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企业倒闭最新消息,温州房地产崩盘.doc
高利贷逼温州民企集体逃亡 倒闭呈现多米诺效应

高利贷逼温州民企集体逃亡倒闭呈现多米诺效应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尤其是温州频繁曝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消息,其中还有不少担保公司老板跑路的传闻。
进入9月后,在温州的一些网站和微博都在流传着一份《近期温州老板跑路清单》,其中涉案金额都达到了几千万、几亿甚至十多个亿的规模。
温州有关分析人士表示,温州对外投资多年资金实现了增值,金融危机后,山西煤改、迪拜危机、楼市限购、股票暴跌,使钱都回流到了温州,受高额利益驱使,便进入了民间借贷。
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到6分,有的高达1角,甚至1角5,年利率达180%。
而在温州做实业,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毛利润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借高利贷把企业逼上绝路。
高利贷+"不务正业"导致巨亏温州中小企业家集体跑路面对一再提高的融资成本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仍不顾后果地一味扩张涉猎领域,这种"不务正业"的赌徒式发展模式终于让部分温州中小企业在深秋尚未来临之时率先倒下。
最近包括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在内的多个温州老板跑路的消息迅速传开,其中从9月12日-22日的10天时间里,温州当地已经有数家企业的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行业范围主要涉及机械、阀门等制造业,此外,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也透露,仅9月22日这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核心原因均为业务扩展过快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加之巨额的融资成本导致的资不抵债而跑路。
以信泰集团为例,这家拥有3000多员工、手握中国眼镜业惟一驰名商标"海豚"的温州知名企业,据统计,去年光眼镜的产值就有2.72亿元,今年1-8月产值1.25亿元。
然而由于涉猎业务过多,数亿元的产值无法满足其扩张的需求,公开资料显示,信泰近年来的业务还包括太阳能光伏、房地产等,而这些行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甚大。
信泰到底欠有多少债务外界并不完全知晓。
有猜测的数据显示,信泰集团胡福林真实欠款高达20多亿元,其中,民间高利贷12亿元,月息高达2000多万元,银行贷款8亿元,月息500多万元,在光伏发电成本回收较慢、房地产业遭遇楼市调控后,过大过快的投资规模将信泰推到了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老板“跑路”潮引爆温州危机

在银行银根收紧、民间借贷几近崩盘的情况下,温州跑路的名单越拉越长。老板逃逸,温州以84起高居榜首,其中光9月21日,即有8名老板逃逸。
老板和“老高”跑路的杀伤力,甚至波及到了酒店行业,因为很多老板、“老高”平时都喜欢在高档酒店开房间谈事。
除上文提及的鹿城、瓯海、龙湾三个温州市辖区外,危机还蔓延到了乐清、永嘉、洞头等温州下辖县市。温州3区、2市、6县,几乎无一幸免。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永嘉的刘晓颂、施晓洁夫妇大额集资案。9月20日,施晓洁被债主扭送到公安机关。次日,其丈夫刘晓颂亦在永嘉桥头落网。目前,警方已初步查明两人涉案金额高达8亿余元,民间盛传众多公务员牵涉其中。
第二天,胡福林跑路的消息,在全国知名的温州703804论坛上被网友发布出来,并经由微博等渠道,广泛传播。
9月23日,数家媒体报道了胡福林跑路的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在当天的报道中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胡福林欠款高达20多亿元:其中民间高利贷12亿元,月息高达2000多万元;银行贷款8亿元,月息500多万元。此后,这一说法被媒体广泛使用,但至今未有权威说法。
但十几家关联企业是哪些,信泰集团又因何陷入危机,胡福林并没有提及。
在遍地民营企业的温州,胡福林旗下的信泰集团知名度并不算高,但实力却也了得,尤其在眼镜行业。
出生于1964年的胡福林,1980年就在父亲的眼镜作坊开始学做眼镜生意,至今已经与眼镜打了30多年交道。在经过10多年积累后,1993年11月,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在温州市瓯海区注册成立,目前注册资金1.0558亿元,胡福林、胡斌炫(1988年出生)各持股75%、25%。
时代周报记者从温州某权威部门获得的一份官方材料显示,据统计,温州民间资本超过6000亿元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其中参与民间借贷的资本约1100亿元,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0%左右。据温州市人行对近1000家融资中介机构的银行账户的资金交易情况监测,2010年以来6个季度的账户交易额逐季递增,规模总体呈增加态势,其中今年第二季度交易额是去年一季度的2.13倍,达到444亿元。
温州中小企业倒闭真相

