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节至第三节3

合集下载

地貌学:第七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

地貌学:第七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
2、冰碛物中的砾石磨圆度差,呈棱角状和半棱 角状;砾石的表面有磨光面、擦痕、压坑等冰川作 用的痕迹。
3、冰碛物的矿物 成分与冰川源头和冰 床基岩的性质一致。
4、冰碛物一般缺 乏层理构造。
三、冰碛地貌
(一)冰碛丘陵
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的表碛、中碛和 内碛等都坠落在底碛之上,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的冰 碛丘陵。
山岭的相对两坡发育的冰斗后壁相互靠拢所形成 的十分尖锐的锯齿状山脊
3、角峰
山峰四周发育的冰斗后壁相互靠拢形成的金字塔形 的山峰。
冰斗、刃脊、角峰
(二)冰川谷和峡湾
1、冰川谷
冰川谷又称U形谷或槽谷,它的前身大部分是山 地上升前的河谷,以后由冰川侵蚀改造而成,但两者 的地貌特征却显然不同。
第一,冰川槽谷都有 一个落差很大的槽谷头, 就像河流溯源侵蚀的裂点 一样,但其形成原因则是 在于那里冰川最厚,底部 剪切应力大,处于压融点 状态,冰川冰可塑性强, 侵蚀力强。
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 主峰-卡瓦格博峰
玉龙雪山的冰川
冰舌融水
高大的冰塔林
绒布冰塔林
南极冰川融水
(三)冰川的演化
第二节 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一、冰蚀作用
冰川对地面的侵蚀破坏作用,比河流强约5~20倍
(一)冰川的挖蚀作用
主要因冰川自身的重量和冰体的运动,致使底床基 岩破碎,冰雪融水渗入节理裂隙,时冻时融,从而使裂 隙扩大,岩体不断破碎,冰川就像铁犁铲土一样,把松 动的石块挖起带走。
地球表面不同纬度雪线的分布高度
我 国 现 代 雪 线 高 度 分 布 图
(二)成冰作用
新雪的积累阶段(积雪阶段) 粒雪化阶段
成冰作用阶段 冰川
二、冰川的运动
(一)冰川运动的机制

第七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七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核被膜功能 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 基因表达的时空隔离 运输作用
图6-2 核被膜的结构
二、核孔复合体(NPC)
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 核孔复合体的功能
胞质环 核质环 辐
柱状亚单位 腔内亚单位 环带亚单位 中央栓
图6-3 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
核孔复合体的功能
主要功能就是进行物质运输。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运输既可以是被动运输,也可以是主动运输。 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不仅具有选择性,而 且具有双向性,即核输入与核输出。 核输入
1.着丝粒和动粒 2.次缢痕与核仁组织区 3.随体与端粒
着丝粒和动粒
着丝粒是连接两个染色单体形成有丝分裂染色体的主缢痕, 其将染色单体分为两臂——短臂(p)和长臂(q) 。
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分为四种类型 中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 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动粒是由着丝粒结合蛋白在有丝分裂期间特别装配起来的、 附着于主缢痕外侧的圆盘状的结构 。 动粒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结构域: 动粒结构域、中央结构域、 配对结构域
作业
名词解释: 染色质与染色体、组蛋白与非组蛋白、常染色质与 异染色质、结构异染色质与兼性染色质、多线染色 体与灯刷染色体、着丝粒与动粒、随体与端粒、次 缢痕与核仁组织区、核型、染色体分带、亲核蛋白、 核仁、
简答题: 1、概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简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3、核小体的结构特点。 4、试述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 5、分析中期染色体DNA的3种功能元件及其作用。 6、概述核仁的结构及其功能。
图7-12 根据着丝粒位置对染色体的分类
中央结构域 图7-13 动粒的结构模型
次缢痕与核仁组织区

