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全一册思品第七课第二节《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4)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节 第二节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第二节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
2、过程与方法: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对有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达到相应水平。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一般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辩证的观点、开放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人翁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使学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1、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2、如何理解共同富裕教学难点:1、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2、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教法设计:可以采用正反方辩论的方法,由教师根据目前社会上较为普遍的观点来确定论题,通过辩论,达到强化教学目标,把握知识要点的目的。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现阶段我国的公有制经济都包括哪些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又包括哪些形式?分别起什么作用?分配制度有哪些?讲解新课: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思考: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合法收入?(学生回答略)工资、奖金、稿费、出租房屋、体育彩票中奖等等这也让我们看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获得合法收入有多种途径,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有多种财富分配方式。
思考:每个人的收入主要是依据什么来分配的?(学生回答略)参与分配的要素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分配制度是:(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思考:为什么还要按资本、技术和管理来分配?(学生回答略)公有制为主体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见教材P93事例并思考问题)第一: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这几位民营企业家致富不记忘人民和社会,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带动后富者,他们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第二问: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5篇]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b24b4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3.png)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5篇]第一篇: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⑵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⑶知道“四个尊重”。
2.能力目标:⑴从我国多层次生产力水平出发,理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的必要性;⑵结合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况,体会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的道理;⑶从激发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角度,明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现实意义。
⑷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认同现阶段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自觉做到“四个尊重”;⑵使学生理解部分先富的政策,懂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族人民应互帮互助,并积极投身到扶贫帮困的宣传活动中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⑴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⑵什么是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法指导: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活动一:⑴利用多媒体给出两组图片:第一组是华西村及其富裕的人们;第二组是贫穷的人和贫穷的孩子以及因贫穷而买不起药和上不起学的漫画。
【提出问题】:对比这两组图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国家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些地区和人们比较富裕,有些地区和人们仍然没有摆脱贫困与落后,我们这个社会还存在贫穷的人。
⑵文字材料:我国现阶段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依然庞大,到2005年末,全国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67万。
这些贫困人口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地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收入来源匮乏,极易返贫,是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结合多媒体介绍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召开)的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九年级政治全册 3.7.2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新人教版

【鹤立鸡群】
自学教材P93—P94两个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
【凤凰涅盤】
看教材P94下面的两幅图及下面的一小段文字,完成问题。
1、引导学生先看教材P93第一自然段, 找到我国分配制度。
精讲: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及原因。
2、引导学生认识分配过程中要注意坚持的原则。
点拨:认识 为了避免贫富分化我国采取的措施。
导学目标
1、引导同学们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2、引导 同学们利用创业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教学难点
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
课型
讲授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
及解决对策
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你们现在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免除杂费和学费了,你知道这一政策是 怎样逐步实施的?
研
习
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根本原则。P95-96
3 、在我国共同富裕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内容。举例说明P96
4、从社会、个人角度知道如何使一切社会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P96最后一段
【百鸟争鸣】
3、引导学生自学教材P93—P94两个自然段,认识什么是共同富裕。
点拨: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不可能达到同步或同时富裕。
4、引导学生从社会、个人角度知道如何使一切社会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明确学习目标、找到我国分配制度,并明确原因。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_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让学生理清这节课的知识点,并明确学习的重点。
课堂练习(约7分钟)
布置课堂[]练习:单选题3题、多选题1题、问答题1题。
围绕学习难、重点设计,共5题
学生左右交换互评答案
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互评,检查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有效教学的目的。
总结
提高
作业布置(约1分钟)
1、课后调查“福建省或南平市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所做的实事”
提问:多种家庭收入体现了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提问: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分配制度?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通过图示讲解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完成学案1:分配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填空题
在分配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提醒学生划书,做好笔记。
通过分析提问,让学生初步了解上节课与这节课之间的联系,自然地导入新课。
【初中思想品德】《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计划
学时
一课时
学习内容
分析
本框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采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按奉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分配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共同富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挑战。
3. 让学生学会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分析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2.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挑战3. 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4. 青少年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身边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挑战。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4. 实践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讲解:讲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挑战。
3. 分析:分析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
5. 总结: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青少年的使命和责任。
五、作业布置1. 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写一篇心得体会。
2. 调查身边的社会现象,分析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成就和问题,制作一份PPT。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评估学生的心得体会和PPT制作质量,了解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农村,让他们亲身感受共同富裕的实践成果和挑战。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和途径。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和途径。
三、教学难点:1. 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和手段。
2. 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和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和手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1.1 讲解共同富裕的概念1.2 阐述共同富裕的意义2.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2.1 讲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方针2.2 分析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政策3. 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和手段3.1 讲解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3.2 分析共同富裕的实现手段4.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4.1 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财富观4.2 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 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5.1 讲解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5.2 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的目标和信念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共同富裕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共同富裕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并阐述其重要性和意义。
3. 分析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让学生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方针和具体政策。
4. 讨论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和手段: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种实现方式和手段,并分享给全班。
5.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6. 总结和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展望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7新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培养“四个尊重”意识,懂得如何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重点
我国基本分配制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难点
怎样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学法
情景感悟、自主学习
教法
情景教学法、归纳法、启发教学
课前
准备
1、学生填写课前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个案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内容是什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集体经济体现着什么原则?(学生回答)
2、导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那么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国制定了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呢?共同致富又怎样实现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课题)
2016年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教案
课题
7.2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主备人
备课地点
523办公室
时间
11.21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及分配原则。认识共同富裕的实质及过程。知道“四个尊重”的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
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二、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P95-P97的内容,初步了解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什么?是由什么决定的?
