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教案

合集下载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勾股定理逆定理,并会用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过程与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会用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重难点】重点: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及证明。

【教学方法】采用“动手实践——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初步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准备】导学案、PPT。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点生回答)2、提出问题:以3、4、5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3、动手实践:(尺规作图)求作△ABC,使其三边分别为a、b 、c。

(一般规定:BC=a、AC=b、AB=c)(1)a=3cm, b =4cm ,c=5cm(2)a=5cm, b =12cm,c=13cm作法:①作线段BC=3cm.②分别以B 、C为圆心,以4cm,5cm为半径画弧,交于点A..③△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量一量)用量角器测量上述所作△ABC中,∠C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借助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1、讨论交流:△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2、提出猜想:(学生提出)3、你能证明上述猜想吗?教师引生分析,写出已知、画图,并完成证明。

(详见PPT)4、归纳总结勾股定理逆定理【设计意图】经历发现、猜想、验证、归纳过程,明确学习数学定理的一般步骤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运用新知1、教材32页例12 、补充例题(导学案例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下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出了这个零件各边尺寸,那么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变式练习:(导学案例2)已知:在△ABC中,AB=13cm,BC=10cm,BC边上的中线AD=12cm.求证:AB=AC.【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掌握和理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优质课教学设计_27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优质课教学设计_27

17.2.2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使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灵活使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关系。

3、真正地体验数学中的转化和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4、通过一系列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灵活使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2、灵活使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学前准备)1、让学生快速写出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应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用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即“勾”,“股”)边长平方和等于斜边(即“弦”)边长的平方。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应用于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线段求值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作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

4、勾股定理是已知图形得到边的数量关系;逆定理是已知边的数量关系得到图形。

体现了由“形”到“数”和由“数”到“形”的转化。

【知识讲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有效地将数与形的关系进一步转化,在解决几何图形问题时作用很大。

说明:(1)勾股定理应用的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而逆定理是用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所以要注意二者在什么时候才能用。

(2)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或三角形,必要时添加辅助线。

(3)真正地体验数学中的转化和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三、共同合作,探究新知探究一【例1】如图,△ABC中,已知AB=AC,D是AC上的一点,CD=9,BC=15,BD=12,(1)证明:△BCD是直角三角形;(2)求:△ABC的面积解析:(1)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直接证明△BCD 是直角三角形;(2) 设AD=X ,则AB=AC=X+9,在直角△ABD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7.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7.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学生在数学思维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几何问题的理解可能较为吃力,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直观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逆定理。
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课堂参与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相互学习、互补优势,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引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引入,例如,测量一个墙角的直角是否标准。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直角三角形,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呢?
2.复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学生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回顾直角三角形的特性。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勾股定理是如何描述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的?
3.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否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二)讲授新知
1.演示:通过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展示一个满足勾股定理的三角形,并证明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2.解释:讲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 + b^2 = c^2(c为最长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难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推导过程,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推导方法。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与问题情境有效结合,找到解题思路。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教案)【2023春人教版八下数学优质备课】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教案)【2023春人教版八下数学优质备课】

17.2.2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核心素养目标:1.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2.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3.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难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你能叙述吗?2.你能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哪些问题?二、互助探究探究点一: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角度问题例题讲解:例1如图,某港口P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位于Q、R处,且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探究点二: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面积问题例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跟踪练习:如图,有一块地,已知,AD=4m,CD=3m,∠ADC=90°,AB=13m,BC=12m.求这块地的面积.探究点三: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检测问题例3 如图,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DC=8m,AD=BC=6m,AC=9m,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检验一下挖的是否合格?跟踪练习: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的尺寸如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三、课堂小结1.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角的度数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线段的长3.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堂检测1.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的面积为()A.4B.6C.16D.552. 如图,△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方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BD的长为()A. 23√5 B. 34√5 C. 45√5 D.56√53. 医院、公园和超市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超市在医院的南偏东25°的方向,且到医院的距离为300m,公园到医院的距离为400m.若公园到超市的距离为500m,则公园在医院的北偏东的方向.4.如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6,则高AD的长是;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5. 如图,矩形ABCD中,AB=8,BC=6,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E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是多少?五、课后作业必做题:教材习题17.2第4题.选做题:教材习题17.2第12、13、14题.。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1000字教学设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1. 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能够使用逆定理解决三角形直角问题。

3.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勾股定理,强调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和斜边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平方和的关系。

二、新知:老师让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首先,老师列出勾股定理的公式:a²+b²=c²。

然后,老师强调因为右边的平方和等于左边的平方和,所以如果c²=a²+b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讲解:老师为学生讲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中,某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四、练习:老师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巩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运用能力。

1、在图中,AB=25,BC=24,AC=7,则△ABC是什么三角形?2、在图中,AB=10,AC=6,BC=8,则△ABC是什么三角形?3、在图中,AB=13,AC=12,则BC的值是多少?五、展示:老师通过学生的练习,展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六、总结:老师总结课程,让学生复习并归纳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它们在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老师布置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运用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展示、总结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PPT评估方法:学生完成的课堂练习和作业,以及他们在课堂上所展示的应用。

教学反思:教师需要注意在讲解中,既要强调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和公式,也要注重其实际应用。

在练习和布置作业中,老师需要注意难易程度的掌控,要让学生既能够完成,又能够得到提高。

在展示中,老师应该强调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及时纠正错误。

在总结时,老师需要重点强调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区别和应用,以及怎样能够更好地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优质课教学设计_25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优质课教学设计_25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熟记一些勾股数。

