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特殊挑战与法律因应

合集下载

公司治理的挑战和应对

公司治理的挑战和应对

公司治理的挑战和应对一、引言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指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完备的权责分明、监督有力的管理架构和运作机制,以确保公司运营合法、公正、透明、高效、稳定。

然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产业复杂度的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大,公司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成为了企业高层管理者和监管部门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挑战1.企业权力过度集中、链式管理过长一些大型企业在治理过程中存在权力过度集中、决策脱离控制、链式管理过长等问题,使得公司管理难以高效运作,也容易导致管理者滥用职权和侵权。

2.治理结构复杂、流程繁琐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度的提高,不同意见的管理层之间的协调、联合决策以及流程繁琐的治理结构等问题经常出现,使得公司运作合法、公正、透明、高效、稳定受到影响。

3.管理者利益冲突、道德风险加剧一些公司内部发生了管理者的利益冲突、道德风险加剧等现象,以至于公司内部容易出现其他违规行为,最终导致公司运营稳定性下降。

4.监管缺位、执法难度大虽然国家、行业和企业自身都给公司治理带来一定的规范和监督,但是存在监管缺位和执法难度大等问题,使得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难度有增无减。

三、应对1.强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视和管理,完善行为规范,并建立完备的监管机制,确保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性,防止滥用职权和侵权等行为。

2.加强公共监管、弥补监管缺位强化对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不当行为的发现、揭示和惩戒,狠抓公司治理的重点领域,降低监管缺位的风险,完善公司治理的监管机制和流程。

3.完善公司内部决策和管理流程制定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决策和管理流程,同时强调决策和管理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以避免管理层权力过度集中、链式管理过长等问题的出现。

4.发挥内部监督机制作用发挥公司内部员工监督机制的作用,吸收员工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员工的工作经验、行业知识和消费者观点等,从而提升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效力和信任度。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现代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效率,也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本文将就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1 股权结构不清晰在现代国有企业中,存在着股权结构不清晰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国有资产由国家所有,而实际控制权却可能被少数股东所掌握,这种情况导致了企业的管理权和经营决策权受到了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了违法违规的行为。

1.2 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往往比较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企业管理层存在着滥用权力的可能,导致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较为僵化,内部监督机制的改善难度也相对较大。

1.3 盈利能力低下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中,盈利能力低下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较低,导致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足。

这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国家资产的增值。

1.4 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现代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中还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大多数企业过分依赖于国家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忽视了市场的竞争和变化。

这种情况导致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

二、解决建议2.1 完善股权结构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对股权结构的监督,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股权结构的透明和公正。

国有企业应当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引导国有资产市场化运作,推动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 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和约束。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3 提高盈利能力国有企业应当注重提高盈利能力,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盈利能力。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一、前言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SOEs)是指由政府全称或部分所有或控制的企业。

作为国家资本的代表,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性产业。

然而,由于其性质上的特殊性,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总体分析、独立董事制度和股权激励制度两方面进行分析及完善建议。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总体分析1. 国有企业法律地位不明确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地位应是国家所有制,但实际上,因为历史和制度上的原因,国有企业法律地位极为复杂,同时与政府部门有过于亲密的关系。

这造成了其对外往来的不便,对于其经济效益的发挥与政府的关系密不可分,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不够严格。

2. 国有企业总监事会作用机制不透明国有企业总监事会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最高监管权力机构,其职责是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和管理。

然而,由于总监事会内部机制不透明、组成人员多为以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为主,导致其监督效果欠佳,以及深度参与企业运营和决策等问题发生。

3. 政府部门干预过度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关系过于紧密。

政府在对国有企业进行领导和管理时,仍然存在着过度干预的现象,表现为指定企业经营方向、限制国内外资本独立进入等。

这导致了国企经营效益欠佳,市场化程度不够,吸引外部资本较少等问题。

三、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建议独立董事是指不属于企业管理层、不持股的外部人士,为企业提供独立的监督和审议作用。

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的职责应该如下。

1. 审查公司决策与立法合规性独立董事应该对于公司的重大决策、战略等进行审查,保证公司决策的合法合规。

同时,应该建立合规指导意见和培训机制,增强董事的合规意识和能力。

2. 独立监督企业内部管理与运营独立董事应直接参与股东会和董事会,对公司内部管理、运营及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监督,减轻对经营决策的干涉和压力,确保董事会的经营决策符合企业利益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现代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第一,领导人选拔机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的领导人选拔往往存在着政治干预、人事任免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了一些不适任的领导人进入企业,并影响了企业的管理和运营。

