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3新插图版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

2023新插图版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4的内容,完成教科书P25“练习六”中第2~4题。

▷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可展开),长方体教具。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识师: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师:请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让学生边指边说。

【设计意图】简单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和组成要素,为学习新知识打基础。

二、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1.教师指导,完成长方体纸盒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把它沿着棱剪开。

要求剪开后面要连在一起。

学生准备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体纸盒,其中一个剪开,另一个不动,方便后面对照找出各个面。

教师指导学生将一个长方体纸盒剪开,呈现展开图。

边剪边观察,剪到能展开即可。

【学情预设】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在剪的时候将所有棱都剪开,导致部分面从整个图形中分离出来,没有关系,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就会明白每个面最多只能沿三条棱剪下来,这样才会和整个展开图相连。

学生可以多带几个长方体纸盒,出现错误时就可以再尝试一次。

2.学生尝试,完成长方体纸盒展开图。

3.探究长方体的展开图。

(1)对应长方体,明确展开图的6个面。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为了预防学生剪时出错,教师要求学生剪慢一点,剪开一条棱后,想清楚再剪后面的棱。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6个面。

学生展示交流后,课件展示长方体的展开图。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学案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学案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体会表面积公式的推理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过程:一、这些知识你还记得吗?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用字母表示分别是()、()、(),1米=()分米,1分米=()厘米,1米=()厘米;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用字母表示分别是()、()、(),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二、观察下图,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右图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2.长方体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宽各是多少?面积呢?与它相等的面是哪个?这两个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厘米?厘米3.(向左转)长方体的右面是什么形?长、宽各是多厘米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厘米?10厘米4.(向对着自己的方向转)长方体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宽各是多少?面积呢?与它相等的面又是哪个面?这两个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厘米?5.把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加起来看看是多少?6.同学们,“一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你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了吗?(一个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相等,即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所以在计算是只需要计算前面,上面,右面,然后都乘2再相加就可以啦!)7.在练习本上试着计算下面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17米厘米150厘米米 2.5分米分米5分米(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4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三、自我检测:(1)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它的什么?四、作业:练习第一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应用导学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应用导学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应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2.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3.在练习本上计算下面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1(3)长方体长为12分米,宽为5分米,高7cm 为4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4)棱长为5米的正方体,表面积是多少?12cm 7cm二、合作学习:1.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做下面各物体分别需要几个面?(1)做一个正方体鱼缸,需要()块玻璃;这是因为:;(2)做一个长方体通风管,需人()块铁皮;这是因为:;(3)在一块平地上挖一个水池,为使水不渗漏需在()个面抹上水泥;(4)粉刷教室时,需刷()个面,()不刷;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下列问题。

(1)小芳要在做好的捐款箱四周贴上红纸,请你帮她算算需要多大一张?提示:①“四周”是指哪几个面?②它们的长、宽各是多少?(2)一间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5米,高是3米,门窗总面积35平方米,若用白灰粉刷教室,每平方米造价4.5元,粉刷完这间教室总共花多少钱?提示:①先画一个教室的简图,把相关数据标出来;②想一想:粉刷时只需刷哪些面?还有哪里不刷?三、自我检测:你都会做吗?你都做对了吗?你哪些地方还不明白?四、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它们6个面的面积总和,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都需要考虑它的所有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你记住了吗?组1.用自己的话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该如何计算?2.如下图,张师傅做了一个衣物柜,为使它美观且经久耐用,需要在它的外面涂一层油漆,若每平方米用漆0.2千克,你能帮他算算这个柜子共需多少千克油漆吗?(1)讨论:要计算总共需多少千克油漆,首先得知道什么?给柜子刷漆只需要刷哪几个面?3.在一块平地上挖了一个长为12米,宽为6米,深为3米的游泳池,需要在底部和四周贴上瓷砖,请你算算贴瓷砖的面积有多大?(提示:先试着画出简易图,然后想想往哪些面上贴瓷砖。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第1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第1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及练习一第1~4题。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积累学习立体图形的经验。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长方体教具。

学生准备:每人带一个长方体物品,每小组带一个牙膏盒。

▍流程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长方体、正方体)课前,老师让大家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的物品,同学们都带来了哪些长方体的物体呢?指名展示和介绍。

