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案第1讲七年级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5.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6.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要求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0000S)。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一、基本概念 1.有理数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飞机上升500米与下降500米; 2.向东走5米与向西走6米; 3.存入1000元和支出900元。
请你将右图连线:我们可以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同时把另一种与它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分别称它们为 正数和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练一练〗“一个数,如果不是负数,就是正数。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在小学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加一个“—”号表示负数! 在小学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加一个“+”号表示正数!(通常正号可以省略) 例1 如果温度上升8℃记作 +8,下降3℃记作 -3,那么下列各数分别表示什么?(1)+5 (2)―6.8 (3) 0正数 有理数 0负数1(口答)读出下列各数,它们各是哪一类数?7 ,-7.46 , 0 , +50/7, ―2/3,-2, -7, -8, +1.3, -0.82.填空:(1) 规定赢利为正,某公司去年亏损了 2.5万元,记做____万元,今年盈 利了3.2万元, 记做_____万元;(2)规定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为正.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于海平面918米,记做海拔____ 米;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记做海拔____米.例2 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 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8.4, 22, +17/6, 0.33, 0, ―3/5盈利 存入 增加 运进 上升 涨 输 进球 南失球 赢 支出 跌 亏损 减少 运出 下降 东【选一选】把”存入银行+50元”改成使用负数的说法是( )(A)取出+50元 (B)取出-50元 (C)存入+50元 (D)存入-50元你能解释”前进-50米”的意思吗?〖课内练习〗 1 填空:(1) 汽车在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规定向北行驶的路程为正. 汽车向北行驶75千米,记做____km,(或__km ),汽车向南行驶100km ,记做__km.(2)如果向银行存入50元记为50元,那么-30.50元表示________;(3)规定增加的百分比为正,增加25%记做__,-12 %表示__________.引进了负数之后,数的范围扩大了整数有理数分数小结①表示大小:②在实际中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上升5米记为:5, -8则表示下降8米。
初中数学第1课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第一课课程名称:初中数学年级:七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一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 使学生掌握数轴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轴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
2. 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
3. 数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身高、体重、温度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学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介绍数轴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制一个简单的数轴。
3. 教师讲解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如正方向、负方向、原点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数轴的基本概念。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小明家距离学校3公里,小明向学校走去,每小时走2公里,问小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学校?”2. 学生运用数轴解决上述问题,画出小明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数轴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数对表示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数对表示法表示数轴上的点。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数轴的表示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数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数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内容,包括整数的概念、正数与负数的比较和运算。
2. 巩固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2.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题册、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整数的概念1. 复整数的概念和正数、负数的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例子,并分别列举出来。
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整数的运算规律,并在黑板上记录。
第二课时:正数与负数的比较1. 复正数与负数的比较方法,包括绝对值的比较和符号的比较。
2. 给学生发放练题,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解答。
3. 引导学生对比解题思路和答案,提出疑问并进行讨论。
第三课时:整数的加法和减法1. 复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加减法规则,并进行练题训练。
3. 教师示范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第四课时:整数的乘法和除法1. 复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包括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等。
2. 在课件上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3. 学生报告解题思路和答案,共同讨论和纠正错误。
教学总结1. 复整个第一单元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整数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总结整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
3.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作业1. 布置适当数量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收集作业批改。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主要涵盖了一元一次方程、等式与不等式、数的开方与平方根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运算,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等式与不等式、数的开方与平方根等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等式与不等式、数的开方与平方根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等式与不等式的转化。
3.数的开方与平方根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概念和运算过程。
3.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通过适量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练习题。