建议建立完善的领导人选拔机制,注重绩效考核和市场化选聘,确保优秀人才能够进入管理层。

第二,董事会功能不够发挥。

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应该发挥好战略制定、风险管理等职能,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董事会成为了名义上的机构,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权力和独立性。

建议加强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增加非执行董事的比例,改革董事的报酬机制,提高董事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监管不到位。

监管机构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一些监管机构的能力和资源有限,导致监管不到位。

建议加强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按照规定和法律运营。

第四,股权管理混乱。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股权管理往往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混乱和争议。

建议建立完善的股权管理制度,明确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边界,规范和完善股权交易市场,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第五,利益主体关系不协调。

国有企业往往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员工、股东等。

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往往不协调,导致企业的决策和运营受到干扰。

建议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调整机制,加强与政府和员工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现代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是通过建立完善的领导人选拔机制、加强董事会的功能发挥、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股权管理制度、以及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人事任用不规范、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监管不到位、财务透明度不够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使它们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提出具体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一、人事任用不规范人事任用不规范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一大问题。

在许多国有企业中,人事任用中缺乏透明、公平、竞争和能力导向,处于一种鸟笼式的局面。

官僚主义、权力寻租、利益集团等因素使得企业管理人员腐败现象猖獗,对企业发展不利。

对策为解决国有企业人事任用不规范问题,应注重以下几方面:(1)建立公开、透明的招聘机制,根据岗位要求设定合理的招聘条件,通过竞争招聘,确保选出最合适的人才。

(2)建立健全完备的用人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流程的监管。

(3)强化内部监管机制,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工资、待遇和职务晋升机制,真正实现选拔人才的资格、能力和业绩为先。

二、股权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因素,例如政府控股比例过高、国有资产负债率升高等,导致企业的投融资方面存在困难,难以反映市场行情,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对策为解决股权结构不合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政府逐步缩减国有资本的比例,让企业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拉动股市,吸引社会各界投资,使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资金,真正实现公司治理向市场的转变。

(2)建立完善的股票发行和交易制度,尽可能补长China在股票交易方面与世界上成熟市场的差距,建立规范、透明、规范的股票市场,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好的资本市场,以便更好地反映市场行情。

(3)建立完善的股东会议制度和董事会制度,明确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坚决反对权力寻租、权力腐败和利益集团等非法行为,实行规范的风险管理。

我国国有公司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国有公司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主导,是促进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企业的核心内容,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就显得更为重要。

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还存在许多滞留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并解决。

本文通过对当前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阶段仍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构建适度集中且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会制度、建立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及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等对策,以此不断改革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国有资产合理利用,有利于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国企改革AbstractState owned enterprises are the main for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hich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s construction,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enterpris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more important. At this stage,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e need to study and solv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under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at this stage still exist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to build moderately concentrated and diversified ownership structure, perfecting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establish effective occupation manager market and enhance the 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so on,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reform and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conducive to the rational use of state-owned assets, is conducive to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market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Keyword:State owned enterprise;corporate governance;reform ofstate-owned enterprises目录引言 (1)第一章公司治理相关概述及文献综述 (2)1.1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2)1.1.1公司治理概念 (2)1.1.2公司治理基本特征 (2)1.1.3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3)1.2文献综述 (3)1.2.1国外研究现状 (3)1.2.2国内研究现状 (4)第二章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5)2.1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状 (5)2.2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6)2.2.1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合理 (6)2.2.2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流于形式 (7)2.2.3激励机制建设不完善,薪酬绩效难挂钩 (7)2.2.4经理层选聘不合理,市场化制度难建立 (8)2.2.5信息透明化不足,信息披露不完善 (9)第三章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0)3.1构建股权结构适度集中且多元化 (10)3.2完善独立董事会制度,增强监事会监督职能 (10)3.3建立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 (11)3.4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1)3.5增强信息透明化,完善监督机制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引言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第一要务,而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并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本问题是:所有人缺位和越位的问题
构建中国特色 公司治理
2。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权力制衡机制的建设
健全董事会制度,并深化国有企业市场 化改革力度、推进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

