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分析思路: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A (本体)比作B(喻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A(本体)……(结合句意分析本体和喻体)的 特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 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
分析思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A人格 化(将A比作人),赋予A以人的动作(情态、 行为、心理、情感、神态、语言等),形象生动 地写出了A的……特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 (jǔ jǔ)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 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 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 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 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 肝肠寸断。
C.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D.诗歌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 想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全是写实景,动静结合。并不是虚实结合。
4.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整篇营造了一种悲伤凄凉的意境。 B.前三句写景,为后文作铺垫。 C.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甚是感人。 D.手法上对比映照,化动为静,缠绵悱恻。
四时美景
习
1《春》—朱自清 2 《济南的冬天》—老舍
3 《雨的四季》—刘湛秋
4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文学常识巩固
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 (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言古诗、五言古诗、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 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
分析思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A人格 化(将A比作人),赋予A以人的动作(情态、 行为、心理、情感、神态、语言等),形象生动 地写出了A的……特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 (jǔ jǔ)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 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 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 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 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 肝肠寸断。
C.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D.诗歌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 想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全是写实景,动静结合。并不是虚实结合。
4.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整篇营造了一种悲伤凄凉的意境。 B.前三句写景,为后文作铺垫。 C.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甚是感人。 D.手法上对比映照,化动为静,缠绵悱恻。
四时美景
习
1《春》—朱自清 2 《济南的冬天》—老舍
3 《雨的四季》—刘湛秋
4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文学常识巩固
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 (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言古诗、五言古诗、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复习 ppt课件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复习
中学序曲
第一课
少年有梦
第二课 学习伴成长
享受学习
第三课 认识自己
做更好的自己
第一课 中学时代
第一框
1、中学时代的作用?
①、中学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 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 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阶段。 开始深入的寻找生命的奥秘、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主动发现自 己,认识自己、自觉磨练自己的意志、思考生活的意义.........
2、怎样实现梦想?
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1、努力,需要立志。早理智,立大志,立长
志。把自己的志向融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2、努力需要坚持。只要坚持努力 ,即使过程 再艰难,也有机会更近一步。
3、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 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 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3、我们如何对待成长的礼物?
(1)①给我们提供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②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日新月新我常新。 ③不断的完善的自我。
(2)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现在做起,从点 滴做起,不懈努力。
第二框
1、少年梦想的特点?
①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 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 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 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 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 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第一单元复习
中学序曲
第一课
少年有梦
第二课 学习伴成长
享受学习
第三课 认识自己
做更好的自己
第一课 中学时代
第一框
1、中学时代的作用?
①、中学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 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 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阶段。 开始深入的寻找生命的奥秘、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主动发现自 己,认识自己、自觉磨练自己的意志、思考生活的意义.........
2、怎样实现梦想?
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1、努力,需要立志。早理智,立大志,立长
志。把自己的志向融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2、努力需要坚持。只要坚持努力 ,即使过程 再艰难,也有机会更近一步。
3、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 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 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3、我们如何对待成长的礼物?
(1)①给我们提供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②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日新月新我常新。 ③不断的完善的自我。
(2)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现在做起,从点 滴做起,不懈努力。
第二框
1、少年梦想的特点?
①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 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 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 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 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 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复习课件

记忆省级行政区域简称
记忆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数量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____
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约占世 界人口的1/5,是世界人口______的国家。 (2)人口突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疆域
冬季,西沙群岛天气炎热,树木葱郁, 黑龙江沿岸却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中国领土南北_____差异大。
当乌苏里江洒满金色阳光的时候, 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临头的漫漫黑夜。
中国领土东西端的_____差异大
我国领土南北相距_____千米,跨纬度近_____度,造 成南北_____差异大;东西相距多_____千米,跨经度 _____度,导致_____差异,东边时刻比西边早。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复习课件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1.优越的地理位置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________、________。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________,
南部部分地区位于_____,没有地区位于_____。
海陆位置:海陆兼备,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 ________东部,西部深入________腹地,与许多国家接 壤;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_______,海域辽 阔,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
第三节民族
(2)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蒙古族
孔雀舞、泼水节
维吾尔族
跳板、长鼓舞、荡秋千
藏族
手鼓舞
朝鲜族
摔跤、射箭、骑马、那达慕大会
傣族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总复习 练习题教学课件PPT初一公开课

。 (3)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树,而不是桃树,这属于
现象。
(4)诗句中的“苍苔”与“红杏”都属于植物,都是由
构成的。
答案
8.【答案】 ( 1)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3)遗传 (4)细胞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知识点1 科学方法——调查
1. 新情境[2021咸宁中考]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 支持措施。 某市想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最好采用 (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归纳法
D.实验法
答案
1.B
知识点1 科学方法——调查
2. 食堂工作人员对学生每天的饭菜随机采集、 部分留样,供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其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
是( )
A.比较法 C.观察法
B.抽样检 测
D.全面调查
答案
2.B 【解析】 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 调查范围过大的调查,应选 择抽样调查法;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 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全面调查法。 食堂工作人员对学生每天的饭菜 随机采集、 部分留样,以供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检查,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抽样检测,B正确。
答案
5.A 【解析】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动物通过取食行为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民以食为天”体现了生物的生 活需要营养的特征,A符合题意。
知识点3 生物的基本特征
6. 新情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 D.能进行呼吸
答案
3.D 【解析】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包含生命现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 新燕啄春泥”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包含生命现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 应,包含生命现象;“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不包含生命现象。 D符合题意。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复习课PPT