。
在这 些 制造 业 企 业
这 份报告 的
” 。
1 6 亿 元 的3
3倍多
。
,
工 作 时 间 的概 念 不 是
。
调 查 可 以说 是
“
触 目惊 心
原 材 料成 本之 外是宏观 调控产
生 的成本
。
,
而 是2 6 甚 至 2 8 天
这 份 名 为 《瑞 安 市 实 施 劳 动
调 查 数据显 示
,
,
200 8年
出5 0
亿元左
企 业 1周 运 转5 天 和 运 转 6 天
,
在
告
。
报告称
,
2 0 % 的 温 州 中小 企 业
、
右
。
也就 是 说 2 0 0 8 年瑞安市工 业 企
统计 上 呈 现 的直 接 结 果 是
,
后 者 比前
。
前 已经 处于 关 甚至 倒 闭
。
停
、
半停 工 状 态
业 仅 劳 动 力 成 本 和 原 材 料 能 源 成本
点 ,是 回落 最 明 显 的 。
浙 江全 省 如此 ,温州情 况更糟
点 。对于持 续高 速增 长 的中 国经 济 糕 。 仅以温 州经济 实力最 强之 一的 数据 来说 ,这是 一个值 得警 惕 的数 瑞安市 为例 ,一季度 G 增幅 回落 DP 据 。这只是 全 国的状 况 ,还有 更严 4 4 .个百分点 ,考 虑闰年因素 ,实则 峻的区域 。
但 Ⅸ劳 动 合 同 法 》 实 施 后 这 个 月 薪模 式将 被 终结
工
。
合 同法 工 业 经 济形 势分 析 》 报告 显
示
温州立人集团倒下了

温州立人集团倒下了温州立人集团倒下了,温州立人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顺生,因涉嫌民间借贷纠纷,已于2012年2月3日下午被刑拘,温州立人集团民间借贷案,也正式进入司法程序。
产业转型、顽疾缠身的温州又爆出最新案例,显示该地激进扩张的民营企业岌岌可危。
目前,这一类型的企业,已经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走出危险的围城。
温州经济的风险更深一层。
立人集团危机并非爆发于今日。
去年10月31日,立人集团向社会公开公告无力偿还债务。
11月5日,立人集团公布资产重组的3种方案:一、债转股,债权人债务转成旗下上海意邦置业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煤矿股权;二、分期偿还,债务分5年偿还,每年偿还本金的20%,最后1年偿还本金、利息,利率以银行贷款同期基准利率计;若到期后仍不能按时还款,将拍卖资产偿还;三、认购旗下子公司江苏盱眙佰泰置业有限公司的待建房产。
但2012年2月3日立人集团董事长被刑拘,表明债务与资产重组未能成功。
“立人模式”是注定会爆发危机的企业发展模式。
此类企业的金融,建立在高息借贷的基础上,无法经受政策与经济周期的风吹草动。
立人在民间高息揽储已有十几年,借款数额庞大。
此前,该公司一位负责人曾透露涉民间借贷数十亿。
泰顺县官方表示,目前,该案所涉民间借贷数额尚在统计,涉及人数也尚未明确。
但毫无疑问,以年息50%左右的资金借款十几年,经过数次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的洗礼而能支撑至今,更像是一个奇迹。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正常的社会中,经济奇迹能够长期存在。
立人应对危机的办法是以越来越庞大的高息融资,通过产业多元化寻找可能出现的暴利机会。
事发前,该公司旗下已有学校、公司等共计36家,分布在内蒙古、江苏等全国各地,而经营范围也涉及教育类投资与建设、房地产开发、矿业投资等。
很明显,该企业已经偏离正常的轨道,更像一家赌徒掌控的公司。
当致命打击同时到来时,立人集团轰然倒塌。
该公司某负责人曾详解危机发生的三个原因。
其一,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公司许多房地产项目出现卖不动的状况,资金无法回笼。
媒体称温州企业倒闭潮比预想严重 亏损面超14