第七章 气体一维高速流动

第七章 气体一维高速流动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气体一维高速流动
微弱扰动波的传播 气体一维定常等熵流动 气体一维定常等熵变截面管流 正激波
第四节
前几章讨论的是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例如对于液体, 即使在较高的压强下密度的变化也很微小,所以在一般情况 下,可以把液体看成是不可压缩流体。对于气体来说,可压 缩的程度比液体要大得多。但是当气体流动的速度远小于在 该气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即声速)时,密度的变化也很小。 例如空气的速度等于50m/s,这数值比常温20℃下空气中的 声速343m/s要小得多,这时空气密度的相对变化仅百分之一。 所以为简化问题起见,通常也可忽略密度的变化,将密度近 似地看作是常数,即在理论上把气体按不可压缩流体处理。 当气体流动的速度或物体在气体中运动的速度接近甚至超过 声速时,如果气体受到扰动,必然会引起很大的压强变化, 以致密度和温度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气体的流动状态和流 动图形都会有根本性的变化,这时就必须考虑压缩性的影响。 气体动力学就是研究可压缩流体运动规律以及在工程实际中 应用的一门科学。本章中仅主要讨论气体动力学中一些最基 本的知识。
马赫锥的半顶角,即圆锥的母线与气流速度方向之间 的夹角,称为马赫角,用 表示。由图7-2(d)可以容易地 看出,马赫角 与马赫数Ma 之间的关系为
c 1 sin V Ma
(7-6)
马赫角从90°[这时相当于扰动源以声速V=c流动的情况, 如图7-2(c)所示] 开始,随着马赫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由 于圆锥顶就是扰动源,所以当物体以超声速运动时,它所 引起的扰动不能传到物体的前面。马赫锥外面的气体不受 扰动的影响,微弱扰动波的影响仅在马赫锥内部,即微弱 扰动波不能向马赫锥外传播。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以超声 速飞行的弹丸在附着于它头部的波未到达观察者的耳朵以 前听不到声音的原故。

第七章 道德的基本范畴

第七章 道德的基本范畴

第二节 道德义务
二、道德义务的特征 1. 道德义务具有非权利动机性 2. 道德义务具有自律性 3. 道德义务具有弱强制性 4. 道德义务具有广泛性
第二节 道德义务
三、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1. 要正确认识义务与权利的关系 2. 要正确认识义务与自由的关系 3. 要努力培养道德义务感和荣辱感 4. 要善于处理不同道德义务之间的矛盾 和冲突
第三节 良 心
二、良心与德性 良心与德性的联系 (1)相互依存: ---一方面,德性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素质,
从根本上规定着良心发生作用的范围、 深度和力度,规定着行为可能达到的道 德水平。 。 ---另一方面,良心作为自我道德调控机制 对人的德性具有重要的维护作用。
第三节 良 心
二、良心与德性 良心与德性的联系 (2)良心与德性具有互补的作用 (3)良心和德性又是相互促进的。
第三节 良 心
二、良心与德性 良心与德性有一定区别: ---良心的特点在于调控性,即它要求人怎样,对
人的某一具体行为具有直接的调控作用,并且 通常以特有的形式针对具体行为进行调控。与 良心不同,作为心理定式的德性,其特点是意 向性,即它使人倾向于怎样,而不对人的知情 意行具有直接的调控作用。 ---良心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面,包括行为本身和 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如何做事);德性则涉及 知情意行各个方面,是人格的一个基本维度 (如何做人)。
第一节 善 恶
一、善恶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行为、品质的善恶性质并不是 它们本身具有的,而是相对于一定主体而言的,是由一定 的主体作出的价值判断。
---这里的主体通常不是指个人,而是指一定的社会,即善恶 性质是由一定社会来评判的。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行为、 品质是善的还是恶的,主要取决于它们是否符合该社会的 利益。凡是符合该社会的利益的就是善,否则就是恶。