方法一:先根据所给的俯视图 摆出几何体,再按上面介绍的 方法画出主视图和左视图。
方法二:现由俯视图确定主视 图,左视图的列及每列方块的 个数,在画主视图和俯视图。
(1) 主视图和俯视图的列相同, 每列方块数是俯视图该列中最 大的数字。
(2)左视图的列数与俯视图的行 数相同,其每列的块数是俯视 图该行中最大的数字。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统称为三视图。
在画视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 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 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2、 几种 常见 几何 体的 三视 图:
3、小立方体搭建的几何体的三 视图的画法:
遵循从上层到下层,从左边到 右边(或从右边到左边)的原则 一层一层的画。
4、有几何体的俯视图画它的主 视图和左视图的方法。
正方体(或称立方体):所有 的面都是正方形,方方正正的。
长方体:侧面都是长方形等。
棱柱:底面为多边形,侧面 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1、棱柱的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 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 线叫做侧棱。
2、棱柱的性质
(1)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2)由上下两个底面、形状、 大小相等,并且两个面互相平 行。 (3)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 边形或长方形。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复习课)
1、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
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 线上的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 闭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 五边形、六边形等。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许多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组成的
圆柱:两个底面都是圆形。 圆锥:像锥子,底面是个圆 形。 球:圆圆的实体,可以滚动 的。
(2)圆锥与棱锥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
2、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线有直线和曲线; 面有平面也有曲面。 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复习课件

1、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 A.四季的变化 B.太阳东升西落 C.各地时间不同 D.昼夜更替 2、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样 B.自转和公转的轨道一样 C.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样 D.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 现象一样 3、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的公转 B.9月23日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秋分点 C.北半球春分日前后的2、3、4月是春季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 持不变.
巩固训练
3、读图按要求完成各题: (1)以北半球为例填表:
节气 日期 太阳 直射 昼夜 长短
① ② ③ ④
夏至 秋分
6、22 9、23
北回归线 昼最长 赤道 昼夜平分
冬至 12、22 春分 3、21
南回归线 昼最短 赤道 昼夜平分
(2)图中: ④ 到 ② 昼长夜短, ② 到 ④ 昼短夜长; ③ 到 ① 太阳直射点北移, ① 到 ③ 太阳直射点南移; (3)曲阜市在图中 ③ 位置时正午物体的影子最长, ① 位置时 正午物体的影子最短。
快乐复习
第一章 地球
单元知识结构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 地球仪与经纬网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知道地球的形状。
学科网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描述地球的大小。
知识梳理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天圆地方
月食
麦哲伦环 球航行
卫星照片
知识梳理
趣味在身边
• 裴思骑山地车从春秋中学出发,向东、向 北、向西、向南各骑了100km,最后他位 于( B )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指南车
造车
建造宫室
嫘祖养蚕
伶伦制乐器
仓颉造字 大挠作干支
畅想天地
传说黄帝和他的部属有许多发明 创造。上课介绍的出土文物,哪些 能印证这些传说?并谈谈传说与史 实的区别。
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 制度。从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由 分散走向整体,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部 落联盟首领由联盟会议产生是与当时原 始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旦原 始公有制被私有制所取代,禅让制也就 失去了基础,必然被世袭制所取代。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三、氏族
一、河姆渡人的生活
1、地点和距今年代
长江下游 距今6000多年
2、生产和生活
种植水稻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饲养家畜 烧制黑陶 定居生活
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1、地点和距今年代
黄河中游 距今5000多年
2、生产和生活
种植粟和蔬菜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饲养家畜 烧制彩陶 定居生活 出现原始艺术
课 堂 小结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原始居民 时间 地点 原始农耕
河姆渡 距今约 浙江
原始居民
6000 多年
余姚
世界上 最早种 植水稻
半坡
原始居民
距今约
5000 多年
陕西 西安
世界上最 早种植粟 和蔬菜
原始家畜 饲养业
饲养猪 狗、水 牛等
饲养猪 狗马、 羊、鸡
原始手工业
烧制 黑陶
纺织麻布、 缝制衣服; 烧制彩陶
想一想
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 明史是从何时算起的?
一、炎帝、黄帝和蚩尤
1、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 2、炎帝、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3、华夏族的形成 4、“人文初祖”黄帝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复习课件

(陡1),流B、速C快两。条第河(流2)在题山,区A流山峰速高较度快为的6是75米,E位河于。海拔300米的等 (高2)线上山,峰二A与者E相点对的高海度拔为相37差5米。第(3)题米,。B、C、D三地海拔都在 关闭 (1(30)10米)右以B 图下所,示但城D地市更最平有坦可开能阔,是可在利左用图土B地、面C、积D更三大地,中且的D地位于地两发 展河(起交2)来汇3的7处5。,原水因源充是足,交通便利,最。容易先发展为城市。第(4)题, ((4)3)城D 市地中形铁平路坦的,延河伸流方交向汇处是,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答出1条即
根据指向标可判定铁路呈南北方向延伸。 可)
(4)南北方向
解析 答案
谢谢
图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
经线圈
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知识建构导图
地图的用途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上的方向 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地
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球
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和 地
地图 地图的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地 图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最弯处指低的是山脊,指高的是山谷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要点复习
一、区别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纬线
经线
图示
形状 纬线都是圆(除极点外) 经线都是半圆
长度
就同一半球而言,每条纬线 长度都不相等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
经线
划分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 20°W 和 160°E 构成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