其他同学可以将带来的长方体举起来让周围同学看看。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举起的长方体物体的样子,判断是否是长方体。

追问:那谁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是长方体?(学生感觉难以回答,稍做停顿继续谈话) 谈话: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到底有哪些特征。

(板书课题)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设计思想课的开始,借助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长方体就是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抽象而来的,体会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能直观认识,甚至能迅速、正确地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通过追问“那谁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是长方体”,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流程二:新课教学1.自学长方体结构的三要素谈话:让我们先来看个学习资料。

出示:看一看上图,读一读。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数学六年级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数学六年级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数学六年级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第1篇: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礼品盒。

问这个礼品盒是什么形?(长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师:新年到了,老师想把这个礼品送给我一个长辈,我想要把这个礼品盒包装一下,你们能帮我算一算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纸吗?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如果你们小组有困难可以参考合作提示:1、讨论,要求需要多少*纸就是要求什么?2、怎样求,列出算式,想想,还有不同的方法吗?3、结合生活实际想想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三、交流,汇报四、小结,提升1、师:要求需要多少*纸就是要求什么?每个物体都有表面和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几个面积的总面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师:真能干!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看一看得到的是什么图形?把组合图形恢复到原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件演示展开、复原全过程)3、汇总小结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师: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学生回答后逐步小结完整:上面、下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和宽。

前面、后面长方体的长和宽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和高。

左面、右面长方体的长和宽相当长长方体的宽和高。

用长宽2+长宽2+宽高2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用(长宽+长高+宽高)2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简便些。

4、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粘贴部分问题五、简单应用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六、拓展1、课件演示,将刚才的长方体抽拉成正方体2、学生尝试计算3、小结,师:求正方体表面积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55表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

而正方体六个面面积都相等,所以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后,乘6就得到了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谁来说说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口答: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节*囱长4米,口径是一个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做4节这样的*囱,至少需要多少铁皮?3、一个火柴盒长4厘米,宽2.5厘米,高2厘米,如果材料的厚度不计,做这样的一个火柴盒的外盒和内芯,共需材料多少平方厘米?第2篇:数学六年级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导学案1

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导学案1

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综合导学案(学1课时展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记住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公式。

2、我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长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
长方体体积:
正方体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二、快乐体验
1、有一个花坛,高0.5米,底面是边长1.3米的正方形,四周用砖砌成,砖墙的厚度0.3米,中间填满泥土。

(1)这个花坛占的空间有多大?
(2)花坛大约有泥土多少立米?
2、一种长方体的工艺蜡烛盒,四周和底面都是玻璃,棱长6厘米,这个蜡烛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做这个蜡烛盒至少要用多少玻璃?
3、一种长方体的广告灯箱,框架有铝合金条制成,各个面都用灯箱布围成。

制作这样一个广告灯箱,至少需要铝合金条多少分米?需要灯箱布多少平方分米?
4、一件雕像的底座是用混泥土浇筑成的棱长2.6米的正方体。

(1)这件雕像占地多少平方米?
(2)浇筑这件雕像的底座需要混泥土多少立米?
(3)给底座四面贴上花岗石,贴花岗石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
我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3 长方体和正方体 问题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3 长方体和正方体 问题导学案

沁县“长治好课堂”数学问题导学案学校班级五年级学生姓名主备人张雪彬审核人学案编号5SB0301 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我能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找到长方体的长、宽、高。

【拓展性目标】我能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长方体的面、长宽高的特征。

【挑战性目标】我会动手制作长方体。

重难点正确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培养空间概念。

能正确辨认特殊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棱长的特征。

导学过程环节问题导学学法指导知识链接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自主学习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实物,动手摸一摸,数一数感知长方体的面,比一比它们的面有什么特点?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

2.什么是长方体的棱?它有几条棱?棱和棱相交的点叫什么?1.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它可以分为几组?找长方体实物动手摸一摸,用尺子量一量,拆开比一比面。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长方体顶点;面,棱的特点。

展示提升小组代表拿长方体模型介绍各部分名称,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基础性训练达标检测1.分一分,填一填。

(填序号)上面的图形中,平面图形有____________;立体图形有____________。

拓展性训练2.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 )。

(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有( )个面是正方形。

3.判断。

(1)凡是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都是长方体。

( )(2)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 )(3)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 )(4)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 )挑战性训练4.选择。