媒体称温州企业倒闭潮比预想严重亏损面超1/42011-10-08 07:45 央视网我要参与(791)从全国民营经济发展致富的典型到民间资本借贷问题的爆发地,温州被看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前奏。
也正是因为民间资本借贷的问题在温州集中地暴露出来,使得中央各部门都在积极地探寻解决之路,以防止问题扩展到全国。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包括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长谢旭人在内的一众财经高官南下温州来处理这一场“温州危机”。
他们就与当地的中小企业家来座谈,指示当地政府想尽一切办法,稳定经济形势,稳定金融形势。
有专家分析说,当局可能会推出让银行暂缓追债以及防止老板外逃等等措施。
妥善处理民间借贷引发的问题据悉,目前温州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比预想的要严重,今年以来,温州眼镜、打火机、锁具等40多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约30%,亏损面超过1/4。
大批中小型企业倒闭,许多企业老板“跑路”,其中包括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波特曼咖啡、乐清三旗集团等名企。
据媒体之前报道,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
而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1/6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
这些钱当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高达40%(440亿元)。
10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绍兴和温州调研经济运行情况,并在企业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
总理强调,要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遵循市场原则,减少行政干预,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
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
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止风险扩散蔓延,防范区域性风险。
温州究竟多少中小企业倒闭?

州 中小企业 目前面 临 巨大压 力是 事实 ,但之前 盛传 机 。
温州 市工 商部 门还 发布 了第一 份 中小企 业 “ 生 命 周期 ”的报 告 ,这份报 告显 示 ,近半数 当地 的中
小企 业 “ 存活 ”时 间不到4 。 年
温州究竟多少 中小企业倒闭
本刊记者 金少策
一
则新闻引发 的传闻
过去 的一 个月 内 ,温 卅 中小企 业 『
7 日下 午 6 , 点 乐 清 市 服 装 协 会 秘 书 长 黄 健 友 仍 然 在 拜 访 企 业 的途 中 ,
发展促进 会会 长周德 文几乎拒 绝 了所 有 国 内外媒 体 的采访要 求 。这 位有 着 “ 州模 式代言 人 ”和 “ 州形象 大 温 温 使 ”之称 的学者 ,首次 让记者 感到 了
“ 我们 上个 星期 刚刚上 报 ,”j 月
市经 贸委经 济运 营科 的一位工 作人员 向 《 浙商》表 示 ,各行 业企业倒 闭数 《 浙商 》从 其他 渠道获知 ,该次 调研 已经 有了一个初步统 计结果 。
这 一论断 经播 出后 ,引起 了各 界 关注 ,一些媒 体纷纷进 行转 载和再 加
向 《 浙商》 细述 了 “ 谨慎 ”的原 由 。 “ 因为深感 压力 。”
“ 些媒 体 断章 取 义 ,歪 曲了我 有
的 话 , 刻 意 突 出2 % 概 念 。 ‘ O的 停
安 市 企 业 家 协 会 也上报 了2 0 年第一 季度行 业运 行 08 情况 。 “ 们为 此进 行过统计 ,然后 我
“ 过各行 业 协会 的统 计 ,就 会得 出准 确 的数 通 据吗?我 看未 必 。”一位从 事行业 协会工 作的人 士
温州房地产损失100亿 警醒世人

温州房地产损失100亿警醒世人噩梦成真,房价一落千丈,银行成为最大的房东,贷款不良率大幅上升。
《南方周末》披露,温州房价急转直下,房地产作为最重要的处置资产已有1万套流向市场,如果按照每套100平方米来计算,100万平方米的量已经超过了2012年温州全年新盘供应量。
以保守的每平方米1万元计(8月温州市区每平米均价21696元),冻结的资金约有100亿元,很有可能,这些财富很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蒸发,相比而言,温州2012年GDP为3650元,排名浙江省第三,增速倒数第一。
每个地方政府都希望加大投资、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维持房地产泡沫不要崩盘。
温州、鄂尔多斯等城市的案例显示,泡沫不是想维持就能维持的。
把温州房价下降归咎于央行加息或者限购属于一叶障目,泡沫大到一定程度,一根稻草就能压垮一整辆车,无论这根稻草是加息,还是限制房贷。
温州是中国草根市场经济圣地,三十年发展起来的富庶之乡,温州目前的泡沫化印证了,草根市场经济没有走向实体之路,而是走向无规则的虚拟之路。
当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从低端向中端发展,此时实体经济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更为完善的游戏规则。
品牌商需要对品牌的保护,需要对创新技术的切实的捍卫,需要高端的服务业为实体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从金融到法律各方面的市场介入。
很遗憾,温州的发展历程说明温州欠缺市场化向纵深发展的能力,利用紧缺时代的低端大生产模式获得第一桶金之后,他们抱着第一桶金不知所措。
温州类似于“小姑娘”之类的原始融资游戏玩了三十年,经济周期下行高利贷市场崩盘的悲剧一再出现,说明依靠当地自身的力量,他们永远无法弥补上制度、人才、文化上的欠缺。
遵循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嗅觉,他们奋不顾身地扑入炒房、炒金、高利贷的泡沫链条,没有实体经济、权力经济支撑的泡沫游戏,充其量是一场小规模的庞氏骗局。
温州的金改是温州浴火重生的契机,雷声大雨点小的金改现在留下了交易并不活跃的借贷平台供人唏嘘,这座城市三十年前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破釜沉舟的勇气逐渐消失,失去了野蛮生长的成功基因。
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的警示