第七章1 岩浆作用

第七章1 岩浆作用

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火山弹
A-麻花状火山弹(长34cm);B-火山渣(长14cm) -麻花状火山弹( ; -火山渣( )
火山锥的类型
中心式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常呈 锥状,称为火山锥 火山锥。 锥状,称为火山锥。 由于火山喷发类型不同, 由于火山喷发类型不同,因而火 山锥也是多种多样的。 山锥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由熔岩组 成的,称为熔岩锥 坡角常仅有2 熔岩锥, 成的,称为熔岩锥,坡角常仅有2°~ 10° 很少大于15 15° 10°,很少大于15°。 主要由火山碎屑岩组成的, 主要由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称为 火山碎屑岩锥,坡角约30 30° 40° 火山碎屑岩锥,坡角约30°~40°。 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的 称为复合锥 坡度常小于35 复合锥, 35° 称为复合锥,坡度常小于35°。
美国西部 的火山颈
黑龙江五大 连池熔岩流 瀑布
二、侵入作用
岩浆侵入地壳中但未喷出地表时称 侵入作用, 为侵入作用,侵入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 各种各样岩浆岩体称为侵入体 侵入体, 各种各样岩浆岩体称为侵入体,侵入体 周围的岩石叫围岩 围岩。 周围的岩石叫围岩。 根据岩浆侵入深度的不同可分为 可分为: 根据岩浆侵入深度的不同可分为: 深成侵入作用(深度> km) 深成侵入作用(深度>3 km) 浅成侵入作用(深度< km) 浅成侵入作用(深度<3 km) 相应地,侵入体也分为深成侵入体 相应地,侵入体也分为深成侵入体 浅成侵入体。 和浅成侵入体。
液态喷出物
称为熔浆 称为熔浆。熔浆与岩浆的差别 熔浆。 在于熔浆挥发分较少。 在于熔浆挥发分较少。熔浆冷凝后 形成的岩石称为熔岩。 形成的岩石称为熔岩。
基性熔浆SiO 含量低, 基性熔浆SiO2含量低,挥发组分 较少,温度高,冷却慢,粘性小, 较少,温度高,冷却慢,粘性小,流 动快。冷却后形成颜色较深的岩石, 动快。冷却后形成颜色较深的岩石, 玄武岩。 称玄武岩。 当基性熔浆表面冷凝成塑性薄壳, 当基性熔浆表面冷凝成塑性薄壳, 而下面熔浆仍继续流动时, 而下面熔浆仍继续流动时,就会拖曳 上部薄壳使其产生波状起伏,形成波 上部薄壳使其产生波状起伏,形成波 状熔岩;如果下面熔浆还继续流动, 状熔岩;如果下面熔浆还继续流动, 使上部薄壳被拖引成绳状构造, 使上部薄壳被拖引成绳状构造,则形 绳状熔岩。 成绳状熔岩。

第七章 硫酸

第七章   硫酸

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能与一
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水大
量放热,可发生沸溅。具有强腐蚀性。
应急处理处臵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 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 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干燥
●建国后我国的硫酸工业
1949年后,我国的硫酸工业发展较快。硫酸厂由建国前的几 家发展成数百家,硫酸产量也随之大幅度增长。

产量/ 万吨
1949 4.0
1952 19.0
1957 63.3
1966 225.0
1970 291.4
1975 484.7
1980 764.3
1987 983.0
2004 4000
灭火方法: 砂土,禁止用水。
三、硫酸的用途

基本化学工业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化工产品之 一。(曾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工业之母”)
1、化肥工业中,占总用量的40~50%。用硫酸制取硫 酸铵和过磷酸钙。 2、作为化工原料使用。生产相关的酸、盐类物质应用于 各行各业。 3、作为试剂使用。 4、其它方面。制造炸药
SO3 (mol ) 80 / 80 0.9 1 H 2O(mol ) 20 /18
20%的发烟硫酸100㎏其各项组成: 总质量:100㎏ 分为其一: 游离的SO3质量:20㎏
其二: H2SO4的质量:80 ㎏ SO3的总质量=生成H2SO4的SO3质量 + 游离的SO3质量

第七章工资理论

第七章工资理论

中国企业福利的演变和发展
我国企业福利的发展历程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紧密相连的,在计 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企业福利也经历了一次从 青虫到蝴蝶的蜕变。 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福利的载体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奉行的是“低工资、高福利”的政策,由于当 时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还不健全,企业福利就成了 社会福利的载体,起到了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不讨人喜欢的青虫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在自 负盈亏的同时拥有了经营自主权,在“效率优先” 的指导原则下,企业福 利成为不讨人喜欢的“青虫”,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已不多见,很多企业纷纷 甩掉了企业福利这个沉重的包袱,国有企业全方位的企业福利体系开始解体。 为了妥善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政府开始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养老、 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几大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通过法规的形式确定下 来,并演变成现在的法定福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 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同时,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12月6日劳动部发 布)第五条也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 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代替货币支付。” 针对一些用人单位在发放工资时以实物充抵的现 象,江西省政府近日出台规定指出,工资只能以 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有价证券等非货币 形式替代,违者最高可处以2万元的罚款。 货币工资也称为名义工资。
四、工资的基本原则