Company Logo
对本篇论文的看法

部治理方面
2。监事会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
3。经理层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Company Logo
国企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
产权单一、国有股比例过高保证了国 有股的控制地位, 但也体现了政府对国有 企业(尤其是央企) 的垄断和最大利益主体 地位, 这种有悖于市场经济原则的情况往 往给公司治理造成一些不良后果。主要表 现为: 1。行政上的强控制, 即政府过多干预使得 企业难以按市场机制独立运作;
5.公司治理结构中激励机制建设不足

Company Logo
国企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
国家作为所有者不能直接行使产权权 力, 必须委托经理层来直接经营管理企业, 易于造成所有者缺位。大股东作为国有资 产的代理人, 在事实上拥有所有权, 这种 特殊的“ 委托—— 代理” 关系构成了我 国国有公司特殊的控股型公司治理结构。 1。董事会行政色彩严重
完善公司治理 相关法规
2。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公司 治理的关系;
3。严格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的职责权限, 加强问责制度建设
4.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和 约束机制

Company Logo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建议
1。培育有效的国有资产持股主体:
国有企业 股权结构方面
2。产权上的弱控制, 即少数股东的利益得 不到有效保护, 所有者缺位问题难以解决, 且未形成对经营管理层的产权约束, 易于 出现内部人控制的局面。

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但现阶段,在深化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现实中,存在着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和“错位”,以及国有企业内部治理失效,外部治理不完善这三大方面的主要问题。

正确定位政府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职能,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内、外公司治理机制将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进一步改革的重点。

标签: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政府职能1 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首先,政府职能的“缺位”问题。

“缺位”——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地位没有人格化,造成实际运作国有企业经营控制权实施主体不明确。

国有产权主体在明晰产权口号下,仍然模糊不清,从法律上讲,国有产权归全民所有,但没有任何人或政府机构有权提出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归自己所有,同时也没有对国有企业的亏损承担责任的个人和政府机构。

因此,尽管每个公民都是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但却没有任何激励约束机制能够真正促使所有者监督国有企业提高整个企业经营的效率。

其次,政府职能的“越位”问题。

“越位”——政府利用行政手段超越出资者职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

国家作为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是通过若干政府部门分别实施的,因此无法避免政府利用行政手段超出资者职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使企业承担过多的社会职能,导致经营目标多元化。

同时,企业经营者选聘不是以市场的方式,而是以政府官员的标准进行,由组织和人事部门进行考核。

由于政府官员并不是真正的鼓动,因此不必为选错企业经营者承担后果,也就无法保证真正有经营才能的人成为企业管理者。

行政任命的不确定性也使企业经营者过多考虑政治前途,而不能完全专注于提高经营业绩。

第三,政府职能的“错位”问题。

“错位”——政府在发挥社会管理者的作用时,以行政控制代替正常的市场调节。

市场治理体系是企业治理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治理体系发育的成熟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治理的模式及其治理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 企 业 公 司 治 理 的 特 殊 挑 战 与 法 律 因应
丁 宇 飞
( 东政 法 大 学 经 济 法 学 院 , 海 2 O 4 ) 华 上 0 0 2
摘 要 : 何 实现 良好 的公 司治 理 是 现代 公 司制 度 一 个 极 具研 究价 值 的 命 题 , 是 推 动 国有 企业 改 革 的 关键 突破 如 也
不足; 国有 企 业 信 息披 露 的特 殊要 求 。 为此 , 需要 探 索特 殊 的 法律 机 制 以 因 应之 。各 国 国 有 企 业 治 理 的 经验 证 明 , 以管理 合 同形 式 明 确政 府股 东与 国有 企 业 董 事会 问 的定 位 , 立 并 取 得 充 分授 权 的 董 事 会 , 分 的信 息披 露 和 社 会 独 充
公 众 的 广泛 参 与 是 应 对 国有 企业 公 司治 理 特殊 挑 战 的有 效 机 制 。
关键词 : 国有 企 业 ; 司治 理 ; 战 ; 公 挑 因应 中 图 分 类 号 : F4 2 1 D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29 5 ( 0 0 0 — 0 20 1 7 - 9 1 2 1 ) 20 3 — 6
除此之外, 对于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而言, 还面临着一 些特殊的挑战: 一是政府股东与企业董事会之间模糊的权利
界限及其可能引发的不当干预; 二是国有企业所承担的多元
化的目 三是董事会独立性的不足; 标; 四是国有企业信息披
露的特殊要求。这些挑战需要探索特殊的机制以应对。


