行道间墙壁上设检查 孔,宽×高为500mm×200mm。检查孔上设铁门,以检查煤 仓磨损和处理堵仓事故。
三.副井马头门设计
马头门是指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巷道的连接部分(或交汇 处),实际上它是垂直巷道与水平巷道相交的一种特殊 形式的交岔点。但是人们习惯称为马头门,而且通常是指 罐笼立井与井底车场巷道的连接部。
四、主排水泵硐室设计
4.主体泵房的设备布置 (1)水泵一般沿硐室纵向单排布置以减小硐室的跨度。 (2)根据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选择排水管的直径 和敷设趟数。一般情况下要设置2~3趟,其中一趟作为备用。 (3)电缆的敷设有沿墙悬挂和设电缆沟两种方式。前者使 用与检修方便,但长度增加,故采用电缆沟敷设较多。 (4)为便于安装、检修水泵,敷设管线,在每组水泵和电机 中心处预埋两根18~33号工字钢作为起吊横梁。
四、主排水泵硐室设计 2.配水井、配水巷和吸水井的布置 配水井位于泵房主体硐室吸水井一侧,一般布置在中间水泵
位置,与中间吸水井通过溢水管直接相连。井底底板标高应 低于水仓底板标高1.5m。
配水巷也位于吸水井一侧,通过溢水管与配水井和吸水井相
通。其底板标高高于吸水井井底1.5m。
吸水井位于主体硐室靠近水仓一侧,断面为圆形,净径为
1.0~1.2m,深5~6m。正常情况下每台水泵单独配一个吸水 井。
四、主排水泵硐室设计
3.水仓 水仓由主仓和副仓(或称内仓与外仓)组成,两者之间的 距离视围岩稳定程度确定,一般为15~20m。当一条水仓清理 时,另一条水仓能满足正常使用。 水仓入口设在井底车场巷道标高的最低点,即副井空车 线的终点。 由于水仓的清理为人工清仓、矿车运输,所以水仓与车场巷 道之间需设一段斜巷,它既是清理斜巷又是水仓的一部分。
副井空重车线的长度,大型矿井各按1.0~1.5列车长,中
小型矿井按0.5~1.0列车长;
材料车线长度,大型矿井应能容纳10个以上材料车,一般为
15~20个材料车,中小型矿井应能容纳5~10个材料车;
调车线长度通常为1.0列车和电机车长度之和。
一、井底车场的结构
2.辅助线路(巷道) 主要是指通往各种硐室的巷道。如通往主排水泵硐室、水 仓的通道,主井撒煤清理斜巷(或水平巷道)及通道,管子道, 通往电机车修理库的支巷等.
1.主要运输线路(巷道) 包括存车线巷道和行车线巷道两种。
存车线巷道是指存放空、重车辆的巷道。如主、副井的
空、重车线,材料车线等。
行车线巷道是指调动空、重车辆运行的巷道。如连接主、
副井空、重车线的绕道,调车线,马头门线路等。
一、井底车场的结构
大型矿井的主井空重车线长度各为1.5~2.0列车长;中小 型矿井的主井空重线长度各为1.0~1.5列车长;
1.马头门的形式 当采用双层罐笼,用沉罐方式进出车,进车侧设固定平台, 出车测设活动平台,上下人员可以同时在两个水平进出时; 或者当采用双层罐笼,设有上方推车机及固定平台,双层 罐宠可在两个水平同时进出车和上下人员时,可以采用双 面平顶式马头门。
副井马头门(双层)
副井马头门活动平台
三.副井马头门设计
2.折返式井底车场
2)尽头式。当主、副井筒距主要运输巷道远,而且主、副井 存车线与主要运输巷道垂直时,可采用尽头式。矿车只能从一 端入场,经卸载后回到始端,车场作业在主石门中进行。这种 车场实为单侧进车的梭式车场。
第二节 井下主要硐室
一、箕斗装载硐室
1.箕斗装载硐室与井底煤仓的布置形式 中小型矿井广泛采用箕斗装载硐室与倾斜煤仓直接相连 的布置形式 .
2.马头门平面尺寸的确定 马头门的平面尺寸包括长度和宽度。
2.马头门平面尺寸的确定 长度是指井筒两侧对称道岔基本轨起点之间的距离。
2.马头门平面尺寸的确定 马头门宽度则取决于井筒装备、罐笼布置方式和两侧人行 道的宽度。马头门两侧巷道均应设双边人行道,各边 的宽度不应小于900mm,对于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按照现 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不应小于1000mm。
(1)副井系统硐室 2) 主排水泵硐室和主变电所。
主排水泵硐室和主变电所通常联合布置在副井附近,使排水管 引出井外、电缆引入井内均比较方便,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一旦有水灾时可关闭密闭门,使变电所能继续供电,水泵 房能照常排水。 水泵房通过管子道与副井井筒相连,通过两侧通道与井底车场 水平巷道相连。其内分别安设水泵和变电整流及配电设备,负 责全矿井井下排水和供电。
四、主排水泵硐室设计
3.水仓 水仓的容量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按以下情况分别 确定.
当矿井正常涌水量小于或等于1000m3/h时,水仓有效容量按 下式计算: Q=8Q0 式中,Q为水仓的有效容量,m3;Q0为矿井正常涌水量,m3/h。
当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m3/h时,水仓有效容量按下式计 算: Q=2(Q0+3000)>4Q0
1.环形式井底车场
2)斜式:当主、副井筒距主要运输巷道较近,或者由于地面 生产系统的需要,必须使主、副井存车线与主要运输巷道斜交 时,采用斜式。这种车场特点是可以局部利用主要运输巷道。
1.环形式井底车场
3)立式:当主、副井筒距主要运输巷道较远,而且主、副井 存车线与主要运输巷道垂直时采用立式;若主、副井筒距主要 运输巷道更远时,可采用另一种立式,常称为刀式。
3.硐室 分为副井系统硐室、主井系统硐室以及其它硐室。
(1)副井系统硐室
(1)副井系统硐室 1)马头门硐室。位于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巷道连接处,
其规格主要取决于罐笼的类型、井筒直径以及下放材料的最大 长度。其内安设摇台、推车机、阻车器等操车设备。 材料、设备的上下,矸石的排出,人员的升降以及新鲜风流的 进入都要通过马头门。
30°,内安设排水管路,与副井井筒相连。 除以上硐室外,副井系统的硐室还包括等候室和工具室以及 井底水窝泵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