精心整理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的警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去走了一圈,收获颇丰。
特别是在意大利我们参加的这个展会,在展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让我们感慨良多的企业,他们哪怕是做暖气片,在他们看来都是在做一件艺术品,需要用心用创意全力以赴。
这种专业而专注据说,在网站上有那么一份“温州大老板胜利大逃亡名单”,其中显示从2011年4月至今,温州共有29家企业的老板出逃。
在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出逃后,又有温州龙湾泰尔铜业、温州五洲轧钢厂和温州综艺鞋业老板9月25日出逃。
这似乎成了温州老板们的共识:有绿卡的逃的逃,没有绿卡能躲就躲,躲不了,最终的下场必然很惨,前天跳楼的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这是一个城市的悲哀,这更是中小企业的悲哀。
据说在29家老板“跑路”企业中,有11年所有这诚然还不尽然!曾几何时,温州人在公众的眼里是随时带着一个“炒”字标签的“聪明人”,他们炒矿、炒黄金、炒股票、炒外汇、炒房地产。
特别是这炒房,可谓全球闻名。
而这种不干实业的投机行为,最终会是把自己给炒焦了!为什么不安心干实业?这却像是一个怪圈:当大家都炒得盘满钵满的时候,谁还安心去干实业?现在,倒闭潮来了,跑路了,跳楼了,米诺骨牌倒下了,人们才慌了神。
说起来,企业倒闭原本就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市场竞争的残酷从来就有之。
在满城食利的温州,在民间资本高利的黑洞被捅破后,一系列中小企业连续倒闭,品人物,深刻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人物,中国创新营销论坛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营销学会顾问,十多家着名财经媒体专家顾问。
为200多家中国企业担任过品牌营销顾问。
他在中国营销界提出的“品牌空间论”、“传播3.0”、“成长金字塔”模式和“红色智慧”等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企业倒闭最新消息,温州房地产崩盘
温州企业倒闭最新消息,温州房地产崩盘(二)
温州房地产崩盘
这个在危机后盘旋了三年多的民营之都,与我国大部分城市一样,房地产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领域。
该区域活跃的资本以及当地的房价,曾经被业界树为风向标。
而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温州新旧商品房销量一反常态逆大势而下行,整整保持了29个月。
这个城市的下跌现象是中国楼市的特例,还是前兆?对此,媒体和业界保持高度关注。
而资本大鳄新湖系在2013年度总计近37亿的逆市夺地之举,令这个危机后城市,依然处于萧条中的房地产市场,顿有温暖之感。
这些资金是托市的伪光还是真正的阳光,令人迷惑。
新旧房源29月轮降
开春市场继续低迷。
根据温州房产交易网从节后2月6日到2月11日的网签数据统计,六个交易日共有交易量为647套。
此前1月21日的218套交易量,为以来单日的最高成交纪录。
温州日出房产中介公司大南门分店的负责人柯茹凡介绍,至2月12日,他们机构开春营业还只三天,但一个项目今年有新客源要加价1500元抢夺,但这应该算个例,今年大势应该还是向下的,而温州人的习惯是买涨不买跌。
房地产毕竟尚属区域经济的强心剂,地方政府对此也花了不少心思。
比如取消了限购令等等,但依然没能扭转这个趋势。
危机后,开始领跌的是新房源。
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就在2010年,当温州楼市在炒作资本的推动下开足马力一路狂飙之时,骤然而至的危机,不仅让温州楼价的蹿升戛然而止,而且还让它在随后进入了延续至今的下行通道。
2。