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与公司治理的提出
点 。而 对 于 国有 企 业 而 言 , 于其 权 利 主体 泛化 的特 殊 性 , 公 司 治理 面 临 着一 些 特 殊 的挑 战 , 由 其 主要 表 现 为 : 府 股 政 东与 企 业 董 事会 之 间模 糊 的 权 利界 限及 其 可 能 引发 的不 当干 预 ; 国有 企 业 所 承担 的 多元 化 的 目标 ; 事会 独 立性 的 董

3 ・ 2
21 0 0午 4月
丁 宁 飞 国 有 企 业 公 司 治 理 的特 殊 挑 战 与 法 律 因 应
第 2期
离导致了委托一代理问题的出现, 即由于所有者自我经营的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20 年 6 09 月在与网友对话时
说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最大 难点是公 司治理 。国务院 国资 “ ”
为了分散投资风险, 首先是合伙制企业应运而生。而随
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当一个企业创办所需的资金规模与
个人资本相比过于巨大时, 少数几个人的合伙也不能满足融 资和分散风险的需要, 则进一步产生了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典
现代社会转变的转折点, 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摇篮。由于机器
大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使得企业创办所需要的投资规模相
应扩大。对私人投资者来说, 一方面导致其单个的私人资本
但同时, 伴随着现代工商业的发展, 公司规模增大, 股东 增多, 日 业务 益复杂, 所有者直接参与管理的做法越来越不
不足以满足企业创办所需要的全部投资; 另一方面由于投资 规模的扩大, 导致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大大提高。
法治环境之影响, 需要现代化 法治理念 、 经济土壤和 人文环
任 H
。这样风险就被划小, 且每个单个投资者只承
境的滋养。
担有限的责任, 从而分散了投资风险, 使资金筹集变得容易。
公司制的出现, 特别是股份公司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 资本的个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为工业化和现 代化创造了制度条件, 使具有规模经济的社会化大生产成为 普遍的现实, 使更多的人分享社会化大生产的果实[( 。 3胛 ] 正如斯密在《 国富论》 中指出的:由于规避了超过有限程度 “
第2 6卷 第 2期
21 0 0年 4月
阿 方 学院学 社 科 版 ( 会 学 )
J u n l fHe e No t i e st ( o ilS in eEd t n o r a b i rh Un v r i S ca ce c i o ) o y i
V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No 1 2 .2 Apr 2 1 OO .
委针对央企公司治理已破题 3 而到目前为止,3 家央 年, 12 企之中只有 2 家进行了董事会试点工作。 5 此项工作之极具 探索性与挑战性可见一斑。国有企业良好的公司治理难以
型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10 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和 60 10 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通常认为是公司制度正式面世 62 的标志_( 。在公司制中, 】 j 将企业投资分散成一定的比例
收 稿 日期 : 0 0—0 21 3—1 2
能适应新的形势, 于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经营工作交给了专
业的经营者, 从而导致了“ 所有与控制分离” 的问题。这种分
作 者简 介 : 宇 飞 (9 7一 , , 建 浦 城 人 , 东政 法 大 学 经 济 法 学博 士 研 究 生 。 丁 17 ) 男 福 华
或者等额的股份, 出资人以出资额( 或其持有的股份) 为限对 公司承担责任, 司以其全部 资产对公 司债务承 担责 公
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则公司治理并非工厂流水线上的
产品, 并无“ 放之四海皆准之模式”oese o a)无法完 (n i r l , z f 1 全移植、 复制, 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探索并悉心培育。二则 其作为现代公司管理机制深受外部的社会政治、 经济、 人文、
的麻烦和风险, 使许多人成为股份公司的冒险( 投资) 而 者,
在任何私人所有的情况下他是决不冒这个险的。因此, 这种 公司通常吸引了任何私人, 因此, 这种公司吸收的资本通常 超过任何合伙企业。_ (∞ ”l 4 1
( ) 一 现代企业制度与委托一代理问题 的产生
1 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 , 8 通常被看作是从传统社会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