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与原子校本作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题 (Word版附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A. 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B. 甘蔗甜,苦瓜苦——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 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D.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 分子比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B.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B. 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氯原子4.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⑤5.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 过氧化氢B. 氧化铜C. 空气D. 二氧化碳6. 水加热至100℃时,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其原因是()7.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8. 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C. 品红扩散D.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9.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进行化学反应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A. 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 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 原子核的内部结构10. 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 分子种类B. 分子数目C. 原子种类D. 原子数目11. 下列微观图中的表示混合物的是( A )①②③④A. ②③B. ②③④C. ③D. ③④12. 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A. 原子可以构成物质B.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 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13. 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3.1.1 分子和原子课后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分子和原子课后作业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B.花园里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2. 金秋时节,在桂花树附近,能闻到丹桂散出的阵阵花香,花香这种现象说明了( ) 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气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压强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减小B.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减小C.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隙减小D.压强增大,分子的质量减小4.对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B.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间隔消失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6.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7.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不断运动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增大D.氢气与液氢都能作为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8.图3-2-1A是液态水加热变成气态水蒸气的示意图,图3-2-1B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示意图。
根据图回答:(1)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时______发生了变化,但______没有发生变化,故上述变化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分子和原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及它们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2. 通过作业加深对分子与原子特性的理解,为后续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结构学习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 要求学生阅读《分子和原子》的教材内容,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观看分子与原子构成的微视频,掌握物质组成的微观知识。
2. 动手实验:- 设计家庭实验:通过使用各种家庭物品,如白糖、食盐等,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溶液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物质组成的可见变化。
- 利用实验室的模型,指导学生亲手搭建分子的简单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形态与运动方式。
3. 课后调研:- 分组合作调查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例如蛋白质分子、有机化合物在食物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 每组提交一个详细的调研报告,包含该类应用的概念解释及对应的现实例证。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确保作业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
3. 动手实验部分要求学生按照指导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注意安全操作。
4. 课后调研需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并通过实例和资料加强证明,小组提交的报告要求思路清晰、表述完整。
5. 每个部分的作业内容完成后应写一份个人总结,说明在完成过程中的体验和学习到的东西。
四、作业评价1. 评判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定义、特性等是否准确理解。
2. 对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课后调研能力进行评价,如实验步骤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合理以及调研报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等。
3. 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书写规范程度进行评价,包括格式是否正确、字迹是否清晰等。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及时反馈,指出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分子和原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笔记整理:请同学们根据课堂讲解,整理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笔记,包括概念、性质、构成等。
2. 概念辨析: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哪些现象是由分子或原子引起的。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食物的腐烂、金属的生锈等。
通过这些实例,进一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3. 实验分析: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观察不同情况下分子的运动情况。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分子的基本性质,并思考如何影响分子的性质。
4. 知识应用: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分子和原子知识,思考并解答以下问题:a. 解释为什么水能溶解其他物质?b. 为什么酒精挥发却不凝结成固体?c. 为什么食物会腐烂?d. 为什么金属会生锈?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禁止抄袭。
2. 认真阅读课本,确保理解作业目的和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3. 实验时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
4. 按时提交作业,如有疑问请及时向老师请教。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将基于学生的课堂笔记、问题回答、实验分析报告以及团队协作表现等方面进行。
2. 对于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分子和原子知识的学生,将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 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将给予耐心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逐步提高化学素养。
五、作业反馈1. 鼓励同学们在作业中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以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
2. 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将在下次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和答疑解惑,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反馈给学校教务部门,以便于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初中化学课程《分子和原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题 (Word版附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A. 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B. 甘蔗甜,苦瓜苦——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 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D.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 分子比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B.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B. 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氯原子4.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⑤5.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 过氧化氢B. 氧化铜C. 空气D. 二氧化碳6. 水加热至100℃时,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其原因是()7.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8. 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C. 品红扩散D.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9.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进行化学反应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A. 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 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 原子核的内部结构10. 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 分子种类B. 分子数目C. 原子种类D. 原子数目11. 下列微观图中的表示混合物的是( A )①②③④A. ②③B. ②③④C. ③D. ③④12. 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A. 原子可以构成物质B.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 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13. 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结构校本作业 新人教版(2021学年)