投入产出原则 按劳付酬原则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增加工资原则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市场调节工资原则 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

2007年山东省政府发布2007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以2006年 全省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2007年企业工资指导 线基准线为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6%,上线(预警线)增长 24%,下线增长8%。 2007年4月青岛市对外发布了2007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以本 企业2006年平均工资为基数,基准线为平均工资增长14%, 上线为平均工资增长22%,下线为平工资增长4%。

阻燃材料学 第7章 纳米阻燃技术

阻燃材料学 第7章  纳米阻燃技术

2019/2/17
第七章 纳米阻燃技术
2019/2/17
第二节 纳米阻燃机理
2019/2/17
2019/2/17
第二节 纳米阻燃机理
对一些纳米材料的燃烧残余物的 TEM 照片显示,无论 是插层型还是剥离型,体系最终均有大量的碳化物 /硅酸 盐(carbonaceous-silicate)多重层状结构的生成(片层间 距一般为1~2nm)。 硅酸盐片层结构对于炭层起到增强作用,提高了残炭 强度。这种碳化物 / 硅酸盐多重层状结构可以作为传热、 传质的隔绝体。 插层型PLS 纳米复合材料由于保持其硅酸盐片层的近 程有序结构,并且高分子链以较伸展的构象局限于硅酸盐 片层中,在受热降解时可能更有利于碳化物 /硅酸盐多重 层状结构的生成,从而有较好的阻隔作用。
2019/2/17
第一节 概述
PL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的研究约始于 20世纪80年代末。自1987年日本首次报道用聚合插层法制 备 Nylon-6/ 蒙脱土 PLS 纳米复合材料以来,人们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工作。 同常规的聚合物/无机填料复合体系相比,PLS纳米复 合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无机物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积非常大,且存在无机物 与聚合物界面间的化学结合,因此具有理想的粘接性能, 可消除无机物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问题, 充分发挥无机材料的优异力学性能、高耐热性。
2019/2/17
第二节 纳米阻燃机理
释放出的大量水汽可稀释可燃物的浓度,降 低可燃气对燃烧的贡献,致使系统放热量和生烟 量减小。 有些无机填充材料在燃烧表面形成壳层可以 起隔热和阻隔可燃气体向燃烧表面迁移的作用。 在PLS纳米复合材料中,由于复合材料的成分 比较单一,阻燃机理也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由 层状硅酸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阻隔作用和对分子 链的限制作用而使聚合物的阻燃性能得到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测量的重要性
压力为直接检测和控制的参数 锅炉的汽包压力、炉膛压力、烟道压力 化工生产中的反应釜压力、加热炉压力等 通过压力间接测量其它量 液位 流量
2. 测量原理
流束将在节流件处形成 局部收缩,流速增加, 静压力降低,在节流件 前后便产生了压差。 流体流量愈大,压差愈大, 依据压差来衡量流量的 大小 以流体连续性方程 (质量守恒定律) 和伯努利方程 (能量守恒定律) 为基础的
1 2
(7.2.2)
P
' 1
v
2
2 1
P
' 2
v
2
2 2
式中,P’1、v1——截面I—I处的压力和速度; P’2、v1 ——截面Ⅱ—Ⅱ处的压力和速度。
根据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得:
A1v1 A2 v 2
A2 v1 v2 A1