3.学生分组。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打8折后现价为多少?”让学生思考并解答,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 呈现(10分钟)呈现一元一次方程、等式与不等式、数的开方与平方根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概念和运算过程。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等式与不等式、数的开方与平方根的运算方法。
可以学生互相批改,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4.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20元,打7折后现价为多少?假设顾客购买了一件原价为80元的商品,打8折后应支付多少钱?”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拓展问题,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否适用于所有情况?如何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方程?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1复习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合用优选文件资料分享(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1复习授课设计《Unit 1 What does he look like》授课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掌握所有已学过的用来咨询和回答容貌的生词和句型,查缺补漏;2.能力目标: 1. )能掌握本单元出现的表示人外观的词组及句型,并能结合本质生活熟练地对容貌特点进行描绘,或依照描绘画出人像。
2.)能运用有关短语和句型做题。
3 、感神态度价值观目标:要重视个人形象(发型、着装妆扮等)授课重点复习掌握所有已学过的用来咨询和回答容貌的生词和句型,查缺补漏。
授课难点能运用有关短语和句型做题。
学情分析本课时复习第一单元,查缺补漏,内容有点单一,学生可能会不喜欢;可是若是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加之积极的谈论手段,应该能够调换学生的积极性;用来咨询用来咨询和回答容貌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本质,比较简单引起学生兴趣。
授课准备 Multi-medium A tape recorder.授课过程:集体备课个人备课Step One: Showthe pr eview works (text-books and note-paper). Teach er : 1. Draw a check tableon the blackboard. 2. Listen to the report from the winners.Try to find out how the students preview, and sum up . 3. Showthe aims for students to choose. (At the same time, studentsstep into the second s tep slowly,some by some.) Step Two: Learn by themselves. Students: 1. Decide my own aims. 2.Self-study: 1) Correc t their wrong answers.2) Finish the task you choose.3) Group work: Talk about your prob lems in groups. T:Instructions from the teacher if nece ssary With与 wear 的差异 Step Three: Talk about the problems with the teachertogether.Step Four: Practice: Finish the exercise in learning guide .自己独立达成,有问题组内解决,或讨教老师。
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时)复习教案 (新版)鲁教版五四制 教案

教 学
目 标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了解图形的全等,能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应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 点
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以长3cm、5cm、7cm、10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 可以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D.4个
3、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分别是30cm和50cm,若不改变木棒的长度, 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则应在下列四根木棒中选取( )
A.10cm的木棒 B.20cm的木棒; C.40cm的木棒 D.80cm的木棒
4、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它的周长为______.
5、直角三角形中,由两个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钝角为______度.
6、在△ABC中,若∠B+∠C=110°, ∠C-∠A=20°则∠C=______.
二、选择题
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它的周长是( )
A.13B.17C. 22D.17或22
3、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且∠B=∠1。
证明:∠2=∠BAC
板 书
设 计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cm长的线段为底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腰长x应在的范围是( )
A.x>4cmB.x>2cmC.x≥4cmD.x≥2cm
三、解答题
1、如图,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40°,∠C=70°,求∠DAF的度数.
2、如图,已知∠B=38°,∠C=55°,∠DEC=23°,求∠F的度数.
初一上册物理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

初一上册物理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 复物理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
- 培养学生对力、作用力和力的合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的复。
2. 力的合成和分解。
3. 力的作用点、作用物体、作用方向及作用力大小的分析。
4. 利用力以及摩擦力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步骤一:复力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 回顾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力是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
2. 复力的表示方法,包括箭头表示法和矢量表示法。
3. 通过让学生举例,巩固力的表示方法。
步骤二:复力的合成和分解1. 提示学生回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给出示例图形,让学生通过图形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
3.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力的合成和分解练题。
步骤三:分析力的作用点、作用物体、作用方向及作用力大小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点、作用物体、作用方向及作用力大小的概念。
2. 给出具体问题,让学生分析力的作用点、作用物体、作用方向及作用力大小。
3. 指导学生掌握分析力的方法,并让他们尝试解决一些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的问题。
步骤四:应用力以及摩擦力解决实际问题1.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中涉及的力并应用相应的力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注意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复教案,可以评价学生对物理第一单元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式包括:- 准确理解力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能够正确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
- 能够准确分析力的作用点、作用物体、作用方向及作用力大小。
- 能够应用力以及摩擦力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资料人教版初一物理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教案第1讲七年级(上)Units 1-5
课型:课时:1 授课时间
【句型集萃】
1.—__What's____ __your__ __name__?你叫什么名字?