福建省漳州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结构校本作业(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福建省漳州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册3.2 原子结构校本作业(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福建省漳州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结构校本作业(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知识回顾1.原子都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构成的;原子核一般都是由和构成(特例是氢原子核中没有)。
2.每个质子带单位的电荷;每个电子带单位的电荷,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的,但相反,因此,原子电性.训练提升3.朝鲜核问题引起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
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A.该原子带正电,可提供电能B.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4.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月球新能源——氦—3,经测算推理10t的氦—3就能满足我国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
下列关于此氦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2 电子数为2B.质子数为3 电子数为3C.质子数为2 电子数为3D.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25.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B.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种原子D.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6.2012年6月,序号为117的原子被成功验证。
下列关于该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个实心球体B.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7.推理是一种学习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3.1分子和原子作业课件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基础梳理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 能量,在叶__绿__体____中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淀粉), 并释放__氧__气____;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的过程。
光能
2.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
(储存着能量)
3.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___蒸__腾__作__用___散失到环 境中。
4.叶片的结构与功能:
叶脉的作用是支持和输导;表皮包括__上__表__皮__和_下__表__皮___; 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_气__孔_____由一对半月形保卫细
胞构成,是水分散失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
够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考题精练 1.(2017 年广东省)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空气特别清 新和湿润,主要原因是植物进行了( A )
A.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 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变得湿润;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 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得清新。
实验: (1) 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 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2)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水平要求 Ⅰ Ⅱ Ⅰ Ⅰ Ⅱ Ⅱ Ⅰ
Ⅰ
Ⅱ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基础梳理
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吸水的主要部根位尖:成_熟__区_____________。 (2)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成熟区具有大量的__根__毛____,使得
3.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__机__物____,储存__能__量____。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时练《3.1 分子和原子》(2) 练习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2.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碳原子和氧原子B.碳原子和氧分子C.二氧化碳分子D.不能确定3.下列古诗文蕴含的科学原理中,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暗香浮动月黄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吹尽狂沙始到金——金原子化学性质稳定C.曾青得铁化为铜——铜离子得电子变为铜原子D.蜡炬成灰泪始干——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纯净物:洁净的空气、H2O2溶液、冰水混合物…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C.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D.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B.分子只能由同种原子构成C.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7.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8.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9.一滴水能分成许许多多个水分子,分子又可分成原子,原子又由中子、质子、电子等构成,这些微粒中,一定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A.水分子B.构成水分子的原子C.中子和质子D.电子10.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相关说法解释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B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C盐酸、硫酸溶液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A.A B.B C.C D.D11.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氧气B.过氧化氢C.水D.二氧化硫12.水银(汞)温度计是医院测量体温常用的仪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与原子
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知识回顾
1.物质是可分的,都是由微观构成的,分子是其中的一种,如氧气是由构成的,水是由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
2.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分子在不停地,受热时,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分子之间存在着,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间隔最大的是。
【训练提升
3.水烧开时,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的体积增大了 B.水分子数目增大了
C.水分子的间隔增大了 D.水分子的质量增大了
4.下列物质中不含氧分子的是()A.氧气 B.空气 C.液氧 D.过氧化氢
5.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金属球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间隔
B.烧烤时常出现烟气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里放一盘水仙花,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有一分子运动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
⑴盖在小烧杯口的滤纸上滴有酚酞试液,小烧杯中盛放
的药品是浓氨水
⑵从烧杯口掀起滤纸使用的仪器是,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盖在小烧杯上,可观察到。
将滤纸掀起并在空气中展示一会儿,你将观察到。
⑶实验结果说明所用药品中的具有强烈的挥发性,⑵中的实验现象主要是由于
分子的不断运动造成的。
7.讨论:已知1mL 水中大约有3.34×1022个水分子,则吴亮同学计算一个水分子的体积如下:mL ..mL 23221099210
3431-⨯≈⨯ 问这个结果是否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
1、粒子;氧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
2、很小;运动;增大;间隔;气体
【训练提升
3、C
4、D
5、D
6、(2)镊子;滤纸变红;滤纸上的红色逐渐褪去 (3)浓氨水;氨气
7、不合理。
分子之间有间隔,1mL 水的体积不仅仅是水分子的体积,还包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知识回顾
1.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有 和 ,如氢气由 构成的,氯气由 构成的,铁
由 构成的。
2.分子是由构成的,如一个氯分子是由 构成的,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 构成的。
3.分析课本P50~51的图3-6与图3-7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分子 ,原
子 ,原子是 的最小粒子。
4.分子是 微粒。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 ,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 。
混合
物是由 构成的物质,如 ;纯净物是由 构成的物质,
如 。
【训练提升
5.如图,其中的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
6.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其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氧化汞能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7.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C.物质都由分子构成的,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8.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
⑴该反应属于反应。
⑵虚线框内的粒子是(选填下图),你的推断依据是。
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
1、分子;原子;氢分子;氯分子;铁原子
2、两个氯原子;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氢原子
3、可以再分;不可再分;化学变化中
4、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相同;不同;不同分子;空气;同种分子;氧气
【训练提升
5、A
6、C
7、D
8、(1)分解(2)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