' ' 2 ( P P 2 1 2) v2 A2 2 代入式(7.2.2)得 [1 ( ) ] A1 对于截面积Ⅱ—Ⅱ代入质量流量方程得
2. 质量流量的测量方法
(1)直接法: 利用检测元件,使输出信号直接反映质量流量。 热式质量流量计; 科里奥利力质量流量计。 (2)间接法: 用两个检测元件分别测出两个相应参数,通过运算 间接获取流体的质量流量。 ①ρqv2检测元件和ρ检测元件的组合 (差压流量计+密度计); ② qv检测元件和ρ检测元件的组合 (体积流量计+密度计); ③ ρqv2检测元件和qv检测元件的组合 End the 7.1 (差压流量计+体积流量计)。
式中,p、ρ、v分别为流体的压强、密度和速度; h为铅垂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c为常量 单位体积流体的压力能 p、重力势能ρgh和动能 (1/2)*ρv2,在沿流线运动过程中,总和保持不变,即总能
量守恒
设被测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理想流体(液体), 根据伯努利方程,对截面I—I、Ⅱ—Ⅱ处 沿管中心的流体有以下能量关系: 被测流体是等温不可压缩的
第7章 流量检测
日常生活:水、煤气、燃油、污水排放 工业生产:生产过程各种被控介质流量 水、蒸汽、燃油、煤气、水煤浆等 商业:贸易计量 原油、油漆、液体药剂等 国防:陆海空军用燃料、火箭推进剂等
流量测量
流量参数的特殊 性以及流量测量的重 要性决定了流量传感 器是能源计量和环境 保护的重要技术手 段,是保证工业生产 质量的关键技术基 础;在国防科技领域 具有重要应用背景。
压力
速度
孔板附近的流速和压力分布
测量原理
当流体流经管道内的节流件时,流束将在节流件 处形成局部收缩,因而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 于是在节流件前后便产生了压差。 流体流量愈大,产生的压差愈大,这样可依据压 差来衡量流量的大小。 基础:流体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和伯努 利方程(能量守恒定律)。 压差影响因素: 流量、节流装置形式、管道内流体的物理性质 (密度、粘度)
流量测量复杂性
被测流体多样性:气体、液体、混合流体 参数差异大:流体的温度、压力、流量不同 要求不同:测量准确度,过程控制、贸易计量
7.1 流量的基本概念
7.1.1 流量测量的基本概念 7.1.2 流量检测的方法和分类
7.1.2 流量检测的方法和分类
按检测量的不同分为:
体积流量 质量流量
1. 体积流量的测量方法
(2)速度法: 先测出管道内的平均流速,再乘以管道截面积求 得流体的体积流量。 较宽的使用条件,可用于各种工况下的流体的流 量检测; 利用平均流速计算流量,管路条件的影响大,流 动产生涡流以及截面上流速分布不对称等都会给 测量带来误差。
检测管道内流速的方法
①节流式检测方法(差压流量检测法); ②电磁式检测方法 电磁流量计 ③变面积式检测方法 转子流量计 ④旋涡式检测方法 涡街流量计 ⑤涡轮式检测方法 涡轮流量计 ⑥声学式检测方法 超声波流量计 ⑦热学式检测方法 热线风速仪
q m CA0 C
2 ( P1 P2 ) 1 4 A0 2 P
1 4
d D
上式为针对不可压缩的理想流体而得出的流量公式。 对于可压缩流体(如各种气体、蒸汽)流过节流装置时, 压力发生改变必然引起密度的改变,对于可压缩流体 应引入气体可膨胀系数 ,则
qm
流量 传感器 仪表Fra bibliotek第7章 流量检测 7.1 流量的基本概念
7.1.1 流量测量的基本概念 7.1.2 流量检测的方法和分类
7.1.1 流量测量的基本概念
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一定截面积的数量。 瞬时体积流量-用流体的体积来表示(qv), 单位为m3/s
q v dA
A
瞬时质量流量-用流量的质量来表示(qm), 简称质量流量,单位为kg/s
1. 体积流量的测量方法
(1)容积法: 在单位时间内,以标准固定体积对流动介质连续不断 地进行度量,以排出流体固定容积数来计算流量 椭圆齿轮流量计、旋转活塞式流量计和刮板流量计 受流体的流动状态影响小,适用于测量高粘度、低 雷诺数的流体
雷诺数
雷诺数(Reynolds number)一种可用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 无量纲数,以Re表示,Re=ρvd/η,其中v、ρ、η分别为流 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d为一特征长度。例如流体流过 圆形管道,则d为管道直径。利用雷诺数可区分流体的流动是 层流或湍流,也可用来确定物体在流体中流动所受到的阻力 雷诺数小,流体流动时各质点间的粘性力占主要地位,流体各 质点平行于管路内壁有规则地流动,呈层流流动状态。 雷诺数大,惯性力占主要地位,流体呈紊流(也称湍流)流动状 态 一般管道雷诺数Re<2000为层流状态,Re>4000为紊流状态, Re=2000~4000为过渡状态。