(1)下列物体中,形状不是长方体的是( )。

A.火柴盒B.红砖C.茶杯 D.木箱(2)长方体的12条棱中,高有( )条。

A.4 B.6C.8 D.12思维导图沁县“长治好课堂”数学问题导学案学校班级学生姓名主备人张琦楠审核人学案编号5SB0302 课题正方体的认识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我能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_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_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_教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一课,在本单元中位于长方体的认识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之间,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一节实践活动内容。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练一练的目的是通过想像、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强化长方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相互转化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正确的研究习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1、要焊接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一共需要几厘米铁丝?(焊接接头长度忽略不算)2、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做成了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创设情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想做漂亮的礼品盒么?打算怎样研究?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课题:展开与折叠(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学生和老师共同提出研究方法,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作好认知和心理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活动之一教学例3。

1、引发猜想,唤起思考: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尝试总结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1.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按老师示范的方向摆好,然后指出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并标在纸盒相应的位置。
(1)观察展开过程,注意长方体每个面的变化。
(2)量出长方体学具的长、宽、高后,将学具展开,在展开图上标出各面的长和宽。
2.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发现:在长方体的6个面中,前、后面的面积相等,左、右面的面积相等,上、下面的面积相等。
(2)思考:要求制作这个墨水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其实就是求什么?
(3)解决问题。
1.(1)仔细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问题:就是求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3)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
2.汇报计算方法。
方法一6个面的面积相加。
方法二计算前、上、左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
1.合作交流——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教学环节,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按照活动要求,通过看一看、剪一剪、写一写,并结合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积的意义讨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和宽的关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指导他们实践,倾听他们发言,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然后,通过讲解讨论,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方法,使计算优化。
答案:0.2m=2dm
(10×3+10×2+2×3)×2
=(30+20+6)×2
=56×2
=112(dm2)
答:它的表面积是112dm2。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0.4d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答案:
0.4×0.4×6
=0.16×6
=0.96(dm2)
答:它的表面积是0.96dm2。
二、动手操作,明确表面积的意义。
2.会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分析能力,发展空间概念。
学习重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学习难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剪刀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虽然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比较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突破重、难点,对本节课作如下设计说明:
(5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纸盒,指出它的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并在长方体纸盒上标明。
(1)演示操作,将长方体纸盒沿棱展开,对比观察长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建立长方体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对应关系。
2.引导学生观察展开图,提问: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在小组里说一说展开图的特点。
2.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求这个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用两个长5dm、宽3dm、高2dm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下面三种拼法。
拼成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图1:长dm,宽dm,高dm。
图2:长dm,宽dm,高dm。
图3:长dm,宽dm,高dm。
2.概括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总结计算方法。
4.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说一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总结算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6a2
5.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例2。
(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再集体交流,总结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7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1)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
(2)思考: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其实就是求什么?
(3)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汇报,其他同学给予相应的评价。
1.课件出示:
(1)正方体纸盒的棱长是()cm。
(2)棱长总和是()cm。
(3)每个面的面积是()cm2。
2.引入新课:现在想用彩纸重新包装一下这个正方体的纸盒,但不知道至少要裁多大的纸。你们能想想办法吗?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1.认真看图,分析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方法三分别计算三组面的面积,再相加。
3.通过观察和比较三种算法,发现三种计算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计算6个面的总面积。
4.(1)通过观察、操作,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正方体物体表面的面积,也就是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和。
(2)明确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用字母表示的方法。
答案:5 3 4 10 3 2 6 5 2
2.填一填。
(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cm,7cm,6cm,它的表面积是()cm2。
(2)一个长方体木箱,长为60cm,宽为50cm,高为40cm,这个木箱的表面积是()cm2。
答案:(1)292(2)14800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dm,宽是3dm,高是0.2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1)认真分析题意。
(2)先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就是求正方体墨水盒6个面的总面积。
(3)独立列式计算,汇报结果,集体交流:先算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6.5×6.5×6
=42.25×6=253.5(cm2)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0分钟)
2.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尝试、发现新问题,探究新知识。
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在展示、交流算法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多种思维,让学生分享了彼此的想法与经验,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认知结构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理解表面积的意义,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