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1.用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与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使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

2、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使用。

三、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直角三角形还有哪些性质?2、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是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联想到用三边的关系是否能够判断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提升学生发现反思问题的水平。

生:直角三角形有如下性质:(1)有一个角是直角;(2)两个锐角互余,(3)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4)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师:那么,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呢?生:有一个内角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为直角三角形。

生: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

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勾股定理,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斜边c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即a2+b2=c2,我们是否能够不用角,而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定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板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新课探究:活动1:认一认:在古代,没有直角尺、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人们是怎样画直角三角形的呢?请看黑板展示,回答:①、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分别是多少?它们的三边有怎样的关系?②、发现这个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三角形?活动2:量一量 猜想定理用量角器量一量每一个三角形的最大角,①判断每一个三角形是什么形状?(1)a=3,b=4, c=5 (2)a=2,b=1.5, c=2.5(3)a=2.5, b=6,c=6.5 (单位:厘米)②、三角形的三边长 满足 吗?那么此三角形的形状是否有上述同样的结论呢?学生分组活动,动手操作,体验观察,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推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设计
4.勾股定理的文字语言:符合语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文字语言:
符合语言:
你会用这个结论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吗?这个结论与勾股定理有什么关系吗?
说明:(1)勾股数的整数倍仍然为勾股数;
(2)以勾股数的倍数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5、下列各组室是勾股数吗?
(1)12,15,18
(2)11, 60 61
(1)a=15,b=8,c=17
(2)a=13,14,c=15
备课
组长
签字
年月日
负责
人签

年月日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 型
新授课
年 级
八年级
备课时间
主备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进行灵活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勾股数的概念,能灵活应用勾股数简化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形”与“数”的内在联系.
2、请你画出两个三边长分别为3cm,4cm,5cm和5cm,12cm,13cm的三角形.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画在草稿纸上)3、猜想: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否就是直角三角形呢?这个结论与勾股定理有什么关系吗?
二、讲授新课
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且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a=15,b=8,c=17
(2)a=13,b=14,c=15
1.会阐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会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7-2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7-2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及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并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难点】灵活综合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望号”“海天号”两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的方向航行,“远望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望号”沿东北方向航行,那么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数学应用典例1在△ABC中,D为BC边上的点,AB=13,AD=12,CD=9,AC=15,求BD的长.[解析]∵在△ADC中,AD=12,CD=9,AC=15,∴AC2=AD2+CD2,∴△ADC是直角三角形,∠ADC=∠ADB=90°,∴△ADB是直角三角形.在Rt△ADB中,∵AD=12,AB=13,∴BD=√AB2−AD2=5.探究点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实际应用典例2如图,某中学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ABCD,学校计划在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A=90°,AB=3 m,BC=12 m,CD=13 m,AD=4 m.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 元,问学校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买草皮?[解析] 连接BD.∵在Rt △ABD 中,BD 2=AB 2+AD 2=32+42=52,在△BCD 中,CD 2=132,BC 2=122,∴BC 2+BD 2=CD 2,∴∠DBC =90°.∴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CD =12AD ·AB +12BD ·BC =12×4×3+12×5×12=36 m 2.∴所需费用为36×200=7200 元.三、板书设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数学应用实际应用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要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又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和探究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法,例如我们学习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入本节课的学习: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讲授【活动2】研究新知、应用举例
例2:一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
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
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
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
行12海里。

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
后相距30海里。

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
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
向航行吗?
解:根据题意画图(见课件)
PQ=16×1.5=24
PR=12×1.5=18
QR=30
因为242+182=302,即
PQ2+PR2=QR2,所以∠QPR=90O.
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
∠QPS=45O,即“海天‘号沿西北方向
航行。

【活动3】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补充题:1.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
80m后,又走了60m,再走100m
例2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
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形;
⑶依题意可得PR=12×
1.5=18,PQ=16×
1.5=24,QR=30;
⑷因为242+182=302,
PQ2+PR2=QR2,根据勾股
定理的逆定理知∠
QPR=90°;
⑸∠PRS=∠QPR-∠
QPS=45°。

让学生
体会勾
股定理
的逆定
理在航
海中的
应用,
从而树
立远大
理想,
更进一
步体会
数学的
实用价
值,画
图对学
生来
说,会
有一定
的难
度; 如
果学生
80m后,又走60m的方向是. 2.如图,在操场上竖直立着一根长为2米的测影竿,早晨测得它的影长为4米,中午测得它的影长为1米,则A、B、C三点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为什么?
3.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
A、B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C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里,航向为北偏西40°,问:甲巡逻艇的航向?
4、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1.向正南或正北.
2.能,因为
BC2=BD2+CD2=20,
AC2=AD2+CD2=5,
AB2=25,所以
BC2+AC2= AB2;
3.由△ABC是直角三角
形,可知∠CAB+∠
CBA=90°,所以有∠
CAB=40°,航向为北
偏东50°
4.解:设这条边长为X米,
则较长边为(X+1)米,较
短边为(X—7)米,根据
题意得:
X+(X+1)+(X—7)=30

得:X=12
所以三角形三边为5米、
能准确
的画出
也可利
用学生
画的图
进行进
一步的
分析
(画图
也是本
节课的
难点)
灵活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