2. 电磁流量计的构成
电磁流量计=流量传感器+转换器
(1)电磁流量计流量传感器
外壳 磁路系统 测量管 衬里 电极
①外壳(铁磁材料制成) 功能:保护激磁线圈,隔离外磁场的干扰。 ②磁路系统 功能:产生均匀的直流或交流磁场 直流磁场可用永久磁铁来实现,结构简单 工业现场电磁流量计,一般都采用交变磁场, 磁感应强度为 感应电势为
伯努利方程 Bernoulli’s equation
反映理想流体运动中速度、压强等参数之间关系的方程式 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动力学方程,流体在忽略粘性损失的流 动中,流线上任意两点的压力势能、动能与位势能之和保持 不变 对于重力场中的不可压缩均质流体 ,方程为
p+ρgh+(1/2)*ρv2=c
7.2.1差压式流量计组成及测量原理
1. 差压式流量计组成 2. 测量原理
1. 差压式流量计组成
差压式流量计组成框图
节流装置:安装于管道中产生差压, 节流件前后的差压与流量成开方关系; 引压导管:取节流装置前后产生的差压, 传送给差压变送器; 差压变送器:产生的差压转换为标准电信号(4-20mA)
q m A2 v 2 A2
2 ( P1' P2' ) A2 2 1 ( ) A1
(7.2.4)
反映质量流量和孔板前后压差之间关系
q m A2 v 2 A2
2 ( P1' P2' ) A2 2 1 ( ) A1
(7.2.4)
A2代表流束最小收缩截面,因其位置和A2大小均难以确定, 从而使A2面上的静压力也难以确定;为了方便,用孔板的 开孔截面A0代替流束最小收缩截面A2 。 压力差取自距孔板前后端面的固定位置处中的P1-P2,这样 压力易于测量。 式(7.2.4)用一个无量纲数C修正,C称为流出系数。
电磁流量计测量原理
导电性液体在垂直于磁场的非磁性测量管内流动, 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产生与流量成比例的感应电势
E BD
2
液体的体积流量
q v D / 4
4qv / ( D )
2
E (4 B / D)qv Kqv
式中, K为仪表常数,K= 4B/(πD)
在管道直径确定,磁感应强度不变的条件下, 体积流量与电磁感应电势有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 而与流体密度、粘度、温度、压力和电导率无关。
ISA 1932喷嘴
长径喷嘴
经典文丘里管
2. 非标准节流装置
(1)低雷诺数:1/4圆孔板,锥形入口孔板, 双重孔板,双斜孔板,半圆孔板等 (2)脏污介质:圆缺孔板,偏心孔板,环状孔板, 楔形孔板,弯管节流件等; (3)低压损:罗洛斯管,道尔管,道尔孔板, 双重文丘里喷嘴,通用文丘里管等; (4)脉动流节流装置; (5)临界流节流装置:音速文丘里喷嘴; (6)混相流节流装置。
qv
1 1 4
1 1 4
C A0 2 1P
差压式流量计的流量公式
C A0
2P
1
节流式差压流量测量
7.2.1 差压式流量计组成及测量原理 7.2.2 节流装置
7.2.2 节流装置
按其标准化程度分: (1)标准节流装置 按照标准文件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无须 经实流校准即可确定其流量值,并估算流量测 量误差; (2)非标准节流装置 成熟程度较差,尚未列入标准文件的检测件。
7.2 差压式流量计(DPF)
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应用最广泛 按检测件的作用原理分: 节流式、动压头式、水力阻力式、离心式、动 压增益式和射流式等几大类 节流式和动压头式应用最为广泛 节流式特点: 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适应能力强,几乎能 测量各种工况下的流量
节流式差压流量测量
7.2.1 差压式流量计组成及测量原理 7.2.2 节流装置
q m q v
累积流量-一段时间内流体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的累 积值
累积体积流量 累积质量流量
V qv dt
t1
t2
m qm d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