—Alan.艾伦。
2.__Nice____ __to__ __meet__ you!很高兴见到你!
3.__What's__ your __phone/__ __telephone__number?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4.—__Who__ is she?她是谁?
—She's my sister.她是我的姐姐。
5.__Have____ __a__ __good__ day!祝你们过得愉快!
6.Here __is___ __a__ __photo__ of __my__ __family__.这有一张我的全家照。
7.—__Are___ __they__ your parents?他们是你的父母吗?
—Yes,they are.是的,他们是。
8.—Is __this__/__that__ your pencil?这/那是你的铅笔吗?
—No,it __isn't__.It's __his__ pencil.不,是他的铅笔。
9.—__What's___ __this__ __in__ __English__?这用英语怎么说?
—It's a/an...它是……
—__How__ do you spell it?你怎么拼写它?
10.__Thank____ __you__ __for__ your help.感谢你的帮助。
11.__Call__ me __at__ 685-6034.拨打电话685-6034找我。
12.—__Where__ is/are...?某人(某物)在哪里?
—It's/They are...它/他们在……
13.—__Let's___ __play__ basketball.我们打篮球吧。
—That __sounds__ good.听起来很好。
14.—Do you __have__ a/an...?你有……吗?
—Yes,I __do__./No,I __don't__.是的,我有。
/不,我没有。
【拓展精析】
ask动词,意为“问;询问”。
用法有:
①ask sb.sth.询问某人某事
②ask to do sth.要求去做某事
③ask sb.(not) to do sth.叫某人(不)去做某事
④ask sb.for sth.向某人寻求某事
【活学活用】
4)You see,Kevin is writing__D__his left hand.(2014,河北)
A.at B.as C.for D.with
5)—A person's life is like a road __B__ lots of difficulties.
—Yes,so we need positive energy.(2014,连云港)
A.by B.with C.along D.during
6)—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please?
—Yes,and please get some sugar.I prefer coffee __C__sugar.(2014,亳州模拟)
A.to B.for C.with D.from
7)The charity provides homeless people __A__food and clothes.(2014,马鞍山模拟)
A.with B.for C.as D.of
【典例在线】
一、根据首字母及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单词的拼写,使句意明确,语言通顺。
1.Jack __lost__(遗失) his watch yesterday.
2.If he __new__ (知道) the truth,he should tell us.
3.—Please show me the __map__ (地图) of China.
—Here you are.(2013,池州模拟)
4.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__family__ (家庭)?(2014,滁州模拟)
5.Excuse me,do you have a __dictionary__ (字典) in your school bag?(2014,滨州) 6.Look!There are two new __watches__ (手表) on the desk.(2014,安庆模拟)
二、单项选择。
7.Listen,the country music __B__ so sweet.(2014,湖州)
A.smells B.sounds C.feels D.looks
8.—Excuse me,I'm looking for my umbrella.
—Oh,sorry.I took __A__ by mistake.(2014,襄阳)
A.yours B.mine C.hers D.his
9.Bob,can you see the boys over there?__B__ are my cousins.Let's go and say hello to them.(2013,兰州)
A.This B.Those C.That D.These
10.I like playing the piano,but I can't play it __D__.
A.good B.fine C.great D.well
11.Let's visit the National Museum this weekend,__D__?
A.will you B.won't we
C.don't we D.shall we
12.He was born in Italy,but he has made China his __D__.(2014,宿州模拟)
A.family B.address C.house D.home
13.—Would you like some __D__?
—No,thanks.I'm not hungry at all.
A.water B.soup C.orange D. b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