2、分配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3、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4、不同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哪些不同的内容?
5、怎样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三、学习新课(师生研讨案例,互动学习)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关注经济生活(第二课时)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学习目标: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了解共同富裕的实质、内涵,知道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所具有的不同内容;知道“四个尊重”的具体含义。
二、重点难点:重点是我国的分配制度;难点是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三、自主学习
(一)先富带后富共奔致富路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这一分配制度与我国相适应。
2、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既要提倡,又要落实。
既要反对,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怎样理解共同富裕?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
(2)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和
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四个尊重”:、、、。
2、意义:一切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
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三)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身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 年 6 月提的)
2、共享建设成果,同绘宏伟蓝图(板书)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 88 页第一段,并理解分析)
( 1)、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 -------- “三步走”
(板书)
三部走
时间
国民生产
人民生活目标
总值目标
第一步 1981---19
翻一番
解决温饱问题
90
第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91---20 再增长一
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其他人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B、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 的思想:一个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 地发展起来,中西部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是当发展 到一定时期, 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 发展,东部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板书设计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共同富裕: B、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 ( 2)、共同富裕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容 2、共享建设成果,同绘宏伟蓝图 (1)、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 -------- “三步走” ( 2)、小康的含义:
科 目 年级 备课时间 周 星 授 课 执教人 次 期 时间
政治 初三
主备课人
课题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 认知目标 :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能力目标 :使学生更加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增强对社会主义制 度的热爱。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修改
过程
意见
[巩固新课 ]:
20 世纪末我国多数人口实现小康 :全国约有 74.84%的
人口基本能达到小康 ,有 12.82%人口接近小康水平。 2000 年
有 95.6%的人达到小康水平。
[作业 ]:
判断自己的家乡是否达到小康标准。如果没有,想一想 在那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发表自己 的看法。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请同学们讨论: 京九铁路的开通和青藏铁路的修建, 有 什么重要意义?
[ 归纳小结 ] 本节主要学习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
本原则。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党制定了“三部走”的战
略部署。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教学 教学活动及教学内容
达到小康
00
倍
教学 过程
教学活动及教学内容
修改 意见
第三步 2001---20 达到中等 比较富裕,基本实
50
发达国家
现现代化
水平
( 2)、小康的含义:
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
小康 :
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达到丰衣
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
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
教后感
劳动环境的改善。
在不同时期,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小康的理解和认识
是不一样的。你认为小康的标准是什么? -------------
请
同学们讨论。
党的十六大指出: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
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 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板书) 实现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在中国 这样一个地大物博、地区差异较大的国家,要想实现同 步富裕、同时富裕是不可能的。 也正是鼓励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挥地区的优势,才使我们创造出 很多奇迹。如;上海的蒲东。 今天的蒲东,名列“神州第一”的地方不胜枚举, 有些还是“亚洲第一” ,“世界第一”。这些第一成为蒲 东奇迹最突出的代表。 1、亚洲第一塔 ------ 上海东方电视塔。 2、中国第一个金融贸易区 ------ 蒲东陆家嘴金融贸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必须坚持和完 善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 与此相适应, 我们还必须坚持和完善按
修改意见
教学 过程
教学活动及教学内容
修改意见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按劳分配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促进劳动效 率的提高。这和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是一致的。那么,其它分配方式有哪些呢?如:按个体 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入股分红、 银行利息等。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方略
教具 有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 过程
教学活动及教学内容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
现阶段我国的公有制经济都包括那些新式?非
公有制经济又包括哪些新式?它们分别起什么作
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讲授新课 ]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板书)
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2)、共同富裕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容(板书)
人 口 占 全 国 比 土 地 占 全国比
例
例
资源
东部 中西部 东部 中西 中西 东部
部
部
41.1 58.9% 13.85 41.1% 58.9% 13.85
%
%
%
但是 , 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比较大, 国家采取了那
些措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本战略是江泽民于
易区。 3、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4、中国最高的摩天大厦 ------ 金融大厦。 中国最大的中美合资企业 ------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
教学 过程
教学活动及教学内容
修改 意见
A、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是鼓励
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